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分鏡頭設計課件 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_第1頁
動畫分鏡頭設計課件 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_第2頁
動畫分鏡頭設計課件 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_第3頁
動畫分鏡頭設計課件 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_第4頁
動畫分鏡頭設計課件 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任務一認識構圖構圖

構圖是造型藝術術語,是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結構配置方法,更是藝術家運用造型藝術表達作品思想內容、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構圖的基本成分是各種視覺設計要素。線條是最基本的視覺設計要素之一。

形狀也是常見的視覺設計要素,是物體的高和寬組成的外形。把物體疊加起來不但能影響鏡頭的景深,而且能產生一個令人愉悅的構圖形式。一、構圖形式1.均衡式構圖

均衡式構圖給人以滿足的感覺,畫面結構安排巧妙,對應而平衡。均衡式構圖示意圖如圖2-1所示。均衡式構圖示例如圖2-2所示。圖2-1均衡式構圖示意圖

圖2-2均衡式構圖示例2.對稱式構圖

對稱式構圖具有平衡、穩定的特點,缺點是呆板、缺少變化。對稱式構圖示意圖如圖2-3所示。對稱式構圖示例如圖2-4所示。圖2-3對稱式構圖示意圖

圖2-4對稱式構圖示例3.變化式構圖

變化式構圖是指將人物或景物故意安排在畫面的某一角或某一邊能給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并留下進一步判斷的余地,富有韻味和情趣。變化式構圖示意圖如圖2-5所示。變化式構圖示例如圖2-6所示。圖2-5變化式構圖示意圖

圖2-6變化式構圖示例4.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構圖是指把主體安排在畫面的對角線上,能有效利用畫面對角線的長度,同時也能使陪體與主體產生直接關系。對角線構圖的優點是富于動感,畫面活潑,容易產生線條的匯聚趨勢,吸引視線,從而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對角線構圖示意圖如圖2-7所示。對角線構圖示例如圖2-8所示。圖2-7對角線構圖示意圖

圖2-8對角線構圖示例5.X形構圖X形構圖是指線條、影調按X形布局,畫面透視感強,有利于把人的視線從四周引向中心,適合表現景物具有從中心向四周逐漸放大的特點的場景。X形構圖示意圖如圖2-9所示。X形構圖示例如圖2-10所示。圖2-9

X形構圖示意圖

圖2-10

X形構圖示例6.緊湊式構圖

緊湊式構圖是指將景物主體以特寫的形式放大,使其局部布滿畫面。緊湊式構圖具有緊湊、細膩、微觀等特點,常用于人物肖像、微距攝影,或者表現局部細節。使用緊湊式構圖刻畫的人物面部往往較為傳神,令人難忘。緊湊式構圖示意圖如圖2-11所示。緊湊式構圖示例如圖2-12所示。圖2-11緊湊式構圖示意圖

圖2-12緊湊式構圖示例7.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是指以3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時是以三點成一面的幾何形狀安排景物的位置,以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也可以是斜三角形或倒三角形。其中斜三角形較為常用,也較為靈活。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均衡等特點。三角形構圖示意圖如圖2-13所示。三角形構圖示例如圖2-14所示。圖2-13三角形構圖示意圖

圖2-14三角形構圖示例8.S形構圖S形構圖是畫面上的景物呈S形排列的構圖形式。S形構圖具有延伸、變化的特點,畫面富有韻律感,給人優美、雅致、協調的感覺。當需要采用曲線形式表現畫面時,如表現河流、溪水、小路等,我們應首先想到使用S形構圖。

S形構圖示意圖如圖2-15所示。S形構圖示例如圖2-16所示。圖2-15

S形構圖示意圖

圖2-16

S形構圖示例9.九宮格構圖

九宮格構圖是指將主體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宮格”的交叉點上,“井”字的4個交叉點就是放置主體的最佳位置。一般認為,右上方的交叉點最為理想,其次為右下方的交叉點,但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九宮格構圖較為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能使主體自然成為視覺中心,具有突出主體,并使畫面趨向均衡的作用。九宮格構圖示意圖如圖2-17所示。在圖2-18所示的十字路口場景中,紅綠燈大致位于右上方的交叉點,因此成為視覺中心。圖2-17九宮格構圖示意圖

圖2-18九宮格構圖示例10.向心式構圖

向心式構圖是指主體處于中心位置,四周景物向中心集中。向心式構圖能將人的視線引向主體,并起到聚集視線的作用。向心式構圖具有突出主體的作用,但有時也可能使人產生壓迫、局促、沉重的感覺。向心式構圖示意圖如圖2-19所示。向心式構圖示例如圖2-20所示。圖2-19向心式構圖示意圖

圖2-20向心式構圖示例圖2-19向心式構圖示意圖

圖2-20向心式構圖示例11.垂直式構圖

垂直式構圖能充分顯示景物的高大和深邃,常用于表現參天大樹、險峻的山石、飛瀉的瀑布、摩天大樓,以及由豎直線組成的其他景物。垂直式構圖示意圖如圖2-21所示。垂直式構圖示例如圖2-22所示。圖2-21垂直式構圖示意圖

圖2-22垂直式構圖示例12.對分式構圖

對分式構圖是指將畫面的左右或上下分為相等的兩部

分,形成左右呼應或上下呼應,使空間表現得更加寬闊。畫面中,一半是主體,另一半是陪體。對分式構圖常用于表現風景、建筑等題材。對分式構圖示意圖如圖2-23所示。對分式構圖示例如圖2-24所示。圖2-23對分式構圖示意圖

圖2-24對分式構圖示例二、構圖技巧1.奇數法則

奇數法則是指在一個鏡頭中保持主體個數為奇數。例如,畫面中的主體可以是一個物體或3個人的小團體。運用奇數法則會使畫面更加生動有趣,引人注意,也更符合人們的審美。奇數法則效果如圖2-25所示。圖2-25奇數法則2.突出主體

突出主體是一個簡單的引人注意的方法,但該技巧并不適用于所有鏡頭。在想隱藏那些會分散觀眾注意力的物體時,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技巧。突出主體的常用方法是虛化背景,即使可能會分散觀眾注意力的東西變模糊。突出主體效果如圖2-26所示。圖2-26突出主體3.簡單化

明確主體的一個好方法就是使畫面看起來更簡單。實現這一目標的常用方法是在鏡頭中保留最少的主體,即簡單化,同時還可以使用虛化背景的方法。該技巧適用于主體較少的簡單鏡頭,將主體放在中心位置,可突出、強調主體,使畫面保持平衡,增加畫面的趣味性。簡單化效果如圖2-27所示。圖2-27簡單化4.擴大環境空間

擴大環境空間是指在主體周圍留出空間,這樣會使畫面看起來十分豐富,同時也會把觀眾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環境空間中。圖2-28所示的鏡頭就將觀眾的視線引導到了山洞中,增添了畫面的戲劇性。圖2-28擴大環境空間5.充滿畫面

充滿畫面是指讓主體充分占據畫面,靠近觀眾,使畫面更具沖擊力。充滿畫面效果如圖2-29所示。圖2-29充滿畫面6.添加前景

在鏡頭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前景,可以令觀眾身臨其境。添加前景效果如圖2-30所示。圖2-30添加前景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任務二認識光與色

光是影視藝術形式中特有的組成部分。運用逆光、光暈、光環、光的造型、光的變化、光的影調和光的透視等光效能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色彩不僅能通過色相屬性準確地表現出對象的屬性,還能通過色調、明度和色性等屬性產生迷人的藝術效果。導演在構思鏡頭時一定要把光效與色彩考慮進來。1.光與可見光譜

光在物理學上指電磁波。能引起人們色彩視覺感受的電磁波對應的光譜稱為可見光譜。2.光的傳播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時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種形式。一、光色并存二、物體色

物體色是指光被物體反射或透射后的顏色。

通常情況下,白色的反射率為64%~92.3%,灰色的反射率為10%~64%,黑色的吸收率在90%以上。物體對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物體表面肌理狀態的影響。

所謂的物體色,實際上不過是常光下人們對某物體色相的習慣感受而已。物體對色光的吸收與反射能力雖是固定不變的,但物體色會隨著光源色的不同而改變。三、三原色

三原色可分為色料三原色和美術三原色。1.色料三原色

在印刷、上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面的反射被動發光的場合,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作減色法原理。減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被動發光的場合。減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分別是青色、品紅色和黃色,即色料(顏料)三原色,如圖2-31所示。圖2-31色料三原色圖2-31色料三原色2.美術三原色

美術三原色為紅色、黃色、藍色,如圖2-32所示。美術三原色又組成了六色體系:紅色、黃色、藍色、橙色、綠色、紫色。美術三原色給人以實際色彩感受,符合客觀實際。圖2-32美術三原色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任務三認識色彩對比

一、色相對比

色相即各種顏色相互區別的名稱或相貌。兩種及以上顏色組合后,由于色相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現象稱為色相對比。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于兩種顏色在色相環上的距離(角度),距離(角度)越小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弱。

常見的色相對比有零度對比、調和對比、強烈對比3種。色相對比效果如圖2-33所示。圖2-33色相對比1.零度對比(1)無彩色對比

無彩色對比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如黑色與白色、黑色與灰色、中灰色與淺灰色,或黑色與白色與灰色、黑色與深灰色與淺灰色等。無彩色對比效果大方、莊重、高雅而富有現代感,但也易產生過于素凈的單調感。無彩色對比效果如圖2-34所示。圖2-34無彩色對比(2)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

黑色與紅色、灰色與紫色,或黑色與白色與黃色、白色與灰色與藍色等都屬于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其對比效果大方、活潑,無彩色面積較大時畫面偏于高雅、莊重,有彩色面積較大時,畫面的活潑感較強。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效果如圖2-35所示。圖2-35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3)同種色相對比

同種色相對比是指一種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純度變化的對比,俗稱姐妹色組合,如深藍色與淺藍色(藍色、白色)、橙色與咖啡色(橙色、灰色),或綠色與粉綠色(綠色、白色)與墨綠色(綠色、黑色)等。其對比效果統一、文靜、雅致、含蓄、穩重,但也易產生單調、呆板的感覺。同種色相對比效果如圖2-36所示。圖2-36同種色相對比(4)無彩色與同種色相對比

白色與深藍色與淺藍色、黑色與橙色與咖啡色等都屬于無彩色與同種色相對比,其對比效果綜合了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及和同種色相對比的優點,既有一定的層次,又顯大方、活潑。無彩色與同種色相對比效果如圖2-37所示。圖2-37無彩色與同種色相對比2.調和對比(1)鄰接色相對比

鄰接色相對比是指色相環上相鄰的2~3種顏色的對比,各種顏色在色相環上相差約30°,為弱對比類型,如紅橙色與橙色與橙黃色等。其對比效果柔和、和諧、雅致、文靜,但也會產生單調、模糊、乏味、無力等感覺,一般需要通過調節明度差來加強。鄰接色相對比效果如圖2-38所示。圖2-38鄰接色相對比(2)類似色相對比

類似色相對比中,各種顏色在色相環上相差約60°,為較弱對比類型,如紅色與橙黃色等。其對比效果較豐富、活潑,但又不失統一、雅致、和諧的感覺。類似色相對比效果如圖2-39所示。圖2-39類似色相對比(3)中差色相對比

中差色相對比中,各種顏色在色相環上相差約90°,為中對比類型,如黃色與綠色等。

其對比效果明快、活潑、飽滿,使人興奮,既有一定的力度,又不失調和之感。中差色相對比效果如圖2-40所示。圖2-40中差色相對比3.強烈對比(1)對比色相對比

對比色相對比中,各種顏色在色相環上相差約120°,為強對比類型,如黃綠色與紅紫色等。其對比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會產生雜亂、刺激感,造成視覺疲勞,一般需要采用多種調和手段來改善其對比效果。對比色相對比效果如圖2-41所示。圖2-41對比色相對比(2)補色對比

補色對比中,各種顏色在色相環上相差約180°,為極端對比類型,如紅色與藍綠色、黃色與藍紫色等。其對比效果強烈、炫目,但若處理不當,也易產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協調等感覺。補色對比效果如圖2-42所示。圖2-42補色對比二、明度對比

明度即各種顏色所表現出的明暗深淺程度。兩種及以上顏色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現象稱為明度對比。

人們通常把顏色按照其明度從深到淺排成10級,其中1~3級為低明度區,4~7級為中明度區,8~10級為高明度區,如圖2-43所示。在選擇顏色進行組合時,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為5級以上時為長(強)對比,間隔距離為3~5級為中對比,間隔距離為1~2級時為短(弱)對比。據此可劃分出10種明度對比的基本類型。圖2-43明度對比三、純度對比

純度即飽和度,指顏色的純粹程度。兩種以上顏色組合后,由于純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現象稱為純度對比。

人們通常把顏色按照其純度由灰到鮮排成10級,其中1~3級為灰純度區,4~7級為中純度區,8~10級為鮮純度區,如圖2-44所示。在選擇顏色進行組合時,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為5級以上時為強對比,間隔距離為3~5級時為中對比,間隔距離為1~2級時為弱對比。據此可劃分出10種純度對比的基本類型。圖2-44純度對比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任務四掌握色彩形式美手法一、色彩平衡1.色彩對稱

色彩對稱有左右對稱、放射對稱、回旋對稱等形式。對稱是一種絕對的平衡。色彩的對稱給人以莊重、大方、穩重、嚴肅、安定、平靜的感覺,但也易產生平淡、呆板、單調、缺少活力等印象。色彩對稱效果如圖2-45所示。圖2-45色彩對稱2.色彩均衡

色彩均衡雖非對稱狀態,但由于力學上支點左右顯示出等量不等形的狀態及色彩的強弱、輕重等性質差異關系,其能表現出相對穩定的視覺生理及心理感受。色彩均衡效果如圖2-46所示。

色彩均衡既有活潑、豐富、多變、自由、生動、有趣等特點,又有良好的平衡狀態,因此能適應大多數人的審美要求,是配色時的常用手法。色彩均衡又可分為上下均衡、前后均衡等,我們在實際運用時都需要做好布局調整。圖2-46色彩均衡3.色彩不均衡

色彩布局沒有取得均衡的構成形式時稱為色彩不均衡,對稱軸的左右或上下部分在顯示色彩的強弱、輕重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能表現出視覺生理及心理的不穩定性。色彩不均衡效果如圖2-47所示。由于它有奇特、新潮、富于運動感、趣味性足等特點,因此在一定的環境及方案中可被大膽加以應用,形成“不對稱美”;但若處理不當,極易令人產生傾斜、偏重、怪誕、不安定的感覺。色彩不均衡設計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形態本身具有對稱性,而色彩布局不對稱;二是形態本身就不對稱。圖2-47色彩不均衡二、色彩比例

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組合設計中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色彩面積的比例關系。

它隨著物體形態的變化、位置空間的變換而不同,對色彩組合設計方案的整體風格和美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常用的色彩比例有黃金比例、非黃金比例等。1.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約為1:1.618,其效果如圖2-48所示。在實際應用時,色彩比例通常為2:3、3:5、5:8等。

圖2-48黃金比例2.非黃金比例

色彩面積有大小、主次之分。當一種顏色處于大面積優勢地位,另一種顏色處于小面積從屬地位時即構成非黃金比例,能形成色調的明確傾向,表現出對比美的和諧感覺,其效果如圖2-49所示。

圖2-49非黃金比例三、色彩節奏

色彩節奏是指色彩構成帶有明顯的時間及運動特征,能有規律地反復出現強弱及長短變化,即通過色彩的聚散、重疊、反復、轉換、回旋等,形成有節奏、有韻律的美感。

色彩節奏一般有以下3種形式。1.重復性節奏

重復性節奏是指色彩在點、線、面等單位形態中重復出現,體現秩序性美感,其效果如圖2-50所示。

圖2-50重復性節奏2.漸變性節奏

漸變性節奏是指色彩按某種定向規律做循序推移系列變動,其效果如圖2-51所示。圖2-51漸變性節奏3.多元性節奏

多元性節奏由多種簡單的重復性節奏組成,色彩在急緩、強弱、行止、起伏等方面受到一定規律的約束,因此,多元性節秦也可稱為較復雜的漸變性節奏,其效果如圖2-52所示。圖2-52多元性節奏四、色彩呼應

色彩呼應也稱為色彩關聯,是指使相同或相關平面、空間不同位置的色彩相互之間有所聯系,避免處于孤立狀態,并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應、相互依存、重復使用的手法,產生統一協調、情趣盎然的反復節奏美感。色彩呼應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分散法

分散法是指使一種或幾種色彩同時出現在畫面的不同位置,以淺色作為大面積基調色,以深色作為小面積對比色,其效果如圖2-53所示。但色彩不宜過于分散,以免使畫面出現呆板、模糊、凌亂、累贅之感。

2.系列法

系列法是指使一種或多種色彩同時出現在作品的不同平面與空間中,組成系列設計,能產生協同、整體的感覺,其效果如圖2-54所示。

圖2-53分散法圖2-54系列法五、色彩重點

在色彩組合設計的過程中,有時為了改進整體設計單調、平淡、乏味的狀況,增強畫面的活力,會在畫面的某個位置設置醒目突出的色彩,即使用重點色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重點色一般都應安排在畫面的中心或主要位置,其效果如圖2-55所示。圖2-55重點色

色彩重點的使用在適度和適量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1)重點色面積過大,易與基調色發生沖突、相互抵消,進而使畫面失去整體統一感;面積過小,則易被四周的色彩所同化,不被觀眾注意而失去作用。重點色只有面積適當,才能為基調色做積極的配合和補充,使畫面色調既統一又活潑。(2)重點色應選用比基調色更強烈或與基調色對比較強的色彩。(3)重點色不宜過多,因為多重點即無重點,多重點的安排將會破壞主次有別、井然有序的效果,產生無序、雜亂的結果。(4)并非所有的作品都適合設置重點色。(5)應注意重點色與整體配色的平衡。

項目二

了解分鏡頭畫面的美術形式任務五了解色彩視覺心理

色彩視覺心理簡稱色覺心理,是指不同波長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通過視覺神經傳入大腦,人基于記憶及經驗產生聯想,從而形成一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