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必修2課時訓練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檢測試題_第1頁
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必修2課時訓練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檢測試題_第2頁
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必修2課時訓練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檢測試題_第3頁
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必修2課時訓練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檢測試題_第4頁
2017-2018學年高中生物必修2課時訓練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檢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章檢測試題(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測控導航表知識點題號1.孟德爾雜交實驗(一)及相關概念1,3,42.基因的分離定律應用5,6,7,303.孟德爾雜交實驗(二)及相關概念2,244.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應用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5,26,27,28,29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假說—演繹法包括“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假設、得出結論”六個環節。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現了兩個遺傳規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為了檢驗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正反交實驗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能產生數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孟德爾發現的遺傳規律可解釋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關性狀的遺傳現象D.孟德爾作出的“演繹”是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預測后代產生1∶1的分離比解析:為了檢驗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進入到不同配子中遺傳給后代”;孟德爾發現的遺傳規律只適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控制的性狀隨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的現象,不可能解釋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關性狀的遺傳現象;孟德爾作出的“演繹”是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預測后代產生1∶1的分離比。2.下列關于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D)A.F2中圓粒和皺粒之比接近于3∶1,符合分離定律B.兩對相對性狀分別由兩對遺傳因子控制C.F1產生4種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D.F2有4種性狀表現和6種遺傳因子組成解析:F2中,單獨看圓粒和皺粒這一對相對性狀,圓粒∶皺粒≈3∶1,與分離定律相符;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中的兩對相對性狀分別由兩對遺傳因子控制;F1產生雌雄配子各4種,它們之間的數量比接近1∶1∶1∶1;F1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共產生9種遺傳因子組成、4種性狀表現。3.在孟德爾的雜交實驗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D)A.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B.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做性狀分離C.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解析: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隱性性狀是指兩親本雜交,子代中表現不出來的性狀,隱性純合子表現出隱性性狀。4.在孟德爾進行的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中,具有1∶1比例的是(B)①雜種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②雜種產生配子類型的比例③雜種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④雜種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雜種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解析:在孟德爾進行的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中,雜種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1;雜種產生配子類型的比例、雜種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雜種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均為1∶1;雜種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為1∶2∶1。5.ABO血型由等位基因ⅠA、ⅠB和i控制,ⅠA、ⅠB分別決定紅細胞上有A抗原、B抗原。一對基因型為ⅠAi和ⅠBi的夫婦,生下血型分別為A型、B型和AB型的三個孩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等位基因ⅠA、ⅠB和i互為共顯性B.子代中出現AB型血孩子是基因自由組合的結果C.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孩子最可能為O型血D.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孩子是雜合子的概率為3/4解析:基因型ⅠAi和ⅠBi表現為A型血和B型血,而ⅠAⅠB表現為AB型血,說明只有基因ⅠA與ⅠB表現為共顯性,ⅠA、ⅠB分別對i都為完全顯性;一對基因型為ⅠAi和ⅠBi的夫婦,子代中出現AB型血孩子是等位基因分離,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結果,不是基因自由組合的結果;基因型為ⅠAi和ⅠBi的夫婦再生一個O型血(ii)孩子的概率只有1/4,與其他血型孩子的概率相同,根據前面的分析,基因型為ⅠAi和ⅠBi的夫婦再生一個雜合子的孩子的概率為3/4。6.老鼠的皮毛黃色(A)對灰色(a)顯性,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遺傳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含顯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顯性基因(A)的卵細胞不能結合。如果黃鼠與黃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黃鼠的比例是(B)A.4/9 B.1/2 C.5/9解析:由題意可知,不存在基因型為AA的老鼠,所以第一代的黃鼠均為雜合子(Aa),第一代小鼠交配后得到第二代小鼠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2/3)和aa(1/3);第二代產生的雌配子有A1/3,a2/3,雄配子有A1/3,a2/3,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后代中黃鼠為1/3×2/3×2=4/9,灰鼠為2/3×2/3=4/9,所以在第三代中黃鼠∶灰鼠=1∶1,黃鼠的比例是1/2。7.讓雜合子Aa連續自交三代,則F3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B)A.14 B.18 C.116 解析:雜合子自交n代,后代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2)n。雜合子Aa植株連續自交三次后,F3中雜合子占同代個體總數的(1/2)3=1/8。8.向日葵種子粒大(B)對粒小(b)是顯性,含油少(S)對含油多(s)是顯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進行雜交,結果如下圖所示。這些雜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的種類分別是(C)A.9種4種 B.8種6種 C.6種4種 D.4種6種解析:由題圖可知,粒大∶粒小=3∶1,推出親本的相關基因型為Bb和Bb;油少∶油多=1∶1,推出親本相關基因型為Ss和ss,親本為粒大油少(BS)和粒大油多(Bss),則粒大油少(BS)基因型為BbSs,粒大油多(Bss)基因型為Bbss。已知親本基因型BbSs×Bbss,求子代基因型和表現型種類,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定律,Bb×Bb,子代基因型3種,表現型有2種;Ss×ss,子代基因型2種,表現型有2種;因此BbSs×Bbss的子代基因型種類為2×3=6(種),表現型種類有2×2=4(種),選C。

9.已知D對d,T對t完全顯性,一雜交組合后代表現型有4種,比例為3∶1∶3∶1,這種雜交組合為(C)A.Ddtt×ddtt B.DDTt×ddTtC.Ddtt×DdTt D.DDTt×DdTT解析:Ddtt×ddtt→(1∶1)×(1∶0)=1∶1;DDTt×ddTt→(1∶0)×(3∶1)=3∶1;Ddtt×DdTt→(3∶1)×(1∶1)=3∶1∶3∶1;DDTt×DdTT→(1∶0)×(1∶0)=1。10.黃色圓粒(YyRr)豌豆與另一個體雜交,其子代中黃色圓粒豌豆占3/8,則另一親本的基因型是(D)A.YyRr B.Yyrr C.yyRr D.Yyrr或yyRr解析:黃色圓粒(YyRr)豌豆與另一個體雜交,其子代中黃色圓粒豌豆(YR)占3/8,而3/8=3/4×1/2,據此可推知:若將雙親的兩對基因拆開來考慮,則有一對基因相當于雜合子自交,另一對基因相當于測交,進而推知另一親本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

11.某種鼠中,黃鼠基因A對灰鼠基因a顯性,短尾基因B對長尾基因b顯性,且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當基因A或b純合時使胚胎致死。現有兩只基因型為AaBb的鼠交配,理論上所生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D)A.9∶3∶3∶1 B.1∶1∶1∶1C.3∶1 D.2∶1解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控制鼠體色和尾巴長短的這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兩只基因型是AaBb的黃色短尾鼠,交配時會產生9種基因型的個體,即:AB、Abb、aaB、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純合時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四種基因型個體能夠生存下來,其中AaBB(2/16)、AaBb(4/16)為黃色短尾;aaBB(1/16)、aaBb(2/16)為灰色短尾,所以理論上正常出生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2/16+4/16)∶(1/16+2/16)=2∶1。

12.牽牛花的紅花(A)對白花(a)為顯性,闊葉(B)對窄葉(b)為顯性。純合紅花窄葉和純合白花闊葉雜交的后代再與“某植株”雜交,其后代中紅花闊葉∶紅花窄葉∶白花闊葉∶白花窄葉的比依次是3∶1∶3∶1。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某植株”自交后代中表現型有幾種(A)A.2種 B.4種 C.9種 D.16種解析:牽牛花的紅花(A)對白花(a)為顯性,闊葉(B)對窄葉(b)為顯性,則純合紅花窄葉(AAbb)和純合白花闊葉(aaBB)雜交的后代基因型是AaBb,其與“某植株”雜交,其后代中紅花闊葉∶紅花窄葉∶白花闊葉∶白花窄葉是3∶1∶3∶1,分析子代中紅花∶白花=1∶1,闊葉∶窄葉=3∶1,說明前者是測交,后者是雜合子自交,所以與AaBb雜交的“某植株”基因型為aaBb,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為aaBB、aaBb和aabb,表現型為白花闊葉和白花窄葉,共有2種,故A正確。13.玉米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莖稈紫色(Y)對莖稈綠色(y)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以基因型為ddYY和DDyy的玉米為親本雜交得到的F1自交產生F2。選取F2中的高稈綠莖植株種植,并讓它們相互授粉,則后代中高稈綠莖與矮稈綠莖的比例為(B)A.5∶1 B.8∶1 C.3∶1 D.9∶7解析:F1自交產生的F2中高稈綠莖植株基因型有兩種,分別是Ddyy(占2/3)、DDyy(占1/3),相互授粉時,群體中雌配子類型及比例為Dy∶dy=2∶1,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Dy∶dy=2∶1,因此后代中會出現矮稈綠莖(ddyy),出現的概率是1/3×1/3=1/9,因此后代中高稈綠莖與矮稈綠莖的比例為8∶1。14.在家蠶遺傳中,蟻蠶(剛孵化的蠶)體色的黑色與淡赤色是相對性狀,黃繭和白繭是相對性狀(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兩個雜交組合得到的子代(足夠多)數量比見下表,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C)子代親代黃繭黑蟻白繭黑蟻黃繭淡赤蟻白繭淡赤蟻組合一9331組合二0101A.黑色對淡赤色為顯性,黃繭對白繭為顯性B.組合二中親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相同C.組合一和組合二的子代中白繭淡赤蟻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D.組合一中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和表現型都相同解析:分析表格:組合一子代中,黑色∶淡赤色=3∶1,黃繭∶白繭=3∶1,可確定黑色對淡赤色為顯性,黃繭對白繭為顯性,若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則組合一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Bb;組合二子代中,黑色∶淡赤色=1∶1,黃繭∶白繭=0∶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組合一和組合二的子代中淡赤蟻白繭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均為aabb;組合一中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Bb,表現型均為黑色黃繭。15.黃色卷尾鼠彼此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6/12黃色卷尾、2/12黃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上述遺傳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鼠色性狀由隱性基因控制C.控制黃色性狀的基因純合致死D.卷尾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解析:由題意可知,黃色卷尾鼠彼此雜交,子代中黃色∶鼠色=8∶4=2∶1,對于毛色來說,性狀發生了分離,說明該黃色卷尾鼠控制黃色的一對基因為雜合,且黃色是顯性性狀;卷尾∶正常尾=3∶1,說明該黃色卷尾鼠控制卷尾的一對基因為雜合,且卷尾是顯性性狀,這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卷尾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以及黃色(鼠色)性狀由顯(隱)性基因控制都不是出現上述比例的主要原因;子代中黃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離比的原因是控制黃色的基因純合致死,導致后代性狀分離比偏離9∶3∶3∶1。16.在家鼠的遺傳實驗中,一黑色家鼠與白色家鼠雜交(家鼠的毛色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獨立遺傳),F1均為黑色。F1雌雄個體進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況為黑色∶淺黃色∶白色=9∶6∶1,則淺黃色個體中純合子比例為(A)A.1/3 B.1/8 C.1/4解析:F2中家鼠的毛色情況為黑色∶淺黃色∶白色=9∶6∶1,明顯是9∶3∶3∶1的變形。因此可以得出控制家鼠顏色性狀的是兩對等位基因。假設分別用A、a,B、b來表示,F1的基因型是AaBb,黑色占了9,說明黑色為AB;淺黃色占6,說明淺黃色為Abb、aaB。其中AAbb和aaBB為純合子,占6份中的2份,即F2淺黃色個體中純合子比例為1/3。

17.某植物葉片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純種的圓形與純種的長形雜交,F1全為長形,F1自交產生的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長形∶圓形∶卵形=12∶3∶1。則親本的基因型是(B)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解析:F1自交,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長形∶圓形∶卵形=12∶3∶1,是9∶3∶3∶1的變形,因此F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由于親本是純種的圓形與純種的長形,所以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和aaBB,故選B。18.小麥粒色受獨立遺傳的三對基因A/a、B/b、C/c控制。A、B和C決定紅色,每個基因對粒色的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a、b和c決定白色。將粒色最淺和最深的植株雜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與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表現型相同的概率是(B)A.164 B.664 C.15解析:因為每個基因對粒色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所以后代表現型與Aabbcc相同的個體有Aabbcc、aaBbcc、aabbCc。將粒色最淺和最深的植株雜交,即AABBCC與aabbcc雜交,則F1為AaBbCc。讓F1自交,將三對基因分別考慮,Aa×Aa后代是Aa的概率為1/2,后代是aa概率為1/4;同理后代是Bb的概率為1/2,后代是bb概率為1/4;后代是Cc的概率為1/2,后代是cc概率為1/4,所以后代表現型與Aabbcc相同的概率為Aabbcc(1/2×1/4×1/4=1/32)+aaBbcc(1/4×1/2×1/4=1/32)+aabbCc(1/4×1/4×1/2=1/32)=6/64,故選B。19.某植物的花色由兩對自由組合的基因決定,顯性基因A和B同時存在時,植株開紫花,其他情況開白花,以下敘述錯誤的是(C)A.開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B.其中基因型是AaBb的紫花植株進行自交,子代表現型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C.只有基因型是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時,子代才會出現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D.基因型為aaBb的白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現為白花植株解析:由題意可知,開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種;基因型為AaBb的紫花植株進行自交,子代表現型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是AaBB或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時,子代都會出現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基因型為aaBb的白花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為aaBb、aaBB和aabb,全部表現為白花植株。20.長翅紅眼(VVSS)果蠅與殘翅墨眼(vvss)果蠅雜交,F1全為長翅紅眼果蠅。有5個具有上述兩性狀的品種,分別與F1交配,依次得到如下結果:①長紅∶長墨∶殘紅∶殘墨=9∶3∶3∶1②長紅∶長墨∶殘紅∶殘墨=1∶1∶1∶1③長紅∶長墨∶殘紅∶殘墨=1∶1∶0∶0④長紅∶長墨∶殘紅∶殘墨=1∶0∶1∶0⑤長紅∶長墨∶殘紅∶殘墨=3∶0∶1∶0那么這5個果蠅品種的基因型按①~⑤的順序依次是(D)A.vvss、vvSS、VvSS、VVss、VvSsB.VvSs、VVss、VvSS、vvSS、vvssC.VvSS、vvss、VvSs、VVss、vvSSD.VvSs、vvss、VVss、vvSS、VvSS解析:①長紅∶長墨∶殘紅∶殘墨=9∶3∶3∶1,其中長∶殘=3∶1,說明親本的基因型均為Vv;紅∶墨=3∶1,說明親本的基因型均為Ss,則品種1的基因型為VvSs;同理可得品種2的基因型為vvss;品種3的基因型為VVss;品種4的基因型為vvSS;品種5的基因型為VvSS。故選D。21.下圖是某種自花傳粉植物的花色素(由2對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合成過程圖。含花色素的花為紅色,否則為白色。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花傳粉得F1中紅花和白花植株比例為9∶7,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B)A.F1紅花植株自花傳粉,后代可能出現白花植株的約占8/9B.將F1白花植株相互雜交,所得的F2中不會出現紅花植株C.將F1白花植株自花傳粉,根據F2的表現型不能推測該白花植株基因型D.用酶A的抑制劑噴施紅花植株后出現了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不變解析:據圖分析,AB表現為紅花,其余基因型表現為白花。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花傳粉得F1中AB(紅花)∶(Abb+aaB+aabb)(白花)=9∶7,F1中紅花的基因型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中只有1/9AABB自交后代不會出現白花植株;將F1白花植株Abb與aaB相互雜交,后代可出現紅花植株;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bb、aaB、aabb,它們自交的后代都是白花,所以根據F2的表現型不能推測該白花植株基因型;用酶A的抑制劑噴施紅花植株,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并沒有改變基因型。

22.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細胞中另有一對等位基因B、b對稻瘟病的抗性表達有影響,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減弱。現用兩純合親本進行雜交,實驗過程和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D)A.親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純合子占2/3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D.不能通過測交鑒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解析:根據F2中三種表現型的比例為3∶6∶7(9∶3∶3∶1的變形),可判斷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1弱抗病的基因型為RrBb,根據題意抗病個體基因型為Rbb,親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F2的弱抗病植株基因型為RRBb、RrBb,無純合子;F2中抗病植株基因型為1RRbb、2Rrbb,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植株占2/3×1/4=1/6,抗病植株占11/6=5/6;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可能為BB或rrbb,通過測交,不能區分它們的基因型。

23.某種狗的毛色受到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G)對棕色(g)為顯性;顏色表達(H)對顏色不表達(h)為顯性,無論黑色或棕色基因是否存在,只要顏色不表達基因存在,狗的毛色為黃色。某人讓一只棕色公狗與一只黃色母狗交配繁殖多次,后代中三種顏色的狗都有一定數量。據此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A.兩只親代狗可為純合子,也可為雜合子B.F1中棕色狗基因型種類與黑色狗一樣多C.F1中棕色狗基因型種類比黃色狗多D.F1中黃色狗都為純合子解析:根據題意,黑色狗的基因型為GH,棕色狗的基因型為ggH,黃色狗的基因型為hh,一只棕色公狗與一只黃色母狗交配繁殖多次,后代中ggH、hh、GH三種顏色的狗都有,則雙親的基因型為ggHh、Gghh,均為雜合子;F1中棕色狗基因型為ggHh,黑色狗基因型為GgHh;F1中黃色狗的基因型為gghh、Gghh。

24.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生后代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D)A.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生在①過程B.②過程發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C.M、N分別代表16、9D.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1∶1解析:由題意“子代表現型為12∶3∶1”可知,基因間存在互作現象,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2∶1∶25.某種植物的果皮有毛和無毛、果肉黃色和白色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獨立遺傳。以下是該種植物三種不同基因型的個體進行雜交的實驗結果,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C)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無毛黃肉B×無毛黃肉C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C ↓ ↓↓有毛黃肉∶有毛白肉為1∶1全部為無毛黃肉全部為有毛黃肉實驗1實驗2實驗3A.果皮有毛和果肉黃色為顯性性狀B.若無毛黃肉B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無毛白肉所占比例為1/4C.實驗2中得到的子代無毛黃肉的基因型相同D.若實驗3中的子代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無毛黃肉所占比例為3/16解析:假設兩對等位基因分別是A、a與B、b。實驗1中有毛A與無毛B雜交,子一代均為有毛,說明有毛為顯性性狀,由實驗三:白肉A與黃肉C雜交,子一代均為黃肉,說明黃肉為顯性性狀;實驗一中的白肉A與黃肉B雜交,子一代黃肉∶白肉=1∶1,說明黃肉B是雜合子Bb,其自交后代無毛白肉所占比例為1/4;實驗2中,由于無毛黃肉B是雜合子aaBb,根據后代全部是無毛黃肉,說明無毛黃肉C是純合子aaBB,則后代無毛黃肉的基因型為aaBB、aaBb;實驗3中,有毛白肉A基因型為AAbb,無毛黃肉C基因型為aaBB,則子一代為AaBb,子二代無毛黃肉aaB所占比例為1/4×3/4=3/1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26.(8分)牽牛花的花色由基因R和r控制,葉的形態由基因T和t控制。下表是3組不同親本的雜交及結果,請據表分析回答:雜交組合親本的表現型后代的表現型及數目紅色闊葉紅色窄葉白色闊葉白色窄葉①白色闊葉×紅色窄葉40303970②紅色窄葉×紅色窄葉04300140③白色闊葉×紅色窄葉413000(1)上述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為、。

(2)請寫出三組雜交組合中兩個親本植株的基因型。①組合為:;

②組合為:;

③組合為:。

解析:分析表格,根據組合③,白色闊葉×紅色窄葉→后代均為紅色闊葉,說明紅色相對于白色為顯性性狀,闊葉相對于窄葉是顯性性狀,且親本的基因型為rrTT×RRtt;組合①中,白色闊葉(rrT)×紅色窄葉(Rtt)→后代均為闊葉,且出現白色(rr)性狀,說明親本的基因型為rrTT×Rrtt;組合②中,紅色窄葉(Rtt)×紅色窄葉(Rtt)→后代出現白色(rr),說明親本的基因型為Rrtt×Rrtt。

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1)紅色(1分)闊葉(1分)(2)rrTT×RrttRrtt×RrttrrTT×RRtt27.(12分)已知桃樹中,樹體喬化與矮化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與圓桃果形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對圓桃為顯性。下表是桃樹兩個雜交組合的實驗統計數據:親本組合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株數組別表現型喬化蟠桃喬化圓桃矮化蟠桃矮化圓桃甲喬化蟠桃×矮化圓桃410042乙喬化蟠桃×喬化圓桃3013014(1)甲組的兩個親本基因型分別為。

(2)根據甲組的雜交結果可判斷,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這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甲組的雜交后代應出現種表現型,比例應為。

(3)桃樹的蟠桃果形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已知現有蟠桃樹種均為雜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象(即HH個體無法存活),研究小組設計了以下遺傳實驗,請補充有關內容。實驗方案:,分析比較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①如果子代,

則蟠桃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象;②如果子代,

則蟠桃不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象。解析:(1)乙組中,親本均為喬化的,后代出現了矮化,由此可得喬化為顯性,矮化為隱性。由于蟠桃對圓桃為顯性,喬化對矮化為顯性,甲組中親本喬化蟠桃×矮化圓桃的基因型可表示為DH×ddhh,又由于后代中喬化∶矮化=1∶1,蟠桃∶圓桃=1∶1,均符合測交的結果,因此親本基因型為DdHh×ddhh。

(2)甲組后代只出現喬化蟠桃和矮化圓桃兩種表現型,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沒有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因為如果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甲組的雜交后代應出現喬化蟠桃、矮化蟠桃、喬化圓桃、矮化圓桃四種表現型,并且四種表現型的比例為1∶1∶1∶1。(3)如果存在顯性純合子致死現象,蟠桃(Hh)自交后代只有蟠桃(2/3Hh)和圓桃(1/3hh)。如果不存在顯性純合子致死現象,蟠桃(Hh)自交后代為蟠桃(3/4H)和圓桃(1/4hh)。

答案:(每空2分)(1)DdHh、ddhh(2)41∶1∶1∶1(3)蟠桃(Hh)自交①表現型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2∶1②表現型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3∶128.(8分)某種鼠的一個自然種群中,體色有三種:黃色、灰色、青色。受兩對獨立遺傳并具有完全顯隱性關系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圖所示。純合aa的個體由于缺乏酶1使黃色素在鼠體內積累過多而導致75%的胚胎死亡。分析可知:(1)青色鼠的基因型有種。

(2)基因型AaBB和AaBb兩只青色鼠交配,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

(3)雜合黃色鼠與雜合灰色鼠交配,請用遺傳圖解預測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解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鼠的體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因此遵循自由組合定律;青色鼠的基因型是AB,灰色鼠的基因型是Abb,黃色鼠的基因型是aaB、aabb,其中黃色鼠75%的胚胎死亡。

(1)由以上分析,青色鼠的基因型是AB,所以其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種。

(2)基因型AaBB和AaBb兩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1AABB、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由于黃色鼠75%的胚胎死亡,所以表現型及比例是青色∶黃色=12∶1。(3)雜合黃色鼠(aaBb)與雜合灰色鼠(Aabb)交配,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1)4(2)青色∶黃色=12∶1(3)(4分)29.(10分)雞的羽毛有白色和有色等性狀,顯性基因I是抑制基因,顯性基因C是有色羽基因,隱性基因c是白羽基因,且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當I和C同時存在時,I就抑制了有色羽基因C的作用,使其不能表現為有色羽;當I不存在時,C才發揮作用,顯示有色羽。(1)現將一種白羽萊杭雞(IICC)若干只與另一種白羽溫德雞(iicc)若干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F1的表現型為,基因型為。

(2)讓F1雌雄個體互相交配(自交),F2中表現型為白色羽的比例為,其中能夠穩定遺傳的比例為。

(3)F2中有色羽個體的基因型為,若要判斷一只有色羽公雞是否為純合子,可以讓其與多只母雞交配,結果時,說明這只公雞為純合子。請用遺傳圖解解釋上述現象。

解析:(1)F1中由于有I存在,I就抑制了有色羽基因C的表達,使其不能表現為有色羽而表現為白色羽。(2)C存在且I不存在時是有色羽,其他情況是白色羽,因此基因型為iiC的個體表現為有色羽,其他基因型個體均為白色羽,所以白色羽為13/16,穩定遺傳必為純合子,但是注意“其中”兩字,即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