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1頁
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2頁
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3頁
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4頁
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得分:_____________時量:150分鐘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人民民主專政和團結國際友人,將使我們的建設工作獲得迅速的成功。全國規模的經濟建設工作業已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極好條件是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的人口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我們面前的困難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們確信:一切困難都將被全國人民的英勇奮斗所戰勝。中國人民已經具有戰勝困難的極其豐富的經驗。如果我們的先人和我們自己能夠渡過長期的極端艱難的歲月,戰勝了強大的內外反動派,為什么不能在勝利以后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呢?只要我們仍然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只要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團結國際友人,我們就能在經濟戰線上迅速地獲得勝利。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摘編自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材料二:我讀史書讀到商鞅搬移木桿樹立誠信一事,不禁慨嘆起我國國民愚昧,執政者煞費苦心,幾千年來民眾不覺悟、國家接近走向滅亡的悲慘命運來。法令,是謀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讓我們民眾獲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我們民眾正擔心不公布這些法令,或者公布后擔心這些法令不產生效力,一定竭盡全力來保障它,維持它,務必使它達到完善的目的為止。政府和國民互相維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沒有幸福可言,而且還有足夠讓人恐懼的危害,我們國民又一定會竭盡全力來阻止這些法令。即使想要讓我相信法令,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就如商鞅與秦國民眾之間具有同樣的利害關系,卻恰恰運用跟政府與國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運用徙木立信的辦法去做,這又是為什么呢?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試著翻閱一下我國四千多年的記載,尋求那些利國利民的偉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嗎?商鞅處在秦孝公時代,中原局勢極不安定,戰事正盛,全國民力疲憊,達到了不能夠言說和描述的程度。在這種情勢下,卻想戰勝各諸侯國,統一中原,不是很難嗎?在這種情勢下,變法的命令出臺了,這些法令懲罰壞人來保護人民的權利,鼓勵種田織布來增加國民的財力,崇尚戰功來樹立國威,把貧困、懶惰者收為奴隸來杜絕人力、物力資源的損耗。這確實是我國從來沒有過的重大政策,國民害怕什么而不相信呢?一定要通過搬移木桿來樹立誠信,我從這里知道了執政者實在是費了苦心,我從這里知道了我國國民愚昧,我從這里知道了幾千年來民眾缺乏智慧、國家差點兒走向滅亡的悲慘境地是有原因的。雖然這樣,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開始出現時,百姓對此會感到驚懼。國民是這些國民,法令是那些法令,我為什么對此感到奇怪呢?我只擔心這搬移木桿樹立誠信一事,如果讓東西方各國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國民聽了,一定會捧著肚子大笑,或者高聲譏誚。(摘編自毛澤東《商鞅徙木立信論》譯文)材料三:“文章五訣”,形、事、情、理、典,毛澤東的文章是典范。在毛澤東的政論文里,為了說服讀者接受他的觀點,他都能隨手抓來一個形象,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他的文章開創了政論文從未有的生動局面。他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對教條主義的語言、官僚主義的語言是那樣憎恨。延安“整風運動”中,他把文風與學風、黨風并提,討伐“黨八股”,給它列了八大罪狀,說它是對五四運動的反動,是不良黨風的最后一個“防空洞”。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日報》發表長篇社論,號召正確使用祖國語言,他在改稿時特別加了一句:“我們的同志中,我們的黨政軍組織和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中,我們的文學家、教育家和新聞記者中,有許多是精通語法、會寫文章、會寫報告的人。這些人既然能夠做到這一步,為什么我們大家不能做到呢?當然是能夠的。”(《人民日報》1951年6月6日)后來,我們漸漸機關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語言多了。他對此極為反感,甚至是憤怒,嚴厲要求領導干部親自寫文章,不要秘書代勞。他批評那些空洞的官樣文字:“講了一萬次了,依然紋風不動,靈臺如花崗之巖,筆下若玄冰之凍。哪一年稍稍動一點,使讀者感覺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為延長一年、兩年壽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強調內容一定要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他是一輩子都在與“黨八股”的壞文風作斗爭的。政論文是一種特殊的學術論文,細讀毛澤東的政論文,發現他的文章能將政治思想講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發展成公認的真理,特別是他獨特的語言風格,足可自立為一門一派,是對教條主義的語言、官僚主義的語言的最佳駁斥。在大力倡導改文風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靜下心來研究一下他的文章。這至少有兩個用處:一是專門搞寫作的人可以從中汲取營養,特別是補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好直起文章的腰桿;二是領導干部可以向他學一點寫作,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增加領導的魅力。須知:打天下要靠筆桿子,治天下更要靠筆桿子。(摘編自梁衡《關于毛澤東政論文文風的鮮明特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能渡過長期的極端艱難的歲月,戰勝強大的內外反動派,我們就有信心在勝利以后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B.中國人民具有戰勝困難的豐富經驗,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必將會同時出現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高潮。C.毛澤東認為,如果法令是好的,國民就應該信任它;如果法令不好,國民就應該會竭盡全力來阻止它。D.毛澤東的政論文說理形象,深入淺出,語言風格獨特,為今天專門搞寫作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一項是()A.艱苦奮斗的作風、團結一致的精神、人民民主專政和團結國際友人等都是我們在經濟戰線上獲得迅速勝利的必要條件。B.毛澤東嚴格要求領導干部親自寫文章,不要秘書代勞,可見當時領導干部自己不寫文章,而由秘書代筆的現象很多。C.毛澤東讀“徙木立信”的歷史故事,慨嘆民眾愚昧、國家命運悲慘,足見作者能以小見大加以論述,思想深刻。D.材料三結尾,作者關聯現實,強調要研究毛澤東文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增加領導魅力,才能扭轉當前不正文風。3.下列選項不能用來證明材料三第二段的觀點的一項是()A.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反對黨八股》)B.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風。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改造我們的學習》)C.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整頓黨的作風》)D.中國人民將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大會的路線的領導之下,得到完全的勝利,而國民黨的反革命路線必然要失敗。(《愚公移山》)4.材料二多處使用了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請結合三則材料,分條概括毛澤東政論文的特點。(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衛·科波菲爾(節選)①[英]狄更斯現在我接近了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它是那么難以忘卻,那么驚心動魄,我看到它一步步地在擴大起來,好像平原上的一座高塔似的,甚至把它那預示的陰影投射在我兒童時代的一些事情上。在它發生之后多年,它給我的印象還是那樣新鮮活潑:在那靜寂的夜里,它的狂暴似乎仍在我的幽靜的房內猖獗著。直到現在,我有時仍會夢見它。我會由暴風雨——或偶一提及的海濱,聯想到它。我要照著我清楚地看到它發生的情形,照樣把它記錄下來。我并不是在回憶它,而是看到它在發生,因為它又在我面前重演了。移民出國的船起航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為了把即將移民澳洲的艾米莉的信交給她曾經的戀人漢姆,我乘郵車一路頂風冒雨,歷盡艱險,從倫敦來到亞茅斯。到達終點時,我因為太疲倦了,上了客棧的床便墜入——如同從高塔上墜下懸崖——深沉的夢鄉。我夢見,在隆隆的炮聲中,我和兩個好友正在圍攻一座城鎮,不過那兩人是誰,我可說不上來。隆隆的炮聲如此響亮,而且不絕于耳,因而我很想聽到的東西,怎么也聽不到了,直到我大力掙扎,醒了過來。天色已經大亮——八九點鐘了;現在,代替隆隆炮聲的,已是暴風雨的怒吼了。有人在敲我的門,邊敲邊叫。“什么事?”我大聲問道。“有條船出事了,就在附近!”我從床上一躍而起,問:“什么船出事了?”“一條縱帆船,從西班牙或葡萄牙來的,船上裝的是水果和酒。你要是想去看看,先生,那就趕快!海灘上的人都認為,它隨時都會給打得粉碎的。”這緊張的聲音沿著樓梯叫喊著走了,我盡可能快地穿上衣服,奔上大街。在我前面已經有許多人朝海灘方向奔去,我也朝那兒跑去,超過了不少人,很快就來到洶涌澎湃的大海面前。就在我們前面不遠,那只船的一支桅桿已在離甲板六七英尺高處折斷,倒在船舷一側,跟亂七八糟的船帆和索具糾纏在一起。隨著船的起伏翻騰——它一刻不停地在起伏翻騰,猛烈得難以想象——所有這堆亂糟糟的東西,都使勁地往船舷上敲打,像要把它打癟進去似的。即便到了這種時候,船上的人還是努力想把這部分損壞的砍掉。由于船的這一側朝向我們,因而當它向我們這面傾側時,我清楚地看到船上的人都在揮動斧子砍著,其中有一個留著長鬈發的人,最為活躍,格外引人注目。可是就在這一剎那間,岸上發出一片喊叫,聲音蓋過風吼浪嘯。原來海上掀起一個巨浪,打在顛簸起伏的破船上,把甲板上的人、桅桿、酒桶、木板、舷墻,全都像堆玩具似的,統統掃進了洶涌的波濤,只剩下留著長鬈發的人緊抱著殘存的桅桿。岸上的男人們呻吟著緊扣雙手,女人們尖叫著轉過臉去。另有一些人,發瘋似的在沙灘上奔來奔去,求人救人,但誰也無能為力。我發現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發瘋似的央求我認識的一群水手,別讓那遭難的人在我們眼前喪命。就在這時,我發現沙灘的人群中有了新的騷動,看見人們往兩旁分開——漢姆撥開眾人,來到前面。盡管我被眼前這新的可怕景象弄得驚慌失措,可他臉上的決心和望著大海的神情——跟我記得的艾米莉出走后那天早上的神情完全一樣——依然喚醒了我,使我意識到他面臨的危險。我朝他奔去,用雙臂摟住他,把他往回拖,央求剛才跟我說話的那些人,不要聽他的,不要存心讓人去送命,不要讓他離開沙灘!面對這個視死如歸的人的這種決心——在場的人一半都聽慣他指揮——求他別去,倒不如求風留情更有希望。“大衛少爺,”他意氣風發地握住我的手說,“要是我的時辰到了,那就來吧;要是還沒到,那就再等等。伙計們,幫我做好準備!我這就去!”失事的船正在破裂之中,我看到它正在攔腰裂成兩段,桅桿上那個唯一剩存的人,已經處于千鈞一發的時刻。但他仍緊抱住桅桿不放。他頭戴一頂式樣特別的紅色便帽——不像水手的那樣,而有較鮮艷的顏色;為他暫時把死亡擋住的那幾塊木板,在翻動,在滑出;預示他即將死亡的鐘聲在叮當作響,我們大家都看到他揮動著那頂帽子。當時,我看到了他這個動作,覺得自己簡直快要瘋了,因為這一動作,使我回想起一個一度是我的親密朋友的人。漢姆獨自站在那兒,注視著大海,身后是屏聲斂氣的寂靜,眼前是暴風巨浪的怒吼;待到一個巨大的回頭浪退去時,他朝身后拉住拴在他身上的繩索的那幾個人瞥了一眼,便跟在那個回頭浪后面,一頭扎進大海,跟兇浪搏斗起來。他一會兒被拋上浪尖,一會兒沉入浪谷,一會兒又埋進浪沫中間,一會兒被沖回海岸,一會兒被沖向破船,一直勇敢地拼命搏斗著。這段距離,本來不算什么,可是暴風和海浪的威力,使得這場搏斗成了生死之爭。后來,他終于靠近破船了,近到他只要再使勁劃一下,就能抓住破船了——可是就在這時,一個綠色巨浪,像高大的山坡似的,從船的外側,朝海岸的方向卷了過來,漢姆仿佛猛地一躍,卷進了巨浪之中,而那條船也不見了……當我奔向他們把他拖回來的地點時,只看到海里有一些碎片在打著漩渦,好像打碎的只不過是只木桶。人人臉上都露出一片驚慌之色——他已毫無知覺——死了。被海浪沖到岸邊的還有一具尸體——我看見對艾米莉始亂終棄的斯蒂福斯頭枕著胳臂躺在那兒,就像我以前在學校里經常看到的他躺著時的那種樣子。(節選自《大衛·科波菲爾》第55章,有刪改)【注】①艾米莉和表哥漢姆青梅竹馬,在漁民舅舅佩葛蒂的撫養下長大;后在大衛的寄宿學校的朋友斯蒂福斯誘騙下私奔,但斯蒂福斯最后拋棄了艾米莉。斯蒂福斯坐船遇上海難,漢姆去救他,結果雙雙遇難。6.下列對文本中“漢姆”形象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姆在面對洶涌的暴風雨和即將沉沒的船只時,義無反顧地前往救人,展現出了他極大的勇氣和決心。B.當得知有人遇險時,漢姆迅速做出反應,不受“我”勸阻跳入海中,又顯現出他的堅定、自信和固執。C.“我”央求跟“我”說話的人不要聽漢姆的,但在場的人一半都聽慣他指揮,體現了漢姆在他們心中的威信。D.漢姆盡管最終未能成功救出船上的人,且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的努力和犧牲突出人性中的善良與愛。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用第一人稱“我”講述故事,增強了故事真實性,有利于抒發情感,使小說主觀色彩更為濃厚。B.小說生動的場景描寫,營造了暴風雨時的緊張氛圍,突出了漢姆在危急時刻的形象特點和悲壯色彩。C.小說運用比喻、夸張、排比等手法,寫出了暴風雨中交織著的自然與命運的力量,頗具藝術的張力。D.選文與課文《大衛·科波菲爾》(節選)一樣,都是從童年時的“我”的視角,來寫周圍的人和事。8.文中加點的兩個“現在”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9.小說在敘事過程中多次插入有關回憶,關聯當前情節,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節選自《論語·陽貨》)材料二: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觀殷、夏所損益,曰:“后雖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故《書傳》《禮記》自孔氏。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節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刪改)材料三:孔子閑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①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于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于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②’,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③,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子夏蹶然而起,曰:“弟子敢不承乎?”(節選自《禮記·孔子閑居》,有刪改)【注】①凱弟:即“愷悌”,和樂平易。②宥密:寬仁寧靜。③逮逮:同“棣棣”,雍容嫻雅的樣子。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后雖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質D周監E二代F郁郁乎G文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即《詩經》,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B.序,依次編訂,與《齊桓晉文之事》中“謹庠序之教”的“序”意思不同。C.蓋,表推測,大概,與《諫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終者蓋寡”的“蓋”用法不同。D.敗,災禍,與《〈老子〉四章》中“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的“敗”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總結《詩經》有興、觀、群、怨等重要作用,表達了孔子“詩教”的觀點,是孔子對《詩經》社會功能的總結。B.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禮儀制度,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編纂了從唐堯、虞舜到秦穆公時期的歷史事件。C.孔子認為要做好“民之父母”就必須通曉禮樂的本源,達到“五至”,踐行“三無”,并以此來統一天下,治理好百姓。D.三則材料都提到孔子和《詩經》,側重點雖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孔子對《詩經》在禮樂教化等作用上的認識。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2)“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14.孔子對《詩經》的重視,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發潭州①杜甫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賈傅才未有,褚公②書絕倫。名高前后事,回首一傷神。【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在大歷四年(769)春離開潭州(治今湖南長沙)赴衡州(治今湖南衡陽)時所作。②褚公:指唐代書法家褚遂良。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緊扣題意,夜來痛飲沉醉而眠,拂曉就要伴著湘江兩岸春色遠行。B.頷聯詩人“以我觀物”,賦予岸花、檣燕以人的感情“送客”“留人”。C.頸聯用典抒情,感嘆自己與歷史上賈傅、褚公被貶謫的遭遇十分相似。D.尾聯進一步抒懷,回首過往,感傷不已,自己有高名卻抱負不能施展。16.這首詩的頷聯與下面的詩句都寫到了花,但其蘊含的感情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貞觀政要·論任賢》中的“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讓人聯想到《〈論語〉十二章》中有關的“________,_______”兩句。(2)李白《將進酒》中的“__________”一句是對自我才華的肯定與自信;“__________”一句流露出對富貴生活的憤慨和不屑。(3)淚為心聲。古代詩詞中常用“淚”來表達作者的感情,而“淚”也往往能打動讀者,引發共鳴。比如:“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海明威的文字極為①,沒有冗長的絮叨,頗有硬漢的風格。在寫到人物的對話或者心理獨白時,敘述者的插入語大多省略了。不過在《老人與海》中,當寫到老人在幾天幾夜的千辛萬苦中捕獲大馬林魚,又跟前來撕咬他戰利品的鯊魚群進行殊死搏斗,終于寡不敵眾,最后只能帶著被鯊魚吞噬后剩下的大馬林魚骨架靠近海岸時,有一段關于老人的心理獨白,卻有了很多的插入語“他想”。海明威為何要這么半口氣、半口氣地添加上這么多的“他想”,為何不讓老人的心理獨白②,變得更連貫一些?這說明,當老人經過幾天幾夜的搏斗,人已經處在極度疲乏中。當他隨后反復念叨一張床時,他的意識,其實已經處在斷斷續續的半停擺狀態了。不斷插入“他想”,正說明了意識的停頓或者暫時的休止和調節。在這種狀況下,“他想”本身就超越了交代、說明意識發生者是誰的意義,獲得了描寫的獨立價值,而反復地追加這種插入性描寫,成了似乎要把意識在停頓中連貫起來、理性起來的一種努力。比如當海上的風讓老人駕船順利回家時,他第一感覺,就把風作為朋友的。而又追加想一想,補充上“有時候”,也給風暴把人的出海造成的困擾或者帶來的海難考慮進來,這就更客觀、理性了。18.請在文中的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0.下面選自課文《老人與海》(節選)第五段,也有多處“他想”。請借鑒上文中的分析方法,分析其中多處插入“他想”的文學效果。老人此時頭腦清醒好使,下定決心搏擊一番,但卻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長啊,他想。他盯著那條緊逼而來的鯊魚,順便朝那條大魚望了一眼。這簡直像是做夢一樣,他想。我沒法阻止它攻擊我,但我也許能制服它。尖齒鯊,他想,見鬼去吧。(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很多人為了使用方便,手機充電器基本“焊”在了插排上,即使手機電充滿了,也不拔手機充電器,雖然用起來方便了很多,實際上卻是埋下了隱形炸彈。通過實驗發現,插座上的充電器在不連接手機的時候,相比較正常充電時的電流來說小了很多,但充電器只要接到插座上,即使沒有負載,也會產生一定的電流。從另一個方面看,充電器是把高壓電變為低壓直流電的一個器件,如果充電器放在插線板上長期不拔,它會持續發熱,從而加速器件和材料的老化,容易產生短路或高壓擊穿,①。如果因為類似原因發生火災,第一時間要做的是切斷電源,必要的情況下切斷整屋電源。千萬不要用水去救火,②,一旦潑在電器或者充電器上,容易發生爆裂或者爆炸。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使用厚重的物品或者器具進行撲打或者鋪蓋,并且及時報警。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救火”,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有人問泰勒斯①,什么是最困難之事,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問他:“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注】①泰勒斯:古希臘哲學家,西方哲學之父。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或感悟?請根據要求寫一篇作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2024年秋季高二檢測卷語文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答案】1.B2.C3.D4.①連續使用問句,形成層層推進、邏輯嚴密的論證。②使用反問句,強化了作者的觀點。③使用設問句,引發讀者思考,提示下文內容。④多處問句的運用,賦予文章雄辯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5.①立場鮮明,傾向性強。如材料一“我們確信:一切困難都將被全國人民的英勇奮斗所戰勝”中,表達了鮮明的立場,態度傾向明顯。②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如材料二第二段,首先提出觀點,然后從“法令如果好……”“法令如果不好……”兩個方面展開論述,思路清晰,邏輯嚴密。③語言生動,極具號召力。如材料三舉例中說毛澤東把“黨八股”比作“防空洞”,通俗易懂,生動貼切,易于理解和接受。④風格獨特,富有創造性。毛澤東的政論極具個人風格,如材料三說他“足可自立為一門一派”,還能將政治思想講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發展成公認的真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答案】6.B7.D8.①第一個“現在”是大衛作為敘述者回憶往事的時候,是講述故事的時間。②第二個“現在”是大衛來到亞茅斯面臨暴風雨的時候,是故事發生的時間。9.①補充背景,使情節更豐富、合理。巧妙關聯當前情節插入有關回憶,暗示了相關前情和人物關系,如第一處漢姆與艾米莉的戀情,第二處“我”與斯蒂福斯曾經是親密的朋友。②插入的回憶有助于刻畫人物形象。如第一處回憶漢姆在艾米莉出走后的神情,突出了漢姆救人的堅定決心,深化了他對艾米莉的深情;第二、三處回憶斯蒂福斯的有關情節,揭示了他的背叛,突出其自私和冷酷。③采用當前情節與回憶交替敘述的方式,讓敘事有波瀾,增強了故事的層次感與可讀性。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答案】10.BDF11.C12.C13.(1)到了孔子時,刪去其中重復的,選取可以用于禮儀教化上的(詩篇/部分)。(2)“三無”我已經能大概知道了,請問(冒昧地問一下)《詩》中什么詩句(哪些內容)跟“三無”接近呢?14.①重視對《詩經》的學習,認為《詩經》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可以“興、觀、群、怨”等。②親自編寫《詩經》,刪除重復,選取禮儀教化的部分組成305篇,并配樂歌唱它。③用《詩經》教育子弟,如以《詩》教三千弟子,引用《詩經》中的語句解答子夏疑惑等。(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答案】15.D16.①杜詩:寫“岸花”,即啟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