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案例集ahn?一、引言會計制度和稅法在目標、原則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這些差異在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中會導致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的不同,進而影響企業的財務報表和納稅申報。本案例集旨在通過具體案例深入剖析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并正確處理兩者關系。二、案例一:固定資產折舊差異(一)案例背景A公司于20X1年12月購入一臺生產設備,價值1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10年,預計凈殘值為0。會計上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稅法規定該類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也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二)會計處理每年會計折舊額=100÷10=10(萬元)(三)稅務處理每年稅務折舊額=100÷5=20(萬元)(四)差異分析在20X220X6年期間,每年稅務折舊比會計折舊多10萬元。這會導致應納稅所得額減少10萬元,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例如,20X2年企業會計利潤為100萬元,稅務折舊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90萬元(10010),若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25萬元(1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22.5萬元(90×25%),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2.5萬元(10×25%)。三、案例二:收入確認差異(一)案例背景B公司與客戶簽訂一項銷售合同,合同約定銷售一批商品,售價為500萬元,商品已發出并開具發票,但客戶在驗收時發現部分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雙方協商后決定給予客戶50萬元的價格折讓,折讓后的實際售價為450萬元。B公司在發出商品時確認了收入500萬元,而稅務上要求按照實際交易價格確認收入。(二)會計處理發出商品時:借:應收賬款500貸:主營業務收入500(三)稅務處理稅務上應確認收入450萬元。企業需要在納稅申報時調減收入50萬元。(四)差異分析會計上按照合同約定的全額確認收入,而稅法按照實際交易價格確認收入。這種差異會導致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不一致。如果該企業沒有其他納稅調整事項,會計利潤為5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應為450萬元,企業需要按照450萬元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若稅率為25%,則應納所得稅112.5萬元(450×25%),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125萬元(500×25%),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元(50×25%)。四、案例三:資產減值準備差異(一)案例背景C公司年末對一項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50萬元。該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1000萬元。會計上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按照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不得扣除。(二)會計處理計提壞賬準備時:借:信用減值損失50貸:壞賬準備50(三)稅務處理稅務上不認可該壞賬準備,應納稅所得額需調增50萬元。(四)差異分析會計上計提壞賬準備體現了謹慎性原則,減少了當期利潤。但稅法不允許在當期扣除,導致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差異。若該企業當年會計利潤為8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850萬元(800+50),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200萬元(8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212.5萬元(850×25%),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12.5萬元(50×25%)。五、案例四:職工薪酬差異(一)案例背景D公司20X2年計提職工福利費50萬元,職工教育經費30萬元,工會經費20萬元。當年實際發生職工福利費40萬元,職工教育經費25萬元,工會經費15萬元,并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會計上按照權責發生制計提了各項職工薪酬費用,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扣除;工會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假設該公司工資、薪金總額為500萬元。(二)會計處理計提時:借:生產成本等100貸: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50職工教育經費30工會經費20實際發生時:借: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40職工教育經費25工會經費15貸:銀行存款等80(三)稅務處理職工福利費扣除限額=500×14%=70(萬元),實際發生40萬元,可全額扣除,無需納稅調整。職工教育經費扣除限額=500×8%=40(萬元),實際發生25萬元,可全額扣除,無需納稅調整。工會經費扣除限額=500×2%=10(萬元),實際發生15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萬元(1510)。(四)差異分析會計上按照計提數確認成本費用,而稅法按照實際發生數且在限額內扣除。工會經費的差異導致應納稅所得額增加。若該企業當年會計利潤為6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605萬元(600+5),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150萬元(6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151.25萬元(605×25%),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元(5×25%)。六、案例五:業務招待費差異(一)案例背景E公司20X2年發生業務招待費100萬元,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為5000萬元。(二)會計處理會計上按照實際發生額計入管理費用:借:管理費用業務招待費100貸:銀行存款等100(三)稅務處理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1=100×60%=60(萬元)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2=5000×5‰=25(萬元)兩者取其小,所以可扣除限額為25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75萬元(10025)。(四)差異分析會計上全額列支業務招待費,而稅法規定了扣除限額。這種差異會使應納稅所得額增加。若該企業當年會計利潤為7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775萬元(700+75),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175萬元(7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193.75萬元(775×25%),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18.75萬元(75×25%)。七、案例六: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差異(一)案例背景F公司20X2年發生廣告費800萬元,業務宣傳費200萬元,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二)會計處理會計上按照實際發生額計入銷售費用:借:銷售費用廣告費800業務宣傳費200貸:銀行存款等1000(三)稅務處理扣除限額=4000×15%=600(萬元)當年實際發生1000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400萬元(1000600),該400萬元可在以后年度結轉扣除。(四)差異分析會計上全額列支,稅法有限額規定。形成的差異影響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同時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若該企業當年會計利潤為5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900萬元(500+400),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125萬元(5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225萬元(900×25%),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100萬元(400×25%)。八、案例七:公益性捐贈差異(一)案例背景G公司20X2年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向貧困地區捐贈現金200萬元,當年會計利潤為1000萬元。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二)會計處理借:營業外支出公益性捐贈200貸:銀行存款200(三)稅務處理扣除限額=1000×12%=120(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80萬元(200120),該80萬元可在以后三年結轉扣除。(四)差異分析會計上全額列支捐贈支出,稅法有限額規定。導致應納稅所得額增加,同時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若該企業當年會計利潤為10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1080萬元(1000+80),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250萬元(10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270萬元(1080×25%),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20萬元(80×25%)。九、案例八:固定資產初始計量差異(一)案例背景H公司自行建造一項固定資產,領用本企業生產的產品一批,該產品成本為80萬元,公允價值為100萬元,增值稅稅率為13%。會計上按照產品成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稅法規定應按照產品的公允價值加上相關稅費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二)會計處理借:在建工程80貸:庫存商品80(三)稅務處理固定資產計稅基礎=100+100×13%=113(萬元)會計上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為80萬元,產生差異33萬元(11380)。(四)差異分析會計與稅法對固定資產初始計量的方法不同,形成暫時性差異。該差異會影響未來期間的折舊扣除。若該固定資產后續折舊年限為10年,無殘值,會計每年折舊8萬元(80÷10),稅務每年折舊11.3萬元(113÷10),會導致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減少,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例如,第一年會計利潤為2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196.7萬元(2003.3),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50萬元(2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49.175萬元(196.7×25%),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0.825萬元(3.3×25%)。十、案例九: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差異(一)案例背景I公司以一項賬面價值為50萬元、公允價值為80萬元的固定資產與J公司一項賬面價值為60萬元、公允價值為80萬元的無形資產進行交換,雙方均未支付補價。該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會計上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換入資產成本并確認損益,稅法規定一般情況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視同銷售處理,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并結轉成本。(二)會計處理換入無形資產入賬價值=80萬元借:無形資產80貸:固定資產清理50資產處置損益30(三)稅務處理應確認資產轉讓所得30萬元(8050),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四)差異分析會計與稅法處理方式不同,會計確認的損益與稅務上應確認的所得存在差異。若該企業當年會計利潤為5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530萬元(500+30),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計上確認所得稅費用125萬元(500×25%),稅務上應納所得稅132.5萬元(530×25%),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7.5萬元(30×25%)。十一、案例十:債務重組差異(一)案例背景K公司與L公司進行債務重組,K公司應收L公司賬款100萬元,已計提壞賬準備10萬元。L公司以一項公允價值為80萬元的固定資產償還債務。會計上按照債務重組準則處理,稅法規定債務重組中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應分解為轉讓相關非現金資產、按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清償債務兩項業務,確認相關資產的所得或損失。(二)會計處理借:固定資產80壞賬準備10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10貸:應收賬款100(三)稅務處理債務人L公司應確認資產轉讓所得=80(10010)=10萬元(即損失10萬元),同時確認債務重組所得20萬元(10080)。債權人K公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債務重組損失)。(四)差異分析會計與稅法對債務重組的處理不同,導致雙方納稅調整不同。若K公司當年會計利潤為600萬元,納稅調整后應納稅所得額變為590萬元(60010),若所得稅稅率為25%,則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村委會會計 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合格標準解讀試題及答案
- 公司房子轉讓合同樣本
- 公寓住宅裝修合同樣本
- 2025年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完整版
- 2024年農藝師考試考點與資料整合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高校輔導員面試常見陷阱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安電力機械制造公司機電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一套
- 2025年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
- 2025年西安思源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適老化住宅改造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2025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GB/T 45236-2025化工園區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規范
- 新地基基礎-基樁靜荷載試驗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致敬英雄》課件
- 房地產開發項目資金監管協議
- 持續集成與自動化部署(CICD)-深度研究
- 無人機護林巡檢實施方案-LSJ-2019022-六視角科技
-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指南2024解讀
- 初中生心理健康課件
- 2025屆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學高考仿真模擬英語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