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上學期地理期中綜合題強化訓練01:地球的圈層結構(中圖版
2019)
學校:__________班級:考號:姓名:
題號—總分
得分
1.讀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速度(km-
03
10001----------
2000-
3000=^=
5000
6()0()
(1)圖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
(2)判斷兩個不連續面:M為界面,N為界面
(3)分別寫出圈層名稱CE
(4)地震波通過N界面時,傳播速度變化有何特征,并分析原因。
(5)D圈層中的—被認為是巖漿的發源地。
【答案】(1)橫
(2)莫霍古登堡
(3)地殼地核
(4)特征:A(橫)波突然消失,B(縱)波傳播速度減慢。
原因:地幔為固態,外核為液態;橫波無法在液態中傳播,而縱波在固態中傳播速度快于液態。
(5)軟流層
【解析】本題以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為情境,涉及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及其相
關知識,重點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1)由所學知識可知,縱波傳播速度大于橫波,且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氣體傳播,橫波只能通過固
體傳播,A傳播速度慢,且在約2900千米處消失,因此A表示橫波。
(2)由所學知識可知,地球內部有兩個明顯的不連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的M為莫霍界面,在地
下約2900千米處的N為古登堡界面。
(3)圈層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E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為地核。
(4)由圖示信息可知,地震波通過古登堡界面時,橫波消失,縱波傳播速度減慢。主要是由于地幔為固態,
外核為液態;橫波只能在固態中傳播,無法在液態中傳播,而縱波可以在固液氣三態中傳播,且在固態中
傳播速度快于液態。
(5)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被認為是巖漿的發源地。
2.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探測器發射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2021年
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其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開展多
項科學探測任務。下圖為我國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
中行星探測
L與
材料二:地球內部示意圖
材料三: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8月8日18時13分在海南樂東縣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
千米,震中位于北緯18.55度,東經109.08度。
(1)“天問一號”登陸的天體是—(填天體類型),在“攬星九天”標識中,③是指―,圖中所顯示
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
(2)可能影響“天問一號”與“祝融號”工作的太陽活動有—和—,分別位于太陽的—層和一層。
(3)圖中A+B+C統稱為—;—(填字母)是橫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據材料推斷,海南地震的震源位于
(填“地殼”“地幔”或“地核”)。
【答案】(1)行星木星太陽系
(2)耀斑太陽風色球日冕
(3)巖石圈G地殼
【解析】本大題以天體系統和地球內部圈層為材料,涉及天體系統、太陽活動和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等相
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
(1)“天問一號”登陸的天體火星,火星屬于行星,在“攬星九天”標識中,③是指木星,圖中所顯示的
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太陽系,中心天體是太陽。
(2)可能影響“天問一號”與“祝融號”工作的太陽活動有耀斑和太陽風,分別位于太陽的色球層和日冕
層。太陽耀斑和太陽風暴爆發時,不僅會嚴重危及宇宙飛行器內的宇航員和儀器的安全,無線電通信尤其
是短波通信,以及電視臺、電臺廣播也會受到干擾甚至中斷,太陽耀斑爆發時會干擾地球磁場而引起磁暴。
(3)巖石圈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頂部,圖中A+B+C統稱為巖石圈;G位于地下2900千米處,為古
登堡界面,是橫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據材料推斷,海南地震的震源深度才10千米,地殼的平均厚度達到17
千米,海地位于陸地,大陸地殼平均厚度是33km,所以海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地殼。
3.讀“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圖”完成下列小題。
速度(km/s)
03691215
—\
1000破波'
橫波1
(S)
_2000t(P)\
B1
已3000—飛1
題
/4000
5000
6000
(i)圖中有兩個不連續面。其中,位置最靠近地面的不連續面為—,該處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
,說明該處附近內部物質的成分(組成)和狀態有明顯差異。
(2)在地下約2900千米處,橫波完全—,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一,說明該處附近內部物質的成分(組成)
和狀態有明顯差異。該界面是1913年德國地震學者古登堡研究地震波時推算出來的,并得到世界公認。為
了表彰他在地球內部結構研究領域的貢獻,人們將此界面命名為古登堡界面。
(3)科學家們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自外向內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和—三個圈層。
(4)下列關于地球內部圈層構造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巖石圈包括地殼和整個上地幔B.大洋地殼較厚,大陸地殼較薄
C.不連續界面的位置不確定D.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
【答案】(1)莫霍界面增加
(2)消失下降
(3)地幔地核
(4)D
【解析】本題以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圖為材料,涉及地震波、地球內部圈層等內容,考查獲取和解讀
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
(1)兩個不連續面中,位置最靠近地面的不連續面為莫霍界面,在該處,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加
快,說明該處附近內部物質的成分(組成)和狀態有明顯差異。
(2)圖中顯示,在地下約2900千米處,橫波完全消失,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說明該處附近內部物
質的成分(組成)和狀態有明顯差異。
(3)科學家們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自外向內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莫
霍面以上為地殼,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為地核。
(4)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A錯誤。大洋地殼較薄,大陸地殼較厚,B錯誤。根據地震波的波速
變化情況,可知,不連續界面的位置是確定的,C錯誤。一般認為,上地幔的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
地,D正確。故選D。
4.讀巖石圈部分構造圖,回答下列問題。
米
卜
/
速
送
(1)圖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層有—、—、—,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
(2)①+②兩層構成地殼,—部分地殼比較厚,—部分地殼比較薄。
(3)④是一面,大約在地下平均一千米處(指大陸部分)
(4)③是—(圈層名稱),其頂部物質狀態是—態;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為.
【答案】(1)大氣圈生物圈水圈
(2)陸地海洋
(3)莫霍33
(4)地幔固①〈②〈③
【解析】該題以巖石圈部分構造假想圖為背景,考查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可正確回答該
題,試題難度相對較小。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地理實踐力。
(1)圖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層有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存環境。
(2))①②兩層構成地殼,陸地部分地殼比較厚,由硅鎂層和硅鋁層構成,海洋部分地殼比較薄,只有硅鎂
層。
(3)④是莫霍界面,地殼是指莫霍界面以上到地表的部分,其厚度分布不均,在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度33KM,
大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6KM。
(4)由于縱波能穿過固液氣三態的物質,而橫波只能穿過固態,在莫霍界面處縱波和橫波都能穿過,③是
地幔,其物質狀態是固態;越往地下,物質的密度越大,故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序為①〈②〈③。
5.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完成下列要求。
速度(千米/秒)
036912
深1000
度
(2000
千
米
)3000
4000
5000
6000
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圖
(1)圖中地震波E是—,判斷理由
(2)圖中分界面A是,B是.
(3)在界面A上由地表向地球內部的地震波波速變化情況是—;在界面B上波速變化:橫波―、縱波
(4)圖中圈層C是,D是,H是o
(5)依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不同,可以應用于我們的生產生活中。請你舉例說明地震波可以用于我們生產
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至少列舉兩例)
【答案】(1)橫波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
(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3)縱波和橫波的速度明顯加快完全消失傳播速度突然下降
(4)地幔外核內核
(5)勘測地下自然資源(如石油、水、金屬或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探地下是否存在斷裂帶、褶皺帶。
【解析】本題以地震波傳播的速度為材料,涉及地震波與地球內部結構,考查波速與內部圈層的關系、知
識的調動和運用能力。
(1)根據圖中縱波和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可判斷地震波的種類。縱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傳播速度快,
能夠通過固、液、氣三態;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傳播速度慢,且只能通過固態。所以E為橫波,
F為縱波。
(2)地下平均33千米的不連續面稱之為莫霍界面;地下平均2900千米的不連續面稱之為古登堡界面。A
為莫霍界面,B為古登堡界面。
(3)由圖可知,橫波和縱波的波速均明顯加快,在界面B上,橫波消失,縱波的波速迅速下降。
(4)莫霍界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線。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所以C
為地幔,D為外核,H為內核。
(5)地震波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所以可以勘探地下資源,例如石油、天然氣金屬等。同一種物
質中的不同狀況地震波傳播的速度也不同,可以勘探是否有斷裂帶和褶皺帶。
6.下圖為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特征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問題。
速度/km-s"
01215
1000-
2000-
33ooo
握4ooo
期
5OOO
6000
(1)圖中各圈層A為一,B為—,C為。
(2)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發現了D不連續面—o
(3)在2900千米深處,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從而發現了E不連續面—o
【答案】(1)地殼地幔地核
(2)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
【解析】本大題以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特征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及劃分依據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根據圖示,S波傳播速度比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處消失,可判斷出是橫波;P波傳播速度比較快,
在2900千米處傳速度變慢,為縱波。兩種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處發生很大變化,說明通過的
介質性質發生改變,分別把這兩個界面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這兩個界面自外向里(由A到B到C)
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2)根據上題結論,可知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說明通過的介質性質發生
改變,從而發現了D不連續面莫霍界面。
(3)讀圖可知,在2900千米深處S波消失,P被波速迅速下降,說明通過的介質性質發生改變,從而發現
了E不連續面古登堡界面。
7.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波速與蛔內部構造示意圖
(1)根據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斷E是波,F是波;A是________面,B
是面。
(2)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不同的圈層。A界面以上圈層是
;圈層C是;圈層D是;圈層H是o橫波只能通過介質傳播,
而縱波可以通過介質傳播。
(3)(填字母)層的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可能是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答案】(1)橫縱莫霍(或是地殼和地幔分界面)古登堡(或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
(2)地殼地幔外核內核固體固液氣
(3)A巖漿
【解析】本題以"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為背景,考查了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知識及地震波的特
點,旨在考查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
(1)根據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的不同,E波較慢,F波較快,可以判斷E是橫波,F是縱波;A是莫霍面,
是地殼和地幔分界面。B是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
(2)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不同的圈層,A界面以上圈層是
地殼;圈層C是地幔;圈層D是外核;圈層H是內核。根據地震波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橫波只
能通過固體介質傳播,而縱波可以通過固、液、氣不同介質傳播。
(3)由所學知識可知,上地幔即A層的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可能被認為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8.(2020?江蘇?鹽城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一期中)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1)A、B、C共同組成地球的______圈層,其中C為______圈.
(2)圖中,D層的分布特點是。
(3)地球內部圈層是依據劃分的,地震發生時,橫波只能通過傳播,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
會感到()
A、左右搖晃B、先搖晃后顛簸C、先顛簸后搖晃D、上下顛簸
【答案】(1)外部水
(2)厚度不均
(3)地震波傳播的速度固態D
【解析】本題以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為材料,主要考查地球的內部結構及地球外部結構的相關知識,難度
一般,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并結合材料中的圖文信息進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并
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讀圖分析能力。
(1)據圖可看出,A圈層為大氣圈,B圈層為生物圈,C圈層為水圈,三者共同組成地球的外部圈層。
(2)從圖中可看出,D層為地殼,地殼的分布特點是厚度分布不均,大陸地殼較厚,海洋地殼較薄,高山
高原地區地殼厚度更大。
(3)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是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不一樣來劃分的。地震波的橫波只能在固體中
傳播,不能在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所以當地震發生時,在水中游泳的人只能受到地震波中縱波的影響,所
以感覺到上下顛簸,D正確,ABC錯誤。
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學生手繪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
柏米病從H播逵a和能成內.世友出燈信
材料二: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發生以后,
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所說的“黃金12秒”。下表為2019年12
月份我國境內部分地區發生的地震情況。
發震時刻
震級(M)緯度經度深度(千米)參考位置
(北京時間)
48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
2019-12-0406:01:2519
3.83.59°9.20°縣
1
2019-12-03
40.44°115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
2.911:38:52
4.54°
1
2019-12-03
40.45°113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
3.411:34:11
4.55°
2019-12-03
2100.64°8四川涼山州木里縣
3.006:02:30
8.24°
(1)有關地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巖漿的發源地B.以莫霍界面與地幔分界
C.壓力大,密度小D.外核最可能為液態
(2)表格中地震震源最可能在地球內部圈層的o
(3)若在圖中增繪巖石圈,需標注的頂部和的全部。
(4)通常根據推斷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地震救援“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o
【答案】(1)D
(2)地殼
(3)上地幔地殼
(4)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數;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解析】本題以地球內部圈層為背景,考查地核的特點、巖石圈、地震特點等知識點,重點考查獲取和解
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學科素養。
(1)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A錯誤;地幔與地核的分界線是古登堡界
面,B錯誤;地核壓力大,密度大,C錯誤;外核橫波不能穿過,一般認為是液態的,D正確。故選D。
(2)表中發生地震的四個地區,震源深度在8~19千米處。據課本知識,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
部分平均為33千米,海洋部分較薄,平均為6~7千米,發生地震的四地都位于大陸上,因此地震的震源都
位于地殼范圍內。
(3)巖石圈是指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兩部分,因此需要在圖中畫出軟流層范圍線,
標出上地幔頂部和地殼。
(4)橫波傳播速度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傳播速度快,可以通過固、液、氣三態傳播,當地震波通
過莫霍界面時,橫波和縱波的速度突然增加,當地震波通過古登堡界面是橫波消失,縱波速度突然下降,
故根據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可推斷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縱波傳播速度快,先傳遞過來,給人體反應的時間;
橫波傳播速度慢,在縱波之后傳播過來,造成人員和建筑物破壞。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橫波和縱波傳播
速度之差,以及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10.下圖是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彎型防火玻璃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廢鋼運輸車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五六點教育路演
- 皮脂腺增生的術后護理
- 防霾知識課件下載網站
- 高一上冊各科試卷及答案
- 2024年6月份二次結構施工合同材料代用審批流程
- 牙髓摘除術的護理
- 書法藝術研學行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陶瓷雕塑與燒制技藝體驗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 軟件詳細設計說明書(例)
- 鋼拱橋專項吊裝方案終稿
- 24式太極拳教案(1~4課)
- 哈薩克斯坦鐵路車站代碼
- 產業經濟學的課后復習答案
- 中國綠色經濟發展之路(PPT-37張)課件
- 客房控制系統——RCU系統培訓PPT通用通用課件
- 履帶式液壓挖掘機挖掘機構設計
- 川崎病診治指南最新ppt課件
- (會議紀要(2011)第29期)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會議紀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