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 試驗方法 征求意見稿_第1頁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 試驗方法 征求意見稿_第2頁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 試驗方法 征求意見稿_第3頁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 試驗方法 征求意見稿_第4頁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 試驗方法 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件規定了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的符號與說明、試樣一般要求、拉伸試驗、彎曲試驗、抗剪力的測定、幾何特征的測量、重量偏差的測量與計算和試驗報告等。本文件適用于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以下簡稱為焊接網)。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2160單軸試驗用引伸計的標定GB/T16825.1靜力單軸試驗機的檢驗第1部分:拉力和(或)壓力試驗機測力系統的檢驗與校準GB/T28900鋼筋混凝土用鋼材試驗方法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符號與說明本標準使用的符號見表1。表1符號與說明符號單位說明A%Agt%Somm2Snmm2dDFmNFsNRmRp0,.2ReLEαlLu5試樣一般要求5.1試樣的選取與制備5.1.1焊接網試樣應從成品網片上截取,截取應采用剪、切等冷加工方法,不應采用氣割等易造成試樣性能發生變化的熱加工方法。5.1.2試樣截取時不應損傷焊點,試樣所包含的交叉焊點不應開焊。除截去多余的部分外,試樣不應進行其他加工。5.1.3每個試樣應至少有一個交叉焊點。5.1.4試樣應保證一定的直線度,試驗前的矯直操作應確保最小的塑性變形。5.2試樣的時效5.2.1用拉伸試驗測定力學性能時,可根據產品標準的要求對試樣進行人工時效。5.2.2當產品標準沒有規定任何時效處理時,可應用下列條件:將試樣加熱至100℃,100℃±10℃下保溫60min~75min,然后空冷至室溫。5.2.3如果試樣實行了時效處理,在試驗報告中應注明時效處理的條件。5.2.4因試樣的直徑、數量及加熱裝置不同致使加熱到100℃所需的時間不一致,除特殊情況其加熱時間不低于40分鐘。6拉伸試驗6.1試樣6.1.1除第5章中規定的一般性要求外,試樣的自由長度應足夠測定延伸率,以保證夾具之間的距離不小于20倍試樣公稱直徑(d)或180mm(取二者中的較大者見圖1如采用附錄A所述的人工法測定最大力總延伸率,試樣夾具之間的最小自由長度為350mm。6.1.2對于并筋,非受拉鋼筋應在距交叉焊點約20mm處切斷。6.1.3拉伸試樣上的橫向鋼筋宜距交叉焊點約25mm處切斷。6.1.4應用小標記、細劃線或細墨線標記原始標距,不得用引起過早斷裂的缺口做標記;采用引伸計測定斷裂延伸的試驗機無需標記原始標記。 ≥ ≥6.2試驗設備及輔助器具56.2.1試驗機應符合GB/T16825.1的相關規定。6.2.2如使用引伸計,其準確度級別應符合GB/T12160的規定。用于確定最大力總延伸率(Agt)的引伸計標距不小于100mm,該數據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6.2.3應使用分辨率優于0.1mm的量具或測量裝置測定斷后標距(Lu準確到±0.25mm。6.3試驗程序6.3.1試驗一般應在室溫10℃~35℃范圍內進行。6.3.2夾持方法,應使用合適夾具夾持試樣,并確保夾持的試樣受軸向拉力的作用,盡量減少彎曲。同時,確保試樣在試驗過程中的相對穩定。6.3.3試驗速率可以自行選擇GB/T28900中規定的方法。6.3.4抗拉強度、屈服強度的測定按照GB/T28900的要求進行測定。對于明顯沒有屈服強度的鋼筋,屈服強度特征值應采用規定塑性延伸強度Rp0,.2。6.3.5斷后伸長率的測定應符合以下要求:a)應將試樣斷裂部分配接在一起緊密接觸成為斷裂前狀態,并使兩段軸線處于同一直線上;b)只有斷裂處與最接近標距標記的距離不小于原始標距三分之一的情況方為有效。如果斷裂發生在夾持處及距夾持部分20mm以內,則試驗判定無效,但斷后伸長率大于或等于規定值,不管斷裂位置處于何處測量均為有效;c)用引伸計測定斷裂延伸,斷裂發生在引伸計范圍以內方為有效,但斷后伸長率大于或等于規定值,不管斷裂位置處于何處測量均為有效。6.3.6最大力總延伸率的測定,可采用引伸計得到的力-延伸曲線圖上測定最大力總延伸率,也可采用附錄A的人工方法進行測定。發生異議時,應采用人工法仲裁。7.彎曲試驗7.1試樣試樣長度至少為200mm。對于焊接網中的并筋取其中的一根進行彎曲試驗。7.2試驗設備7.2.1彎曲試驗宜采用彎曲試驗機,或采用萬能試驗機與支輥式彎曲裝置配合完成,其原理如圖2所示。7.2.2支輥間距離(如圖2)應按照公式(1)確定,此距離在試驗期間應保持不變。l=(D+3d)±0.5d…………(1)說明:l——支輥間距離;D——彎心直徑;6d——鋼筋的公稱直徑。2說明:1——彎曲壓頭;2——試樣鋼筋;3——支輥。圖2彎曲試驗裝置7.2.3彎曲壓頭與彎心等同,其彎曲角度和彎心直徑應符合相應的產品標準。常用的彎心直徑見表2。表2常用焊接網鋼筋的彎心直徑要求鋼筋牌號CRB550CRB600HHPB300HRB400HRB5003d3dd4d6d7.3試驗程序7.3.1彎曲試驗應在10℃~35℃溫度范圍內進行。7.3.2受彎曲部位與交叉焊點中距應大于25mm(見圖3)。7.3.3彎曲試驗時,應緩慢施加彎曲力,卸載前其彎曲角度為160°-180°。受彎曲部位圖3彎曲試樣7.4試驗結果彎曲試驗后試樣彎曲外表面不應有目視可見裂紋。帶肋鋼筋在肋根部出現的撕裂深度不大于撕裂寬度的表面韌性撕裂,不應視為失效。8抗剪力的測定8.1試樣8.1.1符合第5章規定的一般性要求。焊接網兩個方向均為單根鋼筋時,較粗鋼筋為受拉鋼筋;對于并筋,其中之一為受拉鋼筋,另一支非受拉鋼筋應在交叉點處切斷,但不應損傷受拉鋼筋焊點。8.1.2抗剪力試驗用試樣,示意圖見圖4,試樣上的橫向鋼筋應距交叉點不小于25mm處切斷。8.1.3經過拉伸試驗斷點遠離焊點的試樣可用于抗剪力的測定。圖4抗剪試樣8.2試驗設備8.2.1試驗機應符合GB/T16825.1的相關規定。8.2.2固定試樣的夾具見附錄B,宜采用所示三種類型之一。8.2.3卡具開口與縱向鋼筋間的距離盡量小,d≤9mm鋼筋的固定面和拉伸面之間的距離不大于0.5mm,d>9mm的間距不大于1mm。8.3試驗程序8.3.1試樣放置于夾具上,工作時縱向鋼筋不能與開口表面產生接觸。8.3.2施加于拉伸鋼筋上的拉伸力,其應力速率在6N/mm2~60N/mm2之間。8.3.3仲裁試驗應采用附錄B中的c夾具。8.3.4使用夾具的類型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9幾何特征的測量9.1試樣試樣應是一片完整交貨狀態的焊接網成品。9.2試驗設備焊接網試樣的長度、寬度、網格間距、對角線及鋼筋的伸出長度,應采用精確度至少為1mm的量具進行測量。9.3試驗程序需測焊接網水平放置在平面物體上,按照總體尺寸測量長度、寬度、網格間距、對角線及鋼筋的伸出長度。10焊接網重量偏差的測量與計算10.1.1焊接網試樣應從成品網片上截取。10.1.2重量偏差試樣示意圖見圖5,試樣至少有1個交叉點,縱向并筋與橫筋的每一交叉處只算一個交叉點。試樣長度應不小于拉伸試樣的長度。10.1.3仲裁檢驗時,重量偏差試樣取不小于600mm×600mm的網片,網片的交叉點應不少于9個,縱向并筋與橫筋的每一交叉處只算一個交叉點。10.1.4試樣上鋼筋的端部應加工平齊。鋼筋試樣的長度偏差為±1mm。標引符號說明:l——試樣縱向鋼筋長度;l2——試樣橫向鋼筋長度。圖5測定重量偏差的典型試樣10.2試驗設備試樣重量鋼筋長度測量器具的測量精度至少應為±0.5%。10.3結果的計算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We按公式(1)計算:·……式中:WT——全部試樣實際總重量,單位為千克(kgLT——全部試樣上各根鋼筋的總長度,單位為米(mWt——理論重量,單位為千克每米(kg/m)。11試驗報告試驗報告應至少包含以下信息,除非雙方另有約定:a)本文件編號;b)試樣標識,如果試樣進行了時效處理,應注明時效處理的條件;c)材料名稱、牌號;d)試驗項目;e)試驗結果。鋼筋在最大力總延伸率的測定方法A.1試樣A.1.1長度試樣夾具之間的最小自由長度為350mm。A.1.2原始標距的標記和測量在試樣自由長度范圍內,均勻劃分為10mm或5mm的等間距標記,標記的劃分和測量應符合GB/T28900的規定。A.2拉伸試驗按GB/T28900規定進行拉伸試驗,直至試樣斷裂。A.3斷裂后的測量斷裂后的測量見圖A.1,選擇Y和V兩個標記,這兩個標記之間的距離在拉伸試驗之前至少應為100mm。兩個標記都應當位于夾具離斷裂點最遠的一側。兩個標記離開夾具的距離都應不小于20mm;兩個標記與斷裂點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50mm。在最大力下試樣總延伸率Agt(%)可按公式A.1計算:Agt=〔(L-L0)/L0+Rom/E〕×100%(A.1)式中:L——圖A.1所示斷裂后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L0——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