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夏與北宋并立課件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1頁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課件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2頁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課件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3頁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課件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4頁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課件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遼、西夏與北宋并立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知識回顧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與統一960年,

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后周政權,建立北宋,定都

,他就是

。宋太祖按照

的方針,陸續消滅南方割據政權。979年,宋太宗消滅

,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中央集權的加強政治軍事經濟中央:采取

的方法分割宰相權力采取

的方法,解除

兵權;

管理軍務;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地方:

任地方官,三年任期制;設

分知州權力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文教嚴格科舉程序,

成定制;積極:扭轉了…杜絕了…有利于…;消極:冗兵冗官冗費

方針內容:經濟(

);軍事(

)結果:收到一些成效;宋神宗死后,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開始:

任用王安石變法,希望影響:①②趙匡胤開封(東京)宋太祖先南后北北漢杯酒釋兵權文臣禁軍高級將領分化事權文臣通判殿試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崇文抑武宋神宗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王安石變法一

、遼與西夏的建立起源

隋唐時期

唐朝末年9世紀后期

916年契丹是我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契丹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北方漢人避亂,北上謀生,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契丹逐漸開始農耕生活,建筑房屋、城邑,學會了冶鐵、紡織。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權,都城在上京,后版圖擴大,改國號為遼。一

、遼與西夏的建立1、遼的建立閱讀教材P49,梳理遼的基本史實。一

、遼與西夏的建立1、遼的建立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定都上京。治國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契丹貨幣契丹文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遼史·百官志》反映了遼朝統治者蕃漢分治的統治思路,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點。因為南北地區的漢、契丹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一

、遼與西夏的建立2、西夏的建立閱讀教材P50,梳理西夏的基本史實。

起源

唐朝時期

1038年

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的黨項,原屬羌人的一支。集中到今甘肅、陜西、寧夏一帶,與中原文化建立政權的接觸漸多,社會生產有所發展。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一

、遼與西夏的建立2、西夏的建立建立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治國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還創制了西夏文字。西夏文敕牌西夏貨幣西夏符牌用以證明持牌者身份和所負使命,一般由兩個能套合在一起的圓形青銅牌組成。符牌有不同種類,這枚銅質敕牌上刻有西夏文字,譯作“敕燃馬牌”,是西夏朝廷傳達緊急命令或重要信息時使用的信牌。一

、遼與西夏的建立歸納遼和西夏有哪些相同的統治措施政治經濟文化仿效借鑒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遼和西夏在政治制度上模仿唐宋政治制度,包括官制、法律等方面,以適應其統治的需要。發展經濟:遼和西夏都采取了發展生產,促進農牧業經濟的措施。創制文字:為了記錄歷史和便于行政管理,遼和西夏都創制了自己的文字,起到了發展文化和鞏固政權的作用。一

、遼與西夏的建立政權民族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遼北宋西夏契丹族916年耶律阿保機上京漢族960年趙匡胤興慶黨項族1038年元昊東京北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征?民族政權的并立遼北宋西夏二

、遼與北宋的和戰識讀地圖和史料,并結合教材P50,指出遼與北宋矛盾的原因。燕云十六州后唐節度使石敬瑭,早有稱帝的野心。但他苦于力量不足,便以割地稱臣為條件,乞求契丹出兵相助。契丹軍長驅直入,滅了后唐,立石敬瑭為皇帝,他建立的政權就是五代中的后晉。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給了契丹。石敬瑭比遼太宗年長十歲,卻稱遼太宗為“父皇帝”,他自己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遼太宗時,契丹從后晉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實力大增。從此,遼與中原王朝的沖突加劇。二

、遼與北宋的和戰識讀地圖和史料,并結合教材P50,指出遼與北宋矛盾的原因。燕云十六州燕薊之地,有松亭關、古北口、居庸關為中原險要,以隔閡匈奴不敢南下,而歷代帝王尚皆極意防守,未嘗輕視。自晉祖棄全燕之地,北方關險,盡屬契丹。契丹之來,蕩然無阻。

——【宋】富弼二

、遼與北宋的和戰結合教材P50-51,了解遼與北宋的和與戰。宋太祖時期北宋與遼保持友好關系,雙方互通使節。向遼發動兩次戰爭試圖奪回燕云地區,均遭到失敗,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太宗時期宋真宗時期1004年,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脅都城開封。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宋真宗率兵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1005年,北宋與遼議和,雙方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錢物,稱為“歲幣”。澶州之戰澶淵之盟和戰和二

、遼與北宋的和戰二

、遼與北宋的和戰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知識,客觀評價澶淵之盟。“大宋皇帝謹致書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成信,虔奉觀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續資治通鑒長編》

(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轍《欒城集》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另一方面,使民眾生活環境相對安定,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融合。對社會經濟:對民眾生活:避免了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邊遠地區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三

、西夏與北宋的關系結合教材P51,了解西夏與北宋的和與戰。元昊稱帝后,多次親率軍隊進攻北宋,宋軍被動挨打,節節敗退,損失慘重。西夏雖在軍事上屢屢獲勝,但由于立國時間短,人力和物力有限,連年的戰爭使西夏遭受很大損耗,人民處于困苦中。1044年,北宋與西夏進行和談,訂立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戰和雙方定議:①西夏首領元昊答應取消帝號,而由宋朝冊封為夏國主;②宋每年賜予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另有其他歲時賞賜,合計絹十五萬匹、銀七萬兩、茶三萬斤;③重開榷場貿易。宋與遼、西夏的互市

北宋與遼、西夏并立,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進行。當時在宋與遼、宋與西夏的邊境開設貿易場所,稱為“榷(què)場”,官府和商人在此進行交易,互通有無。北宋用絲織品、糧食、茶葉等換取遼、西夏的馬、羊、駱駝等。榷場的貿易量很大,如,北宋每年從榷場購買數萬只羊,遼發生旱災時曾向北宋官倉購買了兩萬石粟。邊境貿易的往來,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的溝通與了解。本課小結遼北宋西夏民族:建立者:時間:都城:民族:建立者:時間:都城:民族:建立者:時間:都城:遼太宗時,契丹占領

與中原王朝沖突加劇。宋太祖晚期,與遼保持

關系宋太宗時期,兩次攻遼失敗,被迫采取

政策。1004年,遼攻宋,打到

城下

力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