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淮南四中2025屆高三練習題四(全國I卷)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文學藝術的創作往往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列各項中,以波旁王朝復辟作為創作題材的有①《悲慘世界》②《自由引導人民》③《人間喜劇》④《紅與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在盧梭看來,不存在徹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適合人類,選舉產生的貴族制政府,是相對較好的政府。這表明盧梭A.致力于消滅社會的不平等B.正視公民在政治素養上的差距C.基本背離了啟蒙運動宗旨D.并未提出“主權在民”的思想3.《左傳》記載,王使詹桓伯辭于晉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毫,吾北土也。我們有什么近處的封地?這表明西周分封A.有利于擴大周王統治區域 B.抑制了分裂割據局面C.使中國疆域范圍基本確定 D.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4.唐代吏部對于下級官員的選官量才注重“四事”,分別是身材豐偉、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良。如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又稱“三實”。這反映了A.科舉制有利于選拔優秀的官員 B.形象與文化是選官優先標準C.官員勤勉任勞的品質最被看重 D.儒家立德觀念具有至高地位5.據1903-1905年江浙地區多個城鎮的調查統計,當地共訂購報刊62種,20227份,11000余份多為私人訂閱。其中日報銷量最大,不僅開明士紳、官吏、商人和學生訂閱,一般市民也加入訂閱行列。這反映了當時A.革命潮流使民眾萌發趨新意識B.政府加強了對公眾輿論的控制C.社會變革提升傳媒文化的功能D.崇尚西方文明的社會風氣盛行6.以1930年1月為例,中國絹織物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比下降2.9%,庫存量增加5.2%:襪子的銷售額下降9.5%,庫存量增加32.0%,1929—1934年間,生絲消費量從62萬袋降到45萬袋,減少了27%。這反映了A.傳統經濟具有抵抗性 B.民族工業衰退明顯C.國內繅絲技術的進步 D.國際市場需求萎縮7.列寧曾說:“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社會主義道路不適合蘇俄經濟的發展B.資本主義的發展方法對蘇俄有較大意義C.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經濟發展新模式D.發展資本主義推動了蘇聯工業化的實現8.19世紀中期,許多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來自中國,而在20世紀初年,大量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如勞動、方針、政策、理論等迅速傳入中國。出現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A.中國留學日本人數增多B.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C.日本明治維新成效顯著D.日本先于中國接觸西學9.下列詮釋評價最貼合如圖場景的當是A.敬天保民 B.民貴君輕 C.儒學獨尊 D.道法自然10.下表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表年份約1770約1790~1793約1830~1835數額(百萬英鎊)140175360英國工人實際工資變化表(即按實際購買力計算的工資,1851年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數1.741.482.69綜合表可知,在工業革命期間,英國A.工人實際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B.經濟快速發展依賴于廉價的勞動力C.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D.工人生活整體上沒有改善1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實現“法令由一統”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B.宗法制C.郡縣制D.分封制12.1958年7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巴黎。他與戴高樂的會談圍繞東西方關系、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展核武器、黎巴嫩問題、最高級會談、歐洲等眾多話題展開,但總的基調是分歧大于一致。這一狀況的出現反映出A.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 B.歐洲已成為美蘇爭霸的重點C.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發生動搖 D.法國利用強大的歐盟作后盾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年代史研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近些年來,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出現的一種新趨向,就是以十年作為一個“年代”,集中考察該年代的歷史發展特點,我們可以稱之為“年代”史。這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與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就曾先后合作主辦了1910年代的中國、1920年代的中國、1930年代的中國學術研討會,并出版了論文集……正如《1920年代的中國》論文集的編者所言,對1920年代中國歷史的整體研究,可以使我們認識到:1920年代的中國,既是民國政治由北洋軍閥掌控的北京政府轉換到國民黨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轉折時期,又是國共兩黨由合作發起國民革命及北伐戰爭到最終破裂走向內戰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經濟有起有落、新文化運動繼續發展、社會動蕩轉型的歷史。對這段歷史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我們認識20世紀上半期中國歷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請你運用上述方法,概括20世紀10年代和50年代中國歷史的特點并加以闡述。14.(20分)材料乾隆年間,清廷將關內、奉天、熱河等處的內務府所屬官莊上的壯丁16000余人“撥出為民”,準其自謀生計,這是一次較大的釋放官莊農奴的行動。以后又一再頒布“出旗為民”的詔令,不但準許壯丁開戶為民,而且準許開戶的壯丁,將“契買民地并開墾地畝”,“帶往為業”。皖南地主有奴役“伴當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下令將部分伴當世仆”“開豁為良”;規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開戶之例豁免為良”,“至年代久遠,文契無存,不受主家豢養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嚴禁”。至于其他過去被打入賤民階層的人,雍正時期也陸續詔令削除其賤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陜西教坊樂籍,改業為良民”又令“除浙江紹興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將蘇州府常熟、昭文兩縣舊有丐戶“照樂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為編民”。粵東地區有一種名為“戶”的“賤民”,他們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清下令“凡無力之登戶,聽其在船自便,不必強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棲身者,準其在于近水村莊居住,與良民一同編列甲戶,以便檢查,勢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驅逐”。——據呂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編《中國古代史》整理(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會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初年社會改革的背景及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侖戰爭和之后波旁王朝復辟的十幾年時間,《紅與黑》猛烈抨擊了法國貴族的反動、教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新貴族的貪婪與卑劣,真實地再現了波旁王朝復辟時的社會狀況,故①④正確,C項符合題意;《自由引導人民》反映了1930年革命時巴黎人民反對波旁王朝而奮起戰斗的場面,并未以波旁王朝復辟為背景;《人間喜劇》再現了1816-1848年"王政復辟"到七月王朝期間廣闊的社會圖景,故②③錯誤,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2、B【解析】
材料“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適合人類,選舉產生的貴族制政府,是相對較好的政府”反映了盧梭反對徹底的直接民主,提倡選舉實行精英貴族政治,這說明他認識到公民在政治素養上的差距,故B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消滅社會的不平等的信息,故A排除;僅憑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盧梭背離了啟蒙運動宗旨,故C排除;材料雖未反映“主權在民”的思想,但并不能說明盧梭沒有提出“主權在民”的思想,故D排除。3、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表明西周分封的諸侯國遍布東西南北,而且很多封地都在邊遠地帶,擴大了周的統治疆域,故A項正確;分封制最終導致分裂割據,排除B項;基本確定中國疆域從秦統一開始,排除C項;材料并未強調分封制是歷史趨勢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A。4、B【解析】
據材料可知,“身材豐偉”是形象方面的要求,“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良”是文化方面的要求,以“四事”為選官優選標準,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科舉制的選官,A項錯誤;官員勤勉的品質是排稍后的標準,C項錯誤;材料沒有強調儒家立德觀念的地位,D項錯誤。5、C【解析】因為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急遽,傳媒行業的發展適應了群眾了解社會變革的熱切渴求。因此,出現材料中的現象,故答案選C。A選項錯在“萌發”,實際上,鴉片戰爭后,民眾即有趨新意識的出現,經洋務運動和戊戌變化,到辛亥革命時期,民眾的趨新意識應該是進一步發展,而不是“萌發”階段。題干中,開明士紳、官吏都訂閱報紙,說明政府中的部分官吏極為重視公眾輿論的影響,也產生了變革圖強的意識,并付諸實踐。政府從出于維護自己統治的角度出發,也開放部分“言禁”和“報禁”,以緩和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排除B。當時中國人閱讀到的報紙里,不僅有西方文明的傳播,也有大量中國社會變革的報道,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當時國人崇尚西方文明的現象,排除D。6、D【解析】
材料信息是,1930年1月,中國絹織物、襪子以及生絲的銷售額均有下降,但庫存量卻增加了。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和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中國紡織品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有關,故D正確;材料和傳統經濟的抵抗性無關,故A錯誤;此時民族工業有了快速發展,故B錯誤;材料不涉及國內繅絲技術,故C錯誤。7、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列寧試圖部分利用資本主義手段向社會主義過渡,可見資本主義發展發放對蘇俄有借鑒意義,選項B正確;選項A不符合史實,列寧最終是要實現社會主義,排除;材料是列寧的經濟發展模式的設想,選項C是實施結果,排除;蘇聯的工業化是在斯大林時期實現的,選項D排除。8、C【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的西學東漸。19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明治維新,日本國力不斷增強,躋身于世界強國行列。故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大量與西學有關的“日本新詞”迅速傳入中國,故C正確。A、B、D僅是原因之一,不是決定性因素。9、C【解析】
根據圖片內容可知是著名的《漢代講經圖》,是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后在長安設立太學,講授儒家學說,實行大一統統治,故答案為C;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周初期統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國方針,不符合題意,排除A;民貴君輕思想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思想,不符合材料內容,B錯誤;D是道家思想,在漢武帝時已經不受推崇,排除。10、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工人實際收入增長的幅度低于經濟發展增長的幅度,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這一時期為工業革命時期,經濟快速發展依賴于科技的進步,排除B;工人實際收入增長的幅度低于經濟發展增長的幅度,說明工業革命期間社會財富分配還是不公,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故C項正確;根據題干信息,工人的收入畢竟呈現增長的趨勢,說明生活整體上還是有所改善,排除D。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表格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本題以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表為切入點,深入考查了考生對工業革命的掌握和認識。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但是由于財富分配的不合理,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了社會的急劇分化。事實上考生如果能夠聯系1929年經濟大危機前,美國社會經濟雖有較大發展,但廣大勞動人民的收入增長水平趕不上經濟發展水平,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也不難得出正確答案。這就說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參照類似的歷史現象進行分析。11、C【解析】
由材料“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斷出應該是與秦始皇有關,而秦朝統一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故C項正確;A項是原始社會的權力繼承制度,排除;B項是西周時期推行的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權力繼承制度,排除;D項是西周時期實行的地方行政體制,排除。“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是關鍵信息。12、A【解析】
據材料中關鍵信息“1958年”“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展核武器”“歐洲”“但總的基調是分歧大于致”可知,當時戴高樂總統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這反映了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故選A項;美蘇爭霸的重點始終在歐洲,故排除B項;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的崛起,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地位,故排除C項;D項中“歐盟”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對特點的概括要能體現對應的“10年代”和“50年代”。答到要點即可。(1)1910年代的特點:革命(變革)與社會轉型政治上以王朝自救為目標的清末新政,以失敗告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終結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奠定了民族共和的始基,由此,中國社會結構開始了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的轉型。之后,民國取代了專制王朝,但是共和體制并未真正建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以幾度余波顯示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落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運動對傳統禮教的批判掃清了舊文化的地基,為人們接受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新思想做了重要準備。五四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河。社會生活方面,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后,發布了一系列革除“舊染污俗”的政令,促成了社會習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外交上經歷了巴黎和會的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如: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育方面新學制的建立,使新式教育得以迅速推廣。(2)1950年代的特點:過渡與探索(曲折)50年代是中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過渡時期,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年,中國共產黨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普遍實行土地改革,恢復國民經濟,(抗美援朝,維護國家安全)為新中國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和上改革奠定了基礎。從1953年開始,中國共產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制定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推進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創設,保證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1956年以后,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當時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左”的思潮興起,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生重大失誤。1958年提出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和所有制的“一大二公”,造成嚴重的后果,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外交上新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率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解析】
“特點”,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0年代的特點是革命(變革)與社會轉型;1950年代的特點:過渡與探索。“闡述”,依據所學知識從政治上的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五四運動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河;思想文化上新文化運動掃清了舊文化的地基,為人們接受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新思想做了重要準備;社會生活方面上社會習俗出現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等角度分析1910年代的特點。依據所學知識從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年,中國共產黨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致力于恢復國民經濟;從1953年開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推進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原來你是這樣的魯迅”紅色教育(教學設計)粵教版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
-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四章 第七節 兩棲類和爬行類教學設計 (新版)冀教版
-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 (1a-2c)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
- Unit 3 Clothes(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國慶精神”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 2023三年級數學上冊 九 我當小廚師-分數的初步認識 我學會了嗎教學設計 青島版六三制
- 11《軍神》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下冊語文統編版
- 2023七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7 My past life Unit 3 Language in use第5課時教學設計 (新版)外研版
- 2024秋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第3課 遠古的傳說教學設計3 新人教版
- 2024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Plant a PlantLesson 11 Amazing Plants教學設計(新版)冀教版
- 《園林微景觀設計與制作》課件-項目三 微景觀制作
- 202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節能中心面向應屆畢業生招聘工作人員3人歷年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衍紙簡介課件
- 2025年全國國家版圖知識測試競賽題庫(附答案)
- 2025年上海青浦新城發展(集團)限公司自主招聘9名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玉盤二部合唱正譜
- 2025年官方策劃標準離婚協議書(民政局版)
- 放射防護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度離婚協議書有子女撫養權及財產分割協議
-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乙英語試題含答案
- 《臨床急救》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