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標準】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引起的國際秩序的重要變化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凡爾賽會議上殺機彌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與1919-1920年和平條約的失敗相關。那些條約制造出的問題與解決的問題幾乎一樣多。和平締造者們屈從于戰勝國兼并別國領土和建立附屬國的要求,從而播下了仇恨和沖突的新種子。在30年代那個時候,無論德國、意大利、日本,它們一概不滿意這些條件,它們是“修改主義”的國家或不滿意的國家。這些國家在1919年訂立過一項條約,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們不愿意實施了。——帕爾默《世界現代史》凡~華體系存在的各種矛盾與弊端為二戰埋下隱患“法西斯”一詞來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間插著一把戰斧的一束棍棒,寓意人民必須服從至高無上的國家權威,在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志。“法西斯”在今天是獨裁、暴政、惡行和侵略戰爭的代名詞。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只有戰爭能使人類的能力達到最高水平…法西斯主義認為獲取最高統治權的趨向…是生命力的表現。——墨索里尼當一國(種族上最優秀的那一國)取得了完全而無可爭辯的霸權時,世界和平才會到來。——希特勒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從我們自己的前途出發建立新的國際和平秩序。——近衛文麿“生存空間論”“征服世界”“極權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是帝國主義的變種和極端形式(實質)。以極端民族主義為基本特征,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張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是中央集權形式下的軍國主義。法西斯勢力興起,極端民族主義泛濫1919墨索里尼建立第一個法西斯主義政黨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1920納粹黨形成,德國法西斯運動開始1921日本軍部法西斯運動開始1922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權20世紀20年代快結束時,歐洲似乎正在安定下來,處于一個和平、安全和相對繁榮的時期。然而,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卻被突然到來的大蕭條給徹底破壞了,由此產生的經濟混亂和大規模失業逐漸損害了前幾年已取得的和解的基礎。——《全球通史》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新帝國必須……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也應該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那樣,要求打破現狀,并且“從我們自己的前途出發建立新的國際和平秩序”。——[日]矢部貞治《近衛文磨》美國:羅斯福新政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經濟實力差異歷史傳統差異統治者素養差異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激化矛盾,法西斯勢力迅速崛起1931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1933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擴軍備戰1935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1936德意結成軸心國1936日本建軍事法西斯專政,與德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三國軸心)1938德國吞并奧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亞歐戰爭策源地形成1937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慕尼黑陰謀下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慕尼黑陰謀”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齊亞諾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割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作為交換德國向蘇聯進攻的條件,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以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綏靖政策:以英、法為代表的西方大國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擴張行為所采取的姑息、妥協、縱容的政策。其目的是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并企圖將禍水東引到蘇聯。時間綏靖政策的表現1931年9月容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不加以制裁。1935-1936年縱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裝進占萊茵區非軍事區。1936-1939年對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1937年7月縱容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陰謀出賣中國同日本妥協。1938年3月默許希特勒兼并奧地利。1938年9月簽訂《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綏靖政策達到頂點。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制造業年增長指數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1913年1001001001001001920年122.21765992.670.41925年148221.894.986.3114.31929年180.8324117.3100.3142.7經濟實力與殖民地“倒掛”現象比一戰前更加嚴重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1)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表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經濟困難重重,而戰敗的德國利用英、法、美等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依靠美國的扶植,經濟再度超過了英法。(2)政治發展的不平衡表現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德國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專政,而英、法、美繼續堅持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小結1.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根本原因)2.凡~華體系存在的各種矛盾與弊端為二戰埋下隱患3.德意日軍國主義傳統的影響,法西斯勢力的興起4.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激化矛盾,法西斯勢力迅速崛起,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5.英法綏靖政策、美國中立法案、蘇聯避戰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戰的爆發。20世紀30年代,日本的一份秘密文件的內容為:“帝國內部現正痛切體會,……生產力之不足,生產設備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積資本之不足。凡此均需開始新的戰爭,俾有所補充;而國內不穩勢力之高漲,罷工之狂瀾,亦需發動內外舉國之戰爭,以期平靖。”據此判斷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

)A.明治維新改革措施不利經濟發展B.轉嫁國內經濟危機緩和階級矛盾C.利用了中國國共兩黨內戰的時機D.滅亡中國,稱霸世界是日本的國策如圖是選自中國新聞網的國際時政漫畫(注:TARIFFS為英文“關稅”)。對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A.多極化的趨勢遭遇挫折B.高關稅使美國陷于孤立C.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瓦解D.貿易保護政策損人害己鞏固練習BD1938年11月,羅斯福私下告訴他的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世界滑入戰爭泥潭這件事情,總體而言可能對美國很有利。海外軍火訂單將為這個國家帶來繁榮。這表明美國(

)A.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B.推行新政干預經濟運行C.竭力避免卷入世界大戰 D.利用戰爭擺脫經濟危機給下圖提煉最恰當的學習主題是(

)A.美國霸權地位的喪失

B.國際貿易組織的建立C.二戰爆發的經濟因素

D.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鞏固練習DC漫畫可以拓寬學習歷史的途徑,達到“以圖證史”的目的,能夠更直接鮮明地感受歷史。圖片為二戰時期的漫畫,漫畫盤子上的餡餅寫著“捷克斯洛伐克”,左邊戴禮帽的是英法領導人。此漫畫意在(

)A.揭露法西斯國家罪行,諷刺國際聯盟形同虛設B.諷刺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C.譴責捷克斯洛伐克的親德立場D.指明《凡爾賽和約》的虛偽性丘吉爾在他的《二戰回憶錄》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本來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軟弱強化了邪惡的刻毒。”丘吉爾這句話的意思是A.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沒有必然性B.二戰的發生綏靖政策有重大責任C.小國的軟弱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D.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是法西斯鞏固練習AB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過程)亞太戰場1931九一八事變,拉開二戰序幕1937七七事變,二戰在亞洲爆發,中國成東方主戰場1939.9德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1941.6德襲蘇聯二戰擴大蘇聯成抗德主戰場歐洲戰場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發展到全球1942.1《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途島海戰1942.6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7~1943.21943.9意大利投降1945.81945.5德國投降日本投降局部戰爭階段全面爆發、發展階段二戰轉折、結束階段中國抗戰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1944.6諾曼底登陸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到全面戰爭的過程。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的一年。在這一年(

)①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擴大侵略②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美國對日宣戰③蘇聯戰場成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

④德國遭遇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最大失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美、蘇、英、中為首的26個同盟國家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協同作戰,是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標志是(

)A.《慕尼黑協定》的簽署B.《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C.美國宣布立即對日宣戰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練習CB如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事年表。它整體上反映了(

)A.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B.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C.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重大轉折D.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下圖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一個重要事件。有關這一事件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戰因而全面爆發B.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了最大規模C.推動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鞏固練習CA1942年1月《聯合國家宣言》簽署1942年6月美日中途島海戰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10月北非阿拉曼戰役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權垮臺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救援在日軍追擊下倉皇撤退的英軍,戰績名揚海外。這一事件用以印證(

)A.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B.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協同作戰C.中共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中國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指揮1942年1月1日,以大西洋憲章為宗旨,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布“對力圖征服世界的野蠻和殘暴的力量從事共同的斗爭”。宣言的簽署(

)A.消除了各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B.造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的正面對抗C.促使盟軍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D.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鞏固練習BD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體事件,作戰范圍涉及世界七大洲中的六洲,以及所有大洋。這場戰爭殺死5000萬人,使無數人的心靈或者肉體受到創傷,就物質方面而言,這場戰爭破壞了大部分文明核心地區。

——【英】約翰·基根《二戰史》1.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2.沉重打擊侵略者和一切非正義力量,有力維護了世界和平,彰顯了人類正義;3.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4.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礎;5.原有的世界體系被打破,世界需要新的體系來維持秩序。1943年丘吉爾說:“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這反映了(

)A.二戰加速了英國的衰落 B.美蘇冷戰初露端倪C.英美蘇三國共同主宰世界 D.反法西斯同盟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到全球戰爭的過程。以下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的是(

)①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文明劫難與心靈創傷

②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③中國收回山東主權,但日本保留了諸多特權

④建立了以雅爾塔體系為代表的國際秩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鞏固練習AC二、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1943.11.開羅會議日本所竊中國領土歸還中國1943.11.德黑蘭會議開辟第二戰場;戰后處置德國;成立國際組織。1945.2.雅爾塔會議戰后世界和平與安全做出安排;蘇聯參加對日作戰1945.7.波茨坦會議重申雅爾塔會議精神;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二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以美、蘇戰勝國為主導的戰后國際秩序,史稱“雅爾塔體系”。概念解析二、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背景:反法西斯戰爭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橫行一時的德、日、意三個帝國主義國家被徹底打敗。曾經是世界一等強國的英、法也受到嚴重削弱。雖打贏了戰爭,卻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打破了三百年來國際政治、經濟、軍事以歐洲為中心的格局……美國則憑借在戰爭中急劇膨脹起來的經濟、軍事實力,爬上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妄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方連慶等《國際關系史(現代卷)》蘇聯是經歷了戰火的考驗而成長起來的另一個大國。在戰爭中,蘇聯不僅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而且由于它違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大大地提高了它在國際社會中的威信與地位。——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二戰深刻改變了國際格局①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致命打擊,各國國力受到嚴重消耗。②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

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一度壟斷核武器。③蘇聯:軍事和政治十分強大,由于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贏得很高威望。二戰的結束成為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的真正轉折點舊金山會議,中國在《聯合國憲章》簽字二、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內容:①重新確定歐亞國家的版圖;②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③對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國聯的委任統治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④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⑤成立聯合國,調節國際爭端、維護戰后和平紐倫堡審判二、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聯合國(1)時間:1945年10月24日(2)性質: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體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秩序。(3)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4)決議原則:大國一致①原因:吸取國聯的教訓,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安理會。②意義: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探究:如何評價聯合國“大國一致”的原則?①有利于維護弱小國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美國利用聯合國稱霸世界,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②一些大國可能濫用否決權,阻礙安理會職能的公正行使,成為某些大國實施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工具。二、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探究:完成表格,相比于凡~華體系,如何評價雅爾塔體系?比較項凡~華體系雅爾塔體系不同點體現意志體現了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大國的意志協調關系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國際格局國際格局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格局建立基礎建立在戰勝國對戰敗國掠奪的基礎上主要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及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主要機構國際聯盟(全體一致原則)相同點體現了美蘇兩個國家的意志資義大國同社義大國的暫時妥協以美蘇為中心的兩極格局兩個戰勝國間的妥協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聯合國(大國一致原則)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體系被破壞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②都是根據一系列國際會議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建立新的國際體系;③都是大國意志的體現,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隨著各國力量的消長而瓦解。評價①積極性:雅爾塔體系以建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為主要目標,提倡不同社會制度國家

之間的共處與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對和平與安全的渴望。②局限性: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了一些國

家的利益,為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冷戰的出現提供了條件。③歷史影響:標志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逐漸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

進入新階段。實質:美蘇兩分天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多次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戰后國際秩序。這一國際秩序史稱(

)A.凡爾賽體系 B.華盛頓體系

C.雅爾塔體系 D.布雷頓森林體系如圖為1945年2月發表的漫畫《碎片的麻煩》。畫面中,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三巨頭站在鋪有歐洲地圖的桌前,正在玩著一場拼圖游戲。該漫畫涉及的歷史事件(

)A.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C.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D.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鞏固練習CCC下列圖片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共同特征是(

)A.大國合作共贏

B.歐洲中心地位喪失C.大國強權政治D.美國居于主導地位《聯合國憲章》把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交給以五大國為核心的安全理事會,使其有權做出全體會員國都有義務接受并執行的強制性決議。這體現了聯合國的(

)A.“全體一致”原則 B.“大國一致”原則C.強權政治 D.公平公正鞏固練習B巴黎和會三巨頭,從左到右為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雅爾塔會議三巨頭,前排從左至右分別是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1945年確立的雅爾塔體系中明確提出:“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對德、日、意的殖民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這體現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