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一單元A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一單元A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一單元A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一單元A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一單元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頁(共15頁)第一單元A卷一.選擇題(共22小題)1.(2024?徐州)“軍爵制度打開了讓孔武之人進入統治階層的通道,到了隋唐時期,政府又發明出科舉制度,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打通了另外一個通道。”材料意在說明()A.軍爵制增強了軍隊戰斗力 B.孔武之人和底層知識分子從此仕途順暢 C.科舉制擴大了選官的范圍 D.軍爵制和科舉制都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2.(2024?開封二模)韓愈曾提到,“高祖、太宗,既除既治(一邊清除阻礙,一邊開創治理);高宗、中睿,休養生息;至于玄宗,受報收功,極熾而豐。”材料強調了()A.唐太宗在位時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B.“貞觀之治”是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結果 C.“開元盛世”離不開唐玄宗的銳意革新 D.“開元盛世”是唐朝前期不斷發展的結果3.(2024秋?延慶區期末)汪洙《神童詩》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該詩的情境最初始于()A.先秦世襲制 B.漢朝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隋朝科舉制4.(2024秋?石景山區期末)史書記載,唐太宗在看到新科進士從端門魚貫而出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與這一景象的出現直接相關的史事是()A.焚書坑儒 B.科舉考試 C.崇文抑武 D.設軍機處5.(2024?香洲區三模)貞觀十年(636年)12月,吐谷渾王慕容諾曷缽來朝,并親自請婚,唐太宗決定把弘化公主嫁給他。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到達吐蕃,與松贊干布結婚。長安二年(702年)6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求把他的女兒嫁給皇太子,武則天表示同意。這體現了唐朝()A.民族政策開明 B.社會風氣開放 C.社會經濟繁榮 D.中外交往頻繁6.(2024?滿洲里市模擬)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 B.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 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7.(2024?山西二模)李華同學以“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為主題制作了下面的時間軸,其中空白處應填入選官制度()A.禪讓制 B.軍功授爵 C.科舉制 D.八股取士8.(2024?江都區二模)今天揚州哪一建筑被譽為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A.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B.雙博館 C.東關古渡 D.運河三灣風景區9.(2024秋?延慶區期末)閱讀如表材料,可以比較出長城和大運河的共同點是()長城大運河秦漢時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護中原北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隋唐時期,成為聯系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加強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A.抵御了匈奴侵擾 B.削弱了地方勢力 C.促進了經濟交流 D.有利于鞏固統一10.(2024?盈江縣一模)文獻資料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下列對應正確的是()A.加強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孔子治國主張 B.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朝初年創立科舉制度 C.記述從戰國到五代歷史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史記》 D.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開元盛世11.(2024?平涼二模)貞觀十三年,統計戶數是312萬,開元十四年,近707萬,開元二十年,達786萬。開元中期米價每斗13文,開元后期穩定在20文以下,“天下無貴物”。社會治安穩定,“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刀”。上述材料可用于說明唐朝()A.達到鼎盛階段 B.重視選拔人才 C.詩壇氣象萬千 D.藩鎮割據嚴重12.(2024?廣元)初中歷史課程強調“以中外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為基本線索,突出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隋唐時期最顯著的階段性特征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13.(2024?灞橋區校級四模)在中華大地上,有一項偉大的工程,它以洛陽為中心,縱橫南北,勾連長安,在中國的版圖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人”字。這一工程是()A.都江堰 B.靈渠 C.隋朝大運河 D.故宮14.(2024?東莞市模擬)江南運河是隋代大運河的最南一段,隋煬帝時期全部疏通,地處運河上的常州“在唐稱望縣,地大人眾,政繁務殷”,其出產的細纻、棉布、紙張被列為唐代貢品。這表明隋唐時期()A.經濟重心已經實現南移 B.政府工程推動了南北文化交流 C.地理條件決定城市興衰 D.交通發展促進了城市經濟繁榮15.(2024?昆山市開學)某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在網上查到了如下信息: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那么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A.唐朝的對外關系 B.唐朝經濟十分繁榮 C.唐朝多彩的文學藝術 D.唐朝的民族與對外關系16.(2024?湖北模擬)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文人士子以詩歌抒發情懷。下列描繪科舉制的詩句是()A.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B.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 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D.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17.(2024秋?沾益區月考)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余萬,展開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作戰。材料敘述了隋朝的()A.定都地點 B.統一進程 C.鞏固措施 D.制度革新18.(2024?海門區校級三模)重視吏治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史上施行改革,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甚至親自主持對縣令考試的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19.(2024春?福清市期末)據統計,《唐百家詩選》中近百分之九十的詩人都參加過科舉考試,進士及第者占入選詩人的百分之七十。以詩取士的產生,促使著唐人學習創作詩歌。據此可知,出現唐詩繁榮的政治因素是()A.尊崇儒術的影響 B.科舉制度的促進 C.重文輕武的推行 D.八股取士的實施20.(2024?阜寧縣一模)下列時間軸中序號③(589年﹣907年)反映的時代主題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社會變化21.(2024?武城縣二模)有學者認為:“科舉考試所體現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屬于“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A.公平競爭 B.以文治國 C.分科考試 D.學而優則仕22.(2024?雨城區校級三模)在繪制“盛唐氣象”主題歷史手抄報時,小歷同學選擇了以下素材,可見他側重于展示盛唐()氣象萬千的唐詩書如其人的顏真卿吳帶當風——吳道子舞劍器動四方的公孫大娘A.多彩的文學藝術 B.密切的民族交往 C.清明的政治局面 D.繁榮的社會經濟

第一單元A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DDBABCADDA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CDDDBDBBAA一.選擇題(共22小題)1.(2024?徐州)“軍爵制度打開了讓孔武之人進入統治階層的通道,到了隋唐時期,政府又發明出科舉制度,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打通了另外一個通道。”材料意在說明()A.軍爵制增強了軍隊戰斗力 B.孔武之人和底層知識分子從此仕途順暢 C.科舉制擴大了選官的范圍 D.軍爵制和科舉制都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題干闡述了軍爵制度和科舉制度的作用,僅總結軍爵制度是不全面的,排除。B.題干闡述了軍爵制度和科舉制度為孔武之人和底層知識分子打通了通道,而不關乎仕途如何,排除。C.題干闡述了軍爵制度和科舉制度的作用,僅總結科舉制度是不全面的,排除。D.題干闡述了軍爵制度和科舉制度為孔武之人和底層知識分子打通了通道,有利于社會階層流動,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記憶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2024?開封二模)韓愈曾提到,“高祖、太宗,既除既治(一邊清除阻礙,一邊開創治理);高宗、中睿,休養生息;至于玄宗,受報收功,極熾而豐。”材料強調了()A.唐太宗在位時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B.“貞觀之治”是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結果 C.“開元盛世”離不開唐玄宗的銳意革新 D.“開元盛世”是唐朝前期不斷發展的結果【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元盛世,解題的關鍵是識讀題干材料。【解答】根據材料“高祖、太宗,既除既治(一邊清除阻礙,一邊開創治理);高宗、中睿,休養生息;至于玄宗,受報收功,極熾而豐”及所學知識,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既是唐玄宗勵精圖治的結果,也是唐朝前期幾代皇帝共同努力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材料中說的不只是唐太宗,說法片面,唐太宗開創的是貞觀之治,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中未提及“貞觀之治”的開創是勞動人民的原因,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不僅僅涉及唐玄宗的個人因素,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開元盛世,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2024秋?延慶區期末)汪洙《神童詩》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該詩的情境最初始于()A.先秦世襲制 B.漢朝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隋朝科舉制【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創立,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科舉制度最早誕生于隋朝,隋煬帝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形成,故D項正確;世襲制是指官位和爵位的血緣世襲與題意無關,排除A項;漢朝的察舉制,是指通過地方官考察和舉薦的方式來擔任國家官吏的方式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注重門第和家庭背景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的創立。4.(2024秋?石景山區期末)史書記載,唐太宗在看到新科進士從端門魚貫而出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與這一景象的出現直接相關的史事是()A.焚書坑儒 B.科舉考試 C.崇文抑武 D.設軍機處【分析】本題考查了科舉制,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時,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科舉制的創立,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B項正確;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排除A項;宋朝時期崇文抑武,排除C項;清朝時期設軍機處,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5.(2024?香洲區三模)貞觀十年(636年)12月,吐谷渾王慕容諾曷缽來朝,并親自請婚,唐太宗決定把弘化公主嫁給他。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到達吐蕃,與松贊干布結婚。長安二年(702年)6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求把他的女兒嫁給皇太子,武則天表示同意。這體現了唐朝()A.民族政策開明 B.社會風氣開放 C.社會經濟繁榮 D.中外交往頻繁【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朝民族交往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材料的正確解讀。【解答】根據材料“貞觀十年(636年)12月,吐谷渾王慕容諾曷缽來朝,并親自請婚,唐太宗決定把弘化公主嫁給他。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到達吐蕃,與松贊干布結婚。長安二年(702年)6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求把他的女兒嫁給皇太子,武則天表示同意”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時,唐朝與周邊各少數民族政權較多聯姻,體現了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民族關系,與社會風氣開放無關,排除B項;社會經濟繁榮與民族間的通婚關系不大,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國內的民族關系,不涉及中外交往,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識記唐朝民族交往的相關史實。6.(2024?滿洲里市模擬)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 B.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 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的修建,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可知,修建大運河遇到了種種難題,我們的祖先表明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修建了大運河,這說明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秩序、南北聯系以及經濟繁榮的信息,排除AC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隋朝大運河的修建。7.(2024?山西二模)李華同學以“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為主題制作了下面的時間軸,其中空白處應填入選官制度()A.禪讓制 B.軍功授爵 C.科舉制 D.八股取士【分析】本題考查了科舉制,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隋煬帝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確立,唐朝是科舉制得到完善,因此,隋唐時期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C項正確;禪讓制是部落聯盟時期統治者把部落首領之位讓給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排除A項;軍功爵制在先秦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國家在選拔人才,主要在奴隸主貴族中選取,包括軍事將領時,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八股取士是明朝實行的禁錮人們思想的科舉措施,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8.(2024?江都區二模)今天揚州哪一建筑被譽為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A.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B.雙博館 C.東關古渡 D.運河三灣風景區【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大運河的開通以及影響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可知,2021年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截止2021年末,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藏有自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被譽為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A項正確;揚州雙博館是揚州文化建設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由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和揚州博物館新館組成。建筑設計獨特,內部設施先進,展示了揚州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與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不符,排除B項;東關古渡為揚州古運河的一個景點。在古代,該處為京杭大運河的一個渡口,與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不符,排除C項;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位于揚州古運河三灣段,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濕地風光為依托,因地制宜的配置人文景觀及休閑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態人文景區,與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不符,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大運河的開通以及影響等知識。9.(2024秋?延慶區期末)閱讀如表材料,可以比較出長城和大運河的共同點是()長城大運河秦漢時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護中原北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隋唐時期,成為聯系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加強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A.抵御了匈奴侵擾 B.削弱了地方勢力 C.促進了經濟交流 D.有利于鞏固統一【分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秦長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秦漢時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護中原北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隋唐時期,成為聯系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加強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并結合所學可知,修筑長城是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大運河加強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有利于國家統一。故D符合題意;大運河與抵御匈奴侵擾無關,排除A;長城和大運河都與削弱地方勢力無關,排除B;秦長城與促進經濟交流無關,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秦長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長城和大運河都有利于鞏固統一。10.(2024?盈江縣一模)文獻資料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下列對應正確的是()A.加強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孔子治國主張 B.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朝初年創立科舉制度 C.記述從戰國到五代歷史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史記》 D.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開元盛世【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加強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體現的是法家韓非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主張,排除A;科舉制是隋朝創立的,排除B;《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排除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的開元盛世,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開元盛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開元盛世。11.(2024?平涼二模)貞觀十三年,統計戶數是312萬,開元十四年,近707萬,開元二十年,達786萬。開元中期米價每斗13文,開元后期穩定在20文以下,“天下無貴物”。社會治安穩定,“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刀”。上述材料可用于說明唐朝()A.達到鼎盛階段 B.重視選拔人才 C.詩壇氣象萬千 D.藩鎮割據嚴重【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貞觀十三年,統計戶數是312萬,開元十四年,近707萬,開元二十年,達786萬。開元中期米價每斗13文,開元后期穩定在20文以下,‘天下無貴物’。社會治安穩定,‘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刀’”可知,唐朝人口增長,物價穩定。社會治安穩定,這說明唐朝達到鼎盛時期。故A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說明唐朝重視選拔人才、詩壇氣象萬千、藩鎮割據嚴重,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開元盛世,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唐朝達到鼎盛時期。12.(2024?廣元)初中歷史課程強調“以中外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為基本線索,突出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隋唐時期最顯著的階段性特征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分析】本題考查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由于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所以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民族關系融洽,對外友好往來。隋唐時期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故C符合題意;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夏商周時期,排除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秦漢時期,排除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明清時期,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13.(2024?灞橋區校級四模)在中華大地上,有一項偉大的工程,它以洛陽為中心,縱橫南北,勾連長安,在中國的版圖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人”字。這一工程是()A.都江堰 B.靈渠 C.隋朝大運河 D.故宮【分析】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解答】A.都江堰位于四川,是一座綜合性水利工程,未溝通南北,排除A項。B.靈渠在今廣西,地點不符,排除B項。C.根據題干“它以洛陽為中心,縱橫南北,勾連長安,在中國的版圖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人’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C項正確。D.故宮在北京,不是水利工程,排除D項。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掌握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14.(2024?東莞市模擬)江南運河是隋代大運河的最南一段,隋煬帝時期全部疏通,地處運河上的常州“在唐稱望縣,地大人眾,政繁務殷”,其出產的細纻、棉布、紙張被列為唐代貢品。這表明隋唐時期()A.經濟重心已經實現南移 B.政府工程推動了南北文化交流 C.地理條件決定城市興衰 D.交通發展促進了城市經濟繁榮【分析】考查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解答】A.根據所學可知,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排除A項。B.題干材料體現隋朝疏通大運河后,促進了常州經濟的繁榮,未能體現隋朝大運河推動了南北文化交流,排除B項。C.地理條件對城市興衰有影響,但“地理條件決定城市興衰”說法太絕對,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D.根據材料“地處運河上的常州‘在唐稱望縣,地大人眾,政繁務殷’,其出產的細纻、棉布、紙張被列為唐代貢品”結合所學可知,隋朝疏通大運河后,促進了常州經濟的繁榮,表明交通發展促進了城市經濟繁榮,D項正確。故選:D。【點評】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掌握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15.(2024?昆山市開學)某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在網上查到了如下信息: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那么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A.唐朝的對外關系 B.唐朝經濟十分繁榮 C.唐朝多彩的文學藝術 D.唐朝的民族與對外關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朝民族交往與對外交往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材料的正確解讀。【解答】根據所學可知,文成公主入藏有利于漢藏間民族友好關系的發展。玄奘西游、鑒真東渡是對外交往的史實,因此他的學習主題是唐朝的民族關系和對外文化交流,D項正確;文成公主入藏屬于民族關系的內容,與唐朝的對外關系無關,排除A項;經濟的繁榮主要表現在農業、手工業和對外貿易上,材料強調的是唐朝的民族關系和對外文化交流,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唐朝多彩的文學藝術,主要表現在繪畫、詩歌、書法等,材料強調的是唐朝的民族關系和對外文化交流,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識記唐朝民族交往與對外交往的相關史實。16.(2024?湖北模擬)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文人士子以詩歌抒發情懷。下列描繪科舉制的詩句是()A.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B.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 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D.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科舉制度的創立以及影響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是對隋朝大運河的評價,排除A項;“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形容的是民族融合的情景,排除B項;“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描述的是開元盛世情景,排除C項;題干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出自唐朝的孟郊寫的七言絕句《登科后》,描述的是科舉考試后獲取功名后的心態,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度的創立以及影響等知識。17.(2024秋?沾益區月考)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余萬,展開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作戰。材料敘述了隋朝的()A.定都地點 B.統一進程 C.鞏固措施 D.制度革新【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的統一,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和材料“588年”“展開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作戰”可知,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大興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B項正確;建立時間是581年,鞏固措施是發展經濟,制度革新是開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排除ACD三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隋朝的統一。18.(2024?海門區校級三模)重視吏治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史上施行改革,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甚至親自主持對縣令考試的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的相關內容。【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由于年號開元,故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D項正確;“文景之治”是西漢初期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開創的盛世,排除A項;“光武中興”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開創的盛世,排除B項;“貞觀之治”是唐太宗開創的盛世,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開元盛世的相關內容。19.(2024春?福清市期末)據統計,《唐百家詩選》中近百分之九十的詩人都參加過科舉考試,進士及第者占入選詩人的百分之七十。以詩取士的產生,促使著唐人學習創作詩歌。據此可知,出現唐詩繁榮的政治因素是()A.尊崇儒術的影響 B.科舉制度的促進 C.重文輕武的推行 D.八股取士的實施【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詩,解題的關鍵是識讀題干材料。【解答】據題干“以詩取士的產生,促使著唐人學習創作詩歌”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科舉制度考查詩歌,促使唐人學習與創作詩歌,推動唐詩繁榮,B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尊崇儒術,排除A項;重文輕武并未在唐朝推行,排除C項;八股取士是明朝時期開始實行的,排除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