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減災社區創建指南目??次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基本條件 2組織管理 2隊伍建設 3風險治理 4預案編制與演練 7應急保障 8宣傳教育 10亮點建設 1212評價 12附錄A(規范性)綜合減災社區創建評分表 13參考文獻 17I綜合減災社區創建指南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綜合減災社區創建的基本條件、組織管理、隊伍建設、風險治理、預案編制與演練、應急保障、宣傳教育、亮點建設、評價等。本文件適用于指導綜合減災社區創建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893.1圖形符號安全色和安全標志第1部分:安全標志和安全標記的設計原則GB2894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T100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圖形符號GB/T15566(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GB/T29639—2020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DB44/T1591—2015小檔口、小作坊、小娛樂場所消防安全整治技術要求DB4403/T183—2021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防災disasterprevention災害發生前,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防止災害發生或預防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來源:GB/T26376—2010,2.4]3.2減災disasterreduction在災害管理的各個階段,采取一系列措施減輕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來源:GB/T26376—2010,2.3]3.3救災disasterrelief災害發生后,開展的災情調查與評估、物資調配、轉移安置、生活和醫療救助、心理撫慰、救災捐贈等一系列災害救助工作。[來源:GB/T26376—2010,2.7]3.41綜合減災integrateddisasterriskreduction對災害及其全過程進行整體研究、綜合策劃和減災措施的制定與實施。3.5社區community居住在一定地域內的人們所組成的多種社會關系的生活共同體。[來源:GB/T20647.1—2006,3.1]3.6災害信息員disasterinformationofficer承擔災情統計報送、臺賬管理、核查評估、會商核定等工作,同時兼顧災害隱患排查、災害監測預警、險情信息報送等任務,協助做好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和緊急生活救助等工作的人員。基本條件有組織領導機構、有規章制度,明確機構組成與職責。1有災害風險定期排查制度,有災害風險地圖、隱患清單。定期開展社區走訪,有防災減災明白卡、防災減災責任聯系卡、脆弱人群清單。1有應急指揮場所,有應急值班值守終端、應急通信設備。100%。有滿足社區需求的應急避難場所。有應急物資儲備點,有防護類用品、通訊類設備、救援類裝備、生活類物資、搶險類裝備。有可提供醫療救護服務的社區醫療救護站。有符合建設要求的社區微型消防站。學校、醫院、生命線系統等重點設防類目標按要求加強抗震措施。1組織管理組織領導將社區綜合減災能力建設與社區治理、網格化管理和公共服務等相結合,組建本社區綜合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社區主要領導人任組長,成員包括社區“兩委”委員、災害信息員等。明確綜合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職責,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并落實綜合減災工作制度;1制定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預案,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組織災害風險監測預警、隱患排查及日常巡查工作。發生災害時,向上級報告災情,必要時,請求上級支援;組織群眾轉移安置等災害應對工作,協助災害事故調查;建立綜合減災志愿者隊伍,做好防災減災救災物資保障。規章制度2制定社區綜合減災規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綜合減災工作制度;災害監測預警制度;脆弱人群幫扶制度;防災減災救災宣傳培訓制度;防災減災救災物資管理制度;應急值守制度。與街道相關職能部門以及有關社會組織、鄰近社區、物業管理單位建立協調聯動機制,開展綜合減災工作。注:相關職能部門包括應急管理部門、社會事務管理部門、公安部門派出機構、醫療衛生部門等。網格化管理實行網格化管理,網格員發現的隱患受理率達到100%。經費投入有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等經費保障,并嚴格管理、規范使用。災害保險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宜參加燃氣險、火災險、意外險、車輛險等各類保險。災害發生后,組織受災對象合理申報巨災保險救助款項。工作檔案建立綜合減災社區創建管理工作檔案,并定期上報至綜合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或上級主管部門。注:管理工作檔案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隊伍建設應急隊伍組建社區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相結合的應急隊伍,配有適合當地災害救援特點的救援裝備,承擔日常應急任務。完善由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和醫務人員組成的社區三人組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轄區物業管理單位應急力量,組建常態化應急值守隊伍,確保信息不漏接、不漏報。災害信息員12志愿者隊伍10社區樓(棟)長;3居民代表;學校代表;醫院代表;企事業單位代表;專家學者;轄區義工;掛職干部。具有醫療、教育、應急等專業技能的居民以及掛職干部宜指導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先期應急處置、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教育、治安巡邏、弱勢群體幫扶等工作。企事業單位引導轄區內學校、醫院(醫療機構)、工貿企業、商場等相關單位組織開展綜合減災活動。引導轄區內學校、醫院(醫療機構)、工貿企業、商場等相關單位以及慈善組織、義工組織等1風險治理風險評估1注:不同類型社區包括普通城市社區、城中村、工業園區、沿海社區、農村等。災害風險地圖標示災害風險類型、隱患點分布、風險等級或強度、影響區域范圍、影響時間、疏散路徑、應急避難場所和安置點布局、消防和醫療設施位置、指北針、圖例和歷史災害情況等。1:50000,符號規范、標示清晰、救援路徑一目了然,便于應急搶險。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建立社區隱患清單,強化對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的風險治理,明確事故危險源、危險設施、設施損壞、設備缺失等相關信息。形勢分析隱患檢查自然災害隱患排查汛前開展防汛、防風、防雷檢查,整改相關隱患點(地下空間、低洼地段等)。在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警示標志,并加強日常監測。有林社區定期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災害重點區域包括但不限于:——地質災害隱患點,包括但不限于:滑坡;崩塌;4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山塘水庫;——削坡建房(含泥磚危房)隱患地段;——易澇點(低洼水浸點);——森林火險區域;——危化品企業;——在建工地。GB/T2893.1、GB2894、GB/T10001(所有部分)GB/T15566(所有部分)的規定。災害隱患點警示牌應具有可視功能,可用反光材料、夜光材料等制作。市政管線檢查場所和設施檢查定期開展轄區內高層建筑電梯、居住建筑內電氣線路、車庫等地下空間、倉庫等封閉場所、水池及建筑物外墻“廣告牌、空調三角架”等較高風險區域安全檢查,確保安全運行。督促人員密集場所管理單位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建立大客流監測和應急管控制度。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檢查定期檢查轄區內防雷安全,督促產權單位、物業服務人落實雷電防護裝置定期檢測制度。定期檢查違規儲存、使用或銷售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情況。住宅的豎向管井管道防火封堵嚴密,電纜井、管道井等公共區域以及配電柜、電表箱等處無堆放易燃可燃物品現象。電氣火災隱患整治專業經營單位定期維護保養管道燃氣、供電、通信、有線電視、軌道交通等公共電氣設備設施,及時整改電氣火災隱患。宜安裝過載保護器、燃氣泄漏報警器、電器安全裝置等電氣火災防范裝置。對轄區內各類建筑的電器設備、電氣線路每年進行全面檢測,及時整改電氣火災隱患。電動自行車管理(電池(電池DB4403/T183—2021因客觀條件無法設置集中停放、充電場所的,應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巡查、檢查。違規住人隱患整治5注1:“三小”場所指小檔口、小作坊、小娛樂場所。2:300衣店、電器維修店、美容美發店(院)等場所。3:24250平方米以下,具有加工、生產、制造性質,火災危險性為丙、丁、戊類的場所(含配套的倉庫、辦公、值班住宿等場所)。4:200(房)、桌球室等場所。餐飲場所管理使用燃氣的餐飲場所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應安裝全覆蓋。GB50016—2014DB44/T1591—2015居民群眾管理一般要求定期開展社區走訪,制作防災減災明白卡、責任聯系卡,建立脆弱人群清單。防災減災明白卡根據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制定防范應對措施,制作防災減災明白卡,按照“一類災一張卡”的原則,發放到易受災害威脅的家庭及脆弱人群。防災減災明白卡選用環保、耐用的材料制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本區域災害隱患點基本情況;防范應對措施;分片包戶負責人及聯系電話;應急避難場所;預警方法;應急避難場所負責人及聯系電話。防災減災責任聯系卡按照分片到戶的原則,制作社區干部與居民的防災減災責任聯系卡。防災減災責任聯系卡選用環保、耐用的材料制作,正反面設計,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責任人;職責;片區范圍;值班電話;災情上報電話;應急避難場所負責人及聯系電話;所在片區脆弱人群的緊急聯系方式。脆弱人群清單6按照分片到戶的原則,建立包括老年人、兒童、孕婦、病患者和殘障人員等在內的脆弱人群清單,預案編制與演練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預案針對本轄區存在的災害事故類型,編制精簡可操作的社區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預案。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預案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應急組織機構;災害應急處置流程;災害風險和隱患點清單;應急聯絡信息;應急物資清單或應急設施分布圖;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疏散路徑圖;脆弱人群人員清單及轉移方案。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及時更新。GB/T29639—2020應急演練1演練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桌面推演;——拉動集結;——裝備點驗。演練內容主要為防汛、防臺風、防地質災害、防震、防火等突發事件或極端天氣情況下的:——通信保障;——裝備使用;——人員疏散;——重點人群聯系機制;——前期處置;——信息報告;——警戒。做好充分的演練準備,明確演練重點檢驗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組織指揮;——隱患排查;——監測預警;——災情上報;——人員疏散;7——轉移安置;——自救互救;——善后處理。公眾參與轄區居民、企事業單位、物業管理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中小學生等宜參與應急演練活動。預案修訂社區應急預案及其他專項應急預案或行動方案每年修訂1次,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應急保障應急值守應急指揮中心設應急指揮中心,設置應急指揮中心背景板。值班值守系統24應急通信設備配置應急通信設備,滿足突發事件發生情況下應急聯絡需求。注:應急通信設備包括各類軟件系統移動端、對講機、衛星電話等。災害事故預警信息發布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新技術、在線監測系統,在重點風險區域配置監測預警設備設施,與注1:新技術包括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5G、大數據、具有智能語音分析技術的應急廣播等。2:AILiDARInSAR等。結合使用大數據、自媒體、智能大喇叭、應急廣播等新技術、新手段和銅鑼、手持警報器、哨子等傳統手段,確保預警信息在短時間內覆蓋社區全體居民。災害事故預警系統主要承擔以下工作:平時發布日常通知、宣傳防災減災救災知識等;災害發生時,向上級單位報告災情信息;向群眾轉發預警信息、災情信息、救災措施等;災后發布救助和重建信息等。應急避難場所應急避難場所設置基本要求8設有符合要求的應急避難場所,可充分利用現有應急避難場所設施,對于轄區內未設置應急避難場所的,按照就近避險原則,與鄰近社區確定應急避難場所使用條件。應急避難場所的管理依據《應急避難場所管理辦法》《應急避難場所標識》等文件執行。應急避難場所功能分區圖應急疏散路徑圖在居民主要集散通行的區域設置本區域應急疏散路徑示意圖。注:(居委會主要路口處等。應急疏散路徑示意圖明確區域邊界出入口、居民居住地、主要道路和標志性建筑以及應急避難場所名稱、位置、應急疏散路徑、指北針、圖例、比例尺等信息。應急疏散路徑示意圖制作尺寸根據區域地形確定,制作材料根據現場張貼環境選用環保、耐用、阻燃、防腐蝕、防水的材料。應急避難場所標志應急物資儲備應急物資儲備倉庫設置應急物資儲備倉庫,根據社區災害特點,宜配置以下應急物資并做好日常管理維護和更新:防護類用品:雨衣、雨鞋、便攜式工作燈、手電筒、手套、安全帽、安全警示服;通訊類設備:手提喇叭、衛星電話、對講機;救援類裝備:救生衣、救生圈、沖鋒舟、橡皮艇;生活類物資:折疊床、行軍床、棉被、毛巾被、睡袋、應急生活包、食物;(架(柴社會儲備機制家庭物資儲備災害隱患點救援物資儲備9在轄區內易澇點等災害隱患點儲備應急救援裝備,為第一時間救援提供保障。社區醫療救護站社區范圍內設有可提供醫療救護服務的社區醫療救護站。推廣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整合轄區物業管理單位、社康中心、樓棟長、網格員等資源,建立“應急第一響應人”機制。注:作的志愿者。消防設施設備一般要求建設符合轄區消防需求的設施設備,并定期開展消防檢查。消防設施轄區內各類建筑設置消防設施,配備滅火器材,運用消防遠程監控系統、電氣火災監測、物聯網技術等措施。定期對消防設施設備進行檢測和維護保養,確保完好有效。GB50016—2014微型消防站624(備勤3(組)1消防通道建筑之間不違章搭建建(構)筑物,不占用防火間距、消防車作業場地,不設置遮擋排煙窗(口)或影響消防撲救的架空管線、廣告牌等障礙物。GB50016—2014居住區綠化應避免遮擋排煙窗(口)或對消防撲救造成影響。抗震設防(2019年修正本GB50223等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宣傳教育10宣傳教育場地有條件的社區宜建設綜合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或應急體驗館。宣傳教育專區經常性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多種載體作用,做好經常性綜合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注:常見載體包括廣播、電視、網絡、手機、電子顯示屏、學習強安App等。41新設立的宣傳欄框架建議使用堅固、耐用、防銹等材質,宣傳材料版面建議使用防水等材質。有條件的社區可設置電子宣傳欄。公眾培訓和宣傳教育1文藝團體、業余文藝演出隊宜開展群眾性綜合減災文化創演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培訓針對社區工作站(居委會)工作人員,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綜合減災培訓,確保社區工作站(居委會)工作人員每年完成1次綜合減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綜合減災規章制度;——突發事件處置方法;——組織引導疏散群眾的知識和技能。公眾開放日邀請居民走進企業,邀請居民、企業走進政府,為企業安全管理、政府監督管理建言獻策。11亮點建設評價綜合減災社區的評價程序包括:社區自查自評并申請;街道現場核查;區級部門審查驗收;市級部門復核、評審并進行結果公示。A8012附錄A(規范性)綜合減災社區創建評分表綜合減災社區創建評分表見表A.1表A.1綜合減災社區創建評分表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估內容本文件對應條款滿分分值(12分組織領導組建本社區綜合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社區主要領導人任組長,成員包括社區“兩委”委員、災害信息員等。5.1.11每年至少召開1次工作會議。5.1.21規章制度5.2.13醫療衛生部門等)建立協調聯動機制,開展綜合減災工作。5.2.21與有關社會組織、鄰近社區、物業管理單位建立協調聯動機制,開展綜合減災工作。5.2.21網格化管理實行網格化管理,網格員發現的隱患受理率達到100%。5.31經費投入有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等經費保障,并嚴格管理、規范使用。5.41災害保險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宜參加燃氣險、火災險、意外險、車輛險等各類保險。5.5.11災害發生后,組織受災對象合理申報巨災保險救助款項。5.5.21工作檔案建立綜合減災社區創建管理工作檔案。5.61(12分應急隊伍組建社區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相結合的應急隊伍。6.1.11應急隊伍配有適合當地災害救援特點的救援裝備。6.1.11完善由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和醫務人員組成的社區三人組工作機制。6.1.21有效整合轄區物業管理單位應急力量,組建常態化應急值守隊伍。6.1.31與綜合消防救援隊伍建立聯動機制。6.1.41與轄區生產、經營、儲存危險物品的單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物業管理、防洪排澇等單位的應急救援組織建立聯動機制。6.1.41災害信息員社區至少配有1名災害信息員。6.2.1126.2.21志愿者隊伍有參與綜合減災工作的志愿者隊伍。6.31志愿者隊伍人數在10人以上。6.31引導轄區內學校、醫院(醫療機構)、工貿企業、商場等相關單位組織開展綜合減災活動。6.4.11引導轄區內學校、醫院(醫療機構)、工貿企業、商場等相關單位以及慈善組織、義工組織等社會組織、志愿者主動參與社區綜合減災活動,社區每次綜合減災活動應至少有1個前述單位或社會組織主動參與。6.4.21(25分風險評估1災害風險評估,制作災害風險地圖。7.1.11指北針、圖例和歷史災害情況等,比例不低于1:50000。7.1.27.1.31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建立社區隱患清單,強化對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的風險治理,明確事故危險源、危險設施、設施損壞、設備缺失等相關信息。7.1.4213表A.1綜合減災社區創建評分表(續)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估內容本文件對應條款滿分分值(25分形勢分析每季度進行一次生產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會治安、燃氣安全等各類事故與傷害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7.22隱患檢查自然災害隱患排查:汛前開展防汛、防風、防雷檢查,整改相關隱患點(地下空間、低洼地段等);在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警示標志,并加強日常監測;有林社區定期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7.3.13市政管線檢查: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定期開展轄區內市政管線檢查,及時發現并上報可能影響生命線運行的隱患。7.3.21場所和設施檢查: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定期開展轄區內高層建筑電梯、居住建筑內電氣線路、車庫等地下空間、倉庫等封閉場所、水池及建筑物外墻“廣告牌、空調三角架”等較高風險區域安全檢查;督促人員密集場所管理單位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建立大客流監測和應急管控制度。7.3.32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檢查: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定期檢查轄區內防雷安全,督促產權單位、物業服務人落實雷電防護裝置定期檢測制度;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定期檢查違規儲存、使用或銷售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情況;住宅的豎向管井管道防火封堵嚴密,電纜井、管道井等公共區域以及配電柜、電表箱等處無堆放易燃可燃物品現象。7.3.42電氣火災隱患整治:專業經營單位定期維護保養管道燃氣、供電、通信、有線電視、軌道交通等公共電氣設備設施,及時整改電氣火災隱患;宜安裝過載保護器、燃氣泄漏報警器、電器安全裝置等電氣火災防范裝置;對轄區內各類建筑的電器設備、電氣線路每年進行全面檢測,及時整改電氣火災隱患。7.3.53電動自行車管理:電動自行車(電池)集中停放,定期開展電動自行車(電池)違規停放、違規充電治理行動;DB4403/T183—2021因客觀條件無法設置集中停放、充電場所的,應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巡查、檢查。7.3.62違規住人隱患整治:協助消防、街道等部門開展“三小”場所違規住人治理行動,杜絕違規搭建閣樓、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及時清理違規住人現象及住人設施。7.3.71餐飲場所管理:使用燃氣的餐飲場所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應安裝全覆蓋;使用瓶裝燃氣的餐飲場所,瓶裝燃氣儲存總量和存儲場所應符合7.3.8214表A.1綜合減災社區創建評分表(續)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估內容本文件對應條款滿分分值(25分隱患檢查GB50016—2014和DB44/T1591—2015的要求。7.3.8-居民群眾管理7.4.17.4.21按照分片到戶的原則,制作社區干部與居民的防災減災責任聯系卡,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責任人、職責、片區范圍、值班電話、災情上報電話、應急避難場所負責人及聯系電話、所在片區脆弱人群的緊急聯系方式。7.4.17.4.317.4.17.4.41與(7分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預案針對本轄區存在的災害事故類型,編制社區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預案。8.1.11災害風險和隱患點清單、應急聯絡信息、應急物資清單或應急設施分布圖、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疏散路徑圖、脆弱人群人員清單及轉移方案。8.1.21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及時更新。8.21應急演練1極端天氣情況下的通信保障、裝備使用、人員疏散、重點人群聯系機制、前期處置、信息報告、警戒等為主要內容的單災種或綜合應急演練。8.32公眾參與轄區居民、企事業單位、物業管理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中小學生等宜參與應急演練活動。8.41預案修訂社區應急預案及其他專項應急預案或行動方案每年修訂1次。8.51(25分應急值守設應急指揮中心,設置應急指揮中心背景板。9.1.11249.1.21配置應急通信設備,滿足突發事件發生情況下應急聯絡需求。9.1.31災害事故預警信息發布警信息。9.21應急避難場所設有符合要求的應急避難場所,可充分利用現有應急避難場所設施,對于轄區內未設置應急避難場所的,按照就近避險原則,與鄰近社區確定應急避難場所使用條件。9.3.11根據要求制作應急避難場所功能分區圖,并張貼在醒目位置。9.3.21根據要求制作應急疏散路徑圖,并張貼在醒目位置。9.3.31根據要求制作應急避難場所標志,并設置在關鍵路口、主入口等位置。9.3.41應急物資儲備設置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宜配置防護類用品、通訊類設備、救援類設備、生活類物資、搶險類裝備等應急物資,并做好日常管理維護和更新。9.4.12建立應急物資社會儲備機制,與社區內及鄰近超市、企業等合作開展救災應急物資協議儲備。9.4.21根據《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引導居民家庭儲備必要的應急物品,推廣使用家庭應急包、綜合急救包等。9.4.31在轄區內易澇點等災害隱患點儲備應急救援裝備。9.4.41社區醫療救護站社區范圍內設有可提供醫療救護服務的社區醫療救護站。9.5.11AED技能。9.5.21整合轄區物業管理單位、社康中心、樓棟長、網格員等資源,建立“應急第一響應人”機制。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購車合同樣本范本
- 2025年拒絕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責任分析
- 房地產買賣補充合同范本
- 車庫轉讓協議
- 2025《中央商務區B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承包合同》
- 產品購銷合同范本
- 2025版合同:國內勞務合同
- 2025城區商場餐飲服務承包合同
- 廣州南沙就業協議書
- 肇慶學院《巖土工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上海市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物業服務集團在管項目人員配置標準
- 機器設備評估常用數據及參數(最新)
- 叉車日常維護保養檢查記錄表
- 東風汽車特約店培訓資料-WDMS維修系統培訓管理(PPT 131頁)
- Q∕GDW 12070-2020 配電網工程標準化設計圖元規范
- 汽車半懸掛系統建模與分析(現代控制理論大作業)
-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三年級下冊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 畢業設計論文土木工程專業五層單身宿舍樓框架結構設計
- 立式水輪發電機軸線分析及處理
- 蹲踞式起跑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