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轉型與變革轉型與變革政治變動:列國紛爭;禮崩樂壞;華夏認同經濟發展:鐵犁牛耕,農業發展;工商業繁榮轉變表現應變策略諸侯應變策略:變法運動思想家應變策略:百家爭鳴社會轉型第2課

轉型: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考點要求考題統計春秋戰國的政治變動與國家治理(3年6考)2024選擇題:全國甲卷,重慶卷2023選擇題:江蘇卷,湖南卷2022選擇題:河北卷,遼寧卷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3年4考)2024選擇題:山東卷2023選擇題:全國乙卷、海南卷2022選擇題:廣東卷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及中華傳統文化(3年10考)2024選擇題:全國卷新課標,浙江卷1月,北京卷2023選擇題:全國新課標卷,浙江卷6月2022選擇題:全國甲卷、重慶卷,山東卷,湖南卷,浙江卷6月壹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春秋戰國時間前770年—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標志周平王東遷洛邑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特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性質爭霸戰爭兼并戰爭代表春秋五霸:孔子刪定的《春秋》和《孟子》指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公。《墨子》和《荀子》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也稱五伯。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權力下移傳統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壞華夏北狄西戎東夷南蠻華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民族交融,華夏認同觀念的形成貳經濟發展與變法運動(1)農業的發展①冶鐵技術出現,鐵制農具開始使用②牛耕得到推廣③水利灌溉工程大量修建戰國鐵犁戰國青銅牛尊都江堰示意圖人口增加開墾荒地土地私有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生產力提高經濟大發展【難點1】社會變革與社會轉型的關系鐵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確立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形成私田增多,公田廢弛,個體勞動取代集體勞動列國紛紛變法,富國強兵貴族政治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經濟基礎變法運動——社會變革的產物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諸侯國……奪權后的地主階級,隨著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壯大。……邊遠地區的秦、楚、燕等國的社會經濟業發展到相當水平,新興地主階級也逐漸壯大起來。然而這些諸侯國的政權仍然控制在舊貴族手中。各國地主階級的普遍發展壯大及其與貴族的對立,必然導致政治上的一場重大變革。這種變革,就是各國的變法運動。——張文喜、劉煥《新編張國古代史》(1)春秋戰國時期,經濟長足發展,階級關系變化,上層建筑變革,變法成為潮流。(2)戰國時期兼并戰爭日益劇烈,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改革。1.背景2.范例領域措施作用經濟廢除井田,開阡陌,授民土地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選官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政治建立什伍連坐制普遍推行縣制風俗大家庭拆散為小家庭確立土地私有;促進小農經濟發展調動生產積極性,穩定財政收入限制貴族特權,提高戰斗力嚴刑峻法,穩定秩序,強化統治強化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統一促進小農經濟;提升財政收入特點:順應歷史潮流,集列國變法之長,是戰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難點2】變法運動推動社會轉型的內涵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變法運動社會轉型早期國家向成熟國家轉型地方分權中央集權血緣政治地緣政治貴族政治官僚政治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叁孔子和老子轉型的思想反映——百家思想(1)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為學術文化繁榮奠定物質基礎。(2)階級上:新興的士階層崛起。(3)政策上:各國統治者出于爭霸需要,禮賢下士,爭相招攬人才。(4)教育上:學在官府的傳統被打破,私學興起。背景目的:重建穩定的社會秩序主張核心:以何種政治理論治理國家孔子(奴隸主貴族):春秋后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1、核心思想:“仁”,意為關愛他人2、政治思想:①主張統治者順應民心,愛惜民力,“為政以德”通過以身作則的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②主張恢復西周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③承認制度隨著時代變化應當有所改良。3、教育思想:①以“有教無類”的思想辦學,打破了過去貴族階層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動了私學的發展。②整理六經:相傳孔子晚年對《詩》《書》《禮》《易》《春秋》等文獻進行整理,后來這些文獻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夏、商、西周的文化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4、思想言論記載:《論語》(其弟子整理)知識點1孔子老子(奴隸主貴族):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1、核心思想:將天地萬物本原歸結為抽象的“道”。2、唯物史觀: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3、辯證法:揭示出事物存在著互相依存、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矛盾;認為物極必反,柔能克剛。4、政治思想:對現實不滿,反對制度束縛,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知識點2老子戰國的百家爭鳴派別代表人物代表階級階層主張或特點儒家孟子新興地主階級人性善,提倡“仁政”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民本思想)荀子人性惡,主張隆禮重法道家莊子/崇尚逍遙自由陰陽家鄒衍/五行間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提出“相生相勝”理論墨家墨子下層平民提倡節儉,主張“兼愛”“非攻”“尚賢”法家韓非新興地主階級以法為工具管理國家,控制臣民,體現中央集權的政治思想同樣是儒家思想,請指出孔子和孟子思想的異同,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當時并不被重視?孔子思想反映了奴隸主貴族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禮崩樂壞、社會矛盾尖銳的局面希望緩和社會矛盾,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的愿望;而孟子的思想反映的是當時以暴力打破舊的社會秩序,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專政的政權的要求。孔子主張維護奴隸制,不符合當時社會要求,所以不被重視。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同:都主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