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一)概念
概念是事物的特有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概念一般是用有實在意義的詞或者詞組來
表達。使用概念要明確,是正確思考問題、準確表達思想的必要條件。
(二)內涵和外延
概念的含義叫做概念的內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屬性。每一個概念又都有
它的適用范圍,叫做概念的外延。內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內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如”
三角形”是"三條線段首尾相結而形成的多邊形",這是“三角形"的內涵,外延要包括所有的
三角形。而“直角三角形",是指"三條線段首尾相結而形成的有一個直角的三角形",增加
內涵,外延就只縮小到只有直角的三角形才叫"直角三角形”。
(三)概念和詞語的關系
一個概念可以由多個詞語表示。如"父親""老子""爹""爸爸""家嚴""阿大嘟可以表達一個
概念,一個詞語也可以表示多個概念。”先生”可以表示"老師",也可以表示“醫生”。
(四)概念與概念的關系
全同關系:兩個概念內涵不一樣,外延卻一樣,兩個概念就呈現全同關系。如“北京”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包含關系:兩個相關的概念,一個外延大,是大概念;一個外延小,是小概念,大概念
包含了小概念的全部外延,這種關系就是包含關系。如“水果“和“蘋果”。
交叉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重合。如“青年工人"是"青年人"和"工人"交叉的結
果。
反對關系:在同一個大概念下面的兩個小概念,如果兩個小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大概念
的外延,如"白菜"和"蘿卜”。
矛盾關系:在同一個大概念下面的兩個小概念,如果兩個小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大概念
的外延,那么,這兩個概念之間就有矛盾關系。如“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二、判斷
(-)簡單的判斷
判斷是對事物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簡單判斷是只包含一個主詞、系詞和賓詞的判斷。
這種判斷直接對事物作肯定或否定,不需要附加任何條件,因此又把它叫做直言判斷。如: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
判斷的幾種類型:
全稱肯定判斷所有的天體都在運動
全稱否定判斷所有的鯨都不是魚
特稱肯定判斷有的動物有尾巴
特稱否定判斷有的動物沒有尾巴
單稱肯定判斷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單稱否定判斷岳飛不是現代人
(二)復合判斷
1、假言判斷
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之間的條件聯系的復合判斷。在漢語中,假言判斷通常是用假設復
句或者條件復句來表達的,例如:
(1)如果學習不努力,就不能取得好成績。(充分條件和結果)
(2)只有生產發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要條件和結果)
所謂充分條件,是指這樣一種條件:有了這個條件,就必然有某種結果,但是沒有這個
條件時,未必就沒有某種結果。在漢語中,充分條件和結果的關系常常用“如果……那
么……”、"假如……就……”等來表示。(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公式:有之則必然,無
之未必不然)
所謂必要條件,是指這樣一種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必然沒有某種結果,但是有了這
個條件時,卻不一定就有某種結果。在漢語中,必要條件和結果的關系常常用“只有……
才……”、沒有……就沒有……“、”不……不……"、除非……才……”等來表示。(必
要條件的假言判斷公式:無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2、選言判斷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人們對某個事物做出正確判斷時,就要估計到這個事物有
幾種可能的情況,或是這樣,或是那樣。選言判斷就是反映事物有多種可能性的判斷。這
種漢語中,選言判斷是用選擇復句來表達的。例如:
(6)一個革命的政黨,不是實行正確的政策,就是實行錯誤我政策。(不相容互相排
斥的可能性)
(7)地主剝削的方式,主要地是收取地租,此外或兼放債,或兼雇工,或兼營工商業。
(相容不互相排斥的可能性)
三、演繹推理
推理就是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過程。正確的推理可以使我們
從已經有的知識退出新的知識,作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三段論
所謂三段論,簡單來說,這是一種以“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為結構的邏輯推理方式,
其基本邏輯是:如果A類對象全部都是a,那么,它的部分也必然是a;如果A類對象全部
都不是a,那么,它的部分也必然不是a。例如:
三短論是由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組成的。比如:
(1)凡綠色植物都含有葉綠色;
(2)菠菜是綠色植物;
(3)所以,菠菜含有葉綠素。
這個推理有三個簡單判斷,(1)(2)是前提,(3)是結論,這三個判斷的主詞和賓
詞只有三個不同的概念,即“綠色植物”、“含有葉綠色”“菠菜”。
在兩個前提中,“綠色植物”這個概念出現過兩次,它是由前提推出結論的媒介,叫做
“中詞”,結論中的主詞“菠菜”和賓詞“含有葉綠素”在前提里并沒有發生直接的關系,
只是通過中詞“綠色植物”從發生關系的。
原則一:四項必然錯誤。
一個三段論中,只能有三個不同的概念。如果有四個,就一定錯了。如:人已經存在幾
百萬年了;而你沒有存在幾百萬年;所以你不是人。
這個三段論中,看上去有三個概念“人,幾百萬年,你”,但因為前后兩個“人”違反
T“同一律",是不同的,所以其實一共出現了四個概念“人類,幾百萬年,你,人體”。
原則二:中項兩不周延。
中項,就是在三段論中用來聯系大前提和小前提的項。如:“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蘇格
拉底是人”,這里的“人”就是中項。
那什么叫周延?“所有中國人”指全部,是周延的概念;“一部分中國人”,是不周延
的概念。
如:一部分中國人很有錢,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國人,所以北京人很有錢。
在這個三段論里面,“一部分中國人”是聯系大前提、小前提的中項,但是不周延,所
以犯了“中項兩不周延”的邏輯錯誤。
原則三:大項擴大,小項擴大。
如:“玉米是高產農作物,玉米是雜糧,所以雜糧是高產農作物。”
這句話的小前提其實是:玉米是“一種”雜糧。結論其實是:“所有”雜糧是高產農作
物。小前提是“一種”,結論是“所有”,就是“小項擴大”。
再如:“軍人需要鍛煉身體,我不是軍人,所以我不需要鍛煉身體。”
這句話的大前提其實是:軍人是“部分”需要鍛煉身體的人。結論其實是:我不在“全
體”需要鍛煉身體的人之中。大前提是“部分”,結論是“全體”,就是“大項擴大”。
原則四:兩前否,結不定。
如:“日本不是大陸國家,日本不是熱帶國家,所以,……”
大前提、小前提都是否定句,無法推出出必然的結論。
原則五:一前否,結必否。
如:“人非草木,律師是人,所以,律師非草木。”
再如:“蛇是沒有腳的,此動物不是沒有腳的,所以,此動物不是蛇。”
這兩句話是對的。或者大前提,或者小前提是否定句,并且只有一個是否定的,所以結
論一定為否定句形式。
(二)假言推理
以假言判斷作前提的演繹推理,就叫假言推理。假言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和必要
條
件假言判斷,因此,假言推理也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先
看下面的例子:(1)如果光對它照射的物體產生壓力,那么就可以斷定光具有質量;
(2)物理學家用實驗證明光對它照射的物體產生壓力;
(3)所以,可以斷定光具有質量。
這個假言推理的前提(1)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其中一個判斷“光對它照射的物體產
生壓力”叫前件,后一個判斷“光具有質量”叫后件,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后件表示
在充分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在這個推理過程中,前提(@)承認(!)里前提“光對它照
射的物體產生壓力”,結論(3)則承認(!)的后件“光具有質量”。這樣的推理就是充
分條件的假言推理。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里,如果前件成立,后件也一定成立,因此上面
的推理形式是正確的。再看一個例子:
(1)如果一個圖形是正方形,那么它是四邊相等的;
(2)這個圖形四邊不相等;
(3)所以,它不是正方形。
這個假言推理的前提(!)也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我們知道,如果這個判斷的后件“它
是四邊相等的”不成立,前件“一個圖形是正方形”一定也不成立。這個推理的前提(2)
否認了(1)的后件,所以結論(3)就可以否認(1)的前件。這個推理形式也是正確的。
上面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中,承認前件就要承認后件,否認后件,
就要否認前件。
下面兩組例子和上面的有不同,它們是以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為前提的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1)要肥料充足,菜才長得好;(1)育種時,只有達到一定的溫度,種子
(2)這塊地的菜長得好;才能發芽;
(3)所以,這塊地的肥料充足。(2)這次育種沒有達到一定溫度;
(3)所以,種子沒有發芽。
“要肥料充足,菜才長得好”和“育種時,只有達到一定的溫度,種子才能發芽”都是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其中,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條件,后件是前件的充分條件。因此,承認
后件“菜才長得好”就要承認前件“肥料充足”;否認了前件,如“育種沒有達到一定溫
度”,就要否認后件,得出“種子沒有發芽”的結論。這兩組推理都是正確的,它告訴我
們,在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中,承認后件;就要承認前件,否認前件,就壓否認后件。
總之,假言推理是根據前提(1)的前件和后件的條件關系進行推理的,前提(2)結論
(3)在前提(1)之中,所以,假言推理是不是合乎邏輯,首先要看前提(1)中的條件關
系是不是恰當,是不是合乎客觀實際。同時,要注意推理方式是不是正確。
(三)選言推理
以選言判斷作前提的演繹推理叫選言推理。由于選言判斷分為相容判斷和不相容判斷,
所以選言推理也分為相容選言推理和不相容選言推理。
選言判斷的簡單判斷叫“選言肢”。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的選言肢可以只有一個是正確
的,也可以幾個都是正確的,但不能都是不正確的。
下面的例子是以相容的選言判斷為前提的選言推理:
(1)這個三段論的錯誤,或者是因為前提不正確,或者是因為推理不符合規則;
(2)這個三段論的前提是正確的‘
(3)所以,這個三段論的錯誤是因為推理不符合規則。
在這個推理過程中,
前提(1)提出了“這個三段論的錯誤”的兩種可能,而且只有兩種可能。前提(2)既
然否認了“前提不正確”的可能,那么,結論(3)便承認了前提(1)提出的另一種可能
“推理不符合規則”。這是正確的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形式,即否了選言前提中的一個選言
肢,就要承認另一個選言肢。
如果把上例換成下邊的說法,就是不正確的。
(1)這個三段論的錯誤,或者是因為前提不正確,或者是因為推理不符合規則;
(2)這個三段論的前提不正確;
(3)所以,這個三段論的錯誤不是因為推理不符合規則。
“這個三段論的錯誤”,可能是“前提不正確”和“推理不符合規則”兩個原因都存在,
所以,不能承認了選言前提中的一個選言肢,就否認另一個選言肢。
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則提出了幾個不相容的可能。幾個不相容的可能中如果一部分可能是
錯誤的,那么,另一部分可能就是正確的。以不相容是選言判斷為前提的選言推理,如果
否認前提中的一個選言肢,就要承認另一個選言肢。這一點和相容的選言推理相同,比如:
(1)從這個山山村到縣城只有兩條路,一條大路,一條小路,要么走大路,要么
走小路;(2)大路比較遠,不走大路'
(3)所以,只有走小路。
“要么走大路,要么走小路”,二者只能選其一。既然否定了走大路,就要肯定走小路。
但是,在不相容的選言推理中,如果承認了前提中的一個選言肢,同時就可以否認另一個選
言肢。在這點上和相容的選言推理是不同的。比如:
(1)某小學規定,三年級學生可選上一門外語課,或者是英語,或者是日語;
(2)王小華選上英語課;
(3)所以,他就不能選上日語課。
在英語和日語只能選上一門的前提下,既肯定了“選上英語課”,就要否定“選上日語
課”。
選言推理在認識過程中有很大的作用,當我們已經了解所討論問題的一切可能時,運用
這種推理,能夠作出正確的結論。
(四)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由一些個別的特殊的事例推出同一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思維方式。由特殊
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就要運用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的形式,有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不完全歸納法又分為簡單枚舉法和科
學歸納法。
(-)完全歸納法
完全歸納法,是從一類事物中每個事物都具有的某種性質,推出這類事物全體都具有這
種性質的方法。完全歸納法適用于包含的對象數量不多而又可能逐一了解清楚的一類事物。
運用完全歸納法,前提必須包括一類事物中的每一個事物,不能有遺漏,而且作為前提
的判斷要真實,這樣才能得出真實可靠的結論。
如:某工廠由五個車間。為了了解全廠完成第一季度生產計劃的情況,工廠領導部門向
各車間做了調查。調查的結果,第一車間完成了第一季度生產計劃,第二車間完成了第一
季度生產計劃,第三、四、五車間也都完成了第一季度生產計劃。據此他們得出結論:全
廠完成了第一季度生產計劃。
這個結論是用完全歸納法推出來的。
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只調查了四個車間,就得出全廠完成了第一季度生產計劃的結論,
這個結論是不可靠的;或者,雖然五個車間都做了調查,但對其中某個車間的生產情況判
斷不正確,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可靠的。
(-)簡單枚舉法
對一類事物中部分對象的判斷為前提,推出關于這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方法,叫
做簡單枚舉法。
簡單枚舉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例如“瑞雪兆豐年”、“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等農諺,就是我國農民根據實踐經驗,用簡單枚舉法歸納出來的。這種推理方法,是根據某
種現象的多次重復來推出一般性結論的,這種結論是否真實可靠,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
比如原來人們認為凡是棉花都是白的,后來發現少數地方的棉花還有其他顏色,這說明原
先的結論是不完全正確的。
運用簡單枚舉法,考察同一類事物的數量越多,結論的可靠性就越大,因此必須盡可能
占有大量材料。如果只根據少數或個別事例就下結論,那就失于輕率,往往會犯以偏概全
的錯誤,得出不可靠的結論。
以偏概全的原因:(1)調查研究不夠,占有材料不足;(2)思想方法主觀片面,對事
物先入為主,抓住一點,不計其余;(3)故意用這種邏輯錯誤進行詭辯。例如“晏子使楚”,
楚王假造了一個齊國人偷盜的個別事例,然后以此為前提,推出“齊國人善于偷盜”這樣一
個一般性的結論,這個結論當然是虛假的。這是楚王為了難道晏子而有意制造虛假前提。
(三)科學歸納法
這種依據一類事物中部分對象的因果聯系,推出關于這一來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方
法,叫做科學歸納法。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是由實驗得出的結論。
科學歸納法和簡單枚舉法都屬于不完全歸納法,它們都是以對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的判
斷作為推理的前提的。但是,科學歸納法不象簡單枚舉法那樣,依據某種現象的多次重復
來推出結論,而是通過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科學分析來推出一般性結論。因此,這種結
論一般說來是比較可靠的。
尋求事物間的因果聯系,主要的有求同法和求異法。
求同法:凡是我們考察的現象出現的場合,其他條件都不同,只有一個條件相同,我們
就可以推斷,這個條件是我們考察的現象反生的原因。例如太陽光中的紅、橙、黃、綠、
青、藍、紫七色,可以在雨后的彩虹中看到,可以在肥皂泡中看到,還可以在光分鏡中看
到。這種現象出現的場合雖然不同,但這些不同的場合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光線發生了
折射。可見,光線的折射是出現七色的原因。
求異法:凡是我們考察的現象出現的場合,其他條件都相同,只有一個條件不同,我們
就可以推斷,這個條件是我們考察的現象發生的原因。例如在兩塊田里進行水稻實驗,這
兩塊田的土質、肥料、水利等條件都相同,管理方法也一樣,只有水稻品種不同,一塊田
是良種,另一塊田是非良種。試驗結果,良種稻的產量大大超過非良種稻。由此可見,采
用兩種是水稻增產的原因。
運用科學歸納法分出的結論是不是可靠,并不取決于它的前提數量的多少,關鍵在它的
前提是否典型。在日常工作中采用的“抓典型”“解剖麻雀”的方法,說話寫文章用典型
材料說明觀點的方法,就運用了科學歸納法。
寫作的時候,特別是寫調查報告、工作總結一類文章,常常用到歸納推理(主要是科學
歸納法)。要正確運用這種推理方法,首先是必須認真觀察事物,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占有
資料,特別是要注意掌握典型材料,在觀察事物、掌握材料的過程中,切忌先入為主,主
觀片面,務求材料準確可靠。另外,人們的立場、觀點不同,往往會從同樣的材料中引出
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結論。因此,我們不但要充分占有材料,還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觀點來分析這些材料,找出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從中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樣,我們的
思維過程才能正確反映客觀實際。
四、邏輯三大基本規律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內容和要求:
1、內容: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與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概念都要確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隨意變更;
二、違反同一律要求的邏輯錯誤:
1、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把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起來,并用一個概念代替已經使用的
另一個概念;表現為:
(1)隨表達需要而隨意變更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將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表達的不同概念混為一談;
2、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改變原來的斷定內同,或者用另一斷定
代替之;
表現為:
(1)在思維中,用一個與原來相似但不同的命題代替原來的待斷定命題;
(2)思考或談論問題時,沒有中心論題或者遠離中心論題;
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只要求在一個思維過程中保持確定;
(2)并不否認思維的發展變化;
(3)僅僅在思維領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
1、內容: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
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對不能同真的命題(矛盾關系、反對關系)同時加以
tH士
R定;
二、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
1、自相矛盾:同時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題;
2、悖論:一種特殊的邏輯矛盾,即通過一個命題的真,可以推假,而通過它的假,又
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僅對于一個思維過程,即同一個時間、地點的同一對關系;
(2)并不否認客觀世界事物之間的矛盾;
(3)矛盾律對于下反對關系沒有制約作用;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內容和要求:
1、內容: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
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對不能同假的命題(矛盾關系、下反對關系)同時加
以否定;
二、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
1、兩不可:對于相互矛盾的命題同時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辭;
2、復雜問語的回答與排中律:回答復雜問語時可以通過否定前提同時加以否定;
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運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應對于一個思維過程,即同一個時間、地點的同一對關系;
(2)排中律陳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陳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認事物相互轉化的中間形態;
五、二十四種邏輯謬誤理論
邏輯謬誤是我們日常思考和討論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人類在思維過程中往往容易陷
入錯誤的推理和論證方式,這就是邏輯謬誤的起源。
1、濫用假設
濫用假設指的是在論證中過度依賴未經證實或根本不成立的假設。例如,某人以“社交
媒體是毒藥”為前提,進而得出“所有使用社交媒體的人都無法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這
一結論。
2、訴諸傳統
訴諸傳統是一種基于“過去一直如此”假設的謬誤。這種謬誤忽視了社會變遷和知識進
步的可能性。例如,認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的,所以我們應該繼續這樣做”。
3、虛假二元論
虛假二元論是將事物簡化為兩個相對立的極端,忽略了中間的復雜情況。例如,將所有
宗教都視為迷信,或將所有科學都視為真理。
4、以一概全
以一概全是基于個別案例得出普遍規律的錯誤推理。例如,某人認為“我遇到過一個壞
人,所以所有人類都是壞人”。
5、訴諸個人攻擊
訴諸個人攻擊是忽視論點本身而攻擊對方個人的謬誤。例如,某人在辯論中通過攻擊對
方的外貌或個人生活方式來否定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好好解構對方的論述。
6、過度夸張
過度夸張是為了增加效果而夸大或扭曲事實的謬誤。例如,某廣告聲稱他們的產品“絕
對是世界上最好的”。
7、非理性情感訴求
非理性情感訴求是通過激發人們的情感而不是邏輯來動搖他們的觀點。例如,利用恐懼
或惡心的形象或言論來喚起人們的情感反應,而不是通過邏輯和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8、訴諸權威
訴諸權威是將某個人或機構的意見視為絕對真理,而不是對事實和邏輯進行分析。例如,
認為“專家說了,所以一定是對的”。
9、謬誤的比較
謬誤的比較是基于錯誤的比較標準和方法得出不準確的結論。例如,某人說:“我比你
更努力,所以我比你更優秀。”
10、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是將無法證明的事實視為真理的錯誤觀點。例如,某人認為“我們無法證明神
的存在,所以他一定不存在”。
11、謬誤的因果關系
謬誤的因果關系是錯誤地將兩個事件或觀點之間的原因和結果聯系起來。例如,將漲薪
和員工表現之間的因果關系弄顛倒,認為“工資上漲是因為員工表現好”。
12、抽象詞的混淆
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工挖孔樁施工合同標準版
- 江西省橫峰中學2024-2025學年全國卷高考押題生物試題(文、理)試題含解析
- 云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調研試題數學試題含解析
- 餐飲公司加盟合同
- 天津市薊州區第三聯合學區2025屆初三4月質量調研(二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房地產買賣合同三方協議
- 人力資源終止合同模板
- 學校專職安全教育輔導員合同協議
- 舞蹈基礎與幼兒舞蹈編創 課件 身體的認知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第8單元 第2課時 簡單的組合 教案
- 2014鄭開馬拉松醫療培訓
- 《骨科公休會》教學課件
- 高一歷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課件
- 淺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 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課件
- 基因毒性雜質控制-課件
- 初一泛讀黑布林 《霍利的新朋友》
- 粉筆國考行測模考大賽第十季
- 老年綜合評估和老年綜合征PPT通用通用課件
- 超星爾雅學習通《人力資源招聘與選拔》章節測試含答案
- 主提升機司機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