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邢臺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測試地理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必修1。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下圖示意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玲瓏塔鎮出土的古鱈魚化石,該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魚皮、魚骨層次分明,魚牙、魚眼清晰可見,幾乎呈現了古鱈魚的自然狀態。經測定,該古鱈魚存活于距今1.5—1.2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或早白堊紀。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該古鱈魚存活時期,地球陸地上盛行的動物是()A.兩棲類動物 B.無脊椎動物 C.爬行類動物 D.哺乳類動物2.魚類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A.中生代早期 B.古生代 C.前寒武紀 D.新生代【答案】1.C2.B【解析】【1題詳解】由材料可知,該古鱈魚存活于距今1.5—1.2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或早白堊紀,這一時期屬于中生代。在中生代,爬行動物是地球上盛行的動物,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C正確;兩棲類動物主要繁盛于古生代的泥盆紀,無脊椎動物盛行于早古生代,哺乳類動物盛行于新生代,ABD錯誤。故選C。【2題詳解】魚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生代,特別是在古生代的志留紀和泥盆紀時期,魚類開始多樣化并成為水域中的主要生物,B正確;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形式較為原始,尚未出現真正的魚類,C錯誤;中生代早期魚類已經相當多樣化,但魚類的起源要早于這一時期,A錯誤;新生代則是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繁盛時期,D錯誤。故選B。【點睛】地球生物演化歷史漫長而復雜,始于約40億年前的生命起源。從最初的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的演化,經歷了前寒武紀的微生物時代,古生代的海洋生物大爆發,中生代爬行動物的統治,直至新生代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興起。這一過程中,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深刻影響了生物多樣性的進程。人類的出現標志著生物演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智慧生命開始對地球環境產生顯著影響。2023年8月某研究團隊在渤海灣樂亭縣城區利用地基臭氧激光雷達、風廓線雷達等開展觀測實驗,分析海陸風環流及近地面臭氧特征。一般近地面臭氧多生成于陸地。實驗發現,海陸風過程對近地面臭氧輸送影響較大。下圖示意2023年8月1―6日該研究團隊觀測的該縣城區近地面臭氧濃度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3.下列關于臭氧的說法,正確的是()A.對流層臭氧是保護地球生命系統的關鍵 B.臭氧只分布在平流層C.近地面臭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質 D.平流層臭氧能吸收大量紫外線輻射4.該地近地面臭氧濃度日變化曲線的特點是()A.單峰單谷 B.雙峰雙谷 C.三峰雙谷 D.雙峰單谷5.海陸風過程對近地面臭氧輸送的影響有()①海風促進近地面臭氧輸送②海風抑制近地面臭氧輸送③陸風抑制近地面臭氧輸送④陸風促進近地面臭氧輸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3.D4.A5.D【解析】【3題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氣的平流層,能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過多紫外線傷害,A錯誤,D正確;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層,但對流層也有少量臭氧分布,B錯誤;水汽和固體雜質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C錯誤。故選D。【4題詳解】讀圖可知,近地面臭氧濃度日變化曲線表現為單峰單谷,白天濃度高,夜晚濃度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A。【5題詳解】由上題可知,白天近地面臭氧濃度高,夜晚濃度低。由材料可知,近地面臭氧多生成于陸地,受海陸風環流影響,白天吹海風,不利于陸地上的臭氧擴散,因此濃度較高;夜晚吹陸風,有利于陸地上的臭氧擴散,因此濃度較低,②④正確,①③錯誤。故選D。【點睛】海陸風環流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局部環流。白天,陸地升溫快,形成低壓區,海洋相對涼爽,形成高壓區,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稱為海風;夜晚則相反,陸地降溫快,形成高壓區,海洋保持溫暖,形成低壓區,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稱為陸風。黃土的成因類型主要有風成型、水成型和風化殘積型。目前,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屬于風成型。黃土高原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下圖示意黃土高原三大黃土帶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小題。6.圖中甲、乙、丙三處的黃土顆粒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乙<丙<甲7.下列現象對黃土高原風成說最不利的是()A.中亞地區戈壁廣布 B.我國冬季盛行西北風C.黃土高原易被流水侵蝕 D.黃土層有機質含量高8.根據黃土高原風成說,下列地貌與黃土高原的形成最相似的是()A.風蝕殘丘 B.柴達木戈壁 C.喀斯特地貌 D.新月形沙丘【答案】6.C7.D8.D【解析】【6題詳解】據材料可知,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被風吹過來的,在風力搬運過程中,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從圖中位置來看,甲處距離黃土來源地最近,風力搬運至此的黃土顆粒較大;丙處距離最遠,沉積的黃土顆粒最小;乙處居中。所以甲、乙、丙三處的黃土顆粒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丙<乙<甲,C正確,ABD錯誤。故選C。【7題詳解】中亞地區戈壁廣布,為黃土高原的黃土提供了物質來源,有利于黃土高原風成說,A不符合題意;我國冬季盛行西北風,能夠將中亞、蒙古等地的沙塵物質搬運到黃土高原地區,有利于黃土高原風成說,B不符合題意;疏松的黃土易被流水侵蝕,反映出黃土堆積并不緊實,是風力堆積形成,C不符合題意;風成的黃土層一般有機質含量較低,因為風力搬運過程中難以攜帶大量有機質,而黃土層有機質含量高,說明黃土可能有其他成因,并非單純由風力搬運堆積形成,這對黃土高原風成說最不利,D符合題意。故選D。8題詳解】新月形沙丘是風力堆積地貌,是風力將沙粒搬運堆積形成的,與黃土高原由風力搬運堆積黃土物質形成的過程相似,D正確;風蝕殘丘和柴達木戈壁都是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AB錯誤;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蝕等作用形成的,與風力作用無關,C錯誤。故選D。【點睛】風力侵蝕作用指風對地表物質的破壞和搬運,常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地貌。風力堆積作用是風攜帶的物質因風速減弱等沉積下來,像沙丘、黃土地貌等。前者使地表趨于破碎、低洼,后者則讓地表某些區域物質堆積增高,二者塑造多樣風成地貌。新疆得益于獨特的光熱條件,成為我國最大、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區。尉犁縣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區,是國家級優質的商品棉基地。圖1示意2024年3月底新疆尉犁縣棉農全面開展棉花播種和地膜覆蓋工作,圖2示意水循環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促使新疆光熱條件優越的是()A.大氣削弱作用弱 B.大氣逆輻射強 C.大氣保溫作用強 D.地面輻射弱10.新疆地處內陸,導致其氣候干旱的根本原因是()A.①環節較弱 B.②環節較弱 C.③環節較弱 D.④環節較弱11.尉犁縣棉農給棉田覆蓋地膜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③環節 B.減少⑥環節 C.增加④環節 D.減少①環節【答案】9.A10.B11.D【解析】【9題詳解】新疆地處內陸,氣候干旱,多晴天,大氣中水汽、塵埃等雜質少。在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的過程中,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弱,更多的太陽輻射能夠到達地面,使得光熱條件優越,A正確。新疆多晴天,大氣逆輻射弱,夜晚降溫快,這不是光熱條件優越的原因,B錯誤。新疆大氣保溫作用弱,晝夜溫差大,這與光熱條件優越并無直接關聯,C錯誤。新疆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多,地面輻射強,D錯誤。故選A。【10題詳解】結合水循環環節分析。圖2中①為蒸發,②為水汽輸送,③為降水,④為地表徑流,⑤為地下徑流,⑥為下滲。①環節蒸發較弱不是新疆氣候干旱的根本原因,新疆氣候干旱導致蒸發相對旺盛,因果關系錯誤,A錯誤。新疆地處內陸,遠離海洋,來自海洋的水汽難以到達,②水汽輸送環節較弱,這是導致其氣候干旱的根本原因,B正確。③環節降水較弱是水汽輸送不足的結果,不是根本原因,C錯誤。④環節地表徑流較弱是氣候干旱的表現之一,而非根本原因,D錯誤。故選B。【11題詳解】③環節為降水,地膜覆蓋不能增加降水,A錯誤。⑥環節為下滲,地膜覆蓋主要影響的是土壤表層水分等,對下滲影響較小,B錯誤。④環節為地表徑流,地膜覆蓋不能直接增加地表徑流,C錯誤。①環節為蒸發,尉犁縣氣候干旱,蒸發旺盛,棉農給棉田覆蓋地膜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即減少①環節,起到保墑的作用,D正確。故選D。【點睛】大氣受熱過程:1.太陽暖大地,具體過程:太陽輻射能在傳播過程中,部分被大氣吸收和反射(大氣對太陽輻射起到了削弱作用),大部分到達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后增溫。2.大地暖大氣,具體過程: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增溫,同時又以地面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近地面,近地面大氣吸收了地面輻射以后,又以對流、傳導等方式,層層向上傳遞能量,大氣增溫。3.大氣還大地,具體過程:大氣增溫后向外輻射能量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大氣增溫后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它將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保溫作用)。牛膝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80cm,表面有貼伏短柔毛和少量腺毛(如圖),可分泌揮發性物質。牛膝菊常生長于路邊及空曠地,在自然環境中可自播繁殖,在中國的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省區有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2.牛膝菊表面貼伏短柔毛和少量腺毛的主要功能是()A促進光合作用 B.減少水分蒸騰 C.促進葉片呼吸 D.驅趕病蟲侵害13.下列關于牛膝菊習性的描述,正確的是()A.對土壤要求較高 B.喜光照條件好的環境C.喜溫熱,抗寒性差 D.喜干旱,怕澇【答案】12.B13.B【解析】【12題詳解】結合材料分析,牛膝菊常生長于路邊及空曠地,這些地方通常光照較強,蒸發旺盛,毛狀體可以在葉片表面形成一個微小的空氣層,這有助于減緩氣流速度,從而降低水分的蒸騰,B正確;牛膝菊表面貼伏短柔毛和少量腺毛對于光合作用、促進葉片呼吸和驅趕病蟲侵害影響較小,ACD錯誤。故選B。【13題詳解】結合材料分析,牛膝菊常生長于路邊及空曠地,這些地方通常光照條件較好,因此,可以推斷牛膝菊喜光照條件好的環境,B正確;牛膝菊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多個省區有分布,說明它對土壤、溫度等環境條件的適應性較強,沒有特定的土壤或溫度要求,也不一定是喜干旱或怕澇的植物,因此,選項中關于對土壤要求較高、喜溫熱、抗寒性差、喜干旱怕澇的描述均不符合牛膝菊的習性,ACD錯誤。故選B。【點睛】植被與地理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作用關系。地理環境中的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文等因素共同決定了植被的類型和分布。例如,熱帶雨林多分布于赤道附近的高溫多雨地區,而草原則常見于溫帶內陸的干旱或半干旱區域。同時,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影響大氣成分,通過根系固定土壤,調節水分循環,對地理環境產生反饋作用。植被的覆蓋還能影響地表溫度、濕度和風速,進而影響局部氣候條件。因此,植被不僅是地理環境的產物,也是塑造地理環境的重要力量。松嫩平原黑土區是東北三大典型黑土區之一,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近年來,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松嫩平原黑土區的土壤侵蝕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下圖示意2000—2019年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區不同侵蝕強度面積占比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4.東北地區黑土發育典型的有利因素有()①氣候②成土母質③地形④人類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松嫩平原黑土區土壤侵蝕方式主要為()A.流水侵蝕 B.海水侵蝕 C.風力侵蝕 D.冰川侵蝕16.下列關于2000—2019年松嫩平原黑土區土壤侵蝕的描述,正確的是()A.侵蝕強度逐年降低 B.侵蝕面積有所減少C.侵蝕強度有所緩和 D.侵蝕面積先減后增【答案】14.B15.A16.C【解析】【14題詳解】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植物生長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葉難以迅速分解,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來源,有利于黑土的形成,①正確。東北地區的成土母質主要是黃土狀黏土和河流沉積物,這些母質本身并不富含大量的有機質,對黑土的形成作用相對較小,②錯誤。東北地區地形平坦,有利于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因為平坦的地形使得水流速度較慢,土壤侵蝕較弱,有機質不易流失,③正確。人類活動對黑土的形成有一定影響,但不是黑土發育典型的主要有利因素,且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可能會導致黑土退化,④錯誤。故選B。【15題詳解】松嫩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平坦,在降水和地表徑流的作用下,土壤容易被侵蝕,所以其土壤侵蝕方式主要為流水侵蝕,A正確;松嫩平原不臨海,不受海水侵蝕影響,B錯誤;風力侵蝕主要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松嫩平原屬于濕潤、半濕潤地區,風力侵蝕不是主要的侵蝕方式,C錯誤;松嫩平原無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侵蝕,D錯誤。故選A。【16題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的侵蝕強度有所波動,并不是逐年降低,A錯誤。圖中顯示的是不同侵蝕強度面積占比變化,無法直接得出侵蝕面積的變化情況,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到,強烈侵蝕面積占比總體呈下降趨勢,微度和輕度侵蝕面積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說明侵蝕強度有所緩和,C正確。因為圖中是面積占比變化,不能確定侵蝕面積是先減后增,D錯誤。故選C。【點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質、生物、氣候、地貌、時間等。成土母質是土壤發育的物質基礎,它決定了土壤礦物質的成分和養分狀況,影響土壤的質地;生物是影響土壤發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因素,生物殘體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巖石風化的強度和速度與溫度、降水量呈正相關,氣候影響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貝努(如圖1)是一顆直徑500m的小行星,保存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初物質。貝努的故鄉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由于受引力擾動,這顆小行星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道,進入了內太陽系(小行星帶以內)。科學家預測,22世紀末貝努將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為。2018年12月10日,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在貝努上發現了水痕跡,這些水分被“鎖”在貝努的巖石之中。圖2為太陽系結構示意圖。(1)根據材料描述,小行星貝努故鄉位于____和____運行軌道之間(填字母),內太陽系包含的行星有____(填名稱)。(2)貝努上的水只能被“鎖”在巖石之中,其表面卻沒有水,試說明原因。(3)分析人類熱衷于研究貝努的意義。【答案】(1)①.D②.E③.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貝努體積質量太小,引力微弱;距離太陽較近,表面溫度變化極端。(3)探索太陽系的起源;尋找外星生命與文明;應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潛在威脅。【解析】【分析】本題以太陽系為背景,設置3小題,涉及太陽系組成、小行星貝努及人類探索小行星的意義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及綜合應用能力。【小問1詳解】根據材料,貝努的故鄉在火星和木星之間。讀圖2可知,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按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圖中D為火星、E為木星。內太陽系即小行星帶以內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貝努是一顆直徑500m的小行星”,由于體積小、質量小,引力微弱,難以在其表面留存水;“這顆小行星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道,進入了內太陽系”可知,貝努與恒星太陽的距離較近,溫度變化劇烈,表面難以形成水。【小問3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貝努“保存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初物質”,對其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形成初期的物質構成、環境條件等信息,為研究太陽系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線索;根據材料可知,“在貝努上發現了水痕跡,這些水分被“鎖”在貝努的巖石之中”,對其研究可為尋找外星生命與文明提供依據;“22世紀末貝努將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為深入研究貝努的軌道、物理特性等,有助于人類更好地預測小行星的運行軌跡,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預防可能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保護地球生態和人類安全。【點睛】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分布較少。喀斯特洞穴內景觀奇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探險價值,是眾多野外探險愛好者向往的目標。下圖示意某喀斯特洞穴地貌。(1)說出圖中a、b、c分別代表的地貌名稱。(2)說明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北方地區分布較少的原因。(3)分析探險者在野外探尋喀斯特洞穴時,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答案】(1)a是石筍;b是石鐘乳;c是地下河。(2)南方地區氣候濕熱,喀斯特作用強;北方地區冬季降水少且氣溫低,喀斯特作用弱。(3)確定位置需要GNSS;獲取路線信息需要GIS;利用RS獲取喀斯特地貌景觀圖。【解析】【分析】本大題以某喀斯特洞穴地貌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北方地區分布較少的原因、地理信息技術等的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小問1詳解】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石筍是喀斯特溶洞中自洞底向上生長的碳酸鈣堆積物,圖中a從洞底向上生長,所以是石筍。石鐘乳是喀斯特溶洞中頂部向下生長的碳酸鈣堆積物,圖中b從洞頂向下生長,因此是石鐘乳。地下河是在喀斯特地貌區,地下水在溶洞等通道中流動形成的,圖中c在地下溶洞中呈現水流形態,故為地下河。【小問2詳解】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巖等可溶性巖石在水和二氧化碳等參與下,經過溶蝕等作用形成的。其形成與氣候等條件密切相關。南方地區,氣候濕熱,降水豐富,氣溫較高,水的流動性強且二氧化碳等酸性氣體含量相對較多,喀斯特作用(溶蝕等作用)強烈,所以喀斯特地貌廣泛發育。北方地區,冬季降水少,水分條件不如南方,而且冬季氣溫低,水的活性較弱,化學反應速率慢,導致喀斯特作用較弱,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大規模形成和發育,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少。【小問3詳解】探險者在野外探尋喀斯特洞穴時,需要知道自己所處的準確位置,GNSS可以通過衛星定位,為探險者提供精確的地理坐標(經度、緯度、海拔等),使其明確自身位置,以便導航和記錄行進路線中的位置信息。GIS具有數據處理、分析等功能。探險者可以利用GIS獲取相關區域的地理信息,比如地形、地質、交通等信息,并進行分析處理,規劃出合理的探尋路線,還能查詢洞穴周邊的相關資料等,輔助探險活動的開展。RS可以通過衛星或飛機等平臺獲取大范圍的地表影像信息。探險者可以利用遙感獲取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圖,從宏觀上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態等特征,對探尋區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提前掌握洞穴可能存在的大致區域等信息。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爾喀什湖為世界第四長湖,位于亞洲中部,面積1.82×104km2,平均水深6m。伊犁河是其主要補給水源,占其總入水量的75%至80%,形成了東咸西淡的“一湖兩水”現象。巴爾喀什市位于巴爾喀什湖北岸,是巴爾喀什湖沿岸最大的城市。該市氣候深受巴爾喀什湖影響,當背景風較弱時,有晝夜轉換的湖陸風。圖1示意巴爾喀什湖流域位置,圖2為某日某時巴爾喀什市湖濱地區局部近地面等壓面剖面圖,該日湖陸風顯著。(1)伊犁河主要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____;與長江相比,巴爾喀什湖水循環周期較____(填長/短)。(2)圖示時刻最可能在____(填白天/夜晚),并在圖中虛線合適位置繪出熱力環流氣流方向,用箭頭表示____。(3)若考慮巴爾喀什市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分析其對圖示時刻湖陸風風速的影響。(4)分析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的原因。【答案】(1)①.陸地內循環②.長(2)①.白天②.作圖如下:(3)圖示時刻為白天,陸地近地面為熱源,氣壓較(湖泊)低;巴爾喀什市有熱島效應,陸地上的市區氣壓較湖泊更低,使得陸地與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一年級口算題大全(含答案)
- 新野縣2024-2025學年五下數學期末統考試題含答案
- 四川省德陽中學江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3月月考語文試題(文理)試題含解析
- 四川旅游學院《動畫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水市清水縣2024-2025學年數學五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天門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倫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冠縣2025屆初三畢業生復習統一檢測試題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分子醫學實驗技術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理試題含答案
- (新版)重癥專科護士考試題庫(含答案)
- (完整)人力資源六大模塊ppt
- 老舊小區房屋改造工程監理大綱
-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英語閱讀理解
- 房地產廣告圍擋施工投標文件范本
- 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的本底與轉化來源
- DB43∕T 498-2009 博落回葉-行業標準
- 大慶油田第五采油廠杏四聚聯合站工程轉油放水站二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查房pptppt(ppt)課件
- 大年初一沒下雪 短文小說
- 中小學生守則ppt課件(18頁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