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做一種生態瓶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生物在一定區域內互相影響、互相依存,會形成一種生態群落。
過程與措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
理和觀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互相聽取意見、共同協作、好象管理和觀測的
必要性。
【教學重點】能設計一種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
理和觀測。
【教學準備】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認識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環境:
1、看書14面的池塘圖,討論池塘中的生物關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魚類,蝦,軟條類
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日勺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協助?
(4)動物為植物生長做了哪些奉獻?
(5)我們還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么作用?(非
生物重要有空氣、水、泥土、巖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種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一種生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
草地,一種湖泊,一種海洋等都可以當作是一種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闡明:我們目前要模擬池塘群落建造一種生態瓶,研究其中的關系。
2、學生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生態瓶呢?問題提醒:
(1)你們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2)什么樣日勺生物可以在這個有限的I空間里生活?
(3)假如要有動物,那它們日勺食物來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還需要其他某些東西嗎?
(5)生物放入的次序需要考慮嗎?
3、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里生活的更好某些,我們還應當考慮些什么?
(生物品種搭配和數量多少問題)
4、給每個小組發設計紙,用圖文結合法記錄下設計方案,注意標出生物和
非生物的種類、數量等。
三、制作生態瓶:
1、闡明制作環節: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潔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把本組組員日勺名字做才標簽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2、根據討論H勺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完畢制作生態瓶。
3、小組商議決定生態瓶放置H勺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測記錄。(16面的
生態瓶觀測登記表),提醒注意每天觀測生態瓶里發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7、變化生態瓶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起生態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措施:嚴格控制條件進行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測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試驗,細致、精確地記錄到的現
象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測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搜集試驗數據用事實
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很好。
3、思索:假如變叱生態瓶中H勺某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里的水是變化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長生態瓶里的
生物是變化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試驗一:減少生態瓶里的水:(參17面記錄單)
1、試驗措施: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同樣的,一種生態瓶的水減少二分之
一,另一種水量不變,兩個生態瓶區I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測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變化前面一分
鐘浮出水面上來日勺次數。
3、進行試驗和觀測記錄。試驗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
少,氧氣量減少,水少H勺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試驗二:增長生態瓶里的生物:(參18面記錄單)
1、試驗措施: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同樣的,一種生態瓶的水草增長一倍,
另一種的小魚數量增長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變化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日勺次數。
3、進行試驗和觀測記錄。試驗成果:水草增長,產生日勺氧氣量就增長,魚
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長,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日勺次數會增多。
4、討論:假如小魚增長2倍或者是4倍乂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
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
的吸取,還會減少動物H勺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曳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觀測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測匯報。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8、維護生態平衡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日勺生物必須形成一種平衡友好的整體,即
生態系統。
過程與措施: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沙塵暴日勺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憶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日勺話舉例闡明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群落日勺含義。
2、闡明:自然界里某一區域H勺生物形成一種平衡友好的整體,叫做生態系
統。
3、提問:假如生態系統中的某一種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會怎樣
呢?
二、草原的生態平衡:
1、目前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草原上常見的
生物有鷹、兔和草,那么,這三種生物之間日勺食物鏈是怎樣呢?(學生畫Hi)
2、設想一下:
(1)假如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假如兔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假如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每個設想給學生充足的思索時間,然后再刊登意見。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導致鷹、兔或者草減少呢?在書19面表達出來。(可
啟發;為了經濟發展,人們會采用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教師可進行合適的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提醒:
(1)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2)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終止果是葉么?
3、小結:生態系統配合發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
大自然H勺生態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并討論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我
們可以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2.1光和影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學生要懂得產生影子H勺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
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原則:正在發光并且是自己發出口勺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伴隨光源位置、方向的變化而變化;物體影子的
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H勺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
形狀有關
4、從不一樣側面照射得到日勺物體的I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
用處
過程與措施
1、做光和影日勺試驗,并將觀測成果精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試驗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I變化是有聯絡的I,也是有規律的。
2、在試驗觀測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日勺態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日勺教室
分組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懂得些什么
還想懂得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日勺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有關影子產生日勺條件
1)誰玩過影子歐I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日勺,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H勺基礎上,學生懂得影子H勺產生不僅需要陽光、
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有關“光源”日勺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歐I特點
1)在剛剛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懂得影子產生日勺條件外,尚有什么發
嗎?
2)我們再通過某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H勺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
頁,看看與否明白試驗H勺措施、環節、規定。
3)教師著重提醒、演示第一種試驗
4)分組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終再畫到書本上對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試驗發現
影子會伴隨光源位置口勺變化而變化;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口勺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憶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日勺這些規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并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伴隨光源位置口勺變化而變化;
影子日勺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H勺關系……
影子日勺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日勺關系……
八、教學后記
2.2陽光下的影子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伴隨太陽方向的變化而變化,影子總是和太陽的
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伴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
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3、人們很早就懂得運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來測定期間
過程與措施
1、推測陽光下物體影子怎樣變化
2、運用簡易日勺日影觀測儀,觀測陽光下物體日勺影子日勺長短和方向的變化,
并搜集有關日勺數據。
3、一天中影子長變化H勺數據作出影長隨時間變化H勺柱狀圖
4、根據觀測數據,發現陽光下物體影子在一天中日勺變化規律
5、運用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日勺規律,解釋人們為何能用影子計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是在不停變化的,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絡和有規律日勺
2、可以按活動規定堅持觀測如實記錄數據
3、可以根據數據和現象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R號的圖片或課件
分組試驗:簡易的日影觀測儀、指南針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也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
3)看書上第26頁,根據我們上節課的研究,推測一下大樹的影子在一天中
發生的變化狀況,并讓學生說說理由。
2、觀測陽光下影子的變化
1)讓我們通過實際口勺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2)學生認真閱讀科學書上的闡明,明白觀測口勺目H勺和觀測記錄的措施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但每個人都要記錄小組的觀測成果
3、整頓我們的記錄
1)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觀測數據
2)教師講解怎樣把影長隨時間變化的數據整頃成柱狀圖:縱軸表達影長,橫
軸表達時間
3)每個學生自己將數據整頓成柱狀圖
4)分析柱狀圖:一天中陽光下日勺影子是怎樣變化日勺?什么時候最長?什么
時候最短?我們尚有什么發現?
5)有關祖國西部地區,影子最短時不是12時的闡明
4、日影觀測儀
1)古人曾經運用日影觀測儀計時,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2陽光下的影子
鉛筆影子日勺變化
觀測時間太陽位置和方向影長
影子變化柱狀圖:
八、教學后記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光是直線傳播日勺
過程與措施
1、有根據地推測光的傳播途徑
2、設計驗證光是宜線傳播的試驗
3、通過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H勺
4、運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何會有影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索的習慣,以及善于思索的能力
2、懂得推測要有根據
3、在試驗中能認真觀測、勤于思索,根據試驗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推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分組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日勺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
管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措施驗證光的傳播途徑
四、課時安排
I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
面日勺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與否想過它從哪里來,乂是怎樣照到物體
上H勺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讓學生推測光口勺傳播途徑,重在說出推測的根據
書上已經有:舞臺上的燈光,從云層中透過日勺陽光
但應當啟發更多: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口勺側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試驗的措施和環節(最佳請個別學
生描述一遍試驗的操作)
2)2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試驗日勺現象
4、其他日勺措施驗證光日勺傳播路線
1)提醒注意用眼
2)書上資料日勺簡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3光是怎樣傳播口勺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根據:
臉證光的傳播路線
八、教學后記
2.4光的反射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光碰到鏡面會變化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
2、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3、人們運用光反射原剪發明了諸多有用的器具
過程與措施
1、按照闡明對的進行試驗操作
2、制作簡易潛望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自然事物向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反射的圖片或課件、潛望鏡模型
分組試驗:手電筒、小鏡子、制作潛望鏡的材料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光日勺反射及應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請同學們觀測試驗室的日光燈管,上面為何要裝燈罩呢?
2、照亮目的
1)書上有三個照亮活動,請仔細閱讀操作規定,并在書上畫出光H勺路線
2)學生反饋試驗發現
3)什么叫光口勺反射(光碰到鏡面變化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運用光的反射
1)汽車反光鏡(凸鏡)
2)醫生帶的額鏡(凹鏡)
3)試著畫出光的路線圖
4)不銹鋼勺口勺內外兩面
5、做一種潛望鏡
1)自學書上日勺制作規定
2)每個人運用既有材料進行制作
3)運用反光鏡制作的其他玩具:萬花筒、觀景箱等
6、反光帶給我們口勺不便
1)玻璃幕墻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線日勺強弱
六、作業設計
萬花筒口勺制作
七、板書設計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鏡而變化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日勺反射
汽車反光鏡:凸鏡醫生帶的額鏡:凹鏡
光日勺路線圖光日勺路線圖
潛望鏡日勺制作
八、教學后記
2.5光與熱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光口勺時候也在發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步,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
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措施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自然事物歐I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有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光H勺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H勺同步,也給我們
帶來了溫暖。光H勺多少與強弱和溫度H勺高下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H勺見解
3)師補充:光源白勺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口勺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一樣的光呢?怎么懂得光強與光弱時溫度
有什么不一樣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試驗的兩大環節
觀測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日勺光強弱有什么不一樣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據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據,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簡介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互相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獲得、普里斯特列
2)條件許可教師最佳演示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5光與熱
假設: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驗證:
觀測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一樣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記錄我們的數據:
八、教學后記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日勺光源和熱源
2、物體H勺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措施
I、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狀況日勺試驗數據繪制成折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試驗中能嚴格按照試驗規定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測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絡區I
3、認同科技H勺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運用官然資源和自然規律地觀點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人類運用太陽能H勺課件及圖片
分組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
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三、教學重、難點
對比試驗:物體的顏色與吸熱H勺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
系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太陽是地球最大日勺光源和熱源;人類只運用了太陽能量的很少一部分,
尚有大部分H勺光和熱沒有充足運用。除了運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匯聚陽光外,我們
尚有什么措施能得到太陽更多的光和熱?
2)學生自由刊登意見
2、物體日勺顏色與吸熱
1)物體日勺顏色與吸熱有關嗎?請學生自學書上的規定
2)師生討論這個對比試驗的注意事項
除了紙口勺顏色和光滑程度不一樣,其他條件如擺放日勺地點、方式、時間等盡
量保持一致
3)學生試驗、記錄
3、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口勺關系
1)學生閱讀書上的試驗方案
2)學生分析對比試驗日勺注意事項
3)學生試驗記錄
4、將觀測到日勺數據繪制成圖表
1)教師講解繪制H勺措施
橫、縱坐標各表達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點和線的顏色要按照教科書的規定來畫
2)分析
為何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鋁箔紙口勺吸熱本領比較小
5、總結歸納
回憶第5、6兩課,總結我們可以用什么措施來得到更多太陽時光和熱
六、作業設計
查找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日勺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七、板書設計
2.6怎樣得到更多日勺光和熱
對比試驗一: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對比試驗二: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
折線圖
八、教學后記
2.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具有節能、環境保護、安全日勺長處
2、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構造、運用的原理有關
3、產品日勺設計,不僅要考慮構造,還要考慮材料日勺選擇、根據的科學原理
以及怎樣以便、實用
過程與措施
1、能根據研究任務和規定進行有目的口勺設計
2、按一定的格式寫出本小組口勺設計方案
3、在全班交流簡介方案的設計思緒、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善
2、體會到運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口勺樂趣
3、體會到任何--種科技產品日勺開發和設計,融合了多種知識和技術
4、認識到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運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日勺構造及工作原理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試驗;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紙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裝水
的塑料袋或飲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蓋、黑色紙、鏡子或錫箔紙等)
三、教學重、難點
設計太陽能熱水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太陽能熱水器怎樣工作
1)太陽能熱水器是運用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能裝置,它日勺構造
怎樣?它是怎樣工作H勺?
2)學生匯報搜集到的資料
3)教師簡介(最佳有課件、圖片)
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集熱器、保溫箱、控制系統
工作過程
設計的細節
2、設計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1)學生閱讀書上的提醒與規定
思索:為了使熱水器盡快地升溫,需要考慮哪些問題?采用哪些措施?
重要應當包括哪兩部分?
選用什么材料做?
2)閱讀書上口勺設計方案后,學生分組自行設計
3)小組之間交流各自H勺設計金點子
3、完善我們日勺設計方案
六、作業設計
制作太陽能熱水器,準備下節課展示
七、板書設計
2.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
集熱箱、保溫箱、控制系統
簡圖:
我們的設計方案
八、教學后記
2.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一、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
能
過程與措施
1、按照活動日勺規定檢查太陽能熱水器,并做好數據的觀測和記錄
2、總結、評價太陽能熱水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設計、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的樂趣。
2、認識到科技發明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科技產品融合了多方面的知
識和技能
3、培養團結合作一級善于學習、反思、改善的精神
4、樹立開發運用太陽能有助于保護環境、節省能源的觀念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選擇并劃分場地,鐘表、冷水
分組試驗:各組設計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溫度計
三、教學重、難點
檢查學生設計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實際效果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展示我們日勺太陽能熱水器
1)讓學生到各組參觀
2、檢查我們H勺太陽能熱水器
1)討論檢查原則
裝水200毫升
在15分鐘內,使水溫上升
2)學生按規定檢查,填寫書上的效能評價表
3)小組之間交流各組的自我評價
4)教師評價本次評比活動
3、完善、改善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六、作業設計
繼續改善我們的I太陽能熱水器
七、板書設計
2.8評價我們日勺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效能評價表
第()小組檢測日期:年月日
開始時時5分鐘時日勺10分鐘時日勺15分鐘時的20分鐘時的
水溫水溫水溫水溫水溫
效果及原因
改善措施及
設計圖
八、教學后記
第一課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峽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
下起伏、崎嶇不平的。
過程與措施:
觀測描述常見地形的特點。
會看簡樸的地形圖,能在地形圖上指認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脈、河流、
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對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愛好,能自覺關注和搜集有關的信息。
【教學重點】懂得經典地形地貌日勺特點。
【教學難點】從地形圖中發現整個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點,懂得并
描述多種地形地貌的特點。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學生事先準備某些自己去過口勺地方的風景照片,有條件日勺學校為
每組學生準備一份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
教師演示:某些經典的地形地貌的圖片或課件,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
家鄉地形圖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用課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問:你懂得這是什么地方嗎?
從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嗎?你能說說它日勺地形特點嗎?學生回答,
教師合適糾正并補充簡介地形特點。
2、你去過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來簡介一下呢?你可以說說那里的
地名,有什么特點,地形是怎樣日勺。
二、我們看到過的地形
1、學生初步交流展示。
規定:出示照片,向大家簡介該地方,注意說清晰地形地貌日勺類型,能簡樸
描述其特點。
2、教師補充簡介。
在學生交流日勺基礎上補充簡介,結合學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有關圖片和課
件,簡介多種地形地貌日勺特點。
平原:廣闊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下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停的低矮山丘構成;
高原:面積很大,地形開闊,周圍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山地: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盆地:四面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3、理解家鄉的地形。
我們的家鄉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出示家鄉地形日勺照片或課件,學生回答后補充簡介,并填表板書。
4、小組交流,記錄地形。
學生自己帶來的照片在組內交流,說出地形地貌日勺類型,簡樸描述其特點,
整頓并做好地形記錄記錄,完畢上面表格。
5、匯報、小結。
三、觀測地形圖
1、引入。
剛剛我們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幾張照片可以反應出我們整個家鄉的以及整個
國家的地形嗎?我想光憑我們的照片是很難理解清晰啊。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形又
是怎樣的呢?因此,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件禮品。請看!(教師出示世界地
形圖、中國地形圖、家鄉地形圖)但愿在它們的協助下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師
板書課題: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觀測地形圖。
這三張地形圖雖然范圍不一樣樣,可是它們卻有某些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
嗎?你懂得上面不一樣日勺顏色所代表日勺意思嗎?
學生觀測并回答。
3、教師補充簡介地形圖的rr關知識。
地形圖,是一般地圖日勺一種,是按一定比例尺表達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
程的I一種正射投影圖。它用符號和顏色來表達地球表面日勺地形地貌,一般在圖上
均有比例尺和圖例。如深淺不一樣H勺棕色和褐色分別表達海拔2000米—5000米
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達長年積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淺不
一樣的藍色表達多種深度的海洋……
4、小組觀測地形圖
從地形圖上我們可以懂得哪些信息呢?請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測世界地形
圖和中國地形圖,交流并注意記錄從地形圖中獲得的信息。
5、匯報、小結。
四、拓展延伸
1、有關地球日勺表面,我們還懂得些什么呢?交流、討論。
2、小結并提出:地球表面日勺地形會不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
發生變化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
五、課后活動
搜集有關地形地貌發生變化,尤其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變化日勺資
料,最佳是文字加圖片。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火山和地震會變化地球表面口勺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口勺運動導致H'、JO
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日勺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
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時是迅猛劇烈日勺,有時是緩慢不易察覺的。
過程與措施:
閱讀資料,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樣變化地形地貌H勺。
做板塊運動H勺模擬試驗,想象和理解地球內部的運動對地表形態H勺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地球內部是不停運動著的,地表口勺地形地貌是不停變化著日勺。
【教學重點】火山和地震會變化地球表面口勺地形,它們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
動導致的。
【教學難點】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影響和變化著地表
的地形地貌。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塊、彩色筆等。
教師演示:火山和地震對地形地貌影響日勺圖片或課件、反應地殼板塊運動的I
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會不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發生變化呢?今
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理解火山和地震
1、懂得火山和地震嗎?能把懂得口勺和大家交流交流嗎?
2、師生共同交流嗖集來區I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閱讀
分析書本上日勺三個有關事例。
3、通過剛剛日勺交流和學習,大家都已經懂徨了火山和地震會使地球表面的I
地形地貌發生變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
1、教師簡介。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我們懂得,地球內部可以分為地殼、地
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懂得嗎?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就越來越高,
壓力也越來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質就像一鍋煮熱的粥,在不停的運動,驅動地球
的表層運動,導致地球表層的變化。
2、學生閱讀資料。
許多科學家認為,構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本來是一種整體,后來地球內部運
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目前日勺大陸板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熱粥上的I
柚皮塊,這些大陸板塊互相碰撞、分離、平移,從而導致地表日勺巨大變化。如形
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還會引起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
3、教師課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塊,以及六大板塊間的互相碰撞、分
離、平移等運動方式。
4、指導學生做板塊運動的模擬試驗。
試驗一:幾塊不一樣顏色的毛巾折疊在一起表達不一樣的地層,用手從毛巾
的兩端向中間擠壓。模擬板塊的擠壓會形成褶皺。
試驗二:幾塊不一樣顏色的I橡皮泥疊在一起表達不一樣日勺地層,用手從兩端
往外拉,橡皮泥斷裂。模擬巖層斷裂和錯位。
試驗三:一塊長方形泡沫塑料塊,側面染出不一樣的層次表達地層,在上面
畫出一條河,然后從中間斜著切開。模擬兩塊巖層的上下錯動、水平錯動等不一
樣的錯位方式。
5、小結。
四、總結延伸
1、地球上海陸日勺形成和分布、陸地上大規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
局,都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地殼運動的成果。
2、地殼內部的運動能使地表形態發生不停的變化,有的如同火山、地震同
樣劇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般緩慢而令人難以察覺。
3、地球內部的運動能引起地形地貌發生變化,但尚有此外一種緩慢日勺,在
短期內難以察覺日勺力,也在影響著地形地貌的變化。那就是流水、風、冰川、海
浪等自然力日勺作用。它們是怎樣影響著地球表面的呢?我們將在后來的學習中進
行探究。
五、課后活動
注意繼續搜集并和同學交流火山和地震日勺事例和有關資料-。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三課堅硬的巖石會變化模樣嗎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會發生風化現象。
風化作用會變化地球上日勺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I。
過程與措施:
根據巖石變化的特點,嘗試推測巖石變化的原因。
做冷熱變化、流水、植物等對巖石影響H勺模以試驗來驗證推測。
根據模擬試驗中口勺現象,想象并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口勺原因。
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來描述試驗中日勺現象,用流程圖或圖畫表達巖石風化日勺過
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過程與措施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欣賞自然界巖石變化形成的景觀,獲得美的體驗。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停變化著的觀點。
【教學重點】通過模擬試驗,驗證冷熱變化、流水、植物等對巖石的影響。
【教學難點】根據模擬試驗中的現象,想象方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
原因。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小的巖石塊、酒精燈、鏡子、燒杯、水、帶蓋塑料瓶、碎柄塊。
教師演示:有關巖石風化及其形成日勺地形地貌的圖片或錄象資料、植物根對
巖石影響的試驗裝置和成果(提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巖石都很堅硬,除非我們用錘子敲,否則它們不會輕易破碎、斷裂。可
是在野外,山上的巖石都充滿了裂縫,山腳下往往堆著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
海灘上的巖石都是圓圓的很光滑。我們看到過這樣口勺情景嗎?能解釋這是怎么回
事嗎?
2、學生猜測引起巖石模樣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根據學生的猜測來選擇試驗。
1、冷和熱的作用。
⑴猜測用酒精燈加熱巖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溫度的
變化對巖石日勺作用),巖石會發生什么變化。
⑵學生分小組試驗活動:冷熱對巖石口勺影響。
⑶有什么現象產生?
⑷說一說從試驗中懂得了什么。
2、流水的I作用。
⑴猜測將兒塊巖石放入有水日勺塑料瓶中劇烈晃動,巖石會有什么變化。
⑵學生分小組試驗活動:水的沖刷對巖石日勺影響。
⑶觀測有什么現象發生。
⑷說一說從試驗中懂得了什么。
3、植物的作用。
⑴演示試驗:向杯內倒入石膏糊,撒上幾粒豌豆,再倒入某些石膏糊,將
結成塊H勺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盤子。
⑵出示豌豆發芽后的石膏(提早準備的)。
⑶觀測有什么現象發生。
(4)說一說從試驗中懂得了什么。
4、小結,延伸。
⑴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⑵目前我們可以解釋山上日勺巖石為何充滿了裂縫,山腳下為何堆滿了碎石
了嗎?
⑶我們能描述巖石風化的過程嗎?
⑷推測一下這些碎石再繼續變化,會成什么樣呢?
三、風化作用變化了地形地貌
1、巖石口勺風化變化了地球口勺地形地貌,形成了許多漂亮的景觀,讓我們一
起來欣賞大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日勺路南石林日勺有關圖片和資料,師生共同欣賞分
析成因。
四、課外拓展活動
我們日勺家鄉有無特殊日勺地質景觀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請課后好好去搜
索調查一下吧!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四課土壤中有什么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日勺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土壤包括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一樣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
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日勺物質也
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日勺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親密的關系,它為我
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過程與措施:
通過觀測和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積日勺措施把土壤成分按顆粒日勺大小提成幾層。
綜合多種措施獲得日勺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日勺對日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通過觀測和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教學難點】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為學生準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鏟子、塑料盒、報
紙、放大鏡、去掉上部的透明飲料瓶、鍛子、小棍、水、牙簽等。
教師演示:有關圖片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整塊日勺巖石風叱成碎石,碎石繼續變化就會變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這些
顆粒又是怎樣變成土壤H勺呢?
2、學生猜測土壤是怎樣形成日勺。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一下吧!
1、觀測新鮮濕潤口勺土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測。)
把土倒在紙上進行觀測。我們可以用什么措施進行觀測?我們觀測到了什
么?
小組觀測后交流,并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2、觀測干燥日勺土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測。)
把干燥日勺土壤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測,土壤的
顆粒大小同樣嗎?我們能描述它們的大小嗎?
小組觀測后交流,并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資料閱讀:根據顆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礪(小
石子),另一方面是沙,接著是比沙還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這
些統稱為巖石的微粒。沙礫(小石子)直徑不小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
至用肉眼都沒有措施看清晰。
圖片或課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礫、沙、沙粉和黏土顆粒。
3、觀測土壤日勺沉積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測。)
把某些土倒入水中,我們發現了什么?
攪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靜置一段時間,我們又看到了什么現象?
土壤的沉積物提成了哪幾層?試著解釋為何會有這樣的次序?再做一次驗
證自己的想法。
小組觀測后交流,并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4、延伸、小結。
土壤里尚有我們沒有發現的物質嗎?(腐殖質、鹽分)
目前我們能解釋土壤是怎樣形成日勺了嗎?
三、土壤和生命
1、討論。
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我們怎么解釋這一觀點?說說自己
的理由,和同學交流自己的見解。
2、出示圖片和文字資料,教師講解,學生閱讀學習。
3、說說土壤和人類的關系。
4、小結。
四、課外拓展活動
閱讀高士其日勺詩歌《我們的土壤媽媽》。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五課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
侵蝕使地表日勺地形地貌發生變化。
過程與措施:
通過模擬試驗來探究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用文字、圖畫、符號記錄試驗成果,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描述試驗中的現象。
對試驗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在小組內交流成果和想法。
設計模擬試驗,探究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注自然界的侵蝕現象。
【教學重點】認識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作用。
【教學難點】設計模擬試驗,探究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原因。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許沙石日勺土、一側有孔日勺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
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扎孔)、水。
教師演示:雨水侵蝕土地的圖片或錄象、簡介試驗操作日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種常常發生的天氣現象。下雨時,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會
不會對土地產生影響?土地會發生什么變化?雨水會發生什么變化?
2、學生討論交流。
3、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這些問題。
二、雨怎樣影響土地
1、我們先來看兩嗝圖。(出示雨水侵蝕土地日勺圖片)
你能說說你看到日勺景象嗎?
你平時看到過類似日勺景象嗎?
你認為出現這樣日勺景象日勺原因是什么呢?
2、模擬試驗:下雨。
學生觀測試驗裝置,明白試驗器材所代表的含義。
教師課件出示簡介試驗口勺基本操作措施,學生觀看學習。
學生分組試驗。規定:試驗前仔細觀測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態;試驗時注意觀
測“降雨”過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徑流”的狀況,并做記錄;試臉后
描述試驗中H勺現象并根據試驗成果進行分析。
小組交流、匯報。
3、小結、拓展。
雨水會不會影響土地?
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觀測并思索:斜坡上的這許多小細溝是怎樣來的,這許
多小細溝中匯集日勺水流又會怎樣變化地形。
三、影響侵蝕的原因
1、假如我們剛剛,式驗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假如斜坡上長滿樹木,
假如降雨量很大,成果又會怎樣呢?為何?
2、學生回答。
3、接下去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影響侵蝕的I原因”吧。我們能設計試驗進行
研究嗎?
4、學生小組選擇一種研究的問題,進行試驗設計前的討論交流。
5、學生小組嘗試撰寫試驗方案,教師提醒這是對比試驗,方案中要注意明
確不一樣條件和相似條件,試驗器材日勺選用和試驗裝置的設計。
四、課外拓展活動
尚有什么影響侵蝕H勺原因呢?但愿你們課后能繼續觀測與研究。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六課什么樣的土地輕易被侵蝕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坡度的大小、有無植被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日勺程度。
侵蝕在不停地變化地表日勺地形地貌,也會使土地流失,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
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過程與措施:
在交流日勺過程中,反思和修改試驗方案中不合理口勺地方。
按照已定的試驗方案進行試驗操作,認真觀測試驗現象。
根據試驗成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啊大小”
對土壤侵蝕口勺影響。
用試驗成果推測自然界日勺狀況,并運用所學知識思索洪水災害日勺原因和防止
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關注有關洪水帶來日勺災害,及人們采用什么措施防止等有關信息。
【教學重點】交流試驗設計方案和按計劃進行試驗操作。
【教學難點】試驗方案的深入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許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長口勺土、一側有孔口勺長方形
塑料水槽、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分別扎大孔、小
孔)、水、接水容器。
教師演示:有關水土流失、黃土高原、黃河水的圖片或錄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各小組已經制定了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程度和什么原因有關H勺研
究計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吧。看看,我們口勺設計與否科學、合理。
二、交流、討論試驗方案
1、小組交流展示試驗方案。
2、全班討論,評價、修改或完善試驗方案。
3、思索:在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什么問題?
4、小結。
三、探索侵蝕的試驗
1、試驗前的準備:明確試驗方案和注意事項,教師尤其要提醒注意試驗中
日勺公平性、操作日勺規范性;準備試驗裝置。
2、學生小組試驗,教師巡回指導。
規定用容器接住“徑流”,認真觀測并記錄試驗中H勺現象。
3、小組交流:試驗中我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闡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匯報。
5、小結: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和哪些原因有關呢?
四、拓展延伸
1、剛剛我們進行了探索侵蝕的試驗,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在自然界中什么地
方的I土地最輕易發生侵蝕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河水”、“水土流失”等有關圖片和錄象。
2、土地在被侵蝕日勺過程中地形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土高原”等有關圖片和錄象。
3、思索:侵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災害?
學生交流討論。
五、課后作業
事物均有雙面性,侵蝕在給我們帶來災害的同步,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
請同學們課后去思索一下,并找找有關資料。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七課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會侵蝕河床和兩岸,并帶走泥土,在水流比較緩慢的地方,這些泥土又
會沉積下來。
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一樣口勺地形地貌。
過程與措施:
做河流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推測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將會有侵蝕,什么地
方將會有沉積。
觀測河流試驗中的現象,用文字和不一樣的符號記錄和表達河流試驗成果,
并對試驗成果做出自己日勺解釋。
嘗試解釋沖擊平原日勺形成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停變化著的。
培養對土壤的感情,認識保護耕地不被破壞口勺重要性。
風化、侵蝕、沉積等作用對人類有利有弊。
【教學重點】做河流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測河流試驗中日勺現象,用文字和不一樣日勺符號記錄和表達河
流試驗成果,并對試驗成果做出自己日勺解釋。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許沙的土、長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開
對接成河道裝置)、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大飲料瓶、塑料杯(杯底側邊扎
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師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蝕兩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積成平原的圖
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國家有哪些大日勺河流?家鄉有哪些河流?這些河流和我們日勺生活生
產有什么關系?你懂得長江和黃河的形成原因嗎?
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后講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
山澗溪流匯集而成的。當流水漫過地表時,會形成細小的水流和溝壑,這些細小
的水流會逐漸形成溪流并匯成河流,而溝壑在流水不停侵蝕日勺過程中會逐漸發展
成大的切溝和沖溝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對土地的侵蝕成果。那么河流對土地又會有什么影
響呢?
學生討論交流。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河流對土地區I作用。
二、探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
1、河流會侵蝕兩岸的土地嗎?
2、假如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怎
樣呢?
回憶沉積試驗,觀看有關“大石頭一鵝卵石一細沙”的圖片。
3、學生試驗。
準備試驗裝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裝土。
觀測無河水流過的“河道”,在記錄紙上畫出河道的形狀,并把它的寬度、
深度標識在圖上。
推測:當河流形成時,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會發生
侵蝕,什么地方會發生沉積?
在河道上記下自己日勺推測,用虛線標出。
學生動手試驗。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時,一定要檢查出水口與否正對“河
道”,試一試,流出的水是不是恰好流入“河道”中。保證無誤后,才能正式向
“河道”注水。注水一開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一直是滿口勺。在試驗盒日勺出水口,
一定要用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來的水。為了讓效果明顯,觀測得更清晰,可以讓
試驗觀測的時間長某些,也就是說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著倒一瓶水。
觀測河水流動速度的變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蝕了?什么地方會有土
沉積下來?
4、小組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匯強。
6、小結。
三、侵蝕和沉積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索:為何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學生討論回答。
2、自然界中每時每刻均有侵蝕和沉積日勺現象發生。教師出示有關圖片或課
件。
四、課外拓展活動
除了流水,尚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aJ侵蝕和沉積?請課后閱讀單元
資料庫,理解其他自然力如風、冰川、海浪等對土地H勺侵蝕和沉積作用。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八課減少對土壤的侵蝕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多種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態的過程中,也會影響人類日勺生產生活。
人類自身的活動也在變化著地表日勺形態,我們要盡量減少土地遭受侵蝕。
過程與措施:
通過模擬試驗,檢查自己的家園能否經住暴雨的侵襲。
對試驗成果進行反思,并尋求改善的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多種力量在重塑和變化地表口勺地形地貌時,也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
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認同人類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藥批發商的采購策略優化考核試卷
- 盾構機施工中的安全與健康管理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在智能電網儲能設備管理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炸藥及火工品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規范化考核試卷
- 廣告創意與情感營銷結合考核試卷
- 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環境保護策略考核試卷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 上海市虹口區2025屆高三高考二模思想政治試卷(含答案)
- 2025如何撰寫商業店鋪租賃合同協議書
- 2025版合同:國際專利技術轉讓協議
- 《照明線路的安裝與檢修》課程標準
- 設備人員三級安全教育考試題與答案
- 自考07887平面設計(12-19)真題試卷
- 2023年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單招筆試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高大模板工程驗收表
- (中職)Photoshop基礎實用教程全冊教案2022-2023學年
- 2022民族娃娃IP運營規劃-55P
- 酒店旅館防偷拍攝像頭排查指引
- GB/T 2423.20-2014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d:接觸點和連接件的硫化氫試驗
- GB/T 21655.2-2019紡織品吸濕速干性的評定第2部分:動態水分傳遞法
- 地震災害分類標準及分級響應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