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蘭芳蓄須 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23 梅蘭芳蓄須 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23 梅蘭芳蓄須 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23 梅蘭芳蓄須 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3梅蘭芳蓄須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授課老師授課班級班級人數

課題梅蘭芳蓄須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認識“蓄、迫、糾"等13個生字(包括2個多音字),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2)學生通過默讀與朗讀課文,能夠概括出梅蘭芳不登臺的幾件事,理解課文內容。(3)學生能體會到梅蘭芳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梅蘭芳蓄須的背景、原因以及他所經歷的危險和困難,體會其愛國情感和民族氣節。(2)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自讀分析,深刻理解梅蘭芳的行為所體現出的高尚人格,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思想上的啟發。

教學內容

(1)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梅蘭芳蓄須》這篇文章的深度解析。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梅蘭芳先生在特殊歷史時期的抉擇及其背后深刻的愛國情感。(2)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梅蘭芳先生如何在抗日戰爭期間,通過蓄須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日本侵略者的抗議,以及如何通過實際行動維護個人尊嚴和國家利益。此外,課程還涵蓋了文章的結構分析、關鍵語句的理解,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探討。(3)通過學習本節課,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理解重點詞匯和句子,還能夠深刻領會到梅蘭芳先生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學會在面對困境時如何堅守原則,以及如何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的興衰緊密相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介紹京劇,激發興趣播放梅蘭芳的演出片段,并展示梅蘭芳的照片,引導學生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位在中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譽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在我們開始本課之前,先來欣賞一段他的經典演出片段。明確梅蘭芳(1894—1961)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他8歲學戲,9歲拜師,10歲登臺,在五十余年的舞臺生涯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獨特的“梅派”風格。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漁殺家》等。(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梅蘭芳的生平簡介及相關圖片,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京劇或梅蘭芳的了解)(生:我知道梅蘭芳是四大名旦之一;生:我還知道他在抗戰時期拒絕為日本人演出)揭示課題,提出問題出示課題,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題并引發思考。思考:梅蘭芳在舞臺上唱旦角,為什么他會選擇蓄須呢?預設:教師只需引導學生認識到“蓄須"后梅蘭芳就無法進行正常演出,表明了他不愿意登臺的決心。(生:他蓄須之后就不能再化妝表演女性角色了;生:這樣他就不用被日本人強迫演出了)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引入歷史背景簡要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講述1937年日軍占領上海至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線,讓學生對那段歷史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教師簡要介紹1937年日軍侵占上海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段內的重大事件。聽讀課文,感知語氣聽音頻朗讀,一邊聽,一邊學習停頓和朗讀的語氣。注意自己讀不通順的地方。教師播放課文的音頻朗讀,指導學生注意斷句和語氣的變化,提醒學生標記不懂的字詞。(生:我覺得這段話讀得很有感情,我要多聽幾遍)自讀課文,圈出新詞學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并嘗試理解其意思。(生:我找到的生字有“須”、“被"、“界”、“請"、“騷”、“絕"、“可”、“求"、“想”)檢測字詞預習情況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點名學生帶頭朗讀、識記,同桌互相聽寫,教師相機指導。會認的字:須、被、界、請、騷絕、可、求、想指導學生歸類識字。部首歸類:辶:迫(強迫)、邀(邀請)、還(歸還)、邁(邁步)纟:糾(糾正)、纏(纏繞)、紡(紡織)、綻(綻放)近、反義詞歸類:近義詞:占領——占據、躲避——逃避反義詞:堅持——放棄、拒絕——接受詞語理解:A.梅蘭芳在香港住了下來,(深居簡出),不再登臺。預設:先引導學生根據“深居"簡出”的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再聯系上下文確定詞語的正確含義。可以運用造句的方式鞏固學生對詞義的理解。(生:他退休后一直住在鄉下,深居簡出,很少見到朋友了。)B.梅蘭芳(斬釘截鐵)地說:“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參加,這樣的慶祝會當然更不會去了。"預設:引導學生想象“斬斷釘子,切斷鐵”的畫面,從畫面中感受力量的果斷,再引入該詞的使用范圍,讓學生明白該詞意指“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可以讓學生回憶班上的同學或老師的性格,說說誰的性格比較適合用這個詞來形容。(生:李明在班級選舉時發言時總是斬釘截鐵,非常果斷。)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圈畫出不懂的地方。(生:我在第2自然段有個地方不太懂,可以請教一下嗎?)分組交流討論教師出示“自主學習卡”,學生分組交流討論。自主學習卡:①議一議:讀“閱讀提示”,它告訴我們哪些信息?②找一找:文章的結構層次該怎么劃分?每部分講了什么內容?③想一思:梅蘭芳是在什么情況下蓄須的?他為什么要蓄須?④說一說:課文寫了梅蘭芳的哪幾件不登臺的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⑤誦一誦:把你最有感觸的部分多讀幾遍,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請同桌評價。⑥悟一悟:梅蘭芳的所作所為對你有什么啟發?匯報展示,品析佳文(1)議一議:讀“閱讀提示”,它告訴我們哪些信息?預設:指名讀“閱讀提示”,并引導學生分析這三句話所傳達的意思。可以一人說其他人進行補充,也可以一人一句進行分析概括。這一段話介紹了梅蘭芳的相關情況,告訴了閱讀課文的重點,同時還布置了課外拓展的學習任務。(生:這段提示告訴我們梅蘭芳是一位京劇大師,他為了不給日本人演出選擇了蓄須。)(2)學生反復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一找:文章的結構層次該怎么劃分?每部分講了什么內容?預設: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順序和文章結構。第一自然段明顯為總起段,最后兩個自然段講的是剃須,由此可以順利劃分文章層次。概括內容時,要引導學生表述盡量簡潔、準確。結構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照應文題,說明梅蘭芳有過一段蓄須的歷史。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因為家國淪陷,梅蘭芳決定蓄須明志,不為日本侵略軍表演。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抗戰勝利后,梅蘭芳繼續表演,令人欽佩。(生:我明白了,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梅蘭芳蓄須的歷史,第二部分講述了他如何蓄須明志,第三部分是他剃須后的表現。)(3)引讀并點撥第二部分內容。過渡:通過梳理文章結構,我們能快速掌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和寫作內容。在對文章整體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進行理解課文的訓練了。下面,請大家再次速讀課文,繼續解答“自主學習卡”中的問題。①想一思:梅蘭芳是在什么情況下蓄須的?他為什么要蓄須?A.梅蘭芳是在什么情況下蓄須的?預設:找準相關段落,引導學生體會梅蘭芳拒絕登臺的難度——日本駐港司令官親自出馬,多次逼迫;梅蘭芳借口用盡。在這種情況下,梅蘭芳只好蓄須明志。(生:梅蘭芳在日本人不斷施壓的情況下蓄須。)B.梅蘭芳為什么要蓄須?預設:抓住相關語句(“難以抵抗來自侵略者隨時隨地的騷擾"表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表明不給侵略者演戲的決心”),進行深入解讀。可以采用“為了,梅蘭芳選擇蓄須"的句式引導學生進行回答。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