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金昌市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七次月考語文試卷_第1頁
甘肅省金昌市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七次月考語文試卷_第2頁
甘肅省金昌市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七次月考語文試卷_第3頁
甘肅省金昌市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七次月考語文試卷_第4頁
甘肅省金昌市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七次月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昌市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七次月考語文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家書是一種感染力極強的鮮活文本,西方人稱之為“最溫柔的藝術”。鋪一張白紙、修一方尺牘,是我國古代文人表露心緒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寫一幀信札,是我國傳統士子寄寓鄉愁的有效渠道。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目斷鱗鴻,這樣的文化傳統代代相因,融入百姓生活,升華為中國鄉土文化的重要維度——家書文化,沉積為融親情、鄉情、友情于一體的獨特民族文化現象。在我國傳統社會,家書是傳遞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徑。無論人在何處,修一封家書、報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親人的擔憂掛牽,令其安心。特別是在戰亂頻仍的年代,家書的價值尤顯珍貴。當今社會,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覆蓋全球,人們只需輕點手機屏幕,便可訴說心曲、互道衷腸。這樣一來,傳統家書日漸式微,家書文化面臨衰敗消亡的嚴峻考驗。誠然,互聯網實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親友間的空間阻隔,縮短了時間長度,但畢竟不是所有的親情友情都可通過鍵盤敲打出來。一些社會學家認為,互聯網日益廣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親友交往的質量和品位,應警覺和預防網絡對優秀傳統文化因素的稀釋和削減。優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當今時代,人們既需要現代網絡的迅疾和輕靈,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溫潤和熏陶。通過網絡隔空進行的對話溝通,無論如何都顯得文化底蘊不足。昔日尺牘信札中真摯的感情、熟悉的字跡、質樸的語言,都被程式化的簡單符號代替;而這些網絡符號轉瞬即逝、難以恢復,即便其中有時也能迸發出智慧火花和閃光言語,但難以完整保留、長久珍存。人類社會的進步既體現在科技方面,也體現在人文領域。如果只重視科技而忽視人文,將危及人類經過長久辛勞累積起來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許多優秀文化消失的教訓告誡人們,現在應警惕和防范包括家書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遺產斷層。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紙質書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視野,而對很多“90后”“00后”來說,家書無疑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家書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成為塵封的話題和遙遠的回憶。家書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功能是網絡無法替代的,應慎終追遠,固本強基,在全社會積極倡導手寫家書,讓筆墨文字所蘊含的溫情暖意撫慰疲憊而躁動的都市心靈,讓家書文化成為人們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園。特別是要引導和鼓勵青年學生堅持書寫家書與運用信息技術并重,使家書文化在信息時代延續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選自劉金祥《讓家書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刪改)材料二:以“真善美”為思想內核的家書,不僅讓收信人重新觀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鑒賞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規律去創造新的生活,這就是家書表現出的審美功用。家書價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現在家書的認知功能,鑒賞者能夠通過某些家書作品認識社會、了解歷史。家書來自于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一封家書總是會帶有時代的印記,家書寫作過程中,常常涉及身邊的真實事件。由于家書是家人間的溫情話語,它的認知價值,又表現為一種啟迪,而非枯燥的說教。更重要的是,它溫馨智慧的家常話語,可以啟發鑒賞者在家庭情感輻射的小天地內,去探索人類世界大生活的奧秘,思考生命的意義甚至體悟宇宙人生。除了具有啟迪特色的認知價值,家書還有審美教育價值。家書作品所涵蓋的對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傾注了創作主體的思想情感,表現出作者的審美取向。創作主體的主觀情感包圍著家書傳遞的信息。當鑒賞者在獲取信息的基礎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時,家書的教育價值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因而家書的“教育”可以說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偽”中的化,我國的傳統教育的精髓向來是“化”勝于“教”的。在這個過程中,鑒賞主體與創作主體通過家書這一審美中介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果這種共鳴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認同的話,壯美或優美的思想情感便成為審美情感的旋律,家書因之實現了使鑒賞主體情感“凈化”或靈魂“升華”的功能。家書鑒賞之中的“賞玩”,則是側重于家書的娛樂價值。中國傳統家書是文化和藝術的綜合載體,那些寫在各式信箋上的蠅頭小楷和遵從著長幼禮儀的書信格式,都能給人以視覺上的審美感受。即使是信封的設計與信紙的折疊,也是豐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書信折紙基礎》一書中,介紹了91種信封和信紙的折法,讓人享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熏染下的一場視覺盛宴。不論是對家書書法、工藝的賞玩還是對家書故事的聆聽,都可以觸摸不同歷史時空的鮮活容顏?!霸娍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笨鬃涌隙恕霸姟眱r值的多元性,家書亦是如此。家書對于人們的意義不是單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單純的倫理說教,它以審美價值影響人的整個精神世界。家書作為書信文學、作為藝術文化,對人的審美功用是立體的、綜合的,它的終極審美目標在于通過對家庭范圍內人性美的謳歌,造就審美主體完整的個性。家書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成為塵封的話題和遙遠的回憶。家書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功能是網絡所無法替代的,應慎終追遠、固本強基,在全社會積極倡導手寫家書,讓筆墨文字所蘊含的溫情暖意撫慰疲憊而躁動的都市心靈,讓家書文化成為人們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園。特別是要引導和鼓勵青年學生堅持書寫家書與運用信息技術并重,使家書文化在信息時代延續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摘編自《讓家書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家書的審美價值>》)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國古代那些用以表露心緒、寄寓鄉愁的感染力極強的家書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被西方人稱為“最溫柔的藝術”。B.家書是一種文本形式、一種傳遞情愫和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而這些功能是網絡所無法替代的。C.世界上許多優秀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而消失了,這告誡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護和傳承包括家書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遺產。D.與傳統書信相比,網絡交流充斥著程式化的簡單符號,文化底蘊明顯不足,所以我們應倡導年輕人少用網絡與人交流,而多用手寫書信來傳達溫情暖意。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文中看,“魚傳尺素”“當憶雁書歸”“鱗鴻憑誰寄”這些詩句中的“尺素”“雁書”“鱗鴻”都是書信的別名。B.從創作上看,家書與詩歌等藝術作品有共通之處;從欣賞上看,家書有著詩歌所不具備的歷史和倫理上的價值。C.從家書的內容到家書的形式,甚至家書信紙的折法,都有值得鑒賞之處,其蘊含的文化和藝術具有豐富的審美功能。D.家書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文化作品,其歷史悠久、意蘊豐富,可雅俗共賞,傳承家書文化具有深遠的時代發展意義。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家書“多元性價值”的一項是(3分)()A.張籍《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了游子的心態,讓人感同身受。B.《傅雷家書》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C.《誡子書》是諸葛亮給兒子諸葛瞻寫的家書,其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已然成為千古名句,給人啟迪,令人警醒。D.毛澤東二十八封家書傳家風,其寫給毛岸英的家書,行草書風,堪稱書法藝術精品,透過它我們還可以領略世紀偉人的書法成就。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答:5.下面的材料是梁啟超在1916年1月2日寫給梁思順(梁啟超長女)的家書,很好地體現了家書的認知價值,請根據材料對此進行簡要分析。(6分)此間對我的消息甚惡,英警署連夜派人來護衛,現決無虞。吾斷不至遇險?,F一步不出門,并不下樓,每日讀書甚多,頃方擬著一書名曰《泰西近代思想論》,覺此于中國前途甚有關系,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兩年來所境較安適,而不知不識之間德業已日退,在我猶然,況于汝輩,使汝輩再處如前數年之境遇者,更閱數年,幾何不變為紈绔子哉?!咀ⅰ竣偬┪鳎簶O西,泛指西方國家。答:(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嵐起處有茶香朱以撒①多雨的暮春,總可以看到嵐起寨的四圍裊裊升起游移的嵐氣,和大片碧綠的茶園融為一體。嵐氣是變動不居的,只有在嵐氣散去時,茶園才得以清晰地顯現。寨子被群山環抱著,在它的西南,有一道瀑布,從黝黑的巨大巖石上奔流而下,碎玉般晶瑩迸濺。通向山嶺高處的路徑似乎都不曾開發,便給了小動物們更多穿行的空間。有登山癖好的人來此,也只能囿于一隅,靜觀四圍之景象——不行路時也是可以生出許多念頭的,尤其安然坐下時,比行色匆匆時有了更多的松弛——不僅僅是動作上的,更在于內心。②對于嵐起寨的暮春,我只能如簡筆畫那般信手勾勒。喬治·吉辛說:“世上有多少人能這樣寧靜、會心地欣賞天地間的美景呢?每五萬人中能否有一個人如此呢?”我想,此時的我,或許是五萬人中的那一個幸運者。③如果不是下起春雨,嵐起寨的茶園里便都是一些忙碌的身影,她們的指腕靈活地翻轉著。積年的經驗,使她們采摘鮮葉時不必經過思索,便能做到準確而且迅捷。在指腕的翻轉中,外人看到了美感,她們則看到了日常的真實不虛。鮮葉及時地由露天來到車間,開始了由潤澤到干燥的歷程。④一夜無眠的制茶師傅們在晨曦到來時一臉倦意——從鮮葉脫離母樹后,他們的辛勞就開始了。許多程序,一一做去——我只記下了揉捻、炒青、烘焙。每年制茶的可能是這幾位師傅,或者是那幾位師傅,手上功夫都不容置疑,他們在一起其實是各自展現差異。即便是同一位師傅相隔一年來到嵐起寨,他也已經不是過往的自己了——此時持有的情性、識見,已非去年的還原,這也使今年之茶,非去年的復制。茶樹一畦畦的,看似天生天養,從遠處望去都如同無數的臥龍紋絲未動,然草木有本心,每一株茶樹內部也各有差異。天下植物千萬,人確認茶為飲中上品,一定是歷經了無數的試驗,然后開辟茶山,種植培養,各出滋味。茶農之于茶樹可謂知音,知其所喜高度、方位、土壤。那些試圖探求無限者,會不囿于既往的經驗,脫略舊轍而開新徑。身在井隅,心懷璀璨——我想,每位師傅在制茶過程中都會有如此向往。⑤我在嵐起寨頂樓的陽臺上坐下來,而不是匆忙地趕往某個景點。出外旅行時,所思所想異于平素,想的總是“松弛”“閑適”“岑寂”“清曠”這些字眼,便有了“坐下來”這個安放的姿態。在有些日子里,我們的確是在做著“只爭朝夕”的勞作,沒辦法停下來。元人楊載曾如此形容:“波瀾開闔,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起?!边@個生活節奏越發迅疾的時代,沒有誰可以置身其外,但是個人的調節也能帶來一些自由,使感官體驗到與“迅疾”相反的趣味。如我在嵐起寨的這些日子,說起來沒有什么工作成效。閑坐花了不少時間,品茶又花了不少時間,沒有創造任何物質財富,精神上的感悟一時也說不出有多少——它們潛沉于深處,不知何時才會砉然天開。不過,閑散地坐下來,加上茶水的浸潤,的確使人松弛了不少。以前我覺得自己寫文、寫字在結構方面都有點緊,后來松了許多,我以為是慢功夫的成全。⑥古人認為山以不動為法。它的厚重、沉穩、堅硬,和人的生存相仿,很實在、真切,也都向前延伸。正如每個人都需要踏實勞作,方能實現生存的延續。然而,一座山的靈氣,往往是由嵐氣來承擔的,它縹緲隨風,無一定之規地漫起、游移,任意西東。裊裊而起的嵐氣在情調和色調上都異于火燒云,它薄紗一般潔凈、素淡,人于遠處靜靜地欣賞,甚至不愿開口評說什么。嵐氣所形成的氛圍無法讓人說明白,那些說不明白的部分——只可意會,讓人心懷一種朦朧的陌生感、新鮮感。⑦夜半醒來,覺得滿室茶香。心想,人是讓茶香喚醒的。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的香氣,茶香為人所喜,起始可能是偶然,慢慢地,不可替代。從鮮葉到此時的茶香彌漫,我想是接近圓滿了——樓下的制茶師傅已經很多個夜晚沒有合眼了,如此茶香可以視為回報。一批茶做完的時候,他們的心緒便舒展起來。和茶香可以相提并論的是書香,它們的起源是一樣的,都來自植物。每一泡茶都有自己的審美取向,大紅袍異于白雞冠,半天妖異于鐵羅漢。每一本書也都有自己的風格承載,舊版書不同于新版書,雕版印刷不同于激光照排。文士于書齋斜靠著,翻翻書,品茶,而后又翻翻書,甚覺暢適。⑧“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這是蘇東坡說的,然而制茶師傅似乎不認可此說,囑我還是先喝去年的茶,新茶放一段再說。關于理由,他只用了“退火”兩個字。天下道理大抵相通——我到文房四寶店挑了一些宣紙回家,并不急用,而是囤起來,日后再說。待舊宣紙用完了,新的宣紙也火氣銷盡,平和溫潤,此時下筆便覺暢快。經過時日磨洗的紙,居然有這般效果——時日無語而行,某些因素于其中悄然化解,于是品質被提升了。有人來,送了一些老紙和老墨,它們還達不到古紙古墨的等級,卻也使我期待之至。很迫切地就把老墨研了,把老紙攤開了,寫一首清冷的宋詞,感覺還真不同于以往,其中就有我對過往時日的敬畏,時間讓這些紙和墨都有資格冠之以“老”。新茶做成后,也在靜靜經歷時日之變,這就不需人工參與了——如同青銅器爬上銹跡,八仙桌漫上包漿,全是時日的拿手好戲。當然,茶葉不需放置那么久長,它們在適宜的時候被飲用,韻致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現。⑨我離開嵐起寨時已是立夏之后。采摘完鮮葉的茶山人跡罕至,一片靜謐。它在浮游的嵐氣中繼續汲天地精神,開始了新的生長。(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嵐起處有茶香”為題,既點明了寫作對象,又將嵐氣與茶香聯系起來,描繪出山間云霧繚繞的畫面,使文章富有詩意和美感。B.文章開篇描寫茶園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的自然環境,主要目的是為了說明茶葉生長的優越條件,與后文茶香的獨特并無關聯。C.文中引用喬治·吉辛的話,表明能夠寧靜會心地欣賞天地間美景的人很少,旨在批評現代人缺乏欣賞自然美景的能力。

D.作者認為,在這個生活節奏越發迅疾的時代,有些時候,人在“只爭朝夕”的勞作中無法體驗松弛閑適之趣,從而否定忙碌的價值。7.關于文中第⑦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是讓茶香喚醒的”一句強調了茶香的獨特魅力。茶香從偶然被人喜愛逐漸變得不可替代。B.文中提及制茶師傅多晚未合眼,“茶香可以視為回報”,體現出作者對師傅辛勤付出的認可與敬意。C.作者將茶香與書香相提并論,是因為二者均源于植物,且都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享受。D.文段把不同茶的審美取向和不同書的風格承載對比,意在突出茶與書的本質區別明顯。8.文中第④段說“身在井隅,心懷璀璨”。請結合文本分析制茶師傅們是如何體現這一狀態的。(4分)答:9.文章結尾“采摘完鮮葉的茶山人跡罕至,一片靜謐。它在浮游的嵐氣中繼續汲天地精神,開始了新的生長”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請結合文本,從文學審美角度,談談你對它的獨特的審美價值的理解。(6分)答: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材料一:成安君陳馀不聽廣武君策。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蔽山而望趙軍。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于是信、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節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材料二: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辫つ巳∶蓻_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節選自《三國志周瑜傳》)材料三:世言韓信伐趙趙廣武君請以奇兵塞井陘口絕其糧道成安君不聽。信乃敢引兵遂下,遂勝趙。使廣武計行,信且成禽,信蓋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將黃蓋獻火攻之策,會東南風急,悉燒操船,軍遂敗。使天無大風,黃蓋不進計,則瑜未必勝。是二說者,皆不善觀人者也。夫以韓信敵陳馀,猶以猛虎當羊豕爾。信與漢王語,請北舉燕、趙,正使井陘不得進,必有他奇策矣。其與廣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聽子計,仆亦禽矣。”蓋謙以求言之詞也。方孫權問計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之患,將軍禽之宜在今日。正使無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勝矣。不然,何以為信、瑜?(節選自《容齋隨筆韓信周瑜》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正確的斷句標號填寫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上。(3分)世言韓信A伐趙B趙廣武君請C以奇兵塞井陘口E絕F其糧道G成安君不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鼓,名詞作狀語,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片神鴉社鼓”的“鼓”用法相同。B.疾,急速、猛烈,與《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的“疾”意思不同。C.以,用,介詞,與《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義和用法不同。D.是,代詞,這,與《登泰山記》“是日觀道中石刻”的“是”意思和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韓信在河邊背水列陣,目的是吸引趙軍深入,趙軍果然中計,傾巢出動,攻入韓信軍營,結果被漢軍前后夾擊,大敗而歸。B.周瑜調撥幾十艘裝滿柴草的戰船,然后令部下將油膏灌入其中,并寫信給曹操,假裝說要前去投降,以實行火攻的計謀。C.材料三對于那種認為若非大風助力、黃蓋未獻火攻之策,周瑜便難以取得勝利的觀點持否定態度,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善于觀察人的結果。D.假使廣武君的計策得以實行,韓信就要戰敗被擒,這句話應該是韓信自己說的,他可能是故意展現謙虛以使廣武君暢所欲言。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譯文:(2)方孫權問計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之患,將軍禽之宜在今日。譯文:14.材料三“不然,何以為信、瑜”這句話使用反問語氣,蘊含著怎樣的深意?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答:(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題曹兄耕綠軒(節選)方岳煙蒼蒼,水茫茫。鵓鴣①喚雨蓑笠忙,春泥滑滑蒲稗②長。駕犁叱叱牛力強,高田低田齊下秧。隔林人家炊黍香,有來馌③者雙屨忙。煮芹燒筍各有將,小休吾牛飯前岡。共洗老瓦④沽村場,相與醉語墻下桑。[注]①鵓鴣:斑鳩,天要下雨或剛晴時常在樹枝鳴叫。②蒲稗:蒲草與稗草,田中的雜草。③馌:給田間耕作的人送飯。④老瓦:瓦盆。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使用疊詞“蒼蒼”“茫?!蓖癸@春天煙雨朦朧的特征,營造寧靜、廣闊的意境,展現鄉村生活的美好。B.“鵓鴣”句用擬人、借代手法體現了季節特征和農人繁忙勞動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追逐和珍愛。C.“煮芹燒筍”“有來馌者”從農家做飯、送飯給詩人等細節表現農家生活的忙碌有序以及農家的好客、熱情。D.末兩句從細節入手,描寫了鄉村的簡樸生活,展現出鄉村生活的自在閑適,體現出鄉村的樂趣和盎然詩意。16.元代洪焱祖《秋崖先生傳》評價方岳寫詩“不用古律,以意為之”,意思是方岳寫詩不拘泥于律詩的手法和技巧,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寫詩,重在抒情。你是否認同洪焱祖對方岳的評價?請結合詩句說出你的觀點和理由。(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不少同學在交卷前的緊張時刻,往往難以抑制地反復斟酌答案,臨時起意更改選項,結果卻常常將原本正確的答案改錯。針對這個問題,老師建議同學們學習《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事準和剛決精神。(2)《尚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許多人奉為座右銘,歐陽修以五代史諷今,將后唐莊宗失天下歸咎于此,老師也借此告誡成績優異的同學不能驕傲。(3)班級將要開展關于“網絡新詞熱詞”的班會課,李華同學注意到前段時間“反差感”一詞在網絡上非常流行,于是他查閱資料,發現古人也非常善于通過反差表達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所有動物都需要睡眠,但現代人往往對睡眠的重要性(A)。實際上,在睡眠過程中,身體雖然“躺平”了,大腦卻沒有“躺平”。①,那么它進入睡眠并不等于“關機”或“休眠”,而更像是在“重啟”和“更新”。近日,科學家為睡眠的重置作用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人員發現,人在睡覺時,在負責學習和記憶的關鍵腦區——海馬體中,有一種特殊的神經活動模式對于記憶的鞏固發揮了(B)的作用。這一研究表明,大腦的神經網絡在睡眠過程中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而且這些變化②,從而使大腦在經過睡眠后獲得了更好的認知功能和學習能力。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學了半天也記不住的新動作,或是背了半天也記不住的新單詞,③。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答: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