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山西省高三模擬練習聯(lián)合測驗試題語文試題及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四大發(fā)明”長期被視為中華文明的標志,但它還不足以全面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科技成就,例如,水稻、大豆、茶等作物的栽培技術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貢獻并不遜色于“四大發(fā)明”,基于科技史界的長期研究,我們評選出88項“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將它們大致分為科學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技術發(fā)明、工程成就三類。評估某項發(fā)明的原創(chuàng)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獻證據(jù),能證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屬于最早之一且獨具特色。為慎重起見,我們未推選那些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斷其科技內涵或原創(chuàng)性的發(fā)明。在推選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有些可能未持續(xù)發(fā)展或實用功能有限,卻體現(xiàn)出非凡的智慧和技藝;還有些在技術的復雜性方面不甚突出,卻曾對文明進程產生較大影響。中華民族成就了諸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術出現(xiàn)在史前,對中華文明的形成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先秦兩漢是相當數(shù)量重要科技發(fā)明的形成期。盛唐的科技創(chuàng)造不甚突出,反倒是長期被認為偏安積弱的宋代卻擁有輝煌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大約從元末開始,我國傳統(tǒng)科技進入緩慢發(fā)展階段,鮮有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些現(xiàn)象值得我們深思。近年來,我國科技史界注重探討知識的創(chuàng)造和傳播以及科技與各種社會因素的互動關系。我們希望以全球史視野考察中國傳統(tǒng)科技,將古代中國與其他古代文明進行比較,從而審慎地判斷哪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人做出的或具有鮮明的中國技術特點。縱觀古代歷史,科技知識可能是多地起源的,也可能是通過傳播而被不同文明分享的。中國人向世界貢獻了多種作物栽培方法,以及絲織、瓷器、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等方面的技術,也引種了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等作物。還有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屬于傳播基礎上的再次創(chuàng)新,其創(chuàng)新成就依然堪稱杰出。眾所周知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與世界貿易交流的通道,也是科技知識傳播和互動的活躍區(qū)域,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演進。科技史學科為公眾理解科學、技術、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我們期待,先賢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智慧能夠成為激勵當代國人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動力,透過悠遠的歷史傳遞智慧的回響!(摘編自《〈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前言》)材料二:準確掌控船行方向是航行中首要的大事。在初期,由于船只比較小,一般利用篙和槳直接控制船行方向。隨著船只的活動范圍擴大到深水區(qū)域,篙用不上了,而船只體積增大,槳的數(shù)量增加,需要許多人來劃,大的槳得幾個人才能劃動,這時候槳要兼負推進和制導方向的職能,操縱起來就很不容易了。于是,槳分成兩種,一種專管劃行,一種專管控制方向。專管控制方向的舵槳逐漸從船舷移到船尾中央,從劃動改變?yōu)椴浑x開水面的左右擺動,是舵的前身。在廣州西漢末年墓中出土的木船模型上,舵槳的形狀跟劃行用的長槳不同,槳翼短而寬,增大槳翼伸入水中的面積,增強了控制方向的性能。不過,舵槳還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舵槳長長地伸在船尾的后面,在狹窄的航道或靠岸的時候不容易操縱;又如,大型船舶舵槳的槳翼也要擴大,操縱起來很費力,尤其是遇到大的風浪,操縱就更困難了。因此人們進一步改進了舵槳的形狀和安裝方式,真正的舵終于產生了。舵的作用原理跟槳不同。槳是通過劃水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推動船只前進的。舵不劃水,但是當船舶航行的時候,船尾所產生的水流會在舵面上形成水壓——舵壓。雖然舵壓很小,但是根據(jù)杠桿原理,它推動船舶轉動的功效不小,即使是滿載的大船也能轉換方向。舵最遲在東漢已經出現(xiàn)和使用。由東漢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知,舵面呈不規(guī)則的四方形,面積比較大,跟舵槳已經沒有相似之處。舵柱用十字狀結構固定,從船尾斜伸入船的后方,表明這已是一種轉軸舵。在舵柱的頂端有個洞孔,可能是用來安裝舵把的。它應用杠桿原理,只要轉動舵把就可以使槳面偏轉,調節(jié)、控制船行的方向和路線。早期的舵柱斜伸出船尾。后來人們又把舵柱改為垂直伸進水中,舵面跟舵柱的連接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邊上,這種舵稱作垂直舵。中國船舶獨特的尾部結構,正好便于垂直舵的裝置。中國船舶一般都是首尾翹起的,尾部后端邊緣通常呈彎月形,成為安裝垂直舵的理想位置。由于航線上的水有深有淺,舵逐漸演進成可升可降的升降舵,依據(jù)水的深淺隨時調節(jié)舵的高低。宋代以后出現(xiàn)了平衡舵,把一部分舵面積分布在舵柱的前方,縮短舵壓力中心與舵軸的距離,減少轉舵力矩,使操縱更加輕便;同時,還增大了舵面面積,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中國古代還有一種開孔舵,在舵面上打許多小孔,這樣不但轉舵省力,而且由于水的表面張力,舵的性能也不會受到影響,是一種別具匠心的發(fā)明。我國是最早發(fā)明舵的國家。李約瑟認為:“中國的發(fā)明,在十世紀末葉以前已經被引進阿拉伯文化區(qū)域。”歐洲使用的舵可能是十二世紀引入的。舵在歐洲的引入和使用,為十五世紀開啟大航海時代創(chuàng)造了條件。(摘編自金秋鵬《中國古代的造船和航海》)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科技史研究的推進,需要突破“四大發(fā)明”這一提法的局限,全面考察中華民族的科技成就。B.中國古代科技創(chuàng)造在時間上并非均勻分布,先秦兩漢成果眾多,對推動中華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C.不同文明之間的科技交流,既有可能通過實物的形式,也有可能通過知識分享的形式來進行。D.“全球史視野”要求拓展科技史研究的范圍,例如將沿著“絲綢之路”進行的科技交流納入考察視野。2.根據(jù)材料二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當船只體積較小或者行駛于淺水區(qū)域時,使用舵來操控航向,比起用篙和槳并不具備優(yōu)勢。B.廣州西漢末年墓出土的木船模型上舵槳的形狀,說明劃水性能并非舵槳演變過程中的主要因素。C.垂直舵的產生是基于中國古代船舶獨特的尾部結構,因此它難以應用于古代其他地區(qū)的船舶。D.從升降舵、平衡舵、開孔舵等可以看出,古人在舵的改進時關注的主要問題是減少舵壓以便操控。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述和說明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運用作比較的方法,分析了中國古代科技知識輸出和引進的不同特點。B.材料二中以東漢陶船模型為例,說明早期舵的形制,也佐證了舵的產生時間。C.材料一主要按照邏輯順序展開,材料二則主要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說明。D.材料二中李約瑟的論斷,可以佐證材料一中關于科技知識傳播的觀點。4.舵入選了材料一提到的88項“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請根據(jù)材料內容,說明其入選的理由。5.通過上面的材料,讀者對于科技史學科的研究內容、方法和價值可以獲得哪些認識?請根據(jù)材料分析概括。(二)現(xiàn)代文閱讀2(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是一個中國人——散步隨想(節(jié)選)汪曾祺文本一: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必然會接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的影響。我接受了什么影響?道家?中國化了的佛家——禪宗?都很少。比較起來,我還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我不是從道理上,而是從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認為儒家是講人情的,是一種富于人情味的思想。《論語》里的孔夫子是一個活人。他可以罵人,可以生氣著急,賭咒發(fā)誓。我很喜歡《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我以為這是一種很美的生活態(tài)度。我欣賞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認為陶淵明是一個純正的儒家。“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我很熟悉這樣的充滿人的氣息的“人境”,我覺得很親切。我喜歡這樣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這是藹然仁者之言,這樣的詩人總是想到別人。有人讓我用一句話概括出我的思路,我想了想,說:我大概是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我不了解前些時報上關于人道主義的爭論的實質和背景。我愿意看看這樣的文章,但是我沒有力量去作哲學上的論辯。我的人道主義不帶任何理論色彩,很樸素,就是對人的關心,對人的尊重和欣賞。講一點人道主義有什么不好呢?說老實話,不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不是經過撥亂反正,我不會產生對于人道主義的追求,不會用充滿溫情的眼睛看人,不會去發(fā)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詩意;也不會感到周圍生活生意盎然,不會有透明的幽默感,不會有我近幾年的作品。關于現(xiàn)代派。我的意見很簡單:在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接受外來影響,在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上吸收現(xiàn)代派的某些表現(xiàn)手法。最新的現(xiàn)代派我不了解,我知道一點的是老一代的現(xiàn)代派。我曾經很愛讀弗·沃爾芙和阿索林的作品(通過翻譯)。我覺得在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旗幟下的某些蘇聯(lián)作家是吸收了現(xiàn)代派的表現(xiàn)手法的。比如安東諾夫的《在電車上》,顯然是用意識流的手法寫出來的。意識流是可以表現(xiàn)社會主義內容的,意識流和社會主義內容不是不相容,而是可以給社會主義文學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的。我的一些頗帶土氣的作品偶爾也吸取了一點現(xiàn)代派手法,比如我在《釣人的孩子》一開頭寫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昆明大西門外的忙亂紛雜的氣氛,用了一系列靜態(tài)的,只有名詞,而無主語、無動詞的短句,后面才說出“每個人帶著他一生的歷史和半個月的哀樂在街上走”,這頗有點現(xiàn)代派的味道。我寫過一篇《求雨》,寫栽秧時節(jié)不下雨,望兒的爸爸和媽媽一天抬頭看天好多次,天藍得要命,望兒的爸爸和媽媽的眼睛是藍的。望兒看著爸爸和媽媽,望兒的眼睛也是藍的。望兒和一群孩子上街求雨,路上的行人看著這支幼弱、襤褸、有些污臟而又神圣的小小的隊伍,行人的眼睛也是藍的。這也頗有點現(xiàn)代派的味道(把人的眼睛畫藍了,這是后期印象派的辦法)。我覺得這沒有什么不可以,而且我覺得只有這樣寫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可以說,這樣寫是為了主題的需要。我覺得現(xiàn)實主義是可以、應該、甚至是必須吸收一點現(xiàn)代派的手法的,為了使現(xiàn)實主義返老還童。但是我不贊成把現(xiàn)代派作為一個思想體系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來。愛護祖國的語言。一個作家應該精通語言。一個作家,如果是用很講究的中國話寫作,即使他吸收了外來的影響,他的作品仍然會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外來影響和民族風格不是對立的矛盾,民族風格的決定因素是語言。“五四”以后不少著力學習西方文學的格律和方法的作家,同時也在著力運用中國味兒的語言。徐志摩(他是浙江硤石人)、聞一多(湖北浠水人),都努力地用北京話寫作。中國第一個有意識地運用意識流方法,作品很像弗·沃爾芙的女作家林徽因(福州人),她寫的《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所用的語言是很漂亮的地道的京片子。這樣的作品帶洋味兒,可是一看就是中國人寫的。外國的現(xiàn)代派作家,我想也是精通他自己的國家的語言的。用一種不合語法,不符合中國的語言習慣的,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語言寫作,以為這可以造成一種特殊的風格,恐怕是不行的。我的作品和我的某些意見,大概不怎么招人喜歡。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也許我有一天會像齊白石似的“衰年變法”,但目前還沒有這意思。我仍將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有點孤獨,也不賴。(有刪改)文本二:文藝隨筆是一種形式靈活、筆調輕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評樣式。隨筆很注重內容的知識性,它不像規(guī)范的論文那樣,注重邏輯和理論論證,而是選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鋪墊,從中引出對某種觀點和哲理的議論,再與文學領域的有關話題聯(lián)系起來加以評論。與此相關,隨筆的行文很講究文采,筆調輕松活潑,親切隨意,深入淺出。批評家常以生動的述說、形象的描繪和巧妙的比喻創(chuàng)造出富有詩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體可感的圖畫之中,盡量避免枯燥的說理和嚴謹?shù)恼撟C,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藝術魅力。也有些隨筆重在描述對文學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對知識的闡述,這類文章感情充沛,講求文采,可讀性很強,但學理性相對稍弱。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作者筆下,“人道主義”是儒家思想根基加上政治風波淘洗后的結果,是對人的關心、尊重和欣賞。B.文中引用孔孟、陶淵明等諸多古人之言,傳遞出“儒家是講人情”“是一種富于人情味的思想”。C.“我仍將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有點孤獨,也不賴”,由此逆推齊白石“衰年變法”意在達到“招人喜歡”的藝術境地。D.幾位作家名字后的括號,作用是“對相關內容進行補充說明”,說明他們雖非北京人,卻能用北京話進行寫作。7.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莫春者”一段,在作者看來,之所以體現(xiàn)了“富于人情味”的生動,是因為它是“很美的生活態(tài)度”。B.《求雨》中,為服務主題,作者從后期印象派中吸收方法,將望兒、爸爸、媽媽和行人的眼睛都描繪成藍色的。C.《窗子以外》等優(yōu)秀作品,所用語言都是很講究的中國話,說明凡是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都能贏得讀者尊重。D.作者的作品因為加入了“現(xiàn)代派”的手法而大放異彩,所以作者提倡在創(chuàng)作中應盡可能多地吸收現(xiàn)代派手法。8.結合原文簡析“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這句話的含義。9.請結合文本二提供的信息,評析汪曾祺這篇文章具有“文藝隨筆”哪些寫作特點。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漢之太守,去古諸侯也無幾,辟除賞罰兵刑賦役皆得以專制,而縣令聽命如其臣,故宣帝詔曰:“與我共天下者,其二千石乎!”太守之權重,則縣令之任輕,故天子詳于二千石之予奪,而治道畢舉矣。唐、宋以降,雖有府州以統(tǒng)縣,有秉承稽核之任,而誅賞廢置之權不得而專,縣令皆可自行其意以令其民,于是天下之治亂,生民之生死,惟縣令之仁暴貪廉是視,而縣令之重也甚矣。玄宗敕在京官五品以上、外官刺史、四府上佐,各舉縣令,誠重之也。重之于舉之之始,必將以保任①分功罪,其得也,但得文飾治具之士,葸弱免咎,而無以利民;其失也,舉主畏連坐之罰,而互相揜蔽以蓋其奸;則保舉之法,不足以肅官常、澤民生,固已。重之者,豈徒在選舉之日乎?夫縣令之任重矣,而其秩則卑,故后世多以為筮仕①之官,才不才非有前效之可驗,欲先辨而使克副其職,雖具知人之鑒者未易也。然士當初受一命,初試一邑,茍非繇胥史異途而升,則其不畏清議、甘為敗類、以病國虐民者,固鮮矣。無以激之,其濁不懲;無以揚之,其清不展;軋于上官,其用不登;責以奔趨,其節(jié)不立;夫亦存乎上之所以用之者耳。重憲紀以糾其不若則有所戒也縣清要以待其拔擢則有所勸也。成法之外,許以因地而便民,則權可任也;供頓驛遞之役,委之簿尉,而弗效褻役之勞,則節(jié)可礪也。夫然,則賢者志得,而不才者亦勉而自惜;若其尤不肖者,固比類相形,愆尤易見,持法以議其后,亦不患稂莠之難除矣。何事于未試之前,以不可保之始終繩薦舉者,而責以所難知哉?開元之制,乍行之以昭示上意之所重,可也;據(jù)以為法,而弊即在焉。重者,用之重也,非一選舉而可畢任賢養(yǎng)民之道也,用之重而治可幾矣。(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玄宗》)【注】①保任:保薦、推薦。②筮仕:初出做官。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重憲紀以糾A其B不若C則有所戒也D縣清要以待E其F撥擢G則有所H勸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表示揣測語氣,與《伶官傳序》中“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的“其”意思和用法不相同。B.舉,指舉薦、推舉,與《陳情表》中“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的“舉”意思相同。C.異途,指非正規(guī)的仕途,文中是指非科舉出身。異途入仕者在擢用上受限更多。D.委,指委托、交辦,與《過秦論》中“委命下吏”的“委”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代郡守官秩二千石,并且還擁有任命官員、施行賞罰、管理司法、征收賦稅、征發(fā)徭役等權力,權責重大,所以天子非常重視對各地郡守的任免。B.唐玄宗非常重視縣令的作用,曾下詔讓在京高官、地方刺史等人舉薦縣令,且舉薦者負有連帶責任。而作者則認為縣令品秩較低,導致這種做法效果并不明顯。C.唐、宋以來,州郡一級的地方官員權力有所削弱,而縣令施政的自由度變大,其重要性日益凸顯。作者主張應加強對縣令這一群體的監(jiān)督、考核與賞罰。D.作者認為,那些縣令們剛踏入仕途就作奸犯科、禍國殃民的,并非普遍現(xiàn)象。執(zhí)政者要注意激濁揚清,保護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從中發(fā)掘優(yōu)秀者。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其失也,舉主畏連坐之罰,而互相揜蔽以蓋其奸。(2)重者,用之重也,非一選舉而可畢任賢養(yǎng)民之道也,用之重而治可幾矣。14.作者認為唐玄宗開元年間讓官員們舉薦縣令的做法“據(jù)以為法,而弊即在焉”的原因有哪些?(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悲秋黃公度①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迢迢別浦②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③兒女悲。【注】①黃公度: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舉進士第一,曾任秘書省正字,時秦檜當權,因反對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譏謗”國事的罪名,貶為肇慶府通判。②別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等悲秋的辭句。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蕭瑟的西風中,詩人獨立書齋,因時令變遷、暮色降臨而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B.“迢迢”兩句寫了作者遠眺時所見景象,營造出了渺遠空曠、蕭瑟落寞的氛圍。C.詩歌寫景由遠及近、以動襯靜,把復雜的思想感情用簡潔的形象表達了出來。D.詩歌未直接點“秋”,而是通過“西風”“寒聲”“井梧”等事物刻畫出秋的意境。16.詩題為“悲秋”,請分析詩人“悲”從何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別人比自己好就嫉妒,別人不如自己就看不起,個別同學的表現(xiàn)引起王老師的注意。他引用《論語·里仁》中的“,”,引導同學們要學會在與別人相處中提高自己的水平。(2)小王航拍了南京長江的美景后,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兩句給視頻配上文字,突出金陵一帶山水的壯麗與開闊高遠的意境。(3)古代詩歌中,有許多直接或間接描繪戰(zhàn)爭慘烈場面的名句,比如“,”,使人驚心動魄。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2024年是太陽第25個活動周期的峰值年,太陽活動明顯增強,這也導致我國多個地區(qū)出現(xiàn)美麗的極光現(xiàn)象。紅色、橙色、紫色的極光相互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們在夜空中舞蹈、歌唱,演繹了一首首的協(xié)奏曲。“超級月亮”每每升起,總能收獲一大波流量。2024年,我國一共出現(xiàn)4次“超級月亮”。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千百年來,我們望月抒懷,看到的只是月亮的正面。始終背對我們的那一面,神秘而古老。踏月凌天探星河。2024年11月,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標志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有心人紀錄下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點亮”夜空的精彩畫面,如璀燦流星劃破滄穹。18.文中加點詞語與劃橫線的詞語“踏月”構詞方式相同的一項是()A.增強B.抒懷C.圓滿D.夜空19.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并加以改正。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1.請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詞語使用引號的作用。22.請根據(jù)以上材料,以“2024年”開頭提取文段主要信息,寫一組排比句,不超過80字。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出現(xiàn)的畫面有人喜歡用截圖的形式表達分享,有人喜歡用拍照的形式表達分享,最后發(fā)現(xiàn),或許分享不需要答案。以上材料看似矛盾,實則濃縮著人生成長的經驗。請結合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及解析1.B2.B3.A4.①大量考古證據(jù)證明,舵是由中國最早發(fā)明的,具有高度原創(chuàng)性的技術成就。②中國古代的舵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體現(xiàn)先進的技術能力。③舵的應用對中國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都起了重大的作用。5.①研究內容:梳理科技成就的產生和發(fā)展脈絡,分析科技創(chuàng)造與各種社會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考察不同文明之間科技傳播與交流。②研究方法:主要是綜合運用文獻記載與出土實物進行實證研究。③研究價值:闡明科技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揭示科技創(chuàng)造對于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對過往的科技成就做出準確評價,為當下的創(chuàng)新提供動力。【解析】1.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項,“對推動中華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錯誤,無中生有。根據(jù)材料一第3段“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術出現(xiàn)在史前,對中華文明的形成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先秦兩漢是相當數(shù)量重要科技發(fā)明的形成期”可知,材料中并未對比先秦兩漢的成果與其他時期的成果對推動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程度。2.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項,過于絕對,根據(jù)材料二第1段“在初期,由于船只比較小,一般利用篙和槳直接控制船行方向。隨著船只的活動范圍擴大到深水區(qū)域……是舵的前身”可知,材料中并沒有將舵和篙、槳在船只體積較小或行駛于淺水區(qū)域時在操控航向方面具備的優(yōu)勢進行對比,選項中“并不具備優(yōu)勢”表述絕對化。C項,無中生有,材料二第4段提到中國船舶獨特的尾部結構便于垂直舵的裝置,但沒有說明“垂直舵的產生是基于中國古代船舶獨特的尾部結構”,也未表明垂直舵“難以應用于古代其他地區(qū)的船舶”。D項,根據(jù)材料二第4段中對升降舵、平衡舵、開孔舵等的介紹可知,古人改進舵時關注的除了減少舵壓以便操控,還有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并且從材料中看不出“關注的主要問題是減少舵壓以便操控”。故選B。3.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項,無中生有,材料一主要是介紹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評選情況、中華民族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歷史脈絡以及科技史界的研究方向等內容,并沒有運用作比較的方法分析中國古代科技知識輸出和引進的不同特點。4.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據(jù)題干中關鍵詞語“入選的理由”可將答題區(qū)間定位在材料一第2段,總結為: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獻證據(jù)能證明其原創(chuàng)性,能體現(xiàn)出非凡的智慧和技藝,曾對文明進程產生較大影響。然后,從材料二中找出對舵產生、發(fā)展進程的相關描述,與上述入選理由進行匹配。材料二第3段提到“由東漢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知,舵面呈不規(guī)則的四方形,面積比較大,跟舵槳已經沒有相似之處……表明這已是一種轉軸舵”,可見有可靠的考古證據(jù)證明舵的存在及其形制等,能證明其原創(chuàng)性。從材料二整體來看,舵經歷了舵槳不斷改進發(fā)展的過程,從最初存在缺陷的舵槳逐步改進產生真正的舵,后來又演變出垂直舵、升降舵、平衡舵、開孔舵等多種形式,體現(xiàn)了中國人非凡的智慧和技藝。根據(jù)材料二最后一段“舵在歐洲的引入和使用,為十五世紀開啟大航海時代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知,舵在航海領域有較大影響,對文明進程產生較大作用。綜上所述,即舵的入選理由。5.本題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材料一介紹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中提及科技史學科的研究對象及其價值,相關評選標準又融匯著科技史學科的研究方法;材料二主要介紹了舵的演變、形制、作用原理和影響等,屬于科技史學科的研究。考生可綜合兩則材料,整合零散信息并加以簡述。原文材料一第3段“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術出現(xiàn)在史前……先秦兩漢……盛唐……宋代……大約從元末開始,鮮有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材料一第4段“近年來,我國科技史界注重探討知識的創(chuàng)造和傳播以及科技與各種社會因素的互動關系”“縱觀古代歷史……人類文明的演進”可知研究內容:科技史學科考察中國傳統(tǒng)科技成就的產生與發(fā)展脈絡,關注科技與各種社會因素的互動關系,并以全球史視野考察不同文明間的科技傳播與交流。材料一第2段“評估某項發(fā)明的原創(chuàng)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獻證據(jù),能證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屬于最早之一且獨具特色”及材料二通過古墓出土的木船、陶船模型等考古證據(jù)來分析舵的發(fā)展演變情況等內容可知研究方法:科技史學科重視實證研究,通過文獻記載與出土實物等進行考察研究材料一最后一段“科技史學科為公眾理解科學、技術、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我們期待,先賢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智慧能夠成為激勵當代國人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動力,透過悠遠的歷史傳遞智慧的回響”和材料二最后一段“舵在歐洲的引入和使用,為十五世紀開啟大航海時代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知研究價值:科技史學科揭示了科技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以及科技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推動作用,能借助古人的智慧激發(fā)當代國人的創(chuàng)新熱情,凸顯出其在促進當代發(fā)展所具備的獨特價值。6.C7.B8.①“中國式的”,是說作家在情感更受儒家思想影響;②“抒情的”,是說在作者筆下,無論是對環(huán)境、對物、對生活,都表現(xiàn)出深沉的感情;③“人道主義者”,是說作者對人的關心,對人的尊重和欣賞。9.①旁征博引,注重知識的豐富性。②筆調輕松,注意行文的理趣性。③思想深刻,注重見解的獨特性。【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齊白石‘衰年變法’意在達到‘招人喜歡’的藝術境地”錯誤。齊白石晚年變法,是為了自出新意,變通畫法。作者引用齊白石“衰年變法”只是想表明自己要改變,不能由此逆推齊白石“衰年變法”意在達到“招人喜歡”的藝術境地。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作者觀點和分析文本內容的能力。A.“之所以體現(xiàn)了‘富于人情味’的生動,是因為它是‘很美的生活態(tài)度’”錯誤,作者認為“儒家是講人情的,是一種富于人情味的思想”是因為“《論語》里的孔夫子是一個活人。他可以罵人,可以生氣著急,賭咒發(fā)誓”。C.“說明凡是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都能贏得讀者尊重”錯誤。由原文“一個作家,如果是用很講究的中國話寫作,即使他吸收了外來的影響,他的作品仍然會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所用的語言是很漂亮的地道的京片子。這樣的作品帶洋味兒,可是一看就是中國人寫的”可知,《窗子以外》所用的語言是很講究的中國話,說明用很講究的中國話寫作,作品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而不是說明凡是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都能贏得讀者尊重。D.“所以作者提倡在創(chuàng)作中應盡可能多地吸收現(xiàn)代派手法”錯誤,原文是“我覺的現(xiàn)實主義是可以、應該、甚至是必須吸收一點現(xiàn)代派的手法的,為了使現(xiàn)實主義返老還童”“但是我不贊成把現(xiàn)代派作為一個思想體系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來”。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理解“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的含義,需要結合句子中的關鍵詞“中國式”“抒情”“人道主義者”進行分析。結合“我是一個中國人”“比較起來,我還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可知,此處的“中國式”是指作者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結合“我很熟悉這樣的充滿人的氣息的‘人境’,我覺得很親切”“這是藹然仁者之言,這樣的詩人總是想到別人”等句可知,“抒情的”是指作者內心的深沉情感。結合“我的人道主義不帶任何理論色彩,很樸素,就是對人的關心,對人的尊重和欣賞”可知,作者關心人,尊重和欣賞人,因此是“人道主義者”。9.本題考查學生評價分析文本寫作特點的能力。①旁征博引,注重知識的豐富性。比如在談“人道主義”時,曾祺列舉了孔子、孟子、陶淵明的言論、作品來說明作者所認可推崇的“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在談“現(xiàn)代派”時,作者列舉自己作品中的情節(jié)設計來說明加入“現(xiàn)代派”的筆法可以為現(xiàn)實主義增色;在談“愛護祖國語言”時,列舉了幾位現(xiàn)代文學名家的作品語言來佐證。②筆調輕松,注意行文的理趣性。比如作者在文末用了“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俗語來自謙,也用了“齊白石衰年變法”的事例來類比;用“顏帶土氣”戲謔自己的作品,用“使現(xiàn)實主義返老還童”等擬人的修辭來談現(xiàn)代派的筆法。③思想深刻,注重見解的獨特性。比如作者在文中肯定了作為中國的作家,受儒家思想影響之深,以及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熟稔,反對把西方的理論原封不動地搬來中國,同時表達了自己“堅持此路,不怕孤獨”的文藝堅持。10.CDG11.D12.B13.(1)如果舉薦失當,舉薦者害怕連坐的處罰,就會互相遮掩來掩蓋他們的罪責。(2)重視縣令,要在任用的過程中重視,不是靠一次舉薦就能夠完成任用賢才、治理百姓的任務,重視任用的過程,那么天下太平就差不多了。14.①舉薦法無法確保舉薦的效果。舉薦者難以事先判斷被舉薦者是否稱職。②舉薦法無法真正整肅吏治,造福百姓。即使舉薦得當,被舉薦以后卻表現(xiàn)平庸的人并不受影響。而如果舉薦失當,舉薦者為逃避連帶責任會選擇遮掩別人的過錯。③舉薦法只重舉薦環(huán)節(jié),不重視官員任職過程中的考核賞罰環(huán)節(jié)。【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重視法紀來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他們就會有所警惕;空缺出職權高、任務輕的官職來等待他們被提拔,那么他們就會努力。“以糾其不若”表目的,中間不可斷開,“則”做連詞,承接上句,故在前面的C處斷開。“則有所戒也”是判斷句,在后面的D處斷開。“則有所勸也”,單獨成句,照應前面的“則有所戒也”,故在前面的G處斷開。故選CDG。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表示揣測語氣,大概/表祈使語氣,千萬,一定。句意:大概是二千石的官員吧。/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親的志向。B.正確。舉薦、推舉。句意:各自舉薦縣令。/后來益州的刺史名榮舉薦我為秀才。C.正確。句意:如果不是通過胥吏或異途升遷到這個官職的。D.錯誤。委托、交辦。句意:交給屬吏們去辦。/把性命交給秦朝的下級官吏處置。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縣令品秩較低,導致……”錯誤,“這種做法效果并不明顯”的原因是在舉薦的時候重視縣令,而在任用的過程中卻缺乏有力措施。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失”,失當;“揜蔽”,遮掩。(2)“重”,重視;“畢”,完成;“幾”,差不多。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題干要求分析“讓官員們舉薦縣令的做法”的弊端,作答時,要理清論證思路。在介紹這種做法后,作者從“其得也……;其失也……”兩個方面分析舉薦得當與否產生弊端的原因,在翻譯的基礎上,概括其不利處“無法真正整肅吏治”即可。作者進一步分析原因“才不才非有前效之可驗”“于未試之前,以不可保之始終”,指出舉薦前不能預想到舉薦后的效果。對于其弊端,作者指出規(guī)避的辦法:“夫亦存乎上之所以用之者耳……”。而這一“考核賞罰環(huán)節(jié)”是“只重舉薦環(huán)節(jié)”舉薦法所缺少的。綜合以上原因,分條作答,先概括后分析。參考譯文:漢代的太守,與古代的諸侯相比也差不多了,官員的任命、賞罰的實施、兵事司法、賦稅徭役等事務都能自己做主,縣令聽從他們的命令,就像他們的臣屬一樣。所以漢宣帝的詔令中說:“和我共治天下的,大概是二千石的官員吧!”太守的權力大,那么縣令的職責就輕。所以天子對于二千石的官員的任免很審慎,這樣治國之道就齊備了。唐宋以來,雖然有府州來管轄縣,有秉承朝廷旨意稽查巡視地方的職權,但是誅殺、賞賜、廢黜、設置的權力卻不能獨享,縣令都能夠推行自己的想法來號令百姓,這時候天下的治亂、百姓的生死,都只看縣令是仁慈還是殘暴,貪婪還是廉潔,縣令也太重要了。唐玄宗下令,讓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地方刺史,京兆、河南、河中、太原四府的府尹,各自舉薦縣令,確實是重視縣令啊。在開始舉薦的時候重視,就一定會根據(jù)舉薦來區(qū)分功勞與罪過,如果舉薦得當,也只是得到了善于粉飾理政才能的人,平庸軟弱的縣令未受責罰,這樣無法造福百姓;如果舉薦失當,舉薦者害怕連坐的處罰,就會互相遮掩來掩蓋他們的罪責。那么舉薦的辦法,不能整肅官場風紀、不能澤被百姓,道理很明顯啊。對縣令的重視,怎能只在舉薦的時候呢?縣令的權責很大,但是他們的品級很低,所以后世大多把縣令當成仕途的起點,他們是否有才能,無法通過之前的效果來檢驗,想要事先辨別從而讓他們能夠勝任自己的職位,即使是知人善任的人也不容易做到。然而,士子在剛接受一項任命,剛開始在一個縣做官的時候,如果不是通過胥吏或異途升遷到這個官職的,那么他們不害怕輿論、甘心淪為敗類,來禍國殃民的,本來也少見啊。沒有人抨擊他們,他們不好的做法就不會改變;沒有人表揚他們,他們好的做法就不能彰顯;被上司傾軋,他們就不能得到重用提拔;責令他們奔走效勞,他們的節(jié)操就不能樹立。這也要看君主使用他們的方法。重視法紀來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他們就會有所警惕;空缺出職權高、任務輕的官職來等待他們被提拔,那么他們就會努力。固定的法令以外,允許他們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形推行便民的措施,那么他們就能勝任職權;驛站迎來送往的事務,交給屬吏們去辦,不需要為這些雜役效勞,那么他們的節(jié)操就能夠得到磨礪。這樣的話,賢能的人抱負得以施展,且沒有才能的人也會愛惜自己更加努力;像那些特別沒有才能的,本來也可以相互比較,讓他們的過錯更容易顯現(xiàn)出來,用法律對其進行約束,也不用擔心害群之馬無法清除。為什么要在還未任用之前,用無法保證的開始和結局來懲治舉薦的人,用他們難以知道的情況去責難他們呢?開元年間的制度,剛開始的時候推行它來昭示君主對縣令的重視,是可以的;但把它當作固定不變的法則(做法),弊端就在其中了。重視(縣令),是要在任用過程中重視,不是靠一次舉薦就能完成任用賢才牧養(yǎng)百姓的任務,任用的時候重視他們,天下太平就差不多了吧。(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玄宗》)15.C16.①時令之悲。秋天、黃昏,自古便令人生悲。詩人在秋天的黃昏悵望遠方,悲從中來。②羈旅之悲。頷聯(lián)中看到“別浦帆雙去”“平蕪天四垂”,想到自己被貶肇慶,引發(fā)自己的羈旅之思。③國事之悲。尾聯(lián)直抒胸臆,寫出自己對時事的關注,對國家的擔憂。【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以動襯靜”錯誤,詩中景物動靜結合,遠去的帆、歡樂的山鳥都是動景,“漠漠平蕪”、四垂的天幕、井邊的蒼梧,都是靜景,全詩動靜結合,營造出秋天特有的氛圍。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萬里西風入晚扉”中“西風”點明了季節(jié)是秋天,“晚”指出了時間是黃昏。秋天本就容易讓人產生蕭瑟、凄涼之感,黃昏時分,天色漸暗,往往會引發(fā)人們的惆悵情緒。詩人在這樣的時令背景下,“高齋悵望獨移時”,獨自在高處的書齋中悵然遠望,時間很長,充分體現(xiàn)了因秋天的黃昏時令而產生的悲傷情緒。“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別浦”即通往大江的水河汊,看到遠處水濱上船只雙雙離去,暗示了詩人如同這遠去的船只一般,漂泊在外。而“平蕪天四垂”營造出一種空曠、寂寥的氛圍,更加深了詩人的孤獨感。詩人此時被貶肇慶,遠離家鄉(xiāng)和京城,這種羈旅漂泊的狀態(tài)引發(fā)了他的羈旅之思和悲傷情緒。“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詩人明確表示自己作為大丈夫,感慨的是國家時事。結合注釋可知詩人因反對朝廷投降求和政策而被貶,他心系國家命運,對國家的前途充滿擔憂。這種對時事的關注和憂慮直接體現(xiàn)了他的國事之悲。17.(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3)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的寫法,“焉”“澄”“簇”“勛”“蔽”。18.B19.“紀錄”改成“記錄”,“璀燦”改成“璀璨”,“滄穹”改成“蒼穹”。20.無與倫比情有獨鐘21.“超級月亮”使用雙引號表示特定稱謂,突出強調這是一種關于月球的天文現(xiàn)象。“點亮”使用雙引號表示特殊含義,這里指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就像流星一樣劃過夜空,既表現(xiàn)了景象的壯觀,又彰顯了其成功著陸的歷史意義。22.示例:2024年中國與星空相約,多地與美麗極光邂逅;四次與超級月亮抒懷;成功與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會師。【解析】18.“踏月”是動賓型復合詞,A是補充型復合詞,B是動賓型復合詞,C是聯(lián)合型復合詞,D是偏正型復合詞19.略20.略21.略22.略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出現(xiàn)的畫面有人喜歡用截圖的形式表達分享,有人喜歡用拍照的形式表達分享,最后發(fā)現(xiàn),或許分享不需要答案。以上材料看似矛盾,實則濃縮著人生成長的經驗。請結合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分析本題材料聚焦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分享方式的差異及由此引發(fā)的思考。材料指出,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中,有人偏好以截圖形式分享,有人則傾向于拍照分享,但最終發(fā)現(xiàn)“分享不需要答案”。從表面看,截圖與拍照是兩種不同的技術手段,代表著不同的分享習慣。截圖能精準捕捉特定頁面信息,突出重點內容;拍照則能記錄真實場景,帶有即時性與現(xiàn)場感。然而,材料強調“分享不需要答案”,這里的“答案”可理解為一種預設的、固定的分享模式或目的。它暗示著,在分享行為中,人們不應被某種既定的形式或期望所束縛。進一步剖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裝橋欄桿合同協(xié)議
- 安裝標識合同協(xié)議
- 屏風繪畫合同協(xié)議
- 客運車輛租賃合同協(xié)議
- 學校舞臺搭建合同協(xié)議
- 定制衣服預售合同協(xié)議
- 學校食堂和供貨商簽訂協(xié)議合同
- 工資抵押合同協(xié)議
- 定做沙發(fā)合同協(xié)議
- 室內綠植租賃合同協(xié)議
- 中國釣魚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上海嘉定區(qū)江橋鎮(zhèn)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策略講座
- T-SCSF 0004-2020 海洋牧場海藻場建設技術規(guī)范
- 2025高職單招考試(語文)試題(附答案)
-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思維導圖
- 無人機集群控制技術-深度研究
- 2025年高級考評員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題(附答案)
- 2025年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參考
- DB37-T4827-2025 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標牌設置指南
- 斷絕父母關系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