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币哉螌W視角觀之,在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歷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突出的文明意蘊,成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深厚底蘊。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看,中華文明之所以能迭經盛衰而綿延不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價值原則,凝聚起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的集中擔當。“天命靡?!笔且环N深切的憂患意識,天命可以變革轉移,意味著建設國家和治理社會的責任在歷史的時勢中向有德有功的個人和集體開放?!懊裎┌畋尽笔且环N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民為貴”主張的是以人民生活優劣和民心向背為政治良否的普遍判斷標準。二者的結合,將政治秩序的興衰原理,呈現為責任向上集中與德能向下分布的相互塑造,這一原理既作為正當性的依據超越于個人和集體的成敗之上,又作為基本追求彌散于不同時代的制度和行動之中。在中國傳統政治秩序歷時悠久的發展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始終保持著原則性的地位,不斷激發著新的觀念和實踐。殷周之際,周人以自覺的省思精神將統治資格的來源從“帝命”變為“天命”,并使能否“敬德保民”成為衡量統治和治理良善與否的內在原則。在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不僅作為政治生活的基本追求得到繼承,而且在諸子對天地和人世生活之道的追問中獲得了更為自覺和精深的思想內涵。在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歷程中,面對“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整體性危機,“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原則不斷激發有識之士探索文明賡續和復興的道路與目標。中華文明包含著眾多的文化單元,不同地域和族群在長期交融共生中共同塑造了中華文明“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的基本格局,形成了具有豐富內部元素和鮮明整體特征的政治文明共同體。支撐眾多文化單元凝聚為一體的,正是中華文明的文明目標和政治追求。一方面,超越族群界限而將廣土巨族凝聚在一起的,是對同居合群的文明生活之道的普遍追求;另一方面,文明的普遍追求通過各個族群的行動和思考展現為具體而多維的樣態,特別是諸多族群的共生和交融孕育著文明更新的契機,中華文明正是在內部不同族群的接力之中不斷獲得新的活力與生機,進而得到賡續和發展的。從歷史變遷來看,眾多的文化單元是在中華文明對建設國家和治理社會的自覺探索之中逐漸凝聚起來的,其中的關鍵環節是周代宗法分封制和秦代郡縣制的廣泛實施。周代采取了嚴密的分封制度,既帶來了人口和文化在廣大疆域中的流動,也締造了作為地緣政治單位的眾多諸侯國,以制度化的方式促進了文明內部多樣文化的交融共生。秦統一六國之后,推行了郡縣制,締造了中國此后兩千多年“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基本形態,極大提升了政治文明共同體的統一性。指出:“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迸c追求“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相應的,是中華文明長久秉持的“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這種政治倫理精神鼓勵那些有才有德的賢能之士加入建設國家和治理社會的實踐之中,把自身才德發揮到廣闊政治社會領域。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把具有才德的優異之士充實到政府之中,以“賢賢”為標準選拔和任用人才。早在西周時代,“賢賢”就已成為卿士大夫的選拔原則。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形成和選賢舉能思想的發展,為“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提供了社會和思想基礎。秦漢以后,對賢能之士的培養、選拔和任用成為中國傳統政治秩序的重要內容。同樣,經由科舉選拔和與之相匹配的經典教育,唐宋以來的歷朝歷代從不同階層廣泛吸收才德秀異之士參與政治實踐,將對德政的追求廣泛而深入地貫穿治理和教化活動之中。(摘編自張錚《政治學視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蘊》)材料二:的初心使命中深蘊堅持人民至上的歷史自覺和價值追求。黨章明確規定,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澤東同志強調“唯人民的利益是圖”,鄧小平同志認為改革開放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帶領人民奔康致富。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秉h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為政策依據,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執政的唯一選擇就是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拼搏、奉獻、服務。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摘編自任映紅、郭柳顯《“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和豐富意蘊》)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在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歷程中,傳統文化以突出的文明意蘊,成為建設現代文明的深厚底蘊。B.“天命靡常、民為邦本”超越了個人和集體的成敗,又作為基本追求彌散于不同時代的制度和行動中。C.“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的基本格局既體現了各地域和族群的文化的豐富性,又體現了其共同的追求。D.我國的知識分子歷來就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不管政府是否任賢,他們都會主動參與國家社會治理。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華文明能迭經盛衰而綿延不斷,根源在于歷代先賢和豪杰能擔當起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B.在中國傳統政治秩序歷時悠久的發展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呈現的觀念與實踐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的。C.中華文明通過諸多族群的共生和交融不斷獲得新的活力與生機,而這也為其賡續和發展打下了基礎。D.“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鼓勵賢能之士加入國家治理中發揮才德,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以“賢賢”為標準選任人才。3.下面不能作為論據來論證材料一中“任人唯賢”的一項是()A.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匦⒐獴.治安之本,惟在得人?!钍烂馛.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眺盌.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懿?.材料一中多處運用引用,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古人講“民惟邦本”,今人說“堅持人民至上”,請結合兩則材料闡述其思想的承繼性。【答案】1.D2.A3.C4.①增強說服力。如引用評價我國知識分子的話,強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知識分子的“賢”,為后文闡述“選賢”打下基礎。②增強文章文學色彩。如引用“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等在表達觀點的同時,使得文句簡練典雅,文學色彩濃厚。5.①“民惟邦本”是凝聚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的集中擔當的重要價值原則,今天的初心使命中深蘊的人民至上的原則也發源于此。②“民惟邦本”是一種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是衡量統治和治理良善與否的內在原則;今天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為政策依據,體現了對傳統文明理念的繼承和發展。【解析】【導語】這兩篇材料從不同角度闡述重要理念。材料一從政治學視角,論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等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強調其歷史影響與文明凝聚作用。材料二則聚焦堅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表明黨以人民利益為首位,為人民謀福祉的決心。二者均圍繞“以民為本”,體現對人民地位和福祉的重視?!?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能力。D.“不管政府是否任賢,他們都會主動參與國家社會治理”錯誤。根據材料一第六段“與追求……‘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為標準選拔和任用人才”可知,政府需要那些有才有德的賢能之士投入國家建設和社會治理中,所以需要吸納他們進入政府,并未提及知識分子都會主動參與。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斷的能力。A.“根源在于”錯誤。材料一提到“中華文明之所以能迭經盛衰而綿延不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價值原則”,這是一個重要原因,而非“根源”。故選A?!?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秦孝公表示能出奇計強秦者將尊官分土,體現任人唯賢。B.李世民強調治安之本在于得人,體現對人才的重視。C.強調的是改革變法,不遵循舊的規矩和禮儀,與“任人唯賢”無關,不能作為論據論證“任人唯賢”。D.曹操強調唯才是舉,體現任人唯賢。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①增強說服力:材料一引用指出的“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的話具有權威性,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知識分子具有“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也就是證明了我國知識分子的“賢”,為后文闡述“為政以德、任人唯賢”,選拔任用這些賢能之士參與國家治理打下基礎,增強了文章觀點的說服力。②增強文章的文學色彩:如引用“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等語句,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表述,言簡意賅又內涵豐富,在表達觀點時,使文章語言更加簡練典雅,增添了濃厚的文學色彩,讓讀者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材料一指出“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價值原則,凝聚起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的集中擔當”,“民惟邦本”是凝聚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集中擔當的重要價值原則。材料二提到“的初心使命中深蘊堅持人民至上的歷史自覺和價值追求”,說明今天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民惟邦本”,體現了思想的承繼性。②材料一表明“民惟邦本”是一種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民為貴’主張的是以人民生活優劣和民心向背為政治良否的普遍判斷標準”,“能否‘敬德保民’成為衡量統治和治理良善與否的內在原則”。材料二強調“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黨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為政策依據”,這與“民惟邦本”中重視人民的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在新時代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更加注重從政策制定等多方面保障人民利益,體現了對傳統文明理念的繼承和發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清水溝人家劉平勇一九七五年,七歲的我,在老家清水溝讀一年級,十七歲的大哥在一個遠房親戚的介紹下,到湖北去修鐵路。清水溝村地處邊遠,很多人都是不識字的,要是有親人寫信回來,必然要請楊三爺去讀信并且代寫回信。楊三爺戴著一副酒瓶底厚的黑邊眼鏡,村里人都把他喊作“楊眼鏡”。我的父母一字不識,每次大哥來信,我媽都要去請楊眼鏡來家里讀信。楊眼鏡讀信有板有眼,語速不慢不快,聲音不高不低,聽起來特別打動人心。楊眼鏡讀我哥的來信,我們一家人常常聽著聽著就流下了眼淚。楊眼鏡寫信也是很特別的。他用毛筆寫信,小楷,每個字都好看得不得了。我大哥離家去修鐵路后的第四十五天,我媽收到了大哥的來信。我爹我媽把郵差領到了我們家里,我媽撮著嘴,噗噗地吹掉矮板凳上的灰,熱情地請郵差坐下。我媽對我爹說,你先燒點開水,給客人喝;燒好肉,壇子里還有米,你淘好煮上,我去請楊眼鏡來我們家吃飯。不大一會兒,我媽和楊眼鏡來了。我媽撮起嘴,在一個矮凳子上吹了一下,熱情地請楊眼鏡坐下。楊眼鏡把他隨身背著的一個黑布包從肩上取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好后才坐到凳子上。飯菜做好了,一碗切成片的臘肉,一碗酸菜洋芋湯,還有一盆青菜。這是我家最高規格的飯菜了。郵差顯然是餓壞了,他把一片臘肉放在米飯上,用筷子一扒拉,連肉帶飯一大口,嘴都快包不住了,只囫圇地嚼一兩下就吞進肚里。楊眼鏡吃飯就很斯文了,細嚼慢咽的。我媽一個勁兒地給郵差和楊眼鏡盛飯夾菜,郵差幾乎來者不拒,楊眼鏡卻擋住我媽夾菜的手,輕言慢語地說,嫂子,不必客氣,飯菜上桌就各管各了。說著還斜眼看了一眼狼吞虎咽的郵差。我的吃相就跟郵差一模一樣,稍不小心就會連碗一口吞下去。我每次把筷子伸向肉碗,我媽都會瞅我一眼,我只得瞄準目標,飛快夾上一塊肉,放在碗里,退到大人們的身后去狼吞虎咽。楊眼鏡夾了一大塊肉給我,說,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吃點對身體好。他又斜了一眼郵差。吃完了飯,楊眼鏡準備寫信。他慢慢打開黑布包,往桌上放東西。先是一個土碗,灰褐色;然后是幾張白紙,一支筷子粗的毛筆;最后把一塊折了幾疊的灰布打開,里面躺著一塊墨錠。楊眼鏡往土碗里倒了一點水,剛好蓋過碗底。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捏緊墨錠,在碗里緩緩地畫圈,我爹我媽和我坐在桌子對面,靜靜地看著楊眼鏡畫圈的手,都沒有說話。郵差坐在火塘邊,喝著水,好奇地看著我們。碗底的水變黑了,楊眼鏡還在畫圈,然后他把碗端起來,湊到鼻子底下聞了聞,又把碗放下,說,把信拿來,先念信。楊眼鏡讓我媽把壺里的水燒開,水燒開了,壺嘴冒著白氣。楊眼鏡從布包里取出一根薄薄的竹簽,把信封的一端伸到壺嘴處,讓白氣噴在信封上。之后用竹簽伸進信封的一角,輕輕地挑,信封就毫發未損地打開了。楊眼鏡端端正正地坐在屋子正中的凳子上,我和我爹我媽像小學生一樣端端正正地坐在對面,聽楊眼鏡念信。楊眼鏡的聲音好聽極了,每一句話都像夏天的清泉緩緩地流過我們的心田。讀罷,楊眼鏡說,你們要跟大貴說些什么?我媽說,就說只要他好好的,我們就放心了,叫他不要擔心我們,小旺的學習好得很,他爹和我的身體也好得很,叫他要注意休息,一定要吃飽穿暖。我爹說,給大貴說,我們家自留地里的青菜葉長得好得很,家里的那頭小豬也長得快得很,一個多月就長了好多斤。我說,告訴我哥,說我想他得很,他修好鐵路一定要回來帶我去坐火車。還有其他嗎?楊眼鏡說。我們都說,沒有了。楊眼鏡低著頭,一聲不吭,在煤油燈下認真地寫信。我看著三爺端端正正寫信的模樣,崇拜極了。楊眼鏡的信寫好了,抑揚頓挫地念給我們聽。我們想說的,三爺全都寫進去了。楊眼鏡念出來的內容,就像一個媽媽對著遠方的兒子掏心掏肺地說話。這時,郵差站了起來,從墨綠色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個藍白色的信封,說,老師,請你在信封上用你的毛筆寫上地址和姓名,我的字丑,跟你寫在信里的字不配。楊眼鏡的眼睛亮了一下,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郵差說,這信我帶回去,信封、郵票,我為你們墊付,不收你們錢了。你們清水溝的人真是太好了,厚道,讓人感動,還有像楊老師這樣的大才子,佩服,佩服!楊眼鏡笑了,臉也紅了。第二天早上,郵差就背著包走上山路了。我們一家站在土坎上,向他揮手。郵差走出好遠了,還回過頭來說,清水溝的人太好了,以后一有你們的信,我就及時送來。我媽說,謝謝你啊,大兄弟,以后還是住一晚上再走,我回頭就養幾只雞,等你哈!以后最多兩個月,郵差就會來清水溝一趟,送我大哥的信,每次都會給我帶一些作業本、鉛筆什么的,有一次還帶了一支鋼筆。郵差依然在我家住一晚,我們家依然熱情地接待,楊眼鏡依然為我家念信、寫回信。后來,我離開清水溝到外面打拼。我媽說,三爺整天寫寫畫畫,村子里討親嫁女、起房蓋屋、逢年過節凡是要寫和畫的,全都交給楊三爺;你看三爺寫的這些字,每個字都是笑瞇瞇的,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歡你三爺寫的字;他賣了祖屋,建了一個清水溝便民書屋。楊三爺用一生守著他的清水溝。(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06月07日14版,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清水溝人遇到讀信寫信的事情,一定會請楊眼鏡幫忙,因為清水溝只有他一人識字。B.楊眼鏡拆信、讀信、寫信都與常人不一樣,他處處在顯示自己作為“識字人”的與眾不同。C.郵差對楊眼鏡的態度從好奇再到由衷地佩服,從側面生動體現了楊眼鏡的才華。D.楊眼鏡并未詳細詢問“我們”回信的內容,是覺得“我們”只會談些家長里短,太過粗陋。7.關于文中吃飯部分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扒拉”“包不住”“囫圇”“吞”等詞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郵差吃飯時的狀態,極富表現力。B.“我”和郵差吃飯都是狼吞虎咽,一方面是餓壞了,另一方面是“我”和郵差沒吃過這么高規格的飯菜。C.楊眼鏡兩次“斜眼”看郵差,表達了他對郵差不顧自身形象也不顧及別人甚至孩子這一行為的不滿。D.楊眼鏡在飯桌上的細嚼慢咽、擋住“我媽”夾菜的手、給“我”夾肉,都體現了他的良好修養。8.郵差兩次說“清水溝的人太好了”,文章是如何表現清水溝人的“好”的?9.精心錘煉語言是作家的基本功,請結合楊眼鏡寫信前認真準備的細節,簡要分析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答案】6.C7.B8.①正面描寫:“我”父母生活貧困卻能優待客人且待人真誠熱忱;物質生活貧瘠卻敬重文化知識,尊重文化人。楊三爺一生以自己的才華幫助村民。②側面描寫:用郵差墊付郵票和信封錢、送“我”文具等內容來襯托清水溝人的熱情與厚道。9.①作者用“慢慢”“緩緩”等疊詞突顯出楊眼鏡準備寫信時的鄭重與認真,及寫信準備工作的有條不紊。②“先是一個土碗,灰褐色”運用倒裝,強調了楊眼鏡磨墨用具的樸拙,體現了楊眼鏡的質樸。③“躺著一塊墨錠”運用擬人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楊眼鏡對墨錠的愛惜及楊眼鏡一種安然的心理狀態?!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展現了清水溝村民的淳樸和善良。楊眼鏡作為村里的識字人,承擔了讀信寫信的重任,他的細致和認真不僅體現了他的才華,也反映了他對村民的關懷。郵差的態度變化則從側面突出了楊眼鏡的魅力和村民的熱情好客。文章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傳遞出濃厚的人情味和鄉土情懷,語言樸實而富有表現力?!?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因為清水溝只有他一人識字”錯誤。曲解文意。文中僅僅提到“很多人都是不識字”,并不是指只有楊眼鏡一個人識字。B.“他處處在顯示自己作為‘識字人’的與眾不同”錯誤。并非他的刻意表現,而是他長久以來的習慣及對文化、知識的尊重。D.“只會談些家長里短,太過粗陋”理解錯誤。是楊眼鏡知道不識字的“我們”只能表達成那樣,并非覺得“我們”太過粗陋。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B.“‘我’和郵差沒吃過這么高規格的飯菜”錯誤。原文只是說“這是我家最高規格的飯菜了”,“郵差沒吃過這么高規格的飯菜”于文無據。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①正面描寫?!拔摇备改傅臒崆檎嬲\:“我”家并不富裕,但每次有郵差送大哥的信來,“我”媽都會把郵差領到家里,“撮著嘴,噗噗地吹掉矮板凳上的灰,熱情地請郵差坐下”還讓“我”爹燒開水、燒肉、淘米煮飯來招待;準備的飯菜是“我”家最高規格的飯菜;對文化人的敬重:每次大哥來信都要請楊眼鏡來讀信、寫信,并且“我”媽會“撮起嘴,在一個矮凳子上吹了一下,熱情地請楊眼鏡坐下”,楊眼鏡準備讀信時,“我”爹和“我”媽“像小學生一樣端端正正地坐在對面”,這都表現出他們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敬重。楊三爺以才華助人:楊三爺一生都在為村子做貢獻,村子里“村子里討親嫁女、起房蓋屋、逢年過節凡是要寫和畫,全都交給楊三爺”。他還賣了祖屋,建了一個清水溝便民書屋,體現了他對村子和村民的無私奉獻。②側面描寫。郵差主動提出為“我”家墊付信封、郵票的錢,不收“我”家的錢,寫出他在與清水溝人的接觸中,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與厚道;郵差每次來送大哥的信,都會給“我”帶一些作業本、鉛筆,甚至還帶過一支鋼筆,表達對“我”家以及清水溝人的友好,也從側面表現出清水溝人的“好”?!?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①“慢慢”“緩緩”這類疊詞,精準地控制了動作的節奏。“慢慢打開黑布包”,使讀者仿佛能看到楊眼鏡的每一個細微動作,體現他慎重的態度;同樣,“緩緩地畫圈”磨墨,這一過程體現其耐心與專注,“慢慢”“緩緩”強調了他在寫信準備環節上的認真,不急躁、不敷衍,有條不紊。②“先是一個土碗,灰褐色”運用倒裝。這種倒裝首先將“土碗”這一主體呈現出來,引起讀者的注意,隨后補充的“灰褐色”這一修飾語,著重強調了土碗的顏色與質地,凸顯出其質樸無華的特點。這只普通的、顏色暗淡的土碗,是楊眼鏡寫信準備工作中的一部分,側面體現了楊眼鏡的質樸。③“躺著一塊墨錠”,將墨錠賦予了人的“躺”這一動作,運用擬人修辭,打破了對墨錠這一靜物的常規描寫,讓墨錠仿佛有了生命,它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書寫工具,他對待墨錠如同對待一位親密的伙伴,輕柔放置,使其“躺”在那里,寫出楊眼鏡對墨錠的愛惜;同時,“躺”這個動作給人一種安然、閑適的感覺,所以也體現出楊眼鏡內心的安然。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亂莫大焉。三代①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彌衰,圣王之道廢絕。世主多盛其歡樂,大其鐘鼓,侈其臺榭苑囿,以奪人財;輕用民死,以行其忿。攻無罪之國以索地,誅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廟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難乎?今人曰:“某氏多貨,其室培濕,守狗死,其勢可穴也?!眲t必非之矣。曰:“某國饑,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襲而篡之?!眲t不非之。乃不知類矣?!吨軙吩唬骸巴卟豢杉?,來者不可待。賢明其世者,謂之天子?!惫十斀裰?,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難矣。善不善本于義,本于愛,愛利之為道大矣。(節選自《呂氏春秋·聽言》,有刪改)材料二: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曰:“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鳖仩T趨進諫曰:“君樂治海上,不樂治國,而六月不歸,彼儻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景公援戟將斫之,顏燭趨進,撫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君之賢,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參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矣。(節選自劉向《說苑·正諫》)材料三:后唐莊宗獵于中牟,踐蹂民田,中牟令當馬而諫。莊宗大怒,命叱去斬之。伶人敬新磨率諸伶走追其令,擒至馬前,數之曰:“汝為縣令,獨不聞天子好田獵乎?奈何縱民稼穡,以供歲賦,何不饑餓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馳逐?汝罪當死,亟請行刑!”諸伶復唱和,于是莊宗大笑,赦之。賈詡事操。時臨淄侯植才名方盛操嘗欲廢丕立植一日屏左右問詡詡默不對。操曰:“與卿言,不答,何也?”對曰:“屬正有所思。”操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②?!辈俅笮?,丕位遂定。(節選自《智囊·語智》,有刪改)〖備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袁本初、劉景升父子:袁紹字本初,愛其少子袁尚,遂以尚代長子袁譚為嗣,袁紹死后,二子各樹黨羽,治兵相攻,終被曹操所滅。劉表字景升,愛少子劉琮,遂廢長子劉琦而以琮為嗣,為曹操所滅。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時臨淄侯A植才名B方盛C操嘗欲廢丕D立植E一日屏F左右問詡G詡默不對。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非,認為……不正確,意動用法,與《歸去來兮辭并序》“樂琴書以消憂”的“樂”用法相同。B.“愛利之為道大矣”的“之”與《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的“之”用法相同。C.安,怎么,與《鴻門宴》“沛公安在”中的“安”意思相同。D.屬,部屬,文中是賈詡的自稱,與《赤壁賦》“舉酒屬客”中的“屬”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以夏商周三代為例證明要善于分辨善與不善,并由此勸誡想要稱王的人應基于“義”與“愛”來分辨善與不善。B.材料二中齊景公在海上游玩,樂不思歸,明確表示誰勸他回去就處死誰。顏燭趨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最終勸諫成功。C.材料三中后唐莊宗打獵時踐踏百姓的田地,中牟縣縣令犯顏直諫惹怒莊宗。敬新磨為討好莊宗,特意追回縣令當面處刑。D.三則材料闡述了“聽”和“說”的重要性,告訴了我們不僅要有辨別地“聽”,還要有智慧地“說”。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往者不可及,來者不可待。賢明其世者,謂之天子。(2)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矣。14.材料中顏燭趨、敬新磨、賈詡三人都在勸諫君主,勸諫方式卻各有特色,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CEG11.C12.C13.(1)過去的就再也趕不上了,將要來的又不能夠等待。能夠使世道賢明的人,就能稱作天子。(2)(聽了他這番話)齊景公高興了,于是回國去,半路上聽說都城中有人陰謀策劃不讓他回國。14.①顏燭趨直諫,他以直接反問來勸齊景公回國。②敬新磨假意斥責中牟縣縣令,實則提醒莊宗不要不恤百姓、枉殺好人。③賈詡借用往事提醒曹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窘馕觥俊緦дZ】三則材料分別展示了古代不同人物在面對君主時的勸諫方式及其效果。材料一強調分辨善惡的重要性,指出治理國家應以“義”和“愛”為基礎。材料二中顏燭以智慧和勇氣勸諫齊景公,成功避免國家危機。材料三則通過敬新磨的機智言辭,化解了莊宗的怒火,保護了縣令。【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當時,臨淄侯曹植才名正盛,曹操曾經有意廢掉太子曹丕而改立曹植。一天曹操命左右退下,與賈詡商議改立太子的事,賈詡沉默著不說話?!芭R淄侯”與“植”為同位語,都指曹植,為第一句主語定語,A處不可斷開,“才名方盛”中的“盛”是形容詞做謂語,其后不帶賓語,下一句主語變為“操”,故應在C處斷開;“廢丕立植”為并列結構的短語,共同作“欲”的賓語,故應在E處斷開;G處前后各一個“詡”字,前一個作前句的賓語,后一個作后句的主語,故應在G處斷開;故選CEG?!?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及實詞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的能力。A.正確。非:意動用法,認為……不正確/樂:意動用法,以……為樂;句意:那么人們必定指責他的行為。/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B.正確。兩個“之”均是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愛和利作為原則來說(意義)是太大了。/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好。C.錯誤。安:怎么/疑問代詞,哪里;句意:您將怎么能夠在這海上游樂呢?/沛公在哪里呢?D.正確。屬:部屬,文中是賈詡的自稱/勸請;句意:臣我正在想一件事。/舉起酒杯向客人勸酒。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敬新磨為討好莊宗”錯誤,敬新磨是采用了一種委婉的方式勸諫莊宗赦免中牟縣縣令。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往者”,過去的;“及”,趕上;“賢明”,賢明的人。(2)“說”,通“悅”,高興;“中道”,半路;“內”,使動用法,使……回國內?!?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君樂治海上,不樂治國,而六月不歸,彼儻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這句話是顏燭趨對齊景公的直接反問,他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直接指出齊景公如果長時間不歸國治國,那么國家可能會被他人治理,屆時齊景公將無法再享受海上的樂趣。這種直諫的方式,直接而有力,能夠迅速引起君主的注意和思考。故可概括為“顏燭趨直諫,他以直接反問來勸齊景公回國”。②“汝為縣令,獨不聞天子好田獵乎?奈何縱民稼穡,以供歲賦,何不饑餓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馳逐?汝罪當死,亟請行刑!”這段話是敬新磨假意斥責中牟縣縣令的話,但實際上他是在借此機會提醒莊宗,作為天子應該體恤百姓,不要因自己的田獵之樂而荒廢民田、枉殺好人。敬新磨通過這種巧妙的方式,既達到了勸諫的目的,又避免了直接觸怒莊宗的風險。故可概括為“敬新磨假意斥責中牟縣縣令,實則提醒莊宗不要不恤百姓、枉殺好人”。③“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边@句話是賈詡在回答曹操的問題時所說的,他借用了袁紹(袁本初)和劉表(劉景升)父子因廢長立幼而導致家族衰敗的往事,來暗示曹操不要重蹈覆轍。故可概括為“賈詡借用往事提醒曹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參考譯文:材料一:聽人說話不能夠不去考察。不考察,就分辨不清善與不善。善與不善分辨不清,沒有比這更禍亂世道的了。夏、商、周三代能分辨清善與不善,所以能稱王。如今天下越來越衰敗,圣王之道被廢止斷絕?,F在的國君大多讓歡樂的場景更盛大,把鐘鼓做得很大,把亭臺樓閣花園修建得更奢侈,來耗盡民眾的財富;隨意地征役人民讓他們去作戰送死,來發泄自己的怨氣。攻打無罪的國家以奪取土地,殺害無辜的百姓來取得利益,卻想要宗廟安寧,國家不危險,這不是很困難嗎?現在有人說:“某人有很多財物,他家的后墻又很潮濕,看門狗也死了,這時候能夠打墻洞行竊?!蹦敲慈藗儽囟ㄖ肛熕男袨?。要是有人說:“某國出現饑荒,他們的城墻很矮,防守的武器用具也不多,能夠偷襲并奪取它。”這樣的人,人們不會指責他。這是不知道類比啊?!吨軙分姓f:“過去的就再也趕不上了,將要來的又不能夠等待。能夠使世道賢明的人,就能稱作天子?!惫识F在誰能分辨出善與不善,那他稱王天下也就不難了。分辨善與不善的關鍵之處在于利,在于愛,愛和利作為原則來說(意義)是太大了。材料二:齊景公在海上游玩,非常高興,六個月不回國,他命令左右的隨從說:“有敢先說回國的,處死不赦?!鳖仩T趨勸諫說:“君王您喜歡治理海域,不喜歡治理國家,所以六個月不回去,那國內倘若另有治理國政的人,您將怎么能夠在這海上游樂呢?”齊景公拿起長戟就要砍殺他,顏燭趨走上前,整理好衣服等著他砍,并說:“君王為什么不砍呢?從前有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您的賢明,不像這兩個君主;我的才能,也不像這兩個臣子,君王為什么不砍呢?如果把我列入關龍逄、比干之列,不也可以嗎?”(聽了他這番話)齊景公高興了,于是回國去,半路上聽說都城中有人陰謀策劃不讓他回國。材料三:后唐莊宗在中牟狩獵的時候,將百姓的田地踐踏得面目全非。中牟縣縣令擋在莊宗馬前諫阻,莊宗聽后十分生氣,讓身邊的隨從將縣令帶出去斬首。有個叫敬新磨的伶人立即帶著其他伶人去追趕被押走的縣令,然后將他帶到莊宗的馬前責備他說:“你擔任縣令,難道不知道天子喜歡狩獵嗎?為什么要縱容百姓辛勤勞作,按時繳納賦稅,你為什么不讓百姓忍饑挨餓,讓田地荒蕪,好讓天子能夠盡情地追逐野獸呢?你真是罪該萬死,皇上請立即下令將他處死吧!”其他伶人也在一旁附和,于是莊宗大笑起來,下令赦免了縣令。賈詡擔任曹操屬臣。當時,臨淄侯曹植才名正盛,曹操曾經有意廢掉太子曹丕而改立曹植。一天,曹操命左右退下,與賈詡商議改立太子的事,賈詡沉默著不說話。曹操說:“我跟你說話,卿怎么不作聲呢?”賈詡說:“臣我正在想一件事?!辈懿儆謫枺骸扒湎胧裁茨兀俊辟Z詡說:“我在想袁本初和劉景升兩家父子的事?!辈懿俾犃斯笮Γ瑥拇瞬茇拥牡匚荒烁娲_立。(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醉中〖備注〗陳與義醉中今古興衰事,詩里江湖搖落時。兩手尚堪杯酒用,寸心唯是鬢毛知?;綋砉鶘|西去,禹穴生云朝暮奇。萬里南征無賦筆,茫茫遠望不勝悲。〖備注〗這首詩作于1131年,南宋朝廷暫居紹興,前途未卜。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題目為“醉中”,詩人卻是身醉心未醉,始終記掛著國家的前途命運。B.首聯寫詩人醉酒之后,感慨古今興亡之事,同時也充滿漂零流落之意。C.頸聯詩人筆鋒一轉,由抒情轉入寫景,使得詩人的情感更加悠遠綿長。D.尾聯寫詩人南行萬里,遙望北方故地,想要抒寫亡國之悲卻沒有可用之筆。16.本詩頷聯與《登高》的尾聯都用到了“酒”與“鬢(毛)”兩個意象,表達的感情卻不盡相同,請簡要分析?!敬鸢浮?5.D16.①本詩頷聯的意思是:兩只手只能用來舉杯消愁,一片忠心只有鬢毛知曉。作者空有才華卻沒有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澆愁;一片愛國之心也不被人理解,只能從變白的鬢發上顯現出來。作者借此表達了壯志難酬和憂國傷時的愁苦之情。②杜詩尾聯的意思是:一生艱難,常常抱恨于志業無成而身已衰老,窮困潦倒,病體日衰才停了消愁的酒杯。作者生逢亂世,深感時世艱難,國家多難;再加上自己輾轉漂泊,暮年多病,甚至連消愁的酒都斷了,萬千愁緒更是無法排遣。作者除了表達憂國傷時的愁苦之外,還抒發了自己身體衰頹、失意飄零的悲愁?!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詩雖題為“醉中”,卻寓意深遠。通過今古興衰的慨嘆、個人飄零的感喟以及對山川奇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沉憂慮和自身無力扭轉時局的悲哀,情感沉郁而深沉。【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卻沒有可用之筆”錯誤。這里的“無賦筆”并非指詩人沒有筆來抒寫亡國之悲,而是指在這樣的情境下,詩人內心的悲憤難以用筆墨來充分表達。詩人并非沒有筆,而是心中的悲憤之情太過深沉,以至于難以用言語或文字來完全抒發。故選D?!?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①本詩頷聯“兩手尚堪杯酒用,寸心唯是鬢毛知”中,“杯酒”是詩人借以消愁的工具,但這里的“消愁”并非真正的忘卻煩惱,而是詩人在無奈中尋求的一種暫時解脫。詩人空有才華卻無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澆愁,這反映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憤。詩人始終記掛著國家的前途命運,“鬢毛知”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他的愛國之心無人理解,只能從日益增多的白發中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內心的痛苦。因此,本詩頷聯通過“酒”與“鬢毛”兩個意象,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和憂國傷時的愁苦之情。②《登高》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中,“濁酒杯”是詩人過去常常用來消愁解悶的工具,但在這里卻成了他痛苦和無奈的象征。詩人因為生活艱難、國家多難而深感痛苦,又因為自己輾轉漂泊、暮年多病而更加潦倒。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卻因身體欠佳連消愁的酒都停了,這進一步突出了他內心的痛苦和絕望。而“繁霜鬢”則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因憂愁而早生的白發,這既是他個人遭遇的寫照,也是國家命運的反映。因此,《登高》尾聯通過“酒”與“鬢(毛)”兩個意象,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愁苦以及身體衰頹、失意飄零的悲愁。(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陳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八個字精練、形象地將自己孤獨無助的窘況表達了出來。(2)《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了日落人獨立,與孤松為友,余韻無窮。(3)小達在朋友家看到了一幅畫,畫面中煙氣朦朧,萬千風物若隱若現。由此他覺得詩詞中若用“煙”來形容的事物,自然就帶了一種朦朧夢幻之美,如“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煢煢孑立形影相吊(2)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3)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四季是來自宇宙的最大的節拍。在每一個節拍里,大地的景觀便全然變換與更新。四季還賦予地球以詩,起始如春,承續似夏,轉變若秋,合攏為冬。在這生命的四季里,最壯美和最熱烈的不是這長長的夏嗎?我們孩提時的記憶散布在四季,(甲)。這由于,我們兒時的伴侶總是各種各樣的小動物,蜻蜓、天牛、螞蚱、螳螂、蝴蝶、蟬,還有青蛙和魚兒,它們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甚至我對家人和朋友們記憶最深刻的細節,也都與小動物有關:比如妹妹一見到壁虎就發出一種特別恐怖的尖叫;比如同班一個最好看的女生頭上花形的發卡,總招來蝴蝶落在上邊;再比如,父親睡在鋪了涼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壓死了一只蝎子——這_____A____的事使我感到父親的無比強大。在快樂的童年里,根本不會感到蒸籠般夏天的難耐與難熬。唯有在此后艱難的人生里,才體會到苦夏的滋味。但我不喜歡談自己往日的苦楚與磨礪,而是將之升華,(乙)??啵巧钪械拿?。人生的一切收獲都壓在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邊。然而一半的“苦”字下邊又常常是_____B____。當你用盡平生的力氣,最終所獲卻是零,你該怎么想?①于是我懂得了這苦夏,②它不是無盡頭的署熱的折磨,更是我們頂著毒日頭默默又堅忍的苦斗的本身。③強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④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會感到自己屬于強者。⑤也許為此,我每當進入炎熱的夏季時,寫作力反而加倍旺盛。⑥我太熟悉那種寫作力了,⑦汗濕的胳膊粘在書桌玻璃上的美妙無比的感覺。18.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文中最后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用“蜜”比喻苦,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且富含哲理。請以“禮”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暗喻;比喻貼切,蘊含哲理。22.有人認為文中加點詞“難耐”與“難熬”互換位置后,語意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答案】18.甲:大多與夏日的小動物有關乙:從中領悟到苦的哲理19.A不可思議B一無所有20.②,“更是”修改為“而是”。⑤,“我”與“每當”互換位置。21.示例一:禮是我們提升自己社交能力的踏腳石。示例二:禮是暢游人生的通行證。22.①難耐指難以忍耐,一般持續時間較短,程度相對輕;難熬指難以忍受,一般持續時間長,程度相對重。②原文中先說“難耐”再說“難熬”,遵循了由短到長、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的邏輯順序,也符合真實的生活感受?!窘馕觥俊枷榻狻健?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根據后文“這由于,我們兒時的伴侶總是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可知,孩提時的記憶里,夏日生活的主角——小動物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此處填“大多與夏日的小動物有關”。乙處根據前文提到的“而是將之升華”可知,此處是對苦的升華,升華為對苦進行哲理化的總結,所以此處填“從中領悟到苦的哲理”?!?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根據前文提到父親夜間睡覺,翻身時居然壓死了一只蝎子,這樣的事是奇異的,難以理解的,故此處填“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原指神秘奧妙,不可用心意思忖、用言語表達?,F多形容事物或現象奇異、超乎想象。B處,從下文“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將苦難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滋養和財富。所以所填句子應展現從苦難中悟得人生哲理的思想,可填:從中領悟到苦的哲理?!?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關聯詞搭配不當,關聯詞應為“不是……而是……”,將“更是”改為“而是”。⑤語序不當,主語“我”應與“每當”互換位置。【2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首先明確暗喻的修辭手法,暗喻也叫隱喻,不用“像”“如”“似”等明顯的比喻詞來連接本體和喻體,而是直接將本體當作喻體來描寫。在仿照文中畫線句子“苦,原是生活中的蜜”的格式“……是……”,以禮為本體寫句子即可,可以把禮比作踏腳石、通行證等。【2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表達效果的能力。①難耐著重于難以忍受某種感受或情況,持續時間較短,程度較輕;難熬更側重于表示度過某個困難、痛苦的時段或處境很不容易,持續時間長,程度較重。②順序上,使用“難耐”先行,接著“難熬”,表現出一種由輕到重,由短到長的推進,符合通感和習慣認知——任何事物由淺入深的描述方式,更能讓讀者感知到其轉變的過程。同時,正如文中提到的,在那之后的艱難人生中,夏天從未像童年一樣輕松,由“難耐”到“難熬”的轉換,也如同一種習慣性的生活過渡,符合普通人感受的真實程度變化。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24年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32強賽,23歲的孫穎莎對戰61歲老將倪夏蓮。孫穎莎憑借過硬的技術展現了自己“世界第一”的風采;而作為巴黎奧運會年齡最大的參賽者,倪夏蓮憑借自己的樂觀、執著、勇于超越、看淡成敗而享有“世界唯一”的稱號。當“世界第一”對上“世界唯一”,她們都“贏得漂亮”!我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了“世界第一”,我們也在很多文化精神層面保持著“世界唯一”。作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該怎樣處理人生追求中的“第一”和“唯一”?請聯系生活實際,闡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窟@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取自2024年巴黎奧運會,孫穎莎在對戰老將倪夏蓮時,孫穎莎憑借過硬的技術以4∶0戰勝倪夏蓮,晉級女單16強,贏得了對手的佩服與贊嘆,這是“世界第一”的風采;而倪夏蓮則憑借自己的勇敢、執著、樂觀精神享受比賽、忠于夢想,這讓她成為奧運賽場上的“世界唯一”。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執著于追求“第一”,成為某一領域的佼佼者,“第一”,象征著卓越與領先,是對極致成就的不懈追求;有人則不斷強化自己的某一特質,成為人群中的“獨一無二”,“唯一”,強調獨特與不可復制,是個體特質與文化精神的彰顯。在人生追求中,“第一”與“唯一”并非相互對立,而是可以相互促進。有人經由“第一”而成為“唯一”,也有人經由“唯一”成為“第一”。以“唯一”為基石追求“第一”,能讓我們的目標更具個性與深度。同樣,追求“第一”的過程也能豐富和強化“唯一”。當我們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會逐漸形成獨特的經驗與風格,進一步凸顯自身的獨特性。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以“第一”為矢,守“唯一”初心。接下來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以“第一”為目標時,要深刻認識自我,明晰自身獨特之處,并將個人特質融入追求過程。二、在追求“第一”的過程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盲目跟風,從而失去自我特色。三、新時代青年應在兩者間找到平衡,以堅定的信念、獨特的視角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立意:1.站上頂峰,獨具風采。2.打造屬于自己的獨有印記。3.以“第一”展實力,以“唯一”筑特色。4.縱然得不到“第一”,也要保持“唯一”。河北省邯鄲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币哉螌W視角觀之,在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歷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突出的文明意蘊,成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深厚底蘊。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看,中華文明之所以能迭經盛衰而綿延不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價值原則,凝聚起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的集中擔當?!疤烀页!笔且环N深切的憂患意識,天命可以變革轉移,意味著建設國家和治理社會的責任在歷史的時勢中向有德有功的個人和集體開放。“民惟邦本”是一種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民為貴”主張的是以人民生活優劣和民心向背為政治良否的普遍判斷標準。二者的結合,將政治秩序的興衰原理,呈現為責任向上集中與德能向下分布的相互塑造,這一原理既作為正當性的依據超越于個人和集體的成敗之上,又作為基本追求彌散于不同時代的制度和行動之中。在中國傳統政治秩序歷時悠久的發展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始終保持著原則性的地位,不斷激發著新的觀念和實踐。殷周之際,周人以自覺的省思精神將統治資格的來源從“帝命”變為“天命”,并使能否“敬德保民”成為衡量統治和治理良善與否的內在原則。在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不僅作為政治生活的基本追求得到繼承,而且在諸子對天地和人世生活之道的追問中獲得了更為自覺和精深的思想內涵。在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歷程中,面對“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整體性危機,“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原則不斷激發有識之士探索文明賡續和復興的道路與目標。中華文明包含著眾多的文化單元,不同地域和族群在長期交融共生中共同塑造了中華文明“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的基本格局,形成了具有豐富內部元素和鮮明整體特征的政治文明共同體。支撐眾多文化單元凝聚為一體的,正是中華文明的文明目標和政治追求。一方面,超越族群界限而將廣土巨族凝聚在一起的,是對同居合群的文明生活之道的普遍追求;另一方面,文明的普遍追求通過各個族群的行動和思考展現為具體而多維的樣態,特別是諸多族群的共生和交融孕育著文明更新的契機,中華文明正是在內部不同族群的接力之中不斷獲得新的活力與生機,進而得到賡續和發展的。從歷史變遷來看,眾多的文化單元是在中華文明對建設國家和治理社會的自覺探索之中逐漸凝聚起來的,其中的關鍵環節是周代宗法分封制和秦代郡縣制的廣泛實施。周代采取了嚴密的分封制度,既帶來了人口和文化在廣大疆域中的流動,也締造了作為地緣政治單位的眾多諸侯國,以制度化的方式促進了文明內部多樣文化的交融共生。秦統一六國之后,推行了郡縣制,締造了中國此后兩千多年“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基本形態,極大提升了政治文明共同體的統一性。指出:“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迸c追求“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相應的,是中華文明長久秉持的“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這種政治倫理精神鼓勵那些有才有德的賢能之士加入建設國家和治理社會的實踐之中,把自身才德發揮到廣闊政治社會領域。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把具有才德的優異之士充實到政府之中,以“賢賢”為標準選拔和任用人才。早在西周時代,“賢賢”就已成為卿士大夫的選拔原則。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形成和選賢舉能思想的發展,為“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提供了社會和思想基礎。秦漢以后,對賢能之士的培養、選拔和任用成為中國傳統政治秩序的重要內容。同樣,經由科舉選拔和與之相匹配的經典教育,唐宋以來的歷朝歷代從不同階層廣泛吸收才德秀異之士參與政治實踐,將對德政的追求廣泛而深入地貫穿治理和教化活動之中。(摘編自張錚《政治學視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蘊》)材料二:的初心使命中深蘊堅持人民至上的歷史自覺和價值追求。黨章明確規定,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澤東同志強調“唯人民的利益是圖”,鄧小平同志認為改革開放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帶領人民奔康致富。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秉h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為政策依據,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執政的唯一選擇就是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拼搏、奉獻、服務。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摘編自任映紅、郭柳顯《“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和豐富意蘊》)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在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歷程中,傳統文化以突出的文明意蘊,成為建設現代文明的深厚底蘊。B.“天命靡常、民為邦本”超越了個人和集體的成敗,又作為基本追求彌散于不同時代的制度和行動中。C.“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的基本格局既體現了各地域和族群的文化的豐富性,又體現了其共同的追求。D.我國的知識分子歷來就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不管政府是否任賢,他們都會主動參與國家社會治理。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華文明能迭經盛衰而綿延不斷,根源在于歷代先賢和豪杰能擔當起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B.在中國傳統政治秩序歷時悠久的發展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呈現的觀念與實踐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的。C.中華文明通過諸多族群的共生和交融不斷獲得新的活力與生機,而這也為其賡續和發展打下了基礎。D.“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鼓勵賢能之士加入國家治理中發揮才德,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以“賢賢”為標準選任人才。3.下面不能作為論據來論證材料一中“任人唯賢”的一項是()A.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匦⒐獴.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C.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眺盌.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懿?.材料一中多處運用引用,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古人講“民惟邦本”,今人說“堅持人民至上”,請結合兩則材料闡述其思想的承繼性?!敬鸢浮?.D2.A3.C4.①增強說服力。如引用評價我國知識分子的話,強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知識分子的“賢”,為后文闡述“選賢”打下基礎。②增強文章文學色彩。如引用“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等在表達觀點的同時,使得文句簡練典雅,文學色彩濃厚。5.①“民惟邦本”是凝聚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的集中擔當的重要價值原則,今天的初心使命中深蘊的人民至上的原則也發源于此。②“民惟邦本”是一種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是衡量統治和治理良善與否的內在原則;今天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為政策依據,體現了對傳統文明理念的繼承和發展。【解析】【導語】這兩篇材料從不同角度闡述重要理念。材料一從政治學視角,論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等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強調其歷史影響與文明凝聚作用。材料二則聚焦堅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表明黨以人民利益為首位,為人民謀福祉的決心。二者均圍繞“以民為本”,體現對人民地位和福祉的重視?!?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能力。D.“不管政府是否任賢,他們都會主動參與國家社會治理”錯誤。根據材料一第六段“與追求……‘為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政治倫理精神……為標準選拔和任用人才”可知,政府需要那些有才有德的賢能之士投入國家建設和社會治理中,所以需要吸納他們進入政府,并未提及知識分子都會主動參與。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斷的能力。A.“根源在于”錯誤。材料一提到“中華文明之所以能迭經盛衰而綿延不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價值原則”,這是一個重要原因,而非“根源”。故選A。【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秦孝公表示能出奇計強秦者將尊官分土,體現任人唯賢。B.李世民強調治安之本在于得人,體現對人才的重視。C.強調的是改革變法,不遵循舊的規矩和禮儀,與“任人唯賢”無關,不能作為論據論證“任人唯賢”。D.曹操強調唯才是舉,體現任人唯賢。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①增強說服力:材料一引用指出的“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的話具有權威性,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知識分子具有“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也就是證明了我國知識分子的“賢”,為后文闡述“為政以德、任人唯賢”,選拔任用這些賢能之士參與國家治理打下基礎,增強了文章觀點的說服力。②增強文章的文學色彩:如引用“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九州共貫、天下一家”等語句,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表述,言簡意賅又內涵豐富,在表達觀點時,使文章語言更加簡練典雅,增添了濃厚的文學色彩,讓讀者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材料一指出“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價值原則,凝聚起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的集中擔當”,“民惟邦本”是凝聚賢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對文明的政治倫理責任集中擔當的重要價值原則。材料二提到“的初心使命中深蘊堅持人民至上的歷史自覺和價值追求”,說明今天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民惟邦本”,體現了思想的承繼性。②材料一表明“民惟邦本”是一種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民為貴’主張的是以人民生活優劣和民心向背為政治良否的普遍判斷標準”,“能否‘敬德保民’成為衡量統治和治理良善與否的內在原則”。材料二強調“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黨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為政策依據”,這與“民惟邦本”中重視人民的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在新時代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更加注重從政策制定等多方面保障人民利益,體現了對傳統文明理念的繼承和發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清水溝人家劉平勇一九七五年,七歲的我,在老家清水溝讀一年級,十七歲的大哥在一個遠房親戚的介紹下,到湖北去修鐵路。清水溝村地處邊遠,很多人都是不識字的,要是有親人寫信回來,必然要請楊三爺去讀信并且代寫回信。楊三爺戴著一副酒瓶底厚的黑邊眼鏡,村里人都把他喊作“楊眼鏡”。我的父母一字不識,每次大哥來信,我媽都要去請楊眼鏡來家里讀信。楊眼鏡讀信有板有眼,語速不慢不快,聲音不高不低,聽起來特別打動人心。楊眼鏡讀我哥的來信,我們一家人常常聽著聽著就流下了眼淚。楊眼鏡寫信也是很特別的。他用毛筆寫信,小楷,每個字都好看得不得了。我大哥離家去修鐵路后的第四十五天,我媽收到了大哥的來信。我爹我媽把郵差領到了我們家里,我媽撮著嘴,噗噗地吹掉矮板凳上的灰,熱情地請郵差坐下。我媽對我爹說,你先燒點開水,給客人喝;燒好肉,壇子里還有米,你淘好煮上,我去請楊眼鏡來我們家吃飯。不大一會兒,我媽和楊眼鏡來了。我媽撮起嘴,在一個矮凳子上吹了一下,熱情地請楊眼鏡坐下。楊眼鏡把他隨身背著的一個黑布包從肩上取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好后才坐到凳子上。飯菜做好了,一碗切成片的臘肉,一碗酸菜洋芋湯,還有一盆青菜。這是我家最高規格的飯菜了。郵差顯然是餓壞了,他把一片臘肉放在米飯上,用筷子一扒拉,連肉帶飯一大口,嘴都快包不住了,只囫圇地嚼一兩下就吞進肚里。楊眼鏡吃飯就很斯文了,細嚼慢咽的。我媽一個勁兒地給郵差和楊眼鏡盛飯夾菜,郵差幾乎來者不拒,楊眼鏡卻擋住我媽夾菜的手,輕言慢語地說,嫂子,不必客氣,飯菜上桌就各管各了。說著還斜眼看了一眼狼吞虎咽的郵差。我的吃相就跟郵差一模一樣,稍不小心就會連碗一口吞下去。我每次把筷子伸向肉碗,我媽都會瞅我一眼,我只得瞄準目標,飛快夾上一塊肉,放在碗里,退到大人們的身后去狼吞虎咽。楊眼鏡夾了一大塊肉給我,說,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吃點對身體好。他又斜了一眼郵差。吃完了飯,楊眼鏡準備寫信。他慢慢打開黑布包,往桌上放東西。先是一個土碗,灰褐色;然后是幾張白紙,一支筷子粗的毛筆;最后把一塊折了幾疊的灰布打開,里面躺著一塊墨錠。楊眼鏡往土碗里倒了一點水,剛好蓋過碗底。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捏緊墨錠,在碗里緩緩地畫圈,我爹我媽和我坐在桌子對面,靜靜地看著楊眼鏡畫圈的手,都沒有說話。郵差坐在火塘邊,喝著水,好奇地看著我們。碗底的水變黑了,楊眼鏡還在畫圈,然后他把碗端起來,湊到鼻子底下聞了聞,又把碗放下,說,把信拿來,先念信。楊眼鏡讓我媽把壺里的水燒開,水燒開了,壺嘴冒著白氣。楊眼鏡從布包里取出一根薄薄的竹簽,把信封的一端伸到壺嘴處,讓白氣噴在信封上。之后用竹簽伸進信封的一角,輕輕地挑,信封就毫發未損地打開了。楊眼鏡端端正正地坐在屋子正中的凳子上,我和我爹我媽像小學生一樣端端正正地坐在對面,聽楊眼鏡念信。楊眼鏡的聲音好聽極了,每一句話都像夏天的清泉緩緩地流過我們的心田。讀罷,楊眼鏡說,你們要跟大貴說些什么?我媽說,就說只要他好好的,我們就放心了,叫他不要擔心我們,小旺的學習好得很,他爹和我的身體也好得很,叫他要注意休息,一定要吃飽穿暖。我爹說,給大貴說,我們家自留地里的青菜葉長得好得很,家里的那頭小豬也長得快得很,一個多月就長了好多斤。我說,告訴我哥,說我想他得很,他修好鐵路一定要回來帶我去坐火車。還有其他嗎?楊眼鏡說。我們都說,沒有了。楊眼鏡低著頭,一聲不吭,在煤油燈下認真地寫信。我看著三爺端端正正寫信的模樣,崇拜極了。楊眼鏡的信寫好了,抑揚頓挫地念給我們聽。我們想說的,三爺全都寫進去了。楊眼鏡念出來的內容,就像一個媽媽對著遠方的兒子掏心掏肺地說話。這時,郵差站了起來,從墨綠色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個藍白色的信封,說,老師,請你在信封上用你的毛筆寫上地址和姓名,我的字丑,跟你寫在信里的字不配。楊眼鏡的眼睛亮了一下,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郵差說,這信我帶回去,信封、郵票,我為你們墊付,不收你們錢了。你們清水溝的人真是太好了,厚道,讓人感動,還有像楊老師這樣的大才子,佩服,佩服!楊眼鏡笑了,臉也紅了。第二天早上,郵差就背著包走上山路了。我們一家站在土坎上,向他揮手。郵差走出好遠了,還回過頭來說,清水溝的人太好了,以后一有你們的信,我就及時送來。我媽說,謝謝你啊,大兄弟,以后還是住一晚上再走,我回頭就養幾只雞,等你哈!以后最多兩個月,郵差就會來清水溝一趟,送我大哥的信,每次都會給我帶一些作業本、鉛筆什么的,有一次還帶了一支鋼筆。郵差依然在我家住一晚,我們家依然熱情地接待,楊眼鏡依然為我家念信、寫回信。后來,我離開清水溝到外面打拼。我媽說,三爺整天寫寫畫畫,村子里討親嫁女、起房蓋屋、逢年過節凡是要寫和畫的,全都交給楊三爺;你看三爺寫的這些字,每個字都是笑瞇瞇的,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歡你三爺寫的字;他賣了祖屋,建了一個清水溝便民書屋。楊三爺用一生守著他的清水溝。(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06月07日14版,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清水溝人遇到讀信寫信的事情,一定會請楊眼鏡幫忙,因為清水溝只有他一人識字。B.楊眼鏡拆信、讀信、寫信都與常人不一樣,他處處在顯示自己作為“識字人”的與眾不同。C.郵差對楊眼鏡的態度從好奇再到由衷地佩服,從側面生動體現了楊眼鏡的才華。D.楊眼鏡并未詳細詢問“我們”回信的內容,是覺得“我們”只會談些家長里短,太過粗陋。7.關于文中吃飯部分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扒拉”“包不住”“囫圇”“吞”等詞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郵差吃飯時的狀態,極富表現力。B.“我”和郵差吃飯都是狼吞虎咽,一方面是餓壞了,另一方面是“我”和郵差沒吃過這么高規格的飯菜。C.楊眼鏡兩次“斜眼”看郵差,表達了他對郵差不顧自身形象也不顧及別人甚至孩子這一行為的不滿。D.楊眼鏡在飯桌上的細嚼慢咽、擋住“我媽”夾菜的手、給“我”夾肉,都體現了他的良好修養。8.郵差兩次說“清水溝的人太好了”,文章是如何表現清水溝人的“好”的?9.精心錘煉語言是作家的基本功,請結合楊眼鏡寫信前認真準備的細節,簡要分析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答案】6.C7.B8.①正面描寫:“我”父母生活貧困卻能優待客人且待人真誠熱忱;物質生活貧瘠卻敬重文化知識,尊重文化人。楊三爺一生以自己的才華幫助村民。②側面描寫:用郵差墊付郵票和信封錢、送“我”文具等內容來襯托清水溝人的熱情與厚道。9.①作者用“慢慢”“緩緩”等疊詞突顯出楊眼鏡準備寫信時的鄭重與認真,及寫信準備工作的有條不紊。②“先是一個土碗,灰褐色”運用倒裝,強調了楊眼鏡磨墨用具的樸拙,體現了楊眼鏡的質樸。③“躺著一塊墨錠”運用擬人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楊眼鏡對墨錠的愛惜及楊眼鏡一種安然的心理狀態?!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展現了清水溝村民的淳樸和善良。楊眼鏡作為村里的識字人,承擔了讀信寫信的重任,他的細致和認真不僅體現了他的才華,也反映了他對村民的關懷。郵差的態度變化則從側面突出了楊眼鏡的魅力和村民的熱情好客。文章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傳遞出濃厚的人情味和鄉土情懷,語言樸實而富有表現力?!?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因為清水溝只有他一人識字”錯誤。曲解文意。文中僅僅提到“很多人都是不識字”,并不是指只有楊眼鏡一個人識字。B.“他處處在顯示自己作為‘識字人’的與眾不同”錯誤。并非他的刻意表現,而是他長久以來的習慣及對文化、知識的尊重。D.“只會談些家長里短,太過粗陋”理解錯誤。是楊眼鏡知道不識字的“我們”只能表達成那樣,并非覺得“我們”太過粗陋。故選C。【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B.“‘我’和郵差沒吃過這么高規格的飯菜”錯誤。原文只是說“這是我家最高規格的飯菜了”,“郵差沒吃過這么高規格的飯菜”于文無據。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①正面描寫?!拔摇备改傅臒崆檎嬲\:“我”家并不富裕,但每次有郵差送大哥的信來,“我”媽都會把郵差領到家里,“撮著嘴,噗噗地吹掉矮板凳上的灰,熱情地請郵差坐下”還讓“我”爹燒開水、燒肉、淘米煮飯來招待;準備的飯菜是“我”家最高規格的飯菜;對文化人的敬重:每次大哥來信都要請楊眼鏡來讀信、寫信,并且“我”媽會“撮起嘴,在一個矮凳子上吹了一下,熱情地請楊眼鏡坐下”,楊眼鏡準備讀信時,“我”爹和“我”媽“像小學生一樣端端正正地坐在對面”,這都表現出他們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敬重。楊三爺以才華助人:楊三爺一生都在為村子做貢獻,村子里“村子里討親嫁女、起房蓋屋、逢年過節凡是要寫和畫,全都交給楊三爺”。他還賣了祖屋,建了一個清水溝便民書屋,體現了他對村子和村民的無私奉獻。②側面描寫。郵差主動提出為“我”家墊付信封、郵票的錢,不收“我”家的錢,寫出他在與清水溝人的接觸中,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與厚道;郵差每次來送大哥的信,都會給“我”帶一些作業本、鉛筆,甚至還帶過一支鋼筆,表達對“我”家以及清水溝人的友好,也從側面表現出清水溝人的“好”?!?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①“慢慢”“緩緩”這類疊詞,精準地控制了動作的節奏?!奥蜷_黑布包”,使讀者仿佛能看到楊眼鏡的每一個細微動作,體現他慎重的態度;同樣,“緩緩地畫圈”磨墨,這一過程體現其耐心與專注,“慢慢”“緩緩”強調了他在寫信準備環節上的認真,不急躁、不敷衍,有條不紊。②“先是一個土碗,灰褐色”運用倒裝。這種倒裝首先將“土碗”這一主體呈現出來,引起讀者的注意,隨后補充的“灰褐色”這一修飾語,著重強調了土碗的顏色與質地,凸顯出其質樸無華的特點。這只普通的、顏色暗淡的土碗,是楊眼鏡寫信準備工作中的一部分,側面體現了楊眼鏡的質樸。③“躺著一塊墨錠”,將墨錠賦予了人的“躺”這一動作,運用擬人修辭,打破了對墨錠這一靜物的常規描寫,讓墨錠仿佛有了生命,它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書寫工具,他對待墨錠如同對待一位親密的伙伴,輕柔放置,使其“躺”在那里,寫出楊眼鏡對墨錠的愛惜;同時,“躺”這個動作給人一種安然、閑適的感覺,所以也體現出楊眼鏡內心的安然。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亂莫大焉。三代①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彌衰,圣王之道廢絕。世主多盛其歡樂,大其鐘鼓,侈其臺榭苑囿,以奪人財;輕用民死,以行其忿。攻無罪之國以索地,誅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廟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難乎?今人曰:“某氏多貨,其室培濕,守狗死,其勢可穴也。”則必非之矣。曰:“某國饑,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襲而篡之?!眲t不非之。乃不知類矣。《周書》曰:“往者不可及,來者不可待。賢明其世者,謂之天子?!惫十斀裰?,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難矣。善不善本于義,本于愛,愛利之為道大矣。(節選自《呂氏春秋·聽言》,有刪改)材料二: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曰:“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鳖仩T趨進諫曰:“君樂治海上,不樂治國,而六月不歸,彼儻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景公援戟將斫之,顏燭趨進,撫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君之賢,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參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矣。(節選自劉向《說苑·正諫》)材料三:后唐莊宗獵于中牟,踐蹂民田,中牟令當馬而諫。莊宗大怒,命叱去斬之。伶人敬新磨率諸伶走追其令,擒至馬前,數之曰:“汝為縣令,獨不聞天子好田獵乎?奈何縱民稼穡,以供歲賦,何不饑餓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馳逐?汝罪當死,亟請行刑!”諸伶復唱和,于是莊宗大笑,赦之。賈詡事操。時臨淄侯植才名方盛操嘗欲廢丕立植一日屏左右問詡詡默不對。操曰:“與卿言,不答,何也?”對曰:“屬正有所思?!辈僭唬骸昂嗡??”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②?!辈俅笮Γ凰於?。(節選自《智囊·語智》,有刪改)〖備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袁本初、劉景升父子:袁紹字本初,愛其少子袁尚,遂以尚代長子袁譚為嗣,袁紹死后,二子各樹黨羽,治兵相攻,終被曹操所滅。劉表字景升,愛少子劉琮,遂廢長子劉琦而以琮為嗣,為曹操所滅。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時臨淄侯A植才名B方盛C操嘗欲廢丕D立植E一日屏F左右問詡G詡默不對。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非,認為……不正確,意動用法,與《歸去來兮辭并序》“樂琴書以消憂”的“樂”用法相同。B.“愛利之為道大矣”的“之”與《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的“之”用法相同。C.安,怎么,與《鴻門宴》“沛公安在”中的“安”意思相同。D.屬,部屬,文中是賈詡的自稱,與《赤壁賦》“舉酒屬客”中的“屬”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以夏商周三代為例證明要善于分辨善與不善,并由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