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學 涎腺疾病_第1頁
口腔科學 涎腺疾病_第2頁
口腔科學 涎腺疾病_第3頁
口腔科學 涎腺疾病_第4頁
口腔科學 涎腺疾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涎腺疾病涎腺(唾液腺)主要有三對大: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及一些小涎腺(唇、頰、腭、磨牙后腺)涎腺功能:分泌唾液,參與消化吞咽味覺語言保護防齲。腮腺:漿液性腺體頜下腺:半漿液半粘液性腺體舌下腺:粘液性腺體

本章主要內容

唾液腺炎癥唾液腺損傷和涎瘺舍格倫綜合征唾液腺瘤樣病變唾液腺腫瘤唾液腺的結構特點大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位置表淺,導管較長,開口頰粘膜唾液粘稠,導管彎曲小唾液腺唇腺:舌腺:腭腺:前組易受損傷頰腺磨牙后腺:粘液囊腫/粘表鑒別囊腫/良惡腫瘤活動差易受切緣損傷第一節唾液腺炎癥

sialadenitis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慢性復發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唾液腺特異性感染流行性腮腺炎

唾液腺炎癥化膿性特異性病毒性

慢性涎腺炎有化膿性、病毒性、特異性三類腮腺最好發,頜下腺其次,舌下腺極少。各種原因致涎液潴留、口腔衛生不良,細菌沿導管逆行入腺體而發生。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病因:有嚴重全身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低下,特別是嚴重脫水致唾液分泌減少,缺乏機械性沖洗,病源菌經道關口逆行進入腮腺導致感染。腮腺區的損傷及鄰近組織炎癥也可引起。表現:單側發病,腫脹以耳垂為中心,皮膚紅熱顯著,觸痛明顯,質地硬,開口困難,口腔內導管口紅腫,壓迫腮腺時,可有膿汁溢出,全身有高熱,脈搏和呼吸加快,白細胞總數增加等中毒癥狀。治療;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應用有效抗菌素;熱敷理療酸味含漱;必要時切開引流。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正側位慢性腮腺炎慢性腮腺炎有兩種:阻塞性腮腺炎和復發性腮腺炎,前者多見成人,后者兒童多見(圖見下頁)。慢性復發性腮腺炎表現:腮腺反復輕度腫脹不適,擠壓腺體有膿液溢出,有間歇期。兒童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5歲多見,男孩多,但是有自愈傾向,青春期后愈合。原因不清。治療:多飲水,按摩,寒暑,抗生素,刺激分泌,腮腺造影也有一定作用。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臨床表現:中年好發。腮腺反復腫脹、疼痛。多與進食有關,進食后腫脹逐漸減輕。查體:腮腺腫大壓痛,質地中等,導管口微紅,擠壓腺體可從導管口流出渾濁的雪花樣或粘稠的蛋青樣唾液,又是可見粘液栓子或索條狀導管。2治療:去除涎石或擴導管;自導管注入碘油或抗生素;按摩腺體、嚼糖;溫熱鹽水漱口;保守無效可手術。涎石病和頜下腺炎

頜下腺最多85%,腮腺次之,舌下腺極少原因:1為混合性腺體,唾液富含粘蛋白;鈣鹽含量較高。2導管向上走行;導管長且曲折。表現:1進食時頜下腫痛,飯后漸消。2導管口紅腫,擠壓腺體有膿液溢出。3檢查時,口底可觸及結石,頜下區可觸及頜下腺腫大,質地硬,壓痛明顯,X光片可見結石。治療:很小的結石通過刺激唾液分泌將其沖出;結石取出術;頜下腺摘除。[治療]1保守治療:酸性刺激排出涎石2切開取石術:3腺體切除術:結石位于腺門處慢性頜下腺炎慢性硬化性頜下腺炎取石后功能低下者腺體切除術適應癥?

切口的處理原則?流行性腮腺炎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特點是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并發熱、可單發、合并頜下腺炎。表現:潛伏期2—3周;多見5—9歲兒童;雙側發病,一側先發,對側后起。耳垂為中心腫痛明顯,界不清,一周消退,二周恢復。成人癥狀更重,腮腺、頜下腺可同時發病。有病毒或接觸病毒感染史,病后有較持久免疫力,但可復發,并發癥累及生殖系統,睪丸炎,卵巢炎。導管口無紅腫,唾液正常,白細胞正常,淋巴細胞增高。治療:抗病毒,抗菌素應用。注意休息隔離。

第二節唾液腺損傷和涎瘺

[涎瘺]瘺道經久不愈

[臨床表現]1腺體瘺:—進食后加劇

2導管瘺:完全瘺/不完全瘺

[術中探查]

導管完全斷裂不完全導管裂瘺道封閉術瘺道封閉術導管端端吻合術端端吻合術導管再造術導管再造術

第三節舍格倫綜合征---SS[定義]外分泌腺進行性破壞/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1免疫系統先天異常:B細胞活化

2病毒性疾病改變細胞表面的抗原性

3共同作用的結果

[病理]

腺實質萎縮淋巴細胞浸潤肌上皮島形成舍格倫綜合癥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性表現為外分泌腺進行性破壞,導致粘膜和結膜干燥,并伴有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多見于中老年女性。癥狀:眼干、口干、涎腺及淚腺腫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病。口腔唾液量少,粘膜干燥,舌體干燥,溝紋舌,舌感覺異常,進食時要喝水或湯。腮腺腫大邊界不清。壓迫腮腺時涎液溢出量少或無。淚液分泌減少,引起干燥性角膜結膜炎,異物感,燒灼感,畏光,疼痛,疲勞。淚腺腫大,形成三角眼。

舍格倫綜合癥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眼干:0.5%甲基纖維素滴眼口干:毛果云香堿口服,中藥生津湯,含漱。有急性炎癥時用抗生素。涎腺粘液囊腫病因:1外滲性粘液囊腫:占80%,有創傷引起,假囊無上皮襯里。2儲流性粘液囊中:有上皮襯里。病因是導管阻塞所致。臨床表現:1粘液囊腫:好發于下唇及舌腹。囊腫為覆蓋粘膜半透明的小泡,質軟有彈性,破潰時流出蛋清樣粘液,可復發。

涎腺粘液囊腫的治療1粘液囊腫:手術切除;保守治療:抽盡囊液,注入碘酊0.2-0.5ml,2-3分鐘后抽出。2舌下腺囊腫: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抽盡囊液,囊壁不必完整摘除。舌下腺囊腫頜下型抽盡囊液后加壓包扎即可,不必行頜下區切口。2舌下腺囊腫:可分為三型:1單純型,占大多數,囊腫位于舌下區,淡藍色,質軟有波動感,破潰時流出蛋清樣粘液,愈合后再起。較大的囊腫將舌抬起形成二重舌。2口外型,表現為頜下區的腫物,口底表現不明顯。3啞鈴型:為上述兩型的混合型。舌下腺囊腫頜下型常被誤診為頜下腺囊腫,應仔細鑒別。(誤診病例)[鑒別診斷]1口底皮樣囊腫

2下頜下區囊性水瘤

[治療]與口底皮樣囊膿鑒別要點舌下腺囊腫切除術口外型手術涎腺腫瘤涎腺最多見的是良性腫瘤,占75%,最常見的是混合瘤,其次是沃辛瘤。(一)混合瘤:特點是包膜不完整;有的腫瘤還可以惡變,因此屬臨界瘤。表現:最常見于腮腺,其次是頜下腺,舌下腺極少。30—50歲女性多見。生長緩慢,無自覺癥狀,界清,質地中等,結節狀,活動好。出現面神經癥狀、疼痛,生長迅速均提示惡變。治療:保留面神經腮腺淺葉摘除術;頜下腺混合瘤應同時摘除頜下腺。

[診斷]1臨床診斷:通過詢問病史和查體可初步診斷腫瘤的性質

2影像學診斷:

1)腮腺,頜下腺腫瘤禁忌活檢

2)B超—腮腺良性肥大,炎性腫塊,腫瘤

3)CT—腮腺深部腫瘤

4)造影—唾液腺炎癥,舍格倫綜合征

5)锝核素—沃辛瘤

6)MRI—范圍廣泛的腫瘤

3針吸活檢:定性診斷,具有一定局限性

4組織學診斷:石蠟切片診斷巨大腮腺多形性腺瘤(良性)下頜下腺多形性腺瘤巨大腮腺多形性腺瘤(惡性)副腮腺混合瘤腫塊位于頰部混合瘤造影導管移位,呈“手抱球狀”混合瘤造影導管移位,呈“手抱球狀”右腮腺面N解剖術+淺葉及腫物切除術右腮腺面N解剖術+淺葉及腫物切除術右腮腺面N解剖術+淺葉及腫物切除術右腮腺面N解剖術+淺葉及腫物切除術沃辛瘤:腺淋巴瘤組織發生于淋巴結有關,胚胎期,腮腺和腮腺內的淋巴組織同時發育,腺體組織迷走到淋巴組織中,進而發生腫瘤變表現:中老年男性多見,常有吸煙史。有消漲史。位于腮腺后下極。圓形、光滑、質軟、囊性感、多發性。因此術后又出現腫瘤,不是復發而是多發。治療:手術切除腫瘤及周圍0.5cm腺體及淋巴結的區域切除術,保留導管及大部分腮腺功能。沃辛瘤锝de“熱”結節[治療]手術—腫物+腮腺后下極切除腮腺沃辛瘤仰臥位,頭轉健側常規畫線翻瓣顯露腮腺淺葉涎腺惡性腫瘤最多見粘液表皮樣癌,其次腺樣囊性癌。腮腺良、惡性腫瘤比例為2:1,頜下腺良、惡性腫瘤1:1,舌下腺良、惡性腫瘤1:9。粘液表皮樣癌:有高、低分化之分表現:腮腺好發,高分化者表現類似混合瘤,侵犯面神經可出現面癱,淋巴血行轉移均少見;低分化者的表現與高分化者正好相反。治療:高分化,盡量保留面神經,術中冷凍、術后放療(徹底切除可不加放療及頸清);低分化,應加放療及頸清。

高分化:

a無痛腫塊,生長緩慢

b大小不等,界清/不清,中等偏硬,呈結節狀

c腭及磨牙后腺腫瘤呈囊性,淺紫色

d包膜不完整/無包膜,

e包裹或粘連面神經,極少面癱

f術后可復發,極少淋巴/血行性轉移低分化:

a生長較快

b界不清,粘連,面癱,疼痛

c淋巴/遠處轉移率高[治療]1高分化:(1)腮腺區—腫瘤+全葉切除面神經粘連,無面癱,可保留面神經被包裹,面癱,則犧牲(2)頜下區—頜下三角清掃術(3)腭部—上頜部分切除/全切術(4)必要時行治療性頸清掃術2低分化:(1)病灶擴大切除+面神經切除術(2)行選擇性經淋巴清掃術(3)術前、術后進行化療(4)術后2~6周內放療右腮腺粘液表皮樣癌腭部粘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圓柱瘤)分類:腺樣型及管狀型分化好,實性差表現:好發于腭腺及腮腺,發生于舌下腺的腫瘤多為腺樣囊性癌。易沿血管(肺)神經擴散,但頸淋巴結轉移率低,不必作頸清。治療:手術擴大切除,術后放化療。腮腺腺樣囊性癌(惡性)

五腺樣囊性癌

Adenoidcysticcarcinoma/cylindroma[分型]腺樣/管狀型(分化較好)實性型(分化較差)[部位]

腭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

[臨床特點及相應處理]1易沿神經擴散,早期有神經癥狀處理—病灶擴大切除+神經切除術2浸潤性極強處理—擴大切除+安全緣術中冰凍3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轉移處理—術后化療+定期胸片復查4頸淋巴結轉移率低,舌根部例外處理—一般不做頸清掃術5易沿骨髓腔浸潤處理—散在的瘤細胞團,X線不明顯6術中瘤細胞易殘留,術后易復發處理—術后配合放療7初實性型外,生長緩慢,可帶瘤生存處理—肺轉移時,可考慮原發灶切除[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