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件:第36講 人與環境_第1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件:第36講 人與環境_第2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件:第36講 人與環境_第3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件:第36講 人與環境_第4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件:第36講 人與環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6講人與環境第九單元:生物與環境考點一考點二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考點三生態工程考點一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復習目標】1.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對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的影響。3.從我做起保護生態環境。復習指導閱讀選必2教材P82~86內容,解決以下問題:(3min)1.生態足跡的概念、內容、特點、影響因素?2.人口增長帶來了哪些環境壓力?3.全球性生態問題的形成、危害、特點以及防護措施?概念內容特點1.生態足跡影響因素林地、草地、耕地、建設用地、漁業用地、碳足跡一、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又叫___________,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________(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人口單位生產資源吸納廢物生態占用①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

,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__________。多大可能不同P83“旁欄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要大的原因是?①牛所處的營養級比蔬菜的高,而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資源多;②養牛與種植蔬菜相比,前者釋放的CO2多,所需要的森林面積也就越大。生活方式、人口規模、生活消費水平、技術條件和生產力等。概念辨析生態足跡是從人類的角度出發,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進行量化。生態承載力則是從自然的角度出發,對地球能為人類提供的資源規模進行量化,換言之,指的是地球能為人類提供的生物生產性土地和水域面積的總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資源的能力。原因結果對環境的影響生態承載力總量>生態足跡總量生態盈余生態系統能夠維持正常的結構與功能,可持續發展生態承載力總量<生態足跡總量生態赤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引發全球性生態問題2.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①人口增長必定會加大對生存空間、食物及衣物等日常用品的需求,排放的垃圾增多,因此

總量增大。②人口增長過快會壓縮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使地球提供資源的能力(生態承載力總量)降低,最終使生態足跡總量的增速大于生態承載力總量的增速,出現

,引發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生態赤字生態足跡一、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舉例哪些措施有利于減小“生態赤字”?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新能源;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推廣節能新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倡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如主動減少碳排放、工廠廢氣經凈化處理后排放等。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1.生態環境問題的內容土地荒漠化二、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形成危害防治措施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燃燒以及水泥的生產等導致大氣中CO2濃度升高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曖,導致南極冰蓋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對人類和許多生物的生存產生威脅植樹種草,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清潔能源等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少,人口劇增和人類活動加劇了水資源污染。生物的生存受到影響節約用水,治理污染,南水北調等氟氯烴、哈龍等化合物的使用臭氧層變薄,到達地面的太陽紫外線增強,會對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極大危害減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烴、哈龍等物質二、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形成危害防治措施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植被的破壞(開墾草原,過度放牧)氣候惡化,沙塵暴肆虐保護草地、植樹造林生物生存環境的破壞、掠奪式開發和利用、外來物種入侵等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就地保護和異地保護等排放到大氣、水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過多導致酸雨、霧霾、水體富營養化頻發減少污染物排放,對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等二、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污染類型污染情況成因危害大氣污染酸雨大量化石燃料燃燒,大氣中SO2等過多危害動植物生命活動,腐蝕金屬材料與建筑物等霧霾大量化石燃料燃燒,大氣中細顆粒物增多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體健康水體污染無機污染水中富含N、P等無機物(無機:藻類大量繁殖,水體富營養化,表現為赤潮或水華;有機:異養型生物繁殖),水體缺氧,生物大量死亡,加重污染有機污染水中富含有機物土壤污染重金屬、農藥污染重金屬、農藥等進入食物鏈通過生物富集,高營養級生物體內濃度高,危害人體健康拓展延伸1:常見環境污染的類型、成因及危害解決水污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污水排放。對不可避免產生的污水,要集中到處理廠進行凈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過濾、化學反應分解等,最符合生態學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辦法降解。(1)特點:具有

。(2)影響: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對

的穩態造成威脅,并影響到人類的

。(3)措施:正確處理

的關系,踐行經濟、社會和生態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全球性生物圈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經濟發展二、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的特點、影響及應對措施(4)我國應對措施:我國政府倡導

建設,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國策。①建設生態文明,要求每一個公民從我做起,積極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中。②對于節能環保的綠色生活方式,我們不僅要深入理解,身體力行,而且要廣為宣傳,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生態文明考點二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復習目標】1.生物多樣性的層次。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3.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以及如何從我做起保護生物多樣性?復習指導閱讀選必2教材P90~96內容,解決以下問題:(3min)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范圍、層次是什么?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3.生物多樣性的價值?4.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1.概念:2.層次:一、生物多樣性的內容生物圈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們所擁有的_________,以及各種各樣的__________,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全部基因生態系統

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決定根本原因形成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最基本的表現是生物多樣性的宏觀表現同一物種中的差異,為“遺傳多樣性”;不同物種間的差異,為“物種多樣性”;生物與非生物環境間的關系,應為“生態系統多樣性”。分子水平:DNA的多樣性細胞水平:染色體的多樣性個體水平:表型的多樣性(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實用意義的價值食用藥用工業原料非實用意義的價值旅游觀賞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絕大多數來自動植物、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為人類提供了眾多生產原料。食物基本來源于種植農作物和養殖家畜、家禽及海產品。在生態旅游、科學研究、藝術創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包括實用意義的價值和非實用意義的價值。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固碳、供氧等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濕地可以蓄洪防旱、凈化水質、調節氣候2.間接價值:(生態價值)主要體現在調節生態系統的功能等方面。促進生態系統中基因流動和協同進化注意: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直接價值。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目前人們尚不清楚的價值。不起眼的野草(過去)用于治療瘧疾(現在)黃花蒿潛在價值≠沒有價值3.潛在價值:過去:一種不起眼的、當柴燒的植物——三叉苦對大量的野生生物,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使用價值,但是它們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1)紅樹林的海岸防護作用和觀賞性體現了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

)

×其防護作用體現了紅樹林的間接價值,而觀賞性體現了紅樹林的直接價值。(2)種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

√(3)各種中藥材的藥用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

×新考案P3131.人類的活動對野生物種____________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喪失和__________。2.____________是物種生存受到威脅的重要原因。如過度砍伐、濫捕亂獵。3.____________也會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4.農業和林業品種的__________會導致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以及與之相應的經長期____________的物種消失。5.___________的盲目引入也會導致物種的滅絕,使生物多樣性喪失。生存環境碎片化掠奪式利用環境污染單一化協同進化外來物種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1.就地保護①概念: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等。②意義: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2.易地保護①概念: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②意義:這是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一旦繁育的野生動物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將它們回放野外。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3.利用生物技術保護瀕危物種建立精子庫、種子庫、基因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我國還利用人工授精、組織培養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術,加強對珍惜、瀕危物種的保護。①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當前主要是降低破壞地球生態環境的速度,包括控制人口增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以及廢物的重復利用等。4.其他措施②保護多樣性還要加強立法、執法、宣傳教育,使每個人都能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自覺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為和習慣。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和利用,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1)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易地保護,是保護綠孔雀的有效措施。(

)

×提示

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2)大量引進國外物種是增加當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

)

×提示

盲目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引起當地物種的滅絕。新考案P313提醒

外來物種的引入不一定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的增加。如果引入的物種對當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則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銳減。生物入侵概念:是指某物種由它的原產地經自然或人為途徑遷移到另一個新的環境,并對當地生物多樣性造成危害的過程。危害:①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或生態平衡②使原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引發生態危機①占據生態位②外來物種適應能力強,缺少天敵,繁殖能力強,在短時間內實現種群的“J”形增長引發生態危機原因:考點三

生態工程【復習目標】1.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2.生態工程的實例。3.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復習指導閱讀選必2教材P98~108內容,解決以下問題:(4min)1.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理解掌握它們的概念、理論基礎、特點、實例)2.生態工程的實例(①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②濕地生態恢復工程;③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3.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1.自生二、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態工程以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為基礎,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態學基本原理。自組織自我調節整體循環協調自生在生態系統中由生物組分而產生的自組織、

、自我調節、_______________。自我優化自我更新和維持(2)理論基礎: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3)措施:①在生態工程中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適當提高生物多樣性);②需要創造有益于生物組分的生長、發育、繁殖,以及它們形成互利共存關系的條件。核心關鍵詞:生物多樣性、自我調節能力。(1)概念:二、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2.循環指在生態工程中促進系統的物質遷移與轉化,既保證各個環節物質遷移順暢,也保證主要物質或元素的轉化率高。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功能。通過設計,實現不斷循環,使前一個環節產生的廢物盡可能地被后一環節利用,減少整個生產環節“廢物”的產生。實現物質多級循環利用,廢棄物資源化,減少污染。無廢棄物農業(2)理論基礎:(3)實施措施:(1)概念:(4)特點:(5)應用實例:核心關鍵詞:物質循環,無廢棄物。二、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3.協調(2)理論基礎:(3)實施措施:(1)概念:考慮

、

的協調與適應。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適應,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①考慮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②考慮環境容納量/環境承載力。(4)應用實例:我國西北一些地區年降水量小于450mm,只適宜種植灌木和草本植物,但曾被硬性規定種植喬木類楊樹。由于環境不利于楊樹生長,這里的楊樹長得十分矮小,枯枝很多,半死不活,遠不如當地樹種那樣有較高的生態適應性,導致這一地區種植的防護林成了殘敗的“灰色長城”。核心關鍵詞二、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4.整體(2)理論基礎:(1)概念:每個生態工程都是具有多組分、復雜結構及綜合功能的系統,復雜系統建設必須以整體觀為指導。社會-經濟-自然是一個復合系統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各成分功能之和(3)實施措施:①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組分要有適當的比例,構成有序的結構。②社會-經濟-自然是一個復合系統把生態與社會、經濟結合起來。(4)應用實例:進行林業工程建設時,一方面號召農民種樹,另一方面考慮農民的生活問題。在我國西北一些地區進行防護林建設時,沒有種植適應當地環境的樹種,而是種植了大量不適應當地環境的楊樹。這主要違背了什么原理?請提出你的建設性意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違背了協調原理。植樹造林時,要根據自生和協調原理,樹種不能單一,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因地制宜新考案P315判斷常見生態工程實例所遵循的原理。(1)無廢棄物農業——遵循______原理。(2)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層次——遵循______原理。(3)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引起大面積水華——違背______原理和______原理。(4)前面造林,后面砍樹——違背______原理。循環自生自生協調整體(5)草原確定合理載畜量,不能過度放牧——遵循______原理。(6)單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穩定性低,易爆發蟲害——違背______原理。(7)濕地的破壞,水體的污染——違背______原理。(8)引種時考慮是否適應環境——遵循______原理。(9)在進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時,既號召農民種樹,又要考慮農民生活問題——遵循______原理。協調自生自生協調整體新考案P315三、生態工程的實例1.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1)問題人多地少,資源有限(2)實例北京郊區的某村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物質多級循環利用工程宗旨:因地制宜對策及對應的主要原理有效選擇畜、魚等多種生物組成并合理布設——________原理作物→糧食、秸稈→人、畜食用→糞便殘渣→沼氣池→農田→作物。——________原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增加了就業和經濟收入,解決了社會問題?!猒_______原理自生循環整體三、生態工程的實例宗旨:因地制宜2.濕地生態恢復工程(1)濕地的作用具有蓄洪防旱,調節區域氣候,控制土壤侵蝕,自然凈化污水,為遷飛鳥類和其他多種動植物提供棲息地,以及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環境等功能。(2)問題人們對濕地進行排水和圍墾,已經破壞了地球上80%的濕地資源。此外,濕地的環境污染、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等,會導致濕地生態系統嚴重退化。(3)對策廢水處理、點源和非點源污染控制、土地處理工程,以及動植物物種引進等。①采用工程學和生態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擾的濕地得以恢復。②在濕地周圍建立緩沖帶,以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使濕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三、生態工程的實例宗旨:因地制宜2.濕地生態恢復工程(4)實例廈門筼(yún)筜(dāng)湖生態恢復工程對策及對應的主要原理引潮入湖、輸送新鮮海水、西水東調等措施,湖水水質顯著改善。——________原理廢水等污染物的處理?!猒_______原理根據原濕地中物種的分布情況引入動植物——_________原理建立緩沖帶,減少人類的干擾、依靠其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_________原理循環協調自生自生三、生態工程的實例宗旨:因地制宜3.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1)問題①山體、土壤和植被乃至整個地區生態系統被破壞;②極端惡劣的土地條件,會阻礙植被的生長;③規模巨大的采礦業,對土地景觀造成巨大影響,產生嚴重重金屬污染。(2)對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層覆蓋、特殊隔離、土壤侵蝕控制、植被恢復工程等。恢復礦區生態環境,首先要通過機械方法平整壓實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樹種草。關鍵在于植被恢復,以及植被恢復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3)實例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對策及對應的主要原理人工進行地表覆蓋、植被恢復——________原理根據環境引入當地土著物種——_______原理搞好礦區經濟的同時,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______原理自生協調整體三、生態工程的實例宗旨:因地制宜3.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1.對生態工程治理應持有的態度四、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在肯定生態工程的作用,特別是看到它在恢復、重建受損生態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不要忘記大自然固有的強大的生態恢復力量,更不能誤認為只要有了生態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壞,后治理”的老路。(1)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導,難以像“精確農業”那樣設計出標準化、易操作的生態工程樣板。(2)有些設計缺乏高科技含量。(3)生態系統的調控尚缺乏及時準確的監測技術的支持。(4)缺乏理論性指導。2.我國生態工程存在的問題4.我國生態工程的前景四、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3.我國目前面臨的生態危機及對策(1)危機:人口激增、環境與資源破壞、能源短缺等問題。(2)對策:發揮生態工程建設的作用,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要注重

與經濟、社會效益的結合。中華民族傳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發展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今天,古老的智慧融合了現代科學成就,生態工程的發展和應用,將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大有作為。構建網絡第48講

人與環境17突破

考點題型

命題全研透考向1

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例1

下圖是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圖,下列對“環境容納量”的理解,<zzd>錯誤</zzd>的是(

)

。ⅠⅡⅢ第48講

人與環境19例2

(原創)生態足跡(生態占用)的大小與生態環境建設密切相關,下列說法<zzd>錯誤</zzd>的是(

)

。CA.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也就越大B.食用牛肉會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更大,因為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C.農牧業生產中縮短食物鏈不改變生態足跡D.生態足跡總量大于生態承載力總量不利于可持續發展[解析]

農牧業生產中縮短食物鏈使得散失的能量減少,有利于減小生態足跡,C錯誤。第48講

人與環境20考向2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例3

(改編)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它是發生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F象。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我國海域發生赤潮的次數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下列關于赤潮的敘述,<zzd>錯誤</zzd>的是(

)

。DA.赤潮發生時水體多變為紅色,會導致魚、蝦的死亡B.生活中減少含磷洗滌劑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發生的概率C.赤潮發生時水中的溶氧量減少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會引起赤潮第48講

人與環境21

第48講

人與環境22水華或赤潮產生機制第48講

人與環境23例4

(2023·江蘇卷)我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不僅在生態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還顯著增加了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CA.天然林的抵抗力穩定性強,全球氣候變化對其影響不大B.減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溫室效應的形成C.碳循環中無機碳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D.天然林保護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第48講

人與環境38突破

考點題型

命題全研透考向1

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分析例1

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系統穩態和生產力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A.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種群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B.人類活動導致的棲息地消失、退化、片段化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C.森林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將瀕危野生動物轉移至專門保護中心進行人工馴養、培養和繁殖是最有效的保護措施第48講

人與環境39[解析]

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A錯誤;森林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錯誤;將瀕危野生動物轉移至專門保護中心進行人工馴養、培養和繁殖屬于易地保護,就地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D錯誤。第48講

人與環境40例2

(2022·廣東卷)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考察時指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要充分認識其對國家的戰略意義。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海南熱帶雨林的直接價值體現在其(

)

。C

第48講

人與環境41

第48講

人與環境42考向2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例3

(2023·廣州三模)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強調“秉持生態文明理念”。我國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強野生稻等種源物種的保護,推進華南虎等特殊物種的人工繁育等。下列說法<zzd>錯誤</zzd>的是(

)

。AA.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是要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B.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C.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屬于就地保護D.對華南虎等特殊物種最好的保護方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第48講

人與環境43[解析]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是協調好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減少人類對環境的過度利用,A錯誤;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是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措施,B正確;就地保護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C正確;對生物最好的保護是就地保護,如建立自然保護區,D正確。第48講

人與環境44例4

下列關于生物入侵的敘述,<zzd>錯誤</zzd>的是(

)

。BA.生物入侵會使原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B.生物入侵會使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增強C.生物入侵會打破生態系統中生物間的制約關系,破壞生態系統的穩態D.適當引入外來物種,可增加物種多樣性,使當地的生態平衡更加穩定[解析]

外來物種入侵或引種不當(如引入我國的水葫蘆、食人魚等),會減少當地的物種數量,從而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主要通過食物鏈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種消失或者瀕危),使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B錯誤。第48講

人與環境18A.環境容納量是指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B.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環境容納量在不斷加大C.人類可以局部地改造環境,但卻不能使人口數量長時間超過環境容納量D.生物圈的穩態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人類改造自然的基礎[解析]

分析題圖可知,人口數量總是低于環境容納量,即使暫時高于環境容納量(如圖Ⅱ、Ⅲ),最終還是要降下來,由此可知,環境容納量是指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A、C正確;生產力的發展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所以環境容納量不會無限增大,B錯誤;人類活動要以生態系統的穩態為基礎,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報復,D正確?!痰?8講

人與環境24[解析]

天然林由于組成成分復雜,群落結構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強,但全球氣候變化會影響天然林的生長,A錯誤;減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減緩溫室效應的形成,但不能消除已經形成的溫室效應,B錯誤;碳循環中無機碳(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C正確;天然林保護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起調節作用的間接價值,D錯誤。第48講

人與環境54突破

考點題型

命題全研透考向1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例1

(原創)下列關于生態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CA.在生態工程建設中考慮生物組分的選擇和布設體現了自生原理B.無廢棄物農業保障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結構,實現了物質循環利用C.協調原理就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協調與適應D.生態工程建設需要考慮當地自然、社會和經濟情況[解析]

協調原理是指處理好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協調與適應,C錯誤。第48講

人與環境55判斷生態工程原理的方法

1.若強調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則為自生原理。

2.若強調充分利用廢棄物,則為循環原理。

3.若強調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則為協調原理。

4.若強調社會—經濟—自然復合體,則為整體原理。第48講

人與環境56例2

(原創)樹林濕地公園是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擴大濕地覆蓋率,各地區積極將養殖池塘改造為濕地,規?;七M“退養還濕”工程,下列說法<zzd>錯誤</zzd>的是(

)

。CA.“退養還濕”生態修復工程應遵循自生、整體的原理B.“退養還濕”過程中群落的優勢種的變化屬于次生演替C.濕地生態系統能蓄洪防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退養還濕”能增加碳儲存量,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解析]

濕地生態系統能蓄洪防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錯誤。第48講

人與環境57考向2

生態工程案例分析

右圖是該河道的模擬修復示意圖。下列敘述<zzd>錯誤</zzd>的是(

)

。第48講

人與環境58A.納米曝氣可促進湖底淤泥中和生物膜上的需氧微生物分解有機污染物B.消費者、分解者的能量最終均來自該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C.有效選擇人工浮床中的植物種類并合理布設,這遵循了自生原理D.與修復前相比,該河道修復后物種豐富度更大,自我調節能力更高√第48講

人與環境59[解析]

納米曝氣能提高水體中的溶氧量,進而可促進湖底淤泥中和生物膜上的需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促進有機污染物快速分解,A正確;消費者、分解者的能量來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生活污水中的化學能,因而這些能量不都來自該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B錯誤;有效選擇人工浮床中的植物種類并合理布設,進而可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該設計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C正確;與修復前相比,該河道修復后物種豐富度更大,營養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