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線性區域通信基站基礎設施設計規范_第1頁
2022線性區域通信基站基礎設施設計規范_第2頁
2022線性區域通信基站基礎設施設計規范_第3頁
2022線性區域通信基站基礎設施設計規范_第4頁
2022線性區域通信基站基礎設施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線性區域通信基站基礎設施設計規范目 次總 則 1術 語 2通信4一般規定 4通用機要求 4道路場基站5鐵路場基站5通信線與7通信管線 7通信電源 7天饋套設施 8鐵塔場景 8隧道場景 9防雷接地消防10防雷、地要求 10消防要求 10本規范詞說明 11引用標名錄 12附:條說明 13PAGEPAGE10總 則術 語linearrange道路(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鐵路(含高速鐵路)、地鐵(含輕軌)等交通線性區域。communicationsbasestationinfrastructure移動通信機房、管線、鐵塔、電源、防雷接地和消防等設施。communicationequipmentroom可用于安裝各種基站通信設備及配套設施,能夠為設備正常運轉提供所需適宜工作環境的機房。communicationtower通信鐵塔采用自立式高聳結構,根據其構建截面形式可分為角鋼塔、鋼管塔和單管塔。Communicationbasestationcivilengineeringroom利用砌塊、混凝土、鋼筋等建筑材料建造的通信機房。彩鋼板機房、一體化集裝箱機房Colorsteelplatemachineroom,integratedcontainermachineroomoutdoorintegratedcabinet直接處于氣候影響下,由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其內部可安裝通信系統設備、電源、電池、溫控設備以及其他配套設備,能為內部設備正常工作提供可靠的機械和環境保護。道路road軌道track用條形的鋼材鋪成的供火車、高鐵、電車、地鐵等行駛的路線。tunnel埋置于地層內的工程建筑物,是人類利用地下空間的一種形式。隧道可分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礦ft隧道、軍事隧道。feederhole通信基站機房墻面上具有一定尺寸要求的孔洞,是移動通信機房內各種線纜進出的通道。通信機房一般規定YD5003土建機房設計使用年限50年;土建機房和彩鋼板機房面積應滿足15m2~20m2,凈高不應小于2.8米。化的建設方案,與城鄉建設風貌相協調。GB50009通用機房要求I土建機房0.15m。1.2m2.1m。6kN/m210kN/m2。2.2m。0.3m0.45/0.75kVII彩鋼板機房、一體化集裝箱機房1YD/T1624.12.2m。0.5kN/m2。III室外型一體化機柜YD/T1537關標準規范。40KG。室外型一體化機柜防護性能應滿足現行行業標準《通信系統用戶室外機柜》YD/T1537道路場景基站機房1m(不少于20m、省道不少于15m、縣道不少于10m、鄉道不少于5m。室合設機房,并做相應防護隔離。鐵路場景基站機房應小于8m。外的距離不應小于10m。12m。應小于15m。通信管線與電源通信管線進行選擇。通信管道與軌道的交越角不宜小于60°,交越時與道岔及回歸線的距離不應小于3mGB50289GB50373與專網漏泄電纜間距不應小于0.5m,且與定向壁掛天線間距不應小于1.0m。通信電源GB50052機房》YD/T1624-2007和《通信局(站)電源系統總技術要求》YD/T1051的要求。隧道的交流配電箱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0.6m。YD/T117375kW。宜設置在隧道外。各電氣設備參數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天饋配套設施鐵塔場景25m~45m300~800m站宜預留5~10m2方形空地。可能性和便利性。600mm。800mm。GB50135YD/T5131高加3.1m。GB50009動、倒塌。抱桿鋼材標準表結構類型型鋼、鋼板其他構件材料連接螺栓抱桿Q235BQ235B4.8級普通螺栓Q235BGB/T700強度結構鋼》GB/T1591的規定。隧道場景2m0.6m500500500m21.8m~2.8m2m1.8m~2.8m應預留漏泄電纜安裝卡具位置,遇廣告櫥窗時漏泄電纜宜沿櫥窗上沿安裝。200mm200mm100mm。防雷、接地及消防要求防雷、接地要求YD/T2324-2011。消防要求本規范用詞說明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禁止”;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均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這樣做的用詞,采用“可”。條文中指明需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執行”。引用標準名錄《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GB50135GB50174《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50373(站GB50689(站GB51120《碳素結構鋼》GB/T700《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通信局(站)電源系統總技術要求》YD/T1051《通信電源用阻燃耐火軟電纜》YD/T1173《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統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YD/T1429《通信系統用戶室外機柜》YD/T1537《通信系統用戶外機房第1部分:固定獨立式機房》YD/T1624.1《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YD5003《移動通信工程鋼塔桅結構設計規范》YD/T5131《無線基站防雷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YD/T2324-2011線性區域通信基站基礎設施設計規范條文說明PAGEPAGE1目次總 則 2術 語 3通信機房 4通信管線與電源 5天饋配套設施 6總 則為加強北京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管理,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社會公眾權益和移動電信業務經營者合法利益,結合城鄉建設規劃、移動通信發展趨勢和本市實際情況,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等單位組織編制了《北京市公共移動通信基站專項規劃(2016-2020)》和《北京5G(20192035》。線性區域移動通信基站站址(20162035》、《北京市公共移動通信基(2016-2020)5G(2019-2035年》,以及各電信業務經營者網絡覆蓋的需求。建設方應提前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網絡規劃意見,確定是否在建設時預留通信基站空間。本規范僅針對新建通信基站,以共建共享方式利用現有站址的通信基站建設不在此規范范圍。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涉及機房、管線、電源等多項內容,與線性區域內設施的位置、高度、平面布局、供電、管道等內容關系密切,為確保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能滿足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要求,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與線性區域“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線性區域設計需要統籌考慮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的接入要求。術語mobilecommunicationinfrastructure移動通信基站基礎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基礎設施的總稱。移動通信基站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基站機房、支撐設施、通信電源、通信管道、防雷與接地等;室內分布系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室分機房、通信電源、通信管道、防雷與接地等。通信機房移動通信機房按使用功能分為兩大類:宏蜂窩基站機房和室內分布系統機房,按照需求可以合用,也可分別設置兩個機房。通信機房一般規定移動通信基站機房是重要的通信設施,為防止受到外界干擾,宜獨立設置,同時需要做好防電磁干擾、防震動、防水、防潮等防護措施。移動通信基站機房宜獨立設置,在條件不具備時可與其他通信設備機房合并設置。移動通信基站機房裝修應滿足工信部發發布的《移動通信基站工程技術規范》YD/T5230相關規定。機房要求3.1.1機房需要設置蓄電池等重型設備,樓面活荷載與《移動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YD5003中的通信機房樓面活荷載取值一致。為便于通信設備的搬運,對機房門規定最小尺寸要求。機房需要設置蓄電池等重型設備,樓面活荷載與《移動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YD5003中的機房樓面活荷載取值一致。饋線洞朝向屋面開闊方向設置,主要是為了方便通信電纜的進入。如圖所示:饋線洞示意圖(單位:mm)1——設置饋線洞位置(凈空650x500距樓面不低于2300);2——配電箱位置;3——通信機房;4——其他用房通信管線與電源4.1.5根據《室內分布系統技術指導意見附件10地鐵隧道類場景》,提出了公網移動通信系統的漏泄電纜與專網漏泄電纜間距及定向壁掛天線間距要求。4.2.4由于隧道的特殊場景,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