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四大文明發源地有3個在亞洲,第四個(尼羅河文明)也在亞洲和非洲的交接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亞洲養育了人類的文明,沒有亞洲就沒有文明。在亞洲這塊土地上不僅產生了中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兩河文明這些名聞遐邇的遠古文明,就連歐洲最早的古代希臘文明都和亞洲脫不了干系:希臘文明來源于“東方”,來自亞洲,西方的教科書上都是這么說的。”
——錢乘旦:《關于亞洲文明的歷史哲學思考》,載《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中外歷史綱要(下)【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中古時期歐亞地區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狀況,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時空坐標4世紀初7世紀初622年646年7世紀末8世紀中期10世紀初12世紀末13世紀初14世紀末1453年16世紀后期17世紀笈多帝國征服與繁榮穆罕默德建立政權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新羅初步統一朝鮮半島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李成桂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奧斯曼帝國建立伊斯蘭教創立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國建立高麗王朝建立;日本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國家拜占庭帝國滅亡日本德川幕府建立穆罕默德(570-632)
據說,穆罕默德40歲那年離家出走,到麥加東北的希拉山洞里隱居潛修。一天夜里,真主派天使哲步勒伊萊前來,指示他以真主的名義傳道,信仰‘安拉’真神。——孟廣林《世界中世紀史》①“萬物非主,唯有真主”②“五功”:念功、拜功、齋功、課功、朝功③“圣戰”:保衛傳教布道活動或反對異教徒而進行的戰爭一、阿拉伯帝國“伊斯蘭”含義為服從,指服從安拉和他的使者穆罕默德。“穆斯林”意為信仰安拉、服從先知的人,泛指伊斯蘭教信徒。
我們的宗教和我們的帝國是一對阿拉伯孿生兄弟。——古代穆斯林學者比魯尼伊斯蘭教基本內容:阿拉伯人一手拿古蘭經,一手執劍,向外擴張。——古代穆斯林學者比魯尼興起與發展7C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622年穆罕穆德遷居麥地那,建立政權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7C中期大規模向外擴張8C中期建立起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一、阿拉伯帝國政治:政教合一,哈里發專制1、最高統治者哈里發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
“哈里發”一詞意為“代理者”、“繼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蘭教先后推選出四位繼承人,稱之為“哈里發”。既是帝國最高元首,又是全體穆斯林的宗教領袖。哈里發(軍、政、教)宰相樞密院財政部協助哈里發統管政務掌管令狀與文告負責收支2、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教皇+國王;孔子+皇帝一、阿拉伯帝國現象:工商業興盛;對外貿易發達,阿拉伯商人在東亞、西歐、非洲等廣大地區從事著陸上和海洋貿易;城市繁榮,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燃料;從中亞細亞和突厥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阿拉伯通史》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經濟的什么現象?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貿易中發揮了什么作用?作用:阿拉伯帝國貿易范圍廣泛,匯聚了歐亞非的各類商品,巴格達等大城市成為東西方貿易的橋梁,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一、阿拉伯帝國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造紙術、羅盤針、火藥,印度的代數學、位置計算制和零的符號,都是通過阿拉伯人傳入西方的,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一、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領域內的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印度、敘利亞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東西方文化薈萃的地區。帝國政治的相對穩定,交通發達,經濟繁榮,為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
統治者都比較關心發展科學文化事業。他們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獎掖各界學者。——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文化繁榮吸收被征服地區文化,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古典著作,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藝、科學、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
特點: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一、阿拉伯帝國
材料阿拉伯帝國領域內的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印度、敘利亞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東西方文化薈萃的地區。帝國政治的相對穩定,交通發達,經濟繁榮,為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而通行全國的阿拉伯語和占統治地位的伊斯蘭教意識形態,則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適應阿拉伯帝國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帝國的統治者日益認識到科學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國歷代統治者都比較關心發展科學文化事業。到阿拔斯王朝時期,……他們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獎掖各界學者。8世紀中葉,中國的造紙術和羅盤針傳入阿拉伯帝國,對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發展與繁榮,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95—96頁。問題:思考點:阿拉伯帝國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地理位置優越,是文化薈萃之地,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政局穩定,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統治者開放寬容的文化態度以及高度重視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等。一、阿拉伯帝國1、建立: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13世紀14世紀中期征服巴爾干和東南歐1453年滅亡拜占庭帝國16世紀后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歐亞非二、奧斯曼帝國的興起2、統治概況①政治:蘇丹專制,政教合一蘇丹:阿拉伯語中的一個尊稱,意為“力量”、“治權”,后來變成伊斯蘭國家世俗君王的稱號,被蘇丹統治的地方,稱蘇丹國。
15-16世紀一度繁榮,帝國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的影響。②經濟:阻隔傳統商路③文化:繼承與創新
繼承了東正教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化。伊斯坦布爾取代巴格達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中心。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并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
——宋保軍《奧斯曼帝國與16世紀中期舊商路的貿易復興》15-16世紀,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二、奧斯曼帝國的興起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版圖阿拉伯半島、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廣大地區小亞細亞、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宗教伊斯蘭教定都先以麥地那為都城,后都城為巴格達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定為首都最高統治者最高統治者哈里發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官僚機構輔助最高統治者蘇丹既是宗教領袖,也是國家和軍隊的主宰,還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統治特點政教合一,君主專制對外來文化的態度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溝通東西、承上啟下的作用控制亞歐商路,橫征暴斂,破壞地中海地區原來的商業秩序和環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東西方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影響消極:對外征服擴張給人民帶來了災難;積極:為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共同點1:都是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共同點2:都以伊斯蘭教作為國教。共同點3:政教合一,君主專制。共同點4:影響。不同點:對外來文化的態度不同,前者更加開放包容。探究:同樣是西亞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有何異同?世界歷史上曾經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前6世紀-前4世紀公元前4世紀前27年-395年395年-1453年7-13世紀1299年-1922年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建立民族政治宗教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征服北印度印度人政局穩定,但國王直接控制的地區主要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區仍保留原來的藩王,政令不夠統一。印度教13世紀初,突厥人建立突厥人中央集權,政教合一。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權力;地方劃分為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務由穆斯林擔任。伊斯蘭教為國教根據表格提示,梳理相關知識。三、多種宗教的南亞任務:中古印度歷史一方面表現出強烈的連續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新因素出現。閱讀課文,用史實論證上述觀點。320-5401206-1526連續性:笈多帝國時代種姓制度仍然存在;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得到統治階級支持,以后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新因素:13世紀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基礎落實三、多種宗教的南亞
中世紀印度文學上的成就以梵文文學為典型,大約10世紀開始,印度的古典梵文文學開始向民間文學過渡,而這種過渡也因伊斯蘭教文化的傳入得以加速……伊斯蘭教的傳入,為印度帶來了建筑雕刻藝術的新發展,出現了民間傳統與波斯中亞藝術的結合。
——孟廣林《世界中世紀史》
德里蘇丹統治時期,雖然時有戰亂,但由于政治統一改變了原來小國林立的割據狀態,穆斯林的到來也促進了社會交往的擴大,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的發展……棉花、甘蔗、香料等經濟作物成了主要的農作物,在手工業上,紡織業發展迅速,產品遠銷海外,官營手工業規模大,商業隨之繁榮,出現許多新興城市,城市間的貿易興盛,在外貿上,與中亞、西亞以及東南亞和中國等地都有比較密切的貿易聯系。
——孟廣林《世界中世紀史》
經濟:農工商及外貿均有所發展文化:梵文文學、建筑雕刻藝術等中古印度的發展概況知識拓展三、多種宗教的南亞西安阿倍仲麻呂紀念碑日本遣唐使線路圖四、中古時期的東亞(一)日本1、發展概況開始“大化改新”出現嚴重社會危機中國冶鐵、水稻種植技術傳到日本,推動其社會發展鐮倉幕府,幕府政治秦漢之際6-7世紀646年10世紀12世紀末17世紀德川幕府,鎖國政策中央集權體制瓦解,形成莊園,豢養武士四、中古時期的東亞(一)日本2、大化改新(646)?日本政權機構?唐中央官制政治: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制度經濟:班田收授法;租庸調法四、中古時期的東亞(一)日本3、幕府統治(1192-1867)天皇僅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幕府將軍掌握實權;武士與將軍結成主從關系,成為將軍的家臣背景:▲中央集權體制瓦解;▲莊園經濟形成;▲武士集團壯大特點:武士效忠
承擔義務賜予俸祿和官職幕府將軍1867年,德川慶喜還政于天皇特點:四、中古時期的東亞(一)日本有關鎖國的利弊,歷來議論紛紜。但它確實是加強和鞏固幕府封建統治的有效政策,長達二百余年的江戶時代,能在國內保持和平,幕府政權得以維持,鎖國無疑是個有利因素。在經濟方面,國內產業得到發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獨特文化得到昌盛等等,可以說都是由于鎖國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它縮小了人民剛剛開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殺了不斷探索的精神。——坂本太郎《日本史》17世紀初,德川幕府采取鎖國政策,使日本退縮到幾乎完全與世隔離的境地中。鎖國政策規定,所有傳教士必須離開日本,其信徒必須放棄他們的宗教信仰。……另外,鎖國政策禁止日本國民出國,違者處以死刑。這樣,日本開始了兩個多世紀的閉關自守。——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積極:維護日本穩定,有利于國內經濟、文化的發展消極:退縮保守,自居被動局面,成為西方人入侵的對象德川幕府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高麗王朝仿效唐制新羅統一朝鮮半島日本侵略明朝援助李成桂自立遷都,改號1、發展概況后三國時代日本殖民7世紀10世紀14世紀末16世紀末892-9361910-19451945-今南北分治2、學習中國政治: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地方管理制經濟:農耕經濟生產技術,土地國有制等文化:儒家經典、辭章之學四、中古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五月心理語言學視角《阿房宮賦》隱喻理解障礙研究
- 服裝運營培訓
- 四川2025年03月四川省應急管理保障中心面向社會公開招考1名庫房管理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研究垃圾處理對健康的影響
- 2025年04月上海市普陀區衛生健康系統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競聘銷售管理者崗位
- 素白簡約年終總結
- ICU常見引流管及護理課件
- 《精神科抑郁癥患者出院準備服務專家共識》解讀課件
- 2025年03月河南鶴壁市浚縣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消防更換設備方案范本
- 合伙開辦教育培訓機構合同范本
- 嵌入式機器視覺流水線分揀系統設計
-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nbt10096-2018)
-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第一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湖南省2025屆高三九校聯盟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安徽省集訓選拔賽“電子商務”賽項規程
- 2025年中考數學復習:翻折問題(含解析)
- 唐太宗-李世民
- 項目部二級安全教育內容
- 統編(部編)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