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插花撒技藝
導論導論撒技法是中國傳統插花的一部分,是中國傳統插花的核心技法和突出特征之一,是中國插花發展到明清完善成熟時期衍生出來的一種專門技藝和工具。它以花木植物的枝條為原材料,經過裁切、雕刻和綁扎造型,形成特定的立體結構,從而固定花枝,并對其組織布局。傳統插花發展至明末清初,無論在實踐技藝還是理論思想上,都已經達到成熟和完善,主流的風格特點和理論體系得以確立。這段時間,技法和工具上有諸多創新,其中之一便是“撒”。明末清初著名的造園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李漁在其著作《閑情偶寄器玩部制度第一爐瓶》一節中,描述了他在插花實踐中,發明并使用的一種獨特的插花定枝技法——“撒”,并詳細記載了來龍去脈:瓶以磁者為佳,養花之水清而難濁,且無銅腥氣也。然銅者有時而貴,以冬月生冰,磁者易裂,偶爾失防,遂成棄物,故當以銅者代之。然磁瓶置膽,即可保無是患。膽用錫,切忌用銅。銅一沾水即發銅青,有銅青而再貯以水,較之未有銅青時,其腥十倍,故宜用錫。且錫柔易制,銅勁難為,價亦稍有低昂.其便不一而足也。磁瓶用膽,人皆知之,膽中著撒,人則未之行也。插花于瓶,必令中窾。其枝梗之有畫意者隨手插入,自然合宜.不則挪移布置之力不可少矣。有一種倔強花枝,不肯聽人指使,我欲置左,彼偏向右,我欲使仰,彼偏好垂。須用一物制之。所謂撒也,以堅木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則或扁或方,或為三角,但須圓形其外,以便合瓶。此物多備數十,以俟相機取用。總之不費一錢,與桌撒一同拾取,棄于彼者,復收于此。斯編一出,世間寧復有棄物乎?”---節選自李漁《閑情偶寄器玩部制度第一爐瓶》譯文:花瓶最好用瓷器,養花的水清澈不臟,而且沒有銅腥氣。然而銅器有時更好用,比如在冬天結冰的月份,瓷器容易凍裂,偶爾不小心,就成了廢品,所以要用銅器來代替。但是在瓷瓶中放置內膽,就能確保沒有這個缺陷。(制作)內膽要用錫,切忌用銅。銅一旦沾水就會生出銅青,有了銅青再盛水,比沒有銅青的時候,銅腥氣更重十倍,所以要用錫(來做內膽)。而且錫較柔軟,容易制作,銅較堅硬,不好用。(兩者的)價格也稍有高低。方便之處還不止這些。瓷瓶里放內膽,人人都知道,內膽中做撒,卻沒見人用過。花插在瓶中,一定是中空有孔的。用帶有畫意的枝梗隨手插入,自然合適,不然就少不了費點挪移布置的力氣。有一種“倔強”的花枝,不肯聽人的擺布,我要把它放左面,它偏要往右,我要讓它上仰,它偏要下垂。必須用一種東西來控制它。所謂“撒”,是用堅硬的木片來制作,大小形狀不一定,中間或扁或方,或者三角形,但是外邊緣必須是圓形的,以便貼合瓶口。這個東西準備數十個,用到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不用花一分錢,跟桌撒一同撿來,那邊不用這邊用,這樣的話,世上就沒有廢棄之物了吧?自李漁開始,插花撒技法經過幾個世紀的傳承、發展,現在已經獲得海內外插花行業的花藝師、專家學者和教育行政部門的一致認可與推崇。在高等院校花藝職業技能競賽中,撒技法已經成為諸如瓶、缸等主題器形傳統插花創作的默認強制技法。在社會展覽和競賽活動中,撒則是插花作品具有較高難度和體現較多中國傳統特色的重要標志。謝謝第一章傳統插花定枝技法和工具的演變撒的淵源演變撒不是憑空突然產生的,我們把目光放遠到最初容器插花的時候,能夠發現一些撒的歷史必然性。傳統插花最初的圖像記載,是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的陶盆插花形象(圖1-1)。六支紅花,對稱插在盆中,很顯然盆中應該有一些盛載的基質,當然也可能僅僅是一種圖案概括。但是已經不再像先秦時候的“贈之以勺藥”、“紉秋蘭以為佩”、“辛夷車兮結桂旗”這樣更加原初的簪掛。撒的淵源演變圖1-1東漢墓壁畫陶盆插花作為傳統插花源頭之一的佛前供花,其最早的形式,只是簡單地“皿花”、“散花”,就是把供奉的花朵盛在筥中、盤中,并沒有太多花樣。南北朝時期大文學家庾信的《杏花詩》中說:“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基本上跟陶盆中的紅花是一個思路。南北朝的時候,“瓶供”跟隨佛教傳入我國。證據來自史書《南史晉安王子懋傳》,其中有一段文字記載了晉安王蕭子懋為他的母親祈禱治病的故事:撒的淵源演變(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浸其華莖,欲令不萎,如此三日而華更鮮。子懋流洟禮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勝和,愿佛之力令華竟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看視罌中稍有根須。母病尋差。當代稱其孝感也。”這是簡單的把蓮花莖浸在水里,讓它不致萎蔫。隋唐以后,插花藝術走出了佛前供花的限制。尤其唐代中期以前,國力鼎盛,宮廷和民間都極愛花卉。插花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無論從花器、花材和養花的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花材的平面、立體造型原理上開始嘗試理論性的表達,開后代“寫景花”的先河。如歐陽詹的《春盤賦》和羅虬的《花九錫》,花卉、果實和容器之間,開始嘗試內在的更深奧的審美體驗,而這種審美的實現,有賴于一套結合了哲學、美學和數學的空間組織手段。撒的淵源演變簡單的“投花”的狀況,終于在五代時期發生了變化。花器有了重要的改良,郭江州發明了一種叫“占景盤”的花盤,一直應用到了民國初年。《清異錄》記載占景盤:“郭江州有巧思,多創物,見遺占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筒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馀日不衰。”占景盤是“插花技術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發明使寫景插花的表現更為容易,正由于使用方便,可以看出類似此類花盤的特點,因此不久也被應用到花瓶上來”。宋代,中國古代插花迎來了鼎盛時期。在花卉人格化、養護精細化的同時,在整個社會流行“程朱理學”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理念花”的插花風格,崇尚清疏,注重線條,喜好條理有序。插花這件事,不再是隨便擺擺,姑且好看就行了,而要講究層次比例,“枝葉挺然而虛空,瓶口清虛,不使枝葉遮掩花瓶”。最終發展出后世的“起把宜緊,瓶口宜清”的指導理論。撒的淵源演變宋代陶瓷業極大發展,乃至現在我們仍能看到大量的讓人贊嘆的多孔花器。可見人們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投花”、“皿花”,而是追求特定意圖的插花造型,“形以載思”,借花言志。明代時候,漢民族復興,文人復古,鐘情山水,崇拜養生。插花作為一種省時省力、不拘尊貧的“悠棲逸事”,尤為文人喜愛。明代詩人譚元春《瓶梅》詩云:“入瓶過十日,愁落幸開遲。不借春風發,全無夜雨欺。香來清凈里,韻在寂寥時。絕勝山中樹,游人或未知。”表達了插花對于文人的高貴價值。袁宏道的《瓶史》、高濂的《瓶花三說》、張德謙的《瓶花譜》等一大批插花理論著作問世,插花實踐已經足夠豐富到理論法則的產生。為了讓花草枝葉完美再現創作者的心靈世界,文人畫家們不吝筆墨的研究時令、容器、花材保養等等各種細節,直至形成了一套創作程序和審美標準。撒的淵源演變作為插花研究的佼佼者,高濂在《瓶花三說》提到: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須打錫套管入內。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斜倒……01明末出了一位李漁,清代出了一個沈復,他們倆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寥寥數語,對插花創作理論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03沈復(1763—1832)也是清代杰出的文學家。他在自己的《閑情記趣》一文中,詳細記載了一種插花工具的做法:05對于這位插花達人來說,為了解決花枝斜倒的問題,做管做套,應該是當時最先進的做法了。02李漁在他的《閑情偶寄》中,他提到使用“撒”的過程,前文已經說過。04“……以銅片按釘向上,將膏火化,粘銅片于盤碗盆洗中。……”06撒的淵源演變顯而易見,這種定枝器是現代劍山的雛形。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回頭看一看。至多在唐代以前,插花的核心特征是“供”或“賞”,而不是“插”。在創作理論、技法和工具上并沒有太多鉆研。從《春盤賦》濫觴開始,插花的藝術性開始獨立,創作技巧越來越豐富。從簡單切枝,占景盤,多孔花插,套管,定枝器,撒,直到現代劍山和花泥,能夠看到一條隱藏的線索:插花工具的功能趨向復雜化,形式趨向空間化,手段趨向自由化。或許可以這樣說:劍山是插孔極細銳的獨立的占景盤,花泥是使用現代材料實現的空間化的擠壓手段,套管是獨立化的瓶口,而撒或許能看成空間組合之后的套管。撒的淵源演變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從宋代的“理念花”,元代“心象花”,明代“格花”,到清代“寫景花”的流行,插花器具越來越完善,能夠自由組織花枝,滿足藝術化的創作,創作者也在不斷探索插花作為感官和心靈藝術,所存在的無限可能性。簡單來說,傳統插花定枝技術的四個方向:擠壓法:依靠花枝或填充物擠壓,固定整體形態,確定花材位置。最常見的擠壓法,是利用花泥。留孔法:制作單孔或多空的工具或容器,使花枝站立。占景盤,多孔花插,套管,花留等,應屬此類。針插法:花枝扎在針刺基座上。清代沈復的定枝器,現代使用的劍山,應屬此類。做撒法:配合花器形狀,使用植物枝條編織骨架,利用力學原理固定花枝。撒的淵源演變撒具有造型純粹、無需掩藏的優點。古代插花的“隨意拋”,留孔的瓶插,并沒有掩藏底座工具的需要。清代沈復描述的定枝器,已經清晰地表達了,插花創作者對裸露的基座很不歡迎。現代插花創作中,大量使用花泥,掩蓋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大量植物或大片葉子遮擋。花泥雖然便利使用,但是綠油油或烏突突的樣子,總會給作品整體大大減分。至于劍山,和花泥一樣,幾乎是現代插花創作離不開的兩樣東西。因為造型精致,材質堅固,觀感良好,有的插花作品也并不刻意去遮擋它。撒的方法卻并不存在這個問題。撒的材料來自于植物,材質上和作品整體完全融合,結構上和作品相得益彰,通過枝條粗細、長短、顏色、品種的選用,要得柔美,要得雄壯。撒尊重花材、物盡其用。撒的淵源演變插花之人,首要愛花,愛花不應僅是愛花朵,亦要愛枝干,愛根須,愛花之整體。正因愛花之整體,古往今來的人們歌頌花草,與之相伴,賦予其人格,品評其等次。尊重花材,首先是物盡其用,使其價值得到體現,審美獲得升華。撒選材便利,形式靈活。李漁提到:“……其中則或扁或方,或為三角,但須圓形其外,以便合瓶。此物多備數十,以俟相機取用。總之不費一錢,與桌撒一同拾取,棄于彼者,復收于此。”中國插花的一大特色,便是重視木本花材的選用。木本莖干上剪切下來的枝條,又能用于做撒固定,不單隨取隨用,而且形式上渾然一體。通過靈活的搭配組合,調整結構形式,能夠適應不同的容器。撒環保經濟,堅固耐用。撒的淵源演變花泥是用酚醛塑料發泡制成的,有的加入保鮮劑。因為可以360度的插制使用,而且能隨意切削造型,是目前花卉行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料。優點是輕巧廉價,造型百變,缺點是使用一次就被拋棄,形成了驚人的環境污染。劍山是銅鐵制成的,優點是可以重復使用,造型美觀,缺點是價格較高,樣式單一,適用器形上有較大限制。撒取材于手邊植物之根莖,“不費一錢”,沒有污染。撒不止能固定花材植物,而且可以和花器牢固結合,融為一體。最重要的,撒是傳承中國傳統插花的重要元素,是中國傳統工匠精神的體現,是凝結在插花作品中的藝術家風骨。唐代以前的“自由式”創作漢魏南北朝期間,“瓶供”跟隨佛教傳入我國。《南史晉安王子懋傳》中記載:“(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浸其華莖,欲令不萎,如此三日而華更鮮。子懋流洟禮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勝和,愿佛之力令華竟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看視罌中稍有根須。母病尋差。當代稱其孝感也。”所謂“漬其莖,欲華不萎”,就是簡單的把蓮花的莖浸在水里,讓它不致萎蔫。敦煌壁畫中有唐代皿花(圖1-2)的繪畫,是佛教插花中的一種,盤內不放水,盛滿花朵。唐代以前的“自由式”創作圖1-2皿花這類“瓶供”和“皿花”,與古埃及人的“貯花”、印度的“賢瓶供花”(圖1-3),技法上為“漬”“醮”“浸”“貯”,在外在形式上,還是一種花器和花朵的初級組合,本質上是“堆花”、“投花”,而不是“插花”。唐代以前的“自由式”創作圖1-3賢瓶供花隋唐以后,插花藝術走出了佛前供花的限制。尤其唐代初期,國力強盛,宮廷和民間都極愛花卉,插花文化在民間更加繁榮起來(圖1-4)(圖1-5)。唐代以前的“自由式”創作圖1-4唐敦煌莫高窟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局部,段文杰臨摹插花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無論從花器、花材和養花的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花材的平面、立體造型原理上開始嘗試理論性的表達,開了后代“寫景花”的先河。如歐陽詹的《春盤賦》和羅虬的《花九錫》,花卉、果實和容器之間,開始嘗試內在的更深奧的審美體驗,而這種審美的實現,有賴于一套結合了哲學、美學和數學的空間組織手段。唐代以前的“自由式”創作多事佳人,假盤盂而作地,疏綺繡以為春。叢林具秀,百卉爭新。一本一枝,協陶甄之妙致;片花片蕊,得造化之窮神。日惟上春,時物將革。柳依門以半綠,草連河而欲碧。室有慈孝,堂居斑白。命聞可續,年知暗惜。研秘思于金閨,同獻壽乎瑤席。昭然斯義,哿矣而明。春是敷榮之節,盤同饋薦之名。始曰春兮,受春有未衰之意;終為盤也,進盤則奉養之誠。儻觀表以見中,庶無言而見情。懿夫繁而不撓,類天地之無巧;雜且莫同,何才智之多工。庭前梅白,蹊畔桃紅。指掌而幽深數處,分寸則芳菲幾叢。呼翕旁臨,作一園之朝露;衣巾暫拂,成萬樹之春風。原其心匠,始規神謀創運。從眾象以遐覽,總群形而內蘊。彼有材實,我則以短長小大而模;彼有文華,我則以元黃赤白而暈。故得事隨意制,物逐情裁。唐代以前的“自由式”創作凝神而珍奇競集,下手而芬馨亂開。不然者,欲玩扶疏,須買青山以樹;要窺菡萏,待疏綠沼而栽。將以緩愁予之思,將以逞吾人之才。此一作也,察其所由,稽其所據,匪徒為以徒設,誠有裨而有助者也。——唐歐陽詹《春盤賦》花九錫,亦須蘭蕙梅蓮輩,乃可披襟。若芙蓉、躑躅、望仙、山木、野草,直惟阿耳,尚錫之云乎!重頂帷(障風)、金錯刀(剪折)、甘泉(浸)、玉缸(貯)、雕文臺座(安置)、畫圖、翻曲、美醑(賞)、新詩(詠)。——宋陶榖《清異錄》傳統的花盤是最早盛行的花器,一直沿用至五代,“容量雖比瓶子為大,但于劍山的發明之前,因盤壁短小,花枝只能躺置,無法挺立,無法挺立便難以發揮插花藝術的空間特質”。唐代以前的“自由式”創作圖1-5敦煌莫高窟061窟唐代供花圖占景盤和插瓶終于在五代時期,花器有了重要的改良。郭江州發明了一種叫“占景盤”的花盤,一直應用到了民國初年。《清異錄》里這樣描述占景盤:“郭江州有巧思,多創物,見遺占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筒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馀日不衰。”(圖1-6)占景盤和插瓶圖1-6占景盤復原圖占景盤是“插花技術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發明使寫景的表現更為容易,正由于使用方便,可以看出類似此類花盤的特點,因此不久也被應用到花瓶上來,”“于花器技術之改良貢獻卓著”。及至宋代,中國古代插花迎來了鼎盛時期。在花卉人格化、養護精細化的同時,在整個社會流行“程朱理學”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理念花”的插花風格,崇尚清疏,注重線條,喜好條理有序。插花這件事,不再是隨便擺擺,姑且好看就行了,而要講究層次比例,“枝葉挺然而虛空,瓶口清虛,不使枝葉遮掩花瓶”。最終發展出后世的“起把宜緊,瓶口宜清”的綜合理論。占景盤和插瓶圖1-7宋代多孔盤到了元代,“心象花”“自由花”流行。兩宋數百年的哲學思辨,加上本民族低人幾等的現實遭遇,漢族文人們通過插花創作,表達苦楚郁悶的內心世界,最初供奉神佛以求內心安寧的花朵,到宮廷與民間走了一遭,重又回到心靈這個永恒的庇護所。占景盤和插瓶圖1-8元代錢選吊籃式自由花占景盤和插瓶圖1-9元代佚名瓶花從圖1-9這幅元代畫作,能夠清晰看到花枝被“塞”到玻璃瓶口處,通過擠壓摩擦,能夠達到固定不動。占景盤和插瓶錫套明代時候,民族復興,文人復古,鐘情山水,崇拜養生。插花作為一種省時省力、不拘尊貧的“悠棲逸事”,尤為文人喜愛。明代詩人譚元春《瓶梅》詩云:“入瓶過十日,愁落幸開遲。不借春風發,全無夜雨欺。香來清凈里,韻在寂寥時。絕勝山中樹,游人或未知。”表達了插花對于文人的高貴價值。文人們已經對插花“愛之以德”,“以生命注入于花卉之中”高濂的《遵生八箋瓶花三說》、袁宏道的《瓶史》、張德謙的《瓶花譜》等一批花卉理論著作和文字問世,插花實踐已經足夠豐富到理論法則的產生。為了讓花草枝葉完美再現創作者的心靈世界,文人畫家們不吝筆墨的研究植物時令、容器搭配、花材保養等等各種細節,直至形成了一些類似“主客使”這樣格式化的創作程序和審美標準。作為賞花插花的佼佼者,高濂在《遵生八箋瓶花三說》提到: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須打錫套管入內。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斜倒……占景盤和插瓶錫套圖1-10商晚期獸面紋尊(及清代插花套筒)由此可見,對于這位插花達人來說,為了解決花枝斜倒的問題,做管做套,應該是當時較為先進的做法了。占景盤和插瓶撒,針和劍山的雛形明代出了兩位大家,李漁和沈復,對插花的實踐理論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李漁(1611-1680)(圖1-11),生于江蘇省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占景盤和插瓶撒,針和劍山的雛形被后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李漁一生著述豐富,占景盤和插瓶撒,針和劍山的雛形有《笠翁十種曲》《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書籍。占景盤和插瓶撒,針和劍山的雛形圖1-11李漁像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到他所使用的“撒”:“瓷瓶用膽,人皆知之,膽中著撒,人則未之行也。插花于瓶,必令中窾,其枝梗之有畫意者隨手插入,自然合宜,不則挪移布置之力不可少矣。有一種倔強花枝,不肯聽人指使,我欲置左,彼偏向右,我欲使仰,彼偏好垂,須用一物制之。所謂撒也,以堅木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則或扁或方,或為三角,但須圓形其外,以便合瓶。此物多備數十,以俟相機取用。總之不費一錢,與桌撒一同拾取,棄于彼者,復收于此。斯編一出,世間寧復有棄物乎?”占景盤和插瓶撒,針和劍山的雛形圖1-12井字撒的典型構造沈復(1763—1832),今蘇州人,\t"/item/%E6%B2%88%E5%A4%8D/_blank"清代杰出的\t"/item/%E6%B2%88%E5%A4%8D/_blank"文學家。著有自傳體作品《\t"/item/%E6%B2%88%E5%A4%8D/_blank"浮生六記》六卷。《\t"/item/%E6%B2%88%E5%A4%8D/_blank"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一文中,記載了一種插花工具的做法:占景盤和插瓶撒,針和劍山的雛形“若盆碗盤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膠,以銅片按釘向上,將膏火化,粘銅片于盤碗盆洗中。俟冷,將花用鐵絲扎把,插于釘上,宜偏斜取勢不可居中,更宜枝疏葉清,不可擁擠。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許掩銅片,使觀者疑叢花生于碗底方妙。”無疑的,這種定枝器是現代劍山的雛形。圖1-13定枝器想象圖占景盤和插瓶撒,針和劍山的雛形他又提到:“葉取不亂,梗取不強,用針宜藏,針長寧斷之,毋令針針露梗”。針就是鐵絲,用于穿插梗莖,形成造型。這也是前人所未發的。清末中國,國力衰微,插花這個藝術殿堂里的小門類,也就流于微末了。占景盤和插瓶傳統插花的四類固定方法綜合文獻素材和業務實踐,筆者嘗試將花枝固定技法分為四大類,即:擠壓、留孔、針插、做撒。(一)擠壓法:依靠花枝或填充物的填充擠壓,以確定花材位置,固定整體形態。從圖1-9能看出一些直觀的證據。現代花泥應視為擠壓法的現代材料。擠壓法是插花的初級階段,最容易實現的手段,是一種想當然的方式。(二)留孔法:制作單孔或多空工具或容器,使花枝能夠站立、固定。如各種形式的占景盤,瓶插,錫套,花留等,應屬此類。占景盤和插瓶傳統插花的四類固定方法(三)針插法:制作密集的針刺基座,將花枝扎在針上。清代沈復描述的定枝器,現代使用的劍山,應屬此類。(四)做撒法:配合花器形狀,使用植物枝條編織骨架,利用力學原理固定花枝。此法最早記載于清初李漁的描述。有趣的是,雖然在傳統插花中,撒沒有得到弘揚,但是在現代花藝的架構作品中,倒是能看到撒的同理形象。至多在唐代以前,插花的主要功能是“供”或“賞”,而不是“插”。在創作理論、技法和工具上并沒有太多鉆研。從《春盤賦》濫觴開始,插花的藝術性開始獨立,并開始創作技巧方面的豐富。占景盤和插瓶傳統插花的四類固定方法從簡單壓枝,占景盤,插瓶,錫套,定枝器,撒,直到現代劍山和花泥,能夠看到一條隱藏的線索:花枝的固定手段趨向復雜化,功能趨向空間化,形式趨向獨立化。我們姑且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劍山可以是插孔極細銳的獨立的占景盤,花泥是使用現代材料實現的空間化的擠壓手段,膽和錫套是獨立化的瓶口,而撒或許能看成極大的空間幾何化之后的錫套的組合。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從宋代的“理念花”,元代“心象花”,明代“格花”,到清代“寫景花”的流行,必須需要有能自由組織花枝的器具,滿足藝術化了的創作愿望,同時,有了這些配套器物的創新,使插花藝術的早期,不斷探索發現了插花作為感官藝術和心靈藝術所存在的無限可能性。占景盤和插瓶今天的撒技法時至今日,經過傳承、整理和發展,撒從最初的“或扁或方,或為三角”,已經有基本撒、自體撒、組合撒、天然撒、擠束撒等五個大類五十多種,適用于幾乎所有類型的傳統插花創作。李漁之后,從清初至二十世紀中期,因為歷史原因,中國插花經歷了長時間的沉寂。謝謝第二章撒技法的形式特點、功能優勢和人文價值撒,使用植物枝條的結構組合,在容器中固定花材,是傳統插花藝術創作中作用最大、難度最大、藝術性最強的定枝技法,具有選材便利、形式靈活、視覺美觀、無需掩藏、造型純粹、技藝精巧、尊重花材、整體融合、環保經濟、物盡其用、堅固耐用等諸多優點。一、撒是中國傳統工匠精神的體現。撒的制作過程,需要創作者仔細用功,專心制作,從測量、切割、雕刻、造型,貼合容器使用,還要與花材的空間造型匹配調整。每一次的撒創作,又不盡相同,必須按照當時的創作目標與容器特點,最大限度滿足創作思想的發揮,這正是插花師營造匠心的過程。二、撒凝結了插花藝術家的美學水準。現代插花常用的定枝工具和材料,主要有花泥、劍山、花留等幾種,與這些相比,撒幾乎完全使用植物材料制作,與作品完全融入,不需要掩藏遮蓋,并且可以做出精美的、變化的圖案,具有很好的觀賞效果,體現了插花師的美學水準。撒技法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撒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了插花作品的形式美感。因為取材于植物莖干,撒本身具有與插花作品完全融合,絲毫沒有突兀感,其本身的各式立體結構、圖案造型具有極強的形式美感。三、撒是環保潔凈的材料,符合現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道德經第二十七章》說:“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意思是圣人經常挽救人,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經常善于物盡其用,所以沒有被廢棄的物品。這就叫做內藏著的聰明智慧。李漁在《閑情偶寄器玩部制度第一幾案》也說:“一事有一事之需,一物備一物之用。《詩》云:“童子佩觿”,《魯論》云:“去喪無所不佩”。人身且然,況為器乎?二者所說的都是一個意思:物盡其用。所以李漁才說:(撒)“總之不費一錢,與桌撒一同拾取,棄于彼者,復收于此。斯編一出,世間寧復有棄物乎?”與花泥、劍山、花留等幾種現代常用材料相比,撒完全使用植物材料制作,隨時取用制作,隨意造型,無污染,成本低到極點,不產生額外的廢棄物。對環境完全友好,適合各類創作推廣使用,符合現代生態可持續理念。四、撒非常適合插花日常應用,適合大眾化傳播。插花是一種美化日常生活的藝術,隨著生活愈加富裕,精神文明要求愈高,人們日常插花活動會日漸增多。撒技法,幾乎沒有成本,十分符合日常使用。而且,撒的制作,獨具匠心,變化多端,讓人感受互動制作的快樂。五、撒造型極多,并且有極大的研究、拓展空間。與花泥和劍山、花留這些定型不變的工具或技法不同,撒形式多樣,因材、因器、因人而變,在基本形態的基礎上,靈活變化,因材施法,最終達到藝術美感和技法的完美結合。可以說隨著時間推移和創作實踐的進行,越來越多的撒種類會出現,這門技藝的生命力也會長久保持。六、撒是中國插花區別于其他國家插花的典型特征。從歷史角度看,撒是中國插花的突出特征和代表性技法,它是優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插花高明于異域插花的關鍵點之一。作為東方插花的起源,中國傳統插花在撒方面的獨特用法,極大超越其他國家的同類藝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撒是中國插花發展到明清成熟階段后,傳統插花技藝完全成熟的標志之一。傳統插花從簡單壓枝——占景盤——插瓶——錫套——定枝器——撒,直到現代劍山和花泥,我們能夠發現,花枝的固定手段趨向復雜化,功能趨向空間化,形式趨向獨立化。撒,正處于手工定枝技藝的高峰。從現實角度看,撒技法是中國插花的代表性要素之一。保護撒技法,可使中國插花在國際舞臺上更具競爭力。在世界花卉藝術舞臺上,中國的插花撒技法,因其獨特的形式特點與技藝內涵,已經被各國插花藝術家逐漸熟知與認可。插花撒技法目前已經是行業內展覽、比賽以及國家職業技能比賽的必備評分指標。這意味著,作為可難可易的創作工藝,撒在政府和行業層面,已經得到認可和應用。謝謝第三章撒技法的技藝流程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詳細說明了其制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所謂撒也,以堅木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則或扁或方,或為三角,但須圓形其外,以便合瓶。此物多備數十,以俟相機取用。”撒使用堅硬的木頭制作,大小形狀都不一定,但是邊緣要能夠適合容器,緊密貼合。插花撒技法傳承至當代,則形成了明確清晰的制作思路與方式。技法名詞【選枝】選擇適合做撒的枝條,這包含樹木品種、粗細、長短、顏色,以及硬度、柔韌度等特性。1【剪枝】把預備做撒的原始枝條,從植株上剪下來。2【比測】用撒枝的長度和器口口徑作比較,衡量尺寸,籌劃布局。3【截段】從原始枝條上,截取用來做撒的一段或幾段,形成撒枝。4【定寸】根據比測的結果,確定撒枝最終長度,剪切貼面,尺寸到位。5【刻榫】在撒枝上雕刻榫卯,用于互相交錯、搭接、卡位。6【劈分】對撒枝進行長向上的劈開,使剖面形成兩部分、四部分等功能構造。7【綁扎】綁扎的作用是使撒枝一體,讓劈分牢固,與花枝結合。8【支足】當撒枝不能牢固定位時,在貼點處制作的短撒枝。9技法名詞01【支臂】為使撒枝更自由的調整方位、角度,在撒枝上制作的調節撒枝。【鎖口】為使撒更牢固的鎖緊花束所添加的輔助枝條。【養水】鮮的撒枝缺水后會收縮,使整個撒功能失效。為了保持撒結構的強度,需要把它完全浸泡在水中。0203從選材到應用制作撒,選擇適用的花木枝材非常重要。經過很多年的創作實踐,張超等人總結發現,雖然幾乎所有粗細合適的枝條都可以用來做撒,一些特定品種的植物枝條則更加優秀,如春天的桃、李、杏等果樹新枝,夏天的竹子、木槿,秋冬的紅瑞木、繡線菊等。這些季節、月份的花木枝條,彈性、韌性最佳,質地、色澤較好,并且符合植物本身的時令特征。從選材到應用取材原則四不要:不要侵犯私有樹木,不要損害珍貴樹木,不要摧殘幼小樹木,不要破壞觀賞造型。四不用:不用病蟲殘枝,不用脆弱丑枝,不用骨干主枝,不用粘染毒枝。三結合:取材與修剪結合,形色與花材結合,尺寸與容器結合。二、測量和備料:準備好剪刀,手鋸,刻刀等工具和花木枝條(包括常見花木和竹子)、皮繩鐵絲等材料。取枝條和容器口做比照,把枝條長度剪切到比容器口直徑略長兩厘米的長度。根據事先構思好的撒立體形狀,在枝條交叉部位刻槽,使枝條緊密扣合。從選材到應用取材原則圖3-1竹筒,竹竿,紅瑞木枝,龍柳,桂花枝,雪柳,米蘭枝從選材到應用取材原則圖3-2常用工具從選材到應用綁扎枝條扣合后,撒的主體形狀就出來了。這時需要用扎帶、鐵絲等綁扎材料,按照規則、美觀的方式,把撒的主要結構點綁扎起來,確保其堅固耐用。圖3-3綁扎從選材到應用定位最后把撒安裝到容器口部。多做幾次嘗試,把撒枝一點點截短。在確保撒的形式美觀的同時,枝條依靠自身的彈性,切口與容器壁產生較大的摩擦力,牢固卡在容器口。圖3-4定位從選材到應用灌水為了讓撒枝保持彈性,確保撒在容器中長時間穩定。需要在插花創作之前或之后,在容器中灌水,并淹沒撒枝。撒制作好后,就可以開始插花創作了。整個制作過程,充分體現了撒具有李漁最初所描寫的“相機取用”、“不費一錢”等特點。同時,撒完全取材于植物材料,隨用隨取,隨時制作,綠色環保、使用便利,適合各類創作使用,最大限度地滿足創作思想的發揮。根據同樣的制作思路和手法,可以制作出數十種甚至更多的撒,應用在各種插花創作場景中。從選材到應用灌水撒技法的種類,從李漁最初描述的“其中則或扁或方,或為三角”,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創新,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基本撒、自體撒、組合撒、天然撒、擠束撒等五個大類,下分為一字撒、十字撒、Y字撒、T字撒、井字撒、三角撒、占景撒、自由撒、拱橋撒、楔形撒、捆綁撒等十多個型,每個型下又細分為2-10多種的小類。從選材到應用口訣由長截短,稍留多余;硬中帶軟,彈性適中;綁扎牢固,方便調整;位置恰當,融于器中。謝謝第四章制作實例01制作實例十字撒的制作十字撒是屬于最基本的“基本撒”的一種。整體呈現“十”字形,用植物枝條、皮筋鐵絲麻繩之類的綁扎材料制成。挑選一段較長的植物枝條,粗細直徑大致在1厘米左右,方便手工制作。用枝條,在容器口部比照測量(圖4-1),然后把枝條剪短至略長于容器口直徑1厘米(圖4-2)。參照切好的枝條,制作另一根長度一樣的枝條。在兩根枝條的中間位置,用刻刀分別切出與枝條直徑相同的一個槽(圖4-3)。兩根枝條的槽扣合在一起,整體呈現“十”字形(圖4-4)。反復幾次將十字撒放置在容器口部,切短枝條,直至能夠完全卡緊。(圖4-5)這樣,十字撒制作并放置完成。選擇其中一個孔,將花材植物的莖干,緊固在其中。十字撒的制作圖4-1十字撒的制作圖4-2十字撒的制作圖4-3十字撒的制作圖4-4十字撒的制作圖4-5Y字占景撒的制作Y字占景撒是Y字撒和占景撒的完美結合,其實質是在Y字撒中原本固定花枝的位置,放置一個或多個竹筒,這樣使得花束更為規整有序。這種撒更適合用在帶直立側壁的碗、盤中。首先參考容器體型,選用粗細勻稱的竹筒,與容器口直徑比照。竹筒的長度要略長于容器口直徑(圖4-6)。同時,另外截取“占景”用的竹筒(占景筒),長度根據容器深度,數量結合花束大小的需要。(圖4-7)劈開長竹筒,獲得兩根勻稱光滑的Y字枝(圖4-8),同時獲得第三根竹枝(封口枝),用于封閉Y字缺口,以勒緊占景筒。將我們已經獲得的三根竹枝(兩根Y字枝,一根封口枝)和若干占景筒(示例中我們使用一個筒)碼放在容器中,調整對稱均勻,衡量比例關系(圖4-9,圖4-10)。Y字占景撒的制作在末端和中間共兩處用扎帶勒緊Y字枝(圖4-11,圖4-12)。中間的扎帶應盡量靠近開口端,以便更加緊實的勒緊占景筒。剪掉多余扎帶。一般的,整個撒結構在這時候就完成了(圖4-13)。封口枝形成弧度,竹枝產生強大的彈性,配合Y字缺口,使得占景筒牢固卡在位置上。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占景筒不宜過高,否則可能在插花后容易傾倒。相反的,只要高度合適,占景筒則會非常牢固,但弊端是,如果占景筒過短,花束的穩固程度會在達到特定的閾值后,變得容易傾倒。解決的辦法是,需要相應的增加Y字枝和封口枝的寬度,增加結構貼面。因此我們得知,制作Y字占景撒,需要在竹枝寬度、竹筒高度,花枝高度三者之間權衡搭配,使之配合恰當。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6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7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8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9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0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1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2Y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3井字占景撒的制作井字占景撒(原稱為四邊四筒撒),是占景撒的一種,主要使用竹子制作而成。首先將竹子的莖竿切割成四個相同粗細、相同長度、切口平整的小段,獲得四段中空的竹筒(圖4-14)(長度參照容器深度。后期用于插入花枝)。四個竹筒牢固綁扎在一起。(圖4-15)用刀縱向破開另一段竹筒,獲得4支細長竹條(圖4-16)。將竹條折彎呈弧形,兩支交叉形成一對,交叉處牢固綁扎(圖4-17)。兩對竹條垂直固定,以竹筒為中心形成中心對稱的十字形(圖4-18),在竹條中間位置牢牢勒緊竹筒(圖4-19)。最終成果,竹筒位于中心,竹條圍繞竹筒對稱布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四條邊形成了弧形星狀,稱為四邊占景撒。如果四條邊平行垂直,則稱之為“井字占景撒”。井字占景撒的制作撒做好以后,花枝插在竹筒中,組織成作者想要實現的空間造型。不論何種類型的撒,都具有造型簡單純粹、材料易于獲得、便于隨機制作、形式靈活、環保經濟、堅固耐用等優點,能夠極大地提高插花創作的視覺觀感、技術含量和藝術水準,體現插花藝術家的的工匠精神,表現了中國傳統審美的藝術追求。圖4-14井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5井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6井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7井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8井字占景撒的制作圖4-19標準蓮花撒的制作蓮花撒是占景撒中最具代表性、最引人注目的一種,也是相對制作流程和標準更復雜的一種。《中國撒藝》中,為了便于精確細分,我們以“六邊六筒撒”這樣的模式對蓮花撒命名。實踐中,師生們則更樂意以蓮花撒來對其統稱。制作蓮花撒,首先要明確幾個基本要點。第一,蓮花撒的美觀十分重要,美觀則首要在圖案對稱,無論成果如何變型,都要確保對稱。第二,為了達到美觀,花藝師往往傾向于做無謂的疊加修飾,使其結構變得臃腫累贅,這是需要盡量避免的。第三,蓮花撒的結構剛性相對容易實現,但是在與容器的配合中,易于發生整體脫離的問題,這就需要花藝師在選擇容器上留心注意,并須讓竹枝卡緊關鍵點,形成著力點。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制作蓮花撒,首先制作蓮花撒中間的蓮蓬似的占景筒(圖4-20)。示例中我們制作的是單筒。竹筒壁有厚有薄,一般的厚薄不會影響其堅固性,唯視覺上會產生審美差異。一般的經驗提示我們,如花枝較多,則竹筒厚些,花枝較少,竹筒薄些,但這種規律也不固定,細而厚的竹筒有時也能顯得造型精致。選擇長度合適的竹筒(圖4-21),結合自己需要實現的“花瓣”弧度大小,截取“蓮花瓣”需要的蓮瓣枝若干對,且適當截長一些(圖4-22)。竹筒堅硬,纖維尖利,實際操作中,我們截取蓮瓣枝需要特別的技巧,而且要十分注意安全,否則極容易流血受傷。將蓮瓣枝整體打磨光潔(圖4-23),尤其是竹節部位,將其三面打平(圖4-24),其兩端可以結合容器特點,剪成適合的角度,使其互相貼合緊密,形成更大的摩擦力。這樣,基本物料就準備完成了(圖4-25)。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將占景筒放置在容器正中,首先用力將一對蓮瓣枝彎折成弧形如圖(圖4-26,4-27).按構圖需要和創作計劃,接著制作第二個“花瓣”(圖4-28)。確認達到構圖要求后,用扎帶扎緊交叉點(圖4-29)。然后依次制作其他的“花瓣”(圖4-30)。制作中我們要用到塑料扎帶,這是一種較為廉價和使用簡單的材料。蓮花撒中間的“蓮蓬”占景筒的數量。可多可少,完全依賴造型需要和花束大小。一般來說,插花時,不宜將每個筒都插滿花枝,否則可能顯得臃腫笨拙。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0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1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2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3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4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5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6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7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8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29標準蓮花撒的制作圖4-30謝謝第五章占景盤和占景撒綜述01替管撒02目錄雙邊占景撒三邊占景撒030405060708單邊占景撒四邊占景撒五邊占景撒蓮花撒綜述宋代陶榖《清異錄》中記載了五代時候郭江州所發明的占景盤:“郭江州有巧思,多創物,見遺占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筒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馀日不衰。”(圖5-1)圖5-1占景盤復原實物(中國插花藝術博物館展品)綜述占景盤是“插花技術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發明使寫景插花的表現更為容易,正由于使用方便,可以看出類似此類花盤的特點,因此不久也被應用到花瓶上來”。據說,“占景”的原意是“使景觀站立”,以現在的視角看,占景盤的功能邏輯在于兩個方面,分別實現了“占”和“景”:一是,把器物的大口縮為小口,小口更方便插入花枝,使之固定站立。二是,一個口變為“細筒殆數十”,可以更方便地組織、布局花枝,達到創作目標。在張超、錢波等人主編的《中國撒藝》(中國林業出版社)中,這樣定義占景撒:“以一個或多個竹筒垂直組合為主體形成的撒。花枝插在竹筒中,類似中國古代占景盤的原理。”占景撒,顧名思義,名字來源于五代郭江洲的“占景盤”。占景撒是占景盤和撒技法的結合,并融合了二者的優點。綜述占景盤的原意是讓景物在盤中站立。占景撒的目的與之相同,但做了積極改進。我們以最常用的竹材占景撒為例來做闡述。首先,占景撒的制作材料為天然竹筒(或為其它適用的筒狀植物材料)和竹條(或為其它適用的枝條)。竹筒替代占景盤的銅管,一方面使作品更具自然美,另一方面可以在數量、高度和定位上,自由發揮,拓展效用。其次,占景撒極為穩固。占景撒在構造上主要分為兩部分:盛載花枝的竹筒,和綁定竹筒的竹條。三根以上的竹條,彎曲產生回彈力,從多個方位牽拉竹筒,強大的內力使整個撒結構與容器緊密結合。綜述在右側編輯區輸入內容第三,占景撒方便創作和重復利用。完全不同于Y字撒、拱橋撒等,竹筒撒賦予創作過程以極大的自由度。花枝插在不同數量的竹筒中,可以隨時進出,反復嘗試,并不會影響撒本身的結構。作品拆除后,又可以留作下次使用。01占景撒的制作材料,也可選用符合造型要求的其他植物,但竹管、竹條的優勢最為突出。今人發展的占景撒,為了取材便利,大多用竹筒,所以有一個別名叫做“竹筒撒”。按照竹筒和竹條的數量關系,占景撒被命名為諸如“三邊單筒撒”、“四邊四筒撒”等,當邊數超過四后,因撒整體形似多角星,所以統一稱作“星邊”,如“星邊雙筒撒”。其中,單筒撒是最嚴格和典型的縮口撒。第四,占景撒極為美觀。青翠的竹管和竹條,在盤、碗、筒中,形成精致靚麗的圖案。這個時候,撒本身超脫了純粹工具的層面,升華為作品的重要觀賞要素。因為變型極多,占景撒成為最重要的組合撒。02綜述按照筒與邊的內外關系,占景撒可以分為“內筒撒”和“外筒撒”。其中,竹筒在結構中心的內筒撒更為常見。替管撒替管撒,指的是完全由竹管(或別種材料的管)構成,形成單一管道的一種占景撒,它可以是單獨的一根竹管,也可以是多根竹管聯合而成的一個“管”(仿佛古代瓷器的海棠瓶、瓜棱瓶等樣式)。關鍵之處在于,它只有一個固定花束的管道。替管撒的名稱取材于古人插花所用的“替管”。替管,也叫“膽”,用錫做的則叫“錫套”,形式上都是在花瓶等器物內部插入的細管,一般用金屬制作。明末張謙德《瓶花譜護瓶》中說:“冬間別無嘉卉,僅有水仙、蠟梅、梅花數種而已。此時極宜敞口古尊、罍插貯,須用錫作替管盛水,可免破裂之患。”清初李漁《閑情偶寄》中說:替管撒“以冬月生冰,磁者易裂,……然磁瓶置膽,即可保無是患……磁瓶用膽,人皆知之,膽中著撒,人則未之行也。”古人做替管的目的是冬日里防止養花之水凍裂花瓶。然而我們應該發現,替管還有一個顯著的價值,就是有效縮小花瓶器口,達到李漁的“撒”近似的功用。需要注意的是,替管撒的主體,完全沒有竹條,這與單筒占景撒不同,后者可能會有數量不等的竹條,輔助整體結構和圖案的形成。作為今天的插花工具,替管撒的目的不再是防止花瓶凍裂,而是縮小瓶口,管束花枝,并且形成了顯而易見的裝飾性。下面是一些替管撒的新創作。替管撒圖5-2替管撒-1劉杏梅創作替管撒圖5-3替管撒-1劉杏梅創作替管撒圖5-4替管撒-1插花作品劉杏梅創作替管撒圖5-5替管撒-2劉杏梅創作替管撒圖5-6替管撒-2劉杏梅創作替管撒圖5-7替管撒-2插花作品劉杏梅創作替管撒圖5-8替管撒-3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9替管撒-3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10替管撒-3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11替管撒-3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12替管撒-4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13替管撒-4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14替管撒-4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15替管撒-4插花作品莫莉莉創作替管撒圖5-16替管撒-5莫雪婷創作替管撒圖5-17替管撒-5莫雪婷創作替管撒圖5-18替管撒-6覃芳芳創作替管撒圖5-19替管撒-6覃芳芳創作替管撒圖5-20替管撒-6插花作品覃芳芳創作替管撒圖5-21替管撒-7覃芳芳創作替管撒圖5-22替管撒-7插花作品覃芳芳創作替管撒圖5-23替管撒-8王祖紅創作替管撒圖5-24替管撒-8王祖紅創作替管撒圖5-25替管撒-8插花作品王祖紅創作替管撒圖5-26替管撒-9王祖紅創作替管撒圖5-27替管撒-9王祖紅創作替管撒5-28替管撒-10席玉蘭創作替管撒5-29替管撒-10席玉蘭創作替管撒5-30替管撒-11相楊創作替管撒5-31替管撒-11相楊創作替管撒logo5-32替管撒-12相楊創作替管撒5-33替管撒-12相楊創作替管撒5-34替管撒-12插花作品相楊創作替管撒5-35替管撒-13雄嬋創作替管撒5-36替管撒-13雄嬋創作替管撒5-37替管撒-14薛瑩創作替管撒5-38替管撒-14薛瑩創作替管撒5-39替管撒-15薛瑩創作替管撒5-40替管撒-15薛瑩創作替管撒5-41替管撒-15插花作品薛瑩創作替管撒5-42替管撒-16薛瑩創作替管撒5-43替管撒-16插花作品薛瑩創作替管撒5-44替管撒-17張超創作替管撒5-45替管撒-17張超創作替管撒5-46替管撒-18張超創作替管撒5-47替管撒-18張超創作替管撒5-48替管撒-19席玉蘭創作替管撒5-49替管撒-19席玉蘭創作單邊占景撒在《中國撒藝》中,編者將所有占景撒按照竹條和竹筒數量,以幾邊幾筒撒的方式進行系統分類,這樣分類的基礎是,當時的創作構成就是由這兩種元素構成的。有所謂星邊撒,是占景撒的一種,由撒枝組合形成放射的星形。在本書中,根據新的思想和實踐,原有體系將重新編排組織,結構邏輯大為變化,單純數量的組合已經不能顯示創意的獨特匠心。雖然整體造型邏輯仍然是占景撒的舊模樣,但邊的位置更加自由、作用極大提高。名稱的獨特性完全不是創作者的目的,真正的創作價值體現在這種工具的使用功能、牢靠程度與視覺觀感。牢靠程度又體現在不同體量和造型的插花作品上,任何一個撒技法工具,適應相應的花束伙伴,大則大之,小則小之,豐儉隨機,要在匹配。123單邊占景撒單邊占景撒與下節的一字占景撒的主要不同在于:單邊占景撒的“邊”一般不能單獨構造或者發揮作用。一個看似脆弱的撒,應付少量花枝是綽綽有余的,而且搭配尤顯輕嬈。5-50單邊占景撒施梅紅創作單邊占景撒5-51單邊占景撒施梅紅創作雙邊占景撒雙邊占景撒區別于十字占景撒,它沒有一個明顯的十字形。5-52雙邊占景撒-1李雪蕾創作雙邊占景撒5-53雙邊占景撒-1李雪蕾創作雙邊占景撒5-54雙邊占景撒-1李雪蕾創作雙邊占景撒5-55雙邊占景撒-2閔根良創作雙邊占景撒5-56雙邊占景撒-2閔根良創作雙邊占景撒5-57雙邊占景撒-3薛瑩創作雙邊占景撒5-58雙邊占景撒-3薛瑩創作三邊占景撒三邊占景撒區別于女字占景撒,它沒有一個明顯的女字形(三邊形)。5-59三邊占景撒-1劉杏梅創作三邊占景撒5-60三邊占景撒-1劉杏梅創作三邊占景撒5-61三邊占景撒-2王祖紅創作三邊占景撒5-62三邊占景撒-2王祖紅創作四邊占景撒四邊占景撒區別于井字占景撒,它沒有一個明顯的井字形。5-63四邊占景撒-1莫雪婷創作四邊占景撒5-64四邊占景撒-1莫雪婷創作四邊占景撒logo5-65四邊占景撒-1莫雪婷創作四邊占景撒5-66四邊占景撒-1的變型莫雪婷創作四邊占景撒5-67四邊占景撒-2張超創作四邊占景撒5-68四邊占景撒-2張超創作五邊占景撒5-69五邊占景撒覃芳芳創作五邊占景撒5-70五邊占景撒覃芳芳創作五邊占景撒5-71五邊占景撒覃芳芳創作蓮花撒蓮花撒實際上是原占景撒下的分類“星邊撒”。因為近年來插花師更喜愛將其稱呼為蓮花撒,取其形似蓮花。故本書中將其重新定名為蓮花撒。單從形態上看,至少需要形成4個花瓣以上,才能稱得上是蓮花撒。蓮花撒的創作過程融合了自然材質和傳統技藝,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與傳統插花相比,現代插花技法多以花泥作為基質,而蓮花竹筒撒的基質則是取自自然的撒,這種材質的使用,不僅環保,而且賦予了作品一份質樸與自然之美。制作蓮花竹筒撒,首先要根據容器尺寸和花材量確定竹筒的數量。竹筒不僅要在視覺上與容器協調,更要保證整體作品的美觀。鮮竹子因其良好的韌性和彈性,是制作竹條的理想材料。竹條的長度需略長于容器直徑,彎曲后放置于容器內,形成對稱結構,以夾住竹筒,確保竹筒的穩定懸浮。蓮花撒竹條圍繞竹筒捆扎,模仿蓮花花瓣的形狀,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也使竹筒能夠均勻地撐住缸口,實現竹筒的固定效果。所有花材均在竹筒內進行插制,這種插制方式既保持了花材的自然生長狀態,又避免了對花材的損傷,體現了對自然美的尊重。蓮花撒的核心要點是造型的美觀和勻稱。竹筒的數量需結合作品的穩定性來考慮,花材量較大時,竹筒數量相應增多,反之則減少。蓮花撒的制作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通過這種獨特的插花形式,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竹筒的自然質感、蓮花的純潔寓意,以及撒技法的傳統智慧,共同構筑了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蓮花撒蓮花撒作為一種傳統插花技藝的創新藝術形式,其在現代的傳承與發展中,不僅體現了對自然材質的巧妙利用,也展現了對傳統技藝的深刻理解和創新。蓮花撒必將在插花插花藝術舞臺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5-72蓮花撒-1戴瑞創作蓮花撒5-73蓮花撒-1的插花作品戴瑞創作蓮花撒5-74蓮花撒-2郭蓮創作蓮花撒5-75蓮花撒-2郭蓮創作蓮花撒5-76蓮花撒-3黃麗創作蓮花撒5-77蓮花撒-3黃麗創作蓮花撒5-78蓮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高級噴涂防銹油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商務英語禮儀溝通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物理考試力學公式適用范圍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樂理考試中的樂器知識試題及答案
- 中國門鎖塊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關注土木工程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物理學生探究試題及答案
- 地圖初中地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物理復雜問題解決辦法試題及答案
- 工程承包協議補充協議
- 企業6S管理成果匯報
- 2024年企業員工研發補貼協議范本模板3篇
- 湖南省對口招生考試醫衛專業試題(2024-2025年)
- 孕期碘缺乏病的健康宣教
- 全國賽課一等獎初中統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教學設計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考研(第3版)鄭永廷配套考試題庫及答案【含名校真題、典型題】
-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2024年版)
- UL9540A標準中文版-2019儲能系統UL中文版標準
- 【MOO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鋼結構的油漆施工課件
- 子宮平滑肌瘤手術臨床路徑表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