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校準規范編制說明2024年12月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校準規范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及計劃要求《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校準規范(標準立項名稱)》標準的編制計劃由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2024年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制定、修訂計劃》,公文號市監計量發〔2024〕40號,計劃序號為第275項,計劃名稱為《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校準規范(標準計劃名稱)》。根據工作安排,本標準由中國航發商發等主編,編制周期為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需求來源:民用航空發動機的排放標準是由國際民航組織(簡稱ICAO)頒布,航空發動機排放審定包括煙、氣態排放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未燃碳氫化合物(UHC)、氮氧化物(NOx))和非揮發顆粒物,國內航空發動機目前面臨著氣態排放物測量系統校準方法不統一、不滿足適航規章技術參數的問題,CCAR—34部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附件16《環境保護》第Ⅱ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等標準中規定了氣態排出物測量儀器的規格與計量特性,包括不限于重復性、零點漂移、穩定度、響應時間、線性度、噪聲、協同效應干擾等參數,其中,線性度、協同效應、干擾噪聲無現行有效計量技術規范或校準方法。本標準編制組針對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中碳氫化合物測量系統校準方法缺失、校準方法不統一等現狀,開展了氣態污染物排放測量儀對于實際工況下多種氣體交叉干擾校準技術研究,通過制訂本標準,能夠填補航空發動機氣態排出物(HC)測量系統協同效應、噪聲、線性度等校準方法的空白,有效支撐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測量數據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為航空發動機適航審定工作提供量值溯源有效性依據。二、規范制定的目的和意義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渦輪發動機飛機燃油排泄和排氣排出物規定》(CCAR—34)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加強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監測工作,提出了本校準規范制定計劃。溫室氣體控制和航空發動機氣態污染物是建立在有效監測數據基礎之上的。隨著航空業的快速發展,航空發動機排放物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由于成本和安全性的原因,航空動力的氣態排放物測量與機動車存在著明顯不同。國際民航航空排放法規的對象是額定推力較大的噴氣式發動機,而發動機排放測量是作為適航認證的一個必要過程來實施。航空排放認證旨在模擬航空器的起飛、爬升、降落和滑行四個階段(LTO循環)排放的氣態排放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未燃碳氫化合物(UHC)、氮氧化物(NOx))。民用航空發動機的排放標準是由國際民航組織(簡稱ICAO)頒布的,ICAO推薦的測試規程中包含對測試設備(如采樣探針、采樣管路、溫度控制、分流器、稀釋器、旋風分離器、測量儀器等)的要求,對測試程序(如泄漏檢查、清潔檢查、反沖洗準備、測試準備、采樣過程、測量儀器校準等)的要求,同時對測試數據的記錄及計算分析方法等也有詳細描述。ICAO附件16第II卷及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ARP1256—航空器渦輪發動機氣態排放物連續采樣和測量程序、ARP1533—航空器發動機氣態排放物分析和評估程序明確了碳氫分析儀規格與技術要求。GB/T18345.1燃氣輪機煙氣排放第一部分:測量與評估標準不適用于航空燃氣輪機,HB6117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氣態污染物的連續取樣及測量方法明確了碳氫分析儀規格與技術要求。對于HC氣體的測定,目前國內外已公布的方法有燃燒法、氣相色譜法、微波法和紅外法等類型,包括光離子化檢測法(PID)、熱解-氣相色譜法(TCD-GC)、氣體擴散采樣法(GSS)、瓶采氣法、紅外吸收光譜法(IR)等。目前可參考的計量技術文件包括JJG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JJF1585—201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和JJF1907—2021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目前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CO、CO2、NOX)校準存在以下問題:一、國內對于儀器線性誤差、協同效應、噪聲等特性無校準方法,二、實際工況下復雜多樣的氣體成分對儀器的響應未進行評估。另外,環保部為加強環境自動監測站質量管理先后頒布實施了環辦監測函〔2017〕2024號附件:2018年重點地區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方案、HJ759—2015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HJ1331—2023固定污染源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便攜式催化氧化—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HJ1332—2023固定污染源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便攜式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HJ1012—2018環境空氣和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1013—2018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76—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654—2013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監測方法等技術法規。而國家市場技術監督部門還沒有相應的計量技術法規跟進管理,本規范的立項制定具有重要的行業之間的管理對接意義。本標準在考慮設備本身性能、設備使用情況以及經濟成本的條件下,對計量特性增加了線性誤差、噪聲、協同效應等要求,并給出了氣體污染物排放測量儀校準參數結果的使用方法建議,使用者綜合考慮計量特性并將協同效應帶入氣體污染物排放指數的計算過程中,使其符合適航審查的要求。本標準的編制貫徹實施后,能夠滿足國內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校準的需求,填補國內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對于實際工況下多種氣體干擾因子、噪聲、線性度等計量特性校準方法的空白,提高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測量儀校準方法的規范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為提升適航取證試驗數據的有效性、規范性具有重大意義,能夠有效指導在研、在役型號的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現場校準、儀器標定、不確度定評定和數據分析工作工作。本標準是計量數據滿足適航標準應用的實踐要求,保證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的量值準確可靠,支撐新一代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適航審定的要求。三、規范制定的依據《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校準規范》前期已經形成企業標準,并在企業內部進行有效驗證。編制參考了下面法規技術指標和名詞術語和定義: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1907—2021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HJ1012—2018環境空氣和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其中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共同構成支撐校準規范制修訂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本規范中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的的校準方法主要參考了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HJ1012—2018《環境空氣和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1013—2018《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654—2013《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監測方法》、JJF1585—201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JJF1907—2021《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JJG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SAEARP1256EProcedurefortheContinuousSamplingandMeasurementofGaseousEmissionsfromAircraftTurbineEngines等標準。四、規范制定的主要內容及說明0、按照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要求,編寫了引言部分。1范圍本規范適用于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原理的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的校準(以下簡稱測量系統),工況測量范圍為(0~5000)μmol/mol,其他原理的儀器可參照本規范執行。規范的適用范圍主要根據《渦輪發動機飛機燃油排泄和排氣排出物規定》(CCAR—34)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中對于氣態排放物排放指數要求和性能參數要求。航空器發動機碳氫化合物排放指數不大于19.6,儀器原理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總量程5000ppmC。2引用文件本規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G693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JJF1907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HB6117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氣態污染物的連續取樣及測量方法HJ1012環境空氣和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654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監測方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范。3術語和定義重復性參考JJF10015.13定義,標準中不在定義。檢測器參考JJF10016.9定義,標準中不在定義。分辨力參考JJF10017.14定義,標準中不在定義。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參考JJF10017.19(穩定性)和JJF10017.21(儀器漂移)和ICAO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ARP1256E進行定義。參考ICAO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HB6117—2020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氣態污染物的連續取樣及測量方法和HJ1012環境空氣和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對氣態排放物、零點氣體、噪聲、協同效應、氣體濃度、百萬分率、百萬分率碳、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進行了明確定義。4概述描述了航空發動機氣體排放物測量系統原理、構造和用途。氣態排放物測量系統一般由取樣探針、取樣管路、氣態分析儀子系統、輔助氣子系統、控制和數據采集子系統組成。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的測量元件是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lameionizationdetector,簡稱FID),以氫氣和空氣燃燒生成的火焰為能源,當有機化合物進入火焰時,在高溫下產生化學電離,電離產生的離子流與進入火焰的有機化合物量成正比,根據信號的大小對有機物進行定量分析,測量氣體樣本中所含的各類碳氫化合物的總和。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通過取樣探針收集,取樣探針出口的樣氣經過溫度、壓力、流量等調節后,進入分析儀能測量出氣體成分體積濃度,通過計算能得出氣態污染物排放指數等性能參數。圖1發動機氣態排放物測量系統測量原理示意圖5計量特性描述了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HC)測量系統的計量特性及指標要求。根據ICAO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附錄3附錄A碳氫化合物分析儀的規格中的要求,對測量系統提出了計量特性(示值引用誤差、線性度、重復性、漂移、噪聲、協同效應)要求,同時參考HB6117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氣態污染物的連續取樣及測量方法和SAEARP1256ProcedurefortheContinuousSamplingandMeasurementofGaseousEmissionsfromAircraftTurbineEngines,以滿足適航審查要求。表SEQ表\*ARABIC1計量特性序號校準項目技術指標1分辨率優于所選量程的0.5%或0.5μmol/mol,滿足其一即可。2示值引用誤差優于所選量程的±2%。3線性度優于所選量程的±2%。4重復性優于所選量程的±1%或±0.5μmol/mol,滿足其一即可。5量程漂移在1小時時段內,優于所選量程的±2%或±1.0μmol/mol,滿足其一即可。6零點漂移在1小時時段內,優于所選量程的±1%或±0.5μmol/mol,滿足其一即可。7響應時間≤10s8噪聲0.5Hz及其以上,優于所選量程的±1%或±0.5μmol/mol,滿足其一即可。9協同效應(氧氣)≤3%10協同效應(碳氫化合物)≤5%注:上述計量特性各項指標不用于合格性判斷,僅供參考。當測量系統使用濃度單位時,考核示值引用誤差指標,當測量系統使用非濃度單位時,考核線性度指標。用戶使用多量程儀器,應按照要求對所使用的的每一量程進行校準。儀器線性的計量性能要求主要是根據歐美等先進國家的類似在線校準的一貫做法,特別是美國EPA施行環境監測性能審核項目(Thenationalperformanceauditprogram,NPAP),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明確提出了現場比對,最小二乘法擬合的辦法來確定儀器的性能指標。示值誤差參考實驗數據及線性度指標制定。由于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測量系統,通過氣態分析儀子系統、輔助氣子系統、控制和數據采集子系統將輸出值轉化成氣體濃度,所以我們參考線性度指標確定示值引用誤差指標。6校準條件6.1環境條件主要參考JJG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JJF1585—201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JJF1907—2021《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等標準對環境條件、氣體標準物質、校準用設備進行了明確。計量標準器主要是根據現有的標準氣體溯源能力參考ICAO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附錄3附錄D校準和測試氣體,明確了校準用氣體、測試用氣體和零點氣體的種類和精度要求。同時,通過對航空發動機氣態排放物測試系統實際工況考察得出上述工況測量范圍。7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根據ICAO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附錄3中儀器規格的要求,明確了校準項目。7.1外觀及功能檢查與其它計量規程和規范校準一致。7.2分辨力與其它計量規程和規范校準一致。7.3校準前的準備按照圖2開展進行設備連接,接通電源,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時間進行預熱,若無規定,至少預熱兩小時。預熱穩定后,按儀器使用說明書調整儀器的零點和示值,若說明書中沒有明確要求,則通入零氣體,待示值穩定后,儀器示值調到與零點一致。通入量程90%左右的氣體濃度的標準氣體,待示值穩定后,將儀器示值調到與標準值一致。控制和數據采集子系統分析儀子系統采樣單元控制和數據采集子系統分析儀子系統采樣單元氣體標準物質氣體標準物質圖2測量系統校準流程圖7.4示值引用誤差示值誤差校準方法與JJG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JJF1585—201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JJF1907—2021《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等標準基本一致,《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示值誤差選點時20%、40%、60%,《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選點20%、50%、80%,《環境空氣和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儀器示值誤差選點20%、50%、80%,儀器間平行性通入濃度為(20%~30%)滿量程值、(40%~60%)滿量程值、(80%~90%)滿量程值3種標準氣體。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和HB6117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氣態污染物的連續取樣及測量方法中校準要求,引入濃度約為滿量程30%,60%和90%標準氣體進行校準。所以本標準綜合考慮后選點為滿量程30%,60%和90%。規程中校準方法如下: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分別通入約為測量量程30%,60%和90%標準氣體,每種濃度的標準氣體通入3次,按公式(1)計算3次示值的算術平均值。按公式(2)計算不同濃度值的示值引用誤差。(1)(2)式中:——各濃度測試點3次測量顯示值的算術平均值,μmol/mol;——標準氣體濃度值,μmol/mol(以下相同);——測量系統量程,μmol/mol(以下相同)。——各濃度測試點的示值引用誤差,%FS。7.5線性度線性度參考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和HB6117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氣態污染物的連續取樣及測量方法中校準要求,引入濃度約為滿量程30%,60%和90%標準氣體進行校準,用零點、滿量程30%,60%和90%各點擬合校準曲線。規范中校準方法如下: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分別通入約為測量量程30%,60%和90%標準氣體,每種濃度的標準氣體通入3次,按照(1)式計算3次示值的算術平均值。以標準氣體濃度對儀器示值按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擬合,按(6)式分別計算不同濃度值得線性度,取絕對值最大的值作為測量系統線性度。由為縱坐標,為橫坐標所確定的曲線稱為測量系統的線性擬合曲線。測量系統的參比直線采用最小二乘法線性回歸直線,線性方程為:(3)靈敏度B及截距A公式如下:(4)(5)(6)式中:——測量系統在第i種濃度標準氣體點的線性回歸值,μmol/mol;A——測量系統的截距,μmol/mol;B——測量系統的線性回歸靈敏度;——測量系統各濃度測試點的線性度,%FS。7.6重復性重復性校準方法與JJG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JJF1585—201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JJF1907—2021《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等標準基本一致,數據處理方式分為絕對誤差和引用誤差兩種。分別選取滿量程30%、60%、90%三個濃度點開展重復性試驗,數據見表2,發現重復性在60%點處最高,現有計量技術規范通常選取中間點開展重復性,所以選取60%濃度點。表2重復性校準數據標準氣體濃度(μmol/mol)儀器測量值(ppmC)標準偏差(μmol/mol)重復性(%FS)1#2#3#4#5#6#9.9829.9629.8229.8829.7329.8829.730.090.09%19.9459.8759.8659.7859.9759.8358.770.450.45%29.9489.8289.8489.9189.8189.7889.660.080.08%規范中校準方法如下: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首先通入約為滿量程60%的空氣中丙烷氣體標準物質,待示值穩定后,記錄測量值,然后通入零點氣體,待儀器回零后,再通入上述濃度的氣體標準物質,重復測量6次,按式(7)計算單次測量的相對標準偏差(絕對誤差),按式(8)計算的系統重復性(引用誤差):(7)式中——單次測量的實驗標準偏差(重復性,絕對誤差),μmol/mol;——測量n次的算術平均值,μmol/mol;——第i次測量的顯示示值,μmol/mol;——測量次數。(8)式中:——重復性(引用誤差),%FS;7.7漂移漂移(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校準方法與JJG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和JJF1585—201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等標準基本一致,數據處理方式分為絕對誤差和引用誤差兩種。常規實驗室條件漂移通常選8小時,環境監測選取24小時,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中定義1小時漂移量,并且試驗中每一小時需要提供漂移數據,如不滿足要求則重新試驗。取滿量程30%、60%、90%三個濃度點開展校準,不同濃度點漂移的數據差異不大,現有計量技術規范通常選取大量程點開展漂移校準,所以選取90%濃度點。表3漂移校準數據濃度μmol/mol測試次數零點示值ZippmC濃度示值SippmC零點漂移ΔZi%FS量程漂移ΔSi%FS9.980#-0.1329.231#-0.1629.05-0.03-0.15%2#-0.1729.03-0.04-0.16%3#-0.1629.18-0.03-0.02%4#-0.2629.14-0.130.04%5#-0.2529.04-0.12-0.07%6#-0.2229.00-0.09-0.14%19.940#0.2458.001#0.3858.210.140.07%2#0.4758.230.230.00%3#0.4158.220.170.05%4#0.4158.170.170.00%5#0.3858.010.14-0.13%6#0.3758.160.130.03%29.940#-0.0788.511#-0.0188.400.06-0.11%2#-0.0688.420.01-0.04%3#-0.0788.580.000.13%4#-0.0788.300.00-0.15%5#-0.0588.420.02-0.05%6#-0.0888.43-0.01-0.01%儀器漂移包括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穩定性)。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通入零點氣體至儀器示值穩定后,記錄示值。然后通入約為滿量程90%的標準氣體,待讀數穩定后,記錄示值,排出測試儀中標準氣體至測試儀回復零位。非連續性儀器運行1h,每間隔10min,重復上述步驟,連續性儀器運行6h,每間隔1h,重復上述步驟,同時記錄示值。按公式(9)、(10)計算零點漂移,取絕對值最大的值作為儀器零點漂移。按公式(11)(12)計算量程漂移,取絕對值最大的值作為量程漂移。(9)(10)式中:——第i次測量時零點漂移的絕對誤差,μmol/mol;——第i次測量時零點漂移的引用誤差,%FS;——第i次通入零點氣體的儀器示值,μmol/mol;——校準開始時的零位示值,μmol/mol。(11)(12)式中:——第i次測量時量程漂移的絕對誤差,μmol/mol;——第i次測量時量程漂移的引用誤差,%FS;——第i次通入測量點氣體標準物質的儀器示值,μmol/mol;——校準開始時,測量點通入量程上限90%濃度氣體標準物質的儀器示值,μmol/mol。7.8噪聲噪聲主要校準零點噪聲和量程噪聲,參考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要求0.5Hz及其以上,小于所取量程滿刻度的±1%或±0.5ppmC,參考HJ1012環境空氣和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和HJ654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監測方法等文件,采用均方差進行數據處理。分別對采樣頻率1s,2s,5s進行試驗,采樣頻率1s噪聲值偏大,且滿足0.5Hz及其以上要求。零點噪聲校準方法如下: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連續通入零點氣體1小時以上,以1秒的采樣頻率采集數據,每2min記錄該時間段數據平均值,記錄30次,按公式(13)計算所記錄數據的標準偏差,按公式(14)計算儀器的零點噪聲。(13)式中——單次測量的實驗標準偏差(噪聲絕對誤差),μmol/mol;——測量n次的算術平均值,μmol/mol;——第i次測量的儀器平均示值,μmol/mol;——記錄次數,不少于30次。(14)式中:——零點噪聲(引用誤差),%FS;量程噪聲校準方法如下: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連續通入約為滿量程90%的標準氣體1小時以上,以1秒的采樣頻率采集數據,每2min記錄該時間段數據平均值,記錄30次,按公式(13)計算所記錄數據的標準偏差,按公式(15)計算儀器的量程噪聲。(15)式中:——量程噪聲(引用誤差),%FS。7.9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校準方法與JJG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檢定規程》、JJF1585—201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JJF1907—2021《環境空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范》等標準基本一致。引入濃度約為滿量程30%,60%和90%標準氣體進行校準,數據見表4,響應時間基本一致,現有計量技術規范通常選取中間點開展響應時間校準,所以選取60%濃度點。表4響應時間校準數據標準氣體濃度(μmol/mol)響應時間(s)平均值(s)1#2#3#9.985.85.65.75.719.945.55.35.35.429.945.45.45.35.4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首先向系統中通入約為滿量程60%的氣體標準物質,待示值穩定后,記錄儀器初值,然后通入零點氣體,排出測試儀中標準氣體至測試儀回復零位,再通入上述標準氣體,并同時啟動秒表,待示值升至上述初值的90%時,停止秒表,記下秒表顯示的時間,按上述操作方法重復測量3次,取算術平均值為系統的響應時間,按式(16)計算響應時間。(16)式中:——3次響應時間測量的算術平均值,s;、、——3次響應時間測量值,s。7.10協同效應參考附件16《環境保護》第II卷—《航空器發動機的排放物》考慮氧氣影響和不同碳氫化合物影響。氧氣影響用兩種已知相對精度為±1%、氣體濃度約為500ppmC的丙烷混合物進行響應測量:(1)10±1%為氧氣其余為氮氣中的丙烷;(2)21±1%為氧氣其余為氮氣中的丙烷。不同碳氫化合物影響:用四種已知相對精度為±1%、氣體濃度約為500ppmC的空氣中的不同碳氧化合物的混合物進行響應測量:(1)零空氣中的丙烷;(2)零空氣中的丙烯;(3)零空氣中的甲苯;(4)零空氣中的正己烷。如果Ra,Rb,Rc和Rd分別為正常響應(相對于丙烷),則(Ra–Rb)、(Ra–Rc)和(Ra–Rd)應各小于Ra的5%。如果R1和R2分別為正常響應,則(R1–R2)應小于R1的3%。試驗過程也加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發動機氣態污染物,試驗過程表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發動機氣態污染物量對測量系統讀數影響可忽略。協同效應(氧氣響應)校準方法如下: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通入(10±1)%為氧氣其余為氮中丙烷氣體標準物質(以甲烷計數濃度500μmol/mol)。通入(21±1)%為氧氣其余為氮中丙烷氣體標準物質(以甲烷計數濃度500μmol/mol),測量完成后,通入零氣體檢查示值,零點變化量大于1%FS或0.5μmol/mol,則重新進行測量。重復上述步驟3次,計算3次示值的算術平均值。按式(17)進行歸一化處理,記錄歸一化示值。按式(18)判斷協同效應(氧氣響應)。(17)(18)式中:——通入混合氣體標準物質儀器示值的算術平均值,μmol/mol;——通入混合氣體標準物質的標稱值,μmol/mol;——通入(10±1)%為氧氣其余為氮中丙烷氣體標準物質,儀器示值歸一化響應,μmol/mol;——(21±1)%為氧氣其余為氮中丙烷氣體標準物質,儀器示值歸一響應,μmol/mol。協同效應(HC化合物響應)校準方法如下:系統校準零點和量程點后,依次通入濃度為空氣中丙烷、空氣中丙烯、空氣中甲苯、空氣中正己烷的氣體標準氣體(以甲烷計數濃度500μmol/mol),記錄儀器示值。測量完成后,通入零氣體檢查示值,如果零點變化量大于1%FS或0.5μmol/mol,則重新進行測量。重復上述步驟3次,計算3次示值的算術平均值。按式(17)進行歸一化處理,記錄歸一化示值(相較于丙烷)Ra、Rb、Rc、Rd。按式(19~21)判斷協同效應(不同碳氫化合物響應),則(Ra-Rb)、(Ra-Rc)、(Ra-Rd)均應小于Ra的5%。(19)(20)(21)式中:——通入空氣中丙烷(以甲烷計數濃度500μmol/mol),儀器歸一化響應,μmol/mol;——通入空氣中丙烯(以甲烷計數濃度500μmol/mol),儀器歸一化響應,μmol/mol;——通入空氣中甲苯(以甲烷計數濃度500μmol/mol),儀器歸一化響應,μmol/mol;——通入空氣中正己烷(以甲烷計數濃度500μmol/mol),儀器歸一化響應,μmol/mol;8校準結果的處理校準結束后出具校準證書,校準證書應準確、客觀地報告校準結果。根據《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明確了校準記錄信息格式,包括記錄的名稱、唯一性編號,計量標準器具名稱、證書號、有效期,被校準對象的名稱、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財務規劃的基礎知識計劃
- 2025年租房簽訂合同注意事項及流程
- 出國工人勞務合同范例
- 全款房屋代購合同樣本
- 2025 年綠地轉讓合同模板
- 2025最權威的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產品集中銷毀方案范本
- 入戶臺階修建方案范本
- 項目進度監控計劃
- 養殖租憑合同標準文本
- 2024年10月自考00034社會學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MOOC】兒科學-濱州醫學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八年級信息技術上學期 第三課wps的輔助功能 說課稿
- 隧洞施工安全教育培訓
- 2024年度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合同2篇
- 抗菌藥物科學化管理
- 2024年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4篇)
- 2024年湖北宜昌猇亭區社區專職工作者招考聘用管理單位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人際交往與人際溝通
- 2018年湖北宜昌中考滿分作文《別樣的長安情》
- 2024年貴州省高考歷史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