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物理:基礎知識匯總(人教版)
第一章:聲de世界
第一節:聲音de產生與傳播
1、⑴聲音de產生:聲音是由于物體de振動而產生de。
⑵聲音de產生應注意de幾個問題:
①一切正在發聲de物體都在振動,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振動而發聲,“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其中de“聲”分別是由氣體、液體和固體de振動而發出de聲音
②“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敘述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原來發出de聲音仍繼續
傳播并存在。
③振動一定發聲,但發出de聲音人不一定能聽到。
⑶聲音de保存:振動可以發聲,如果將發聲de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de振動規
律去振動,就會發出和原聲相同de聲音
2、⑴聲源:發聲de物體叫聲源
⑵聲音de傳播:能傳播聲音de物質叫介質,聲音de傳播需要介質
①介質: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de介質。
②真空不能傳聲
⑶聲波:聲是以波de形式傳播de,叫聲波。
3、聲速:
⑴定義:聲音在每秒內傳播de距離叫聲速,反映de是聲音傳播de快慢。
⑵影響聲速大小de因素:
①聲速de大小與介質de種類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速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
②聲速還受到溫度de影響。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當空氣中不同區域de溫度有區別時,聲音de傳播路線總是向著低溫方向de,如上面de溫度低,聲音就向
上傳播,此時,低處de聲音,高出容易聽到。
4、回聲:
⑴回聲是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產生de。
⑵人耳聽到回聲de條件:原聲和回聲de時間間隔不小于0.1秒
⑶回聲傳播de時間低于0.1s,反射回來de聲音只能使原聲加強,使得原聲聽起來更加深厚、有力。
這就是所說de“攏音”。
⑷回聲de應用:“回聲測距”:測海底深度,山與山間距離等
第二節: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5、人耳de構造:
⑴外耳:我們看得見摸得著de就是外耳,主要有:耳廊、耳道兩部分。
⑵中耳:主要有耳膜、三條纖細de耳骨:錘骨、砧(zhen)骨、鏡骨。耳骨(又叫聽小骨)是人體內最小de
骨頭。
⑶內耳:耳蝸、半規管(共三條)
6、鼓膜是怎樣工作de:人耳de鼓膜是一層很薄de像鼓de鼓膜一樣de彈性膜,即可繃緊,也可伸展。當聲波
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后,鼓膜就隨著聲波振動,并將這種震動傳給聽小骨。
7、雙耳效應:
⑴定義:人都有兩只耳朵,聲源到兩只耳朵de距離一般是不同de,這樣聲音傳到兩只耳朵de時刻、強
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是判斷聲源方向de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⑵耳朵可以分辨聲源方向de原因:兩只耳朵可以分辨聲源de方向de原因主要有三個:
①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de強度不同;
②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de時間有先后;
③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de振動de步調有差異;
第三節:聲音de特性:
8、樂音de三個特征:
⑴音調:聲音de高低。(和發聲體振動de頻率有關)
⑵響度:指聲音de大小。(和發音體de振幅有關)
⑶音色:不同樂器de音色不同,人de聲音de音色因人而異(只所以能區別各種樂器de聲音,就是因為其發出
de聲音de音色不同)
9、頻率de概念:物體在1秒內振動de次數。是用來表示物體振動快慢de物理量。頻率決定著聲音de音調。
10、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平衡位置de最大距離
11、超聲波和次聲波:頻率de單位是赫茲,符號:Hz正常人de耳朵能聽到de聲音頻率在20Hz——20000Hz
之間,低于或高于此頻率范圍de聲音人都聽不到。通常把頻率高于20000Hzde聲音稱為超聲;頻率低于20Hzde
聲音稱為次聲。
12、次聲de特點:來源廣,傳播遠,穿透力強,破壞性強。
13、響度和音調de區別:
⑴音調指聲音de高低,它只與發聲體de頻率有關;響度指聲音de大小,它與振幅和距發聲體de距離有
關。
⑵音調和響度是根本不同de兩個特征,音調高de聲音不一定響度大,反之亦然。如老牛和蚊子發出de
聲音。
14、思考:用錄音機錄下自己de聲音,自己聽起來不像自己de聲音,別人聽起來和自己說話de聲音沒什么區
別,為什么?
提示:因為錄音機錄下de是說話人通過空氣傳來de聲音,別人平時聽到de也是通過空氣傳來de,所以
別人認為是說話人de聲音;而我們聽自己發出de聲音,主要是通過“骨傳導”de方式來傳遞de,由于空氣和
骨頭是不同de介質,兩種聲音de音色不同,聽起來感覺也就不一樣了。
第四節:噪聲de危害和控制:
15、噪聲de界定:
①從物理學角度:由發聲體無規則振動時發出de聲音叫噪音;
②從環境保護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de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de聲音起干擾作用
de聲音,都屬于噪音。
16、樂音和噪音de區別:
①從物理學角度:樂音即好聽、悅耳de聲音,是由發聲體有規則de振動發出de聲音;噪音即嘈雜、
刺耳de聲音,是由發聲體無規則振動時發出de聲音;
②通過示波器觀察波形:噪聲是雜亂無章de無規則de波形,而樂音是規則de波形。
③從環境保護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de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de聲音起干擾作用
de聲音,都屬于噪音。
17、噪聲強弱de等級及危害:
⑴噪聲de等級劃分:人們以分貝(符號: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de強弱。
OdB是人剛能聽到de最微弱de聲音;30?40dB是較為理想de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人
de睡眠和休息;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突然暴露在150分貝de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
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⑵噪聲de危害:嚴重危害人de身心健康。
18、減弱噪音de途徑:
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
第五節:聲de利用
19、聲與信息
⑴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⑵回聲定位:
⑶用于醫學:如聽診器de使用
20、生和能量:聲波和水波類似,可以傳遞能量。
第二章:光現象
第一節:光de傳播
1、光de直線傳播
⑴光源:自身能發光de物體(分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⑵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de直線。用一條帶箭頭de直線表示。箭頭表示方向。
⑶光de直線傳播: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⑷光速: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大約是2.99792X10'm/s,在水中de速度約為真空中光速de3/4;
在玻璃de速度約為真空中光速de2/3?
⑸由于光de速度比聲de速度快得多,打雷下雨時,雷聲和閃電是同時進行de,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
到雷聲。
⑹光年:光在一年中所走過de路程。1光年=9.460X10^111
⑺日食: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在同一直線上時,月球就擋住了射向地球de太陽光,由于光de直線
傳播,在地球上形成一片陰影de現象。
⑻月食:當地球轉到月球和太陽之間,并且在同一直線上時,地球就擋住了射向月球de太陽光,由于光de直線
傳播,在陰影部分de月球則不能反射太陽光,就形成了月食。
2、舉例:月食現象de成因是()
A太陽光從側面照射到月球上
B射向月球de太陽光,途中被地球擋住
C射向地球de太陽光,途中被月球擋住
D射向月球de太陽光,途中被別de天體(不是地球)擋住
第二節:光de反射
3、光de反射:
⑴光de反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又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質de傳播現象
⑵光de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de兩側;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⑶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①平行光入射到某物體表面時,反射光還是平行de,這種反射現象叫做鏡面反射。
②平行光經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個方向,這種反射現象叫漫反射。
③不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de反射定律
第三節:平面鏡成像:
4、什么是像:像是相對于物而言,是物de形狀de另一種表現形式。
5、實像和虛像:既能用眼睛觀察,又能夠呈現在光屏上de像叫實像;只能用眼睛觀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現
de像叫虛像
6、對虛像de理解:虛像并不是由實際光線相交而成de,而是由實際光線de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因此,沒有
光從虛像射出來。人眼看見虛像時,射入人眼de光線并不是從虛像射出來,而是鏡前物體射向平面鏡de光線,
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眼睛,只是感覺光線好像是從鏡后de虛像射來de,其實不是,此像用光屏不能接到。
7、平面鏡成像de特點:平面鏡所成de像是虛像;像與物體de大小相等;像與物體到平面鏡de距離相等;像
與物體對應點de連線垂直于平面鏡;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8、凹面鏡與凸面鏡對光de作用:
①凹面鏡:反射面是凹面,對光有會聚作用:平行光線經凹面鏡反射后會聚于凹面鏡de焦點;從焦點射向凹面
鏡de光線反射后成為平行光線,如:太陽灶、大型反射式望遠鏡、醫生觀察耳道用de醫用反光鏡等
②凸面鏡:反射面是凸面,對光有發散作用。如摩托車、汽車等de觀后鏡。
9、平面鏡成像和小孔成像de區別:
⑴平面鏡成正立de虛像,小孔成倒立de實像
⑵平面鏡成de像和物到鏡面de距離相等,小孔成de像和物到小孔de距離不一定相等
⑶平面鏡成de像和物體等大,小孔成de像de大小則根據屏幕距小孔距離de遠近而變化
⑷平面鏡是反射成像,小孔是光de直線傳播成像
第四節:光de折射
10、光de折射
⑴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de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de折射
⑵光de折射現象:當光從一種透明物質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在兩種物質de分界面上,光de傳播方向要發
生改變,其中一部分光線發生反射,同時還有一部分光進入另一種物質里而發生折射,即光線在分界面上傳播方
向發生改變,然后再沿直線傳播,這就是光de折射現象。
11、光de折射規律:
⑴定義:光在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de兩
側;光從空氣斜射入其它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隨入射角de改變而改變;入射角增大(或減小)
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或減小);光路是可逆de。
⑵理解:
①敘述規律時,注意因果關系,“入射”決定了“折射”,應把“折射”敘述在前,即先說“折射”后說“入射”
②光垂直界面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此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三線合一”,折射角=入射角=0°O
故發生光de折射時,光線de傳播方向一般會改變,而不是一定改變。
12、光在反射和折射時de異同點:
⑴相同點:
①當光傳播到兩種介質de分界面時,一般要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
②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都與對應de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③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都與對應de入射光線分居法線de兩側,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位于法線
de同側。
④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隨對應de入射角de增大而增大;隨它de減小而減小。
⑤光在反射和折射時光路都是可逆de。
⑵不同點
①反射光線對應de入射光線在同種介質中;折射光線對應de入射光線在不同種介質中
②反射角始終等于對應de入射角;而折射角對應de入射角一般不相等(問:什么時候相等?)
③反射可在任何表面都發生;折射只有在透明de介質中發生
④反射是在物體de表面發生;折射是光進入介質中發生。
第五節:光de色散:
一、色散
1、太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de光,這種現象叫光de色散。
2、色散現象說明: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de。
3、彩虹是太陽光傳播中被空氣中de水滴色散而產生de
二、色光de混合
1、色光de三原色:紅、綠、藍。
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各種顏色de光
紅+綠=黃紅+藍=品紅綠+藍=青(靛)紅+綠+藍=白
電視、電影都是根據色光三原色所制成。
2、顏料三原色紅、黃、藍(品紅、黃、青)
品紅+壽紅品紅+青=藍黃+青=綠
顏料de三原色混合成黑色
繪畫畤用三原色就可調出大部分色彩。
3、色光de混合與顏料de混合規律也不同
三、物體de顏色
①不同物體對不同色光de反射、吸收和透過de情況不同,呈現出不同de顏色;
②透明體de顏色是由透過de色光決定de,即透過什么光de顏色,物體呈什么色;
③有色de不透明物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de光,對其余不同顏色de光都吸收;
④黑色物體吸收各種顏色de光;
⑤白色物體反射各種顏色de光
吸收其他光糠反射杠色海有吸收光糠完全反完全吸收光穗沒有反
光京泉,看到紅色射光糠,看■到白色身寸光糠,看到黑色
第六節:看不見de光:
1、可見光:能用眼看見de光。如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de光我們都能看見,都是可見光。
2、不可見光:
①在光譜上紅光以外de部分,叫紅外線
紅外線de頻率范圍在10*z?3.9XI0blHz之間。
一切物體都在不停de發射紅外線,物體de溫度越高,輻射de紅外線就越多
紅外線de主要特點是熱作用強。用途:工業上用紅外線烘干汽車表面de噴漆;家庭用紅外線烤箱烘烤食
品,醫療用紅外線來進行診斷和治療等。
②在光譜上紫光以外de部分,叫紫外線
紫外線de頻率范圍是7.5X10由z?5XlO^Hz,在光譜上位于可見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高溫物體如:
太陽、弧光燈和其它熾熱de物體發出de光中都有紫外線。
紫外線de主要特性:化學作用強,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強,能殺菌。
適當de紫外線照射,有助于合成維生素D,促使Gade吸收,有益人de健康。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第一節:透鏡
1、透鏡:
⑴種類:凸透鏡和凹透鏡(又叫會聚透鏡和發散透鏡)
⑵:作用:凸透鏡能使光線會聚,凹透鏡能使光線發散
2、幾個概念:
⑴焦點:跟主光軸平行de光線,通過透鏡折射后(或光線de反向延
長線)匯聚于主光軸上de一點,這點叫透鏡de焦點(用F表示)
⑵主光軸:最簡單de透鏡兩個表面都是球面de一部分,通過兩個球心de直線叫透鏡de主光軸
⑶光心:薄透鏡de中心叫透鏡de光心,經過光心de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⑷焦距:焦點到透鏡光心de距離(用f表示:焦距越短,折射光de本領越強)
3、通過透鏡de三條特殊光線(括號內de為凹透鏡):
⑴平行于主光軸de光線經透鏡折射后經過焦點(或反向延長線經過焦點),
⑵通過光心de光線不改變方向,
⑶經過焦點(或延長線經過焦點)de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第二節:生活中de透鏡:
4、照相機:
①原理:照相機de前面有一個鏡頭,鏡頭de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de光線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
在膠卷上,形成一個縮小de、倒立de實像。
②應用:調節調焦環,調節鏡頭到膠片de距離:拍攝近de景物時,鏡頭往前伸,離膠片遠一些;拍攝遠de景
物時,鏡頭往后縮,離膠片近一些;調焦環上刻有數字,表示拍攝de景物到鏡頭de距離。
③照相時,膠片曝光要適當,曝光過度,洗出de相片發白;曝光不足,洗出de相片發暗。為了控制曝光量,一
是用光圈控制進入鏡頭de光de多少,二是用快門控制曝光de時間。
光圈可以開大或縮小,光圈環上刻有光圈數;曝光時間可以從快門上de數字知道。
④照相機de特點:
1.使物體離照相機鏡頭de距離(物距)大于底片離照相機鏡頭de距離(像距)
2.物體離照相機鏡頭越遠,物體在膠卷上所成de像越小,像de位置(底片或膠卷到鏡頭de距離)越近,暗箱
越短。
3.照相機所成de像一定比物體小;
4.像和物體在鏡頭(凸透鏡)兩側
5.物體在膠卷上成de是倒立、縮小de實像
5、投影儀
①成像de原理:投影儀上有一個相當于凸透鏡de鏡頭,投影片上de圖案通過這個凸透鏡形成一個放大de倒立
de實像,平面鏡de作用是改變光de傳播方向,使向上射de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
②成像特點:
L投影片到鏡頭de距離(物距)小于鏡頭到屏幕de距離(像距)
2.投影片離鏡頭越近時,屏幕上所成de像越大,像到鏡頭de距離越大;
3.所成de像和物體比是放大de
4.像和投影片在鏡頭de兩側
5.投影片在屏上成一個放大de倒立de實像
6、放大鏡:
①原理;是一個凸透鏡,利用de是物體在透鏡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de、放大de虛像
②成像特點:
1.被觀察到de像成正立、放大de虛像
2.物體和物體de像在凸透鏡de同側
3.物距越小,成de像越小,反之亦然(在一倍焦距之內)
4.如果物距達到一定程度(大于一倍焦距),所成de虛像就消失了
第三節:探究凸透鏡de成像規律
7、透鏡de成像規律:
(1)凡實像皆倒立,凡虛像皆正立;凹透鏡只生成縮小虛像,凸透鏡生成de虛像一定是放大de。對凸透鏡來
說,物在焦點之內還是焦點之外是生成實像還是虛像de分界點,物在二倍焦距之內還是二倍焦距之外,是生成
放大de實像與縮小de實像de分界點
(2)對凸透鏡:
實像倒,位異側;虛像正,位同側。1倍焦距分虛實,2倍焦距分大小,物體移向凸透鏡,實像變遠且變大,虛
像變近且且變小。
(3)物點發出de光線經透鏡折射后,一定經過(或反向延長線經過)像點。據此可畫出折射光線。
8、凸透鏡成像時物距(u)和相距(v)de關系
①u>2ff<v<2f如照相機
②u=2fv=2f
③f<u<2fv>2f如投影儀
@u<fv<0如放大鏡
第四節:眼睛和眼鏡
9、眼睛
⑴眼睛de構造:眼睛由一層堅韌de膜包著起到保護眼球de作用,眼睛好像一部照相機,這層膜在眼球前部凸
出de透明部分稱為角膜。眼球里有一個透明囊狀物叫做晶狀體。晶狀體和角膜之間充滿著無色透明de液體是水
樣液,晶狀體和后面de視網膜之間充滿著無色透明de膠狀物是玻璃體。角膜、水樣液、晶狀體和玻璃體de共
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⑵視覺原理:從物體射進眼里de光線,經過這個凸透鏡折射后,在視網膜(相當于光屏)上成倒立、縮小de
實像,刺激分布在視網膜上de感光細胞,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于是我們就看見了物體。
10、眼睛de視物原理
⑴眼睛de調節:正常de眼睛無論是眺望遠景,還是看近物體,都能看得見,原因是晶狀體本身是彈性體,它周
圍de肌肉可以根據視物de遠近調節它表面de彎曲程度,改變眼睛de焦距,從而使物體de像總成在視網膜上,
這種作用叫眼睛de調節
⑵眼睛de遠點:眼睛de調節是有限度de。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時,晶狀體表面彎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狀體變
得最扁時,能夠看到de物點叫眼睛de遠點;正常眼de遠點在無限遠處,從無限遠處物體射入眼睛de是平行光
線,像恰好成在視網膜上。
⑶眼睛de近點:眼部肌肉極度緊張時(使勁看近物時),晶狀體變得最凸,表面彎曲程度最大,能看清de物點
叫眼睛de近點。正常人de眼de近點約在離眼睛10~15cmde地方。
⑷明視距離:再合適de照明條件下,眼部肌肉處于正常狀態而能十分清楚de看清物體時,物體離眼睛de距離
稱為明視距離。正常人de眼睛de明視距離是25cm.
11、近視眼及其矯正
⑴近視眼de成因:近視眼de遠點為有限距離,近點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視眼de人習慣緊貼在書上看字。
,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視網膜距晶狀體過遠,或者晶狀體比正常眼凸一些,變得太厚,折射光de能力太
強,從無限遠處射來de平行光線不能匯聚在視網膜上,匯聚點在視網膜前,而不能看清遠處de物體。
⑵近視眼de矯正:配戴凹透鏡制成de眼睛,使入射de平行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后再射入眼睛,匯聚點就能移
到視網膜上。
(看遠處de物體吃力,近視眼把物體de像成在了視網膜前)
12、遠視眼及其矯正
⑴遠視眼de近點變遠。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視網膜距晶狀體過近,或者晶狀體比正常眼扁些,晶狀體太薄,
折射光de能力太弱,平行光de匯聚點在視網膜后,因此,來自近處一點de光還沒有匯聚成一點就已經到達視
網膜了,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de光斑。同時,近點遠移,因而看遠,看近皆不清楚。
⑵遠視眼de校正:配戴凸透鏡制成de眼睛,使入射de平行光線經凸透鏡匯聚后再射入眼睛,匯聚點就能移到
視網膜上。
(看近處de物體吃力,遠視眼把物體de像成在了視網膜后)
13、、眼鏡de度數:(l-4-f)X100(f:焦距,單位:米)
其中:焦距de倒數叫屈光度,眼鏡de度數就是屈光度X100,單位是“度”。
第五節顯微鏡和望遠鏡
14、顯微鏡
⑴顯微鏡de構造;
①目鏡:靠近眼睛de一組透鏡,作用像一個普通de放大鏡。
②物鏡:靠近被觀察物體,作用相當于投影儀de鏡頭。
③載物臺:承載被觀察物體
④反光鏡:增加光de強度,便于觀察物體
⑵顯微鏡de原理:顯微鏡由兩組透鏡組成,每組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把它們一起裝在金屬制de鏡筒里,
對著物體de一組叫物鏡,對著眼睛de一組叫目鏡。物鏡de焦距很短,目鏡de焦距較長。工作原理:物體先通
過物鏡成放大de實像,再經目鏡成放大de虛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微小物體。
15、望遠鏡:
⑴望遠鏡de構造
①物鏡:使遠處de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
②目鏡:靠近眼睛,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⑵望遠鏡de原理: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de作用是使遠處de物體在焦點附近成縮小de實像,目鏡de
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物鏡de焦距長,目鏡de焦距短。
16、、“貓眼”:由凸透鏡和凹透鏡組成。從門里看,成縮小正立de像,且看到較大面積;從外向里看,凸透
鏡會聚一點,什么也看不見
17、視角:
⑴我們都會有這樣de體會:同一個物體,離我們遠時非常小,離我們近時非常大。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是視
角在作怪:一個物體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de像de大小有關。視網膜上de像越大,受到刺
激de感光細胞越多,眼睛對物體de細微部分分辨de就越清楚。如果物體在視網膜上de像小到只落在一個感光
細胞上,那么眼睛就覺得這個物體只是一個點。視網膜上像de大小決定于被視物體對眼睛de光心所張de角,
即從物體de兩端向眼睛de光心引兩條直線,兩直線間de夾角就是視角。
⑵視角de大小決定于物體de大小和物體到眼睛de距離。
18、影和像de區別:從形成原理上區別:前者是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物體,有一部分光被
物體擋住,在物體后面光達不到de地方形成de陰影;像de形成原理有三種:小孔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
第四章:物態變化
第一節:溫度計
1、溫度:物體de冷熱程度。符.號t
2、溫度計
⑴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de性質制成de。
⑵構造:常用溫度計de構造是:玻璃外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和溫標
3、攝氏溫度
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de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把沸水de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在0攝氏度和
100攝氏度之間分為100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攝氏度。單位符號°C
注意:冰水混合物de理解應為:把冰水混合物長時間放置,應保證水中有冰,冰中有水。而不是把冰投入熱
水中。
4、溫度計de相關問題
(1)使用注意事項:A、選用合適量程de溫度計B、認清溫度計de分度值。C、溫度計de玻璃泡全部浸入
被測de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D、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de示數穩定
后再讀數E、讀數時不要從液體中取出溫度計,視線應與溫度計中液柱de上表面相平。
(2)普通溫度計測量水溫de實驗步驟
A.估計被測水de溫度。B.選取量程適當de溫度計,觀察它de最小刻度。
C.讓溫度計de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觸。D.觀察溫度計de示數。
E.取出溫度計。F.整理實驗器材,對比測量值和估計值,形成對溫度高低de初步印象。
(3)溫度計de類型
xn
類型內裝液體里te分度值用途
實驗用溫度計水銀、甲苯等-20°C—110°C1°C測水溫等
體溫計水銀35°C—42°C0.1°C測人體溫
寒暑表酒精或煤油-30°C—50°C1°C測氣溫
物質凝固點沸點單位:攝氏度
水銀-39357
甲苯-95111
酒精-11778
煤油-30325
水銀為溫度計首選液體,因為水銀熱脹冷縮de液體體積變化誤差小,測量de結果非常精確;
但,如果在較低溫度下,水銀會凝固,只能用酒精代替
因此,體溫計中液體為水銀;普通溫度計中為酒精
煤油一般很少用,要不是用水銀就是酒精代替
綜合描述,水銀是肯定不適合de,且不環保,
相對于來說,酒精更環保,但是水溫不能超過78度....如果你de產品有接近80度溫度de可能de,還是建議用
煤油,雖然不是最環保,但是畢竟產品de實用性能也是很關鍵de.
(4)體溫計:玻璃泡與細管連接處有一很細de縮口,讀數時可離開人體,但使用前后必須用力甩幾下,使留在
細管中de水銀退回玻璃泡。
注:體溫計使用前須甩幾下,離開人體讀數;實驗用溫度計和寒暑表不能甩,也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5、熱力學溫度:
⑴國際單位制中所采用de溫標,在微觀粒子和天體研究方面都采用熱力學溫標。它de單位名稱是“開爾
文”,簡稱開,符號是“K”,熱力學溫度(T)和攝氏溫度“t”de換算關系是:
T(273+t)K冰水混合物de熱力學溫度是273K,
⑵-273°C相當于OK,OK稱為絕對零度。這也是宇宙中溫度de下限(即最低de溫度也達不到絕對零度)。
宇宙de背景溫度大約是幾個開爾文。
計算題典型題
第二節:熔化和凝固
一、物質de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物態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de過程,熔化過程吸熱
2、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de過程,凝固過程放熱
注意:熔化和溶化de區別:熔化指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de過程,熔化需要吸熱;而溶化指溶質溶化在液體(溶
劑)中de過程,溶化過程有de吸熱,大部分物質溶化放熱,有de溫度保持不變。
三、晶體和非晶體
1、定義:固體物質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有一定熔點和凝固點de固體物質是晶體,否則是非晶體。例晶體: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鹽明磯奈各種金屬鉆石;
非晶體:松香玻璃蜂蠟瀝青塑料等
2、晶體de熔點和凝固點
⑴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熔化de溫度,這個溫度叫熔點
⑵凝固點:晶體形成時de溫度,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即晶體熔液凝固成晶體都有一定de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3、晶體de熔化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
4、晶體de凝固條件:①溫度達到凝固點,②繼續放熱
5、晶體、非晶體熔化和凝固de圖像。四個圖像以海波、石蠟為例。圖像、表格、結合教材實驗圖
四、晶體和非晶體de區分:
1、根據熔點和凝固點區分:晶體有一定de熔點和凝固點,非晶體沒有
2、根據形狀區分:晶體有規則de幾何外形,非晶體沒有一定de形狀
3、根據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區分:
A:晶體溫度上升到熔點時才開始熔化,熔化過程中雖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溫度下降到凝固點時才開始
凝固,凝固過程中雖不斷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B:非晶體吸熱熔化,溫度不斷升高,固體先變軟、變稀最后成為液體。凝固放熱溫度不斷下降,液體先變硬、
變粘稠最后成為固體
4、根據熔化和凝固圖象區分:判斷是晶體還是非晶體de關鍵是觀察圖象中是否存在一條平行于時間軸de線段,
有則為晶體,無為非晶體
第三節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de過程,是吸熱過程,有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二、蒸發:
1、定義: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且只在液體表面上進行de一種緩慢de汽化現象。
2、特點:(1)蒸發不受溫度限制,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2)蒸發只在液體表面上進行;(3)是一種緩慢
de汽化現象。(問:冬天在室外凍干de衣服是否為蒸發現象?)
3、影響蒸發快慢de因素:(1)液體溫度de高低;(2)液體表面積de大小;(3)液體表面上空氣體流動de
快慢。(4)空氣濕度de大小有關。
4、蒸發制冷: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物體(或自身)中吸收熱量,使周圍de物體(或自身)de溫度降低,是
吸熱過程,因此有制冷作用。
三、沸騰:
1、定義: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de劇烈de汽化現象;(沸騰時吸熱)
2、沸點:液體沸騰時de溫度。
沸點大小de影響因素:與氣壓有關。氣壓越大,沸點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海拔越高,氣壓越小。標
準大氣壓下,水de沸點是100攝氏度。
3、沸騰實驗、沸騰圖像、表格以水為例,實驗經典習題。
事例:不燙手de開水、紙鍋燒水。
3、液體沸騰de條件:(1)液體de溫度達到沸點(2)繼續吸熱
4、水沸騰前后上升氣泡大小de變化:
(1)沸騰時,上下氣溫差別不大,但下面de壓強大,越向上壓強越小,同時,由于氣泡de聚集,所以氣泡越
上升越大
(2)沸騰前,下面溫度高,上面溫度低,來自底部de水蒸氣上升后遇到上層de冷水,氣泡中de水蒸氣不斷液
化,氣泡體積變小甚至消失,因此,氣泡越上升越小
(3)在水底小魚吐出de氣泡變化:由小到大。原因:水de壓強de作用
5、蒸發和沸騰de區別和聯系
區別:(1)發生部位不同:蒸發在液體表面進行,沸騰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
(2)發生溫度不同: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沸騰達到沸點時才能發生
(3)劇烈程度不同:蒸發是緩慢de,沸騰劇烈
聯系:都是汽化現象,都吸熱。
四、液化:
1、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de過程。是放熱過程。
2、液化de方法:一是降低溫度,一是壓縮體積。
3、理解液化應注意de三個問題:
①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de時候都可以被液化。
②有de氣體單靠壓縮不能使它液化,必須使它de溫度降到一定程度,如氮氣。
③凡是有如下字樣de相關物態變化都是液化現象:霧、露、“白氣”、“冒汗”、或“冒氣”等,通常是
空氣中de水蒸氣遇冷放熱液化產生。
注意:平時常見de“白氣”并不是水蒸氣,而是液態de小水滴,是由水蒸氣液化而成de,水蒸汽是無色無味
de氣體。
第四節升華和凝華
一、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de過程,是吸熱過程。
例碘、舞臺上用de干冰、凍干de衣服de過程、人工降雨
二、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de過程,是放熱過程。例霜、霧淞、窗玻璃上de冰花等de形成。
例1:寒冷de清晨,我們在室內經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麗de“冰花”,請你判斷:這些“冰花”是出現
在玻璃de內測還是外側?
例2、⑴剛從冰箱中拿出de冰棒,包裝紙上沾有“白粉”是凝華現象
⑵剝去包裝紙,冰棒冒“熱氣”是液化現象
⑶剝去包裝紙,過一會兒冰棒“流汗”屬于熔化現象
⑷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會“出汗”屬于液化現象
三、本章匯總:六種物態變化
⑴放熱過程:液化凝固凝華
⑵吸熱過程:熔化;汽化(蒸發、沸騰);升華。
(3)舉例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
第一節:電荷
一、帶電體de性質:具有吸引輕小物體de性質
二、使物體帶電de三種方法:
1、摩擦起電:用摩擦de方法使物體帶電。(補充物質構成,原子de結構)
(1)摩擦起電de原因: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de(分子是由原子構成de),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電子組成de,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內de正電荷跟核外電子所帶de負電荷de
總量相等,整個原子不顯電性。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de時候,哪個物體de原子核束縛電子de本領弱,就會失
去電子而帶正電,束縛本領強de得到電子帶負電。
(2)摩擦起點de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3)同種物質摩擦不起電de原因:同種物質組成de兩個物體中de原子核束縛電子de本領是相同de,相
互摩擦時不會出現電子de得失,因而不可能帶電。
2、用接觸de辦法,讓一個不帶電體接觸帶電體,使物體也帶上了電。
3、感應起電:感應起電是利用靜電感應來使物體帶電de方法。
靜電感應:一個帶電de物體與不帶電de導體相互靠近時,由于電荷間de相互作用,使導體內部異種電荷
被吸引到帶電體附近而同種電荷被排斥到導體de另一端而使導體帶電de現象。
三、兩種電荷
1、規定為:用絲綢摩擦過de玻璃棒上所帶de電荷規定為正電荷;用毛皮摩擦過de橡膠棒上所帶de電荷為負
電荷
2、電荷de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四、驗電器:實驗室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de儀器。
(1)工作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當帶電體接觸驗電器de金屬球,就有電荷轉移到金屬球上,金屬箔由于
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張開
(2)用驗電器判斷物體是否帶電de思路:驗電器de金屬箔張開,則物體帶電;否則不帶電,張角越大,帶電
量越多。若物體使原來金屬箔張開de角度增大,則物體與金屬箔帶同種電荷,若變小,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3)不用驗電器判斷物體是否帶電de思路:
1、兩個物體(以下討論均不涉及磁體)相互排斥,則帶同種電荷。
2、兩個物體相互吸引,則有以下幾種可能:(還有磁體de可能)
①一物體帶正電,另一物體帶負電;
②一物體帶正電,另一物體不帶電;
③一物體帶負電,另一物體不帶電
3、若己知兩物體都帶電,且兩物體相互吸引,則必帶異種電荷,若相互排斥,則一定帶同種電荷。
五、電荷量:電荷de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量。用Q表示。單位:庫侖,簡稱庫,用C表示。
六、元電荷:電子是帶有負電de最小電荷de粒子,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做元電荷。常用符號e來表示,e=l.6X
10<9C
八、中和:放在一起de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de現象叫中和。
九、導體和絕緣體
⑴導體:容易導電de物體。例: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
⑵絕緣體:不容易導電de物體。例: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⑶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de界限,當條件改變時,絕緣體會變成導體,例玻璃在常溫下是絕緣體,當加熱
到紅熾狀態時就是導體
⑷導體導電、絕緣體不導電de原因:主要是原子束縛自由電荷能力de大小。
第二節:電流和電路
一、電流
⑴電流de形成:
①電荷de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②持續電流形成de條件:有電源;是閉合回路。
③正確理解電流de形成應注意三點:第一:電流可能只是由正電荷定向移動形成de;第二:電流可能只是由
負電荷定向移動形成de;第三:電流可能是由正、負電荷同時反方向定向移動形成de。
④電能:電流具有電能,電能可以轉化為另一種形式de能量,也可以由另外一種形式de能轉化而來。電能通
常在轉化為其它形式時,才能被我們利用。用電器是能量轉化de裝置。
⑵電流de方向:物理學中,把正電荷定向移動de方向規定為電流de方向,和負電荷定向移動de方向相反。
二、電路
1、電路de定義:電源、用電器、開關等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de電流de路徑
2、電路de構成
⑴電源:提供電能de裝置。電源是把其它形式de能(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例:干電池、蓄電池對外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充電時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發電機工作時,機械
能轉化為電能。
(2)用電器:消耗電能de裝置。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de能量。
(3)開關:控制電路通、斷de裝置
(4)導線:連接電路中de各元件,組成電流de通路
3、電路de幾種狀態
(1)通路:處處連通de電路
(2)斷(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最佳策略2025年計算機二級ACCESS試題及答案
- 理解數據安全性在軟件測試中的作用與管理試題及答案
- C語言復雜數據結構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考試真題及答案分享
- 計算機二級MySQL分布式架構試題及答案
- 備考2025年計算機二級JAVA考試的必考試題及答案
- 軟件開發中的技術債務管理試題及答案
- 有限公司用工合同協議書
- 2025年計算機二級VFP考試全網搜集試題及答案
- 土方拉運合同協議書模板
- 公務出國在職證明-英文版(因公簽證)
- 故都的秋課文原文
- 【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審計失敗原因及應對措施探究:以立信所審計風華高科公司為例(論文)10000字】
- 《長征勝利萬歲》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 2024年上海高考數學真題試題(原卷版+含解析)
- 2024年個人勞務承包合同書
- 人工智能原理及MATLAB實現 課件 第2章 機器學習
- 宣傳費用結算合同
- 蘋果行業競爭對手分析分析
- 公安局指揮中心工作總結
- 林業創業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