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預測模擬試卷1(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預測模擬試卷1(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預測模擬試卷1(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預測模擬試卷1(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預測模擬試卷1(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5年中考語文預測模擬試卷1(考試時間:120分鐘,分值:120分)第I卷(29分)一、(本大題共11小題,共29分。1~4小題,每題2分;5~11小題,每題3分)(一)積累與運用1.(本題2分)下面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蒞臨(lì)

殉職(xún)

拈輕怕重(niān)B.晌午(xiǎng)

修葺(qì)

忍俊不禁(jīng)C.驀然(mù)

校對(jiào)

矯揉造作(jiǎo)D.娉婷(pīng)

箱篋(qiè)

強聒不舍(guō)2.(本題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它猶如四季之眷,意趣;猶如朝陽噴薄而出,與山水交融;猶如花朵含苞待放,芳香沁人心脾,不會謳騙每一個她的人。如果說,生活是在偶然和必然間來回踱步的孤獨者,青春則是在現實與美好中徘徊的拯救者。青春雖沒有的歌聲,但有著不一般的感染力,引領我們迎著人生拾級而上,展翅翱翔!A.黯然

喜愛

喧囂 B.盎然

珍愛

喧囂C.盎然

喜愛

叫囂 D.黯然

珍愛

叫囂3.(本題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①5月3日,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落下帷幕。②十年來,中國動漫產業得到迅猛發展。③陪伴著動漫節一路走來的人們,見證了“中國國際動漫節”這個品牌的成長。④可以預見,隨著傳播方式的發展,使中國動漫產業將產生超越國界的影響力。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本題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

)轉發的熱門文章,原來是炒作欣賞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筆;分享的養生知識,竟是偽科學;各種心靈雞湯勵志美文,其實似是而非……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如今,面對海量信息,該給自己提個醒不要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A.,

。 B.;

:C.;

。 D.、

:(二)詩詞鑒賞5.(本題3分)下面對《次北固山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A.首聯開篇點題。首先寫“客路”,然后寫“行舟”,寓漂泊羈旅之情于字里行間。B.頷聯寫詩人在岸邊所見的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C.頸聯詩人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擬人化的語言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D.尾聯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故鄉遙遙,書信難達,借鴻雁傳書寄托思鄉之愁。(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9分)閱讀《西河大鼓西河來》一文,完成下面小題。西河大鼓西河來彭秀良①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從收音機里聽到馬增芬演唱的西河大鼓,我才知道西河大鼓的發源地居然離我的家鄉很近,而且也了解到馬增芬是在天津撂地擺攤開始其演藝生涯的。②聽大鼓書似乎是冀中農村傳統的娛樂方式之一。西河大鼓是由木板大鼓發展而來的,其創始人一般認為是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起源時間約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1821-1861)。馬三峰原名馬大河,原籍河北省高陽縣教臺村(今屬河北雄安新區),15歲時隨母親改嫁到安新縣端村,主要藝術活動年代約在1840-1880年之間。馬三峰自幼學唱木板大鼓,所以精通音律,會操弄各種樂器,還擅長民間戲曲。他在木板大鼓和弦子書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大膽創新,從樂器形制到唱腔整體結構,都進行了重大改革,從而莫定了西河大鼓的音樂結構和唱腔基礎。③西河大鼓作為新的說唱曲種,以其吸引人的唱腔和馬三峰等名家的號召力,而迅速得到傳播。許多曲藝晚輩慕名而來,紛紛習唱,從藝者有增無減。從清中葉到上世紀60年代,盛傳不衰。百余年來,西河大鼓從它的發祥地逐漸流傳開來,使得這個誕生于冀中平原的地方曲種廣泛流傳于京津翼以及華北、東北等地區。④作為西河大鼓的主要創始人,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其中以朱化麟(1866-1941,諢號大官,河北省文安縣人)、王振元(1853-1917,諢號毛賁,雄縣人),王再堂(1865-1942,諢號轉眼王,雄縣人)最為出色。朱化麟的原籍和出生地是文安縣小齊觀村,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屬雄縣管轄。由此可見,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來自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起了決定性作用(安新縣、雄縣現在都屬于雄安新區)。⑤起初,西河大鼓沒有統一的稱謂。有人叫它“梅花調”,有人叫它“犁樺片兒”“河間大鼓”,還有的地方就稱為“說書”。20世紀初,鼓書藝人們沿著大清河、子牙河把這一曲種帶進了天津。因為天津人習慣上把這兩條河稱作“西河”或“下西河”。所以也稱這種鼓書為“西河調”。為避免與天津的梅花大鼓重名,又決定將這一曲種取名為西河大鼓。從此,西河大鼓這一稱謂便為曲藝界所認同,并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流傳于各地的這一曲種的統一稱謂。⑥關于西河大鼓的起源,還有種說法。早年間,保定到天津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即津保內河航線。水路迢迢,為了給“上府(府指保定府)下衛(衛就是天津衛了)”的乘客消愁解悶,便有說書藝人隨船說書、唱曲。西河大鼓就在咿咿呀呀的槳聲里逐漸成形了。⑦不管怎么說,西河大鼓西河來,這也反映出京津冀的許多文藝品類,都是在歷史的長河里不斷融合發展中所形成的。這也是京津冀一體化在文藝領域其來有自的一個體現。(選自《今晚報》2021.6.30)6.(本題3分)下面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博采眾長,大膽創新,奠定了西河大鼓的音樂結構和唱腔基礎。B.西河大鼓是誕生于冀中平原的地方曲種,廣泛流傳于京津冀以及華北、東北等地區。C.西河大鼓曾經有“梅花調”“犁樺片兒”“河間大鼓”“說書”“西河調”的稱謂。D.西河大鼓這一稱謂起源于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是流傳于各地的這一曲種的統一稱謂。7.(本題3分)下面對文中畫線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使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以及來自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在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起了決定性作用。B.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以及來自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在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起了決定性作用。C.使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他們對西河大鼓從樂器形制到唱腔整體結構,都進行了重大改革。D.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他們對西河大鼓從樂器形制到唱腔整體結構,都進行了重大改革。8.(本題3分)下面對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入手,巧妙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B.第②段中加點詞“之一”“一般”“主要”等詞語刪去后,不影響文章意思的表達。C.第⑤段具體有力地說明西河大鼓的稱謂由分散到統一并最終流傳于各地的過程。D.這篇說明文,以邏輯順序介紹了西河大鼓的起源、發展、稱謂等內容。(四)課內文言文閱讀(本題9分)閱讀《醉翁亭記》一文,完成下面小題。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霖開,云歸而巖六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籌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頸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9.(本題3分)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C.野芳發而幽香

芳:芳香D.觥籌交錯

觥:酒杯10.(本題3分)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 B.行者休于樹C.雜然而前陳者 D.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11.(本題3分)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除第①自然段外,選文每段開頭都用領起詞語引出下文。從“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開了從景物到游樂到歸來的一幅幅畫卷。B.選文第②自然段“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采用對偶手法,描寫了山間早晚變幻多姿的景物,兩幅畫面對比鮮明。C.選文第③自然段“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既照應了首段太守“飲少輒醉”,也凸顯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思想頹廢的抑郁和苦悶。D.選文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第Ⅱ卷(91分)二、古詩文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12.(本題6分)請根據原文或提示,將下面古詩文語句補充完整。(1),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2)羹飯一時熟,(漢樂府《十五從軍征》)(3),坐斷東南戰未休。(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4),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5)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明自己無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三、課外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3小題,共7分)(本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皇佑二年,吳中大饑,殍殣①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②,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③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④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⑤,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⑥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注]①殍獲:餓死的人。②募民存餉:聚集百姓慰問,饋贈物品。存,慰問。餉,給……以飯食。③敖:通“厫”,糧倉。④監司:主管檢查的官員。⑤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時所采取的救濟措施。⑥條:分列項目、條目。13.(本題2分)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1)為術甚備

甚:(2)不恤荒政

恤:14.(本題2分)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本題3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結合本文,請具體說說范仲淹是如何把天下黎民的憂樂記掛在心間的。四、文學作品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5分)(本題15分)閱讀下面《窗前的杏樹》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窗前的杏樹陳海強①十多年前冬天的一個清晨,在新的居所里,我隱約看見有花枝在窗外浮動,于是抵近觀察,結果遇見了佇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樹。②農歷二月,小杏樹準時復蘇,枝頭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鬧啊!我知道一場花事已經臨近了。小杏樹還是那么認真地遵守著與春天的約定。春分之后,晝漸漸長了,夜漸漸短了,小杏樹枝頭的蓓蕾已愈發飽滿,似乎一陣暖風,就可以拉開枝頭舞臺的帷幕。一連幾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樹下尋覓第一朵綻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樹下張望,見一朵粉撲撲的花兒盤踞在向陽的高枝上,花瓣沐浴著晨光。③接下來的日子,杏花就趕著趟兒綻放了,開得大大方方,開得熱熱鬧鬧。④我喚其為小杏樹,是因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樹木—七八米開外的大柳樹足有合抱粗,根深勢大,郁郁蔥蔥。而在大柳樹和小杏樹之間尚有從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樹,擠擠挨挨將小杏樹頭頂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擋在杏樹上的濃蔭,主要還是來自一株大柿子樹。此樹年年枝繁葉茂,結出的柿子足有小兒拳頭大小。⑤去年夏天,一場風雨來臨,我真真切切地聽到咔嚓一聲巨響。這聲音是從大柳樹上傳來的,一根粗壯的枝丫開裂了,露出近一米長的縫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來。維護樹木的工作人員聞訊趕來,觀察后決定將這段枝杈鋸掉,以免哪天掉落傷人。柳樹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電鋸聲中落下,小杏樹頭頂的天空豁然開朗,似乎一大片烏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過了幾個星期,這片區域就被小杏樹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樹和柿子樹聯手占領了。仰望著重新聚攏的濃蔭,我的心頭升起無可奈何的悵然。⑥一朵杏花在成為一枚青杏兒之前,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驗。有段時間,我短暫地居家辦公,便有了更多時間觀察小杏樹。我驚奇地發現,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飛到枝頭啄食花蕊,一時間花瓣如雪片般墜落。有時候,我從小杏樹下走過,看到小路上已經撒滿落花,不禁擔憂樹上還能結幾枚杏子。三月的一個黃昏,一場大風襲來,院子里叮叮當當響聲一片,被風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墜落著。小杏樹上的繁花會不會被風刮掉了呢?小杏樹會不會失去孕育在枝頭的青杏兒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張望,卻發現大風中的小杏樹頗有些臨危不亂、氣定神閑。小杏樹黑黝黝的枝條,正在風中搖晃出健康的光澤。與那些在風雨中被折枝斷杈的大樹相比,這小小的杏樹,似乎擁有自己的生存智慧。⑦于是,當我再次看到小杏樹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樣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動。身處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開花結果,我漸漸覺出小杏樹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澆灌。有時,我也會順帶澆灌小杏樹周圍的樹木和花草。因為,我漸漸明白了,小杏樹的美,離不開周圍一草一木的影響。它們之間似乎相互競爭,又好像在相互成就。又或許,它們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復雜的問題,因為一草一木全都在認認真真地赴歲月之約。⑧二月萌芽發生,三月蓓蕾初綻,四月花自凋零。這個過程,我是見證者,也是記錄者。我看到窗外的小杏樹煥然一新,似錦的繁花已經落盡,新葉正在風中閃亮。那一刻,我似乎聽到了杏樹枝頭風吹過的聲響。我想,那正是萬物生長的律動。(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4月6日,有刪改)16.(本題3分)第③段畫線句子有什么作用?17.(本題4分)文章在寫小杏樹時,為什么還寫了它周圍的大柳樹、大香椿樹、大柿子樹呢?18.(本題4分)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④段畫直線的句子。在大柳樹和小杏樹之間尚有從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樹,擠擠挨挨將小杏樹頭頂的天空全都掠去了。19.(本題4分)聯系全文,從它的生存環境、它接受的考驗、它的努力中,說說小杏樹哪些地方讓“我”漸漸覺出它的“了不起”?五、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3分)(一)(本題5分)綜合性學習某校開展“我的互聯網生活”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材料一】全校學生上網調查【材料二】網絡沉迷是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沉浸在網絡空間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因為青少年的大腦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自控能力較差,更加容易對網絡游戲、短視頻等網絡流行產物所帶來的視覺、感官震撼感到興奮,難以控制自己想繼續上網沖浪的心情,繼而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精神不振、體能下降等問題。【材料三】開啟“清朗·2023年署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聚焦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嚴厲整治各類有害內容和違法犯罪;及時發現處置網絡欺凌行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隱私的欺凌視頻擴散傳播;對于學習類App、兒童智能設備等,加強功能安全風險評估,禁止出現各類不良內容,不得誘導充值消費。筑牢青少年保護防線,讓其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20.(本題2分)從【材料一】中,你獲得了什么重要信息?

21.(本題3分)簡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主要信息?

(二)(本題8分)名著閱讀22.(本題4分)根據閱讀積累,在下面表格的橫線處填寫相應的作品或人物。作品作者文段或評述《駱駝祥子》老舍就是在個這樣的雜院里,①覺得很得意。她是唯一的有吃有穿,不用著急,而且可以走走逛逛的人。《②》吳敬梓書中寫了兩個歷盡辛酸的老童生,一位頭撞貢院號板,一位中舉發瘋,他們滑稽可笑的舉止背后隱藏著深刻的悲劇內涵。《紅星照耀中國》③他原是一個極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歲那一年,他突然放棄家庭、四個兒女、長沙一所師范校長的職位,投身到共產黨中。《經典常談》朱自清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④》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23.(本題4分)有學者認為《水滸傳》有兩個主角。第一主角是宋江,爭議不大;另一主角呼聲較高的有下面兩位。請從中任選其一,結合相關情節及你對小說主題的理解談談看法。A.魯智深

B.林沖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50分)24.祥子無法在黑暗的舊社會“突破自我”,最終自暴自棄淪為那個時代的“悲劇”;保爾·柯察金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一次次“突破自我”,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突破自我”需要轉變思想,付諸行動且不輕言放棄。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過“突破自我”的經歷:完成一次挑戰、突破一點偏見、克服一個困難、實現一個小目標……同學們,對此,你有怎樣的經歷和感悟呢?請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緊扣主題,內容具體充實;②有真情實感;③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請回避與你相關的人名、校名、地名。2025年中考語文預測模擬試卷1·教師版(考試時間:120分鐘,分值:120分)第I卷(29分)一、(本大題共11小題,共29分。1~4小題,每題2分;5~11小題,每題3分)(一)積累與運用1.(本題2分)下面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蒞臨(lì)

殉職(xún)

拈輕怕重(niān)B.晌午(xiǎng)

修葺(qì)

忍俊不禁(jīng)C.驀然(mù)

校對(jiào)

矯揉造作(jiǎo)D.娉婷(pīng)

箱篋(qiè)

強聒不舍(guō)【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字音。A.殉職(xún)——xùn;B.晌午(xiǎng)——shǎng,忍俊不禁(jīng)——jīn;C.驀然(mù)——mò;

故選D。2.(本題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它猶如四季之眷,意趣;猶如朝陽噴薄而出,與山水交融;猶如花朵含苞待放,芳香沁人心脾,不會謳騙每一個她的人。如果說,生活是在偶然和必然間來回踱步的孤獨者,青春則是在現實與美好中徘徊的拯救者。青春雖沒有的歌聲,但有著不一般的感染力,引領我們迎著人生拾級而上,展翅翱翔!A.黯然

喜愛

喧囂 B.盎然

珍愛

喧囂C.盎然

喜愛

叫囂 D.黯然

珍愛

叫囂【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詞語辨析。第一空,黯然:意思是一般指情緒低落、心情沮喪的樣子。盎然:氣氛、趣味洋溢的樣子。結合語境,此處與“意趣”搭配,形容很有趣味的樣子,應用“盎然”;第二空,喜愛:對人或事物有興趣或感情較深。珍愛:格外重視愛護。結合語境,此處形容格外重視愛護“青春”,應用“珍愛”;第三空,喧囂:聲音大而嘈雜。叫囂:氣勢洶洶地大聲叫喊吵鬧。結合語境,此處與“歌聲”搭配,形容聲音大,應用“喧囂”;故選B。3.(本題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①5月3日,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落下帷幕。②十年來,中國動漫產業得到迅猛發展。③陪伴著動漫節一路走來的人們,見證了“中國國際動漫節”這個品牌的成長。④可以預見,隨著傳播方式的發展,使中國動漫產業將產生超越國界的影響力。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答案】D【詳解】D.成分殘缺,該句沒有主語,應該刪去“使”;故選D。4.(本題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

)轉發的熱門文章,原來是炒作欣賞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筆;分享的養生知識,竟是偽科學;各種心靈雞湯勵志美文,其實似是而非……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如今,面對海量信息,該給自己提個醒不要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A.,

。 B.;

:C.;

。 D.、

:【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運用。“轉發的熱門文章,原來是炒作”“欣賞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筆”“分享的養生知識,竟是偽科學”“各種心靈雞湯勵志美文,其實似是而非”是四并列關系的分句,故應選用分號隔開,第一處填分號;“心靈雞湯”和“勵志美文”是并列短語,故中間用頓號,第二處應填頓號;“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是一個一般疑問句,目的在于引起讀者思考。第三處應填問號;“不要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是“給自己提個醒”所指的具體內容,第四處應填冒號,表示提示下文。故選B。(二)詩詞鑒賞5.(本題3分)下面對《次北固山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A.首聯開篇點題。首先寫“客路”,然后寫“行舟”,寓漂泊羈旅之情于字里行間。B.頷聯寫詩人在岸邊所見的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C.頸聯詩人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擬人化的語言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D.尾聯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故鄉遙遙,書信難達,借鴻雁傳書寄托思鄉之愁。【答案】B【詳解】B.“詩人在岸邊所見的景色”有誤,應為:詩人在船上所見的景色。故選B。(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9分)閱讀《西河大鼓西河來》一文,完成下面小題。西河大鼓西河來彭秀良①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從收音機里聽到馬增芬演唱的西河大鼓,我才知道西河大鼓的發源地居然離我的家鄉很近,而且也了解到馬增芬是在天津撂地擺攤開始其演藝生涯的。②聽大鼓書似乎是冀中農村傳統的娛樂方式之一。西河大鼓是由木板大鼓發展而來的,其創始人一般認為是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起源時間約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1821-1861)。馬三峰原名馬大河,原籍河北省高陽縣教臺村(今屬河北雄安新區),15歲時隨母親改嫁到安新縣端村,主要藝術活動年代約在1840-1880年之間。馬三峰自幼學唱木板大鼓,所以精通音律,會操弄各種樂器,還擅長民間戲曲。他在木板大鼓和弦子書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大膽創新,從樂器形制到唱腔整體結構,都進行了重大改革,從而莫定了西河大鼓的音樂結構和唱腔基礎。③西河大鼓作為新的說唱曲種,以其吸引人的唱腔和馬三峰等名家的號召力,而迅速得到傳播。許多曲藝晚輩慕名而來,紛紛習唱,從藝者有增無減。從清中葉到上世紀60年代,盛傳不衰。百余年來,西河大鼓從它的發祥地逐漸流傳開來,使得這個誕生于冀中平原的地方曲種廣泛流傳于京津翼以及華北、東北等地區。④作為西河大鼓的主要創始人,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其中以朱化麟(1866-1941,諢號大官,河北省文安縣人)、王振元(1853-1917,諢號毛賁,雄縣人),王再堂(1865-1942,諢號轉眼王,雄縣人)最為出色。朱化麟的原籍和出生地是文安縣小齊觀村,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屬雄縣管轄。由此可見,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來自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起了決定性作用(安新縣、雄縣現在都屬于雄安新區)。⑤起初,西河大鼓沒有統一的稱謂。有人叫它“梅花調”,有人叫它“犁樺片兒”“河間大鼓”,還有的地方就稱為“說書”。20世紀初,鼓書藝人們沿著大清河、子牙河把這一曲種帶進了天津。因為天津人習慣上把這兩條河稱作“西河”或“下西河”。所以也稱這種鼓書為“西河調”。為避免與天津的梅花大鼓重名,又決定將這一曲種取名為西河大鼓。從此,西河大鼓這一稱謂便為曲藝界所認同,并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流傳于各地的這一曲種的統一稱謂。⑥關于西河大鼓的起源,還有種說法。早年間,保定到天津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即津保內河航線。水路迢迢,為了給“上府(府指保定府)下衛(衛就是天津衛了)”的乘客消愁解悶,便有說書藝人隨船說書、唱曲。西河大鼓就在咿咿呀呀的槳聲里逐漸成形了。⑦不管怎么說,西河大鼓西河來,這也反映出京津冀的許多文藝品類,都是在歷史的長河里不斷融合發展中所形成的。這也是京津冀一體化在文藝領域其來有自的一個體現。(選自《今晚報》2021.6.30)6.(本題3分)下面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博采眾長,大膽創新,奠定了西河大鼓的音樂結構和唱腔基礎。B.西河大鼓是誕生于冀中平原的地方曲種,廣泛流傳于京津冀以及華北、東北等地區。C.西河大鼓曾經有“梅花調”“犁樺片兒”“河間大鼓”“說書”“西河調”的稱謂。D.西河大鼓這一稱謂起源于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是流傳于各地的這一曲種的統一稱謂。7.(本題3分)下面對文中畫線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使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以及來自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在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起了決定性作用。B.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以及來自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在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起了決定性作用。C.使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他們對西河大鼓從樂器形制到唱腔整體結構,都進行了重大改革。D.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馬三峰培養了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他們對西河大鼓從樂器形制到唱腔整體結構,都進行了重大改革。8.(本題3分)下面對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入手,巧妙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B.第②段中加點詞“之一”“一般”“主要”等詞語刪去后,不影響文章意思的表達。C.第⑤段具體有力地說明西河大鼓的稱謂由分散到統一并最終流傳于各地的過程。D.這篇說明文,以邏輯順序介紹了西河大鼓的起源、發展、稱謂等內容。【答案】6.D7.A8.B【解析】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辨析。D.有誤,結合②段“西河大鼓是由木板大鼓發展而來的,其創始人一般認為是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起源時間約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⑤段“起初,西河大鼓沒有統一的稱謂”“20世紀初,鼓書藝人們沿著大清河、子牙河把這一曲種帶進了天津。因為天津人習慣上把這兩條河稱作‘西河’或‘下西河’。所以也稱這種鼓書為‘西河調’。為避免與天津的梅花大鼓重名,又決定將這一曲種取名為西河大鼓。從此,西河大鼓這一稱謂便為曲藝界所認同,并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流傳于各地的這一曲種的統一稱謂”可知,選項表述有誤;故選D。7.(本題3分)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作用。結合④段“其中以朱化麟(1866-1941,諢號大官,河北省文安縣人)、王振元(1853-1917,諢號毛賁,雄縣人),王再堂(1865-1942,諢號轉眼王,雄縣人)最為出色”“朱化麟的原籍和出生地是文安縣小齊觀村,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屬雄縣管轄。由此可見,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來自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起了決定性作用”可知,畫線句列舉馬三峰培養的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徒弟,具體說明安新縣和雄縣的鼓書藝人在西河大鼓的初創和定型階段起了決定性作用。故選A。8.本題考查說明文常識辨析。B.有誤,“之一”是在范圍上限制,說明聽大鼓書是冀中農村傳統的娛樂方式的一種;“一般”意為通常,意在說明通常認為西河大鼓創始人是馬三峰;“主要”一詞表明馬三峰大多藝術活動年代約在1840-1880年之間。三個詞刪去后與事實不符,因此不能刪去,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故選B。(四)課內文言文閱讀(本題9分)閱讀《醉翁亭記》一文,完成下面小題。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霖開,云歸而巖六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籌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頸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9.(本題3分)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C.野芳發而幽香

芳:芳香D.觥籌交錯

觥:酒杯10.(本題3分)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 B.行者休于樹C.雜然而前陳者 D.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11.(本題3分)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除第①自然段外,選文每段開頭都用領起詞語引出下文。從“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開了從景物到游樂到歸來的一幅幅畫卷。B.選文第②自然段“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采用對偶手法,描寫了山間早晚變幻多姿的景物,兩幅畫面對比鮮明。C.選文第③自然段“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既照應了首段太守“飲少輒醉”,也凸顯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思想頹廢的抑郁和苦悶。D.選文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答案】9.C10.B11.C【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C.句意:野花開了,散發出清幽的香味。芳:花;故選C。10.本題考查詞類活用。A.名詞作動詞,命名;C.名詞作狀語,在前面;D.意動用法,以……為樂;故選B。1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C.“醉”是表象,“樂”是實質,表現了歐陽修為政一方“與民同樂”的思想情懷;“凸顯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思想頹廢的抑郁和苦悶”有誤;故選C。【點睛】參考譯文:環繞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消散,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早上則自暗而明,傍晚則自明而暗,陰暗明亮,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散發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彎著腰走的老人,攙扶著走的小孩子,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靠近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釀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盡情飲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的歐陽修。第Ⅱ卷(91分)二、古詩文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12.(本題6分)請根據原文或提示,將下面古詩文語句補充完整。(1),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2)羹飯一時熟,(漢樂府《十五從軍征》)(3),坐斷東南戰未休。(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4),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5)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明自己無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答案】無限山河淚不知貽阿誰年少萬兜鍪瀚海闌干百丈冰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詳解】考查默寫。注意“限、貽、兜鍪、瀚、闌、茍、諸侯”等字書寫。三、課外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3小題,共7分)(本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皇佑二年,吳中大饑,殍殣①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②,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③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④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⑤,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⑥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注]①殍獲:餓死的人。②募民存餉:聚集百姓慰問,饋贈物品。存,慰問。餉,給……以飯食。③敖:通“厫”,糧倉。④監司:主管檢查的官員。⑤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時所采取的救濟措施。⑥條:分列項目、條目。13.(本題2分)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1)為術甚備

甚:(2)不恤荒政

恤:14.(本題2分)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本題3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結合本文,請具體說說范仲淹是如何把天下黎民的憂樂記掛在心間的。【答案】13.非常,十分顧惜、體恤14.兩浙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15.他分發糧食,聚集百姓慰問;鼓勵百姓出游,大興土木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他以工代賑,讓百姓不流離失所,并且自食其力,從而使社會安定。這些事例充分表現了范仲淹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可見他把天下黎民百姓放在心間。【解析】1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1)句意:救荒的方法十分完備。甚:非常,十分;(2)句意:不體恤荒政。恤:顧惜,體恤。1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文言語句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盡量做到字字落實,關鍵詞一定要翻譯準確,還必須把句式的特點體現在翻譯中。句中注意重點字詞“唯(只有),晏(平安無事),流徙(流亡),皆(全,都),惠(恩惠)”要理解正確。15.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容。結合第一段“是時范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第二段“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可知,范仲淹分發糧食,聚集百姓慰問;結合第一段“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日:‘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可知,范仲淹鼓勵百姓出游,大興土木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結合第一段“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第二段“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可知,范仲淹以工代賑,讓百姓不充離失所,并且自食其力,從而使社會安定。綜上分析可知,這些事例充分表現了范仲淹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可見他把天下黎明百姓放在心間。【點睛】參考譯文: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尸體遍布于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飲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游,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申述因為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章,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思惠。饑荒年打開司農寺發放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此機會為民間興利,這是先生的功績啊!四、文學作品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5分)(本題15分)閱讀下面《窗前的杏樹》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窗前的杏樹陳海強①十多年前冬天的一個清晨,在新的居所里,我隱約看見有花枝在窗外浮動,于是抵近觀察,結果遇見了佇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樹。②農歷二月,小杏樹準時復蘇,枝頭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鬧啊!我知道一場花事已經臨近了。小杏樹還是那么認真地遵守著與春天的約定。春分之后,晝漸漸長了,夜漸漸短了,小杏樹枝頭的蓓蕾已愈發飽滿,似乎一陣暖風,就可以拉開枝頭舞臺的帷幕。一連幾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樹下尋覓第一朵綻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樹下張望,見一朵粉撲撲的花兒盤踞在向陽的高枝上,花瓣沐浴著晨光。③接下來的日子,杏花就趕著趟兒綻放了,開得大大方方,開得熱熱鬧鬧。④我喚其為小杏樹,是因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樹木—七八米開外的大柳樹足有合抱粗,根深勢大,郁郁蔥蔥。而在大柳樹和小杏樹之間尚有從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樹,擠擠挨挨將小杏樹頭頂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擋在杏樹上的濃蔭,主要還是來自一株大柿子樹。此樹年年枝繁葉茂,結出的柿子足有小兒拳頭大小。⑤去年夏天,一場風雨來臨,我真真切切地聽到咔嚓一聲巨響。這聲音是從大柳樹上傳來的,一根粗壯的枝丫開裂了,露出近一米長的縫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來。維護樹木的工作人員聞訊趕來,觀察后決定將這段枝杈鋸掉,以免哪天掉落傷人。柳樹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電鋸聲中落下,小杏樹頭頂的天空豁然開朗,似乎一大片烏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過了幾個星期,這片區域就被小杏樹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樹和柿子樹聯手占領了。仰望著重新聚攏的濃蔭,我的心頭升起無可奈何的悵然。⑥一朵杏花在成為一枚青杏兒之前,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驗。有段時間,我短暫地居家辦公,便有了更多時間觀察小杏樹。我驚奇地發現,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飛到枝頭啄食花蕊,一時間花瓣如雪片般墜落。有時候,我從小杏樹下走過,看到小路上已經撒滿落花,不禁擔憂樹上還能結幾枚杏子。三月的一個黃昏,一場大風襲來,院子里叮叮當當響聲一片,被風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墜落著。小杏樹上的繁花會不會被風刮掉了呢?小杏樹會不會失去孕育在枝頭的青杏兒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張望,卻發現大風中的小杏樹頗有些臨危不亂、氣定神閑。小杏樹黑黝黝的枝條,正在風中搖晃出健康的光澤。與那些在風雨中被折枝斷杈的大樹相比,這小小的杏樹,似乎擁有自己的生存智慧。⑦于是,當我再次看到小杏樹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樣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動。身處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開花結果,我漸漸覺出小杏樹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澆灌。有時,我也會順帶澆灌小杏樹周圍的樹木和花草。因為,我漸漸明白了,小杏樹的美,離不開周圍一草一木的影響。它們之間似乎相互競爭,又好像在相互成就。又或許,它們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復雜的問題,因為一草一木全都在認認真真地赴歲月之約。⑧二月萌芽發生,三月蓓蕾初綻,四月花自凋零。這個過程,我是見證者,也是記錄者。我看到窗外的小杏樹煥然一新,似錦的繁花已經落盡,新葉正在風中閃亮。那一刻,我似乎聽到了杏樹枝頭風吹過的聲響。我想,那正是萬物生長的律動。(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4月6日,有刪改)16.(本題4分)第③段畫線句子有什么作用?17.(本題4分)文章在寫小杏樹時,為什么還寫了它周圍的大柳樹、大香椿樹、大柿子樹呢?18.(本題3分)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④段畫直線的句子。在大柳樹和小杏樹之間尚有從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樹,擠擠挨挨將小杏樹頭頂的天空全都掠去了。19.(本題4分)聯系全文,從它的生存環境、它接受的考驗、它的努力中,說說小杏樹哪些地方讓“我”漸漸覺出它的“了不起”?【答案】16.第③段畫線句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上文寫小杏樹盛開第一朵花兒,領起了下文杏花就趕著趟兒綻放了。17.④用周圍的大樹與小杏樹形成對比,凸顯出杏樹的外形小。②從側面寫出了小杏樹生存環境不好。③表現了“我”對小杏樹生存環境不好的無可奈何、悵然以及對小杏樹的同情。18.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從“擠擠挨挨”、“掠”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小杏樹生存環境的逼仄,生長的艱難,表達了作者對小杏樹的同情,同時也為下文贊美小杏樹了不起作鋪墊。19.①被大樹們一再擠占生存空間,小杏樹卻能接受命運的考驗;②小杏樹經受住了各種各樣的考驗,無論是被鳥啄食花蕊還是被大風吹刮,它都臨危不亂、心無旁騖地生長;③它身處通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開花結果,遵循生命成長的律動。【解析】16.本題考查句段作用。聯系前段中的“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樹下張望,見一朵粉撲撲的花兒盤踞在向陽的高枝上,花瓣沐浴著晨光”可知,畫線句“接下來的日子”指的是開出第一朵花后的日子。故這句話緊承前段中寫小杏樹開出了第一朵花兒。聯系本段中的“杏花就趕著趟兒綻放了”可知,花越開越多是接下來的日子里發生的。故畫句線領起了下文杏花就趕著趟兒綻放了。所以這句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17.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據第③段“或許,小杏樹并不小,甚至可能與我同庚呢。我喚其為小杏樹,是因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樹木”可知,文章寫它周圍的大柳樹、大香椿樹、大柿子樹等,與小桃樹形成了對比,突出了小杏樹形體小,年齡也許并不小;結合“小杏樹頭頂的天空全都掠去了”可知,從側面寫出了小杏樹生存環境的惡劣,空間有限;結合第④段“這片空中區域就被小杏樹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樹和柿子樹聯手占領了。仰望著重新聚攏的濃蔭,我的心頭升起無可奈何的悵然”可知,表達了“我”對小杏樹“無可奈何的悵然”,飽含對小杏樹的無限同情和憐憫之情,并引出了后文第⑤段中對于小杏樹“生存智慧”的感悟。“小杏樹的美,離不開周圍一草一木的影響。它們之間似乎相互競爭,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18.本題考查句子賞析。畫線句中“擠擠挨挨”“掠去”等詞語,賦予了大香椿樹人的行為動作,屬于擬人的修辭手法,從“大柳樹和小杏樹之間尚有從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樹”句中可以看出小杏樹的生長環境并不好,狹小的空間里還長出了一顆大香椿樹,“擠擠挨挨”“掠去”兩個詞語寫出小杏樹的生存環境逼仄,生長艱難,狹小的生存空間都被擠占,流露出作者對小杏樹的同情,結合第⑦段“身處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開花結果,我漸漸覺出小杏樹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澆灌”可知,畫線句寫小杏樹逼仄的生存環境也為后文贊美小杏樹了不起作鋪墊。19.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理解。根據第④段“在大柳樹和小杏樹之間尚有從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樹,擠擠挨挨將小杏樹頭頂的天空全都掠去了”可知,小杏樹的生長空間被擠占,但是依然能夠頑強地生長著,可概括為:被大樹們一再擠占生存空間,小杏樹卻能接受命運的考驗;根據第⑥段“一朵杏花在成為一枚青杏兒之前,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驗……我驚奇地發現,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飛到枝頭啄食花蕊,一時間花瓣如雪片般墜落……趴在窗口向外張望,卻發現大風中的小杏樹頗有些臨危不亂、氣定神閑”可概括為:小杏樹經受住了各種各樣的考驗,無論是被鳥啄食花蕊還是被大風吹刮,它都臨危不亂、心無旁騖地生長;根據第⑦段“身處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開花結果,我漸漸覺出小杏樹的了不起”“我漸漸明白了,小杏樹的美,離不開周圍一草一木的影響。它們之間似乎相互競爭,又好像在相互成就”可概括為:它身處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開花結果,遵循生命成長的律動。五、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3分)(一)(本題5分)綜合性學習某校開展“我的互聯網生活”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材料一】全校學生上網調查【材料二】網絡沉迷是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沉浸在網絡空間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因為青少年的大腦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自控能力較差,更加容易對網絡游戲、短視頻等網絡流行產物所帶來的視覺、感官震撼感到興奮,難以控制自己想繼續上網沖浪的心情,繼而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精神不振、體能下降等問題。【材料三】開啟“清朗·2023年署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聚焦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嚴厲整治各類有害內容和違法犯罪;及時發現處置網絡欺凌行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隱私的欺凌視頻擴散傳播;對于學習類App、兒童智能設備等,加強功能安全風險評估,禁止出現各類不良內容,不得誘導充值消費。筑牢青少年保護防線,讓其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20.(本題2分)從【材料一】中,你獲得了什么重要信息?

21.(本題3分)簡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主要信息?

【答案】20.大多數學生沉迷網絡,很少一部分學生通過網絡用于正常學習。21.學生沉迷網絡造成極大危害;開啟“清朗”行動;為青少年健康上網打造“保護盾”。【解析】20.本題考查從表格中得出結論。讀表可知,全校學生玩網絡游戲、刷短視頻、使用社交軟件的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六。利用網絡學習的只占到了百分之十四。可得結論:大多數學生沉迷網絡,很少一部分學生通過網絡用于正常學習。21.本題考查提煉信息。根據材料二中的“難以控制自己想繼續上網沖浪的心情,繼而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精神不振、體能下降等問題”可得:學生沉迷網絡造成極大危害;根據材料三中的“開啟‘清朗·2023年署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可得:開啟“清朗”行動;根據材料三中的“筑牢青少年保護防線,讓其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可得:為青少年健康上網打造“保護盾”。(二)(本題8分)名著閱讀22.(本題4分)根據閱讀積累,在下面表格的橫線處填寫相應的作品或人物。作品作者文段或評述《駱駝祥子》老舍就是在個這樣的雜院里,①覺得很得意。她是唯一的有吃有穿,不用著急,而且可以走走逛逛的人。《②》吳敬梓書中寫了兩個歷盡辛酸的老童生,一位頭撞貢院號板,一位中舉發瘋,他們滑稽可笑的舉止背后隱藏著深刻的悲劇內涵。《紅星照耀中國》③他原是一個極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歲那一年,他突然放棄家庭、四個兒女、長沙一所師范校長的職位,投身到共產黨中。《經典常談》朱自清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④》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答案】虎妞儒林外史徐特立說文解字【詳解】本題考查名著積累。①根據“就是在個這樣的雜院里,她覺得很得意。她是唯一的有吃有穿,不用著急,而且可以走走逛逛的人。她高揚著臉,出來進去,既覺出自己的優越”可知,此處的人物是虎妞,由于自己是車廠主的女兒,在錢財和地位上有很大的優越感。就是在離開人和車廠搬到大雜院后也不忘處處顯示自己的特殊地位。瞧不起大雜院里的窮苦人,覺得自己是唯一有吃有穿,可以走走逛逛的人,走路揚著臉覺得很得意。②《儒林外史》全書共五十六回。《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寫了范進中舉發瘋的事。范進原先是一個窮書生,遭到了街坊四鄰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戶的譏笑嘲諷。為了考取功名不惜讓自己的妻子母親餓著肚子,終于,在范進的努力下考到了舉人,讓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為不相信這個令人興奮得消息,范進竟然神經錯亂瘋了起來,最終被胡屠戶一巴掌打醒,恢復正常。后來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對范進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譏笑嘲諷到奉承恭維。說明了當時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迫害。③根據“他突然放棄家庭、四個兒女、長沙一所師范校長的職位,投身到共產黨中來”的提示可知,“他”是徐特立。外貌,白發老翁,不是老朽昏聵的標本。步履矯健,雙目炯炯,他的一雙健腿在長征途上曾經幫他渡過大河,爬過高山。出身及經歷:他出生于一個貧農家庭。上了六年學后在清朝當個塾師,后來上長沙師范,畢業后留校教數學。1913年任長沙師范學校校長,后去法國勤工儉學。1927年5月,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后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創辦了列寧小學、列寧師范等。以57歲的高齡參加了長征。一路上,他拄著一根竹杖,扛著防身用的紅纓槍,和大家一同行軍。在延安曾任邊區政府教育廳廳長。④朱自清先生在書中認為要讀懂經典,得懂“小學”,也就是文字學,所以作者把文字學的經典之作《說文解字》放在了第一篇。作者認為:《說文解字》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他都搜羅在他的書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魯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書”及張倉所獻《春秋左氏傳》的字體,大概是晚周民間的別體字。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書中每字都有說解,用晚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典的注文的體例。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現在我們要認識商、周文字,探尋漢以來字體演變的軌跡,都得憑這部書。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義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小學”,現在叫文字學。從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