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泰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考試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I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紙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第I卷(選擇題共42分)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A.血漿、膀胱內的尿液和大腦細胞間隙的液體都屬于內環境B.機體通過調節使內環境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C.組織液和血漿成分的主要差別是組織液中有較多的蛋白質D.組成人體的所有細胞都不能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答案】B〖祥解〗內環境又叫細胞外液,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內環境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共同作用?!驹斘觥緼、膀胱內的尿液是與外界相同的管道內的液體,不屬于內環境成分,A錯誤;B、機體通過調節使內環境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即處于穩態,B正確;C、組織液和血漿成分的主要差別是血漿中有較多的蛋白質,C錯誤;D、人體的某些細胞可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如肺泡上皮細胞,直接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D錯誤。故選B。2.下圖表示人體胃腸激素的不同運輸途徑,a、b、c表示相關液體。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胃腸激素在內環境和外界環境都可發揮作用B.圖中毛細血管壁細胞可與b、c進行物質交換C.機體的一些細胞可作為自身分泌激素作用的靶細胞D.胃腸激素可在細胞內發揮催化作用而影響細胞代謝【答案】D〖祥解〗人體胃腸激素可以進入細胞外液,依賴體液運輸,作用于含相應受體的靶細胞,靶細胞既可以是分泌激素的細胞本身,又可以是其他細胞;某些胃腸道細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運輸到小腸上皮細胞的刷狀緣外側,即分泌到腸道內,在消化道發揮作用;某些人體胃腸激素可以作用于神經元細胞,影響神經系統的相關生理活動?!驹斘觥緼、據圖可知,胃腸激素在內環境(如b血漿中)和外界環境(a消化液)都可發揮作用,A正確;B、圖中毛細血管壁細胞可與b(血漿)、c(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B正確;C、機體的一些細胞可作為自身分泌激素作用的靶細胞,如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等,來調節自身細胞的代謝過程,C正確;D、胃腸激素不是酶,不具有催化的功能,只起調節作用,D錯誤。故選D。3.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存在著復雜的聯系。下列不能體現三個系統彼此之間相互關系的是()A.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B.內分泌系統產生的糖皮質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C.神經末梢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使肌肉細胞收縮或舒張D.免疫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答案】C〖祥解〗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調節,通過信息分子構成一個復雜網絡。這三個系統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內環境穩態的維持中發揮作用,它們之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兩方。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實現都離不開信號分子(如神經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等),這些信號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與受體接觸。受體一般是蛋白質分子,不同受體的結構各異,因此信號分子與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通過這些信號分子,復雜的機體才能夠實現統一協調,穩態才能夠得以保持?!驹斘觥緼、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說明內分泌系統能影響神經系統,A不符合題意;B、內分泌系統產生的糖皮質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說明內分泌系統能影響免疫系統,B不符合題意;C、神經末梢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使肌肉細胞收縮或舒張,屬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屬于神經調節,不能體現三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C符合題意;D、免疫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說明免疫系統能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D不符合題意。故選C。4.1994年分布在我國青海湖周邊地區的普氏原羚不足30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到2024年數量已達到3400余只。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普氏原羚的遷入率與遷出率屬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問題B.普氏原羚的種群密度可以反映其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C.可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無人機航拍等方法調查普氏原羚種群密度D.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進而影響普氏原羚種群密度【答案】C〖祥解〗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年齡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詳析】A、遷入率與遷出率是種群水平的研究問題,并非群落水平,群落水平研究的是物種組成、種間關系等內容,A錯誤;B、年齡結構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種群密度是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B錯誤;C、由于普氏原羚是我國特有的瀕危動物,數量較少,為了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可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無人機航拍等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C正確;D、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一般不影響死亡率,D錯誤。故選C。5.關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吸取酵母菌培養液之前要將試管振蕩,否則統計結果可能會偏小B.將酵母菌培養液加到蓋有蓋玻片的計數板上后要立即放到載物臺計數C.血球計數板既可用于酵母菌的數量測定,也可用于大腸桿菌的數量測定D.為了使實驗計數結果更準確,對于壓在方格線上的酵母菌都要進行統計【答案】A〖祥解〗對一支試管中的培養液(可定為10mL)中的酵母菌逐個計數是非常困難的,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先將蓋玻片放在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余的培養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在載物臺的中央,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詳析】A、培養過程中,酵母菌可能會沉在試管底部,如果取樣取的是試管底部,實驗數據則會偏大,如果取樣取的是試管上部,則實驗數據則會偏小,因此制片前要輕輕振蕩試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勻,A正確;B、將酵母菌培養液加到蓋有蓋玻片的計數板上后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再計數,B錯誤;C、血球計數板適用于真菌(酵母菌)的計數,細菌計數板用于細菌(大腸桿菌)的數量測定,C錯誤;D、對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計數原則為“計左不計右、計上不計下”,即只計數相鄰兩條界線上的酵母菌即可,D錯誤。故選A。6.科研人員在野外調查的基礎上,繪制了如下圖所示的保護區部分食物網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草到兔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B.能量先沿著食物網進行單向流動后再進行物質循環C.該圖沒有顯示的生態系統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D.圖中處于第二營養級的兔與第三營養級的蟒蛇是捕食關系【答案】D〖祥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個營養級,不可逆轉,也不能循環流動。2、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輸入到一個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個營養級,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減少的?!驹斘觥緼、能量的傳遞效率是在兩個營養級之間,而不是在兩種生物之間,A錯誤;B、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錯誤;C、該圖沒有顯示的生態系統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分解者,C錯誤;D、蟒蛇以兔為食,所以圖中處于第二營養級的兔與第三營養級的蟒蛇是捕食關系,D正確。故選D。7.2024年11月28日我國成功合攏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阻沙綠化帶。草方格沙障是治理沙漠的常用方法,具體操作是先用干的麥草、稻草等束立在沙里,圍扎成方格形狀,在方格中播散沙蒿等草本植物種子,幾年后可移栽紅柳、櫸柳等灌木,最終達到沙漠綠洲化的目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草方格內種植沙蒿、紅柳等植物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B.沙蒿、紅柳等作為治沙植物可能與其根系發達、葉片較小有關C.從草本階段到灌木階段的演替過程中,群落的垂直結構保持不變D.草方格沙障的成功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C〖祥解〗生態工程是人類學習自然生態系統“智慧”的結晶,是生態學、工程學、系統學、經濟學等學科交叉而產生的應用學科。生態工程以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調節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自生等生態學基本原理?!驹斘觥緼、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草方格內種植沙蒿、紅柳等植物適應干旱環境,因此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A正確;B、沙漠干旱缺水,沙蒿、紅柳的根系發達,可吸收更多的水分,同時葉片較小,可減少蒸騰作用失水,因此可作為理想的治沙植物,B正確;C、從草本階段到灌木階段的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加,群落的垂直結構變得相對復雜,C錯誤;D、草方格沙障是人類干預沙漠治理措施,成功說明了人類活動能夠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確。故選C。8.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塘”生態系統與普通水稻田生態系統相比實現了能量的循環利用B.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所獲得的能量也越多C.如果大氣中CO2發生局部短缺,水圈中CO2能及時進入大氣進行補充D.水產養殖時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應以食物鏈長的魚類為養殖對象【答案】C〖祥解〗“?;~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利用,水產養殖業應以食物鏈短的魚類為養殖對象;根據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級遞減的特點可知,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所獲得的能量越少。【詳析】A、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能循環利用,“?;~塘”生態系統實現的是能量的多級利用,A錯誤;B、根據生物富集現象,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但根據能量傳遞的遞減規律,營養級越高所獲得的能量越少,B錯誤;C、因為碳在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之間可以循環,所以如果大氣中CO2發生局部短缺,水圈中CO2能及時進入大氣進行補充,C正確;D、食物鏈越長,能量損耗越多,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應以食物鏈短的魚類為養殖對象,D錯誤。故選C。9.下列關于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組織培養中,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濃度比值高時能誘導根的分化B.光照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植物分布的地域性主要由光照決定C.脫落酸和乙烯常常協同作用,共同促進葉片脫落等,度過不良環境D.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休眠,都受基因適時選擇性表達的調控【答案】B〖祥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驹斘觥緼、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濃度比值高時,有利于根的分化,比值低時,有利于芽的分化,比值適中時,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A正確;B、光照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但是植物分布的地域性主要是由溫度決定的,而不是光照,例如,寒溫帶地區主要分布耐寒植物,熱帶地區分布喜熱植物等,B錯誤;C、脫落酸能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等,在促進葉片脫落等方面,脫落酸和乙烯常常協同作用,幫助植物度過不良環境,C正確;D、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休眠等生命活動,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受基因適時選擇性表達的調控,同時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D正確。故選B。10.下列有關“酵母菌的純培養”實驗的敘述,合理的是()A.可用干熱滅菌法對培養皿進行滅菌處理B.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中葡萄糖是唯一碳源C.待培養基冷卻至40℃時進行倒平板操作D.使用后的培養基丟棄前沒有必要再滅菌【答案】A〖祥解〗一、滅菌:培養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培養皿采用干熱滅菌;二、接種分離酵母菌:酵母菌喜歡酸性環境,常用酸性液體培養基來培養,獲得酵母菌的培養液,然后在固體培養基上用平板劃線法分離;三、培養酵母菌:20~30°C(酵母細胞生長最適溫度在20~30°C);四、酵母菌的純化培養的步驟是配制培養基、滅菌、倒平板、接種、分離和培養?!驹斘觥緼、干熱滅菌法適用于能耐高溫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養皿)、金屬用具等。培養皿可以用干熱滅菌法進行滅菌處理,A正確;B、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中,馬鈴薯本身就含有多種有機物,不只是葡萄糖為碳源,葡萄糖不是唯一碳源,B錯誤;C、待培養基冷卻至50℃左右時進行倒平板操作,而不是40℃,溫度過高,在操作過程中容易燙傷,且培養基容易在培養皿蓋上形成過多冷凝水;溫度過低,培養基容易凝固,不利于倒平板操作,C錯誤;D、使用后的培養基丟棄前必須進行滅菌處理,防止雜菌污染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對人體等造成危害,D錯誤。故選A。11.下列關于制作傳統發酵食品的敘述,錯誤的是()A.制作腐乳時利用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產生蛋白酶B.泡菜發酵過程壇蓋邊沿的水槽中需要始終有水C.制作果酒時需每隔一定時間擰松瓶蓋充分放氣D.制作果醋時醋酸桿菌可用葡萄糖作為代謝底物【答案】A〖祥解〗一、參與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陳代謝類型為異養兼性厭氧型。二、參與果醋制作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陳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詳析】A、制作腐乳時主要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產生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而不是乳酸菌,乳酸菌主要用于制作泡菜等發酵食品,A錯誤;B、泡菜發酵過程中需要創造無氧環境,壇蓋邊沿的水槽中始終有水,可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空氣進入,保證乳酸菌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B正確;C、制作果酒時,酵母菌無氧呼吸會產生二氧化碳,每隔一定時間擰松瓶蓋可充分放氣,避免因氣體過多導致發酵裝置內氣壓過大而出現危險,C正確;D、制作果醋時,醋酸桿菌在有氧條件下,既可以利用酒精作為底物將其轉化為醋酸,也可用葡萄糖作為代謝底物,D正確。故選A。12.植物激素參與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油菜素內酯可用于葉菜類蔬菜產量的提高B.用赤霉素處理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產生α-淀粉酶C.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質分裂,生長素主要促進細胞核分裂D.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獲得大量種子【答案】D〖祥解〗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等物質,人們把這類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為信息分子,幾乎參與調節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動?!驹斘觥緼、油菜素內酯能促進細胞伸長和分裂,可用于葉菜類蔬菜產量的提高,A正確;B、赤霉素能誘導α-淀粉酶的合成,用赤霉素處理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產生α-淀粉酶,B正確;C、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質分裂,生長素主要促進細胞核分裂,C正確;D、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獲得無子果實,不會獲得大量種子,因為未授粉不能形成種子,D錯誤。故選D。13.人們在研究、利用微生物時,需獲取純種微生物并計數或保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后,需蓋上皿蓋并立即將培養皿倒置B.對于牛奶等不耐高溫的液體,可用63~65℃條件消毒30minC.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微生物計數時,結果往往比實際值偏高D.干熱滅菌后,需要待壓力表指針降至“0”后打開排氣閥并開蓋取物【答案】B〖祥解〗一、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測樣品制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使成單個細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釋度、一定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中,使其均勻分布于平板中的培養基內。二、平板劃線法: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點到線的劃線稀釋而獲得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并讓其成長為單菌落的方法?!驹斘觥緼、將適量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后,待冷凝后再將培養皿倒置,A錯誤;B、對于牛奶等不耐高溫的液體,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可用63~65℃條件消毒30min,該方法在消毒的同時保證營養成分不被破壞,B正確;C、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微生物計數時,由于兩個或多個細菌常形成一個菌落,因此結果往往比實際值低,C錯誤;D、高壓蒸汽滅菌后,待壓力表指針降至“0”后打開排氣閥,開蓋取物,D錯誤。故選B。14.下圖為啤酒生產過程的簡要流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①需要適宜的溫度、水等條件以便于產生淀粉酶B.過程②焙烤是利用高溫殺死種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C.過程③糖化是將淀粉分解形成糖漿以利于酵母菌利用D.過程④的發酵階段要始終保持無氧環境以保障發酵效果【答案】D〖祥解〗啤酒生產需經過制麥、糖化、發酵等主要環節。酵母菌可進行有氧呼吸獲得大量能量,從而快速繁殖,又可以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驹斘觥緼、過程①需要適宜的溫度、水等條件下大麥種子發芽,以便于產生淀粉酶,A正確;B、焙烤可以去除種子的水分和停止酶的分解作用,它的目的是加熱殺死種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B正確;C、糖化可以將麥芽和非麥芽谷物原料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淀粉、蛋白質、核酸、植酸鹽、半纖維素等)通過麥芽中的各種水解酶作用,轉化為可溶性的,并可以浸出一定組成比例的浸出物,使淀粉分解形成糖漿,C正確;D、為了提高菌種數量、縮短發酵時間,過程④的主發酵初期應提供氧氣,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能快速繁殖,D錯誤。故選D。15.與傳統發酵技術相比,發酵工程的產品種類更加豐富,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下列有關發酵工程表述正確的是()A.該工程的中心環節是菌種的選育B.絕大多數酶制劑是由該技術生產C.可從微生物細胞中提取單細胞蛋白D.條件變化不影響微生物的代謝途徑【答案】B〖祥解〗一、發酵工程生產產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謝物、酶及菌體本身。二、產品不同,分離提純的方法一般不同。(1)如果產品是菌體,可采用過濾,沉淀等方法將菌體從培養液中分離出來。(2)如果產品是代謝產物,可用萃取、蒸餾、離子交換等方法進行提取。三、發酵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溫度、pH、溶氧、通氣量與轉速等發酵條件。四、發酵過程般來說都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條件溫和、反應安全,原料簡單、污染小,反應專一性強,因而可以得到較為專一的產物。【詳析】A、發酵工程的內容包括菌種選育、擴大培養、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接種、發酵罐內發酵、產品的分離、提純(生物分離工程)等方面,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是發酵罐內發酵,A錯誤;B、一些酶制劑,如α-淀粉酶、β-淀粉酶、果膠酶、氨基肽酶和脂肪酶,這些酶制劑除少數由動植物生產外,絕大多數也是通過發酵工程生產的,B正確;C、單細胞蛋白是指利用發酵工程獲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體,而并非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故不需要提取,C錯誤;D、在發酵工程的發酵環節中,發酵條件不僅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也會通過影響酶的活性影響微生物的代謝途徑,D錯誤。故選B。二、多項選擇題:共4題,每題3分,共12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6.植物的開花、種子萌發以及休眠的開始和結束,都與光周期(即晝夜的長短)有關。學校生物興趣小組研究了某種短日照植物開花與光周期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個部位,主要吸收紅光和遠紅光B.控制該植物開花的主要不是日照長度,而是連續的夜間長度C.若將實驗植物換成長日照植物,暗期內給予閃光會推遲開花D.光作為一種信號,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都起調節作用【答案】ABD〖祥解〗在自然界中,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衰老等,都會受到光的調控。植物的向光性生長,實際上也是植物對光刺激的反應。光作為一種信號,影響、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植物能夠對光作出反應,表明植物可以感知光信號,并據此調整生長發育?!驹斘觥緼、光敏色素是一類蛋白質(色素-蛋白復合體),分布在植物的各個部位,其中在分生組織的細胞內比較豐富,主要吸收紅光和遠紅光,A正確;B、短日植物也叫長夜植物,只有當夜間長度大于臨界值,植物才能開花,若在夜間給于閃光則不開花,所以控制該植物開花的主要不是日照長度,而是連續的夜間長度,B正確;C、長日照植物也叫短夜植物,若將實驗植物換成長日照植物,暗期內給予閃光會提前開花,C錯誤;D、光作為一種信號,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都起調節作用,比如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衰老等都受到光的調控,D正確。故選ABD。17.下列關于“探究2,4-D對插條生根作用”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本實驗中因變量是生根長度,預實驗可以減小實驗誤差B.預實驗所使用的2,4-D濃度梯度比正式實驗的梯度要大C.由于插條內缺乏相應酶分解2,4-D,因此其作用具有長效性D.利用浸泡法處理插條時,所利用2,4-D溶液的濃度比沾蘸法大【答案】AD〖祥解〗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為2,4-D的濃度,因變量為生根數,因此其它包括:每組選取的枝條數量相同、生長狀況、芽的數量、浸泡時間等,均屬于無關變量?!驹斘觥緼、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預實驗不能減小實驗誤差,但可以檢測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減小實驗的盲目性,A錯誤;B、預實驗設置的2,4-D濃度梯度較大,探索出2,4-D最適濃度范圍,正式實驗設置的2,4-D濃度梯度較小,探索出2,4-D最適濃度大小,B正確;C、2,4-D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插條內缺乏相應酶分解2,4-D,因此其作用具有長效性,C正確;D、利用浸泡法處理插條時,所利用2,4-D溶液的濃度比沾蘸法更小,D錯誤。故選AD。18.南瓜下胚軸長度受到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影響。研究人員為了探究暗前遠紅光處理下外源赤霉素(GA)對南瓜苗下胚軸伸長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處理,其中PAC表示赤霉素合成抑制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外源GA能減弱PAC對下胚軸伸長生長的抑制B.南瓜苗的光合色素感受暗前遠紅光并將其用于光合作用C.暗前遠紅光和外源GA都可以促進正常南瓜苗下胚軸的伸長生長D.暗前遠紅光經信息傳遞系統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而調控下胚軸生長【答案】ACD〖祥解〗光對植物生長發育的調節:1、調節作用: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衰老,等等,都會受到光的調控;2、調節實質:光作為一種信號,影響、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3、調節過程:(1)接受光信號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種;(2)光敏色素:a、本質:是一類蛋白質(色素-蛋白復合體);b、功能:主要吸收紅光、遠紅光;c、分布:植物的各個部位,其中在分生組織的細胞內比較豐富;(3)調節過程: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的結構會發生變化,這一變化的信息會經過信息傳遞系統傳導到細胞核內,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表現出生物學效應?!驹斘觥緼、對比添加PAC組(3組)和添加GA+PAC組(4組),在不添加暗前遠紅光時,添加PAC組下胚軸長度小于添加GA+PAC組;在添加暗前遠紅光時,同樣添加PAC組下胚軸長度小于添加GA+PAC組,說明外源GA能減弱PAC對下胚軸伸長生長的抑制,A正確;B、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見光用于光合作用,暗前遠紅光不屬于可見光,且從實驗目的和內容來看,主要探究的是對下胚軸伸長生長的影響,而非用于光合作用,B錯誤;C、不添加暗前遠紅光時,添加GA(2)的下胚軸長度大于添加H2O(1)的,說明外源GA可以促進正常南瓜苗下胚軸的伸長生長;添加暗前遠紅光時,添加H2O(1)的下胚軸長度大于不添加暗前遠紅光時添加H2O(1)的,說明暗前遠紅光可以促進正常南瓜苗下胚軸的伸長生長,C正確;D、暗前遠紅光作為一種環境因素,可能經信息傳遞系統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調控下胚軸生長,D正確。故選ACD。19.下圖1表示K+跨膜進出神經纖維的過程,甲、乙均為轉運蛋白。下圖2表示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過程中所測得的一次動作電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1中M側為神經細胞膜的外側,N側為神經細胞膜的內側B.圖2中a代表細胞還未興奮,此時K+的濃度M側低于N側C.圖2中ac段與ef段神經纖維上Na+出入細胞膜的方式不同D.若將神經纖維放于較高濃度K+溶液中,則其興奮性會適當降低【答案】ABC〖祥解〗神經纖維在靜息時膜電位是由鉀離子外流造成的,鉀離子的外流是通過離子通道的被動運輸。動作電位的形成是由鈉離子內流造成的,也通過離子通道的被動運輸過程。鈉離子從神經細胞膜內運輸到膜外,鉀離子從膜外運輸到膜內都是主動運輸的過程?!驹斘觥緼、神經纖維在靜息時膜電位是由鉀離子外流造成的,K+從N側運輸到M側是通過離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N側為神經細胞膜的內側,K+從M側運輸到N側消耗ATP,所以M側為神經細胞膜的外側,A正確;B、圖2中a代表細胞還未興奮,處于靜息電位,是由于K+外流導致的,此時K+的濃度M側低于N側,B正確;C、圖2中ac段Na+進入細胞膜的方式是協助擴散,ef段Na+流出細胞膜的方式是主動運輸,C正確;D、神經纖維的興奮性與Na+有關,若將神經纖維放于較高濃度Na+溶液中,則其興奮性會適當降低,D錯誤。故選ABC。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8分)三、非選擇題:共5題,共58分。除特別說明外,每空1分。20.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于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其大小與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等有關。當人體受緊張、驚嚇和焦慮等因素刺激時往往會引起血壓升高,部分調節過程如下圖所示(腎素是由位于腎小球旁的細胞分泌的蛋白酶)。請回答:(1)途徑A中調節心臟功能的中樞位于___________(填結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其意義是___________,使機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2)人體受到驚嚇時,主要通過圖中途徑___________的調節使血壓迅速升高,以應對應激狀態。不同類型的血管緊張素僅作用于靶細胞,是因為相應的受體只分布在靶細胞膜上,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3)臨床上,醫生診斷高血壓病人的病因時,通常需要B超檢查腎上腺皮質是否增生,因為腎上腺皮質增生會導致___________(填激素)分泌量增加,促進___________,使血漿滲透壓升高,從而使血容量增大,引起血壓升高。(4)長跑運動時通常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主要意義是___________。此時壓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樞,經傳出神經釋放遞質,從而導致血壓降低,此過程可能涉及的反射弧為血管壓力感受器→傳入神經→血壓調節中樞→___________。(5)高血壓患者既要注意低鹽、清淡飲食,又需配合一定的藥物治療。臨床上常用卡托普利(一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高血壓,據圖分析其降壓機理是___________;夏天有的患者會在醫生指導下將卡托普利用藥量減半,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腦干②.使機體對外界刺激做出再精確的反應(2)①.A和C②.控制相關受體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細胞中表達(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①.醛固酮②.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4)①.滿足機體在運動時對氧氣和供血的需求②.傳出神經→心臟和血管細胞(5)①.使血管緊張素Ⅱ含量減少,減少醛固酮的分泌和使外周血管舒張,從而降低血壓②.夏天溫度較高,毛細血管舒張有利于散熱,從而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而卡托普利使用后會使外周血管收縮,不利于熱量的散失〖祥解〗神經調節作用途徑是反射弧,反應速度迅速,作用范圍準確、比較局限,作用時間短暫;體液調節作用途徑是體液運輸,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范圍較廣泛,作用時間比較長。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活動都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小問1詳析】調節心臟功能的中樞位于腦干。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他們對同一器官的作用,猶如汽車的油門和剎車,可以使機體對外界刺激做出再精確的反應,使機休更好地話應環境的變化?!拘?詳析】人體受到驚嚇時,主要通過神經調節為主導迅速作出反應,即圖中途徑A、C使血壓迅速升高,不同類型的血管緊張素經體液運輸到全身,但僅作用于靶細胞,是由于相應的受體只分布在靶細胞膜上,其根本原因是控制相關受體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細胞中表達(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拘?詳析】腎上腺皮質增生會號致醛固酮分泌增加,進而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主動重吸收Na+,使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血量增加。因此醫生診斷高血壓病人的病因時,通常需要B超檢查腎上腺皮質是否增生。【小問4詳析】長跑運動時通常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這能夠滿足機體代謝的需求,機體在運動時增加的氧供需求和供血的需求。反射弧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壓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樞,經傳出神經釋放遞質,從而導致血壓降低,此過程可能涉及的反射弧為血管壓力感受器→傳入神經→血壓調節中樞→傳出神經→心臟和血管細胞?!拘?詳析】卡托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使血管緊張素Ⅱ含量減少,減少醛固酮的分泌和使外周血管舒張,從而降低血壓。夏天溫度較高,毛細血管舒張有利于散熱,從而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卡托普利使用后會使外周血管收縮,不利于熱量的散失,因此建議用藥量減半。21.早餐后人體血糖會升高,此時胰島素等激素以及神經系統共同維持血糖的相對穩定,其調節機制如下圖1。其中a、b代表物質或結構,①②代表生理過程。請回答:(1)早餐后主要由于_________,導致血糖上升。葡萄糖通過葡萄糖轉運蛋白進入胰島B細胞,并代謝產生ATP,使ATP/ADP的比值上升,__________K+外流,_________Ca+內流,進而促進囊泡中的_________通過_________方式釋放出細胞。(2)圖中a物質通過_________運輸后與b_________(填結構)結合,激活信號轉導,促進過程①_________,增加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數量,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加速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過程②_________。此外,胰島素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和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降低血糖。(3)注射胰島素是治療I型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但劑量難以控制。我國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智能胰島素”(IA),嘗試利用IA智能化調節血糖。為評估IA調節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員給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別注射適量胰島素和IA,血糖濃度變化的結果如下圖2。(注:小鼠的正常血糖水平約80~140mg·dL-1)圖2結果表明,IA治療I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胰島素治療更具優勢。據圖2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答案】(1)①.食物中的糖類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②.ATP敏感的K+通道關閉,抑制③.去極化導致Ca+通道開放④.cAMP⑤.胞吐(2)①.擴散作用②.受體③.包裹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⑤.抑制肝糖原分解(3)IA降血糖的效果更持久、能避免引發低血糖的風險〖祥解〗血液中的糖稱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血糖的正常濃度為3.9~6.1mmol/L,血糖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食物中的糖類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來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是空腹時血糖的重要來源;非糖物質可以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補充血糖。血糖的去向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隨血液流經各組織時,被組織細胞攝取,氧化分解;在肝和骨骼肌細胞內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儲存起來;脂肪組織和肝可將葡萄糖轉變為非糖物質,如甘油三酯等。【小問1詳析】早餐后主要由于食物中的糖類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導致血糖上升。血糖升高后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血糖濃度下降,具體機理如下:葡萄糖通過葡萄糖轉運蛋白進入胰島B細胞,并代謝產生ATP,使ATP/ADP的比值上升,促進ATP敏感的K+通道關閉,抑制K+外流,細胞膜的去極化促進導致Ca+通道開放,Ca+內流,進而促進囊泡中的cAMP通過胞吐方式釋放出細胞?!拘?詳析】圖中a物質通過擴散作用(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運動)運輸后與b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激活信號轉導,促進過程①包裹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增加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數量,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加速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過程②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儲存起來,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從而降低了血糖濃度。此外,胰島素還可以通過抑制肝糖原分解和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血糖的來源而降低血糖?!拘?詳析】分析題圖,對比兩幅圖可知,胰島素會將血糖降至60mg·dL-1(低血糖),而IA能將血糖降至100mg·dL-1左右,IA能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約10個小時,而胰島素只能維持2小時左右,故該實驗結果表明IA對血糖水平的調節比普通胰島素更具優勢,體現在IA降血糖的效果更久,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風險。22.下圖示某病毒S蛋白的mRNA疫苗作用機理。請分析回答:(1)圖中MHCI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_,其依賴高爾基體產生的___________呈遞到細胞表面。(2)未發生③⑧過程時,外周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細胞處于___________(填“分裂”、“不分裂”)狀態,③過程依賴于靶細胞表面的抗原信號與___________細胞進行識別。(3)⑤過程依賴于___________(填結構)對胞吞的S蛋白進行處理,發生⑤⑥過程的細胞統稱___________,與其發生⑦過程的細胞為___________。(4)⑨過程的發生依賴于___________的結合和⑧過程___________的結合,以及⑩過程中___________(填物質)的促進作用。(5)與滅活疫苗激發的免疫方式相比,mRNA疫苗能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質②.囊泡(2)①.不分裂②.細胞毒性T(3)①.溶酶體②.抗原呈遞細胞③.輔助性T細胞;(4)①.B細胞表面受體與抗原②.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與B細胞表面的相應分子③.細胞因子(5)在細胞內持續表達抗原,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研發速度快,生產相對簡單等〖祥解〗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體液免疫過程會產生相應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再由漿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病毒侵入細胞后會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中的細胞免疫,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與被病毒侵入的靶細胞結合,使得靶細胞裂解釋放病毒。【小問1詳析】圖中MHCⅠ可作為受體,其化學本質為蛋白質(或糖蛋白);高爾基體可以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然后通過囊泡運輸到細胞表面,所以MHCⅠ依賴高爾基體產生的囊泡呈遞到細胞表面;【小問2詳析】未發生③⑧過程時,即沒有抗原刺激時,外周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細胞處于不分裂狀態;③過程是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靶細胞表面抗原信號的過程,依賴于靶細胞表面的抗原信號與細胞毒性T細胞進行識別;【小問3詳析】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等,所以⑤過程依賴于溶酶體對胞吞的S蛋白進行處理;發生⑤⑥過程的細胞能攝取和處理抗原,這些細胞統稱抗原呈遞細胞;⑦過程是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所以與其發生⑦過程的細胞為輔助性T細胞;【小問4詳析】⑨過程(激活B細胞)的發生依賴于B細胞表面受體與抗原的結合,B細胞表面有識別特定抗原的受體,二者結合是激活B細胞的重要前提。以及⑧過程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與B細胞表面的相應分子結合,輔助性T細胞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給B細胞傳遞信號。⑩過程中細胞因子的促進作用,細胞因子可以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小問5詳析】與滅活疫苗激發的免疫方式相比,mRNA疫苗能在細胞內持續表達抗原,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且不需要擔心傳統滅活疫苗可能存在的滅活不徹底導致的感染風險等;同時mRNA疫苗研發速度快,生產相對簡單。23.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鳥越冬區。研究團隊以4種占優勢的水鳥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它們的種群數量、在不同覓食生境出現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種類等,結果如下表1。請回答:表14種占優勢的水鳥種群數量、不同生境出現概率、主要的食物種類物種觀察數量/只覓食生境出現率/%鳥胃中主要的食物種類/%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堅果莖類草屑螺類貝殼沙礫甲殼類其他綠翅鴨21206703352.816.7012.013.005.5綠頭鴨1513981178.30.807.15.61.17.1鶴鷸1678640360050.025.025.000青腳鷸15172928430033.333.3033.30.1注:生境1為低潮鹽沼—光灘帶;生境2為海三棱藨草帶;生境3為海堤內魚塘—蘆葦區。(1)據表1,從食物角度分析,與綠頭鴨存在明顯種間競爭關系的是_________。4種水鳥中覓食生境范圍比較寬的是_________,覓食生境基本相同的是_________。覓食過程中水鳥通過觀察魚類游動,感知甲殼類動物散發的特殊氣味,從而利于捕食,這說明信息傳遞的功能是_________。(2)在研究水鳥生態位時發現,覓食生境基本相同的兩種水鳥的生態位并不一定相同,從生態位研究的內容分析,其原因有_________。這些水鳥等各種生物都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有利于_________,這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_________的結果。(3)保護區面臨著互花米草的入侵,壓縮了當地植物的生長空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害。為此研究人員采用了3種互花米草治理技術,治理情況如下表2。帶水刈割是通過刈割清除,再通過水淹進行滅除;粉碎發酵是通過切割粉碎,再用酵素菌發酵加速須根腐爛;藥劑施用是利用藥劑進行滅除。表23種互花米草治理技術比較治理技術現場條件適用范圍治理效果治理成本帶水刈割較低大面積良好較低藥劑施用低局部一般較低粉碎發酵高局部良好較高根據表2分析,_________治理技術有一定推廣價值。粉碎發酵技術防治有害生物屬于_________防治。建立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措施屬于_________。經過互花米草治理后,保護區恢復生機,發揮濕地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功能,也吸引眾多游客旅游觀光,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價值。【答案】(1)①.綠翅鴨②.青腳鷸③.綠翅鴨和鶴鷸④.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2)①.食物種類、種間關系等存在差異②.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③.共同進化(協同進化)(3)①.帶水刈割②.生物③.就地保護④.間接價值和直接〖祥解〗生物多樣性價值:(1)直接價值,指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有直接影響和作用的價值。例如,藥用價值、觀賞價值、食用價值和生產使用價值等;(2)間接價值,一般表現為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鞏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蝕、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氣候、吸收污染物,調節碳氧平衡,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的作用,主要指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的作用等;(3)潛在價值,指還沒發現的對人類或生態系統有何種作用的價值?!拘?詳析】種間競爭是指兩種或更多種生物共同利用同樣的有限資源和空間而產生的相互排斥的現象。從表中食物種類來看,綠頭鴨和綠翅鴨的食物中都有小堅果、莖類等,食物來源有較大重疊,所以與綠頭鴨存在明顯種間競爭關系的是綠翅鴨。青腳鷸在三種覓食生境中均有出現,綠翅鴨和鶴鷸主要出現在生境1和生境3,綠頭鴨主要出現在生境1,故4種水鳥中覓食生境范圍比較寬的是青腳鷸,覓食生境基本相同的是綠翅鴨和鶴鷸。覓食過程中水鳥通過觀察魚類游動,感知甲殼類動物散發的特殊氣味,從而利于捕食,這說明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小問2詳析】生態位研究的內容包括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覓食生境基本相同的兩種水鳥的生態位不一定相同,可能是因為它們的食物種類、種間關系等其他生態位研究內容存在差異。這些水鳥等各種生物都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因為每個物種在其特定的生態位上發揮作用,使得資源能夠被更高效地利用,避免了過度競爭。這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共同進化(協同進化)的結果,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物種與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適應,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位;【小問3詳析】從表2可以看出,帶水刈割技術在現場條件要求較低,適用范圍是大面積,治理效果良好且治理成本較低,綜合這些因素,帶水刈割治理技術有一定推廣價值;粉碎發酵是通過切割粉碎,再用酵素菌發酵加速須根腐爛,這種利用生物手段來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屬于生物防治;建立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將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該保護措施屬于就地保護;經過互花米草治理后,保護區恢復生機,發揮濕地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功能,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同時吸引眾多游客旅游觀光,這又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24.下圖所示為從土壤中篩選、鑒定尿素分解菌的部分過程。請分析回答:(1)在下表空白處填寫相應內容,完成實驗操作與分析。(注:尿素分解產生的NH3能使酚紅指示劑由原本的無色變為紅色)A組平板制作、接種、培養B、C組平板制作、接種、培養稱5.0g牛肉膏、10.0g蛋白胨、5.0gNaCl、10.0g瓊脂及一定量酚紅加入1000mL蒸餾水中,加熱溶化,定容,調pH,轉移至錐形瓶,①_________,冷卻后倒平板(全營養培養基),進行接種,……。稱1.4gKH2PO4、0.2gMgSO4·7H2O、10g葡萄糖、2.1gNaH2PO4、1.0g尿素、10.0g瓊脂及一定量酚紅加入1000mL蒸餾水中,……,用②_________(填接種工具,2分)對B、C組平板分別進行接種,蓋好皿蓋將培養皿倒置并在皿底作標記,適宜環境中培養。觀察統計:每隔③___________(填時間)統計一次菌落數目,直至菌落數穩定。B組平板中菌落周圍往往出現___________(填現象)。結果分析:A組平板中菌落數顯著多于B組平板中菌落數,表明B組培養基起到了⑤___________作用。C組平板中沒有出現菌落表明分離純化過程中⑥___________。(2)加熱溶化時,邊加熱邊攪拌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溶化后的培養基通常用_________(填試劑)調節pH。(3)通常也可采用_________(填接種方法)來代替表中方法分離尿素分解菌,該方法_________(填“能”、“不能”)進行土樣中尿素分解菌的數量測定。(4)若B組三個平板菌落個數分別為38、36、46,則每克該批次土樣中活的尿素分解菌數為_________個?!敬鸢浮浚?)①.滅菌②.涂布器③.24h④.紅色環帶⑤.選擇⑥.養基平板滅菌合格,培養過程中無污染(2)①.培養基焦糊②.NaOH或鹽酸(3)①.平板劃線法②.不能(4)4×106〖祥解〗尿素[CO(NH2)2]含氮量高,化學性質相對穩定,是現代農業生產中一種重要的氮肥。尿素施入土壤后,會被土壤中的某些細菌分解成NH3,NH3再轉化為NO3-、NH4+等被植物吸收。而這些細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為它們能合成脲酶,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產生NH3,NH3可作為細菌生長的氮源。【小問1詳析】平板A制作、接種、培養:稱5.0g牛肉膏、10.0g蛋白胨、5.0gNaCl、10.0g瓊脂及一定量酚紅加入1000mL蒸餾水中,調pH,分裝,滅菌,倒平板(全營養培養基),接種菌種,平板A中的培養基是完全培養基,A組菌落比B組多,說明B組培養基起到了選擇作用。平板B、C制作、接種、培養:稱1.4gKH2PO4、2.1gNaH2PO4、0.2gMgSO4·7H2O、10g葡萄糖、1.0g尿素、10.0g瓊脂及一定量酚紅加入1000mL蒸餾水中,……,用涂布器對B、C平板分別接種菌液、無菌水,蓋好皿蓋將培養皿倒置并在皿底作標記,適宜環境中培養。由于平板C接種的是無菌水,所以平板C是用來檢查培養基平板滅菌是否合格和培養過程中是否受到污染。結果觀察:培養至菌落數穩定后,觀察三組平板中菌落情況。用含有酚紅指示劑培養基篩選能分泌脲酶的細菌,從功能上劃分該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若培養基中存在有脲酶的細菌,一般可觀察到B組平板菌落周圍會出現紅色環帶,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產生的氨,遇酚紅指示劑產生顏色變化,變色區域越大說明其分解能力越強。若個別菌落周圍沒有出現該現象,可判斷該菌落的菌體能利用大氣中的N2作為氮源,為自生固氮微生物?!拘?詳析】固體培養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質)、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質)和無機鹽,還需要添加瓊脂,將各種成份逐一添加后加熱、融化,需要邊加熱邊攪拌,防止培養基焦糊。溶化后的培養基通常用鹽酸或NaOH調節pH,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的pH?!拘?詳析】微生物的接種方法有稀釋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劃線法。通常也可采用平板劃線法來代替表中方法分離尿素分解菌,平板劃線法菌落是由兩個或多個菌體連在一起形成的,只能在劃線的末端分離到少量單菌落,所以不能對土樣中尿素分解菌的數量進行測定?!拘?詳析】進行菌落計數時需要選擇每個平板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統計計數,為避免誤差,應當選擇3個或3個以上的平板進行計數并去平均值,故每克土樣中的活菌數為(38+36+46)÷3÷0.1x104=4×106個。江蘇省泰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考試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I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紙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第I卷(選擇題共42分)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A.血漿、膀胱內的尿液和大腦細胞間隙的液體都屬于內環境B.機體通過調節使內環境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C.組織液和血漿成分的主要差別是組織液中有較多的蛋白質D.組成人體的所有細胞都不能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答案】B〖祥解〗內環境又叫細胞外液,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內環境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共同作用?!驹斘觥緼、膀胱內的尿液是與外界相同的管道內的液體,不屬于內環境成分,A錯誤;B、機體通過調節使內環境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即處于穩態,B正確;C、組織液和血漿成分的主要差別是血漿中有較多的蛋白質,C錯誤;D、人體的某些細胞可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如肺泡上皮細胞,直接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D錯誤。故選B。2.下圖表示人體胃腸激素的不同運輸途徑,a、b、c表示相關液體。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胃腸激素在內環境和外界環境都可發揮作用B.圖中毛細血管壁細胞可與b、c進行物質交換C.機體的一些細胞可作為自身分泌激素作用的靶細胞D.胃腸激素可在細胞內發揮催化作用而影響細胞代謝【答案】D〖祥解〗人體胃腸激素可以進入細胞外液,依賴體液運輸,作用于含相應受體的靶細胞,靶細胞既可以是分泌激素的細胞本身,又可以是其他細胞;某些胃腸道細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運輸到小腸上皮細胞的刷狀緣外側,即分泌到腸道內,在消化道發揮作用;某些人體胃腸激素可以作用于神經元細胞,影響神經系統的相關生理活動?!驹斘觥緼、據圖可知,胃腸激素在內環境(如b血漿中)和外界環境(a消化液)都可發揮作用,A正確;B、圖中毛細血管壁細胞可與b(血漿)、c(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B正確;C、機體的一些細胞可作為自身分泌激素作用的靶細胞,如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等,來調節自身細胞的代謝過程,C正確;D、胃腸激素不是酶,不具有催化的功能,只起調節作用,D錯誤。故選D。3.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存在著復雜的聯系。下列不能體現三個系統彼此之間相互關系的是()A.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B.內分泌系統產生的糖皮質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C.神經末梢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使肌肉細胞收縮或舒張D.免疫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答案】C〖祥解〗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調節,通過信息分子構成一個復雜網絡。這三個系統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內環境穩態的維持中發揮作用,它們之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兩方。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實現都離不開信號分子(如神經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等),這些信號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與受體接觸。受體一般是蛋白質分子,不同受體的結構各異,因此信號分子與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通過這些信號分子,復雜的機體才能夠實現統一協調,穩態才能夠得以保持?!驹斘觥緼、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說明內分泌系統能影響神經系統,A不符合題意;B、內分泌系統產生的糖皮質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說明內分泌系統能影響免疫系統,B不符合題意;C、神經末梢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使肌肉細胞收縮或舒張,屬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屬于神經調節,不能體現三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C符合題意;D、免疫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說明免疫系統能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D不符合題意。故選C。4.1994年分布在我國青海湖周邊地區的普氏原羚不足30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到2024年數量已達到3400余只。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普氏原羚的遷入率與遷出率屬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問題B.普氏原羚的種群密度可以反映其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C.可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無人機航拍等方法調查普氏原羚種群密度D.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進而影響普氏原羚種群密度【答案】C〖祥解〗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年齡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驹斘觥緼、遷入率與遷出率是種群水平的研究問題,并非群落水平,群落水平研究的是物種組成、種間關系等內容,A錯誤;B、年齡結構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種群密度是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B錯誤;C、由于普氏原羚是我國特有的瀕危動物,數量較少,為了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可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無人機航拍等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C正確;D、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一般不影響死亡率,D錯誤。故選C。5.關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吸取酵母菌培養液之前要將試管振蕩,否則統計結果可能會偏小B.將酵母菌培養液加到蓋有蓋玻片的計數板上后要立即放到載物臺計數C.血球計數板既可用于酵母菌的數量測定,也可用于大腸桿菌的數量測定D.為了使實驗計數結果更準確,對于壓在方格線上的酵母菌都要進行統計【答案】A〖祥解〗對一支試管中的培養液(可定為10mL)中的酵母菌逐個計數是非常困難的,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先將蓋玻片放在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余的培養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在載物臺的中央,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驹斘觥緼、培養過程中,酵母菌可能會沉在試管底部,如果取樣取的是試管底部,實驗數據則會偏大,如果取樣取的是試管上部,則實驗數據則會偏小,因此制片前要輕輕振蕩試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勻,A正確;B、將酵母菌培養液加到蓋有蓋玻片的計數板上后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再計數,B錯誤;C、血球計數板適用于真菌(酵母菌)的計數,細菌計數板用于細菌(大腸桿菌)的數量測定,C錯誤;D、對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計數原則為“計左不計右、計上不計下”,即只計數相鄰兩條界線上的酵母菌即可,D錯誤。故選A。6.科研人員在野外調查的基礎上,繪制了如下圖所示的保護區部分食物網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草到兔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B.能量先沿著食物網進行單向流動后再進行物質循環C.該圖沒有顯示的生態系統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D.圖中處于第二營養級的兔與第三營養級的蟒蛇是捕食關系【答案】D〖祥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個營養級,不可逆轉,也不能循環流動。2、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輸入到一個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個營養級,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減少的?!驹斘觥緼、能量的傳遞效率是在兩個營養級之間,而不是在兩種生物之間,A錯誤;B、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錯誤;C、該圖沒有顯示的生態系統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分解者,C錯誤;D、蟒蛇以兔為食,所以圖中處于第二營養級的兔與第三營養級的蟒蛇是捕食關系,D正確。故選D。7.2024年11月28日我國成功合攏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阻沙綠化帶。草方格沙障是治理沙漠的常用方法,具體操作是先用干的麥草、稻草等束立在沙里,圍扎成方格形狀,在方格中播散沙蒿等草本植物種子,幾年后可移栽紅柳、櫸柳等灌木,最終達到沙漠綠洲化的目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草方格內種植沙蒿、紅柳等植物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B.沙蒿、紅柳等作為治沙植物可能與其根系發達、葉片較小有關C.從草本階段到灌木階段的演替過程中,群落的垂直結構保持不變D.草方格沙障的成功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C〖祥解〗生態工程是人類學習自然生態系統“智慧”的結晶,是生態學、工程學、系統學、經濟學等學科交叉而產生的應用學科。生態工程以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調節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自生等生態學基本原理。【詳析】A、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草方格內種植沙蒿、紅柳等植物適應干旱環境,因此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A正確;B、沙漠干旱缺水,沙蒿、紅柳的根系發達,可吸收更多的水分,同時葉片較小,可減少蒸騰作用失水,因此可作為理想的治沙植物,B正確;C、從草本階段到灌木階段的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加,群落的垂直結構變得相對復雜,C錯誤;D、草方格沙障是人類干預沙漠治理措施,成功說明了人類活動能夠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確。故選C。8.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塘”生態系統與普通水稻田生態系統相比實現了能量的循環利用B.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所獲得的能量也越多C.如果大氣中CO2發生局部短缺,水圈中CO2能及時進入大氣進行補充D.水產養殖時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應以食物鏈長的魚類為養殖對象【答案】C〖祥解〗“?;~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利用,水產養殖業應以食物鏈短的魚類為養殖對象;根據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級遞減的特點可知,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所獲得的能量越少?!驹斘觥緼、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能循環利用,“?;~塘”生態系統實現的是能量的多級利用,A錯誤;B、根據生物富集現象,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但根據能量傳遞的遞減規律,營養級越高所獲得的能量越少,B錯誤;C、因為碳在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之間可以循環,所以如果大氣中CO2發生局部短缺,水圈中CO2能及時進入大氣進行補充,C正確;D、食物鏈越長,能量損耗越多,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應以食物鏈短的魚類為養殖對象,D錯誤。故選C。9.下列關于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組織培養中,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濃度比值高時能誘導根的分化B.光照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植物分布的地域性主要由光照決定C.脫落酸和乙烯常常協同作用,共同促進葉片脫落等,度過不良環境D.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休眠,都受基因適時選擇性表達的調控【答案】B〖祥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驹斘觥緼、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濃度比值高時,有利于根的分化,比值低時,有利于芽的分化,比值適中時,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A正確;B、光照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但是植物分布的地域性主要是由溫度決定的,而不是光照,例如,寒溫帶地區主要分布耐寒植物,熱帶地區分布喜熱植物等,B錯誤;C、脫落酸能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等,在促進葉片脫落等方面,脫落酸和乙烯常常協同作用,幫助植物度過不良環境,C正確;D、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休眠等生命活動,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受基因適時選擇性表達的調控,同時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D正確。故選B。10.下列有關“酵母菌的純培養”實驗的敘述,合理的是()A.可用干熱滅菌法對培養皿進行滅菌處理B.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中葡萄糖是唯一碳源C.待培養基冷卻至40℃時進行倒平板操作D.使用后的培養基丟棄前沒有必要再滅菌【答案】A〖祥解〗一、滅菌:培養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培養皿采用干熱滅菌;二、接種分離酵母菌:酵母菌喜歡酸性環境,常用酸性液體培養基來培養,獲得酵母菌的培養液,然后在固體培養基上用平板劃線法分離;三、培養酵母菌:20~30°C(酵母細胞生長最適溫度在20~30°C);四、酵母菌的純化培養的步驟是配制培養基、滅菌、倒平板、接種、分離和培養?!驹斘觥緼、干熱滅菌法適用于能耐高溫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養皿)、金屬用具等。培養皿可以用干熱滅菌法進行滅菌處理,A正確;B、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中,馬鈴薯本身就含有多種有機物,不只是葡萄糖為碳源,葡萄糖不是唯一碳源,B錯誤;C、待培養基冷卻至50℃左右時進行倒平板操作,而不是40℃,溫度過高,在操作過程中容易燙傷,且培養基容易在培養皿蓋上形成過多冷凝水;溫度過低,培養基容易凝固,不利于倒平板操作,C錯誤;D、使用后的培養基丟棄前必須進行滅菌處理,防止雜菌污染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對人體等造成危害,D錯誤。故選A。11.下列關于制作傳統發酵食品的敘述,錯誤的是()A.制作腐乳時利用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產生蛋白酶B.泡菜發酵過程壇蓋邊沿的水槽中需要始終有水C.制作果酒時需每隔一定時間擰松瓶蓋充分放氣D.制作果醋時醋酸桿菌可用葡萄糖作為代謝底物【答案】A〖祥解〗一、參與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陳代謝類型為異養兼性厭氧型。二、參與果醋制作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陳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驹斘觥緼、制作腐乳時主要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產生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而不是乳酸菌,乳酸菌主要用于制作泡菜等發酵食品,A錯誤;B、泡菜發酵過程中需要創造無氧環境,壇蓋邊沿的水槽中始終有水,可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空氣進入,保證乳酸菌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B正確;C、制作果酒時,酵母菌無氧呼吸會產生二氧化碳,每隔一定時間擰松瓶蓋可充分放氣,避免因氣體過多導致發酵裝置內氣壓過大而出現危險,C正確;D、制作果醋時,醋酸桿菌在有氧條件下,既可以利用酒精作為底物將其轉化為醋酸,也可用葡萄糖作為代謝底物,D正確。故選A。12.植物激素參與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油菜素內酯可用于葉菜類蔬菜產量的提高B.用赤霉素處理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產生α-淀粉酶C.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質分裂,生長素主要促進細胞核分裂D.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獲得大量種子【答案】D〖祥解〗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等物質,人們把這類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為信息分子,幾乎參與調節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動。【詳析】A、油菜素內酯能促進細胞伸長和分裂,可用于葉菜類蔬菜產量的提高,A正確;B、赤霉素能誘導α-淀粉酶的合成,用赤霉素處理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產生α-淀粉酶,B正確;C、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質分裂,生長素主要促進細胞核分裂,C正確;D、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獲得無子果實,不會獲得大量種子,因為未授粉不能形成種子,D錯誤。故選D。13.人們在研究、利用微生物時,需獲取純種微生物并計數或保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后,需蓋上皿蓋并立即將培養皿倒置B.對于牛奶等不耐高溫的液體,可用63~65℃條件消毒30minC.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微生物計數時,結果往往比實際值偏高D.干熱滅菌后,需要待壓力表指針降至“0”后打開排氣閥并開蓋取物【答案】B〖祥解〗一、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測樣品制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使成單個細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釋度、一定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中,使其均勻分布于平板中的培養基內。二、平板劃線法: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點到線的劃線稀釋而獲得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并讓其成長為單菌落的方法?!驹斘觥緼、將適量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后,待冷凝后再將培養皿倒置,A錯誤;B、對于牛奶等不耐高溫的液體,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可用63~65℃條件消毒30min,該方法在消毒的同時保證營養成分不被破壞,B正確;C、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微生物計數時,由于兩個或多個細菌常形成一個菌落,因此結果往往比實際值低,C錯誤;D、高壓蒸汽滅菌后,待壓力表指針降至“0”后打開排氣閥,開蓋取物,D錯誤。故選B。14.下圖為啤酒生產過程的簡要流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①需要適宜的溫度、水等條件以便于產生淀粉酶B.過程②焙烤是利用高溫殺死種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C.過程③糖化是將淀粉分解形成糖漿以利于酵母菌利用D.過程④的發酵階段要始終保持無氧環境以保障發酵效果【答案】D〖祥解〗啤酒生產需經過制麥、糖化、發酵等主要環節。酵母菌可進行有氧呼吸獲得大量能量,從而快速繁殖,又可以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驹斘觥緼、過程①需要適宜的溫度、水等條件下大麥種子發芽,以便于產生淀粉酶,A正確;B、焙烤可以去除種子的水分和停止酶的分解作用,它的目的是加熱殺死種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B正確;C、糖化可以將麥芽和非麥芽谷物原料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淀粉、蛋白質、核酸、植酸鹽、半纖維素等)通過麥芽中的各種水解酶作用,轉化為可溶性的,并可以浸出一定組成比例的浸出物,使淀粉分解形成糖漿,C正確;D、為了提高菌種數量、縮短發酵時間,過程④的主發酵初期應提供氧氣,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能快速繁殖,D錯誤。故選D。15.與傳統發酵技術相比,發酵工程的產品種類更加豐富,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下列有關發酵工程表述正確的是()A.該工程的中心環節是菌種的選育B.絕大多數酶制劑是由該技術生產C.可從微生物細胞中提取單細胞蛋白D.條件變化不影響微生物的代謝途徑【答案】B〖祥解〗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9794-14:2022/AMD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 Part 14: DNA data - Amendment 1: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SO 2400:2025 E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Ultrasonic testing - Specification for standard block No. 1
- 【正版授權】 ISO 23285:2025 EN Agricultural machinery,tractors,and earth-moving machinery - Safety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systems operating at 32 V to 75 V DC and
- 【正版授權】 IEC 60227-2:1997+AMD1:2003 CSV FR-D Polyvinyl chloride insulated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 V - Part 2: Test methods
- 【正版授權】 IEC 60884-1:2002+AMD1:2006 CSV EN-D Plugs and socket-outlet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purpos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0204-1:2005 FR-D Safety of machinery -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machin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精益生產培訓課程
- 2025年三班級教學工作方案
- 酒店裝潢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社區親子活動方案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流程手冊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集體備課教材分析
- 《空中領航學》4.2 確定飛機位置
- 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精)
- 產業經濟學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課件(最新)
- 4D現場管理培訓ppt課件(PPT 45頁)
- GB-T 18348-2022 商品條碼 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高清版)
- 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實驗室檢測
- 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課文及翻譯
- 四川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