DB32-T 5078-2025 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標準_第1頁
DB32-T 5078-2025 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標準_第2頁
DB32-T 5078-2025 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標準_第3頁
DB32-T 5078-2025 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標準_第4頁
DB32-T 5078-2025 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標準Standardofdesignandacceptanceonnatu2025-02-28發布2025-09-01實施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I Ⅲ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 14基本規定 25自然通風與自然排煙設計 26豎井設計 37輔助風機選用、安裝及智能控制 4 4附錄A(規范性)豎井施工和輔助風機安裝檢驗批質驗收記錄 6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增加了不同隧道車道數條件下的自然通風與排煙的開口率,提高了開口率數值;——更改了隧道豎井的間距,并規定了增設輔助風機的要求;——更改了單個豎井面積及高度設計要求;——增加了豎井間距超過150m時,設置人行疏散通道的要求;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雁、常紅晨、龔延風、周永軍、姚圣龍、童艷、闞強、張廣麗、周愛眾、郭屹忠、智會強、周軍、茅欽、金斯科。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文件情況為:——2010年首次發布為DGJ32/TJ102—2010;——本次為第一次修訂。1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標準本文件給出了城市隧道自然通風設計與驗收的基本規定,規定了自然通風與自然排煙設計,豎井設本文件適用于淺埋式單向且通行非危險化學品機動車的二、三類城市交通隧道采用豎井型自然通風工程的設計與驗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5032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通用規范JTGD70/2公路隧道設計規范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城市隧道與地面之間設置的用于通風排煙的豎向通道。利用自然風壓、隧道內外熱壓和車輛行駛時的交通通風力實現隧道無動力通風換氣的一種通風利用火災煙氣產生的浮力,通過隧道頂部豎井排除隧道內火災煙氣的排煙方式。自然通風豎井的凈開口面積占隧道內部地面面積的百分比。豎井中安裝有排煙風機時,豎井凈開口面積不扣除風機所占面積。在豎井內設置用于增加隧道局部排煙/排風量、阻止火災時豎井內煙氣倒灌的風機。24.1城市隧道自然通風的設計應與城市隧道總體設計同步進行。4.2城市隧道自然通風的設計宜綜合考慮城市路網規劃中遠期隧道交通量的變化和車輛污染物排放4.3城市隧道自然通風的設計應滿足火災排煙、正常交通工況與阻滯交通工況下的通風要求。4.4城市隧道自然排煙設施應與隧道交通指示板、隧道內疏散指示與引導系統協同工作。4.5隧道頂部豎井開口位置應兼顧地面道路路況條件,不應影響地面交通。4.6隧道頂部豎井開口位置宜位于城市道路分隔帶內,豎井高于地面部分的外形宜與城市景觀協調5.1自然通風與自然排煙的設施應包括隧道頂部與大氣相通的通風豎井、豎井防護網、局部輔助風機等相關配套設施。5.2對不同單向車道數的隧道,其開口率應滿足表1的要求。5.3當隧道開口率在表2的范圍內時,隧道50%的豎井內應設置輔助風機。輔助風機應在豎井間交錯布置。輔助風機的參數按照每個豎井風量100000m3/表2需安裝輔助風機時隧道對應的開口率5.4相鄰兩個豎井間距宜為50m~80m,當受地理條件限制時最大間距不應超過260m。5.5相鄰兩個豎井的間距超過150m時,兩個豎井內均應安裝輔助風機。5.6按照5.5設置的輔助風機,其設置位置應符合圖1的要求。5.7當相鄰兩個豎井間距超過150m,且一側豎井距離隧道出口處長度小于100m時,該側豎井可不安5.8按照5.5設置的輔助風機,其風壓與總風量配置應滿足表3的規定。DB32/T5078—20253-暗埋段長度>150m→圖1豎井具有多個單元時輔助風機設置位置單側豎井的風機總風量/(m3/h)150m≤豎井間距≤200m5.9相鄰兩個豎井間距超過150m,但當一側豎井距離隧道出口處長度小于100m時,該側豎井可不安裝輔助風機。6.1隧道內部應通過豎井與大氣直接連通。6.2單個豎井的開口凈面積宜為15m2~27m2,豎井的寬度宜大于2m。6.3單個豎井開口凈面積大于18m2時,可利用不燃材料將豎井均勻分隔為2~3個單元,每個單元凈面積不宜小于6m2。6.4豎井高度宜大于3m。當豎井高度小于3m時,單個豎井面積不應小于18m2。6.5豎井內壁面應平整。6.6豎井頂部宜高出地面0.5m以上。6.7相鄰豎井宜沿隧道縱向交錯布置,交錯布置的間距宜大于2m。當相鄰隧道的豎井對稱布置時,宜在相鄰豎井間設置高度0.4m的分隔板。6.8豎井頂部應設置網狀安全防護網,防護網單個網孔間距不應大于60mm,鏤空面積不小于井蓋面積的90%。防護網應能承受不小于500kg/m2的重量。47.1輔助風機宜選用防煙軸流風機。7.2輔助風機應能在250℃溫度下連續工作60min。7.3輔助風機宜采用固定支架在豎井中側壁安裝或居中安裝,排氣口方向朝外界大氣。風機軸線與隧道軸線的偏差應控制在50mm以內。豎井高度不足2m時,風機安裝位置距離豎井頂部1.0m。豎井高度不足1m時,風機出口位置可與豎井頂部平齊。7.4輔助風機及固定支架表面應涂刷底漆和面漆二道防腐漆。涂刷防腐漆前應除銹清除輔助風機及固定支架表面的污物和銹層。7.5輔助風機的供電及安全應符合JTGD70/2的要求。7.6相鄰兩個豎井間距超過150m時,該段隧道內宜至少均布2個CO或NO探測器。探測器宜安裝隧7.7輔助風機與CO或NO等傳感器應實現聯動,當隧道內發生火災或交通工況下污染物濃度超標時,應遠程或本地開啟對應的輔助風機。8.1.1城市隧道豎井的檢測與驗收應符合GB55032的規定。口設備還應具有商檢合格的證明文件。其他材料和配套輔件(材)應符合國家、行業及江蘇省地方標準要期內的型式檢驗報告等。8.1.3豎井輔助風機、其他相關材料和配套輔件(材)應進行進場質量驗收,應經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8.1.4豎井施工和輔助風機安裝竣工應按附錄A要求填寫驗收記錄。8.1.5應對下列部位或內容進行驗收,并有詳細的文字記a)輔助風機支架與豎井壁的錨固;b)輔助風機支架與風機的固定。8.1.6檢驗批應按下列規定劃分:檢驗批的劃分根據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與驗收的原則確定。豎井及人員疏散通道的檢驗歸入土建工程;風機及控制系統歸入設備工程。a)檢驗批應按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驗收;b)主控項目應全部合格;c)一般項目應至少3項合格,不合格項限期整改。b)相關施工文件;c)材料、部品及配件產品質量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有效期內的型式檢驗報告及進場驗收記錄等;5e)各項隱蔽驗收記錄;f)檢驗批、分項工程驗收記錄;g)質量問題處理記錄;h)其他必須提供的資料。8.2主控項目8.2.1隧道豎井數量、位置和開口率應符合設計要求,開口率負偏差值不超過3%。檢驗方法:對照圖紙尺量檢查。隧道豎井數量、位置和開口率應符合設計要求。8.2.2風機的風量風壓應滿足設計要求。檢查數量:風機臺數≤10臺時,抽樣1臺;風機臺數大于10臺時,抽樣3臺。檢測方法:核對風機產品參數。8.3一般項目8.3.1輔助風機固定支架的安裝。預埋件牢固可靠,固定支架的形式和規格滿足設計要求。檢查數量:風機臺數≤10臺時。抽樣3臺;風機臺數大于10臺時,抽樣6臺。8.3.2風機的安裝位置、出口方向應正確;固定設備的地腳螺栓應緊固。檢查數量:風機臺數≤10臺時。抽樣3臺;風機臺數大于10臺時,抽樣8臺。檢查方法:依據設計圖紙核對,觀察檢查。8.3.3豎井頂部出口處防護網應采用非燃材料,應完整無損、安裝平穩、牢固。承重能力滿足設計要求。檢查數量:抽樣20%。檢查方法:觀察檢查,尺量檢查,檢查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