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 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學案【預習新知】知識點一冷戰與兩極格局1.冷戰(1)含義:冷戰是指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逐步形成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狀態。(2)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超級大國,在消滅了法西斯這個共同敵人之后,的基礎不復存在。②兩國的國家利益存在嚴重沖突,也尖銳對立。③戰后美國的野心急劇膨脹。美國在全球進行擴張,將的蘇聯視為其建立世界霸權的最大障礙。④戰后的蘇聯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恢復經濟,發展社會主義。為確保東歐國家對蘇友好,蘇聯努力擴大自己在的影響,與美國發生了尖銳矛盾。(3)表現2.兩極格局(1)形成: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全面冷戰對峙,格局正式形成。(2)特點:兩極格局是和不完全的;美國及其盟國的總體實力始終強于及其盟國;有些國家處于兩大陣營之外。知識點一1.美蘇對峙與競爭社會制度戰時同盟意識形態稱霸世界社會主義東歐2.兩極不對稱蘇聯知識點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1.冷戰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東西方關系既有緩和,也有激烈的冷戰對抗。在美蘇開展對話的同時,出現了第二次柏林危機和____。2.多極力量的成長(1)____的成立和發展,____經濟的“起飛”及其要成為“政治大國”的追求,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逐漸分化。西歐和日本逐漸成為重要的國際力量。(2)蘇聯的____和民族利己主義所導致的東歐國家反對蘇聯控制的斗爭,以及中蘇關系的破裂,表明以蘇聯為首的____開始瓦解。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3)中國的發展與第三世界的興起同步進行。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下舉行了____,由此誕生了體現和平共處原則的“萬隆精神”。萬隆會議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____,是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重要標志。知識點二1.古巴導彈危機2.歐洲共同體日本大國主義社會主義陣營萬隆會議不結盟運動知識點三兩極格局的瓦解1.20世紀70年代后的美蘇關系(1)1979年蘇聯入侵___,美國再次加強對蘇聯的遏制,同時大搞軍備競賽,提出并著手實施“”,企圖拖垮蘇聯。(2)1985年以后,美蘇關系走向緩和。①美蘇首腦多次會晤,建立了多層次對話機制。②1987年簽署《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1991年兩國簽訂《美蘇關于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裁軍取得重要進展。③蘇聯實行戰略收縮,從阿富汗撤軍,宣布不再干涉東歐事務,同意____。④蘇聯與中國關系正常化。2.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1)原因①蘇聯放任西方對東歐的“____”攻勢。②國內改革背離了____方向,放棄共產黨的領導地位。(2)影響①蘇聯解體,____崩潰,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隨之結束。②兩極格局中出現的世界____不可逆轉。【特別提示】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現出緩和與動蕩并存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極化是一個趨勢,即世界是由多種力量、多種社會制度、多種發展模式和多種價值觀構成的,它承認了世界的多樣性。各種力量之間的平衡與制約,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維護了世界和平。知識點三1._阿富汗戰略防御計劃美蘇兩德統一2.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

【鞏固訓練】1.1983年,里根提出,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洲際戰略導彈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這反映了()A.美國的霸權地位開始動搖 B.美國加強遏制蘇聯的意圖C.各國加強了經濟領域競爭 D.蘇攻美守的兩極對峙格局2.二十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提出要“和平競賽”,商定在對方的首都辦展覽。蘇聯人辦了炫耀其宇航技術的展覽,美國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國人到蘇聯辦了個美國家庭的廚房展覽,非常現代化。蘇聯人一看,大為震驚:原來生活可以這樣!覺得美國人很幸福,內心向往美國。這一情形反映出()A.美蘇實際上放棄爭奪世界霸權B.美蘇兩國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C.美國取得了對蘇聯的絕對優勢D.美蘇冷戰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3.奧本海默是美國的“原子彈之父”,但在20世紀50年代,他受到越來越多的懷疑,原因包括,1930年代他認識幾位共產主義者,1942年他的一位朋友被列為蘇聯特工等。1954年,奧本海默被吊銷了安全特許證,理由是自1942年以來他對共產主義協會的態度“遠遠超出了擔任高級職位的人所期望的謹慎和自我克制的可容忍限度”,后奧本海默被平反。這說明美國()A.冷戰思維逐漸蔓延 B.注重國內秩序的穩定C.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D.爭奪國際輿論話語權4.仔細觀察下圖,圖中的人物為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由此可知()A.冷戰消除了人類面臨核戰爭的威脅 B.美蘇爭霸中存在妥協與克制C.政治談判成為解決爭端的主要方式 D.美蘇尊重對方的利益與要求5.下圖為冷戰時期,列平斯基畫的《馬歇爾化國家的關系》。該漫畫意在()A.反映美蘇爭霸時期的歐洲B.呼吁歐洲國家實現聯合C.揭露美國控制西歐的野心D.強化西方意識形態滲透6.1949年,美國駐蘇大使說“美國‘黑人問題’是蘇聯反美宣傳的重要主題”。為此,美國制作了一系列諸如《美國黑人:一個進步的群體》等小冊子,向國際社會講述美國種族關系的故事。據此可知()A.兩大陣營對峙局面已形成 B.黑人民權運動由此興起C.社會輿論受冷戰思維影響 D.國際溝通促進民權改善7.在創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過程中,美國采取了拉攏蘇聯、打壓英國的策略;但由于美蘇兩國的根本利益問題無法妥善解決,蘇聯最終拒絕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意味著戰后兩大陣營間的經濟脫鉤,形成“兩個平行市場”。這()A.助推了冷戰格局形成 B.反映“大國一致”原則遭到破壞C.抑制了美國經濟霸權 D.表明意識形態影響了國際合作8.美國政府在1983年提出借助天基預警、遙感、追蹤、攔截、指揮、通訊等空間技術,建立一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這被媒體稱作“星球大戰計劃”。冷戰結束后,蘇聯專家和官員接受采訪或出版回憶錄時,或多或少都提到了該計劃對俄國的沖擊。由此可知,“星球大戰計劃”()A.反映了冷戰對現代科技發展的影響B.開啟了美蘇太空競賽的序幕C.體現了和平開發太空資源的重要性D.解除了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9.1962年,美國總統肯尼迪要求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必須閱讀《8月的槍聲》,該書敘述了薩拉熱窩事件后發生的一系列很小的、不重要的事件,最終導致了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軍事沖突。肯尼迪想讓國家安全委員會重視()A.維護美國的核壟斷地位 B.管控危機應對戰爭風險C.遏制蘇聯在東歐的擴張 D.收縮美國海外軍事力量10.英國歷史學者湯因比在1940年初建議英法兩國建立更親密的合作。他建議兩國在國防、殖民地資源以及外貿等方面進行合并,甚至授予兩國國民共同國籍,逐步實施殖民地共管,議會合并等。湯因比的方案()A.延緩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B.為戰后歐洲發展提供借鑒C.促成歐洲煤鋼共同體誕生 D.幫助歐洲走出經濟大危機

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冷戰時期的世界。里根政府提出戰略防御計劃,該計劃的核心理念是美國需要一種新的戰略性防御系統,以應對蘇聯在核軍備競賽中的威脅,B項正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美國的霸權地位開始動搖,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各國要素,故排除C項;這一時期美蘇爭霸處于美攻蘇守階段,排除D項。故選B項。2.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十世紀60年代的美國、蘇聯。根據材料“二十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提出要‘和平競賽’,商定在對方的首都辦展覽。”及所學可知,美蘇冷戰采用了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對方首都辦展覽就是冷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D項正確;20世紀六十年代是美蘇爭霸時期,并非放棄爭奪世界霸權,排除A項;材料中蘇聯宇航技術讓美國害怕,美國廚房展覽讓蘇聯震驚,說明兩國科技差距并非巨大,排除B項;這一時期,美國并未取得對蘇聯的絕對優勢,排除C項。故選D項。3.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30-50年代(美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奧本海默對美國貢獻極大,在五十年代卻被誣陷為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結合基礎知識可以知道,伴隨著冷戰的逐漸興起,美國國內興起了麥卡錫主義,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奧本海默受到了迫害,A項正確;奧本海默作為原子彈之父,在美國國內享有極高聲譽,他受到迫害,會引發國內人民的恐慌,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奧本海默受到迫害,而非美國國家安全,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國內事務,而非國際事務,排除D項。故選A項。4.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冷戰時期(世界)。由漫畫中的人物為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可知當時是美蘇冷戰爭霸時期,再由漫畫中文字“核戰、我們給這玩意兒加把鎖吧”分析可知,在冷戰過程中,美蘇雙方存在冷靜克制機制,在爭霸中存在妥協與克制,B項正確;冷戰消除了人類面臨核戰爭的威脅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政治談判是解決爭端的主要方式,材料主旨是爭霸中存在妥協與克制,排除C項;美蘇此時相互爭霸冷戰,并非相互尊重對方利益,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馬歇爾化國家的關系》”以及漫畫中被捆綁的西歐國家的信息,再結合冷戰時期美蘇對抗的時代特征可知,該漫畫意在揭露美國控制西歐的野心,故C項正確。美蘇爭霸是在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材料不能確定這一信息,故排除A項;呼吁歐洲國家實現聯合沒有體現“馬歇爾化國家”的信息,故排除B項;材料是在譴責西方意識形態滲透,不是“強化”,故排除D項。6.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美國駐蘇大使指出蘇聯將美國“黑人問題”作為反美宣傳的重要主題,美國制作一系列小冊子向國際社會講述美國種族關系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回應蘇聯的反美宣傳,維護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這體現了社會輿論受到冷戰思維的影響。雙方都試圖通過輿論工具來爭取國際支持,抹黑對方,突出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故選C項;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是以1955年華約組織的成立為標志,1949年時還未完全形成,排除A項;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于20世紀50—60年代,并不是1949年,排除B項;材料中美國制作小冊子主要是反駁蘇聯的反美宣傳,是對蘇聯反美宣傳的回應,并不能改善美國國內的民權,排除D項。7.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美國)。據題干信息可知,蘇聯拒絕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導致戰后兩大陣營(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間的經濟脫鉤,形成了“兩個平行市場”,這種經濟上的分離加劇了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從而助推了冷戰格局的形成,A項正確;“大國一致”原則通常指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決策機制,在創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過程中還未成立聯合國,“大國一致”原則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創建和蘇聯拒絕加入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蘇聯拒絕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并未直接抑制美國經濟霸權,布雷頓森林體系本身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國借此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權力,排除C項;雖然意識形態的差異是蘇聯拒絕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原因之一,但這一事件更多地反映了經濟和國家利益之間的沖突。意識形態的影響是間接的,而直接的原因是美蘇兩國在經濟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排除D項。故選A項。8.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1983年美國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是美蘇冷戰的產物,體現出雙方在軍事科技領域的競爭、對抗,A項正確;美蘇太空競賽早在“星球大戰計劃”之前就已經存在,排除B項;星球大戰計劃主要目的并非開發太空資源,而是作為冷戰時期美國對抗蘇聯的戰略舉措之一,排除C項;解除了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9.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時間“1962年”和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處于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總統肯尼迪要求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必須閱讀《8月的槍聲》,其目的是應對古巴導彈危機,避免美國與蘇聯的核戰爭,即管控危機應對戰爭風險,故B項正確;材料中肯尼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