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10 化學與能源(第01期)(教師版)_第1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10 化學與能源(第01期)(教師版)_第2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10 化學與能源(第01期)(教師版)_第3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10 化學與能源(第01期)(教師版)_第4頁
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10 化學與能源(第01期)(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0化學與能源

考點01燃燒的條件與滅火方法

考點02燃燒條件的實驗

考點03化石燃料的利用與環境保護

考點1燃燒的條件與滅火方法

1.(2024安徽,10)如圖是我國西漢青銅雁魚燈及其示意圖。燈油燃燒時,煙氣通過魚身和雁頸導入雁體

內水中,減少對室內空氣的污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燈使用的青銅是一種金屬材料B.產生煙塵的原因是燈油不完全燃燒

C.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D.水能吸收煙塵,還能吸收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及合金,青銅是合金,屬于金屬材料,A正確;燈油不完全燃燒產生碳

粒等煙塵,B正確;清除可燃物,隔絕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目的,所以轉動燈罩

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C正確;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所以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D錯誤。

2.(2024湖南,14)花鼓戲《補鍋》中唱到“于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

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風箱拉動過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而氧氣并不是可燃物,故A選項說法不正確;風箱拉動

過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有利于煤充分燃燒,故B選項說法正確;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

改變,故C選項說法不正確;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D選項說法不正

確。

3.(2024福建,5)下列滅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原理的是

A.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火焰B.關閉燃氣灶閥門熄滅火焰

C.用水澆滅炭火D.用鍋蓋蓋滅油鍋火焰

【答案】C

【解析】燈帽蓋滅酒精燈,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原理,A不符合題意;關閉燃氣灶閥門熄滅火焰,利

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B不符合題意;水汽化吸熱,用水澆滅炭火,是利用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

點以下原理,C符合題意;用鍋蓋蓋滅油鍋火焰,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原理,D不符合題意。

4.(2024甘肅白銀,6)從安全的角度考慮,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過的海產品不能食用

B.霉變的大米經洗凈、高溫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C.遇到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離開現場

D.濃硫酸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氫氧化鈉溶液

【答案】D

【解析】甲醛有毒,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過的海產品不能食用,A做法合理,不符合題意;霉變的大米

中含有黃曲霉毒素,即使洗凈、高溫蒸煮也不能消除其毒性,不能食用,B做法合理,不符合題意;遇到

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離開現場,可減少有害氣體吸入和防止吸入高溫氣體灼

傷呼吸道,C做法合理,不符合題意;濃硫酸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但不能涂上氫氧

化鈉溶液,因為氫氧化鈉溶液也有強腐蝕性,會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應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D

做法不合理,符合題意。

5.(2024江蘇蘇州,11)火的使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或措施正確的是

A.可燃物接觸氧氣即可發生燃燒

B.將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著火點

C.電線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澆滅

D.炒菜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燃燒除了要接觸氧氣,溫度也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A錯誤;將將木材架空可以

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故B錯誤;電線短路起火應該先切斷電源,且不能用冷水

澆滅,不然會引發觸電,故C錯誤;炒菜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可以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目的,故D

正確。

6.(2024山東濱州,1)成語是中華民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成語所描述的情境主

要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刻舟求劍B.火上澆油C.立竿見影D.杯弓蛇影

【答案】B

【解析】刻舟求劍描述的是一個人在船上掉了劍,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希望回到那個位置

找回劍;這個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體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的生成,A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火

上澆油描述了向燃燒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勢更加旺盛;在這個過程中,油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

新物質,B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立竿見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陽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過程

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C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個寓言故事,描述的是

一個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誤以為是蛇,從而產生了恐懼。這個情境主要是光的反射現象,此過程中沒

有新物質的生成,D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7.(2024山東濱州,7)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B.炒菜時油鍋起火,可用鍋蓋蓋滅

C.可以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來滅火D.夜間發現煤氣泄漏,立即開燈檢查

【答案】B

【解析】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如燈泡通電發光放熱,故A說法錯誤;炒菜時,油鍋

著火可用鍋蓋蓋滅,這是利用了隔絕氧氣滅火的措施,故B說法正確;物質的著火點一般不變,故C說法

錯誤;家里煤氣泄漏,不能立即開燈檢查,否則可能引起爆炸,故D說法錯誤。

8.(2024四川眉山,5)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A.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B.森林失火時,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C.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出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可調小灶具進風口

D.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若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應立刻用濕抹布撲滅

【答案】C

【解析】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利用隔絕氧氣的原理達到滅火目的,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森林失火時,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利用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的原理達到

滅火目的,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出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這是氧氣不足造成

的,需要調大灶具進風口,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若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應

立刻用濕抹布撲滅,利用隔絕氧氣的原理達到滅火目的,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9.(2024四川南充,4)化學與生命健康和安全密切相關。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預防甲狀腺腫大B.水基型滅火器撲滅木材燃燒引起的火災

C.氫氧化鈉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D.亞硝酸鈉用于腌制蔬菜、魚、肉等食品

【答案】B

【解析】甲狀腺腫大是因為缺乏碘元素,所以食用含碘豐富的食物預防甲狀腺腫大,A,不符合題意;

木材不是精密儀器且不與水反應,可以使用水基型滅火器撲滅,B符合題意;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不

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C不符合題意;亞硝酸鈉有毒,不能用于腌制蔬菜、魚、肉等食品,D不符合題意。

10.(2024山東煙臺,3)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

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動車不能在居民樓內充電,以免發生火災

B.廚房天然氣泄漏,要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

C.加熱液體時,試管口不能朝著自己或他人

D.氫氧化鈉不慎沾到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電動車在居民樓內充電可能因過度充電、高溫環境或存在可燃物而引發火災或爆炸,所以電

動車不能在居民樓內充電,故A正確;天然氣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抽油煙機可能將泄露的天然氣吸入,

并在其內部或排氣管道中遇到火星或電火花,從而引發爆炸,應立即關閉燃氣閥門,打開門窗通風,并疏

散室內人員,到室外通知燃氣公司進行故障處理,故B錯誤;加熱液體時,試管口不能朝著自己或他人,

以免液體沸騰噴出傷人,故C正確;氫氧化鈉有腐蝕性,氫氧化鈉不慎沾到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

洗,然后涂上酸性較弱的硼酸溶液,故D正確。

11.(2024四川成都,5)“生命寶貴,安全第一”。下列情況的滅火方法或原理錯誤的是

選項實例方法原理

A森林發生火災開辟隔離帶隔離可燃物

B家用電器著火用水澆滅降低溫度

C酒精灑在桌上起火用濕毛巾蓋滅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D圖書館圖書失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答案】B

【解析】撲滅森林火災時,開辟隔離帶的目的是使可燃物與燃燒物隔離,故A選項說法正確;家用電

器著火,不能用水澆滅,以免發生觸電危險,故B選項說法錯誤;酒精灑在桌上起火,用濕毛巾蓋滅,可

以起到降低溫度,隔絕空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故C選項說法正確;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

持燃燒,圖書館圖書失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可以起到降低溫度,隔絕空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滅火的

目的,故D選項說法正確。

12.(2024四川廣安,4)安全責任重如山,防火防災記心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應注意開窗通風

B.由于電線老化短路而起火,應先切斷電源,再滅火

C.實驗中,不慎打翻酒精燈引起失火,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D.紙箱著火時用水澆滅,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答案】D

【解析】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應注意開窗通風,因為木炭不完全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一氧

化碳有毒,如果不注意通風會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產生頭昏等現象,嚴重者會出現窒息甚至甚至丟失生命,

故A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電線因老化短路而起火時,先關閉電源,再用干粉滅火器滅火,故B選

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實驗中,不慎打翻酒精燈引起失火,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熄滅原理是隔絕氧

氣,故C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撲滅,滅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

以下,達到滅火的目的,故D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13.(2024河南,21)給某液體加熱的操作如圖所示。

(1)圖中有一處操作錯誤,請糾正。

(2)請從以下所給問題中任.選.一.個.回答。

①酒精燈被點燃,說明可燃物燃燒需滿足什么條件?

②加熱完畢,要用燈帽蓋滅酒精燈,其滅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

(1)加熱時,應用酒精燈的外焰

(2)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隔絕空氣(或氧氣)

【解析】

(1)加熱試管中的液體時,因為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則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液體不超過試管容

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夾夾在中上部,用手拿試管夾的長柄,試管口斜向上,與水平方向大約成45°夾角,觀

察圖示,則圖示沒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加熱時,應用酒精燈的外焰;

(2)①可燃物燃燒的三要素為: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酒精燈被點燃,說

明可燃物燃燒需溫度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②加熱完畢,要用燈帽蓋滅酒精燈,隔絕氧氣或空氣,達到滅火的目的。

14.(2024江蘇鹽城,16)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1)劉禹錫“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中引用的“淘金”過程發生的變化,從化學的視角看屬

于變化(選填“物理”或“化學”)。

(2)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蠶絲”屬于纖維(選填“天然”或“合成”)。

(3)姜夔“高花未吐,暗香已遠”蘊含科學道理,從分子的角度分析“暗香已遠”的原因是。

(4)蘇軾“投泥潑水愈光明”中“投泥潑水”反映的化學原理是C+H2OCO+H2,“愈光明”指的是

(填寫物質化學式)燃燒的結果。

(5)《漢書》記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屬于能源(選填“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

(6)《本草經集注》記載:“強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主要成分是KNO3,KNO3在

肥料中屬于(選填“復合肥料”或“農家肥”)。

(7)《三國志》記載:“揚湯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滅火的原理是。

(8)《天工開物》記載:“煤餅燒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灰”指CaO,“燒石成灰”可用化學

方程式表示為,該反應屬于(填基本反應類型)。

【答案】

(1)物理

(2)天然

(3)分子在不斷運動

(4)CO、H2

(5)不可再生

(6)復合肥料

(7)移除可燃物

(8)CaCO3CaO+CO2↑分解

【解析】

(1)“淘金”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從化學的視角看屬于物理變化。

(2)“蠶絲”屬于屬于天然纖維。

(3)“暗香已遠”的原因是構成花香的分子不斷運動,運到我們周圍,聞到花香。

(4)“投泥潑水愈光明”中“投泥潑水”反映的化學原理是C+H2OCO+H2,一氧化碳和氫氣具有可

燃性,使燃燒更旺,“愈光明”指的是CO和H2。

(5)三大化石燃料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6)KNO3化合物中含有鉀、氮兩種營養元素,屬于復合肥料。

(7)滅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隔絕空氣或氧氣、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去薪”滅火的原理是移除可

燃物。

(8)“燒石成灰”是指碳酸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

CaO+CO2↑,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15.(2024江西,15)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用火歷史。

(1)火的利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下列有關火的利用不.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是________。

A.驅趕野獸,開拓家園B.火攻水淹,奪城掠地

C.取暖照明,改善生活D.冶煉金屬,發展生產

(2)《莊子·雜篇·外物》記載“木與木相摩則然(燃)”,從燃燒條件分析“木與木相摩”的取火原理

是。

(3)《天工開物》記載有關煉鐵過程:“凡鐵一爐載土二千余斤,……或用煤炭,或用木炭”。該過程中

炭的作用是,煉出的鐵可鍛打成薄片是利用了鐵的性。

(4)火的利用促進燃料的發展,為打贏藍天保衛戰,部分地區對家用燃料進行了“氣代煤”改造,用天

然氣代替煤的意義是(任寫一條)。

【答案】

(1)B

(2)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3)作燃料(或提供熱量、提供還原劑等)延展

(4)更環保(或污染更小等)

【解析】

(1)用火驅趕野獸,開拓家園,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A正確;火攻水淹,奪城掠地,是對人類文明

的破壞,B錯誤;用火取暖照明,改善生活,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C正確;燃燒提供熱量,冶煉金屬,發

展生產,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D正確;

(2)“木與木相摩”是木頭相互摩擦產生熱量,使木頭達到著火點,則取火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

著火點;

(3)《天工開物》記載有關煉鐵過程中炭的作用是作燃料(或提供熱量、提供還原劑等);鐵有延展性,

則可鍛打成薄片;

(4)天然氣是氣體,氣體燃燒更充分,污染小,則用天然氣代替煤的意義是更環保(或污染更小等)。

考點2燃燒條件的實驗

16.(2024重慶B卷,12)利用紅磷和白磷進行燃燒條件探究,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A.a處物質為白磷B.紅磷的著火點高于80℃

C.a、b兩點對比說明燃燒需要氧氣D.c處通入氧氣白磷能燃燒

【答案】C

【分析】白磷、紅磷的著火點分別為40℃、240℃。

【解析】a處物質能燃燒,為白磷,故A說法正確;b處物質沒有燃燒,是紅磷,跟氧氣接觸,沒有燃

燒說明紅磷的著火點高于80℃,故B說法正確;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能說明燃燒時溫度需達

到著火點,故C說法錯誤;c處通入氧氣,水中的白磷燃燒,故D說法正確。

17.(2024四川樂山,10)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利用可調節溫度的電爐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白

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氯化鈉不是可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溫度為60℃時,只有①處白磷燃燒

B.為控制變量,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量應相等

C.當溫度為260℃時,②處紅磷燃燒、③處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D.當溫度升至500℃時,④處氯化鈉可能燃燒

【答案】D

【解析】燃燒的條件:可燃物、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當溫度為60℃時,溫度

只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氯化鈉不屬于可燃物,只有①處白磷燃燒,A選項說法正確;根據控制變量的原

則,該實驗只有“物質種類”一個變量,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量應相等,B選項說法正確;

當溫度為260℃時,溫度達到了紅磷的著火點,②處紅磷接觸了氧氣,該處紅磷燃燒,③處紅磷被細沙覆蓋,

隔絕了氧氣,該處紅磷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C選項說法正確;氯化鈉不屬于可燃物,當溫度升

至500℃時,④處氯化鈉不可能燃燒,D選項說法不正確。

18.(2024云南省卷,15)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ABCD

實驗目檢驗產生的氣體探究水驗證面粉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實驗室制取比較火焰各層溫

的的組成爆炸CO2度

實驗

【答案】C

【解析】電解水實驗中,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電源正極相連的尖嘴管口,觀察到木條復燃,證明正

極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將點燃的木條放在與電源負極相連的尖嘴管口,觀察到氣體燃燒,火焰呈淡藍色,

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觀察到有水珠產生,證明負極收集到的氣體是氫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

氫氣由氫元素組成,由此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A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面

粉具有可燃性,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罐子,快速鼓入大量空氣,使面粉充滿罐子,會聽到“砰”的一聲響,

伴隨一團火光,塑料蓋被掀起,說明面粉發生了爆炸,故B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實驗室制

取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氣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故C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符合題意;將小木棍橫放

在火焰處,約1s后取出,外焰處炭化最明顯,焰心處炭化最不明顯,說明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

可以比較火焰各層溫度,故D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

19.(2024河北,16)老師在課上演示了兩個趣味實驗。

(1)“火焰分割”。先將加熱至紅熱的鐵絲網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圖甲所示;再將常溫的鐵絲網b平

伸到火焰下部,兩張鐵絲網中間的火焰熄滅,如圖乙所示。

①鐵塊能拉成鐵絲是利用了鐵的性。

②“兩張鐵絲網中間的火焰熄滅”的主要原因:鐵絲網b吸收熱量,(選填字母)。

A.使酒精的著火點降低

B.使溫度降低到酒精的著火點以下

(2)“鐵花飛濺”。將鐵粉抖撒到酒精燈火焰上方,鐵粉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宛如美麗的“鐵花”。鐵

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答案】

(1)延展B

(2)3Fe+2O2Fe3O4

【解析】

(1)①鐵塊能拉成鐵絲是利用了鐵的延展性;

②“兩張鐵絲網中間的火焰熄滅”的主要原因:鐵絲網b吸收熱量,使溫度降低到酒精的著火點以下,選

B;

(2)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e3O4。

20.(2024山東煙臺,16)氫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安全高效的制氫和儲氫是氫能成為主要能源的關鍵。

(1)電解水制氫氣可用鐵作電極,是利用了鐵的。氫氣在與電源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

(2)高壓氣態儲氫是通過恒溫高壓將氫氣儲存在壓力容器中,從微觀角度解釋此過程主要發生改變的

是。

(3)氫化物儲氫是利用氫氣與金屬(如Al)反應生成金屬氫化物(如AlH3),從而進行氫的儲存,該

過程屬于(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活性炭具有很多的微孔結構,可用作儲氫材料,這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5)我國科學家實現了天然氣(CH4)制氫的突破,在400℃條件下,將天然氣與水蒸氣直接轉化為

氫氣與二氧化碳。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6)氫氣是理想的清潔能源,原因是。

【答案】

(1)導電性(或良好的導電性)負

(2)分子之間的間隔

(3)化學變化

(4)吸附

(5)CH4+2H2OCO2+4H2

(6)產物無污染

【解析】

(1)金屬具有良好導電性,電解水制氫氣可用鐵作電極,是利用了鐵的導電性;

電解水過程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氫氣。

(2)高壓氣態儲氫是通過恒溫高壓將氫氣儲存在壓力容器中,從微觀角度解釋此過程主要發生改變的

是分子之間的間隔,壓強增大,分子之間間隔變小。

(3)氫氣與金屬(如Al)反應生成金屬氫化物(如AlH3),從而進行氫的儲存,有新物質生成,該過

程屬于化學變化。

(4)活性炭具有很多的微孔結構,具有良好吸附性,可用作儲氫材料,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5)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水蒸氣在400℃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化學

方程式CH4+2H2OCO2+4H2。

(6)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氫氣是理想的清潔能源,原因是產物是水,不會污染環境。

21.(2024云南省卷,25)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1)儀器a的名稱為。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用B裝置收集氧氣,體現了氧

氣的物理性質是;停止加熱時,為防止倒吸,應先進行的操作是(填“熄滅酒精燈”或“把導

管移出水面”)。

(3)用上述收集的O2完成如圖C所示的實驗,觀察到澄清石灰水。

(4)某同學為探究燃燒的條件設計了如圖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

向裝置甲中通入空氣,甲中的熱水壓入到乙中,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燒。由液面降低后甲中白磷燃燒

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由熱水進入后乙中白磷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

【答案】

(1)鐵架臺

(2)2KMnO4K2MnO4+MnO2+O2↑氧氣不易溶于水把導管移出水面

(3)變渾濁

(4)與空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解析】

(1)由圖可知,儀器a的名稱為鐵架臺;

(2)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氧氣不易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故可采用排水法進行收集,從而體現了氧氣的物理

性質是不易溶于;停止加熱時,為防止倒吸,應先進行的操作是把導管移出水面;

(3)木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

水,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甲中液面降低后,白磷與空氣接觸后燃燒,說明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乙中白磷與空氣接觸不燃燒,

熱水進入后乙中白磷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2.(2024四川成都,19)空氣中含有多少氧氣呢?學習小組開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探究活動。

資料:1.紅磷的著火點是240℃,白磷的著火點是40℃。

2.相同的溫度和體積下,氣體壓強與分子數成正比。

3.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氣體體積與分子數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學家拉瓦錫利用汞能和氧氣發生反應的原理,采用圖1裝置測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1/5。

(1)加熱時,曲頸甑內液態汞表面產生紅色粉末,玻璃鐘罩內的現象是,產生該現象的原因

是。

【設計與實驗】

設計并利用圖2裝置測空氣里氧氣含量。

(2)主要步驟如下,正確的順序為(填序號)。

①彈簧夾夾緊膠皮管

②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③點燃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塞子

④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水,將水面上方空間分成5等份

(3)實驗結束,集氣瓶中剩余氣體的主要成分是。

【優化與實驗】

同學們利用圖2裝置多次實驗,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經討論后,分別取足量紅磷、白磷采用圖3

裝置進行實驗,記錄并處理數據分別如圖4、圖5。

(4)圖4中氧氣含量從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5)圖5中BC段壓強增大,原因是。計算白磷消耗的氧氣占空氣體積的%(精確到0.01%)。

【反思與交流】

(6)圖2實驗水面未達到刻度“1”,原因是裝置中的氧氣未消耗完。紅磷燃燒不能將氧氣消耗完的主要

原因是。

(7)上述實驗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對環境“不友好”。結合實驗原理和藥品弊端,可選擇的

替代藥品有(寫一種)。

【答案】

(1)汞液面上升汞與氧氣反應,鐘罩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

(2)④①③②

(3)氮氣

(4)反應結束后,溫度下降氣體逐漸混合均勻/溫度下降水蒸氣變成液態,氧氣含量增大

(5)反應剛開始,溫度升高對壓強的影響比氣體減少對壓強的影響大19.37

(6)反應一段時間后,氧氣濃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燒放出的熱量減少,溫度降低到紅磷著火點以下,

紅磷熄滅,所以氧氣消耗不完(合理即可)

(7)銅粉

【解析】

(1)汞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導致鐘罩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玻璃鐘罩內汞液面上升;

(2)該實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將水面上方空間分成

5等份;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點燃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

彈簧夾;故答案為:④①③②;

(3)由于氧氣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實驗結束,集氣瓶中剩余氣體的主要成

分是氮氣;

(4)白磷燃燒消耗氧氣并放出熱量,而其他氣體不變,氧氣的含量逐漸減小,但反應結束后,溫度下

降,氣體逐漸混合均勻或溫度下降水蒸氣變成液態,導致氧氣的含量逐漸增大;

(5)紅磷燃燒放熱,溫度升高,裝置內壓強增大,消耗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溫度升高所增加的氣

壓大于氧氣消耗所減小的氣壓,所以BC段壓強增大;用如圖所示數據計算,用這種方法測得的空氣中氧氣

103.15kPa-83.17kPa

的體積分數是:100%19.37%;

103.15kPa

(6)紅磷燃燒發熱,但反應一段時間后,氧氣濃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燒放出的熱量減少,溫度降低

到紅磷著火點以下,紅磷熄滅,導致氧氣消耗不完;

(7)銅粉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固體,不會造成污染。

考點3化石燃料的利用與環境保護

23.(2024湖北,12)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時,做了如下圖的兩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B.左側燒杯內壁有小液滴產生

C.右側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濁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甲烷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故A說法正確;甲烷燃燒生成水,則左側干冷燒杯內壁有小

液滴產生,故B說法正確;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右側燒杯內壁石

灰水變渾濁,故C說法正確;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根

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含有氧元素,則可得出甲烷中一含有碳元素和氫

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說法錯誤。

24.(2024湖北,13)《宋會要輯稿》記載:“浸銅之法,先取生鐵打成薄片,……浸漬數日,鐵片為膽水(硫

酸銅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爐烹煉,……方成銅。”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了置換反應

C.“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煤

D.“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答案】C

【解析】“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A不符合題意;“鐵片為膽

水所薄”,發生反應為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

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不符合題意;“上生赤煤”是因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了

紅色的銅,不是紅色的煤,C符合題意;“浸銅之法”中鐵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說明鐵比銅活潑,D

不符合題意。

25.(2024甘肅白銀,4)2024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下列做法符合這一主題

的是

A.隨意焚燒秸稈B.亂丟廢舊電池

C.發展清潔能源D.提倡毀林造田

【答案】C

【解析】隨意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煙塵和空氣污染物,不利于環境保護,故A選項不符合這一主題;

亂丟廢舊電池會污染土壤和水源,不利于環境保護,故B選項不符合這一主題;發展清潔能源,可以減少

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故C選項符合這一主題;樹木具有凈化環境,防

風固沙的作用,提倡毀林造田,需要砍伐大量樹木,會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環境惡化,故D選項不符合這

一主題。

26.(2024河北,8)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家鄉是我們共同的追求。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這一目標的是

A.積極植樹造林,防沙降塵B.大力推廣使用一次性餐具

C.回收廢舊電器,節約資源D.農業上合理施用化學肥料

【答案】B

【解析】積極植樹造林,可以提高地球植被的面積,改善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

提高大氣的氧含量等等,有利于推動綠色發展,A不符合題意;大力推廣使用一次性餐具會造成白色污染,

不利于推動綠色發展,B符合題意;回收廢舊電器,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節約資源,有利于推動綠色發

展,C不符合題意;農業上合理施用化學肥料,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有利于推動

綠色發展,D不符合題意。

27.(2024河南,4)建設美麗家園需要天藍、地綠、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環境的是

A.開發和利用新能源B.積極植樹、造林、種草

C.露天焚燒樹葉、塑料袋D.將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答案】C

【解析】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減少污染,有利于保護環境,A不符

合題意;積極植樹、造林、種草,可以凈化空氣,有利于保護環境,B不符合題意;露天焚燒樹葉、塑料

袋,會產生大量煙塵和有害物質,不利于保護環境,C符合題意;將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可以節約資

源,減少污染,有利于保護環境,D不符合題意。

28.(2024湖北,4)2024年我國環境日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下列做法不.符.合.該主題的是

A.分類回收生活垃圾B.工業廢水處理后排放

C.推廣使用煤炭燃料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答案】C

【解析】分類回收生活垃圾,可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故A做法正確;工業廢水中含有有害物質,

工業廢水凈化達標排放可以防止水體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故B做法正確;推廣使用煤炭燃料,會造成

環境的污染,故C做法錯誤;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減少白色污染,保護環境,故D做法正確。

29.(2024湖南,8)湖南大力實施千村美麗示范建設工程。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廢舊家俱隨意丟棄B.生活垃圾沒有分類處理

C.全面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D.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

【答案】D

【解析】廢舊家俱隨意丟棄,不利于環境保護,故A選項做法不合理;生活垃圾沒有分類處理,不利

于環境保護,故B選項做法不合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對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作用很大,應合理使用農藥

和化肥,但不能禁止使用,故C選項做法不合理;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可以減少因使用化石能源

而產生的污染物,有利于環境保護,故D選項做法合理。

30.(2024四川廣安,2)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下列做法符合該理念的是

A.經常使用一次性木質餐筷B.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C.合理開發使用新能源D.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

【答案】C

【解析】經常使用一次性木質餐筷,需要耗費大量的森林資源,不利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A錯誤;

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污水會導致環境污染,不利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B

錯誤;合理開發使用新能源,有利于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從而減少環境污染,有利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C正確;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會導致水土污染,不利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D錯誤。

31.(2024四川瀘州,2)《漢書》中記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

A.石油B.豬油C.礦泉水D.鹽湖水

【答案】A

【解析】石油是從有機物質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殘骸。在這些有機物質死亡之后,它

們逐漸被埋在深層的沉積巖層中,受到地熱和地壓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有機物質發生了化學反

應,最終形成了石油,石油為黑色液體,可燃,故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石油,選A。

32.(2024四川遂寧,3)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識點歸納有錯誤的一組是

A.化學與農業B.化學與能源

①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①化石燃料使用便捷,我們無需開發新能源

②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②煤、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C.化學與環境D.化學與生活

①垃圾分類回收,實現資源再利用①洗滌劑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滌劑的乳化作用

②推行使用可降解塑料,可減少“白色污染”②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立即蓋上鍋蓋滅火

【答案】B

【解析】①熟石灰氫氧化鈣為堿性,能和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反應,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②

化肥中含有植物生長需求較多的氮磷鉀等元素,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且可以避免因為過量使用引起

的土壤和水污染,A歸納正確;①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儲量有限,且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大量污染氣

體和二氧化碳,導致空氣污染和溫室效應加劇,我們應開發新能源;②煤、石油和天然氣短時間內無法得

到補充,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B歸納錯誤;①垃圾分類回收,實現資源(如塑料、金屬等)再利用,節

約資源和能源,同時可以減少環境污染;②“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等不易降解產生的污染,推行使用可降解

塑料,可減少“白色污染”,C歸納正確;①洗滌劑對油污有乳化作用,可將油污分散為小液滴,形成乳濁液

除去,洗滌劑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滌劑的乳化作用;②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立即蓋上鍋蓋滅火,利用隔絕

空氣的原理滅火,D歸納正確。

33.(2024四川宜賓,2)宜賓成功入選2024年中國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下列做法利于城市宜居的是

A.推廣使用電動汽車B.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C.任意排放工業廢水D.大量使用塑料口袋

【答案】A

【解析】推廣使用電動汽車,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該做法利于城市宜居,故A符合題意;隨意

丟棄廢舊電池,會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該做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B不符合題意;任意排放工業廢水,

會造成水體污染,該做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C不符合題意;大量使用塑料口袋,會造成白色污染,該做

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D不符合題意。

34.(2024云南省卷,9)2024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下列做法與這一主題不.

相.符.的是

A.踐行“光盤行動”,節約糧食

B.垃圾分類回收,實現變廢為寶

C.使用可降解塑料,減少“白色污染”

D.工業廢水灌溉農田,節約水資源

【答案】D

【解析】踐行“光盤行動”,可以節約糧食,節約資源,A不符合題意;垃圾分類回收,可以實現資源的

有效利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境,B不符合題意;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減少“白色污染”,保護環

境,C不符合題意;工業廢水灌溉農田,會污染水源和土壤,應處理達標后排放,D符合題意。

35.(2024重慶A卷,1)“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重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習總書記對

重慶的囑托。下列措施與此不相符的是

A.開發新技術新能源B.繼續推進長江禁漁

C.合理施用農藥化肥D.生活垃圾露天焚燒

【答案】D

【解析】開發新能源能夠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與綠色發展相符,A不符合題意;禁漁可

以保護長江生物的多樣性,與綠色發展相符,B不符合題意;農藥化肥能夠幫助植物生長,合理施用,與

綠色發展相符,C不符合題意;垃圾焚燒會產生空氣污染物,與綠色發展不符,D符合題意。

36.(2024重慶A卷,5)“嫦娥六號”探測器的發射火箭用到了無污染的高能燃料。該燃料最有可能是

A.液氫B.液氧C.酒精D.石油

【答案】A

【解析】氫氣燃燒熱值高,且產物只有水,清潔無污染,A符合題意;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

料,B不符合題意;酒精不充分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污染物,C不符合題意;石油燃燒會產生一氧

化碳和炭粒等多種污染物,D不符合題意。

37.(2024重慶B卷,2)能源是人類發展的基礎。下列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風能B.氫能C.石油D.潮汐能

【答案】C

【解析】風能是可以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地得到的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故A選項錯誤;氫氣作為

能源,能用水來制取,故氫能屬于可再生能源,故B選項錯誤;石油屬于化石燃料,它的儲量是有限的,

不能短時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選項正確;潮汐能能循環使用,在使用后會在

短時間內重新形成,因此潮汐能屬于可再生能源,故D選項錯誤。

38.(2024江蘇蘇州,20)捕集空氣中CO2加氫制甲醇(CH3OH),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

其轉化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中,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

B.反應②中,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2.2kgCO2

C.轉化過程中,H2O和H2循環轉化,無需額外補充

D.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實現“零碳”排放

【答案】C

【解析】反應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由化學方程式可

知,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A說法正確;反應②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

醇和水,根據碳元素質量守恒,則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CO2的質量為

1212

(1.6kg100%)(100%)2.2kg,故B說法正確;反應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1241612162

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反應②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O2+

3H2=CH3OH+H2O,綜合方程式為CO2+H2+H2O=CH3OH+O2,故轉化過程中,H2O和H2雖然可循環

轉化,但是也需額外補充,故C說法錯誤;甲醇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CH3OH+3

O22CO2+4H2O,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O2+3H2=CH3OH+H2O,由

化學方程式可知,甲醇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均為1∶1,故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

成的CO2相等,可實現“零碳”排放,故D說法正確。

39.(2024福建,11)請參加社會性議題“汽車能源的變遷”的項目式學習。

(1)傳統汽車能源主要來自石油。

①從物質分類角度看,石油屬于(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②汽油作汽車燃料的缺點有(寫一個)。

(2)天然氣和乙醇可替代傳統汽車能源。

①甲烷(CH4)和乙醇(C2H6O)均屬于(填“無機”或“有機”)化合物。

②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3)電池可給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

①電動汽車的電池放電時,其能量轉化方式為能轉化為電能。

②以“使用電動汽車代替燃油車是否能減少CO2的排放”為題進行小組辯論,你的看法和理由

是。

【答案】

(1)混合物汽油來自不可再生能源石油

(2)有機CH4+2O2CO2+2H2O

(3)化學不一定,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電力來源、電池制造和回收過程等可能排放二氧化碳

【解析】

(1)混合物概念: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石油屬于混合物,汽油作汽車燃料的缺

點之一是汽油來自不可再生能源石油;

(2)有機物定義: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通常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和乙醇屬于有機化合物,

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

(3)電動汽車的電池放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使用電動汽車代替燃油車不一定能減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電力來源、電池制造和回收過程等可能排放二氧化碳。

40.(2024河北,15)風電的開發可以有效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張北—雄安特高壓

交流輸變電工程投運后,實現了“張家口的風點亮雄安的燈”。從能源的視角來看,“張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