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明初,設六科給事中。“明代雖罷門下省長官,而獨存六科給事中,以掌封駁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給事中駁正到部,謂之參科,六部之官無敢抗科參而自行者。”由此可知,六科給事中的設置A.有利于減少行政決策中的失誤 B.引發了中樞決策的異變C.加強了對全國所有官員的監察 D.使得君主權力受到抑制2.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在那里,中國的法律不適用,中國的法院和警察沒有管轄權”。這些“城市國家”是指A.城邦 B.租界 C.勢力范圍 D.使館區3.“二戰”后初期,處于巔峰狀態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的制度”,“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未來的世界格局將取決于我們”。杜魯門上述言論充分反映了A.美國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戰”使美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大國C.隨著實力增強美國的對外擴張野心日益膨脹D.美國想按照實力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4.各種區域性國際組織的主要職能雖有差別,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職能的共同之處是A.促進經濟交流 B.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C.對抗特定的國家集團 D.加強成員國軍事合作5.五四運動前夕,魯迅曾描述道:“中國社會上的狀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油松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食肉寢皮’的吃人思想抑制人道主義,……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魯迅《隨感錄》)這段文字揭示出()A.西方文化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之主流B.二十世紀初中國境內文化沖撞較激烈C.開展新文化運動以清除各種陳腐文化D.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時代絆腳石6.下表是2006-2008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可以說明A.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國力衰退 B.世界經濟增長呈現出多元化局面C.美國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實體 D.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7.學者許倬云認為,東漢時期長江流域、四川盆地及東南地區的人口增長非常顯著。政府通過移民,使人口最為密集地區的人口壓力大為減輕。根據許倬云的分析,漢代人口分布的變化A.加劇了漢代的人地矛盾 B.加快了少數民族內遷的步伐C.緩解了邊境地區的危機 D.有利于中國社會發展的平衡8.1978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來中國洽談合作時,提出希望中國有一部政府法律,公布后投資雙方可依法辦事;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7月8日即付實行。這表明A.外商重新進入中國有損中國主權B.經濟領域意識形態障礙徹底打破C.中國吸引外資的迫切性和堅定性D.外商直接投資推進中美關系發展9.漢代,蜀地百姓“帥導群妾,咸循蠶蔟。分繭理絲,女工是敕。”在齊地,平民“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這反映出當時A.家庭絲織業生產盛行 B.生產具有標準化的特征C.絲織業地域分工形成 D.絲織業商品化趨勢明顯10.一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革命黨人奮斗的綱領。以下論述能夠體現民權主義思想的是A.“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驅逐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C.“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 D.“滌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復四千年之祖國”11.漢代大量文人下鄉采風,創作出《十五從軍征》《戰城南》《病婦行》等反映社會下層民眾日常生活艱苦的樂府詩,對統治者反思戰亂、制定與民休息的政策有積極作用。這表明,漢樂府詩A.真實地反映民間疾苦 B.是現實主義文學作品C.具有民情收集的功能 D.體現了漢代文學成就12.中國的某一項科技成果問世后,國際媒體評論說:“今天的試驗是對赫魯曉夫的繼承人的一次及時的提醒,即提醒他們中國已經決心通過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領域獲得發展。”對此,陳毅元帥也說:“我這個外交部長腰桿硬了,氣順了。”這一科技成果是A.中國生產出第一輛汽車 B.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成功C.“銀河﹣Ⅲ”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 D.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20世紀50年代,劉少奇同志認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教育制度卻還是老一套,跟舊的教育制度是一樣的,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教育制度,這種教育制度是不好改的,但是可以發展新的教育制度。他贊成發展高中、大學,改革高中以上(包括大學)的教育方式,學生既可以是學生,又可以是工人。這樣子,就是一種改革了。學生既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又學到實際的操作本領,將來畢業之后,他們既有文化知識,同時又有實際的經驗。不然的話,他們只有書本的知識,而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同時學生去工廠實習,也可以使工廠少招人。當時辦了技工學校,學生可以一面學習文化知識,一面到工廠去學習實際的機床操作。最后畢業的學生,文化知識也有,工作經驗也有,到工廠后很快就可以做技術工人了。——摘編自馬文瑞《劉少奇關于勞動制度的改革設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產生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的內容及其意義。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9年,撒切爾當選為首相,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撒切爾把40%的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取消石油等領域壟斷,廢除了多項限制經濟活動的規定。大量削減福利開支,擴大公共品市場化。英國經濟增長從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貨膨脹率從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國有企業倒閉,失業率由1979年的4.9%上升為1983年的11.7%,此后逐漸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爾政府關閉非盈利煤礦、停止對煤礦工業的政府補貼,煤礦工會發動了362天的罷工。在她第3任期內,英國政府自50年代以來的財政赤字終于轉為盈余。——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等材料二1978到1984年,城市企業改革主要是通過擴權讓利,使企業擁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突破把計劃同市場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認識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1984到1988年,國家指令性計劃工業產品品種由1123種減至50種。1983年后,私營經濟成批出現。1988年,國家以法律形式確認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1990年,資產超百萬元的私營企業已經達到453萬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摘編自王玉茹《中國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撒切爾政府經濟改革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撒切爾政府經濟改革和中國經濟改革措施的相似之處,并說明各自的歷史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由材料“掌封駁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給事中駁正到部”可知,六科給事中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審核,這有利于減少決策的失誤,故選A項;六科給事中負責監察事務,沒有行政決策權,故不存在引發中樞決策異變的說法,排除B項;六科給事中不負責對全國所有官員的監察,主要負責“封駁之任”,無法得出C項結論,排除;明朝六科給事中的設置是皇帝廢相加強君權的產物,D項說法錯誤,排除。2、B【解析】

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在開辟通商口岸城市內劃定一塊區域作為“租界”,禁止中國人入內,成為城市中“國中之國”,B正確;A是古代希臘國家形態;C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的形態;D是《辛丑條約》之后在北京劃分區域。3、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杜魯門主義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的制度”,“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未來的世界格局將取決于我們”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美國要主宰世界,建立全球霸權。故此題應選D項。A與題干時間不符,BC在題干中沒有反映。考點: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杜魯門主義4、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都具有促進經濟交流發展的職能,A選項符合題意;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不屬于區域一體化的組織,B選項排除;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與對抗特定的國家集團無關,C選項排除;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屬于經濟合作組織,與軍事無關,D選項排除。5、B【解析】試題分析:從信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油松片以至電燈”“獨輪車以至飛機”等可以看出,當時中國既存在著先進的西方工業文明,也存在著落后的封建文明,故選B項。A項錯在“主流”無法體現;C項與材料信息無關;D項也與魯迅的描述不一致。考點: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魯迅的思想6、B【解析】

2006-2008年間,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呈現下降趨勢,美國下降幅度高于平均水平;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整體有所下降,但中國和拉美地區呈現上升趨勢,印度有所下降,這說明發展中國家間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了分化,由此可見,世界經濟增長呈現多元化局面,故B正確;表中所示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但仍然是正增長,不能說明發達國家國力衰退,故A錯誤;表中沒有美國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實體的信息,故C錯誤;表中信息反映的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國家經濟增長率,無法得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的結論,D錯誤。7、D【解析】

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時期長江流域、四川盆地及東南地區的人口增長非常顯著”和東漢政府遷移北方人口有關。這不僅減輕了北方經濟重心地區的人口壓力,也促進了南方地區的經濟開發,這有利于中國社會發展趨于平衡,故D項正確;這一措施減緩了北方的人地矛盾,促進了南方的開發,故A錯誤;少數民族內遷是在東漢末年以后,原因是由于中原地區中央集權體制的削弱和社會動蕩,排除B項;緩解了邊境地區的危機與材料無關,故C項的結論。8、C【解析】

“1978年10月”美國通用公司剛提出完善立法的希望,中國政府就立馬做出了反應,在“1979年7月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說明中國政府迫切且堅定地想要引進外資,故選C;外商的引進,可以促進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并不會損害國家主權,排除A;20世紀70年代屬于改革開放初期,意識形態障礙還是存在的,B項“徹底”的說法并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中美關系發展與外商引進之間的關系,排除D。9、A【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百姓”“平民”“分繭理絲”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業領域絲織業生產盛行,故答案為A項;材料沒有反映出標準化特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絲織業的地域分工,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明這種生產是面向市場,看不出商品化趨勢明顯,排除D項。10、A【解析】試題分析: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部分。民權即創立民國,建立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因此不管是那個民族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選A。BD有反滿統治,建立漢族政權的意思,與材料不符。C說的是平均地權。考點:辛亥革命點評:辛亥革命是考試的重點。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辛亥革命的影響等也需要掌握。11、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漢代的樂府詩反映了當時下層的民眾生活,說明漢樂府詩具有民間收集的功能,C正確;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夸大性,真實性需要嚴格的考證,A排除;樂府詩分為三類,主要有貴族文人所作之頌歌、軍樂和民間的歌辭,而材料僅反映的是民間的歌辭,因此不能就此把它推斷為現實主義文學作品,B排除;D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C。12、B【解析】

材料中提到“對赫魯曉夫的繼承人的一次及時提醒”可知,這時蘇聯當政的領導人應是勃列日涅夫,其執政時間為1964—1982年;材料“中國已經決心通過她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領域獲得發展”是說這項科技成果是中國人自行研究的結果;從“我這個外交部長腰桿硬了,氣順了”,可知這項成果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B符合題意;新中國第一輛汽車是在1956年生產,A排除;“銀河﹣Ⅲ”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是在1997年,C排除;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主要是航天領域的成就,國際影響不如原子彈大,D排除。故選B。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建設人才;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已經確立;舊的教育制度不能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2)內容:倡導全日制的學校、半工半讀的學校并立(兩種教育制度并立)。意義:符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實際;為普及教育、改變教育脫離生產的實際和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可貴的思路;推動了人民教育事業方針的實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人才。【解析】

本題考查劉少奇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1)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產生的背景,根據材料中“20世紀50年代”“教育制度卻還是老一套”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社會主義建設對教育的要求、舊的教育制度不適應需要以及推進教育改革的需要等角度回答。(2)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的內容,可以根據材料信息“這種教育制度是不好改的”“可以發展新的教育制度”“學生既可以是學生,又可以是工人”分析概括得出。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的意義,可以根據材料信息“學生既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又學到實際的操作本領”“學生去工廠實習,也可以使工廠少招人”“很快就可以做技術工人”等,從當時的教育實際、普及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教育方針的實施、新中國教育和建設事業的發展等角度回答。14、(1)影響:促進了英國經濟增長;降低了通貨膨脹率,使英國擺脫了滯脹;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曾造成大量失業;一度激化了社會矛盾。(2)相似:在經濟管理體制方面,減少政府干預,注重市場作用;在所有制方面,推動私營經濟發展。歷史背景:英國:20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英國經濟滯脹;凱恩斯主義失靈;社會福利支出龐大,造成沉重經濟負擔;國有企業效率低下。中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缺乏活力,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習借鑒西方資本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