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食養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1頁
醫療機構食養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2頁
醫療機構食養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3頁
醫療機構食養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4頁
醫療機構食養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醫療機構食養服務規范本文件規定了醫療機構開展食養服務的基本要求、服務內容及要求、服務管理、服務評價與改進等內容。已按照內容最終調整。語句稍顯不通,請郝秘書長修訂。已按照內容最終調整。語句稍顯不通,請郝秘書長修訂。本文件適用于醫療機構開展食養服務的質量管理。2規范性引用文件規范書寫格式規范書寫格式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衛生部衛醫政管便函〔2009〕270號《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國衛辦醫函〔2022〕76號《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國衛醫質控便函〔2021〕16號《“提高患者入院24小時內營養風險篩查率”核心策略》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WS/T427—2013臨床營養風險篩查DB11/T1864-2021醫療機構臨床營養技術導則T/CACM006/1—2016中醫健康服務管理規范第1部分:中醫健康狀態信息采集T/TACM006/2—2016中醫健康服務管理規范第2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評估T/CACM006/3—2016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3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調理T/CACM006/4—2016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4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跟蹤服務T/CHAS10—2—29—2020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第2-29部分:患者服務臨床營養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50—135—2008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3術語和定義核定英文3.1核定英文食養服務Foodandnutritionservices本文件所指食養服務是基于傳統食養和現代營養學中西醫聯合的優勢,將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針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含體質偏頗人群)、慢病及圍手術期人群,進行辨證施膳(或辨體施膳提供食養指導、食養膳食干預等服務的活動。3.2服務機構本文件所指服務機構,即指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專科醫院,以及符合本文件基本要求的其它醫療機構。3.3服務人員本文件所指服務人員即指在服務機構開展食養服務的專業技術(技能)人員。3.4服務對象本文件所指服務對象為在服務機構接受食養服務的人員。3.55辨證施膳dietotherapyaccordingtoconstitutionorsyndrome在辨識中醫證型的基礎上,施行對應的膳食管理。注:由中醫辨證論治發展而來。3.6中醫體質constitutionofTCM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本規范涉及中醫體質參照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執行。3.7辨體施膳Distinguishphysiqueandguidediet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通過中醫師四診或相關中醫體質辨識設備、量表,以人的九種體質為認知對象,從中醫體質狀態及不同中醫體質分類的特性,把握其健康與疾病的整體要素與個體差異,得出辨體結果,繼而施以相應的膳食管理。3.8臨床營養診療Clinicalnutritiondiagnosisandtreatment按照國家或地方臨床營養治療質量控制與改進中心的相關規定和標準要求對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估、營養診斷及營養干預治療。3.9醫療膳食Medicaldiet指在基本膳食的基礎上,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適當調整總能量、某些營養素,或調整制備方法,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促進健康的目的。3.10食養膳食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etandFood是指基于傳統食養和現代營養學理論,融入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的醫療膳食。4基本要求4.1服務機構要求服務機構應設置臨床營養科(室并以其為主體,聯合相關科室、部門開展食養服務。同時具備相應食品經營資質。4.2服務人員要求4.2.1服務人員范圍服務人員包括食養指導人員、食養膳食制作分發人員。食養指導人員主要為營養醫師、營養技師、營養指導員,以及參與開展食養服務的中醫師、中西醫結合人員和經過食養服務專業培訓的臨床醫師及護士。注:中西醫結合人員的定義,參考《中西醫結合醫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國中醫藥醫政發〔2011〕31號》的要求。食養膳食制作分發人員主要指參與食養膳食加工制作及分發人員,如藥膳制作師、中餐烹飪技師、配膳員等。4.2.2能力要求食養指導人員應具備中醫食養知識指導,辨體施膳,食養干預效果監測和食養方案調整的能力。本文件服務流程中“辨證施膳”須由中醫師、中西醫結合人員參與實施。食養膳食制作人員應具備食養膳食加工制作技術和食藥物質應用能力,同時還應遵照本文件服務流程和相關制度要求,熟練掌握本專業服務技能。64.3設施要求4.3.1場地及設備根據實際情況,醫療機構應配置食養知識教育、中醫辨證(或中醫體質辨識)所需的設備、器具等,并提供相應場地開展食養服務項目。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設立專門食養健康教育、科普宣傳場地,安裝宣教材料投放設備。4.3.2食養服務信息化管理系統應建立符合食養服務流程和內容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食養服務管理水平。5服務內容及要求5.1服務對象界定年齡大于6歲的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含體質偏頗人群)、慢病及圍手術期人群。服務對象的界定應依照國衛醫質控便函(2021)16號《“提高患者入院24小時內營養風險篩查率”核心策略》、DB11/T1864-2021醫療機構臨床營養技術導則、WS/T427-2013臨床營養風險篩查、T/TACM006/2—2016中醫健康服務管理規范第2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評估、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50-135-2008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等相關文件和技術標準(指南)的要求,由食養服務指導人員或相關臨床醫師明確界定。注:關于服務對象的年齡,應在制定食養服務方案時,考量方案中使用的相關食藥物質及新食品原料的“不適宜人群的年齡限制”。服務對象不包括:病情復雜且經過MDT(多學科團隊)綜合評估不適宜接受食養服務的人群。5.2食養病歷建立由食養指導人員建立食養病歷。食養病歷包含服務對象基本信息、飲食狀況、營養及健康狀況、中醫辨證(或中醫體質辨識)狀態、食養服務記錄、小結等。5.3食養綜合評估依據《WS/T427—2013臨床營養風險篩查》《DB11/T1864-2021醫療機構臨床營養技術導則》的相關要求對服務對象實施營養風險篩查及營養評估。食養指導人員按照本文件和國家或地方臨床營養治療質量控制與改進中心制定標準中的相關要求,結合中醫辨證(或中醫體質辨識進行食養綜合評估。相關評估工具詳見附錄A.5.4食養服務方案制定及指導食養指導人員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參考已發布的相關食養“技術指南”“專家共識”等標準和規范(具體可參考附錄A相關內容制定辨證(或辨體)食養服務方案,并開展食養原則、食養膳食食譜、飲食宜忌、食養宣教等食養指導服務。正在接受中醫藥治療的服務對象,需經過中醫類別醫師或中西醫結合人員協助制定方案。食養服務方案要遵循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膳食基本原則,同時應兼顧遵循中醫調和陰陽、審因施養、協調臟腑等傳統食養原則,著重結合服務對象病史、臨床用藥、飲食習慣、季節時令、地域環境等因素。5.5食養膳食干預醫療機構向服務對象提供食養膳食,并由食養指導人員對服務對象指導應用。5.5.1食養膳食的制作和配送根據食養指導人員出具的食養方案,由食養膳食制作分發人員進行加工制作及配送。其制配流程應符合DB11/T1864-2021醫療機構臨床營養技術導則、T/ZGYSYJH005-2022食養藥膳技術操作規范通則、T/CHAS10-2-29-2020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第2-29部分:患者服務臨床營養的相關要求。75.5.2食養膳食和食材的選擇及應用食養指導人員應在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和強制性質量標準要求的同時,優先選擇經過臨床應用經驗或有相關“技術指南”“專家共識”“技術評價”等規范性文件推薦的的食養膳食和食材,并對服務對象指導應用。5.5.3食藥物質應用注意事項:1)應選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發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和“新食品原料目錄”中的物質。食藥物質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中的質量要求,人均每天應用劑量應不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規定的最小劑量;新食品原料應符合“新食品原料公告”中的質量要求,人均每天應用劑量應按照“新食品原料公告”執行。2)實際應用時需根據參考《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中國功能食品原料基本成分數據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等標準規范,計算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3)應遵循中醫藥傳統配伍禁忌,如藥食同用禁忌、食物與食物的配伍禁忌、四時進食禁忌、胎產禁忌、疾病忌口等;同時也應遵循文獻、典籍記載的食養配伍禁忌。5.6復診監督食養指導人員應對服務對象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可采用面診或互聯網診療方式定期復診,動態評價并調整。原則上,食養指導人員對辨證食養的服務對象至少每2-4周隨訪1次,辨體食養的服務對象至少每3個月隨訪1次,慢病及圍手術期人群病情變化隨證調整。5.7服務流程圖食養服務流及內容詳見圖1.圖1食養服務內容及流程6服務管理6.1組織架構8醫療機構應成立由醫政管理部門、臨床營養科(室)、中醫科等臨床科室及相關部門組成的食養服務多學科管理工作小組,負責加強本醫療機構食養服務的規范化管理。食養服務多學科管理工作小組下設管理辦公室在臨床營養科(室具體負責開展各項工作。6.2制度管理應按照本文件和《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2022)》、國家或地方臨床營養治療質量控制與改進中心的相關規定和標準要求,制定本醫療機構開展食養服務的制度和規范。包括食養服務管理制度、應急預案、組織管理流程和服務規范等。6.3培訓管理應對服務人員進行崗前、崗中食養服務專業技術及安全培訓,獲得相應資質;服務人員需接受繼續教育,培訓時長每年應不少于18學時。6.4信息化管理應加強食養服務信息化管理,建立食養服務相關的門診、會診、查房、隨訪、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等信息化功能模塊。信息安全應符合GB/T22240—2020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的相關要求。6.5食養膳食管理6.5.1開展食養膳食及腸內營養制作類項目時,應符合《關于開展臨床營養科設置試點工作的通知》(衛醫政管便函〔2009〕270號)衛健委2022版《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和本文件的相關要求。6.5.2醫療機構應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加強對食養食品原料及食養食品的遴選、采購、儲存、臨床應用和評價的管理。6.5.3食養膳食原料及食品的遴選,由管理辦公室根據臨床需求向食養服務多學科管理工作小組提出書面申請,經該管理工作小組討論審核通過后,按照相關管理制度進行采購,服務機構暫未成立食養服務多學科管理工作小組的,可遵循其特醫食品或腸內營養制劑的遴選采6.5.4提供食養膳食制作或食品流通服務,醫療機構應專設食養食品原料或食養食品庫,食養食品原料和食養食品均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溯源管理體系,相關管理依法依規,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食品加工制作或食品流通經營的法規政策。6.5.5醫療機構應定期檢查庫存的食品食材質量,及時清理破損、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等不能保證食品安全性和營養充足性的食品。6.6風控管理6.6.1食養服務是臨床多學科治療的組成部分,輔助臨床治療,不與臨床治療相悖。6.6.2食養服務不能替代藥物治療,食養服務方案應充分參考服務對象臨床治療、管理的動態變化。6.6.3食養服務遵循傳統食養理論和現代營養學理論,應關注服務對象中醫辨證(或中醫體質辨識)和營養狀況的動態變化。6.6.4服務對象為住院患者時,在開展食養服務前,食養服務人員應與臨床醫師充分溝通。6.6.5對正在接受中醫藥治療的服務對象,應注意中藥超量、用藥禁忌等安全問題。7.服務評價與改進7.1服務評價7.1.1食養服務評價包括:服務機構自我評價、服務對象評價、屬地臨床營養治療質控中心評價。97.1.2食養服務評價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制定評價方法、內容和指標,評價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評價計劃;成立評價小組;評價準備;評價實施;編寫評價報告和不合格報告;評價結果處置。7.2持續改進7.2.1服務機構應根據評價結果,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問題進行糾正并跟蹤實施。7.2.2服務機構應當建立不良事件閉環管理機制,開展食養服務應用監測工作,分析本機構食養膳食原料及食養食品使用情況,評估其使用安全性、合理性;對不安全、不合理使用情況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并定期上報省、市臨床營養質控中心。7.2.3屬地臨床營養治療質控中心負責屬地服務機構食養服務開展及臨床應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及質量監控。7.2.4被檢查的服務機構應予以配合屬地臨床營養治療質控中心的監督檢查,按要求提供本服務機構食養服務相關資料。7.2.5服務機構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外公布監督和投訴電話、投訴方法、投訴流程,建立服務質量投訴及糾紛處理、反饋機制,按照GB/T17242投訴處理指南的要求處理投訴事件。附錄A(規范性)食養綜合評估工具A.1營養風險篩查國衛醫質控便函〔2021〕16號《“提高患者入院24小時內營養風險篩查率”核心策略》①請趙霞老師核實,兒童量表是否為此文件附表中提及量表②請郝秘書長確認,此處是否加量表操作方法相關文件?WS/T427—2013臨床營養風險篩查①請趙霞老師核實,兒童量表是否為此文件附表中提及量表②請郝秘書長確認,此處是否加量表操作方法相關文件?營養風險篩查量表(NRS2002)A.2營養評估微型營養不良評定表(MNA-SF)A.3中醫辨證T/TACM006/2—2016中醫健康服務管理規范第2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評估ZYYXH/T50—135—2008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可參考,中醫辨證問題建議請多位中醫專家提前審核,有可能大家意見不統一。本書每一種疾病帶辨證,辨證有積分。一般臨床研究評價某藥治療某種疾病是否有效,可參考某病中醫內科學辨證分型、標準指南辨證分型,同時參考本書制定評分表,前后對照評價療效。2022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A.4中醫體質辨識可參考,中醫辨證問題建議請多位中醫專家提前審核,有可能大家意見不統一。本書每一種疾病帶辨證,辨證有積分。一般臨床研究評價某藥治療某種疾病是否有效,可參考某病中醫內科學辨證分型、標準指南辨證分型,同時參考本書制定評分表,前后對照評價療效。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規范性)適用于開展食養服務的部分技術指南B.1衛健委食養指南(國衛辦食品函〔2023〕5號、國衛辦食品函〔2024〕53號)《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尿酸血癥與痛風食養指南(2024年版)》《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成人慢性腎臟病食養指南(2024年版)》B.2部分行業標準WS/T560-2017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WS/T559-2017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WS/T558-2017腦卒中患者膳食指導WS/T557-2017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WS/T556-2017老年人膳食指導WS/T555-2017腫瘤患者主觀整體營養評估WS/T554-2017學生餐營養指南WS/T552-2017老年人營養不良風險評估WS/T429-2013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導WS/T430-2013高血壓患者膳食指導B.3部分團體標準和專家共識T/ZGYSYJH001.1-4-2020春(夏秋冬)節氣養生藥膳指南T/ZGYSYJH002-2022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T/ZGYSYJH003-2022產婦月子湯藥膳技術指南T/ZGYSYJH004-2022產褥期婦女食養藥膳技術指南T/ZGYSYJH005-2022食養藥膳技術操作規范通則T/ZGYSYJH006-2022糖尿病食養藥膳技術指南T/CACM1111—2018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產后體質偏頗狀態調理T/CACM1114—2018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藥茶調理偏頗體質T/CACM1097—2018中醫治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