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5屆高三12月高考適應性測試演練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5屆高三12月高考適應性測試演練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5屆高三12月高考適應性測試演練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5屆高三12月高考適應性測試演練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5屆高三12月高考適應性測試演練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都石室中學2025年高考適應性測試演練模擬考試

語文

本試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

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

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5.考試結束后,只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7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

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

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

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

由此可見,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里造成的。在這些生產資料和

交換手段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封建社會的生產和交換在其中進行的關系,封建的農業和工場手工業組織,

一句話,封建的所有制關系,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系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

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炸毀,它已經被炸毀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的經濟統治和政治

統治。

現在,我們眼前又進行著類似的運動。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

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復中

越來越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商業危機就夠了。在商業危機期間,總是不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

產品被毀滅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造成的生產力被毀滅掉。在危機期間,發生一種在過去一切時代

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一時的野蠻狀態;仿

佛是一次饑荒、一場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使社會失去了全部生活資料;仿佛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

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

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

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而它一著手克服這種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

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資產階級的關系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

資產階級用什么辦法來克服這種危機呢?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

1/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辦法呢?這不過是資產階級準備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機的辦法,

不過是使防止危機的手段越來越少的辦法。

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

但是,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

人,即無產者。

(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二: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相對于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就體現在能夠更

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曾提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

力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中華人

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僅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推動我

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高度重視生

產力標準,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

時代的硬道理,一以貫之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經濟邁上更

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生產力水平實現了巨大提升、突破性

發展,形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新的質態,針對這種新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新質生產力已經在

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摘編自《用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

材料三:

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的,人類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技術支撐

和工具各不相同。新質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涌現為重要

特征,進而構建起新型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體系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出現和發展壯大是推動人

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

新質生產力的出現,不僅意味著生產力、社會經濟層面的變遷,還意味著生產關系、社會制度層面

的深刻變革。馬克思曾通過對“蒸汽機”“珍妮走錠精紡機”“手推磨”“蒸汽磨”的描述來分析技術進步

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并闡釋了生產力革新引發社會關系變革的內在機理。也就是說,一方面,技

術之所以能夠引發生產力變革,在于它對生產要素與勞動過程的改造,并構建起新的生產方式。另一方

面,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也會反作用于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社會

制度,可以成為技術創新應用和社會生產力水平快速提升的"加速器";反之,則可能成為新技術應用和

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技術創新與社會制度變革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摘編自《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資產階級在一百年內所創造的生產力與在這之前創造的所有生產力相比,二者之間的差距之大是令

人意想不到的。

B.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產生于封建社會,而封建所有制關系成為束縛生產的桎梏,無產階

級才能將其推翻。

2/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C.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進入新時代,我國幾代領導人一以貫之把不斷解放、發展

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

D.新質生產力不同于傳統生產力,構建起新型社會生產關系和制度體系的生產力,需要以新技術深化

應用為驅動。

2.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第一段從機器的采用、化學應用、交通及通信等多個方面,簡述了資產階級在其統治期間所

創造的生產力。

B.材料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發展事實為論據,并引用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言論,使論證

具有力度。

C.材料三第二段闡釋了生產力革新引發社會關系變革的內在機理,指出了技術創新與社會制度變革之

間的關系。

D.三則材料都圍繞生產力展開話題,論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使讀者了解馬克思主義生產

力理論在中國的發展。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資產階級變革封建生產關系是因為當時生產關系對生產力起負作用,這一作用后來也在資產階級社

會中出現。

B.資產階級社會商業危機的周期性出現,體現出其生產力受到了生產關系的阻礙,這是資本主義內部

矛盾的結果。

C.隨著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生產力水平實現巨大提升、突破性發展,形成了生產

力發展的新的質態。

D.技術進步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引發生產力變革,技術創新與社會制度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兩者相互影響和作用。

4.材料一運用了反問句和設問句來加強論述效果,請簡要分析。(4分)

5.馬克思《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中提到:“我們時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

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爭辯的事實”,結合材料一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并結合材料三

談談對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啟示。(6分)

(二)現代文閱讀11(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古道秋風

王劍冰

①秋天多霧,也多風。豫西的山原高低起伏,溝壑遍野,為風提供了輾轉騰挪的條件。風從那些溝

壑里一點點建起,到高處集中,形成隊伍便在原上橫沖直撞,帶動起所有能帶動的東西一起狂歡。收割

后的細碎的莊稼和樹葉漫天飛舞。有些沙土打在臉上,麻梭梭的疼。風帶動不起那些樹枝電線,它們便

無休地糾纏著,發出尖利的嘶鳴。

②一條河在原上出現,這是一道裂谷。河經流了許多歲月,現在變得細小舒緩。旋著的葉子,旋到

這里忽而栽下,會同渾黃的野草順著河谷跑。

③再往前走,便見到了凌厲而險峻的古道。這是一片猛然凸起的山峽,由于時間的久遠,無法理解

3/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古道為何不設在我們來時的山原地帶。山石是那么堅硬,能夠感覺那是一種硬性的穿越,兩邊狹窄之處,

必是經過了人力的鑿斫。不規整的峽谷間,出現了深深的車轍,那是鐵輪碾壓的痕跡,并不是歸順地統

一在一處,最深的車轍兩邊,仍有轍印交錯,說明通過時的緊張與慌亂。這么多,這么深的印記,令人

驚心。

④四周全是茅草,有的能夠叫上名字,更多的叫不出名字。長長的白蘆,隨著風亂搖,如群舞的小

妖。也是,如果沒有這么多的亂草,這條古道,早就找到了。我們找了位不遠的當地人做向導。說不遠,

也有一定距離了。那是石壕村來的,對,就是杜甫寫《石壕吏》的石壕村。從村子到這里的路上,還都

是大片的黃土地。起起伏伏的黃土地,早被人收割過、深翻過、平整過了,麥種已經播進了土地的內部,

再一場秋雨掃過,它們就會鉆出地面,將大地繡滿瑩瑩的錦緞:。有的地塊,還有人在忙碌,不知道忙些

什么,農家不會讓地荒掉,他們總是在忙著。田地四周有樹,高高低低。紛亂濃密的地方,就是村莊。

在豫西這片地方,你會驚奇地發現,順著山原排下來,竟然有那么多的柿子樹。從地坑院出來,與地面

齊平的屋頂上已經有人在曬柿子,從高空往下看,會以為是晾曬的一塊塊紅被子。田野里的柿子樹,霧

氣纏繞其間,越是靠近,越能看到一串串小燈籠似的紅柿子。早晨的太陽,順著山原升起,光線一層層

打在上面,那些樹就一層層地絢爛。

⑤這些田地和山村,不知接納了多少漫漫古道的旅人。

⑥秋風吹拂,荒草搖動。古道從黃河與小秦嶺之間逶迤而出,一直朝向了西部更為深遠的山谷。這

段古道就是靖函古道,過去蒼莽四百里,連接著洛陽與長安。唐太宗曾有詩:“靖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靖就是崎山,秦嶺末端的絕險之地。《秦晉靖之戰》寫到的主戰場,離此不遠。秦人襲鄭不成,從這條古

道回返進入靖山,遭受了不義之師的滅頂之災。函是函谷關,就在前面。這么一想,眼前立時旌旗獵獵,

車輪滾滾,人吼馬嘯,風煙彌漫。如此,騎牛的老子,是從這里衣袂飄飄走向函谷關的嗎?滿腹經綸的

老子,走了一路,或許是看破了,悟透了,所以經過這里,在函谷關一氣寫下了《道德經》,那是另一條

閃現著風、陽光與高山的古道。想必,秦始皇東巡的車輦,一次次隆隆駛過這個山峽,可以想見坐在車

里的滋味并不好受。沒有一種信心十足的理由,誰也不會冒如此風險和艱難去長途跋涉。還有詩人杜甫,

在一個紛亂的年月,暮投石壕村,經歷了有吏夜捉人的事件,也是穿過這條古道,磕磕絆絆,一臉風塵,

滿懷心緒,“三吏三別”,激涌而出。

⑦多少人物、多少朝代過去,只剩下了累累痕跡。

⑧有人在那些草里忙著采集、照相,歡鬧著,追逐著,他們或許很少看到這么荒涼的地方,這么原

始的所在。也正是這種荒涼和原始,構成了罕奇的景象。

⑨晨陽的淡黃光線里,起伏的原上漸漸托出一個人影,走得近了,看清是一個女孩,手里拉著箱子。

而后又有一輛農用車慢慢爬上來,車上依舊是年輕人。一定是農忙之后,出外打工的農家孩子。

⑩太陽越升越高,霧氣全消,眼前一片遼闊。攀上古道邊上的山峰,看見了越來越多的群山。頭發

和衣衫掀動,心襟也被風吹蕩起來。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以秋風為引,營造出秋風蕭瑟、天地蒼茫的氛圍,使讀者瞬間被帶入到這片充滿野性與力

量的土地。

B.豫西山原的古道,無論是其地理位置、地勢地貌,還是峽谷間深深的車轍,都展現出一種歷史的厚

重感。

4/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C.大片翻整過的黃土地、掛滿紅柿子的柿子樹以及總是在忙碌的農家人,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濃郁的生

活氣息。

D.文章結尾處太陽高升,霧氣消散,作者望著眼前越來越多的群山,思緒萬千,不禁流露出物是人非

的失落。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③段“兩邊狹窄之處,必是經過了人力的鑿斫”運用夸張手法強調古道的險峻是人力所為,旨在

表現人類改造古道的艱辛。

B.第⑤段是個過渡段,由眼前所見的自然和鄉村的景象轉入對古道渺遠歷史的想象和思索,起到承上

啟下的作用,結構清晰。

C.文中第⑧段“有人在那些草里忙著采集、照相,歡鬧著,追逐著”,將人們的歡鬧和古道的荒涼對比,

突出了古道的寂寞。

D.文章通過不事雕琢、樸實自然的語言,描寫了豫西古道的秋日風貌,并講述了與之相關的歷史往事,

情感流露自然。

8.古道體現了“古老與現代”的相互交融,請梳理其在文本中的具體體現。(6分)

9.第⑥段寫到秦晉靖之戰、老子、杜甫等內容,請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日:“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p>

日:“不可?!奔葷闯闪?,又以告。公目:“未可?!奔汝惗髶糁?,宋師敗績,公傷股。國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藜不成列。"子魚目:

“君未知戰。京力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

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p>

(節選自《左傳》,有刪改)

材料二:

魯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蘇子曰:《春秋》書戰,

未有若此之嚴而盡也。宋公,天子之上公,非列國諸侯之所敢敵也。楚,夷狄之國;人,微者之稱。以

天子之上公,而當夷狄之微者,至于敗績,宋公之罪,蓋可見矣。

宋襄公非獨行仁義而不終者也。以不仁之資,盜仁者之名爾。齊宣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目:“牛何之?”

日:“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轂解,若無罪而敢死地?!狈蛏嵋慌?于德未有所損益者,而

孟子與之以王。所謂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執甑子②用于次睢之社。君

子殺一牛猶不忍,而宋公戕一國君若犬豕然。此而忍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泓之役,身敗國碰,乃欲以不重傷、不禽二毛欺諸侯。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傷二毛,此豈

可謂其情也哉?

以愚觀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諸侯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為可以文取也。共得喪小大不

5/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同,其不能欺天下則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損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蓋王莽之篡。使莽無

成則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古人有言:“烏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毕骞型跽咧畮?,猶足以當桓公之師,一戰之余,救死扶

傷不暇,此獨妄庸耳。齊桓、晉文得管仲、子犯而興,襄公有一子魚不能用,豈可同日而語哉。自古失

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論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節選自蘇軾《宋襄公論》,有改動)

【注】①亡國之余: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②郵子:郵國國君,參加諸侯會盟時被宋襄公以

供奉神廟的名義殺害。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

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自古失道國之君同如是?者多矣巨]死而論目定回未有回如宋襄公之欺反]于后世者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鼓,擊鼓,與《短歌行》“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中的“鼓”意思相同。

B.當,抵擋,與《陳情表》“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中的“當”意思不同。

C.就,走向,與《勸學》“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中的“就”意思不同。

D.圖,謀取,與《孔雀東南飛》“不圖子自歸”中的“圖”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面對國人指責,宋襄公解釋說,自己在戰場上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下令出擊,是因為遵循君子的

行事準則和古時的治軍傳統。

B.蘇軾認為,《春秋》一書對宋國及楚國在泓地作戰的記載非常嚴謹,并以其中的稱呼為例分析了其

遣詞用語上的“微言大義”。

C.在蘇軾看來,宋襄公雖貴為天子上公,本質上卻與王莽是同一類人,盡管得失大小有異,但襄公

也只是一個成功的王莽而已。

D.蘇軾在文章最后將宋襄公與齊桓公、晉文公進行對比,認為宋襄公不可與兩位明君同日而語與其

不能任用賢臣有很大的關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

(2)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損益者,而孟子與之以王。

14.子魚和蘇軾對宋襄公“仁義之舉”的看法有何不同?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

送呂彥升參謀

陸游

楚塞蕭條久宿師,參謀承詔上丹墀障)

苦言到口真當發,圣度如天莫自疑。

萬里寄聲長不達,一尊相屬豈前期。

遙憐霜曉朝衣冷,深愧江城睡足時。

6/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注】丹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及臺階上的空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交代詩人與友人分別的緣由,長年駐守荒涼邊塞的友人接受詔命,即將踏上新的征程。

B.詩人認為,忠言難免逆耳,但該直言進諫時就應當堅持發聲,更何況當今圣上的氣度寬廣如天。

C.詩人與友人情誼深厚,臨別舉杯暢飲,但想到分別后相距遙遠,難以互通訊息,心中無限傷感。

D.詩人因晨霜打濕衣衫而感覺涼寒,“憐”字刻畫出友人離去后詩人自傷自憐、寂寞凄涼的形象。

16.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在離愁別緒之外別有深意。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賈誼在《過秦論》中寫秦始皇統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在北部邊境的措施是

(2)學習了蘇軾的《石鐘山記》后,小華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心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應該

注重調查實踐,不可“,

(3)古人寫詩填詞作曲,常喜歡自問自答,以增強表達效果,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我有乳糖不耐受,不能喝奶!”乳制品營養豐富且香醇可口,但不少人因乳制品與腸胃【甲】“打

架”而苦惱,甚至對乳制品避而遠之。

小腸中乳糖酶分泌不足,導致攝入過多的乳糖后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繼而引起胃腸道的不良

反應,包括腹脹、腹痛、排氣、腹瀉、腹鳴等癥狀【乙】:這一消化問題就是乳糖不耐受。乳糖耐不耐受

可熊與種族、年齡、遺傳等因素相關,從全球范圍來看,乳糖不耐受比較常見,尤其是東亞地區。

(①)?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人群可以嘗試少量多次飲奶,逐

步提高耐受。其次,該人群不要空腹喝奶,(②),例如用牛奶泡麥片、配面包,不僅增加乳制品

攝入量,也能讓餐桌更豐富。同時,該人群也可以通過先吃些其他食物再喝牛奶的方式來緩解不適癥狀。

此外,腸胃消化功能不足的人群還應重視補充益生元、益生菌、乳糖酶等,以調節腸道菌群結構,增強

對乳糖的消化能力,提高乳糖耐受水平。

18.文中【甲】【乙】兩處的標點作用不同,請分別說明。(4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可能”與文中加點的“可能”,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但一個撐渡船的若想有座碾坊,那簡直是最不可能的妄想。

B.他感到這條路的彎曲可能和頭頂的樹枝一樣盤根錯節,令人望而生畏。

C.我遲遲沒有繼續往前行走,是因為我無法否定自己再走上另一條街道的可能。

D.這兩種可能都是次要的,作為教師,他留下的目的是親眼看到孩子們走出大山。

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

個字。(4分)

7/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新中式養生”為何在年輕人中圈粉無數?“新中式養生”逐漸贏得年輕人的心,離不開中醫藥自

身的與時俱進。①新中式養生不僅保持了傳統中醫藥的專業性,②還想方設法滿足現代年輕人追求方便

攜帶、簡單操作又具有功效性。③比如,不再拘泥于“良藥苦口”的傳統觀念,④有的中醫藥老字號推

出新式養生茶飲和中藥糕點,⑤有的中醫院積極推薦藥膳食譜……⑥中醫養生逐漸融入年較人的生活,

⑦人們和它愈發“親密”,⑧已迅速成為當代年較人的生活“新標配”。

“新中式養生”走紅的背后,更有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做支撐。其實,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是“順

四時”,根據四時不同,采用春生、夏長、秋生、冬藏以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方法,以自然之道,

養自然之身。遵循這樣的理念,在健康管理中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較好的效果。在自身能力不足時,

要懂得借自然外力,順著自然界的勢頭養出好體質。三伏天曬背就是如此,借助自然界陽氣旺盛的好時

機,曬到身體微微出汗,可補充陽氣,有助于祛除陳年痼疾。不過,曬背并不適合所有人,中醫講究“三

因制宜”,就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無論曬背還是其他養生方法,都要根據自身體質進行選擇,真正做

到對癥下藥,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21.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

不得改變原意。(4分)

22.結合“新中式養生”圈粉走紅的原因,為其擬寫一則推薦語,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

60個字。(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聽人勸,吃飽飯。----中國俗語

不要給我忠告,讓我自己去犯錯誤。——《意大利報》發行人朗根尼西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8/8命題/審題: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25屆語文備課組

2025年高考適應性測試演練模擬考試語文參考答案

LB【解析】“無產階級才能將其推翻"理解錯誤。由材料一可知,當封建所有制關系束縛了資產階級生

產,推翻其的是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資產階級,取而代之的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并非無產階級。

2.D【解析】材料一、材料三主要論證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相互關系。材料二的論證并不在論

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

3.D【解析】技術創新與社會制度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理解有誤。

4.(4分)材料一第一段末句運用反問句,強調了資產階級創造出巨大生產力這一論點。(2分)材料一

第四段通過連用三個設問句,層層推進,引發讀者思考,并在一問一答中自然引出論點。(2分)

5.(6分)原因:資產階級強大的生產力與落后的生產關系之間相互制約,資產階級內部矛盾使其無法

革新生產關系。(2分)

啟示:①重視技術革新,以技術創新驅動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利用技術對生產要素與勞動過程的改造,

構建起新的生產方式。(2分)②建構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構建能夠促進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等要素。(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6.D【解析】“物是人非的失落”錯,面對遼闊的景象,作者的心境是開闊、樂觀和期待的。

7.B【解析】A項沒有使用“夸張”手法;C項”突出古道的寂寞”錯,作者意在展現古道作為一種歷史

文化遺跡與現代人生活之間的碰撞和交融;D項“不事雕琢”錯,文章中多處運用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

表現力。

8.(6分)①古老的自然地貌和現代田園風光交融,蒼涼蕭索的古道煥發生機;②擁有厚重歷史、原始

景象的古道和現代旅游交融,古道作為旅游資源,價值得以延續;③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的交融,農家

青年既沒有放棄傳統的農耕生活方式,又開啟外出打工的現代生活模式。(每點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

理酌情給分。)

9.(6分)①突出古道厚重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豐富了文章的意蘊;②照應前文從漫漫古道走過的

無數旅人,引出下文對歷史變遷的感慨;③表達作者對古道所代表的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情結;④激發

了讀者的歷史想象和文化共鳴。(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

10.BDF【解析】斷句部分句意:自古以來違背道義的君王,像這樣的很多,但死后蓋棺定論,都沒有像

宋襄公這樣能欺騙后世之人的。

11.A【解析】“與《短歌行》'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中的‘鼓‘意思相同”解說有誤,“我有嘉賓,鼓

瑟吹笙”中的“鼓”意為“彈奏”。

12.C【解析】C項,“但襄公也只是一個成功的王莽而已”理解有誤,從原文“使莽無成則宋襄公。使襄

公之得志,亦一莽也。”可以看出,在蘇軾看來,宋襄公應該是一個不得志的王莽,故選C項。

13.(8分)(1)(楚軍)列好陣勢之后(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陳”“股”

各1分,大意2分)

(2)釋放一頭牛,對于德行不會有什么增益,而孟子用王道來贊許他。(“損益”“與”各1分,大意2

分。)

14.(3分)①子魚認為宋襄公的“仁義之舉”是不懂得作戰的體現,與作戰的根本目的相矛盾;②蘇軾

認為宋襄公的“仁義之舉”是一種偽善,其本質是欺世盜名。(答出1點給1分,答出2點給3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斗的行列,楚國人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司馬(子魚)

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在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的時候,請攻打他們?!彼蜗骞f:“不可以?!背?/p>

軍完全渡河后,但尚未列好陣勢時,(子魚)再次把情況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可以。”(楚

軍)列好陣勢之后(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說:“君

子不再次傷害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發斑白的老年敵人。古時治軍作戰,不憑借險隘的地形(攻擊

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也)不鳴鼓(進攻)沒有排成陣列的敵人。”子魚說:“主公不懂得作

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列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并擊鼓(出擊),不

也可以嗎?使戰士明白什么是恥辱(此處指叛逃等行為)、教導他們作戰,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

受傷卻還沒有到快要死的程度,為什么不能再次(殺傷)?如果(因為)憐惜(不)再次傷害已經受傷

答案第1頁,共2頁

的敵人,就如同不傷害他們;憐惜頭發斑白的老年敵人,就如同屈服。軍隊憑借有利的時機(并)利用

它,金屬制成的鑼鼓樂器用來宣揚士兵的士氣。”

材料二:

魯僖公二十二年冬天十一月一日,是己巳日,初一,宋公與楚人在泓地作戰,宋國的軍隊敗潰。(以

上為《春秋》原文)蘇子說:《春秋》書寫戰事,沒有像這樣極盡嚴謹的。宋公,是周天子的上公,不

是各國諸侯所能匹敵的。楚,是夷狄之國;人,是對卑賤者的稱呼。以天子上公的身份,去抵擋夷狄這

樣的卑微者,最終敗潰,宋公的罪過,確實顯而易見。

宋襄公不僅僅是行仁義而不能善終的人。他是以不仁的資質,盜取“仁者”的美名罷了。齊宣王(看

見)有人牽著牛走過堂下,問:“這牛要到哪里去?。?(牽牛人)說:“準備把它的血涂在鐘上行祭?!?/p>

齊宣王說:“釋放它,我不忍心看它恐懼戰栗的樣子,這樣沒有罪過卻走向死地?!贬尫乓活^牛,對于德

行不會有什么增益,而孟子用王道來贊許他。所謂“以不忍他人(受苦)的心,行不忍他人(受苦)的

政治“,是夏、商、周三代共有的特點。而宋襄公捉拿郡國的國君并用他來祭祀在睢水邊的神廟。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