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和綠色小區(qū)設計標識申報書_第1頁
綠色建筑和綠色小區(qū)設計標識申報書_第2頁
綠色建筑和綠色小區(qū)設計標識申報書_第3頁
綠色建筑和綠色小區(qū)設計標識申報書_第4頁
綠色建筑和綠色小區(qū)設計標識申報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編號:___________

綠色建筑和綠色小區(qū)設計標識

申報書

(居住建筑)

項目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報單位(蓋章)

參與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報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廣東省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制

二。一二年三月

說明

1、申報書一律采用A4紙和四號宋體字打印,一式一份,裝訂成冊,

并提供電子文檔。

2、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可由業(yè)主單位、房地產開發(fā)單位、設計單位等

相關單位獨立申報,或共同申報。

3、申報書封面的“項目名稱”應與施工許可證的“工程名稱”一致。

4、“申報建筑面積”指參加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建筑面積。

5、從以下六個方面對項目進行總體評價:

(1)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2)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3)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4)

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5)室內環(huán)境質量;(6)運營管理。

6、本申報書是形式審查的重點內容之一,請如實填寫,如有虛假,

一經查實,取消申報資格。

-1-

一、工程基本情況

1、建筑類型口住宅口宿舍口商住樓口小區(qū)□其他

建筑總面積:___________m2

2、占地面積:_______m2

申報建筑面積:__________m2

項目立項時間:年月日

完成施工圖審查:年月日

3、項目進度安排

(計劃)開工時間:年月日

(計劃)竣工時間:年月日

口一星B□一星A□二星B

口二星A□三星

4、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

注:一星A對應于國標★,二星A對應于

國標三星對應于國標★★★o

5、項目計劃總投資_______萬元綠色建筑創(chuàng)建增量成本預算______萬元

靜態(tài)回收期:______________年

6、綠色建筑創(chuàng)建的經濟效益

動態(tài)回收期:____________年

7、是否發(fā)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口是口否(選項打

8、是否拖欠工資或工程款口是口否(選項打J)

9、是否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口是口否(選項打J)

10、開發(fā)單位傳真

通訊地址郵編

負責人電話手機

聯系人電話手機

電子郵箱

11、設計單位分工

聯系人電話手機

12、其他申報單位(單

分工

位較多,可增加表格,序

號順延)

聯系人電話手機

13、申報聯系人電話手機

電子郵箱

14、關鍵評價指標

填報數據

指標單位

(小數點后保留兩位)

用地面積萬痛

建筑總面積萬■

地下建筑面積m2

地下面積比%

透水地面面積比%

建筑總能耗MJ/a

單位面積能耗kWh/m2a

節(jié)能率%

非傳統(tǒng)水量M?a

用水總量M7a

非傳統(tǒng)水源利用率%

建筑材料總重量t

可再循環(huán)材料重量t

可再循環(huán)材料利用率%

可再利用材料重量t

可再利用材料使用率%

綠地率%

可再生能源總量MJ/a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二、工程概況(工程性質、工程投資、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結構形式、

開發(fā)與建設周期、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等情況)

三、評價內容簡介

1.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

(選址、用地指標、住區(qū)公共服務設施、室外環(huán)境(聲、光、熱)、出入

口與公共交通、景觀綠化、透水地面、舊建筑利用、地下空間利用等)

2.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

(建筑節(jié)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tǒng)、節(jié)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統(tǒng)、

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3.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節(jié)水措施、非傳統(tǒng)水源利用、綠化節(jié)水灌溉、雨水

回滲與集蓄利用等情況)

4.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建筑結構體系節(jié)材設計、預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

廢棄物回收利用、可循環(huán)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裝修一體

化設計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況)

5.室內環(huán)境質量

(日照、采光、通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室溫控制、可調節(jié)外遮

陽、通風換氣裝置等情況)

6.運營管理

(節(jié)約資料保護環(huán)境的物化管理系統(tǒng)、智能化系統(tǒng)應用、建筑設備、系

統(tǒng)的高效運營、維護、保養(yǎng)、物業(yè)認證、垃圾分類回收等情況)

四、項目主要參加人員

姓名職務職稱承擔主要工作

五、項目創(chuàng)新點、推廣價值和綜合效益分析

1、項目創(chuàng)新點

2、項目推廣價值

3、綜合效益分析

六、申報單位意見

(蓋章)

年月日

七、建設廳主管部門意見八、科技廳主管部門意見

(蓋章)(蓋章)

年月日年月日

綠色建筑和綠色小區(qū)設計標識申報

自評估報告

(居住建筑)

(按DBJ/T15-83-2011評估的參考樣式)

申報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名稱:

參與單位名稱:

自評等級:(必須選擇參照標準和申報等級)

例如:DBJ/T15-83-2011二星A級

廣東省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制

二。一二年三月

填寫說明

1.本報告適用于申請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居住建筑和住宅小區(qū),由

申報單位填寫。

2.“達標判定”項的填寫方式:滿足要求的項填寫y”;不滿足要求的

項在填寫“X”;不參評的項填寫如因項目實際情況致使某些條

文不參評,請在該條文“評價要點”中闡明原因,并在“實際提交證

明材料”中提供證明材料。

3.“實際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寫對應條文實際提交的材料的全稱。

4.本報告封面的“申報項目名稱”、“申報單位名稱”、“參與單位名

稱”請務必認真、仔細填寫,并與申報書保持一致,如因筆誤造成

評審或證書制作問題,后果自負。

5.采用本報告參考樣式,可進行編輯性修改,但應保持技術內容和要

求的完整和與所采用評價標準的一致性。

目錄

一、自評總述...............................................................1

二、自評內容...............................................................2

4.1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2

4.2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21

4.3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35

4.4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48

4.5室內環(huán)境質量......................................................................60

4.6運營管理..........................................................................73

三、附錄..................................................................97

附錄一節(jié)能計算報告要求...............................................................97

附錄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設計說明要求....................................................98

附錄三非傳統(tǒng)水源利用率計算書要求....................................................99

附錄四可再循環(huán)材料利用率計算書要求................................................100

2

一、自評總述

經自評估,本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階段控制項全部達標,一般項與優(yōu)選項項數達到設計階

段級的標準。一般項與優(yōu)選項的達標情況見表1:

表1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達標情況

一般項(共44項)優(yōu)選項數

節(jié)地與室外節(jié)能與能源節(jié)水與水資節(jié)材與材料資室內環(huán)境質運營管理

環(huán)境利用源利用源利用量

共9項共8項共6項共7項共7項共7項共9項

達標

不達標

不參評

項目效果圖

二、自評內容

4.1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

名類達標

編號標準條文

稱別判定

場地建設不破壞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

4.1.1

其他保護區(qū),盡可能維持原有場地的地形地貌。

建筑選址應避免洪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無超標的污染、輻射

4.1.2危害源,遠離重大危險源。建筑電力、控制等重要設備如建于地

下,應采取措施,確保不被雨洪淹沒。

人均居住用地指標:低層不高于43m2、多層不高于28m2、中高

4.1.3層不高于24m2、高層不高于15m2,同時滿足當地規(guī)劃的相關要

求。

住區(qū)建筑布局保證室內外的日照環(huán)境、采光和通風的要求,日照

4.1.4間距等相關指標滿足所在城市(地級以上)現行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

要求。

制種植適應本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xiāng)土植物,采取措施確保植物存

活率,減少病蟲害,抵抗自然災害,并合理控制綠化與景觀的造

4.1.5

價。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樹木)和樹齡超過30年的樹

節(jié)木。

地住區(qū)的綠地率不低于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

與4.1.630%,In?

室4.1.7住區(qū)內部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

環(huán)施工過程中制定并實施保護環(huán)境的具體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

4.1.8的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噪聲影響、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對場地

周邊區(qū)域的影響。

住區(qū)內無障礙設施滿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

4.1.9

50的要求。

住區(qū)公共服務設施按規(guī)劃配建,合理采用綜合建筑并與周邊地區(qū)

4.1.10共享,配置滿足規(guī)范要求,與周邊相關城市設施協(xié)調互補,相關

項目合理集中設置。

4.1.11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舊建筑。

住區(qū)環(huán)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的

4.1.12

規(guī)定。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住區(qū)室外熱環(huán)境,住區(qū)日平均熱島強度不高于

項4.1.13

1.5r0

建筑布局、體型充分考慮建筑室內過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風。住

4.1.14區(qū)風環(huán)境有利于室外行走舒適,建筑物周圍人行區(qū)距地1.5m高

處,風速大于5m/s的概率小于15%,風速放大系數不超過2.0。

4.1.15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點,栽植多種類型植物,

2

喬、灌、草、習蔭植物結合構成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每lOOn?綠

地上不少于3株喬木或不少于1株榕樹類樹木。

場地規(guī)劃依據人車分行原則,合理組織交通系統(tǒng)。住區(qū)出入口到

4.1.16

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最短距離不超過500m。

住區(qū)非機動車道路、地面停車場和其他硬質鋪地采用透水地面。

4.1.17透水地面(公共綠地、綠化地面、鏤空鋪地)的面積占室外地面

總面積的比大于等于45%。

充分利用園林綠化提供夏季遮陽,充分設置遮陽、避雨的走廊、

4.1.18

雨棚等。

合理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住區(qū)建設中車庫、設備用房等宜利用地

優(yōu)4.1.19

選下空間。

項合理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對已被污染的廢棄地,進行處理并

4.1.20

達到有關標準要求。

3

控制項

4.1.1場地建設不破壞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qū),盡可能

維持原有場地的地形地貌。

1)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場地內是否有以下資源或地形:

□文物、□自然水系、口濕地、□基本農田、口森林、□其他保護區(qū)、□以上皆無

簡要說明場地地形或資源概況(100字以內)。

若含有上款所列資源或地形,簡要說明保護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土地出讓時規(guī)劃管理部門提供的標準地塊規(guī)劃現狀地形圖,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提供的環(huán)評報告書(表)

或場址檢測報告,文物局、園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護區(qū)管理部門的相關證明文件,相關處理方案等。

要求:

1.現狀地形圖要求能反映建設用地范圍及地形地貌;

2.如場地內有以上資源或地形,應包括相應改造或生態(tài)復原措施。

實際提交材料:

4

4.1.2建筑選址應避免洪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無超標的污染、輻射危害源,遠離重大危

險源。建筑電力、控制等重要設備如建于地下,應采取措施,確保不被雨洪淹沒。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場地選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脅或者危險源:

□洪災、□泥石流、口含氧土壤、□風切變、口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斷裂帶、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

電磁輻射?(如電視廣播發(fā)射塔、雷達站、通信發(fā)射臺、變電站、高壓電線等)、□火、爆、有毒物質等(如

油庫、煤氣站、有毒物質車間等)、□以上皆無

簡要說明避免以匕威脅或危險源的措施。(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土地出讓時規(guī)劃管理部門提供的標準地塊規(guī)劃現狀地形圖,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提供的環(huán)評報告書(表)

或場址檢測報告、相關專項報告等。

要求:

1.現狀地形圖要求能反映建設用地范圍及地形地貌;

2.如場地內包含可能的威脅或危險源,相關專項報告中應提供針對不同類型威脅或危險源的防護措施。

實際提交材料:

5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標:低層不高于43m2、多層不高于28m2、中高層不高于24m?、高層

不高于15m2,同時滿足當地規(guī)劃的相關要求。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項目審批時間:年

住宅層數:□低層、口多層、□中高層、□高層

住區(qū)用地面積:m2

居住人口(按每戶3.2人計算):人

人均居住用地指標:n?/人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計算書,相關管理部門提供的項目審批文件,山設計單位提供的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圖紙、

說明等。

要求:

1、土地出讓時規(guī)劃部門提供的標準地塊規(guī)劃現狀圖,包括紅線范圍、豎向標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塊

中或其周邊還涉及文保單位、水體等,地塊現狀圖中還需包含紫線、藍線與綠線;

2、技術經濟指標中應包含住區(qū)用地面積、戶數、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等。

實際提交材料:

6

4.1.4住區(qū)建筑布局保證室內外的日照環(huán)境、采光和通風的要求,日照間距等相關指標滿足

所在城市(地級以上)現行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要求。

1)達標自評

□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住區(qū)位于氣候區(qū),所在城市為:,屬于:口大城市、口中小城市

本項目中住宅標準日最低日照時數:小時

住區(qū)內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口是、口否

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則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時數:小時

是否為舊區(qū)改建內的新建住宅:□是、□否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圖紙,山設計單位或第三方提供的II照模擬分析報告I所在城市(地級

以上)現行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批復。

要求:

1.小區(qū)規(guī)劃圖紙應標有清晰的紅線、綠線,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塊與周邊地塊的空間相鄰關系(距

離、高度等);

2.日照模擬分析報告中應通過當地規(guī)委認可的計算軟件對標準日最低日照時數進行模擬計算。

實際提交材料:

7

4.1.5種植適應本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xiāng)土植物,采取措施確保植物存活率,減少病蟲害,

抵抗自然災害,并合理控制綠化與景觀的造價。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樹木)和

樹齡超過30年的樹木。

1)達標自評

□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綠化物種是否主要選用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xiāng)土植物:口是、□否

列舉本項目中的主要綠化物種。(1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景觀設計圖紙和說明(包含總平面圖)、種植設計圖、苗木表等。

要求:

苗木表中應包括所有植物名稱和數目,并與圖紙相吻合。

實際提交材料:

8

4.1.6住區(qū)的綠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In?。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住區(qū)綠地面積:m2

住區(qū)用地面積:m2

住區(qū)綠地率:___________(%)

住區(qū)總公共綠地面積:m2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m2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及景觀設計圖紙和說明等。

要求:

設計圖紙上應標明所有綠地位置、面積,給出技術經濟指標,如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指標.

實際提交材料:

9

4.1.7住區(qū)內部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本條以申報對象所在地塊(或居住小區(qū))的情況為評價對象。)

2)評價要點

場地內是否有以F建筑或設施:

□餐飲類建筑、□鍋爐房、□垃圾運轉站、口其他易產生煙、氣、塵、噪聲的建筑或設施(請?zhí)顚懀?/p>

□以上皆無

如有以上建筑或設施,說明采用何種控制措施避免排放超標:(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建筑總平面設計圖、可體現各控制措施的圖紙或說明,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提供的環(huán)

評報告、相關專項報告等。

要求:

1.應在設計圖紙上標明各污染源的位置和類型;

2.相關專項報告中應包括針對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與設計圖紙相吻合。

實際提交材料:

10

4.1.8施工過程中制定并實施保護環(huán)境的具體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氣污染、土壤污

染、噪聲影響、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對場地周邊區(qū)域的影響。

設計階段此項不參評

II

4.1.9住區(qū)內無障礙設施滿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50的要求。

1)達標自評

□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本項目采取無障礙設計措施:(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總平面設計圖、建筑設計圖紙及說明。

要求:

以上圖紙中應包含無障礙設計的內容。

實際提交材料:

12

一般項

4.1.10住區(qū)公共服務設施按規(guī)劃配建,合理采用綜合建筑并與周邊地區(qū)共享,配置滿足規(guī)范要求,與周

邊相關城市設施協(xié)調互補,相關項目合理集中設置。

1)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評價要點

住區(qū)內是否建立會所及幼兒園:□是、口否

住區(qū)及周邊服務半徑內可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類別包括:

□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口文化體育、□商業(yè)服務、口金融郵電、口社區(qū)服務、□市政公用、口市政管理

請?zhí)顚懴卤恚?/p>

住區(qū)及周邊服務半徑內可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

項目名稱類別服務半徑(m)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圖紙、住區(qū)總平面圖、相關分析圖等。

要求:

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圖紙上.應標明各公共服務設施的位置和服務半徑。

實際提交材料:

13

4.1.11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舊建筑。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不參評

(項目本身原因不參評,仍應在“評價要點”中闡明原因,并在“證明材料”中提供相應的材料,無原因、

無證明材料,則判為不達標)

2)評價要點

1、是否對舊建筑進行利用:口是、口否

原有舊建筑面積:m2

舊建筑利用面積:m2

2、簡要說明以下內容:(300字以內)

(1)原有舊建筑基本情況;

(2)對舊建筑如何進行再利用。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申報單位提供的場地地形圖、舊建筑相關圖紙或照片;由設計單位提供的總平面設計圖紙、I日建筑改

造方案(圖紙和說明)、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提供的舊建筑結構檢測報告等。

要求:

1.總平面中應標出舊建筑位置;

2.舊建筑改造方案說明應明確原有舊建筑的功能、面積等基本情況及舊建筑改造方案。

實際提交材.料:

14

4.1.12住區(qū)環(huán)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標準》GB3096的規(guī)定。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場地位于《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標準》類型

場地噪聲標準值(dB)測試值(dB)

晝間

夜間

如環(huán)境噪聲值不達標,簡要說明降噪聲措施。(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提供的環(huán)評報告書(表)、噪聲現場測試報告、噪聲相關設計分析文件。

要求:

1.環(huán)評報告書中應包括場地環(huán)境噪聲測試結果;

2.若環(huán)境噪聲測試值比標準規(guī)定值高,應提供降低噪聲的措施說明;

3.噪聲相關設計分析文件包括與住區(qū)環(huán)境噪聲相關的其他自述說明文件,如住區(qū)周邊交通噪聲、社會

生活噪聲,主區(qū)內室外空調機、風機等機械設備噪聲狀況。

實際提交材料:

15

4.1.13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住區(qū)室外熱環(huán)境,住區(qū)日平均熱島強度不高于1.5C。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夏季典型時刻的郊區(qū)氣候條件(風向、風速、氣溫、濕度等)下,模擬住區(qū)室外1.5m高處的典型時刻

的溫度分布情況,得到日平均熱島強度為:℃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第三方提供的熱島模擬分析報告等。

實際提交材料:

16

4.1.14建筑布局、體型充分考慮建筑室內過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風。住區(qū)風環(huán)境有利于室

外行走舒適,建筑物周圍人行區(qū)距地L5m高處,風速大于5m/s的概率小于15%,風速放

大系數不超過2.0o

1)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住區(qū)風環(huán)境模擬應以申報對象所在地塊(或居住小區(qū))為對象,并重點分析申報對象區(qū)域。)

2)評價要點

建筑物周圍人行區(qū)距地1.5m高處的風速大于5m/s的概率為:,風速放大系數為: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小區(qū)總平面設計施工圖紙,由第三方提供的室外風環(huán)境模擬分析報告等。

要求:

室外風環(huán)境模擬分析報告應包括建筑物周圍人行區(qū)距地L5m高處的風速和風速放大系數,并對夏季、

過渡季自然通風情況做(I分析。

實際提交材料:

17

4.1.15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點,栽植多種類型植物,喬、灌、草、習蔭

植物結合構成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綠地上不少于3株喬木或不少于1株榕樹類樹

木。

1)達標自評

□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平均每lOOn?綠地面積上的喬木數:棵

住區(qū)內木本植物種類數:

簡述本項目的綠化特點,并列舉主要綠化物種:(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景觀設計圖紙和說明、種植設計圖、苗木表等。

要求:

苗木表中應包括所有植物名稱和數目并與圖紙相吻合。

實際提交材料:

18

4.1.16場地規(guī)劃依據人車分行原則,合理組織交通系統(tǒng)。住區(qū)出入口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

步行最短距離不超過500mo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住區(qū)出入口500m以內的公交站點數為:

公交線路名稱為: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設計單位提供的小區(qū)規(guī)劃總平面圖、交通分析圖、申報單位提供的當地最新交通地圖等。

要求:

1.小區(qū)規(guī)劃總平面圖上應標明所有出入口設置和附近公交站點;

2.提供的當地最新交通地圖應為正規(guī)交通地圖,并標出項目所在位置。

實際提交材料:

19

4.1.17住區(qū)非機動車道路、地面停車場和其他硬質鋪地采用透水地面。透水地面(公共綠

地、綠化地面、鏤空鋪地)的面積占室外地面總面積的比大于等于45%。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室外透水地面面積: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綠地、綠化地面和鏤空面積大于等于40%的鏤空

鋪地,如植草磚)

室外地面面積:m2

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

簡要說明室外透水地面設計方案以及各類透水地面面積。(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景觀設計圖紙、景觀設計說明、場地鋪裝圖等。

要求:

應在場地鋪裝圖中標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積、鋪裝材料等。

實際提交材料:

20

5.1.18充分利用園林綠化提供夏季遮陽,設置遮陽、避雨的走廊、雨棚等。

1)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小區(qū)園林和建筑綠化提供的遮陽為:口屋頂遮陽口墻體遮陽□人行道遮陽口廣場遮陽

是否設置了遮陽避雨的走廊、雨棚:口是、□否

請列舉本項目園林綠化的遮陽措施:(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設計單位提供的景觀設計圖紙和說明、建筑設計圖紙,種植設計圖、苗木表等。

實際提交材料:

21

優(yōu)選項

4.1.19合理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住區(qū)建設中車庫、設備用房等宜利用地下空間。

1)達標自評

□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地下建筑面積:m2

建筑占地面積:m2

地F建筑面積與建筑占地面積之比為:

地下空間主要功能為:(如設備用房(消防儲水池、生活儲水池、泵房及雨水收集池、變配電

所、單元配電間、通信機房等)、停車場等)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建筑地下空間設計圖紙、說明。

要求:

地下空間設計說明應包括地下空間的功能、面積等。

實際提交材料:

22

4.1.20合理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對已被污染的廢棄地,進行處理并達到有關標準要求。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是否利用廢棄場地:口是、□否

所選廢棄場地為:□不可建設用地、口倉庫、口工廠棄置地、口其他

對原有場地是否進行檢測或處理:口是、□否

簡要說明該廢棄場地情況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申報單位提供的場地地形圖;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提供的環(huán)評報告書(表)、場址檢測報告、處理方

案等。

要求:

1.場地地形圖中應包括原有廢棄場地地形,并標明廢棄場地區(qū)域;

2.廢棄地處理方案中應說明對廢棄場地采取的檢測和處理措施。

實際提交材料:

23

4.2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

名類達標

編號標準條文

稱別判定

住宅建筑熱工設計和暖通空調設計符合《〈夏熱冬暖地區(qū)居住建□

4.2.1

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細則》DBJ15-50的規(guī)定。

當采用集中空調系統(tǒng)時,所選用的冷水機組或單元式空調機組的□

制性能系數、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

4.2.2

項細則》DBJ15-51中的有關規(guī)定值,應在進行逐項逐時冷負荷計

算的基礎上選擇空調制冷機組。

采用集中空調系統(tǒng)的住宅,應設置室溫調節(jié)設施。采用區(qū)域供冷□

4.2.3

的應設置冷量計量裝置。

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建筑體形、朝向、樓距和窗墻(地)□

4.2.4面積比,使住宅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并根據需要設遮

陽設施。

選用效率高的用能設備和系統(tǒng)。集中空調系統(tǒng)風機單位風量耗功□

4.2.5率和冷熱水輸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廣東省

實施細則》DBJ15-51的規(guī)定。

當采用集中空調系統(tǒng)時,所選用的冷水機組或單元式空調機組的□

節(jié)4.2.6性能系數、能效比相比《〈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

與細則》DBJ15-51中的有關規(guī)定值提高一個等級。

能公共場所和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燈具和低損耗鎮(zhèn)□

4.2.7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節(jié)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區(qū)域設

用般定時或光電控制。

項□

4.2.8采用集中空調系統(tǒng)的住宅,設置能量回收系統(tǒng)(裝置)。

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

4.2.9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5%,或

50%以上的生活熱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住宅的屋頂采用綠化隔熱措施的面積達到可采用面積的40%以

4.2.10上,或者東西外墻采用綠化隔熱措施的面積達到可采用面積的

30%以上。

住宅墻面采用淺色外飾面(太陽輻射吸收系數p小于0.4)的面□

4.2.11積達到墻面面積的80%以上,或者75%以上的窗戶進行有效的外

遮陽

采用對比評定法,按《〈夏熱冬暖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優(yōu)4.2.12廣東省實施細則》DBJ15-50規(guī)定的計算條件計算,所設計建筑

項的采暖或空調能耗不超過“參照建筑”能耗的80%o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10%,或者80%以□

4.2.13

上生活熱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24

控制項

4.2.1住宅建筑熱工設計和暖通空調設計符合《〈夏熱冬暖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廣

東省實施細則》DBJ15-50的規(guī)定。

1)達標自評:

口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比較:

是否

熱工參數單位參評建筑標準要求

滿足

體形系數—□

東向一□

南向一□

窗墻比

西向一□

北向—□

屋頂透明部分面積比例—□

屋面?zhèn)鳠嵯禂礙W/(m2-K)□

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W/(m2K)□

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1反傳熱系數KW/(m2K)□

東向W/(m2K)□

2

系W/(mK)□

數南向

<西向W/(m2K)□

北向W/(m2K)□

外窗(包括透明幕墻)

東向—□

遮陽南向一□

系數

西向一□

SC

北向一□

傳熱系數KW/(m2-K)□

屋頂透明部分

遮陽系數SC—□

地面熱阻R(m2-K)/W□

地下室外墻熱阻R(m2K)/W□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計算:

節(jié)能設計選用的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應按相關標準進行計算后確定和選用,其中門窗幕墻的傳熱系

數、遮陽系數必須按照JG/T158-2008的規(guī)定進行計算。

能耗計算:

當所設計的建筑不能同忖滿足國家或地方標準中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所有規(guī)定性指標時,應按照當地節(jié)

能標準中規(guī)定的計算方法進行能耗計算,計算結果為(夏熱冬冷地區(qū)(韶關)、夏熱冬暖地區(qū)建筑填寫

下表,其余地區(qū)建筑按照當地標準要求另附表格參照填寫):

氣候區(qū)指標單位參照建筑(限值)實際建筑

夏熱冬冷地區(qū)HDD18℃-d

(韶關)耗熱量指標W/m2

25

采暖年耗電量kWh/m2

CDD26℃d

耗冷量指標W/m2

空調年耗電量kWh/m2

采暖年耗電量kWh/m2

空調年耗電量kWh/m2

夏熱冬暖地區(qū)

全年總耗電量kWh/m2

能耗比例一—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圍護結構做法詳圖,由設計單位或第三方提供的節(jié)能計算報告

(以管理部門批復后的復印件為準),門窗幕墻熱工性能計算書。

要求:

1、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有完整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說明,其做法應與詳圖吻合;

2、當所設計的建筑不能同時滿足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所有規(guī)定性指標時,應提供節(jié)

能計算報告(詳見附錄一)。

實際提交材料:

26

4.2.2當采用集中空調系統(tǒng)時,所選用的冷水機組或單元式空調機組的性能系數、能效比符

合《〈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細則》DBJ15-51中的有關規(guī)定值,應在進行逐

項逐時冷負荷計算的基礎上選擇空調制冷機組。

1)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不參評(本項目如未采用集中空調系統(tǒng),此項不參評)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系統(tǒng)冷熱源形式、輸配系統(tǒng)形式、末端形式:(150字以內)

設備性能參數:

性能參數(W/W)

編號設備類型額定制冷量(kW)

實際設備標準要求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圖全套圖紙,包括設計說明、設備清單、各層平面圖、立面圖及機房大樣。

要求:

1、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有對空調采暖系統(tǒng)的完整詳細說明,并與設計圖紙吻合;

2、暖通施工圖設備列表中應有相關設備性能參數的完整詳細說明,必要時附設備說明書。

實際提交材料:

27

4.2.3采用集中空調系統(tǒng)的住宅,應設置室溫調節(jié)設施。采用區(qū)域供冷的應設置冷量計量裝

置。

1)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不參評(本項目如未采用集中采曖或集中空調系統(tǒng),此項不參評)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室溫調節(jié)手段及計量技術措施:(15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清單:

由設計單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計量系統(tǒng)圖。

要求:

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有對室溫調節(jié)手段和熱量分戶分攤技術措施的完整、詳細說明,并與設計圖紙

吻合。

實際提交材料:

28

一般項

4.2.4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建筑體形、朝向、樓距和窗墻(地)面積比,使住宅獲

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并根據需要設遮陽設施。

1)達標自評:

□達標;口不達標

2)評價要點:

該住宅建筑的體型系數為,是否滿足國家或地方節(jié)能標準:口是、口否、口不參評(溫和地區(qū)此條

不參評);

該住宅建筑的窗墻比為:東向南向西向北向,是否滿足國家或地方節(jié)能

標注:口是、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