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津)70-2022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_第1頁
JJF(津)70-2022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_第2頁
JJF(津)70-2022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_第3頁
JJF(津)70-2022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_第4頁
JJF(津)70-2022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津市地方計量技術規范

JJF(津)70—2022

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InfantRadiantWarmers

2022―01―25發布2022―04―25實施

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

JJF(津)70-2022

引言

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

語及定義》和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共同構成支撐本規范

制定工作的基礎性系列文件。

本規范的制定參考了JJF1260-2010《嬰兒培養箱校準規范》、JJF1815-2020

《Ⅱ級生物安全柜校準規范》、JJF(閩)1102-2020《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和

YY0455《醫用電氣設備第2部分:嬰兒輻射保暖臺安全專用要求》。

本規范為首次制定。

II

JJF(津)70-2022

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

1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嬰兒輻射保暖臺(以下簡稱保暖臺)的校準,輻射式新生兒搶救臺的

校準也可參照本規范。

2引用文件

本規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260-2010嬰兒培養箱校準規范

JJF1815-2020Ⅱ級生物安全柜校準規范

JJF(閩)1102-2020嬰兒輻射保暖臺校準規范

YY0455醫用電氣設備第2部分:嬰兒輻射保暖臺安全專用要求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范。

3術語和計量單位

3.1術語

YY0455-2011中界定的及以下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

3.1.1皮膚溫度傳感器skintemperaturesensor

一種信號傳感裝置,包括與設備的連接部分,用來測量嬰兒皮膚的溫度。

3.1.2控制溫度temperaturecontrol

溫度控制器上設置的溫度。

3.1.3恒溫狀態steadytemperaturecondition

在1h時間間隔內,床墊中心點溫度變化不超過1℃時的狀態。

3.1.4溫度均勻度temperatureuniformity

保暖臺處于恒溫狀態下,在規定時間內,床墊中心點平均溫度與各溫度測量點平均溫

度之差的最大值。

3.2計量單位

3.2.1溫度

單位為攝氏度,℃。

1

JJF(津)70-2022

3.2.2噪聲

單位為分貝,dB。

4概述

嬰兒輻射保暖臺是一種醫療衛生機構對新生兒進行敞開式護理、搶救和體溫調節的

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紅外輻射裝置向嬰兒持續提供熱量,可實時監控護理過程中的

嬰兒體表溫度及床面溫度,并具備故障自動報警功能。其主要結構組成包括輻射箱、控

制儀、皮膚溫度傳感器、嬰兒床、托盤、輸液架及機架等。

5計量特性

5.1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

不超過±0.8℃。

5.2皮膚溫度傳感器顯示溫度與控制溫度之差

不超過±0.5℃。

5.3溫度均勻度

不超過±2.0℃。

5.4氧分析器示值誤差(如果適用)

不超過±5%FS。

注:以上指標不適用于合格性判別,僅供參考。

6校準條件

6.1環境條件

6.1.1環境溫度:(18~30)℃。

6.1.2環境濕度:(30~85)%RH。

6.1.3大氣壓力:(86~106)kPa。

6.1.4環境空氣速率:小于0.3m/s。

6.1.5電源電壓:交流電壓(220±22)V,電源頻率為(50±1)Hz,無影響儀器正常工作

的機械振動和電磁干擾。

6.2測量標準及其他設備

6.2.1溫度校準裝置:測量范圍至少為(20~50)℃,最大允許誤差為±0.2℃,分辨力不

超過0.01℃。該裝置由五個表面涂覆無反射黑色物質的圓形鋁盤組成,各鋁盤的質量為

2

JJF(津)70-2022

(500±10)g,直徑為(100±2)mm,中心分別鉆直徑5mm、深(50±2)mm的孔,在孔中各嵌

入一個溫度傳感器。

6.2.2聲級計:測量范圍至少為(30~100)dB,最大允許誤差為±1dB,分辨力為1dB,

有“A”計權模式,準確度等級至少為2級。

6.2.3氮氣中氧標準氣體:氧氣濃度范圍為30%~40%,國家有證標準物質,其擴展不確

定度不超過1.5%(k=3)。

6.2.4鋼卷尺:測量范圍至少為(0~3)m,分度值為1mm,準確度等級為1級。

6.2.5風速儀:測量范圍至少為(0~2)m/s,最大允許誤差為±0.015m/s或示值的±3%

(取較大值)。

7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

在嬰兒控制模式下,將保暖臺的床墊位置調至水平。使用鋼卷尺,測量水平床墊的長

邊和寬邊,將水平床墊平均分為4個矩形,將溫度校準裝置的5個圓盤分別標記為1、2、

3、4和M,放置1、2、3、4號圓盤在各矩形的幾何中心,放置M號圓盤在床墊中心(見

圖1)。將皮膚溫度傳感器緊貼M號圓盤上的溫度傳感器并保證良好的熱傳導接觸。

12

M

34

圖1溫度校準點布置圖

設置保暖臺的控制溫度為36℃,并運行至恒溫狀態。在60min時間內,每3min讀取

一組溫度值,共記錄20組數據,分別計算5個溫度校準點和保暖臺膚溫顯示溫度的平均

值,分別用t1、t2、t3、t4、tM和td表示。

7.1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

按照公式(1)計算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

ttdtM(1)

式中:t——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

td——保暖臺膚溫顯示溫度的平均值,℃;

3

JJF(津)70-2022

tM——溫度校準點M處的平均溫度,℃。

7.2皮膚溫度傳感器顯示溫度與控制溫度之差

按照公式(2)計算皮膚溫度傳感器顯示溫度與控制溫度之差。

tctdtc(2)

式中:tc——皮膚溫度傳感器顯示溫度與控制溫度之差,℃;

td——保暖臺膚溫顯示溫度的平均值,℃;

tc——控制溫度,此處取36℃。

7.3溫度均勻度

分別將t1、t2、t3、t4與tM相比較,取絕對值最大的差值作為保暖臺的溫度均勻度,

詳見公式(3)。

tuititM(3)

式中:tui——保暖臺溫度校準點1、2、3、4處的平均溫度與tM的差值,℃;

ti——保暖臺溫度校準點1、2、3、4處的平均溫度,℃;

tM——溫度校準點M處的平均溫度,℃。

7.4氧分析器示值誤差(如果適用)

如果保暖臺配備有氧氣監護儀,按如下方法對其進行校準。

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開機預熱,向保暖臺配備的氧氣監護儀通入氧氣濃度為30%~

40%的氮氣中氧標準氣體,待氧氣監護儀示值穩定后,連續讀取3次測量結果,按公式(4)

計算氧分析器示值誤差。

AAAs(4)

式中:A——氧分析器示值誤差,%;

A——氧分析器示值的平均值,%;

As——氮氣中氧標準氣體的氧氣濃度標準值,%。

7.5報警噪聲

將聲級計設置為“A”計權模式。首先關閉保暖臺電源,測量背景噪聲,重復測量3

次,取其算數平均值,修約到整數。然后打開保暖臺電源,選擇嬰兒控制方式,將保暖臺

的皮膚溫度傳感器開路或短路,保暖臺應提供一個可見和可聽的報警。使用聲級計在距保

4

JJF(津)70-2022

暖臺前部3m處、床墊上方5cm處分別測量報警噪聲,重復測量3次,取其算數平均值,

修約到整數。當背景噪聲平均值不大于60dB時,直接報告報警噪聲測量值;當背景噪聲

平均值大于60dB時,報警噪聲測量值應參照表1進行修正后報出。

表1報警噪聲測量值修正表

測量總噪聲與背景噪聲的差值/dB從測量總噪聲中減去的值/dB

0~2降低背景噪聲,重新測量

33

4~52

6~101

>100

8校準結果表達

校準結果應在校準證書上反映,校準證書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標題:“校準證書”;

b)實驗室名稱和地址;

c)進行校準的地點(如果與實驗室的地址不同);

d)證書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

e)客戶的名稱和地址;

f)被校對象的描述和明確標識;

g)進行校準的日期,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有關時,應說明被校對象的

接收日期;

h)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應用有關時,應對被校樣品的抽樣程序進行說明;

i)校準所依據的技術規范的標識,包括名稱及代號;

j)本次校準所用測量標準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說明;

k)校準環境的描述;

l)校準結果及其測量不確定度的說明;

m)對校準規范的偏離的說明;

n)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簽發人的簽名、職務或等效標識;

5

JJF(津)70-2022

o)校準結果僅對被校對象有效的聲明;

p)未經實驗室書面批準,不得部分復制證書的聲明。

9復校時間間隔

復校時間間隔由使用者根據儀器使用情況、儀器本身性能等因素決定,推薦復校時

間間隔不超過1年。

6

JJF(津)70-2022

附錄A

校準原始記錄格式

證書編號:

委托單位:

儀器名稱:儀器型號:

生產廠家:儀器編號:

校準日期:校準地點:

校準環境:溫度℃濕度%RH環境大氣壓kPa

風速m/s

計量標準信息:

標準器名稱型號:標準器測量范圍:

標準器證書編號:標準器證書有效期:

標準器不確定度/準確度等級/最大允許誤差:

1.溫度校準:(℃)

控制溫度36

次數

顯示膚溫1234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JJF(津)70-2022

控制溫度36

次數

顯示膚溫1234M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平均值

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

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

皮膚溫度傳感器顯示溫度與控制溫度之差

溫度均勻度

2.氧分析器示值誤差(如果適用):(%)

次數123平均值

氧氣監護儀示值

氮氣中氧標準氣體標準值

示值誤差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

3.報警噪聲:(dB)

次數123平均值

背景噪聲

保暖臺前部3m

床墊上方5cm

校準:核驗:

8

JJF(津)70-2022

附錄B

校準證書(內頁)格式

證書編號:

1.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

2.皮膚溫度傳感器顯示溫度與控制溫度之差:

3.溫度均勻度:

4.氧分析器示值誤差(如果適用):

5.報警噪聲:

校準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

9

JJF(津)70-2022

附錄C

校準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

保暖臺測量過程中涉及的參數主要有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和氧分析器示值誤差,

這兩個參數分別使用標準器和標準物質進行測量,且測量結果受溫度、濕度、氣壓等環境

因素的影響可以忽略。因此,主要分析測量過程中對測量結果影響較大的不確定度分量來

源,對其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C.1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C.1.1測量方法

在嬰兒控制模式下,將保暖臺的床墊位置調至水平。使用鋼卷尺,測量水平床墊的長

邊和寬邊,將水平床墊平均分為4個矩形,將溫度校準裝置的M號圓盤放置在床墊中心。

將皮膚溫度傳感器緊貼M號圓盤上的溫度傳感器并保證良好的熱傳導接觸。

設置保暖臺的控制溫度為36℃,并運行至恒溫狀態。在60min時間內,每3min讀取

一組溫度值,共記錄20組數據,計算溫度校準點M處的平均溫度和保暖臺膚溫顯示溫度

的平均值,分別用tM和td表示。

C.1.2測量模型

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可由公式(C.1)計算得出:

ttdtM(C.1)

式中:t——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

td——保暖臺膚溫顯示溫度的平均值,℃;

tM——溫度校準點M處的平均溫度,℃。

C.1.3不確定度來源

根據上述測量模型以及測量方法,其不確定度來源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1;

2)膚溫顯示儀表分辨力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2;

3)標準器具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3。

C.1.4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C.1.4.1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1

10

JJF(津)70-2022

使用溫度校準裝置對保暖臺進行測量,連續測量20次,對溫度校準點M處的膚溫顯

示溫度重復測量結果進行分析,測量結果見表C.1。

表C.1溫度校準點M處的膚溫顯示溫度重復測量結果(℃)

次數12345678910

結果36.035.935.936.036.036.036.035.936.036.0

次數11121314151617181920

結果36.036.036.036.036.035.936.036.035.936.0

實驗標準偏差s按公式(C.2)計算:

202

tt

did

si1(C.2)

n1

式中:n——測量次數;

tdi——第i次的測量值,℃;

td——測量的算數平均值,℃。

通過公式(C.2)計算出實驗標準偏差如下:

s0.044℃

由于每個測量點實際測20次(n=20),因此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1為:

s0.044℃

u10.010℃

n20

C.1.4.2膚溫顯示儀表分辨力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2

膚溫顯示儀表的分辨力為0.1℃,分散區間半寬為0.05℃,按均勻分布計算,則

0.05℃

u20.029℃

3

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由于分辨力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2大于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

準不確定度u1,由JJF1033-2016《計量標準考核規范》可知,可不考慮較小的標準不確

定度分量,故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在標準不確定度合成時不列入。

C.1.4.3標準器具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3

溫度校準裝置的最大允許誤差為±0.2℃,按均勻分布計算,則

11

JJF(津)70-2022

0.2℃

u30.116℃

3

C.1.4.4標準不確定度分量一覽表見表C.2。

表C.2皮膚溫度傳感器示值誤差測量結果標準不確定度一覽表

不確定度來源u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膚溫顯示儀表分辨力u20.029℃

標準器具u30.116℃

C.1.4.5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

由于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2和u3之間相互獨立,則

22

ucu2u30.12℃

C.1.4.6擴展不確定度U

取k=2,則

U=k×uc=0.24℃

C.2氧分析器示值誤差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C.2.1測量方法

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開機預熱,向保暖臺配備的氧氣監護儀通入氧氣濃度為30%~

40%的氮氣中氧標準氣體,待氧氣監護儀示值穩定后,連續讀取3次測量結果。

C.2.2測量模型

按公式(C.3)計算氧分析器示值誤差:

AAAs(C.3)

式中:A——氧分析器示值誤差,%;

A——氧分析器示值的平均值,%;

As——氮氣中氧標準氣體的氧氣濃度標準值,%。

C.2.3不確定度來源

根據上述測量模型以及測量方法,其不確定度來源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1;

2)氧分析器顯示儀表分辨力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2;

3)標準物質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3。

12

JJF(津)70-2022

C.2.4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C.2.4.1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1

向保暖臺配備的氧氣監護儀通入氧氣濃度為30%~40%的氮氣中氧標準氣體,待氧氣

監護儀示值穩定后,連續讀取10次測量結果,測量結果見表C.3。

表C.3氧分析器重復測量結果(%)

次數12345678910

結果38373939393838383939

實驗標準偏差s按公式(C.4)計算:

102

AA

i

si1(C.4)

n1

式中:n——測量次數;

Ai——第i次的測量值,℃;

A——測量的算數平均值,℃。

通過公式(C.4)計算出實驗標準偏差如下:

s0.70%

由于每個測量點實際測3次(n=3),因此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1為:

s0.70%

u10.41%

n3

C.2.4.2氧分析器顯示儀表分辨力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2

氧分析器顯示儀表的分辨力為1%,分散區間半寬為0.5%,按均勻分布計算,則

0.5%

u20.29%

3

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由于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1大于分辨力引入的標

準不確定度u2,由JJF1033-2016《計量標準考核規范》可知,可不考慮較小的標準不確

定度分量,故分辨力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在標準不確定度合成時不列入。

C.2.4.3標準物質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3

氮氣中氧標準氣體的最大擴展不確定度為1.5%(k=3),則由標準物質引入的標準不

13

JJF(津)70-2022

確定度u3為:

1.5%

u0.50%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