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3月聯考語文試卷本試題卷共10頁,共23道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一、閱讀(72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題。數字時代,信息通信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互聯的方式,智能手機和無線互聯網成為人們彼此相連的端口,傳統上面對面的交往模式開始被虛擬化的數字連接取代。在社交平臺中,每個人似乎都可以與他人便捷相連,擺脫現實空間中傳統社會關系的束縛,在流動的數字空間中構建自己的社交邊界,獲得控制社交距離的自主權。一種連接在場、自由聯合、精準陪伴的“淺度交往”逐漸成為青年群體的新型社交方式,“尋找搭子”“云端愛情”“止于點贊”正是這種新型社交方式的鮮活寫照,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社交平臺尋找陪伴與情感支持。但在輕便快捷的交往方式背后,高質量的人際關系卻日漸稀缺。渴望親密與社交倦怠的矛盾心理讓不少青年人對深度的親密需求失去信心,逃避人際交往中的時間成本與情感付出,陷入原子般的“數字化孤獨”之中。“數字化孤獨”本質上是網絡社交在人們情感結構上的投射。這種由圖文符號與信息交互構造的網絡社交只是產生一種碎片化的淺度連接,與生活世界中由在地關系、群體協作、社會活動交織出的人際網絡彼此疏離,從而促生了一種孤獨的心理狀態。它的形成指向當代青年群體社交形態的三個特點。首先,當代青年群體沉迷于線上交往的狂歡,但缺乏線下的聚合與溝通。互聯網創造了高度自由且個性的參與機會,反而讓現實場景中的交往顯得吃力且束縛重重,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社恐”來形容這種喪失自由感與自主權的情緒感受,試圖以逃離的方式重回由數字技術構造的想象空間,理解他人與調整自我的意愿顯著退化。其次,青年群體透過數字化形象與他人進行交往,卻也因此陷入對數字他人的信任危機。一方面,數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全可信。當自我對他人的理解完全建立在對方的個人敘述與符號展演上,就相當于進入了一個由對方打造的“擬態環境”之中,文字和圖像很可能是精心構建的技術遮蔽,數字技術與數碼物的傳遞無法取代面對面互動帶來的信息流露與經驗感知。另一方面,數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整真切。在“帶著面具起舞”的社交平臺中,精心展現的網絡形象只能反映個體的一部分特征,這種完美的幻象雖然能帶給人理想自我的瞬時滿足,卻也造成了一部分信任感的缺失,導致美化自我與懷疑他人同步而行。再者,青年群體對大規模的淺層交往抱有期待,卻在尋找“親密陌生人”的過程中屢屢失望。親密認同的形成有賴于人際過程中“自我袒露與他人回應”的循環。數字技術與社交平臺擴大了人的溝通范圍,親密認同的對象似乎可以跳脫出熟人關系,拓展為網絡中的陌生人,但這種親密且陌生的交往狀態卻容易斷裂。由于社交過載,人們縮減了給予社交好友情感支持的平均深度,自我袒露難以獲得足夠的情感支持,也難以在訴說者與傾聽者之間建立彼此認同,反而出現了雙方對情緒價值的爭奪與計算。“數字化孤獨”映射出當代青年的社交困境,背后涉及到的是技術發展、群體心態和社會變遷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移動設備的便攜性使得青年群體可以便捷地接入各類社交媒體,社交媒體平臺將大量、遠處、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匯聚在一起,使得遙遠的聯系得以建立,為青年群體提供了低成本交友的機會。但相較于面對面交往,互聯網上建立的聯系更多是一種均等的“點贊之交”,大量無差別的數字關聯替代了具有情感意義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青年群體對于人際關系邊界的強調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數字關聯進一步轉化為深度聯系。現代社會中,青年群體的隱私意識和邊界意識日益增強,青年群體對于人際交往的訴求是保持自己邊界的同時不侵犯他人邊界,這種邊界不僅是物理距離上的,更是心理距離上的。邊界感雖然維持了社交的尺度,但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深度聯系更難建立。互聯網則進一步加劇了社交邊界的打造。不同于面對面的全方位交往,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設置各種數字邊界,比如“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不能通過群聊添加好友”。一旦感覺邊界被觸犯,便迅速發起單邊行動,拉開社交距離。同時,社會的快速變遷制約了深層社交關系的建立。如德國社會學家齊關爾所言,現代社會充滿變化和刺激,人們在反復經歷刺激的同時變得麻木,喪失與他人建立深度聯系的意愿。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將人們的時間切割為碎片化的時間,人們將碎片化的時間用于與他人的交往,在零碎的時間里隨手與他人閑談交流,一旦人們回歸工作或休閑的大段時間,碎片化的交往就會斷裂并再難重新拾起,使得情感更加難以深入。青年群體的“數字化孤獨”是數字技木全面入侵社交生活的產物,因此破解“數字化孤獨”本質上就是探討如何讓數字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數字時代整體戒斷社交媒體并不現實也無必要。青年群體需要提高數字素養,將社交媒體發展為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支點,而非屏蔽真實生活的數字屏障。數字技術不是需要對抗的敵人,是與使用者共存與共變的對手。社交媒體并不必然意味著原子化生存,也可以成為塑造社會性自我的途徑,這需要使用者發揮能動性來界定社交媒體與自身的交互方式,制訂符合自身特點的使用方案,在抵達虛擬世界中的“遠方”后,仍對日常生活中鮮活生動的“附近”保持興趣,在擁有了即時通信技術之后,仍然記得如何去思念一個遠方的人,觸碰一個近處的人。(節選自劉子曦《社交媒體時代,我們如何走出“數字化孤獨”》)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數字化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社交中擺脫現實的束縛,在流動的數字空間中構建自己的社交邊界,自主控制自己社交距離。B.淺度交往是青年群體的一種新型網絡社交方式,它具有連接在場、自由聯合、精準陪伴的特點,但高質量的人際關系日漸稀缺。C.數字化的媒介身份是人們在社交媒體時代與他人進行交往中的自己所使用的數字化形象,它并不完全可信,也并不完整真切。D.現代社會中,青年群體日益增強的隱私意識和邊界意識,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注意尺度,也增加了與他人建立深度聯系的難度。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就指出由于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青年群體中產生的“數字化孤獨”的現象。B.文章采用了“提出問題一一分析問題一一解決問題”的層進式結構,論證嚴整周密。C.在論述青年群體在尋找“親密陌生人”的過程中屢屢失望時,文章運用了事實論證。D.文章聚焦社會熱點,探討的是如何讓數字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話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只要提高青年群體的數字素養,就能完全避免數字化孤獨的產生。B.在數字時代,人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獲得真實的幸福感。C.社交媒體上的交往是一種均等的“點贊之交”,難以建立深度聯系。D.線上線下社交各有優勢,應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形成社交互補。4.請簡要概括青年群體“數字化孤獨”產生的原因。(4分)5.如何理解劃線句子“在數字時代整體戒斷社交媒體并不現實也無必要”這句話?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題。賭局的開始(節選)至元二十三年六月,在確定了與陳友諒決戰的方針后,朱元璋從廬州調回了徐達的部隊,并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銳力量,包括二十萬士兵,和他手下的優秀將領徐達、常遇春、馮勝、郭興等人,連劉基這樣的文人謀士也隨軍出征,與陳友諒一樣,朱元璋這次也算是空國而來。遲早有這一仗,躲也躲不過,那就打吧。陳友諒和朱元璋就像兩個賭徒,一個帶了六十萬,一個帶了二十萬,去進行一場危險的賭局。他們使用的籌碼是無數人的生命,賭注是自己的生命,財富和所有的一切。但這個賭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贏的人將獲得這片大地的統治權。這個獎勵太讓人動心了,沒有人能夠拒絕。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六日,朱元璋帶著他的全部賭注從應天出發,去參加這場賭局。朱元璋不會真的讓朱文正守一個月,他的軍隊以急行軍向洪都前進,不分晝夜,不停地走,向著他們的宿命中的戰場前進。朱元璋在行軍的路上,這是一個晴朗的白天,江上不時刮起陣風,卻讓人感覺相當溫和舒爽。朱元璋卻沒有欣賞景色的心情,他的旗艦正向洪都前進,當他回頭時,看到的是他的眾多戰船,以及統帥戰船的文臣武將,這是二十萬的大軍。朱元璋每當想到這里,心里就止不住的激動。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放牛娃,到今天千軍萬馬的統帥者,我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啊,那么多的艱難與困苦,悲涼與絕望,我都挺過來了,現在我要去爭奪天下!陳友諒是如此的強大,無敵的戰船,勇猛的士兵,他一直都比我強,一直都是。已經不是三年前了,已經沒有伏擊這樣的便宜可撿了。這一次我要面對的是他真正的力量,只能硬碰硬!朱元璋的手不禁顫抖抖起來,這種顫抖是畏懼,也是期望。當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先上去拼一拼,不行再說。這個行為的錯誤之處在于,牛犢并非不怕虎,而是因為它不知道虎的可怕。當朱元璋弱小時,他專注于擴大自己的地盤,占據滁州!占據和州!陳友諒、張士誠算是什么東西!然而隨著他自己的不斷強大,他才意識到自己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個龐然大物,是怎樣的可怕與不可戰勝。他終于開始畏懼。越接近對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對方的強大,就會越來越畏懼。當他的畏懼達到極點的時候,也就是他能與對手匹敵的時候!朱元璋不斷的追趕陳友諒,不斷地了解陳友諒的可怕,也不斷地增強著自己的實力,只為那最后的決戰,戰勝了他,天下再無可懼!以顫抖之身追趕,以敬畏之心挑戰。陳友諒,我已經有了和你決戰的本錢,你已經在洪都耗了兩個月,士氣和糧食還能剩下多少,我雖兵少,但絕不怕你!只要打倒了陳友諒,我就是天下之主!此時江上突然狂風大作,朱元璋的坐船搖晃起來,他也從沉思中猛然醒來,這里不是決戰的戰場,陳友諒也不是那么容易打敗的,要戰勝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馬渡江頭苜蓿香,片云片雨渡瀟湘。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咸陽①是洛陽②。”勝利仍然遙不可及,還是考慮一下怎么作戰吧。陳友諒,我來了!(節選自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注】①咸陽:咸陽是秦代一統中國的帝都。②洛陽:楚漢相爭時,劉邦在洛陽成皋與項羽鏖戰,形勢嚴峻,勝負未知。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朱元璋在與陳友諒決戰之前,經歷了“確定戰略方針一一派兵防守洪州一一召集所有精銳一一趕赴洪州”的過程。B.“宿命”,表明朱元璋深刻認識到他與陳友諒的這場戰爭是歷史大勢所趨,這是積極主動、未雨綢繆的自覺行為。C.“初生牛犢不怕虎”,是朱元璋對自己的自信,表現了朱元璋面對強大的對手陳友諒勇敢無畏、一往無前的品格精神。D.詩以言志,“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咸陽是洛陽”既表達了朱元璋渴望統一天下的愿望,也寫出了朱元璋的猛然醒悟。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陳友諒和朱元璋賭局所使用的籌碼中有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的無數人生命,說明這兩人都是冷酷無情、不顧后果的人。B.多元化的敘述視角,“我”“你”“他”的稱謂轉換,讓讀者以親歷者、旁觀者、評論者的身份體驗和審視歷史大事件。C.“此時江上突然狂風大作”,“突然”一詞,既照應了前文“江上不時刮起陣風”,也將朱元璋從沉思狀態拉回現實。D.小說以時間為主線,許多短句單獨成段,既簡潔有力地加快了小說敘事的節奏,又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流暢性。8.小說中,在行軍的路上,看到自己行進的二十萬大軍時,心情激動后的朱元璋心理有哪些變化?請結合相關情節簡要分析。(4分)9.《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以來,一直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歷史性、文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作品”是絕大多數讀者的評價,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注],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節選自蘇軾《留侯論》)材料二: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其俘諸江南以實海濱,亦唯命。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顧前好,徽福于厲、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縣,君之惠也,孤之愿之,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實圖之。”(節選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注】賁、育戰國時勇士孟賁和夏育的并稱。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非有生平之素A卒然B相遇C于草野之間D而命E以仆F妾之役G油然H而不怪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間不能容發”與《屈原列傳》中“懷王乃悉發國中兵”的“發”意義不同。B.“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與《孔雀東南飛》中“逆以煎我懷”的“逆”意義不同。C.“以僥幸于不死”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以勇氣聞名于諸侯”中的“以”用法相同。D.“夷于九縣”與《蘇武列傳》中“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中的“夷”意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采用酷刑來對付天下志士,那種住在家里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族的人,數不勝數。B.張良狙擊秦王的行動,是“不忍忿忿之心”的表現,這種荊軻、聶政式的刺殺行為,在當秦勢方盛時無異于白白送死。C.橋上老人是一位隱居君子,為考驗張良,橋上老人授予張良兵書,暗中觀察張良所表現出來的想法是否與圣賢相符合。D.鄭襄公面對兵臨城下的楚王,既肉袒牽羊以示戰敗投降,又言辭謙卑反復表示惟命是從,事例證明忍辱負重能成大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2)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14.《論語·衛靈公》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從不能“忍”開始,然后張良之“忍”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5分)(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5~16題。歸雁陸龜蒙①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似悲邊雪音猶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月島聚棲防暗繳,風灘斜起避驚濤。時人不問隨陽意,空拾欄邊翡翠毛。【注】陸龜蒙:晚唐詩人,早年熱衷于科舉考試。舉進士不第后,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②岳:南岳衡山,雁回峰為衡山之巔。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把大雁比喻成人,大雁南來北往,路途遙遠辛苦,非常渴望得到人們的慰勞。B.頷聯寫大雁好像傷感于邊塞大雪而叫聲凄苦,因初次來到雁回峰,所以雁陣低飛。C.“暗繳”“驚濤”寫出了大雁在遷徙途中面臨的種種危險,展現了它們的生存智慧。D.尾聯寫世人不問大雁隨太陽運行而飛的原因,卻只知撿拾欄桿邊如翡翠般的羽毛。16.同是寫歸雁,與王灣《次北固山下》相比較,兩者在表達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說明。(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3小題,共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過秦論》中“,”兩句,運用借代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秦國沒有任何消耗就使九國軍隊陷入困境之中。(2)李商隱《錦瑟》中的“,”兩句,用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3)李白《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18分)北京中軸線南北貫通,景點遺址左右對稱,城市格局井然有序、宏偉壯麗。中軸線上的單個遺址建造考究,合一搭配又渾然天成、寓意豐富,古代皇權的恢弘氣勢、城市規劃的井然有序得以淋漓盡致展現。作為北京老城的“靈魂與脊梁”,再現了中國獨特的建筑之美、布局之妙。每個遺址建筑設計精妙、形制講究,屋頂材料、屋檐脊獸、屋身色彩等,都保持著嚴格的等級區別,從而形成內在秩序與規范,如三大殿、天安門等皇家建筑以“黃”為主基調,而鐘鼓樓以“黑”面為身,以差異彰顯身份用途不同。建筑設計也體現古人的宇宙觀、世界觀,如天壇的壇域構造呈現北圓南方之形,寓意“A”,社稷壇的方形祭壇上鋪滿五色土,象征“五行”為萬物之本。此外,建筑本身積淀著古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并展現其審美志趣。所謂“B”描述的就是鐘鼓樓作為北京城的報時中心,規范著城市的作息和秩序,使城市按節奏運行。而乾隆帝所建的作為中軸線上的制高點的向北將萬寧橋處的漕運繁忙、客舟如織盡收眼底的向南俯瞰皇城、掌四方天下的景山,可謂“京華攬勝第一處”。北京城以中軸線向左右布局展開,建筑要素相互呼應,形成整體布局之妙。中軸線北端布局充滿煙火之氣的市場,往南為百官議政的朝堂,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北部的地安門外大街前承皇城、后啟鬧市,還有煙袋斜街、南鑼鼓巷分布,這一帶成為古早熱鬧的商業區。而前為朝堂、面南朝向,體現《周易》里“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思想。中軸線的西側由北至南分布社稷壇、先農壇,東側與之對應分布太廟、天壇,完全遵循“左祖右社”的都城布局,一側以廟臺祭祀高祖,一側以高臺祭祀神靈,既牽掛往昔歷史、祭奠祖宗先輩,又祈盼國之未來、祈禱國泰民安。除簡單對稱外,北京中軸線內城區段還存在嚴密的比例關系,恰以五百丈的長度形成三等分,分別為鐘樓至景山北門、景山北門至故宮午門、故宮午門至正陽門箭樓,劃分出不同的功能分區,由此形成中軸線上獨有的建筑韻律節奏。18.文中加點的“靈魂與脊梁”指什么?為什么要用引號?(4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的A、B兩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20.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長句子改寫為四個單句。(4分)21.如果將畫橫線的句子改成“社稷壇、先農壇由北至南分布在中軸線的西側,太廟、天壇與之對應分布在東側,完全遵循“左祖右社”的都城布局”,你認為能不能改,請說明理由。(4分)22.學校語文興趣小組在學習漢語的發展演變中發現,詞語在使用的過程中的詞義的擴大,其中就有從形容甲事物擴展到形容其他事物的現象,標有方框的詞語“古早”“韻律節奏”就是如此。請根據學習興趣小組制作的卡片,完善標有序號的空白內容。(4分)詞義的擴大甲事物、性狀乙事物、性狀例1:古早傳統食物和習俗:懷舊傳統的味道、過去簡單美好的時光。①例2:韻律節奏音樂、詩文等藝術: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和有規律的變化。②三、寫作(本題共1小題,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24年年末,多個平臺都發布了網絡流行語榜單。如:“偷感(很重)”用于形容人謹小慎微、不愿意受到別人過分關注的心理狀態:“city不city”即“時髦不時髦”“洋氣不洋氣”“現代化不現代化”,“好city”即“好刺激”“好開心”:“小孩哥/小孩姐”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非凡才能的孩子,他們的年齡雖小,卻擁有讓成年人自嘆不如的能力。對此有人認為,網絡流行語影響了漢語的純正:也有人認為,網絡流行語只是投射自己的情緒,不必過于關注:也有人認為流行語是時代脈搏的體現。對于網絡流行語,你有怎樣的思考?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項,原文中有“似乎”一詞,表猜測語氣,體現了論文的嚴謹性,而選項表示一種完全肯定的語氣。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論證過程分析能力。C項,“事實論證”錯誤,運用的是道理論證。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邏輯的推斷能力。A項,“只要提高青年群體的數字素養,就能避免數字化孤獨”說法過于絕對,原文只是說“青年群體需要提高數字素養……而非屏蔽真實生活的數字屏障”,并未說只要提高數字素養就能避免數字化孤獨,故此項表述錯誤。B項,“在數字時代,人們完全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獲得真實的幸福感”說法錯誤,原文指出“社交媒體可能許諾了完美的關系,但依靠符號與技術構造的虛擬世界無法與可感知、有溫度的現實世界相互兌換,在地化的關系盡管不完美,卻是通往真實的幸福生活的密碼”,說明不能僅通過社交媒體獲得真實的幸福感,故此項表述錯誤。C項,“社交媒體上的交往是一種均等的‘點贊之交’,難以建立深度聯系”以偏概全,原文說的是“但相較于面對面交往,互聯網上建立的聯系更多是一種均等的‘點贊之交’,大量無差別的數字關聯替代了具有情感意義的人際關系”,說的是相較于面對面交往,互聯網上建立的聯系更多是“點贊之交”,并非全部,故此項表述錯誤。4.答案:①技術的發展,給青年群體沉迷于線上交往提供了機會,同時缺乏線下的聚合與溝通。②青年群體通過數字化形象與他人交往,陷入對數字他人的信任危機。③青年群體的人際關系邊界感,使數字化連接多是膚淺的互動,缺乏深度的情感交流。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的情感交流難以深入;【解析】本題考查對信息的篩選和概括能力。此題答案需要整合“三個特點”和三處原因的相關內容。(每點1分,共4分)5.答案:①數字技術深刻重塑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交形態,整體戒斷社交媒體不現實;②社交媒體可以成為塑造社會性自我的途徑,不應被屏蔽;③需要提高數字素養,發揮能動性來界定社交媒體與自身的交互方式,將社交媒體發展為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支點。【解析】本題考查對信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首先找到原文“在數字時代整體戒斷社交媒體并不現實也無必要”的位置在倒數第四段,然后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根據原文“數字技術的便捷性、高效性和連通性深刻重塑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交形態”可知數字技術深刻重塑著人們的生活,整體戒斷不現實;根據原文“社交媒體并不必然意味著原子化生存,也可以成為塑造社會性自我的途徑”可知社交媒體有其積極作用,不應被屏蔽;根據原文“這需要使用者發揮能動性來界定社交媒體與自身的交互方式……而非屏蔽真實生活的數字屏障”可知,需要提高數字素養,正確發揮社交媒體的作用。(每點2分,共6分)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項過程有誤,先是派兵防守洪州,隨著戰局的發展,確定戰略方針。B項“宿命”是指隨著戰局的發展,朱元璋不得不做出的抉擇,而這種抉擇是一種被動的行為。C項是作者個人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理解和評論。D項咸陽是秦代一統中國的帝都,如詩文中之意,朱元璋在夢里向往著咸陽,這反映了他渴望統一天下的強烈意愿;可東風吹醒了美夢,這時他自言在洛陽。楚漢相爭,劉邦在洛陽成皋與項羽鏖戰,形勢嚴峻,勝負未知,這正影射了此時正與陳友諒苦戰鄱陽湖的朱元璋的處境。所以D項正確。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的藝術鑒賞能力。陳友諒和朱元璋拿出全部的籌碼表現他們認識到這次戰役的重要性,因此高度重視,表現了二人戰略遠見和殺伐果斷的決斷能力。8.答案:①朱元璋回顧自己從一無所有到兵強馬壯時,內心充滿自豪。②朱元璋初次想到陳友諒的強大和可怕,內心充滿恐懼與敬畏。③朱元璋想到自己與陳友諒決戰存在的優勢時,內心充滿自信。④朱元璋想到陳友諒不是那么容易被打敗時,內心冷靜清醒。【解析】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分析鑒賞能力。答題要注意心情激動后的朱元璋,因此要注意到作者采取內心獨白和心理分析的手法理解朱元璋:一是回顧自己從一無所有到兵強馬壯,二是初次想到陳友諒的強大和可怕,三是想到自己與陳友諒決戰存在的優勢,四是想到陳友諒不是那么容易被打敗。這樣就很容易找到答案。9.答案:①歷史性: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朱元璋調兵遣將、率部親征包括文中的詩于史有載。②文學性:通過想象虛構,運用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使得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形象朱元璋在書中變得鮮活豐滿起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完美結合。③趣味性:以現代人的視角審視歷史,在小說中融入個人獨特的理解和觀點,語言生動幽默、通俗易懂。【解析】本題考查對作品的探究能力。歷史性主要表現在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事件、人物、主要事件在史書上都有記載。文學性主要是作者想象虛構的小的細節等小說的筆法,文本中主要體現細節描寫對朱元璋的刻畫。趣味性則作者個人獨到的理解和觀點(如“陳友諒和朱元璋就像兩個賭徒”“初生牛犢不怕虎”)以及語言上生動幽默、通俗易懂(小說的標題、短句的大量運用等)。10.答案:A、D、G【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非有生平之素”謂語、賓語齊全,所以在A處斷開;“于草野之間”狀語后置,所以在D處斷開;“以仆妾之役”狀語后置,所以在G處斷開。老人和張良并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仆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1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虛詞的理解能力。A項中的“發”,前者為名詞,頭發;后者為動詞,征調。B項中的“逆”,前者為動詞,迎接;后者為動詞,預料,想到將來。C項中的“以”,都是介詞,憑借。D項中的“夷”,前者為動詞,等同;后者為動詞,滅掉、殺盡。1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C項對材料的理解有誤,“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中的“其”指代橋上老人,正確的理解是“看那老人用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具有圣賢之人相互提醒告誡的意圖。13.答案:(1)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愿,卻不能做人下人的,這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2)我不能承奉天意,不能侍奉您,使您帶著怒氣來到我國,這是我的罪過。【解析】(1)“且夫”“報”“下人”“是”各1分。(2)“不天”“事”“敝邑”判斷句各1分。14.答案:①磨礪“忍”:忍橋上老人“倨傲鮮腆而深折”。②修成“忍”:秦始皇所不能驚懼他和項羽所不能激怒他(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③指導“忍”:漢高祖之忍,是張良所教。【解析】本題考查信息的篩選能力。從材料一可知,橋上老人通過“進履受書”一事,讓張良明白了忍的作用,然后達到了“秦皇帝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的境界,并教漢高祖“養其全鋒而待其弊”。【參考譯文】材料一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賢之人相互提醒告誡的意思意圖。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給張良兵書(而在于使張良能有所忍,以成就大事)。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秦王贏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里平自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就是有盂責、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的機會了。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氣勢是不可以憑借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一次狙擊中求得一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形勢非常危急,也太危險了!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里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里太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憑借僥幸免于死亡,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后,老人說:“這個年青人可以教育了。”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裸露身體、牽了羊來迎接。莊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于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仆,好幾年都不懈怠。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愿,卻不能做人下人的,這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余,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大的謀略。為什么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并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仆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驚懼他和項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看那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于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是百戰百勝,但是隨隨便便使用他的刀鋒(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鋒銳的戰斗力,等到對方疲敝。這是張良教他的。當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要自立為王,高祖為此發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從此可看出,他還有剛強不能忍耐的氣度,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材料二鄭襄公脫去衣服,牽著羊迎接楚莊王,說:“我不能承奉天意,不能侍奉您,使您帶著怒氣來到我國,這是我的罪過,豈敢不唯命是聽?如果要把我俘虜到江南,放到海邊,也聽君王吩咐;如果要滅亡鄭國,把鄭地賜給諸侯,讓鄭國人作為奴隸,也聽君王吩咐。如果承君王顧念從前的友好,向周厲王、宣王、鄭桓公、武公求福,而不滅絕我國,讓我國重新事奉君王,等同于楚國的諸縣,這是君王的恩惠,我的心愿,但又不是我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