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津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質量調查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本試卷分第1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一、(15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中華古典詩詞以其高度的畫面性、音樂性和意蘊性,成為()的文體,更以其靈動的詩韻、雅致的詩意等美學特征享譽世界文苑。“氣象萬千盡是詩,人生百態皆作詞。”詩詞是講述悲喜人生、探秘幽微人性的有效載體。簡而言之,中華詩詞包蘊萬千,是一座可以不斷()的富礦。在天津考生領取答案近年來,中華詩詞的跨媒介再生產、再傳播()。如果說電影、電視等傳統媒介是詩詞傳播的顯在力量,那么網絡文藝這一新興媒介則是一股巨大的潛流。無論是網絡文學的敘事轉化,還是網絡影像的轉譯呈現,網絡文藝正以靈活的創意機制、多元的敘事載體,與中華詩詞不斷碰撞交匯,讓中華詩詞的斑斕與風姿在網絡空間充分綻放。網絡文藝作為()媒介,擁抱中華詩詞,是對中華詩詞文化傳播的助力;融合中華詩詞,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有益嘗試。1.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獨樹一幟開發如火如荼創新B.獨樹一幟開掘如火如荼新興C.與眾不同開掘勢如破竹創新D.與眾不同開發勢如破竹新興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語句的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網絡文藝正以靈活的創意機制、多元的敘事載體,不斷與中華詩詞碰撞交匯B.網絡文藝正以靈活的創意機制、多元的敘事載體,不斷與中華詩詞碰撞交融C.網絡文藝正以多元的敘事載體、靈活的創意機制,與中華詩詞不斷碰撞交融D.網絡文藝正以多元的敘事載體、靈活的創意機制,與中華詩詞不斷碰撞交匯3.下列加點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A.膏藥(gāo)怵惕(shù)柵欄(zhà)好高騖遠(wù)B.戶牖(yǒu)屹立(yì)剎那(chà)賣官鬻爵(yù)C.麻痹(bì)愚蠢(yú)桅桿(wéi)養精蓄銳(xù)D.怪癖(pǐ)清晰(xI)杜撰(zhuàn)輾轉反側(zhǎn)4.下列各項中,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文是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B.《大學之道》選自《禮記·大學》,是道家的經典作品。大學之道,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C.《大衛·科波菲爾》的作者是英國作家狄更斯。小說既表達了對人世間美德的贊美,也蘊含著對當時社會的批判。D.《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在小說中講述了虛構的城鎮“馬孔多”里一個家族的百年歷史,借此展現了拉丁美洲人民幾個世紀的生活和奮斗歷程。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B.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掊:擊破C.當察亂何自起?當:同“嘗”,嘗試D.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規勸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6~8題。(9分,每小題3分)材料一:傳統的圖文書總是以文字為主,圖像為輔。當今流行的圖文書中,圖像似乎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文字反倒淪為配角。如《一個人的戰爭》一書刊行了“新視像讀本”,該讀本共238頁,配有圖畫212幅,幾乎每一頁都作了設計。其“賣點”不再是原有的書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任何讀物,倘使缺少圖像,便會失去對讀者的誘惑力和視覺沖擊力。這正是“讀圖時代”的新法則。進一步思考這一現象,或許可以推斷,當代人的閱讀方式已經發生了某種轉變,已從專注于文字理解轉向熱衷于圖像解讀。從美學角度來說,文字和圖像本來各具特色,圖像以其直觀性和具體性見長,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聯想性著稱。文字讀物可以喚起讀者更加豐富的聯想和多義性的體驗,在解析現象的深刻內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著獨特的表意功能。圖像化將文字的深義感性化和直觀化,這無疑給閱讀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像林白所言:“絕妙之處在于,無論是先看圖再看文,還是先看文再看圖,都會發現一種有趣的吻合。”林白的解釋道出了文與圖之間的“互文性”闡發,但這種闡發隱含著某種“危機”。一方面存在著圖像對文字的有效闡發,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圖像對文字的曲解和轉義。從前一方面來看,圖文書把書籍“通俗化”和“大眾化”了,因而擴大了讀者范圍;但從后一方面來看,圖像有可能影響人們對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畫書,將一些經典“連環畫化”或“漫畫化”。本來,這些經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見長,特定的古漢語不但是其獨特的表述手段,同時也是讀者進入這些經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條件和路徑。然而,在“讀圖時代”,此類讀物被大量“通俗化”,改造成“圖畫本”,獨特的語言表述被轉換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圖解。比如蔡志忠漫畫系列,將諸子經典中的精深思想,圖解為一種漫畫形式,雖然這也許有助于讀者理解這些古代經典,但同時又存在將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畫化和簡單化的可能性。假如讀者對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這些漫畫式的理解和解釋,留在他們心中的只有這些平面化的漫畫圖像,這是否會導致古代經典中的深義的變形乃至喪失呢?而唐詩宋詞這樣純粹的語言藝術作品,被轉化為漫畫時,文字獨特的魅力及其所引發的豐富聯想已被刻板地固定于特定畫面,這是否會剝奪讀者對文學作品詩意語言的體驗呢?“讀圖”時尚的流行,也許正在悄悄地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性,其潛在的后果之一是重圖輕文的閱讀指向。我以為,“讀圖時代”的讀圖隱憂乃圖像對文字的“霸權”,因此造成了對文字的擠壓。在“讀圖時代”,從文化活動的對象上說,文字有可能淪為圖像的配角和輔助說明,圖像則取得文化主導的地位;從文化活動的主體上說,公眾更傾向于讀圖的快感,從而冷落了文字閱讀的愛好和樂趣。尤其是太多插圖進入文學著作中,攪亂了文字原有的敘事格局和邏輯,中斷了文章的內在文脈,將讀者的注意力從文字引向圖像本身,也暗藏著破壞讀者對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一言以蔽之,“讀圖時代”存在著一場不見硝煙的圖像對文字的“戰爭”,圖像凌越文字在當代文化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有理由相信,“讀圖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文化,改變了文學原有的格局,也改變了我們的文化價值觀。(摘編自周憲《“讀圖時代”的圖文“戰爭”》)材料二:就圖像與文字的根本屬性來看,圖像最顯著的優點是視覺的真實感,它可以為人們帶來與敘述對象幾乎無差的體驗,即具象性;文字則更傾向于精神層面的感悟與互通,即抽象性。圖像是敘述對象的鏡像投射,文字是對敘述對象能指和所指的符號化表達。正是由于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這些“天差地別”,許多人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看作“勢同水火”,其實這些都僅僅是表象而已,它們之間更多的還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文字的形成過程包含了形象性,它內隱著建構客觀世界精神的“像”。圖文之間一直存在著天然聯系,古時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論述就很好地印證了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系。在圖像化時代,文字與圖像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文學語言在敘述上的形象性正不斷地突顯出來,圖像在無形之中將文學語言中的“像”進行了放大,推動了文學語言內在意蘊由感性向理性的轉變。盡管文學深層次中的審美意義、情感內涵還無法通過圖像進行完美演繹,但是文學語言圖像化作為文學的表現形式,可以促進讀者對文學意蘊和情感的體會。圖像具有極強的情感渲染性,它的這一特性能夠推動文學審美空間的擴充,在意蘊上給人以更為直觀的感受,既可以實現對文學“有意味的形式”的鑒賞,又可以做到對感悟對象真實性的把握。過去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更多以心靈的體悟為主,這從感知渠道來看屬于單邊的審美感悟。而文學語言圖像化的出現賦予文學形態多樣化與具象化,它內在的屬性決定了人們可以從多角度、多感官對其進行認知和體味。因為語言的圖像化意味著以感官來觸摸文學深層次的靈魂,以眼、耳、鼻、口、舌來真切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以有形來覺察無形,這勢必會使接受者產生更加深入的感悟。(摘編自杜更勝《讀圖時代文學的蛻變之語言圖像化》)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流行圖文書中圖像數量增加,或許可以推斷出圖像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文字淪為配角,當代人的閱讀方式已發生轉變。B.圖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闡發造成圖像對文字的曲解和轉義,影響人們對文字的理解,甚至使經典著作庸俗化。C.插圖大量涌入文學作品,攪亂了敘事格局和邏輯,中斷了內在文脈,可能破壞讀者對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D.文學語言圖像化的出現,能賦予文學形態多樣化與具象化的特點,使接受者產生更加深入的感悟。7.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在任何時代,新奇、精美、內容豐富的圖像都會大大增強讀物對讀者的誘惑力和視覺沖擊力,促使讀者消費和閱讀。B.如果將唐詩宋詞轉化為漫畫,特定的畫面就會使其失去文字的獨特魅力,剝奪讀者對詩意語言的體驗。在天津考生領取答案C.公眾傾向于讀圖的快感,冷落文字閱讀的愛好和樂趣,會使圖像“霸權”加劇,文字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D.在讀圖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多角度、多感官對文學作品進行認知和體味,從而使鑒賞活動越來越少地使用單邊的審美感悟。8.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面對空前發達和市場化的影視業,專為影視而生存的作家和專為影視而創作的文學作品紛紛涌現。B.精美的圖畫藝術加強了語言藝術的審美感染力,而這種感染力是純粹的語言藝術所無法達到的。C.圖像化的寫作將作家的“編碼”過程與讀者的“解碼”過程縮短,在文字與圖像的“互文性”闡發中揚長避短。D.張愛玲小說《傳奇》的封面,以一個現代人立于窗外的影子表達打開洋場社會一扇窗子的寓意。三、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9~11題。(6分,每小題2分)九月戊寅,以狄仁杰為河北道行軍副元帥,右丞宋玄爽為長史,右臺中丞崔獻為司馬,左臺中丞吉頊為監軍使。時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帥事,太后親送之。癸未,突厥默啜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余人,自五回道去,所過殺掠,不可勝記。沙吒忠義等但引兵躡之,不敢逼。狄仁杰將兵一萬追之,無所及。默啜還漠北,擁兵四十萬,據地萬里,西北諸夷皆附之,甚有輕中國之心。冬季十月癸卯,以狄仁杰為河北道安撫大使。時河北人為突厥所驅逼者,虜退懼誅,往往亡匿。仁杰上疏,以為:“朝廷議者皆罪契丹、突厥所脅從之人,言其跡雖不同,心則無別。誠以山東近緣軍機調發傷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重以官典侵漁,因事而起,枷杖之下,痛切肌膚。事迫情危,不循禮義,愁苦之地,不樂其生,有利則歸,且圖賒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也。又諸城入偽,或待天兵,將士求功,皆云攻得,臣憂濫賞,亦恐非事。以經與賊同,是為惡地,至有污辱妻子,劫掠貨財,兵士信知不仁,簪笏未能以免,乃是賊平之后,為惡更深。且賊務招攜,秋毫不犯,今之歸正,即是平人,翻被破傷,豈不悲痛!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令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洚,赦之則出,不赦則狂,山東群盜,緣茲聚結。臣以邊塵暫起,不足為憂,中土不安,此為大事。罪之則眾情恐懼,恕之則反側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諸州,一無所問。”制從之。仁杰于是撫慰百姓,得突厥所驅掠者悉遞還本貫,散糧運以服貧乏,修郵驛以濟旋師。恐諸將及使者安求供頓,乃自食疏糲,禁其下無得侵擾百姓,犯者必斬。河北遂安。(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突厥叛唐》)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沙吒忠義等但引兵躡之躡:跟隨B.甚有輕中國之心中國:中原C.言其跡雖不同跡:痕跡D.又諸城入偽,或待天兵或:有的人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B.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C.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D.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突厥起兵反唐,侵犯趙州、定州等地,殺人掠財無數,唐將沙吒忠義不敢靠近,而狄仁杰率兵前來沒追上,突厥成了唐朝北方的邊患。B.在突厥的侵犯下,唐朝的大多數百姓被迫服從突厥,朝廷中議事官員認為這些百姓都曾經有投敵的思想,主張給他們定罪加以懲罰。C.狄仁杰認為,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加上地方官吏借機侵奪吞沒,囚禁拷打百姓,百姓困苦不堪,他們屈從敵人只是暫且求得生存。D.狄仁杰體察百姓之苦,對多數官員假冒功勞領賞之事痛心疾首,上疏希望朝廷懲罰黃河以北各州的貪官污吏,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第Ⅱ卷(共70分)四、(14分)12.把下面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時河北人為突厥所驅逼者,虜退懼誅,往往亡匿。(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罪之則眾情恐懼,恕之則反側自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問題。(5分)宿楚國寺有懷趙嘏①風動衰荷寂寞香,斷煙殘月共蒼蒼。寒生晚寺波搖壁,紅墮疏林葉滿床。起雁似驚南浦棹,陰云欲護北樓霜。江邊松菊荒應盡,八月長安夜正長。注釋:①趙嘏:中唐詩人。年輕時四處游歷,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落第,寓居長安多年,為求功名而奔走。本詩寫于趙嘏為糊口遠去嶺表做幕僚之前。(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聯用典型意象“風”“衰荷”“斷煙”“殘月”,勾勒了一幅蕭瑟、清冷、凄惘的夜景圖。B.“寂寞”一詞既寫出了衰荷的香氣被風吹散,也寫出了詩人對朋友相伴的渴望。C.頷聯用獨自飄零落地的紅葉,表現詩人難眠時紛亂的心緒。D.南浦的棹聲驚起了大雁,陰云似乎想要遮住北樓頂上的白霜,整個畫面動靜結合,層次分明。(2)這首詩寓情于景,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十二章》)(2)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___,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十二章》)(3)欲誠其意者,___________________。(《大學之道》)(4)自見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四章)(5)知人者智,___________________。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四章)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13分)舊書李琬①大概半年了吧,我不再去過那家古舊書店。它是否依舊安好?不得而知。②酒香不怕巷子深。那爿小小的書店,盤踞于一個地勢低洼、路徑偏僻的小區。一開始是去它附近的新華書店,順便下到這個書店望望。后來,便是只去這家舊書店了。它給我最大的記憶,不過是兩朵橘黃色的燈光,斜斜地投在這個城市疲憊的罅隙里面,把那些滿面塵土的讀物和畫作,映照得令人無比渴望。我從它那里真正買下的,不過是一本《秋海棠》,兩本《西藏擦擦藝術》的小畫冊。③其實在發現這家書店之前,我就目睹了一家古舊書店的短壽。那家書店原本開在我生活的大院里,主要賣一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版的外國著作。一本《藏族民間故事》引逗出我許多古拙的知覺。幾個月之后那書店就永遠地消失了。正因為此,我才暗暗祈求那家古舊書店免于無聲的坍圮。④我驚異于舊書和舊書擁有者之間的緣分。⑤幼年讀書的時光里,身邊的舊書并不少。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香妃》。那大概是十來歲的時候,我到父親的老同學家中做客。父親和老同學酒酣眼熱,我一人鉆進書房亂翻一氣。結果我被淡淡的霉味蠱惑了。我找到了抽屜里的一本《香妃》。書皮破敗,紙頁油膩。我坐在床單褪色的小床上,窗外是蕭森的樹影,捧著書我忘記了時間。我并不記得具體的內容,只記得仿佛香妃剪下來的辮子那么干枯,這個辮子干枯的女人真的很神秘。那個下午,那個逼仄破舊的房間,讓我魂牽夢縈了很多年。⑥或許正是從那時開始,我發現了舊書和新書的不同。⑦后來的那本《秋海棠》有著碧綠色的封皮,柔軟光潔,當屬舊書堆里的罕物。封面繪著一朵秀雅的海棠花。讓我感嘆不已的是,扉頁上紅色小篆的“駱志培藏書”印記,還有空白頁中的簽字章“駱志培”。我突入了這個藏書者的閱讀史。我不得不承認,得以窺看另一個讀書者的心靈給了我別樣的快意。⑧《豐子愷散文選》帶給我的則是一張快樂糖的糖紙。那糖紙被歲月和書頁壓得平平整整。它原來該是被主人用作書簽的吧;為了感激這意外的禮物,我把它小心地粘貼在扉頁上,讓它永遠地失去了書簽的價值,從此獲得了陳列于博物館一般的境遇。這或許是自私的,但我再也不愿失去這張輾轉入世三十多年的糖紙,連同它所記錄的、我無法釋讀的往事。⑨和那些老房子、老街區以及一切有形無形的遺產一樣,舊書的舊,只是一種表象;老,才是一種資歷。即便是表面上看去毫無痕跡的舊書,也能帶給我一種甜蜜的錯覺:它已經陪伴我很久了。一頁頁翻著,那黃褐色的霉,恰似皮膚上的斑點,屬于老去的情人。你和它一起變老,它喂養你的靈魂以歲月。那些漫漶的詞句,是任何一本新書都無法賜予的溫情。⑩因為老,它們不比新書站得更高,卻更深。當你擁有了那些被同樣熱愛書籍的生命碾磨過的舊書,它們便開始碾磨你的生命。你會看到,舊書把很多人連在一起。祖父和孫子,父親和女兒,漂泊異鄉的同鄉人,共存一個社區卻屬于不同歷史節點的生命。剝除外在的身份,作為閱讀者,你發現他們就是你在茫茫宇宙里素未謀面的鄰居,只因為他們陪你,或者說你也陪著他們,讀了同一本書。你們向同一本書裸露自身,也從同一本書汲取營養。對待舊書的態度,也是我們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詩人于堅說過:遙遠和舊這兩個詞一旦消失,那么世界的末日也就來臨了。我們大概無法最終拯救二手書店的命運。但如果它們能夠存活下來,我愿意在每一個炎炎夏日的傍晚走進那爿昏黑的舊書店,愿意徒勞地費盡口舌從老板那里求取一部民族志的低價,愿意用我的網上購書優惠券換取一場場窺伺心靈歷史的閱讀。15.文章第⑥段中說“或許正是從那時開始,我發現了舊書和新書的不同”,請概括舊書的不同之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寫那家舊書店,有何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文章開篇“它是否依舊安好?”一語既道出了作者對舊書店的想念,也流露出對舊書店命運的擔憂。B.偶然一個機會,作者讀到了一本舊書《香妃》,盡管內容已無什么印象,卻從那個時候起作者朦朧知道了舊書與新書的不同。C.“舊書的舊,只是一種表象;老,才是一種資歷。”這句話深富哲理。時光打磨,書蒼老了容顏,卻積淀了歷史中的相關事物。D.這篇散文敘述了作者與舊書有關的一些往事,語言平實,意蘊深遠。文末借用詩人于堅的話,表達了作者對舊書命運的擔憂。六、語言運用(3分)18.“歸謬法”是指為了反對錯誤觀點,先假設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由此推論得出荒謬結論的論證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寫一句話。要求:符合歸謬邏輯,句式與例句基本一致,語言簡潔明了。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文(40分)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中國太極圖中,黑色與白色均衡對稱、穩定和諧地組成一幅美的圖畫。二者相交相融,互生互動,共同構成的“中和”之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對立者可以共構,互殊者可以相通。”這種“中和”地看待萬事萬物的人生態度和思維方式,包含著清醒睿智的哲思,時至今日,依然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中心突出;②自擬題目;③不少于750字。答案及簡析:一、(15分,每小題3分)1.B。“獨樹一幟”側重獨特風格,“與眾不同”側重與其他不同,此處強調古典詩詞獨特文體風格,用“獨樹一幟”;“開發”側重于開拓發展,“開掘”側重于深入挖掘,“富礦”用“開掘”更合適;“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熱烈,“勢如破竹”側重節節勝利,此處說跨媒介再生產、再傳播的狀態,用“如火如荼”;“新興”強調新出現,“創新”強調創造新的,網絡文藝是新出現的媒介,用“新興”。2.B。“碰撞交匯”搭配不當,應為“碰撞交融”;且“靈活的創意機制、多元的敘事載體”語序應是先“載體”后“機制”,C項“與中華詩詞不斷”語序也不當,應為“不斷與中華詩詞”。3.A。“怵惕(shù)”應為“怵惕(chù)”。4.B。《大學之道》是儒家經典作品。5.D。“勸”是“鼓勵”的意思。二、(9分,每小題3分)6.B。“圖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闡發造成圖像對文字的曲解和轉義”錯誤,文中說的是一方面存在有效闡發,另一方面存在曲解和轉義,并非“互文性”闡發直接導致曲解和轉義。7.C。A項“在任何時代”錯誤,文中說的是“讀圖時代”;B項“特定的畫面就會使其失去文字的獨特魅力,剝奪讀者對詩意語言的體驗”過于絕對;D項“使鑒賞活動越來越少地使用單邊的審美感悟”文中未提及。8.A。A項體現了“讀圖時代”圖像占據主導,文字淪為配角,作家為影視創作,符合材料一觀點;B項強調圖像對語言藝術審美感染力的加強,未體現圖文主次;C項說的是圖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玻璃吹制工藝實踐考核試卷
- 檢驗科試劑耗材管理
- 人造板生產中的產品質量控制與可靠性工程考核試卷
- 疾病預防控制與醫療資源優化配置考核試卷
- 煤炭礦井通風系統的優化與節能考核試卷
- 燃氣行業法律法規培訓
- 2025民宿合作經營合同協議書范本
- 全球及中國磷化工產業供需現狀及前景發展規劃研究報告2025-2030年
-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經濟和社會生活課件-3
- 2025技術咨詢合同簡易協議書
- 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評審記錄
-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全套測試卷
- 華為DSTE戰略管理體系完整版
-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及清單計價2013
- 經顱多普勒超聲在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及臨床價值研究
- 云南省體育專業高考部分項目評分標準
- 高盛Marquee平臺深度研究報告
- CPR1000核電系統簡介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誠信合規管理手冊
- TSEESA 010-2022 零碳園區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
- 伊利經銷商管理培訓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