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優質教案【全冊】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一北京人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了解我國境內的最早人類元謀人;了解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礎
知識與能力
知識,思考北京人的發現的科學意義;知道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在哪里
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等圖,掌握設圖的基本方法,培養
過程與方法從圖片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研究早期人
類有什么作用”,培養查閱歷史資料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
與價值觀產,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北京人的發現
教學難點: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29年1929年12月2日,全球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驚世出現。后來又有
幾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出土,此舉轟動了世界。最初,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保存在北京
協和醫院的保險箱里。后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協和醫學院專家于1941年將包括“頭蓋骨”
在內的一大批化石向美國領事館轉移時,遭遇日軍突襲,從此不見蹤影。那么,北京人頭蓋
骨化石到底去了哪里?北京人遺址和石化又是怎樣發現的?北京人的發現為何轟動了世
界?我們今天來學習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一北京人(多媒體展示圖片)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我國早期人類遺址
1.地圖展示
提問:
(1)遠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池們生活的地方有何共同點?指出最具代表性的遠
古人類。
提示:分布在黃河、長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代表: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
洞人。
(2)位于長江上游的是哪支遠古人類?
提示:元謀人。
2.教師總結: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
(-)元謀人的發掘
1.【圖片展示】
2.教師提問:看完上述圖片和視頻,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提示:(1)依據:兩顆遠古人類的門齒化石等
(2)結論:距今170萬年,是我國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
3.拓展化石的內涵:
化石一一古化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時間,被周圍
沉積物的礦物質所滲入,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研究化石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
生物發展的過程。
(三)元謀人的特征
L【歷史推斷】觀察三幅圖,說一說元謀人掌握了哪些生存技能?
提示:推斷:元謀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2.思考:你認為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
提示:區分人和動物的重要標志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目標導學二:北京人
(一)北京人的發現
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北京人牙齒化石和頭蓋骨化石)
2.【列表清單】結合教材信息和圖文,揭示北京人遺址和北京人的發現秘密,認
識人類的化石和石器發現的意義。(教師展示列表清單)
教師總結:(1)北京人遺址——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2)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一一20萬年。
(二)北京人的體貌、生產、生活狀況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4至P5內容,播放北京人視頻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構建“北京人”檔案。
1.北京人的體貌特征
教師展示(多媒體)古猿頭像、北京人復原頭像和現代人頭像和手的組圖,提
問;觀察觀察古猿頭像、北京人復原頭像和現代人頭像,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
提示:北京人的頭部還保留著許多古猿的特征;上肢與現代人相似,下肢能夠
直立行走
2.北京人的生產與組織
(1)教師展示圖片(多媒體),分別就北京人使用的生產工具、生活狀況、社會
組織設問。
(2)歸納小結:①生產工具: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叫
作舊時器時代。②生活狀況:狩獵動物采集果實。③社會組織:北京人過著
群居生活。
【歷史理?!坎牧希荷瞎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俄n非子》
思考:北京人為什么要過著群居生活?
提示:遠古環境險惡,而遠古人類生產力水平低下,不能獨自抵抗野獸,必須
過群居生活。
3.北京人使用火
(1)教師展示相關圖文,播放北京人使用火的視頻,解讀北京人使用火及其意
義。
(2)【史料實證】
材料: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紫荊木炭、灰燼層、燒過的土塊、石塊、骨頭和樸
樹子等。這些灰燼和燒過的東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區一
設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你認為北京人能用火做哪些事?你能得出什么結
論?
提示:長時間保存火種。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等。
【結論】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
(三)北京人遺址的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和上述圖文,幫助學生認識北京人遺址和北京人的
發現歷史意義,總結如下: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
址之一。
(2)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
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目標導學三:山頂洞人
(一)山頂洞人——體貌特征、生產生活狀況
1.【圖片展示】幫助學生對山頂洞人遺址、山頂洞人體貌特征、生產生活狀況有
一個完整的認識。
2.【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至P6和上述圖文、視頻資料,讓學
生整理“山頂洞人”的檔案,培育學生的歷史素養能力。
(二)山頂洞人——生產與生活的探究
【歷史探究】(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師設問。
材料:課件展示圖片
(1)圖1中是什么物件?是什么人用什么材質制成的?說明了什么?
提示:骨針山頂洞人動物骨頭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2)圖2中是什么物件?說明了什么?
提示:裝飾品說明山頂洞人有愛美意識。
【小結歸納】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歷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國是世界文明古
國之一,也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
的古人類;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它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
具有重要的意義;山頂洞人過著集體生活,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與板書設計
D---------------------------M教學反思
本節課圍繞設定的三維目標進行教學。采用懸案激趣導入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通過圖片、視頻資料來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歸納問題,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
合作探究,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力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教
案設計在學生主體性上有待改進!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
41數號今新
【教學目標】
知道原始農業的興起及其重要的意義,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
知識與能力特點。初步學習對具體歷史資料進行歸納、概括、分析、比較,得出歷史
結論的思維方法
識讀《北方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復原圖》和《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形
過程與方法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點;通過概括、比較,弄清半坡
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點
情感態度認識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勞動中表現出來的智慧與成就,產生崇敬之情,從
與價值觀而達到對祖國悠久歷史的認同和尊重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農耕生活。
教學難點:原始農業的發展。
--------------------------?2放號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說出主要糧食作物與我們生活之間的關系,切入本課學習課題)
糧食為萬物之首,糧價為百價之基。為更好地解決我國14億人吃飯大問題,將飯碗
牢牢端在我們自己的手里,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了,仍然還在日夜操勞。他帶隊
攻關,總有新突破,好消息頻頻傳來一2020年4月19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南繁育種
基地雜交水稻新品種試種成功:畝產1081公斤,比原來增產40%o今年將在全國推廣1萬
自"O
中國是農業大國,水稻種植的歷史源遠流長。那么,我國古代農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由此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圖文)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原始農業的發展
(一)農作物的栽培
1.【組圖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出土文物中感受農業歷史的變遷
2.教師提問:根據組圖和教材內容,說說我國農作物栽培的時空、作物和分布區
域。
提示:距今一萬年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長江中下游先民栽培
稻,北方先民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發現于中國。
這些是我們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
(二)農業的發展表現
L【展示圖片】
骨相江西仙人洞遺址復原陶罐裴李崗遺址出土羊頭、豬雕塑
2.教師結合圖文提問:我國古代農業由初興到發展,歷經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提示:
(1)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稻作和粟作農業得到推廣。
(2)由刀耕火種發展到用耒相等進行耕種,農業在生活中所占比重增加。
(3)出現了家禽飼養、制作陶器等。
(三)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L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聯系上述圖文信息,幫助學生理解“原始農業興起和
發展的標志”,認識古代“農業”的內涵和表現。
2.【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農業興起的四個表現)
目標導學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播放多媒體視頻)
【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面至PU面圖文信息,讓學生完成列
表中的任務,培養學生知識歸納、整理的學習能力)
(-)河姆渡遺址的時空【遺址圖展示】
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
2.教師結合河姆渡遺址圖提問: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時間、地點在何處?河姆渡遺址所處的地
理環境是什么?
提示:距今約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
(二).河姆渡人的房屋
教師提問:河姆渡人的房屋是怎樣的樣式?為什么要建造這種的房子?該房屋樣式有何作
用?
提示:干欄式建筑。原因:浙江地區地勢低洼、氣候潮濕溫熱。作用:①通風防潮;②防
蟲蛇猛獸;③下層可飼養家禽家畜。
(=)河姆渡人的水井
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
2.教師解讀:圖文說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掌握了鑿井的技術。河姆渡木構水井是迄今發
現的年代最早的木構水井
(四)河姆渡人的人工栽培水稻
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
2.教師提問:出土的文物說明了河姆渡人主要種植的作物是什么?簡析其地理氣候原因。
提示;種植的主要作物:水稻。原因:南方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
(五)河姆渡人的農具
L【圖片展示】
2.教師總結:骨耙是用偶蹄類動物的肩腫骨制成的。河姆渡人農業工具以骨相最為典型。
(六)河姆渡人的畜牧業
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豬紋黑陶缽
2.教師提問:從“豬紋黑陶缽”反映了河姆渡人飼養業狀況如何?
提示:河姆渡人飼養家畜以豬、狗和水牛為主
(七)河姆渡人的手工業
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
2.教師結合上述圖組信息提問:河姆渡人在手工業上有何發展表現?
提示:(1)說明河姆渡人會制作陶器和玉器,還有簡單的樂器骨哨。
(2)河姆渡人運用雕刻等技術,用象牙和獸骨制成古樸的藝術品。
(3)懂得使用天然漆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目標導學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一)半坡遺址的時空【遺址圖展示】
1.教師結合半坡人遺址圖提問:半坡遺址發現的時間、地點在何處?半坡遺址所處怎樣的地
理環境?
提示: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距今約6000年;地處黃河流域,氣候溫暖,冬季嚴寒,
干燥少雨。
2.【自主學習】(教師印度學生閱讀教材PU面至P12面,用簡潔語言完成表格中的任務。
(二)半坡居民的房屋(播放多媒體視頻展示)
1.【圖片展示】
2.教師結合圖片展示和教材內容提問:半坡人的房屋樣式具有怎樣的特征?半坡人為什么要
建造這種的房子?該房子樣式有何作用?
提示:半坡人房屋樣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原因:黃河流域干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
冷。作用:抵擋風雨,防寒保暖。
(三)半坡居民的生產工具
L【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農業、狩獵、漁業生產圖片)
2.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半坡人生產活動和用具,提問:半坡人生產工具有哪些?有何特征?
提示:
(1)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還制造骨器和角器等生產工具,從事農業生產。
(2)用弓箭、長矛、石球等捕獵斑鹿、獐、兔(狩獵);用漁叉、漁鉤、漁網捕魚。
(四)半坡居民的農業
L【圖片展示】
半坡遺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2讀圖設問:半坡居民栽培的農作物是什么?為什么半坡人還要進行漁獵?
提示: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原因:當時生產力低下,農業收獲不能滿足
需求,以漁獵來補充食物。
(五).半坡居民的畜牧業
【展示圖片工教師以此小結:半坡居民會飼養豬和狗等家畜。
(六)半坡居民的手工業
1.【圖片展示】(多媒體圖片組展示)1956年半坡出土的陶填
2.教師結合圖文和教材內容提問:半坡人的手工業有哪些表現?請以史料佐證說明。
提示:(1)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2)半坡人有少量的樂器。
(3)我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原料是半坡時期的麻。半坡原始居民已經會從事簡單的紡織、制
衣。
【總結歸納】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產生
豐帔一民河姆蒙居民
坨理位短茜河亥日長江凌日
距今年代距今約600g=距今約7000^:
不同生后屋樣式平地穴式干欄式
生產工具昔等、用N■貂
種植作物粟水移
相3處于楣日*社會發展時期;②郡以農北力主簽生產形態;
目⑥郵會建造店屋,過定后生活ya都普次旬作和他用第旬石
點3、用瀉等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原始農耕時代居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通過學習大家可以看出,不同地
域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河姆渡人是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水田農業,半坡居民是以種
植粟為主的旱地農業,他們的居住房屋分別是干欄式建筑和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等。
務】作物
「般始農業的發展一標怎
I.盤義
原
凝、2r歷屋、水井
熱人?水租、什用、霖存
川
40牌、樂濡、扉刻藝術
活平坡(K住X、歷X
〔居民1栗、牛產1:八
彩陽、樂瑞、紡機、制衣
*4敖學反思
本課學習圍繞“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這一重點進行。結合已有知識,
通過討論的形式,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作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使學生
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整
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第3課遠古的傳說
41數學今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華夏族的形成,炎帝、黃帝的重要發明,堯、舜、禹的禪讓等遠古傳說
搜集盤古開天、女蝸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資料,講述相關傳說故事,
過程與方法
思考和認識傳說與史實的區別
情感態度認識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作的貢獻;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
與價值觀同祖先,體驗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和自豪;學習大禹的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
教學難點:炎黃聯盟;禪讓制
■2數學過福
一、導入新課
2020年4月4日上午,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聯合主辦的庚子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黃帝陵祭祀廣場莊嚴舉行。
今年的公祭典禮采用“視頻祭祖”的方式,突出“抗擊疫情福佑中華”的主題,在西安、
臺灣分別設立了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視頻連線點。共同追念人文初祖萬古流長的洪恩浩
德,表達中華兒女追遠懷祖的拳拳之情,弘揚全國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同舟共濟,眾志
成城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中華民族偉
大復興凝聚力量。(多媒體展示)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炎黃聯盟
(-)神話傳說與傳說人物
L【圖片展示】(多媒體展會圖片)
說一說:你能說出我國哪些遠古先民的神話傳說?
提示:盤古開天、女娟補天、后羿射日、伏羲畫掛、神農嘗草等故事。
總結:早期社會有很多傳說,其中炎帝、黃帝等是最為著名的傳說人物
(-)部落聯盟時期一炎帝、黃帝、蚩尤部落
1.L圖片展
2.教師引導學生解讀圖文,對黃河流域的主要部落和傳說中的人物加以小
結:
(1)五六千年前,中國步入部落聯盟時期
(2)黃河流域的主要部落:炎帝、黃帝、蚩尤等部落。部落結成聯盟,推選聯
盟首領。
(三)阪泉之戰與涿鹿之戰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圖文,認識炎黃部落之間的戰與和:
(四)華夏族的形成
1.【展示圖片】
2.教師提問:華夏族是怎樣形成的?炎帝和黃帝有何尊稱?
提示:涿鹿之戰后,黃帝因此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
形成為華夏族,炎帝和黃帝被后人尊崇為人文初祖,華人也自稱為“炎黃子孫”。
3.【問題探究】
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
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設問;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
提示:華夏族是由眾多民族在不斷的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而成。
目標導學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
(-)傳說中炎帝的發明
1.【材料研讀】
材料:《禮緯含文嘉》曰:“始作耒相,教民耕種J
—《太平御覽》第七十八卷《炎帝神農氏》
???神農???,制耒相,教民耕作???”
—《白虎通義》卷二
“(炎帝)能殖百谷百蔬J
—《國語?魯語上》
神農耕而作陶”
—《太平御覽》引《周書》
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J——《史記?補三皇本紀》
“神農和藥濟人”——《世本》
神農氏“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J
—《新論?琴通篇》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材料,設問:上述材料反映了炎帝有哪些發明傳說?
提示:
(1)炎帝會制作生產工具,教民開墾耕作
(2)種植五谷和蔬菜
(3)炎帝神農發明陶器
(4)炎帝神農發明醫藥
(5)炎帝神農發明弦琴
2.【圖解歸納】炎帝的主要發明
(-)傳說中黃帝的發明
1.【材料研讀】
2.【圖解發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上述圖文,歸納黃帝的發明傳說
3.傳說中黃帝部屬的發明
【圖片展示】通過展示黃帝部屬的發明圖文,總結黃帝部屬的發明。
提示:倉頡造字、嫖組養蠶纏絲、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
4.【問題與思考】
1.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創造,反映出當時人們生活發生了
哪些變化?有關先民的傳說是否有科學根據?
提示:這些發明創造主要反映了人們在衣、食、住、行、醫藥等方面發生了變化。
考古材料證明先民的傳說是有科學根據的。
2.說說遠古傳說與真實歷史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傳說:在文字發明之前,人們口耳相傳的具有一定歷史性的故事。
史實:通過考古資料,掌握確切證據,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
區別與聯系:傳說中被考古資料證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沒有被證明的就是不可信
的虛構內容。
目標導學三:堯舜禹的禪讓
(-)禪讓的傳說
1.【圖片展示】
2.教師設問:何為禪讓制?這種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提問: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的制度實質: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
(原始民主)。
(-)堯帝傳說
【圖文展示】教師引導總結:
(1)堯帝,姓尹祁,號放勛。遠古五帝之一。他雖是部落聯盟首領,卻生活簡
樸,克己愛民,得到人民的愛戴。
(2)功績:鼓勵開墾農田,發展歷法,適時耕種。推舉舜作為繼承人。
(三)舜帝的傳說
【圖文展示】教師引導總結:
(1)舜帝,姓姚名重華,號稱舜帝,即孝順友愛的君主。舜嚴于律己寬厚待人,處處以身
作則。
(2)功績: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讓位于禹。
(四)大禹治水的傳說
1.【圖片展示】引導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鯨治水、禹治水
2.教師設問:比一比:鰥和大禹治水在方法上和結局上有何不同?從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
們要學習大禹哪些精神?
提示:
(1)禹的父親穌主持治理黃河水患9年卻以失敗告終,被流放羽山而死。
(2)禹用疏導的方法,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趨勢,疏通九河引水入海,平息了洪水。
(3)大禹治水精神:創新精神,堅持不懈的斗爭精神,無私奉獻和敬業精神。
治水主管治水方法治水結果
穌堵塞頰
大禹
4.想一想:從鰥和大禹治水的對比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提示:
(1)失敗乃成功之母,要堅定信念。
(2)勇于創新,以民為本。
(3)做事要根據事物的規律去做。
(4)解決問題時,治標只是一時得利,治本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三、課堂總結
四五千年前,炎帝、黃帝部落結成部落聯盟,在涿鹿之戰中打敗蚩尤,逐漸形
成了日后的華夏族,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堯、舜儉樸謙讓、克己利人的
精神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態度,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
分。
母走小華|
r阪泉之戰:炎帝與黃帝結成聯盟
炎黃聯盟,涿鹿之戰:炎黃聯盟與蚩尤之戰
〔華夏族的形成
遠
古傳說中炎帝和黃]炎帝的傳說與發明
的帝的發明;黃帝的傳說與部屬的發明
傳
說[民主推選部落首領的方法
禪讓制堯舜傳說與貢獻
大禹治水
-4數學反思
通過圖片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炎帝和黃帝的貢獻,是全課的重點。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
探究問題,正確認識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和實質。通過圖片,讓學生對傳說中的炎帝、黃
帝和堯舜禹有直觀了解;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和小組合作能力。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
1款當合新
【教學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實,了解西盾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
知識與能力
初步理清歷史發展線索
閱讀《材料研讀》和《相關史事》內容,了解史實;識讀西周等級示意
過程與方法
圖,認識分封制
情感態度初步認識、理解朝代興衰和更替的規律,幫助學生認識到人心所向是朝
與價值觀代更替的規律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學難點:西周的分封制
2敖號就在
一、導入新課
人文初祖是黃帝,禪讓制度堯舜禹;
大禹建夏屬第一,華夏從此奴隸制。
朗讀歌謠,提問學生歌謠里提到的內容,以解釋歌謠為問題載體,進行第4課《夏商
周的更替》的學習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
課件展示二里頭遺址相關地圖和出土文物圖片,以直觀圖片加強學生記憶和理解,引
導學生根據課文歸納夏朝建立的時間,人物和地點信息。
1.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了解歸納夏朝建立的時間、地點、建立者。
提示:約公元前2070年;陽城;禹。
2.教師提問:禹建立夏朝的意義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3.問題思考:禹通過禪讓制成為部落首領,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沒有繼續通過禪讓
制選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經中的“夏傳子,家天下”這句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沒有,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這句話的意思是禹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
這個天下變成了他們家的天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家天下”開始。
4.教師提問:“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相傳。
5.教師補充:從夏朝統治中心、統治機構、實質了解夏朝的統治;夏朝還建立了軍隊,
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制定歷法對國家進行管理。
6.圖片展示: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圖
7.教師講述:考古學者在洛陽平原發掘出年代相當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遺址一一
二里頭遺址,從宮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
從出土的各種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
8.教師小結: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統治殘暴,用武力傷害百姓,引起民眾反抗。(讓
學生了解殘暴統治必然激起民眾反抗的史實,認識王朝衰亡的原因)
目標導學二:商湯滅夏
教師講述:夏朝衰敗的時候,黃河下游的商國逐漸強大起來。商國的國君湯,任用賢
相伊尹,團結周圍的小國,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
1.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找出商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提示:約公元前1600年;湯:亳。
2.教師提問:對比夏朝的滅亡,分析商朝很快強大起來的原因?
提示:湯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安定。
3.課件展示盤庚帝和殷墟遺址的歷史圖片,觀看殷墟歷史紀錄片,加深學生直觀印象
和理解,并由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點出盤庚遷殷的作用:自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4.商滅亡:末代暴君一紂(酒池肉林)
5.教師講述:正是由于夏桀的昏庸暴政,最終導致了夏朝的滅亡。夏滅亡后,建立的
是商朝,歷史的發展往往會有很多的巧合,夏朝的末代君王是位暴君,商朝的末代君王紂
也是位暴君。
目標導學三:武王伐紂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1.教師講述:由于商紂的暴政,結果導致了和夏朝一樣的亡國。商滅亡后,建立的是
周朝,史稱西周。下面我們共同看一下西周取代商朝的過程。
2.教師提問:“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你得到什么啟示?
提示;學生討論回答。
3.教師補充:(1)夏桀和商紂極端殘暴的統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隸的不滿和反抗。(2)商
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人心。(3)商湯和周武王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抓住
時機一舉取勝。
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目標導學四:西周的分封制
1.材料展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对娊洝?/p>
2.圖片展示:西周等級示意圖
根據示意圖說出封者與被封者之間的關系。
提示:既是大小宗關系,也是上下級關系。
3.閱讀教材并結合圖片,完成下列表格:
項目內容作用
分封對象宗親和功臣
主要封國燕、齊、吳、魯、宋、晉
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
諸侯義務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
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教師講述: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現了兩位敗家之君,一位導致社會動蕩,一位導
致西周滅亡。這兩位君主分別是誰?
周厲王和周幽王。
周厲王統治暴虐無道,為防止民眾議論。他派人嚴密監視百姓的言論,稍有不滿,就
將其處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談,路上只能交換眼色,史稱“道路以目”。長期的壓迫終
于引發了國人暴動,起義的平民趕走了周厲王。
2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滅。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滅亡過程,總結了朝代建
立和滅亡的規律,一個朝代要建立和加強鞏固,要有一個賢明的君主,要任用賢能,發展
生產,而暴政往往是國家滅亡的重要原因,這是我們需要吸取的教訓,不僅是以前,現在
我們也要反對暴政,建設和諧、民主、法治的社會。
3粒節整計
建滅亡開國亡國重要
朝代都城M
時間時間君主君主事件
約公元前約公元前世襲制代
夏陽城再桀
2070年1600年替禪讓制
約公元前約公元前
商殷湯紂盤庚遷股
1600年1046年
約公元前公元前分封制
四周鎬京武王幽王
1046年771年
4敖號次思
這堂課有大量的概念使學生們難以理解,采用圖片、歸納總結等深入淺出的方法,培
養學生們的歷史讀圖能力和歸納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并
解決問題的能力,授課效果良好。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1款看令折
【教學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青銅制造業的基本史實和特點,知道著名的青銅器司母
知識與能力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發現的基本史實和影響,知道甲骨文的造字
特點,培養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的能力
觀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筑及銘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
過程與方法字形舉例》等圖表,了解史實,思考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制造業的特
點和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情感態度初步認識、理解夏、商、西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明確中華民族文明源
與價值觀遠流長、一脈相承的強大生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教學難點: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2赦號地在
一、導入新課
角色體驗:如果國寶會說話,讓我們一起聆聽!
人們都視我們為國寶,都以我們作為中華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可是你們知道我們的身
世和歷史淵源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圖片展示
夏朝:距今5000—4000年的銅器
商朝:見課件展示圖片
西周:
西周利篋,高28厘米。有4行共計32字銘文,記載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擊敗商王軍隊的
史實。
2.教師提問:結合材料分析,青銅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功能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禮器的類型和數量
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
3.青銅器的代表一一司母戊鼎
青銅器是由哪些金屬元素構成?
答:青銅是銅錫鉛的合金,因為顏色發青,故稱青銅。
青銅器采用哪種鑄造技術?
答:鑄造技術上采用“泥范鑄造法”
司母戊鼎有何歷史地位?
答: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
商代青銅器的代表有哪些?
答: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4.教師小結:夏商周時期青銅業制造特點
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工藝高超
青銅器
出現地點用途功能特點工藝代表
主要用于飲由食器等發種類豐富、數司母戊鼎
黃河流域泥范鑄造法
食、祭祀及軍展到禮器量眾多、工藝四羊方尊
事等高超
目標導學二:甲骨文
1.圖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師講述:(名稱來歷)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3.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了解甲骨文的發現情況及記載內容。
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有哪些?
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
4.教師強調:甲骨文首次被發現是在清朝,記載的是商朝、西周社會的內容。
5.發現意義: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
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目標導學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1.教師講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圖形、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甲骨文中約40%
都是象形字。
指事:用一種指示性符號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會意: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結合起來表示新的意義。
形聲:用聲符來注音,用一個字表示類別,組成新字。(最為進步,占現代漢字的90%
以上)
2.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
發展的重要階段。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他們用辛勤的汗水鑄就
了我國古代文明燦爛的豐碑,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既要繼承先人的優秀文明成果,又要
發揚創新精神,團結協作,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極左去計
出現敷量,jk丸
笥單¥級
J衣
軻春標志
■商西周
甲膏丈
甲耆丈
連李甲膏丈
記事
將A體東
兔塞
4敖號女忌
本課屬于文化范疇的內容,主要是掌握青銅工藝和甲骨文的相關知識,創設歷史情境,
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大量圖片的分析,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更容易對青
銅工藝的發展和特點進行概括。設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
問題的能力;教學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1數當今析
【教學目標】
了解春秋時期從經濟發展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化,政治局面上諸侯爭霸斗爭
知識與能力及其影響。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
動蕩的時代,培養學生從歷史現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
通過對鐵器、牛耕出現的出土文物圖片和相關文獻記載的認知,激發學生學
習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培養證據意識;通過春秋時期與西周相關制度的對
比,理解社會制度的變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通
過程與方法
過對諸侯爭霸戰爭影響的討論,認識爭霸戰爭具有有利于局部統一、促進民
族交融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開放創新的思維品質和用聯系、辯證的觀點分
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生產力發展引起社會轉型,認識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樹
情感態度
立發展生產力的觀念。通過霸業興替的探究,認識到綜合國力和軟實力對國
與價值觀
家生存和大國崛起的意義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諸侯爭霸
教學難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王室衰微
2瓶號建程
一、導入新課
上回講道,周平王遷都洛邑建東周。東周分春秋和戰國。
如果春秋時期相當于一個班級,班主任是周平王,班里有很多學生,他們是齊桓公、
晉文公、楚莊公、越王勾踐等等。用一句話形容這個班級的狀況: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圖片展示:鐵制農具、牛耕
2.問題思考:(1)從圖片中,你獲取了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了什么?(2)鐵制
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歷史作用?
提示:(1)春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提高,促
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2)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3.圖片展示:勞動工具演進?
ALaU
圖一骨招圖二石犁圖三鐵制農具
勞動工具演進
4.教師小結:春秋時期的鐵制農具,大多數是在木器上套一層鐵制的鋒刃。古書記載,春
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來耕種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發掘
出一批鐵制農具。此外,至遲在春秋末年,人們已經使用牛來耕地。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
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它把中國的物質文明由青銅時代推進到
鐵器時代。
5.問題思考:春秋時期經濟發展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手工業:手工業規模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發
展。
商業:《戰國策?東周》載齊桓公“宮中七市二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
更多地使用。
6.知識鏈接:楚王問鼎
“鼎之大小輕重”
—《左傳?宣公三年》
思考:楚王問鼎說明了什么?
提示:楚莊王意欲移鼎于楚,表示對周王室的藐視已有替代周王號令天的野心。
春秋時期經濟發展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目標導學二:王室衰微
1.材料展示:
名稱±地兵力財力、人口天子與諸侯關系
直轄直轄人口眾多,天子在政治上
西周方回千里14萬人資源豐富有最高的地位
直轄直轄人口所剩無幾,天子成為傀儡,
東周
方圓田里幾千人財力減少依靠強大的諸侯
結論面積縮小兵力下降經濟薄弱政治地位下降
閱讀東周和西周王室實力對比表,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提示:王室衰微
2.合作探究: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現和結果分別是什么?
(1)王室衰微的原因: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使得原來
公田以外大量開墾荒地成為可能,導致不向國家納稅的私田大量出現。諸侯國不再分封土
地,而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致使分封制逐步分解。平王東遷后,周王室的統治力大減,
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
(2)表現:①分封制逐步瓦解。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
派官員管理,職位也不再世襲。②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③諸侯各自為政,也
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周王室財政上陷入困境
(3)結果:周王室地位下降,諸侯勢力崛起。競相稱霸,操控政局,實際上取代了周天
子的地位。
3.教師小結: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化說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制度),經濟基礎
決定上層建筑(政治制度)。
目標導學三:諸侯爭霸
1.結合教材上的“春秋爭霸形勢圖”思考:春秋時期較強大的諸侯國有哪些?諸侯爭
霸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是王室衰微,二是各諸侯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三是各諸侯國爭奪土地、
人民、財產和政治上的對別國的支配權。
齊桓公首霸、晉文公稱霸
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了解諸侯爭霸的過程及主要霸主。
提示:據史書記載,春秋294年間,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死,52個諸侯國被滅,有
大小戰事480多起。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相繼稱霸。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
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
3.春秋爭霸的實質:奴隸主的掠奪戰爭。
4.春秋爭霸的影響:
⑴積極影響: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促進民族交融
⑵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三、課堂總結
春秋時期,是一個動蕩的歷史時期,社會經濟因牛耕的出現和鐵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發展,進而導致西周的各種制度遭到破壞,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終
引起諸侯爭霸與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3極書彼葉
4裁身次思
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末期,在設計本課教學內容時,采用了圖片激趣導入的方
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圖片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圖去了解春秋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狀
況。春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是諸侯崛起爭霸的經濟原因,周王室的衰微是春秋時期諸侯
崛起爭霸的政治原因。學生通過聯系所學的歷史知識并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本課的重
難點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利用地圖等直觀教
具,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
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1數學今析
【教學目標】
了解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等基本史實,感知戰國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總趨
知識與能力
勢,辯證地認識戰國時期的諸侯兼并戰爭;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識讀《戰國銅壺》《戰國形勢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通過材料研讀,學
過程與方法會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通過對商鞅變法的開放性討論,培養創新思維和
發展個性
改革促進國家強大和社會進步,但改革需要膽識和策略,學習商鞅不畏強
情感態度
權、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
與價值觀
了解這一工程,培養愛國情懷和國家認同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戰國七雄;商鞅變法;都江堰的修建
教學難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2數號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展示的圖文,參與成語游戲。)
這些成語故事反映戰國時期的戰爭和社會變化。那么戰國時期的社會發展有
何變化和特征?今天我們來學習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戰國七雄
(一)社會背景
L教師通過圖片展示,幫助學生了解戰國時期的社會背景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一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教師講述:春秋與戰國最大的區別,借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雖然都是以力服
人,春秋稱霸者還會需要假借周王的名義。而到了戰國時期,爭雄者則連這一
層也省去了。
2.總結當時社會背景:
(1)社會背景:經過春秋300年紛爭,大部分諸侯國被兼并,大諸侯國左右政
局,周王室統治徹底崩潰。
(2)趙韓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二)戰國七雄
L【圖片展示】通過戰國形勢圖,了解戰國七雄時空分布。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三)戰國時期的社會特征
1.教師幫助學生閱讀P33面至P34面內容,提問:戰國時期的社會發展有何特征?
提示:(1)強大的諸侯不再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各自為政,擴充軍隊,力圖
拓展疆域。
(2)戰爭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
(3)七雄兼并戰爭不斷,各諸侯國的勢力此消彼長,魏國、齊國、趙國、秦國
先后崛起。秦國逐漸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
(四)戰國時期的戰爭與特點
1.【圖片展示】,展示馬陵之戰、桂陵之戰、長平之戰的概況,設問:戰國時期有哪
些戰爭?戰爭有何特點?
2.提示:
網N次經典雙役爭案¥劇4—
.同
故役交破雙方軍小策4姑果
并改
*1陵之戰I輔坳救赴齊m選攻
外JK/次消
齊口
馬陵之故減為計依值加?齊賴人
口用,水修攻北閨
長平之故府依分特點?
趙泰長網計加速統進和不應4力多.
兵力宣方川
乂f出廣.
“務械以質.冢人亞睢?不還以戰;殺入4ft通”??小財問長.
------36于
資料:桂陵之戰:圍魏救趙發生在公前354年,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八萬,包圍
趙國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率軍解邯鄲之圍,孫臏卻
率軍進兵魏國。這是孫臏采取的避實擊虛的方針,置魏軍于被動地位。魏國內
部空虛,都城大梁告急,龐涓趕忙從趙撤軍,回師自救,當疲憊之師魏軍行至
桂陵時,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齊軍打得大敗,生擒魏將龐涓,不久被放回國,再
度為將。孫臏妙計,花最少的力氣獲得最大的成功。圍魏救趙之役從此成為經
典的戰例,千百年來不斷被人們研究,借鑒和傳頌。
馬陵之戰:公元前341年,齊魏兩國又發生了馬陵之戰。齊國仍以孫臏為軍師,
魏國又派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園藝師考試植物生態試題及答案
- 春節旅游面試題目及答案
- 深入研究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的變化與挑戰分析試題及答案
- 輔導員考試中的學習動力激勵技巧與試題及答案
- 園藝師管理實踐的試題及答案
- 五年級上冊心理健康教案-5《我助人我快樂》 北師大版
- 食品行業應急管理制度試題及答案
- 智能生產技術:PLC在現代制造中的應用與教學
- 可信數字身份標準化進程與應對策略研究
- 中非金融合作與發展研究
- 學位英語4000詞(開放大學)
- 【中職專用】備戰中職高考數學沖刺模擬卷六答案
- 天然氣管道清管技術規范與操作實踐考核試卷
- 2024年九年級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匯集(一)附答案解析
- 金融知識與服務考核試卷
- 小組工作中的角色分工
- GB/T 9799-2024金屬及其他無機覆蓋層鋼鐵上經過處理的鋅電鍍層
- 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讀后續寫 科學課的啟示 講義
- (正式版)JTT 1499-2024 公路水運工程臨時用電技術規程
- 燃氣管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滬科黔科版(貴州上海版)綜合實踐活動四年級下冊第8課 趣味陶瓷DIY教學課件含微課視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