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播學綱要(第三版)OutlineofCommunication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陳力丹,四川大學講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7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曾任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新聞界》主編等職。截至2025年2月11日,中國引文數據庫收錄“陳力丹”(沒有重名)文獻2659篇(部),其中獨著、第一署名著作、獨編著57本,總被引30675次。傳播學方面的著作除了《傳播學綱要》外,還有《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1993)、《傳播學是什么》(2007)、《傳播學關鍵詞》(2009)、《傳播學入門》(2011)等。胡易容,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出版學院)教授,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所長,《符號與傳媒》(CSSCI)主編,全國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符號學(傳播理論、數字人文、品牌形象)研究。近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專項課題“巴蜀圖語符號譜系整理分析與數字人文傳播研究”等國家級課題多項主編“傳播符號學書系·國際視野”“中國符號學叢書”,出版《文化傳播符號學論綱》《符號學-傳媒學詞典》等專、編、譯著十余部圍繞“文化·符號·傳播”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目錄01課程介紹02課程目錄03課程內容04課程總結第一部分
課程介紹課程背景課程目標
課程背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是一套在新聞傳播學領域內密切聯系新聞傳播工作的實際,廣泛吸收新聞傳播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攬,取精用宏,供21世紀的高等院校新聞傳播院系教學使用的系列教材。10TH網絡信息:圖文轉向視頻,人工智能異軍突起。傳播技術:改變“時空關系”,解決傳播效能和形式問題
傳播主體的界定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是一套在新聞傳播學領域內密切聯系新聞傳播工作的實際,廣泛吸收新聞傳播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攬,取精用宏,供21世紀的高等院校新聞傳播院系教學使用的系列教材。課程目標了解各種媒介的特點、發展歷程和傳播機制。熟悉不同媒介的內容生產、傳播渠道和受眾特征,能夠分析媒介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02熟練掌握傳播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研究方法,傳播類型等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傳播學的發展歷程和學術前沿動態。01具備良好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傳播能力,能夠運用多種傳播渠道和方式準確、清晰、有效地傳遞信息。03能夠對各種傳播現象和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辨別信息的真偽、價值和影響。能夠從不同角度審視傳播問題,提出獨立的見解和觀點04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第二部分
課程目錄章節介紹
01第一章突出了馬克思主義傳播觀對“傳播”的解讀以及“傳播”在我國歷史中的表現形態。第二章介紹了傳播學派的新發展。第三章從《論語》“三省吾身”引出“自我傳播”話題,并引入“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等知識,以加強科學性和趣味性。第四章酌情強化了人際傳播在社交媒體時代的新特點。第五章的標題修訂為“群體與組織傳播”,增加“網絡中的人際傳播”內容。0203040506第六章將原第五節標題改為“大眾傳播的轉型”,以統攝當今大眾傳播的轉型。第七章在結構上將廣義的藝術起源作為開篇知識;新增“表達介質與當代藝術”一節。第八章增加湯因比、亨廷頓等對文明形態劃分的多種觀點。第九章增補了大數據、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傳播控制形式。第十章增補了德波《景觀社會》對當今傳播現象的批判視角介紹。07080910第三部分
課程內容第一章
傳播學的基本概念
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
二、
符號、意義、語言
三、
信息與媒介
第一章
傳播學的基本概念章節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傳播”的概念及基本要素,了解幾種傳播模式;2.掌握符號、意義、言語的概念,了解符號的意義生產原理,
能夠區分言語、語言與話語;3.掌握信息與媒介的概念。1.準確理解傳播學基本概念的能力,能夠清晰辨析日常生
活中的相關概念;2.能夠運用傳播模式深入分析傳播現象的能力。能力目標
傳播學綱要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傳播”(communication),可追溯的最早詞源為拉丁文communis,意為“普遍”。com指與別人建立一種關系;munus指效用、產品、作品、利益、服務等等。兩個詞根合起來,意為“共有”“共享”。西塞羅(Cicero,前106-43),將communication定義為與別人建立一種聯系或把握一件事情。20世紀,communications”用來指涉傳遞訊息與維系社會聯系的通訊工具媒介。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特別是政治經濟學方面著作里,這個詞的所指更為廣泛,包括物質的交換、交通運輸、信件的傳遞和精神的交流。1915年《清華學報》第一期第二號開篇“小引”中說,“學報者,交換知識之淵藪也。這里“傳播”的意思當作“廣為擴散”解。(一)傳播的概念:古代漢語中,傳播一詞并不多見,通常意為廣泛流傳。《宋史.卷四四三.文苑傳五.賀鑄傳》:“鑄所為詞章,往往傳播在人口。”這個意思同“傳揚”。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縱觀古今中外,傳播的定義非常之多,無論怎么變化,“共享”是傳播的基本內涵,而且它本意是雙向、互動的,是信息、知識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流動和變化。要在傳播學科領域把握傳播基本內涵,可以將對它理解限定在人類社會中,一種“尋求信息和意義共享的現象”。(一)傳播的概念:辣得唞唔到氣這叫啥子辣,再加點~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美國法院認為淤青是父親虐待兒童的證據,以此為原因要剝奪其撫養權。身為中國人的父親則認為,刮痧是一種治療手段,產生的則淤青為一種治療的正常后果。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所謂“模式”,是對真實世界理論化和簡約化的一種表達方式。它不是對現實事物的對等描述,只是對現象的簡略描述,目的在于對復雜事物獲得一種抽象、化約的認識,方便對事物進行把握。(二)傳播模式:丹尼斯·麥奎爾(DenisMcQuail,1935-2017)英國傳播學家,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傳播學終身教授,《歐洲傳播學雜志》創始人之一。20世紀80年代,他總結了自從傳播學模式研究方法誕生以來所有的傳播模式,選取了四十八種最具代表性的模式,逐一介紹其涵義、演變過程和主要優缺點,從模式角度描繪了五十年來傳播學發展的輪廓。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1948年,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和功能》的論文中,美國傳播學者拉斯韋爾(HaroldLasswell,1902-1978)首次提出傳播過程模式,隨后又做了修訂,將構成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進行順序化的結構性處理,形成廣為人知的“5W模式”或“拉斯韋爾模式”。(二)傳播模式:1.大眾傳播的線性模式誰傳播者說什么信息通過什么渠道媒介對誰說受傳者效果如何效果傳播者既可以是單個的人,也可以是集體或專門的機構。是全程的控制者。“渠道”是信息傳遞所經過的中介或借助的載體,web.3.0的信息傳播載體形態已經非常多樣化了。效果是檢驗傳播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指信息到達接受者之后引發的各種類型的反應。對誰指傳播對象,即信息的接受者。說什么是由眾多符號組成的信息組合。既可以是語言符號,也可以包括非語言符號。圖1-拉斯韋爾的線性傳播模式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1.大眾傳播的線性模式圖2-申農的線性傳播模式訊息信源發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噪音來源信號接收到的信號訊息1948年,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和功能》的論文中,美國傳播學者拉斯韋爾(HaroldLasswell,1902-1978)首次提出傳播過程模式,隨后又做了修訂,將構成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進行順序化的結構性處理,形成廣為人知的“5W模式”或“拉斯韋爾模式”。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1.大眾傳播的線性模式“5W”模式界定了大眾傳播的研究范圍和基本內容,影響很廣。該模式長期以來被批評為線性的,使傳播在效果上成為一個歸宿和終點,從而忽略了傳播的環境因素,以及完善的傳播應有的雙向、互動需求。申農—韋弗模式的啟發意義在于,傳播不是一個偶然的過程,它涉及信息、信息傳遞、信道、編碼、解碼、再編碼、信息冗余、噪聲等問題,在傳播的雙方或多方之間,存在由信道和噪聲決定的制度性調節。拉斯韋爾的線性傳播模式申農的線性傳播模式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2.互動傳播與循環模式訊息訊息編碼者釋碼者譯碼者編碼者釋碼者譯碼者圖3-奧斯古德-施拉姆的雙向循環傳播模式雙向循環傳播模式1954年,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WilburSchramm,1907-1987)受心理學家奧斯古德(CharlesOsgood,1916-1991)觀點的啟發,在《傳播是怎樣運行的》一文針對人際傳播現象提出了傳播的雙向“循環模式”。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2.互動傳播與循環模式互動過程模式美國傳播學家梅爾文·德弗勒(MelvinDeFleur,1923-2017)在“申農-韋弗”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互動過程模式”。圖4-德弗勒互動過程模式信息源傳送器渠道接收器信宿信息源傳送器渠道接收器信宿噪音反饋大眾傳媒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3.意義闡釋模式在傳播學者約翰·費斯克看來,上述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強調了傳播的過程性。他們都假定傳播是從訊息A到B的傳遞。因此,他們最為關心的是媒介、渠道、轉換器、接受、噪音以及反饋,因為這些都是與訊息的發送過程相關的術語。”費斯克認為還有一類傳播研究的方法是偏重于傳播意義的闡釋,他稱之為“符號學派”。編碼含義結構1知識框架生產關系技術基礎設施譯碼含義結構2知識框架生產關系技術基礎設施作為意義話語的電視節目圖5-霍爾編碼譯碼模式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3.意義闡釋模式圖6-約翰·費斯克的“媒體話語”模式態度體驗相對主義VS多義主義電視節目文本“讀者”話語話語含義斯圖爾特·霍爾的編碼譯碼模式中出現了含義結構的不確定性。該模式重視“含義結構”,凸顯了“含義”的不確定性。麥奎爾根據約翰·費斯克話語理論繪制的媒體話語模式也關注了文本的含義問題。該模式認為“文本含義是存在于受眾的話語世界與植入媒體文本的話語的復合或相似”。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3.意義闡釋模式圖7-雅各布森語義學模式(1958)
雅各布森----語義學模式:將表意過程視為一個由六要素構成的立體過程,這完全不同于香農-韋弗的
單線模式。而傳播中某一要素的偏向,則會導致傳播的偏向。語境(context)信息(message)接觸(contact)符碼(code)發送者(addresser)接受者(addressee)指稱性(referential)詩性(poetical)交際性(phatic)元語言性(metalingual)情緒性(emotive)意動性(conative)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4.網絡時代的傳播模式網絡時代,從BBS、博客到微博、輕博客、微信,傳播手段迅速更新。新環境下的傳播模式不斷消減著傳統新聞媒體的作用,同時自身傳播系統的層級也更為復雜化。網絡傳播的要點在于個性化信息的聚集與傳播,基于這種變化,原有的線性、互動、循環等傳播模式都受到挑戰,在可以隨時變化的傳者和受者之間,加入了智能化的信息過濾系統。從簡單的垃圾信息清除,到搜索引擎的關鍵詞搜索,再到個性化推薦系統,網絡個人過濾技術的成熟,改變了新媒介環境下信息的傳遞模式,就此出現了個性化信息推薦。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4.網絡時代的傳播模式圖8-個性化信息推薦傳播模型社會事件傳統媒體報道用戶自主生產個人標簽、個性化信息聚合、技術篩選、相關信息推薦個人獲知信息圈子共享信息生產新熱點、推動事件發展信息生產過程信息篩選過程信息互動過程信息流性呈現意見反復加速個性化推薦在算法的加持下,很大程度改變了原有信息流動的路徑。個性化推薦傳播模型成為一種可能探索。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4.網絡時代的傳播模式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一、傳播”的概念與傳播模式4.網絡時代的傳播模式英國心理學家彼得?羅素(PeterRussell)人工智能光纖人造衛星計算機全球腦人計算機、人造衛星、光纖等技術會將地球上的人連接成彼此密切結合的整體,構成“全球腦”,“社會”成為一個有機體并對其中的個人形成支配。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
人要傳遞某種意思(具體事物或思想),需要憑借一定的外在標記(聲音、手勢、具體的可見物),這些標記即符號。符號是意義的物質載體。例如表達“我”這個意思,英文用“I”、德文用“ich”、俄文用“я”這樣標記來表示。洛克JohnLocke1632-1704“人們必須找尋一些外界的明顯標記,把自己思想中所含的不可見的觀念表示于他人。”除了生理的心靈感應(假如這種現象存在的話),人的信息、知識的傳播必然要通過符號,符號是一切信息、知識的外在形式。趙毅衡將符號定義為“被認為是攜帶意義的感知”。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1.符號與意義圖9-聯合國的“和平”主題雕塑符號承載的意義是在人們的互動中創造出來的,它產生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約定。只有人們在互動中分享符號的共同解釋時,意義才產生。人們根據他人賦予某個符號(事物)的意義,決定如何與它建立某種聯系、采取某種行為。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1.符號與意義駱駝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1.符號與意義索緒爾FerdinanddeSaussure
(1857-1913)
索緒爾視符號為一個系統性結構,強調部分與整體的意義關聯。“語言是由相互依賴的諸要素組成的系統,其中每一個要素的價值完全是由于另外要素的同時存在而獲致的。在層次上,語言符號有表面意義和引申意義之分。表面意義是指符號的本義,是符號基本或核心的意義;引申意義則是符號的暗示或深層的意義。葛朗臺or吝嗇鬼紅玫瑰or浪漫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1.符號與意義語言符號的意義有內涵意義和外延意義之分。符號的內涵意義是對所指稱對象的概括和把握,而外延意義則是對其適用范圍或量的規定。意義并不僅僅意味著人們通常對事物所蘊涵的價值判斷,從本質上講,“意義體現了人與社會、自然、他人、自己的種種復雜交錯的文化關系、歷史關系、心理關系和實踐關系。符號的意義還包含情感意義,它來源于人們日常傳播實踐的賦予,具有歷史文化內涵。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2.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索緒爾FerdinanddeSaussure
(1857-1913)
符號由能指和所指互相聯結而成。能指是形式,所指是意義,符號是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符號猶如一枚硬幣,以“一體兩面”為特征,能指和所指不可分離。中文的“桌子”,其發音或文字的表現形式即“能指”。由能指所喚起的關于“桌子”發音和文字形式帶來的意義的心理形象便是“所指”。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2.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皮爾斯CharlesPeirce1839-1914根據符號與其所指稱的對象(客體)之間的關系,就符號和對象(object)發生關系的機制提出了三種可能性。指符號與指稱對象之間具有類似的關系。符號與指稱對象之間具有時間、空間或邏輯上的因果關系。指示(index)或征候像似(icon)指符號與指稱對象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二者關系建立在約定俗成的基礎之上。規約(symbol)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2.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之間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能指對應多個所指是符號的常態。情境條件很重要。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2.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在歷史文化層面,能指和所指的對應更為復雜。《孝經》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里的“發”作為“能指”所對應的“所指”除了頭發的基本概念之外,還有思想層面的含義,即指稱“孝”。一般來說,符號的“能指”是外在形式的顯現,“所指”才是實在意義,但在某些具體的文化形態中,能指卻比所指重要得多。“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3.符號產生的任意和約定性質“任意”不是具體某個人的隨心所欲,而是指某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認定的具體符號代表的具體含義,它的產生帶有歷史的偶然。符號的“任意”只是相對能指與所指的關系而言,這種關系一旦形成,就成了約定俗成的東西而具有了規定性。符號的形成是歷史的、文化的過程,其能指和所指關系在形成時期是任意的,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進行能指和所指的關聯。
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能指”與“所指”的關系決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發生變化。圖1-12趙元任圖1-13當年的“馬鯖”成功改稱“金槍魚”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4.語言、言語和話語語言是符號系統最龐大的體系,它是歷史化的社會存在,包括一系列詞匯、語法、慣用法等個人不能任意改變的規則系統。話語則是某一傳播的專門領域所使用的有特性的言語,例如新聞話語、公文話語、法律話語等。言語則是具體表達的語言,是個人話語的選擇和實踐。日常的說話是具體的“言語”,而說話所依據的各種規范則是“語言”。語言和言語密不可分,言語是在語言規約下的具體表現。010203添加標題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5.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語言符號是人類一切傳播的基礎。非語言符號的含義,都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非語言符號不能表達所有語言符號的含義。人類的非語言傳播要比語言傳播久。
非語言符號給出的提示,有時會比語言符號提供的多得多。非語言符號表達的意思也因此更需要與情境相聯系,多數脫離情境的非語言符號難以獨立表達意義。圖1-14非語言符號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6.符號意義的準確與模糊一般來講,對傳播內容的基本要求即是準確,因此人的傳播活動要盡量追求符號的準確意義。符號的模糊意義也不容忽視,社會生活現實是動態的,而傳播符號是有限的、靜態的和抽象的。在這種情況下,符號的模糊意義反而比科學、準確的表達要顯得清晰。
一般來講,對傳播內容的基本要求即是準確,因此人的傳播活動要盡量追求符號的準確意義。符號的模糊意義也不容忽視,社會生活現實是動態的,而傳播符號是有限的、靜態的和抽象的。在這種情況下,符號的模糊意義反而比科學、準確的表達要顯得清晰。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二、符號、意義、語言6.符號意義的準確與模糊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KarlHeinrichMarx
(1818-1883)
符號由能指和所指互相聯結而成。能指是形式,所指是意義,符號是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符號猶如一枚硬幣,以“一體兩面”為特征,能指和所指不可分離。“愛者在十分沖動時寫給被愛者的信不是的修辭范例,然而正是表達上的這種混亂,極其明白、極其顯著、極其動人地表達出愛的力量征服了寫信者。愛的力量征服了寫信者就是被愛者的力量征服了寫信者。因此,激情所造成的詞不達意和行文的語無倫次博得了被愛者的歡心,因為反射作用的、一般的、從而不可靠的語言本性獲得了直接個別的、感性上起強制作用的、從而絕對可靠的性質。而對愛者所表示的愛的真誠深信無疑,是被愛者莫大的自我享受,是她自己的信任。”如熱戀情人間的信息傳播,符號的使用有時是混亂的,但意義是明確的,這種特殊的情形顯現了意義在傳播中比符號的外在形式更重要。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三、信息與媒介1.信息的內涵信息(information)是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客體變化或客體間相互關系差異或關系的表征。信息產生于主體對于客體不確定性的認識過程中,如果獲悉的某一消息使人感到關于某一事物的不確定性減少了,這個消息便是信息,即信息論專家克勞德·申農提出的“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特征1總是與現實或歷史中的事實、現象相關,通過一定的方式(新聞、資料、檔案、數據、圖像、觀點等等)表現出來。特征3在信息論的內部框架中,信息的功效與傳播的時效成正相關,失效的信息不再是信息。特征2只有處在交流中才具有信息的意義,因而需要被相關的接受者接受,無人承認的信息不是信息。
傳播學綱要----傳播學的基本概念三、信息與媒介2.信息與知識、信息與訊息智慧資料信息知識關于信息的定義非常多,其中一種是將它與知識聯系在一起,認為信息是某種知識(哈特利(RalphHartley)。廣義上,知識也是一類信息,是獲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26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案設計
- 2024四川石棉縣晟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招聘配送員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名著導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摘抄和做筆記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古對今教案
- 2024四川新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四川九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技安管理等崗位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教學設計
- 2024華能四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屬單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畫角教案及反思
- 學校優良作業評選方案
- 2025年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武漢數學四調試題及答案
- 職業病防護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
- 綠化養護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2024年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中國紡織文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TB-T 3356-2021鐵路隧道錨桿-PDF解密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
- 棗莊防備煤礦有限公司“7.6”重大火災事故詳細分析
- 建筑裝飾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
- 工程聯系單表格(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