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1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2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3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4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訓練含答案

文言文訓練

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

言,吾悉能識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日:“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

識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冀②聞道也。余一言未

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③改之乎?不

然,迨年事蹉跑,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

之坐右,以昭炯戒④?!?/p>

〔選自《李生論善學者》〕

【注】①還:通"旋〃,掉轉身。②冀:希望,期待。③盍:何。④炯戒:明顯的警戒。

79.解釋以下各組加點字。

11]【益】A.王生至慍()B.孤常讀書,目以為大有所季()[《孫權勸學》〕

(2)【故】A.李生故尋王生()B.改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

樂》〕

80.以下對文中畫橫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

B.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

C.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

D.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

81.將以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音。

⑴王生好學而不得法。

⑵或謂君不善學,信乎?

82.李生要告訴王生什么道理?請簡要概括。

【答案】79.更加益處、好處特意所以、因此

80.B

81.(1)王生喜歡學習,卻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2)有的人說你不善于學習,確實是這樣嗎?

82.例如:學習要注意方法,學習要善于思考,要勇于向別人請教,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或學貴善思;不恥不問;擇善而從之,虛心接受別人意見?!?/p>

【解析】

79.

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作答時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分析。

⑴A."王生益慍"的意思是:王生更加生氣。益:副詞,更加。B.”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

所益〃的意思是:我經常讀書,自認為大有好處。益:好處。

〔2〕A.”李生故尋王生〃的意思是:李生特意找到王生。故:特意。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

人也”的意思是:所以上天將要安排重大使命在這個人身上。故:所以。

80.

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根底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

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

"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的意思是:學習最大的忌諱,莫過于滿足自己所學的知識,你為

什么不改正呢?根據句意,正確的句讀是: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應選B。

81.

此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c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

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杳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

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好〔愛好,喜歡】、而〔卻〕、得法〔取得好的方法〕〃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或〔有人〕、謂〔認為〕、善〔善于〕、信〔確信〕〃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82.

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結合原文內容和題目要求篩選概括作

答。從"蓋學貴善思〃"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冀聞道也〃"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

改之乎?〃“迨年事蹉鴕,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等內容,可概括李生的觀點:①學貴善思;②不

恥下問,擇善而從之;③要勇于向別人請教,不要自我滿足;⑤要珍惜時光。可據此概括作答。

【點睛】

參考譯文:

王生喜歡學習,卻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習,確實是這樣

嗎?〃王生不快樂了,說:"但凡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這甦道不是善于學習嗎?〃李生勸他

說:"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學習貴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所講的

知識,但沒有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說你善于學習呢?〃王生更加生氣,不答

復李生的話轉身就跑開了。

過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

當成恥辱,選擇優點并去學習,是希望聽到真理啊!我一段話還沒有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開了。

幾乎想要把人擋在千里之外,這是區別于善于學習的人所應該有的么?學習最忌諱的事,莫過于滿

足自己所學的知識,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不改正,等到你年紀大了,即使想改正自勉,恐怕

也來不及了!〃王生這才醒悟過來,抱歉說:"我真不聰明,這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您的

話刻在我座位的右側,當作座右銘,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2.閱讀下面的文段,答復以下問題。

馬革裹尸

初,援①軍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

有善言,反同眾人②?今我微勞,報饗③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④?〃冀

日:"愚不及?!ㄔ唬?方今奴、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尸還葬

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選自《后漢書馬援傳》〕

【注釋】①援:馬援,東漢名將。②反同眾人邪:反而和眾人一樣〔來吹捧我〕嗎?③猥饗:

指愧受。猥〔wei〕,謙辭。饗,享受,享有。④奚用相濟:用什么來幫助〔我〕?

87.解釋以下加點的詞。

①故人多迎芳之()②于坐貨援()

③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④諒為烈士()

88.以下句子中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不同的一項為哪一項〔〕

A.各有計B.何以能長久平

C.男兒要當死于邊野D.諒為烈士

8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

②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

90.選文主要表現了馬援哪些可貴的品質?

【答案】87.慰勞慶祝,慶賀現在是

88.D

89.①我希望你有好的意見〔能幫助我〕〔你)反而和眾人一樣〔來吹捧我〕嗎?

②男子漢就應當戰死在邊疆,用馬皮裹著尸體運回埋葬。

90.具有遠大志向,謙遜有禮;具有為國獻身的精神。

【解析】

87.

此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

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故人多迎勞之〃的句意是:老朋友大多去迎接慰勞他勞:慰勞。

(2)"于坐賀援〃的句意是:在席位上祝賀馬援。賀:祝賀,慶賀。

〔3〕"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的句意是:現今匈奴、烏桓還在侵擾北部邊境。今:現

在。

〔4〕"諒為烈士〃的句意是:料想是真正建功立業的人。為:是。

88.

考查古今異義詞。

A項的"名〃是名聲,B項的"何〃是什么,C項的"當"是應當。均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

D."諒為烈士"的意思是:料想真正建功立業的人。諒:古義是料想;今義是原諒,諒解。

應選D。

89.

此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

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

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吾〔我〕、望〔期望,希望〕、子〔你,你們〕、善言〔好的話語〕〃幾個詞

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當〔應當,應該〕、于〔在〕、邊野〔指邊疆〕、以〔用〕、馬革〔馬皮〕、

耳〔罷了〕"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90.

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結合人物的言行舉止和所做的事件分析作答。

從"今我微勞,報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可以看出馬援為人謙遜,不居功自傲;從

"方今奴、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

手中邪?”可以看出馬援志向遠大,具有忠勇報國的精神。據此概括作答。

【點睛】

參考譯文:

當初,馬援的軍隊平定南越凱旋,將到時,老朋友大多去迎接慰勞他,平陵人孟黃,有足智多

謀的好名聲,在席位上祝賀馬援。馬援對他說:"我本來期望你能有佳言的,怎么反而與普通人一

樣〔來吹捧我〕呢?現今我這么微小的點功績,卻過多的享受到大縣的采食封邑,功績小,賞賜

多,這樣怎么能夠長久呢?先生怎么來幫我呢?〃孟冀說:"在下愚魯沒想到。〃馬援說:"現今

匈奴、烏桓還在侵擾北部邊境,我想主動請纓去討伐他們。男子漢就應當獻身邊疆,用馬皮裹著尸

體運回入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老婆孩子手中呢?〃孟冀說:"料想真正建功立業的人,確

實就該像這樣??!〃

3.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各題。

余性疏脫,不耐羈鎖①,不幸犯東坡、半山②之癖,每杜門③一日,舉身如坐熱爐。以故雖霜天

黑月,紛龐冗雜,意未嘗一刻不在賓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錫城,門絕履跡,盡日惟以讀書為事。

然書淺易者,既缺乏觀,艱深者觀之復不快人……

天氣稍暖,登臨最正確,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載兒子開④與俱行。茶鐺⑤未熱,已

至山下。山中僧房極精邃,周回曲折,窈假設深洞,秋聲閣遠眺尤佳。眼目之昏暖,心脾之困結,

一時遣盡,流連閣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

〔選自袁宏道《游惠山記》,有刪改〕

【注釋]①羈鎖:羈絆,束縛。②半山:王安石。③杜門:閉門。④開:袁宏道之子。⑤茶鐺:

溫茶的器具。

9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門絕履跡,竟日惟以讀書為事。

98.用7〃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局部斷句。〔限斷兩處〕

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

99.請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表現作者愛好到極點的字,在文中是怎樣表現這個字的,聯系文章

內容作答。

【答案】97.門前沒有了〔客人的〕足跡,我就整天只把讀書當作事情。

98.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

99.癖。作者閉門在家呆一天,就會覺得像坐在火爐上一樣全身不自在;心每時每刻都在山水

中做客;天氣稍暖便去登臨山水;感慨游山玩水可以治愈身體疾病。

【解析】

97.

此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

注意:絕,沒有;竟日,終日,整天;惟,只;以,把;為,當作。

98.

此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

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

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句意為:現在才知道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過于山水之游。

"始知〃意思是才知道,句意完整不能分開;"者"表停頓,"真愈病者"后邊斷開,故斷句

為:始知/H愈病者/無逾山水。

99.

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理解。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根底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

結合”每杜門一日,舉身如坐熱爐〃”意未嘗一刻不在賓客山水〃"天氣稍暖,登臨最正確”

"茶鐺未熱,已至山下〃"始知真愈病者,無逾山水〃等語句的分析可知,作者閉門在家呆一天,

就會覺得像坐在火爐上一樣全身不自在,無時不望去游山玩水,出游迫切,天氣稍暖,便去登皓山

水,溫茶的器具還沒熱,已經到了惠山腳下,感慨游山玩水可以治愈身體疾??;這些細節描寫中可

以看出作者的嗜好,突出其"癖〃的特點。

【點睛】

參考譯文:

我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羈絆與束縛,不幸又有著與東坡和半山一樣的嗜好。每當閉門在家

呆一天,就會覺得像坐在火爐上一樣全身不自在。所以,即使是在霜天黑月這樣的天氣里,面對紛

亂龐雜的事務時,我的心也是無時無刻地做客于山水之間。自從我病愈之后,住在無錫,門前沒有

了〔客人的〕足跡,我就整天只把讀書當作事情。然而,淺易好懂的不值得看,艱深難解的又不能

使人心意爽快...

現在天氣暖和,是登臨山水的最正確時節,而此處離惠山又最近。于是,找來一葉小舟,帶著

我的兒子開一起出發了。溫茶的器具還沒熱,我們已經到了山下。山中的僧房構造精致,迂回曲

折,幽遠像深洞。遠望山頂的秋聲閣,景色極佳?;璩恋木?、郁結的心情,一時間都煙消云散

了。流連于閣中,住了兩夜才回去?,F在才知道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過于山水之游。

4.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羊子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

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仔。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假設斷斯織

也,則捐失②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假設中道而歸,何

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節選自《后漢書?樂羊子妻》〕

【注釋】①趨:快步走。③捐失:失去。③亡:同”無〃,缺乏。④懿:美好。

120.請解釋以下加點詞的意思。

①累寸不日

②今假設斷斯織也

121.羊子的妻子用了什么方法對丈夫進行勸導?可見她是個怎樣的人?

【答案】120.①停止;②這

121.羊子的妻子"引刀趨機",以自己織布必須日積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體會,打切羊

子。說明羊子的妻子是一個善于勸諫、具有過人才識的人。

【解析】

120.

此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

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累寸不已〃的句意是:一寸一寸不停地積累。已:停止。

(2)"今假設斷斯織也〃的句意是: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的著的絲織品。斯:代詞,這,

121.

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c從文章中“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

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假設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

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假設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可知,羊子的妻子采用"引

刀斷織〃進行類比說理的方法,說明求學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歸結到"假設中道

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妻子這一番借織布來講道理的話,使樂羊子深受感動,最后"復還終

業〃。從中可以看出羊子的妻子是T立善于勸諫、智慧且才識過人之人。據此理解分析作答。

【點睛】

參考譯文:

羊子遠出拜師求學去了,一年后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

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ㄆ拮勇牶螅湍闷鸬秮砜觳阶叩娇棛C前說道:”這

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到達一寸長,一寸一

寸不停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F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無法成功〔織出布

匹〕,遲延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

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

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并且七年沒有回來。

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新城游北山記

晁補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稍西,二峰高絕有蹊①介然②僅可步。如四五

里,乃聞雞聲。有僧布袍躡③履來迎,與之語,愕而顧,如麋鹿不可接。頂有屋數十間,曲折依崖

壁為欄楣④,如蝸鼠繚繞⑤,乃得出。既坐,山風颯然而至,堂殿鈴鐸皆鳴。二三子⑥相顧而驚,

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時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視星斗,皆光大,如適⑦在人上。窗間竹數十竿,相摩戛

⑧,聲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遲明,皆去。

既還家數日,猶恍惚假設有遇,因追記之。后不復到,然往往想見其事也。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有刪改〕

【注】①蹊[xT]:小路。②介然:界線清楚的樣子。③躡:穿〔鞋襪〕④楣[shun]:欄桿

的橫木。⑤繚繞:迂回,回環。⑥子: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這里的意思是年輕人。⑦適:恰

好。⑥摩戛:摩擦。

126.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一峰高絕有蹊介然僅可步

127.解釋以下句中加線詞的意思。

[1]稍西_________

(2)既坐_________

(3)且募,皆宿

〔4〕遲明,皆去

128.以下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

A.與之語,愕而顧/能以徑寸之木〔《核舟記》〕

B.如蝸鼠繚繞,乃得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C.山風颯然面至/潭西南而望〔《愚公移山》〕

D.曲折依崖壁為欄楣/此人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129.用現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

(1)有僧布袍躡履來迎

(2)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130.本文結尾作者"往往想見其事〃和《桃花源記》中劉子驥“欣然規往〃原因有所不同,

請簡要分析。

【鏈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

【答案】126.一峰高絕/有蹊介然/僅可步

127.向西已經,……之后黃昏,日落時離開

128.C

129.[1]有僧人穿著布袍和鞋子前來迎接〔2〕同來的兩三個年青人都吃驚地互相看著,不

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130.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見其事〃,是在體驗過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無窮,這種"想見其

事〃,是為了表達自己對這處美景的贊美與思念之情?!短一ㄔ从洝分袆⒆芋K的"欣然規往〃,則

更多的是身處惡劣的社會環境中,對沒有戰亂、安居樂業、幸福和諧的理想社會的向往與追求。

【解析】

126.

此題考查劃分文言停頓的能力c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

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這句話的大意是: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條小路,

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注意關鍵詞"有〃"僅〃。故停頓是:一峰高絕/有蹊介然/僅可步。

127.

此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2)句意:坐定之后。既:已經,……之后。

[31句意:天色將近黃昏了,就都睡在山上。暮:黃昏,日落時。

(4)句意:等到天亮,就都離開了。去:離開。

128.

A.代詞,他,指僧人/助詞,的;

B.副詞,才福1詞,于是、就;

C.連詞,表示修飾;

D.動詞,筑,渤介詞,給;

應選C。

129.

這道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時,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

譯為土"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

(1)重難點詞語有:布袍,穿著布袍。躡,穿。履,鞋子。

[2]重難點詞語有:二三子,兩三個年青人。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何

境,何處。

130.

這道題考查比照閱讀的能力。

根據”既還家數日,猶恍惚假設有遇〃可知,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見其事〃,是在體驗過北山

美景之后的回味無窮,于是"因追記之〃。這種"想見其事〃,是為了表達自己對這處美景的贊美

根據《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閭。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套,并怡然自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可知,《桃花源記》中劉子驥的“欣然規往〃,更多的是身

處惡劣的社會環境中,對沒有戰亂、安居樂業、幸福和諧的理想社會的向往與追求。

【點睛】

參考譯文:

離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盡是野草樹木和泉水巖石,環境越來越幽靜。稍

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條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約四五里,才聽到雞叫聲。

有僧人穿著布袍、拉著鞋子前來相迎,與他交談,他驚愕地與你對視著,像麋鹿一樣不可接近。山

頂有數十間房屋,曲折盤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欄桿,要像蝸牛一樣爬行、老鼠一樣攀援迂回著走

才得以出來。坐定之后,一陣山風吹來,堂殿上的鈴鐸都響了起來。大家驚慌相視,不知道身在何

處。天色將近黃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時正是九月,天空高曠露水清瑩,山間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似正在人

頭頂上。窗間有數十竿竹子,被風吹動互相摩擦,不停地發出急促的聲響。大家又不能入睡。等到

天亮,就都離開了。

回家幾天之后,腦海中還是恍恍惚惚地浮現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記了這些。后來我沒有再到

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這次游山的事。

【鏈接】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快樂地方案前往。但沒有實

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碎金魚

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黑原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

"汝典郡②有何異政?〃堯咨云:"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③,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④不嘆

膽。"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大之仗⑤,豈汝先人志邪?“杖

之,碎其金魚乳

【注釋】①由基:養由基,戰國時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③宴集:宴請集會。④

罔:wang,無,沒有。⑤伎:同“技〃°⑥金魚:古人的一種佩飾。

14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陳堯咨善射善:

(2)及守荊南回及:

147.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漢服。

148.結合全文,舉例說說陳堯咨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案】146.擅長等到

147.我每次用射箭來取樂,在座的人沒有不嘆服的。

148.陳堯咨是一個射技純熟而又貪圖享樂的人。從文中“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

神〃可以看出他射技純熟;從"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可以看出他貪圖享

樂。

【解析】

146.

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

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1)句意為:陳堯咨擅長射箭。善,擅長。

(2)句意為:等到他駐守荊南回來。及,等到。

147.

此題考杳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每,每次、經常;以,用;為,作為;

坐,同"座〃;罔不,沒有不,都。

148.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據"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可以看出他射技純熟,射箭百發百中,當世的人認

為他是神神射手。

"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可以看出他貪圖享樂。每天都有宴會,井在

宴會上用射箭來取樂。

【點睛】

譯文:

陳堯咨擅長于射箭,百發百中,世人把他當作神射手,陳堯咨常常自稱為“小由基〃。等到駐

守荊南回到家中,他的母親馮夫人問他:"你掌管郡務有什么新政?"陳堯咨說:"荊南位處要

沖,白天有宴會,每次我用射箭來取樂,在坐的人沒有不嘆服的?!ㄋ哪赣H說:"你的父親教你

要用忠孝來報效國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于個人的射箭技藝,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

的心意嗎?〃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魚配飾。

7.閱讀文言文

【甲】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

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

慚〔〕退。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八》〕

【乙】

文王問太公曰:"君務舉賢而不獲其功,世亂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日:"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譽,而不得真賢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日:"君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①者進,少黨者退。假設

是,則群邪比周②而蔽,賢忠臣死于無罪,奸臣以虛譽取爵位,〔〕世亂愈甚,則國不免于危

亡「

文王曰:"舉賢奈何?〃

太公曰:“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

舉賢之道也?!?/p>

〔選自《六韜》〕

【注釋】①多黨:有很多朋黨的人。②比周:指結黨營私。

173.解釋以下句中的加點詞。

①上令封德彝舉賢_____②其失安在______③則得舉賢之道一

174.根據前后語境,選擇最正確的一項填入【甲】【乙】兩文的空缺處。

甲文:A.之B.而C.因()

乙文:A.竟B.雖然C.是以()

175.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②假設是,則群邪比周而蔽,賢忠臣死于無罪。

176.比擬甲乙兩文的異同,下面句子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甲文內容上側重如何發現人才,乙文更多側重如何正確選拔、任用人才。

B.甲乙兩文都表現了統治者對人才的重視與渴慕,也明確定義了什么是人才。

C.甲文以故事形式呈現,雖篇幅短小,但情節曲折有致;乙文以純粹的對話形式呈現,層層

推進,把道理說得漸入佳境。

D.都是寫君主問"舉賢"之事,但甲文君主是責問的語氣,封德彝則明顯推諉;乙文君主咨

詢的語氣,問句越來越短,可見心情急迫,文公答復句子越來越長,可見悉心傳授。

【答案】173.推舉、選拔哪里、怎么方法

174.BC

175.①皇上責問他,封德彝答復說:“并非不盡心,只是現在沒有優秀的人才罷了〃。

②像這樣,奸邪勢力就會結黨營私而埋沒賢人,忠臣無罪而被置于死地。

176.B

【解析】

173.

此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皇上命令封德彝推舉賢人。舉:推舉、選拔。

(2)句意:他的失誤在哪里呢?安:哪里、怎么。

〔3〕句意:那么就得到了推舉賢人的方法。道:方法。

174.

此題考查虛詞,注意結合語境理解。

甲處應用"而〃。"德彝慚而退〃句意:封德彝羞慚地退下。用"而〃來表修飾;應選

Bo

乙處應用“是以〃。"假設是,則群邪比周而蔽,賢忠臣死于無罪,奸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

世亂愈甚〃句意:像這樣,奸邪勢力就會結黨營私而埋沒賢人,忠臣無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虛

名騙取爵位,所以社會愈加混亂。"群邪比周而蔽……奸臣以虛譽取爵位〃是出現"世亂愈甚〃這

一結果的原因;故應填入"是以〃一詞;應選

Co

175.

此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c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

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

點詞有:

(1)詰:責問;對:答復;但:只;奇才:指優秀的人才;耳:罷了,而已;

[2]假設是:像這樣;群邪:指奸邪的勢力;比周:指結黨營私;蔽:遮蔽,在指埋沒。

176.

B.根據【甲】文"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誣一世之人〃可知,甲文主要強調了人才不是盡善盡美的,應該懂得識別人才〔發現人才〕;

根據【乙】文最后一段”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

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可知,本文強調了如何真正的選用賢人〔人才〕,即選拔人才的方法與

任用;兩文均未明確定義什么是人才;

應選B。

【點睛】

【甲】參考譯文:

唐太宗讓封德彝推薦有才能的人,〔可是〕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皇上責問他,封德

彝答復說:”并非不盡心,只是現在沒有優秀的人才罷了廠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

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到達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

我們只是擔憂自己不能識人,怎么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慚地退下。

【乙】參考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君主致力于選用賢能,但又收不到實效,社會反而更加混亂,以致國家陷于

危亡,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說:"選拔出賢能但不加以任用,這是有舉賢的虛名,而無用賢的實效!〃

文王說:“產生這種過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說:"其過失在于君主好用一般人所稱贊的人,因而就得不到真正的賢人了?!?/p>

文王說:"為什么呢?

太公說:"如果君主認為一般人所稱贊的是賢人,一眾人所詆毀的是不賢的人,那么黨羽多的

就會被任用,黨羽少的就會被排擠C像這樣,奸邪勢力就會結黨營私而埋沒賢人,忠臣無罪而被置

于死地,奸臣用虛名騙取爵位,所以社會愈加混亂,國家也就不能防止危亡了?!?/p>

文王說:"怎樣舉賢呢?〃

太公說:"將相分工,根據各級官吏應具備的條件選拔賢能..再根據各種官職應具備的條件考

核在職人員,甄別其才智的上下,考查其能力的強弱,使其德才與官位相稱,官位與德才相當。這

就掌握著舉賢的原則與方法了?!?/p>

8.閱讀下面三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

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K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

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假設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

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

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

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

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

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鷲鈍,攘除奸兇,興

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假設無興德之言,則責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源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

恩感謝。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諸葛亮《出師表》

〔二〕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兀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三〕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染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復恨,

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

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

《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達,道亡,可自求聞達。

劉備敕劉禪遺詔

212.以下每個選項中加點字意思各不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

A.不宜偏租臣之妻稱臣假公濟私

B.親賢臣,遠小人不獨親其親眾叛親離

C.此卷貞良死節之臣卷如外人銖兩卷稱

D.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年與時馳盛年不再

213.以下說法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

A.語段〔一〕中"臨崩寄臣以大事〃和語段〔三〕相關內容,均與歷史事件”白帝城托孤〃

有關。

B.語段〔一〕中"以光先帝遺德〃和語段〔三〕中"汝父德薄,勿效之"兩句并不矛盾,后

者是劉備自謙的話。

C.語段〔一〕中回憶往事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說明忠心,并希望劉禪牢記先帝遺志,繼承先

帝遺德。

D.三個語段雖作者不同,文字風格有異,但均有對蜀漢后主劉禪的諄諄教導之意。

214,將語段〔一〕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15.語段〔一〕中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后主劉禪所提建議中,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

【答案】212.B

213.D

214.我本是一個平民,在南汨親自耕田,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那里揚名顯

貴。

215.親賢臣遠小人〔親賢遠佞〕。只有做到了"親賢遠佞〃,才能廣開言路,聽取忠諫之

言,顯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致忠奸不分,賞罰不明。〔能兼顧與“廣開言路〃和"嚴明賞

罰〃兩者的關系,意思對即可?!?/p>

【解析】

212.

A.偏愛/偏愛/私人的利益;

B.親近/把......當做父母/親人;

C.都/都/都;

D.時間單位/年華/年華。

應選B。

213.

D.《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均有對蜀漢后

主劉禪的淳淳教導之意〃錯誤。

應選D。

214.

此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

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

"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標準,將翻譯過

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到達詞達句順。此句中得分點有:布衣,平民。躬耕,親自耕田。茍全,

茍且保全性命。聞達,揚名顯貴。

215.

此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

結合"開張圣聽〃"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臣,遠小人〃可知,諸葛亮向劉禪提出了三

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其中"親賢遠佞〃即親近賢良的忠臣,遠離奸佞的小人

是三條建議的核心,因為只有做到親賢遠佞,廣開言路才能為忠諫之言開路,而非為讒邪開方便之

門;只有做到親賢遠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納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賞罰不明。

【點睛】

參考譯文:

〔一〕先帝創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困弊,這

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忠心的將士在外舍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

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進行報答。您應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

的美德。激發志士的勇氣,不應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官禁中的侍衛、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

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不應

該有所偏愛,使宮內宮外執法不同。

親近賢良的忠臣,遠離奸佞的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漢

朝后期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于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

一次不嘆息并且感覺到痛心和遺憾c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

的忠臣,誠愿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

因為我地位、身份卑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

發奮,而同意為先帝奔波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

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

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F在南方已經平定,

兵甲已經充足,我應當勉勵統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漢室、

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于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舍損益,毫無保存地

奉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賊、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去完成;假設K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

帝的英靈。如果不能進獻增進圣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的怠慢。以說明他們的過

失。陛下也應當謀求自強,征詢臣下的意見,考察并采納正確的言論,深思先帝的遺詔。臣蒙受大

恩,不甚感謝。現在即將遠離,一邊寫表,一邊流淚,真不知該說些什么。

〔二〕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夾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

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到達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

無法憎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

性情。年華隨時光而奔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

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三〕我最初只是得了一點痢疾而已,后來轉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難以挽救自己了。五十歲

死的人不能稱為夭折,我已經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遺憾的呢?所以不再為自己感傷,只是惦念你

們兄弟。射援先生來了,說丞相〔諸葛亮〕驚嘆你的智慧和氣量,有很大的進步,遠比他所期望的

要好,要真是這樣,我又有什么可優慮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為壞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為

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擁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別人信服。你父親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

仿??梢宰x一下《漢書》《禮記》,有空時系統讀一下先秦諸子著作以及《六韜》《商君書》,對

人的思想和智慧會有很大幫助。聽說丞相已經為你抄寫完一遍《申子》《韓非子》《管子》《六

韜》,還沒給你,就在路上喪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學問的人學習這些東西。

9.文言文閱讀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擘一小舟,擁春衣

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礪,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

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自序日:國破家亡,無所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