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新疆大地構造單元劃分及其特征董連慧 1 李衛東 2 張良臣 1(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 5 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管理辦公室,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摘要:本文以板塊構造理論為指導,結合新疆已有的地質資料,將新疆大地構造單元以三條縫合帶為界劃分為西伯利亞板塊、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塔里木華北板塊、華南板塊 四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進一步又劃分為8 個二級構造單元和45 個三級構造單元。較為合理的解釋新疆地質構造的演化,將復雜的造山活動遺跡進行了有序的時空配置,能夠為新疆的地層區劃及成礦區帶的劃分提供借鑒。關鍵詞:新疆
2、;大地構造;單元劃分;板塊對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單元的劃分及述語,也各不相同。大地構造學派很多,曾用槽臺觀點、地質力學觀點、板塊觀點編制過新疆大地構造圖,如今開展的“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正在用造山系觀點進行編圖。不同大地構造學派流行時總有人擁護,也總有人反對,擁護說明有一定道理,反對說明存在一定問題。有碰撞才能產生火花,有爭論才能前進。若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在實踐中修正、補充和完善,必定反映出科學在發展,認識在前進。作者認為板塊構造學說道理深厚,能夠全面地表達地殼現今呈現出的各級構造單元及其演化至今的基本特征。故以本文表達作者對新疆板塊構造單元劃分及其特征的認
3、識,若經修正、完善、不斷深化,將能合理地反映新疆大地構造特征。一、新疆大地構造單元劃分標準和各級構造單元名詞述語級構造單元板塊由陸塊和陸緣活動帶組成,它與相鄰板塊有大洋盆地相隔,洋盆消失及兩個板塊碰合后,形成一條規模巨大的板塊縫合帶。可根據古地磁、古生物區系、古地理環境和地殼演化的明顯差異等進行劃分。級構造單元陸塊、陸緣活動帶、微板塊在一個統一的板塊內,按其活動性,可分出相對穩定的陸塊(陸殼)、陸緣活動帶(過渡殼及洋殼殘片) ,以及由板塊邊緣裂離出來的古老塊體, 在其后發展中自成體系的微型板塊。級構造單元地塊、地體、陸緣盆地、溝弧帶、島弧帶、弧后盆地、裂谷帶、裂陷槽、上疊盆地。根據沉積建造、巖
4、漿活動、變質作用、構造特征和巖石化學等綜合因素判別來進行劃分。說明 :、因新疆板塊活動以顯生宙最劇,故本構造單元劃分,以古生代尤以晚古生代,即華力西運動時期地質結構為基礎劃分的;、鑒于現今大陸上洋殼巖石組合多以殘片出現,拼貼于島弧邊緣或洋、陸殼混雜,故命名為“溝弧帶”;、對陸緣碎屑巖建造為主的大陸邊緣,在匯聚階段出現大規模重熔型花崗巖類而少見火山巖者,命名為“深成巖漿弧”。、凡經歷了加里東期和華力西期兩期板塊活動的構造帶,應用“復合”一詞。、構造單元的命名,采用三段式,即:地名+時期+構造屬性,如博羅科努古生代復合島弧帶。二、新疆大地構造單元劃分結合新疆地質構造實際情況,將新疆大地構造單元具體
5、劃分如下: 西伯利亞板塊 1 阿爾泰陸緣活動帶 11 德倫諾爾特晚古生代上疊盆地 12 阿爾泰早古生代山弧帶 13 南阿爾泰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 14 礦區阿爾泰晚古生代成熟島弧帶 15 額爾齊斯構造雜巖帶 16 卡爾巴哈巴河晚古生代弧前盆地ZQT 查爾斯克喬夏哈拉縫合帶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 1 準噶爾微板塊 11 薩吾爾二臺晚古生代島弧帶 12 洪古勒楞阿爾曼太早古生代溝弧帶 13 謝米斯臺庫蘭卡茲干古生代復合島弧帶 14 唐巴勒卡拉麥里古生代復合溝弧帶 15 東準噶爾晚古生代陸緣盆地 16 準噶爾中央地塊 17 博格達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 18 哈爾里克古生代復合島弧帶 19 吐哈地塊 1
6、10 大南湖晚古生代島弧帶 11 111 覺羅塔格晚古生代溝弧帶 2 伊犁伊賽克湖微板塊 21 依連哈比爾尕晚古生代溝弧帶 22 阿拉套晚古生代陸緣盆地 23 賽里木地塊 24 博羅科努古生代復合島弧帶 25 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系 26 伊寧中央地塊NHT 那拉提紅柳河縫合帶塔里木華北板塊 1 塔里木微板塊 11 東阿萊哈爾克古生代復合溝弧帶 12 艾爾賓晚古生代殘余盆地 13 闊克塔勒晚古生代陸緣盆地 14 柯坪前陸盆地 15 庫魯克塔格陸緣地塊 16 北山古生代裂谷系 17 塔里木中央地塊 18 鐵克里克陸緣地塊 9 19 阿爾金陸緣地塊 110 紅柳溝安南壩早古生代裂陷槽
7、111 阿帕茫崖早古生代裂陷槽 2 柴達木微板塊 21 柴達木中央地塊 22 祁曼塔格古生代復合溝弧帶 3 昆侖微板塊1 31 北昆侖古生代復合溝弧帶 32 中昆侖地塊 33 布爾汗布達地塊 34 昆南古生代復合溝弧帶KJI 康西瓦鯨魚湖縫合帶華南板塊 1 可可西里陸緣活動帶 11 二疊紀 -三疊紀陸緣盆地2 羌塘微板塊 21 塔什庫爾干地塊 22 阿克賽欽古生代陸緣盆地23 喀喇昆侖中生代陸緣盆地24 喬戈里地塊三、構造單元基本特征 TOC o 1-5 h z (一)西伯利亞板塊( )阿爾泰陸緣活動帶( 1)它包括德倫諾爾特晚古生代上疊盆地( 11) 、阿爾泰早古生代山弧帶( 12) 、南阿
8、爾泰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 13) 、礦區阿爾泰晚古生代成熟島弧帶( 14) 、額爾齊斯構造雜巖帶( 15) 、卡爾巴哈巴河晚古生代弧前盆地( 16)六個三級構造單元。阿爾泰陸緣活動帶由于震旦 寒武紀蒙古洋盆封閉而拼貼于西伯利亞板塊的南緣,成為阿爾泰陸緣活動帶。加里東 - 華力西期由于齋桑洋盆向北俯沖,在南阿爾泰形成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由阿舍勒、沖乎爾、克蘭、麥茲4 個弧后裂陷盆地組成,而且在早古生代山弧帶的基礎上出現德倫諾爾特晚古生代上疊盆地。晚泥盆世轉入匯聚,晚石炭世早期隆起為陸,早二疊世在額爾齊斯構造雜巖帶中出現張裂環境。發育有震旦紀 中奧陶世夾有少量基性火山-潛火山巖的巨厚陸源碎屑巖
9、建造沉積,晚奧陶世有中 - 酸性火山巖建造的局部堆積。志留紀為殘留海盆,接受了復理石建造夾中-酸性火山巖沉積。早中泥盆世出現雙峰式火山巖建造。晚古生代在卡爾巴 哈巴河弧前盆地中,出現泥盆-石炭紀正常沉積建造。該區侵入巖十分發育,花崗巖類所占面積達本區總面積的52% ,志留系發生大規模的準原地斜長花崗巖化,形成片麻 花崗巖穹隆,晚古生代時廣泛出現“ S”型花崗巖類侵入和花崗偉晶巖的生成,晚期出現有富堿性的巖體,并在卡爾巴-納雷姆形成巨大的花崗巖帶。變質作用以區域動力熱流變質為主,為低綠片巖相-低角閃巖相變質巖系。褶皺為線形緊閉型。斷裂十分發育,形成了一系列向南逆沖推覆的疊瓦式構造推覆體。額爾齊斯
10、構造雜巖帶在阿爾泰陸緣活動帶十分突出,它經歷了長期復雜的構造演變,時隆時陷,各期沖斷、推覆構造普遍,韌性變形、構造混雜頻出。在新疆境內,發現有前寒武變質巖系、早古生代硅質鈣質頁巖、晚古生代硬砂巖建造沉積、早二疊世還出現陸相苦橄玢巖和磨拉石堆積。(二)查爾斯克喬夏哈拉縫合帶(ZQT)為西伯利亞板塊和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之間的縫合帶。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曾經歷了齋桑洋盆加里東期和華力西期板塊張裂和閉合作用。在查爾斯克的混雜巖中出現有蘭閃片巖和早古生代蛇綠巖塊(王家樞,1986) 。在新疆境內的縫合帶內,主要分布著中泥盆世科克森塔烏蛇綠巖、下石炭統碎屑巖、元古代變質巖塊以及華力西期花崗巖等,構成一條巨
11、大的韌性剪切帶和混雜堆積帶。二疊紀時期該帶處于弛張環境,出現有陸相堿性火山巖和磨拉石建造沉積。反映該縫合帶曾經歷了齋桑洋盆加里東期和華力西期板塊張裂和閉合作用,從而形成了當今的復雜構造格局,也與北部的阿爾泰的中低壓高溫變質帶組成了雙變質帶。(三)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 )在新疆它有準噶爾微板塊和伊犁伊賽克湖微板塊兩個二級構造單元。準噶爾微板塊( 1 )包括薩吾爾二臺晚古生代島弧帶( 11) 、洪古勒楞阿爾曼太早古生代溝弧帶( 12) 、謝米斯臺庫蘭卡茲干古生代復合島弧帶( 13) 、唐巴勒卡拉麥里古生代復合溝弧帶( 14) 、東準噶爾晚古生代陸緣盆地( 15) 、準噶爾中央地塊( 16) 、博
12、格達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 17) 、 哈爾里克古生代復合島弧帶( 18) 、 吐哈地塊( 19) 、 大南湖晚古生代島弧帶( 110) 、覺羅塔格晚古生代溝弧帶( 111) 。準噶爾微板塊以準噶爾中央地塊為中心,外圍出現陸緣增生帶。中央地塊全為中新生代陸相碎屑物所覆蓋。袁學誠等(1994)據阿 阿地學斷面資料認為:準噶爾盆地古生界蓋層約在10 12千米左右,其下到30(北側)27 千米左右為元古界 太古界。彭希齡等(1995)認為基底之上有石炭紀沉積,到中生代初演化成陸相盆地。王立寶等(1995)將準噶爾盆地構造劃分為八個隆起、拗陷單元。陸緣增生帶發育著溝弧盆體系,有早、晚古生代蛇綠巖帶,如
13、唐巴勒卡拉麥里、洪古勒楞阿爾曼太蛇綠巖帶,在準噶爾微板塊南北兩緣有晚古生代的科克森塔烏、依連哈比爾尕蛇綠巖帶。早古生代的構造多被晚古生代溝弧盆體系及走滑斷裂所破壞,再加新陸殼時期和陸內期的剝蝕與沉積物覆蓋,使準噶爾微板塊呈現出復雜的構造格局。該帶的侵入巖較少。加里東期為鈣堿性系列的二長花崗巖、鉀長花崗巖和花崗閃長巖,華力西中期“I ”型為主,“ A ”型次之,為花崗閃長巖、石英二長花崗巖 花崗巖,石炭紀末期出現張裂環境,在喀拉通克一帶,有鎂鐵 超鎂鐵雜巖沿斷裂貫入。該帶變質程度較淺,主要是埋深變質,為低綠片巖相。在唐巴勒地區出現蘭閃片巖與其組成雙變質帶。該帶構造十分復雜,西準噶爾構造線呈北東向
14、,東準噶爾呈北西向,褶皺緊閉,斷裂十分發育,常出現向準噶爾盆地方向逆沖的構造推覆體。伊犁伊賽克湖微板塊( 2)包括依連哈比爾尕晚古生代溝弧帶( 21) 、阿拉套晚古生代陸緣盆地( 22) 、賽里木地塊( 23) 、博羅科努古生代復合島弧帶( 24) 、阿吾拉勒- 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系( 25) 、伊寧中央地塊( 26) 。賽里木地塊和伊寧中央地塊,古元古界由各種片巖、片麻巖和眼球狀混合巖組成,長城系為含雙峰式火山巖的類復理石建造,其上平行不整合有薊縣 青白口系的碳酸鹽巖建造。在元古界之上直接不整合的是泥盆-石炭系。在博羅科努古生代復合島弧帶,不整合在元古界之上的為震旦紀冰磧成因的碎屑巖,寒
15、武奧陶系為含磷巖系和硅質 碳酸鹽巖沉積,中奧陶世出現雙峰式火山巖建造,志留系不整合在奧陶系之上,轉為復理石及陸源碎屑巖建造的沉積,泥盆紀固結。石炭紀時,依連哈比爾尕小洋盆向南俯沖,產生吐拉蘇上疊斷陷盆地和伊犁裂谷。在博羅科努古生代復合島弧帶和依連哈比爾尕晚古生代溝弧帶出現中奧陶世和石炭紀兩期蛇綠混雜巖帶。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是在元古界基底上于石炭紀時開始拉伸,到早二疊紀時形成裂谷,堆積了巨厚的堿性系列雙峰式的陸相噴發。該區侵入巖主要出現在博羅科努古生代復合島弧帶,其它構造單元較少, 以華力西中期為主,其次是華力西早期和晚期以及加里東期侵入體,為“I”型和“S”型成因。只在賽里木地塊和伊寧中央
16、地塊出現元古代混合巖 花崗巖和造山后“ A ” 型中深成-超淺成的基-堿性建造的小巖體、巖株和層狀侵入體。該區變質程度很低,只在前寒武紀基底中出現區域動力熱流變質,達角閃巖相。該區構造十分復雜,突出特點是斷裂交錯,出現艾比湖- 阿其克庫都克右旋走滑斷裂,伊寧中央地塊受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控制而成三角形。(四)那拉提紅柳河縫合帶(NHT)該縫合帶為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與塔里木-華北板塊間的縫合帶,它縱貫天山,東入甘肅,西進吉爾吉斯境內。縫合帶的北側是巴侖臺- 星星峽離散地體,它是從塔里木古陸裂解出來,散布于古亞洲洋盆之中,在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與塔里木- 華北板塊對擠下,與其南側的蛇綠巖帶相伴
17、共同組成縫合帶。它以與塔里木陸塊相似的中上元古界變質巖系和碳酸鹽巖建造為主體,局部出現新太古界的深變質表殼巖系和灰色片麻巖(TTG) 、震旦系冰磧巖、寒武-奧陶系含磷硅質巖-碳酸鹽巖及石炭紀火山 -碎屑巖。縫合帶的南側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蛇綠巖和中上元古界、奧陶-志留系的混雜巖塊組成。在加里東末期南天山洋向北俯沖,與其北側的巴侖臺- 星星峽離散地體形成雙變質帶。南側以蘭閃石、青鋁閃石、硬柱石、多硅云母等礦物組成的蘭片巖帶和榴輝巖組成了高壓低溫變質帶,北側出現了以矽線石、蘭晶石礦物為代表的中高溫低壓變質帶。 TOC o 1-5 h z (五)塔里木華北板塊( )塔里木 - 華北板塊在新疆出現有塔
18、里木微板塊( 1 ) 、 柴達木微板塊( 2) 、 昆侖微板塊( 3)三個二級構造單元。塔里木微板塊( 1 )包括東阿萊- 哈爾克古生代復合溝弧帶(11) 、艾爾賓晚古生代殘余盆地( 12) 、 闊克塔勒晚古生代陸緣盆地(13) 、 柯坪前陸盆地(14) 、庫魯克塔格陸緣地塊(15) 、北山古生代裂谷系(16) 、塔里木中央地塊(17) 、鐵克里克陸緣地塊(18) 、阿爾金陸緣地塊( 19) 、紅柳溝-安南壩早古生代裂陷槽(110) 、阿帕 -茫崖早古生代裂陷槽(111) 。該微板塊以塔里木中央地塊為中心,外圍出現陸緣增生帶。中央地塊全為新生界所覆,南北兩側出露四個陸緣地塊斷隆,除柯坪前陸盆地
19、為早古生代- 新生代沉積外,其它都以元古界變質巖系為主體。其特點是:中上元古代出現陸緣裂陷槽,甚至在柯坪地區還有蘭片巖出現;塔里木微板塊的后期活動性東部比西部強,表現為在阿爾金和北山存在早古生代裂陷槽環境、甚至北山在晚古生代出現裂陷槽和裂谷環境,東部還有多期巖漿侵入活動;出現斷距巨大的向中央地塊方向的推覆構造和瓦疊式推覆體。陸緣增生帶的溝弧盆體系不如哈薩克斯坦- 準噶爾板塊發育,因從塔里木古陸裂解去的地塊漂移不遠,故多為陸緣盆地、殘余盆地和裂陷槽。在塔里木微板塊北緣的南天山洋盆有早、晚古生代兩期蛇綠巖帶,一條在南天山洋北緣的那拉提- 紅柳河縫合帶中,一條在南天山洋南緣哈爾克山南坡米斯布拉克一帶
20、。在塔里木微板塊的南緣的阿爾金裂陷槽有奧陶紀蛇綠巖帶。柴達木微板塊(2) 在新疆只出露有祁曼塔格古生代溝弧帶,該區為柴達木地塊的陸緣增生帶。發育有變質碳酸鹽巖- 碎屑巖構成的中上元古界基底。中上奧陶統有巨厚的雙峰式火山巖建造和復理石建造,出現蛇綠巖。志留紀為復理石建造沉積,泥盆紀為砂礫巖沉積,晚泥盆世為磨拉石建造和中酸性火山巖。石炭紀初再度拉開,在鴨子泉一帶發現石炭紀( ? ) 蛇綠巖。三疊紀時期,出現斷陷盆地, 接受了華南型上三疊統的陸相中酸性火山巖堆積。該區侵入巖較發育,以華力西期“I ”型花崗巖為主。加里東期花崗巖類次之。印支晚期為造山后閃長巖花崗巖和堿性花崗巖建造。變質程度在元古界和下
21、古生界為綠片巖相,泥盆紀以后的地層均不變質。該區褶皺除奧陶志留系褶皺緊閉外,元古界、上古生界均為疏緩褶皺。斷裂十分發育,在鴨子泉一帶出現一組北東向斷裂。12昆侖微板塊(3)包括北昆侖古生代復合溝弧帶( 3 ) 、中昆侖地塊( 3 ) 、布爾汗布達地塊( 3 ) 、昆南古生代復合溝弧帶( 3 ) 。在新疆西昆侖北緣出露有古生代復合溝弧帶和中昆侖地塊。西昆侖北緣古生代復合溝弧帶出現有兩期蛇綠巖,早古生代洋盆在奧陶紀俯沖達頂盛期,在柯崗、庫地、其曼于特等地出現了蛇綠巖和島弧花崗巖,于志留紀碰撞,上泥盆統為磨拉石。在古特提斯洋盆打開的同時,吾依塔什它龍蘇巴什一帶出現石炭紀洋盆,早二疊世匯聚,晚二疊世固
22、結為陸。由于南、 北大陸的碰撞,“ A”型俯沖以及巴基斯坦突刺的強烈擠壓,西昆侖地殼大量壓縮,構造單元殘缺不全乃至消失,構造混雜、外來巖塊普遍,所以,作者認為該溝弧帶,主要由早、晚古生代兩期溝、弧物質組成。俯沖方向均朝向南西的中昆侖地塊。布爾汗布達地塊由下元古界片麻雜巖組成結晶基底,其上為中上元古界淺變質的碳酸鹽碎屑巖沉積,該地塊中部大部分地區為中新生代陸相碎屑巖沉積所覆蓋,東部出露石炭系淺海相碳酸鹽巖及碎屑巖,并發育華力西期的花崗閃長巖及二長花崗巖。昆南古生代復合溝弧帶發育在新元古界基底上的早、晚古生代兩期溝弧帶。有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碎屑巖夾火山巖。不整合其上的有二疊系正常沉積巖夾酸性火
23、山巖,下中三疊統為海相海陸交相碎屑巖。有三條蛇綠混雜巖帶:沿昆中斷裂之南有加里東黑龍山蛇綠巖帶蛇綠混雜巖帶;暢流溝石炭二疊紀蛇綠混雜巖帶;木孜塔格晚石炭紀早三疊紀構造蛇綠混雜巖帶。代表了從早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早期昆南裂陷槽三次拉張到匯聚的演化史。(六)康西瓦鯨魚湖縫合帶(KJI )該縫合帶為塔里木華北板塊與華南板塊間的縫合帶,它西起于木吉,經恰爾隆、康西瓦、蘇巴什越過庫牙克斷裂后直至鯨魚湖。西端延入塔吉克,東端延入青海境內。縫合帶內廣泛出現有石炭 二疊系為主體的構造巖塊,部分地段出現混雜巖和蛇綠混雜巖。縫合帶中韌性剪切帶、糜棱巖、構造巖塊等構造變形十分強烈。在蘇巴什地區和鯨魚湖木孜塔格混雜巖出
24、現最寬。有蛇綠巖、奧陶 志留系、早石炭世、晚石炭紀、中二疊世混雜巖塊。擴張作用比較明確的始于晚泥盆世,形成了與石炭系海相火山巖系過渡的陸相紅色磨拉石建造。轉入閉合過程始于二疊紀,這一階段該洋盆向南北兩側俯沖消減,向南俯沖,在甜水海微陸塊上形成了巖漿弧和其南側的弧后盆地建造。向北俯沖使昆南地塊再次成為晚古生代巖漿弧,出現較多安山巖、英安巖及火山碎屑巖。至中二疊世洋盆已完全消失,進一步擠壓使該蛇綠混雜巖帶和其南側有的島弧、弧后盆地發生比較強烈的沖褶變形,并發生隆起,之上堆積了山間盆地性質的三疊系紅色磨拉石建造。(七)華南板塊()華南板塊在新疆出現有可可西里陸緣活動帶(1 ) 、羌塘微板塊(2)二個
25、二級構造單元。可可西里陸緣活動帶(1)包括二疊紀- 三疊紀陸緣盆地(11)由二疊系羊嶺群和三疊系巴彥喀拉群巨厚的復理石建造組成。以印支期變形為主,變質程度以低綠片巖相為主,發育一系列疊瓦式逆沖斷裂為特征形成向南推覆巖片狀疊置的構造格局。反映出弧后-殘余盆地經印支運動南北擠壓的特征。羌塘微板塊(2)包括塔什庫爾干地塊(21) 、甜水海地塊(22) 、阿克賽欽古生代陸緣盆地(23) 、喀喇昆侖中生代陸緣盆地(24) 、喬戈里地塊(25) ;該微板塊出露最老地層為古元古代,自早元古代末固結成陸以后,可能長期處于穩定的克拉通階段。中元古代為陸棚相的沉積。從沉積物特征來看,與塔里木同時期的巖相建造特征完
26、全不同,它是一個獨立的陸塊。中央地塊全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層所覆,僅在國界邊部及甜水海一帶出露,由角閃巖相的片麻巖組成,其南北兩側與二疊系成斷裂接觸。整個古生代至早三疊世均為穩定的陸棚環境,沉積地層基本連續。于古生代末期或三疊紀早期發生蓋層褶皺,形態寬緩,造成中上三疊世不整合其上。侵入巖以華力西期為主,在侏羅紀、白堊紀時期,特提斯洋消亡,羌塘微板塊向塔里木微板塊拼貼,形成了較多的二云母花崗巖為主體的巖基侵入,屬典型的碰撞造山期的改造型花崗巖類。另還見有早元古代及加里東期華崗巖類。塔什庫爾干地塊由下元古界和少量長城系組成。下元古界布倫口群由各種片巖、片麻巖夾角閃片巖、變粒巖和混合巖組成,長城系由
27、石英片巖、千枚巖、大理巖組成,為千枚巖相變質的碎屑巖建造。其上有志留系淺變質碎屑巖。侵入巖較發育,早元古代為混合交代型片麻狀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基。華力西中期為花崗閃長巖斜長花崗巖石英閃長巖二長花崗巖、鉀長花崗巖巖基和巖株。麻扎北西的花崗閃長巖體暫定為印支期。阿克賽欽以前寒武系為基底和發育有古生界蓋層。長城系甜水海群為正常沉積巖巖,寒武奧陶系為碳酸鹽巖(后者夾玄武巖)。志留系為半深海相碎屑巖碳酸鹽巖建。下中泥盆統為匯聚階段的陸源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上泥盆統轉為磨拉石。石炭系為殘余海盆的次穩定型碳酸鹽巖建造。二疊系南部為殘余海盆沉積,北部為陸相火山磨拉石。三疊系為海陸交互相陸源碎屑沉積。侵入巖主要分
28、布在北部地區,以華力西期為主。加里東期為片麻狀石英閃長巖、堿性正長巖。華力西期為閃長巖鉀長花崗巖組成。印支期為花崗閃長巖鉀長花崗巖組合。燕山期為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組合。各期花崗巖均屬鈣堿系列,具有準原地型鉀長花崗巖化的活化特征。褶皺構造,除三疊系為緊閉褶皺外,多為開闊疏緩型,斷裂多為走向大斷裂,只在阿克賽欽古隆起中呈現斷塊構造。喀喇昆侖中生代陸緣盆地位于新疆西南緣國境一線,南段延入西藏境內,北段延入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境內與帕米爾相連。該帶構造成分較復雜,有加里東褶皺基底,二疊紀裂谷,還有中生代陸緣盆地的構造成分。志留系為復理石建造。下二疊統屬基性火山巖為主的準雙峰式火山巖復理石建造。三疊紀時
29、轉為淺海相復理石建造沉積。侏羅紀至下第三紀屬含膏碳酸鹽巖建造,含有火山巖夾層。新近紀隆起為陸。該帶侵入巖主要發育于北段,為燕山期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褶皺構造較緊閉,斷裂構造較發育。喬戈里地塊位于喀拉昆侖主脊喬戈里峰一帶,主要出露下元古界和二疊系下統。下元古界為黑云母斜長片麻巖夾黑云石英片巖、大理巖,原巖為碎屑巖建造,變質作用類型為面型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下二疊統空喀山口組為灰巖夾石英砂巖、粉砂巖的碳酸鹽建造,為陸棚淺海沉積,有含礫板巖、含冷水型單通道蜒,具岡瓦納大陸的沉積和生物特征。該區侵入巖為燕山早期的花崗閃長巖,為鈣堿系,富鈉,屬”I”型,同位素年齡值為110.1Ma。區內斷裂較發育,均為北西走向沖斷裂。四、結論由于新疆地質研究程度較低,缺乏較系統的巖石化學和同位素測年成果,對探討大地構造演化歷史,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骨科手術療效與康復計劃總結
- 跨部門協作的年度計劃
- 通信企業安全管理
- 藥企記錄填寫規范
- 水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制計劃
- 學校美術課程改革探索計劃
- 綠色生產與公司可持續發展計劃
- 述職報告:工作規劃與展望
- 2025年來賓怎么考貨運從業資格證
- 網站內容建設優化手冊
- GB/T 20145-2006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
- GB 21519-2008儲水式電熱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2023年陜西省學業水平考試物理試真題答案無
- 運輸供應商年度評價表
- 旅游項目融投資概述
- 全旅館業前臺從業人員資格證考試答案解析
- 十二經絡及腧穴課件
- 立式圓筒形儲罐罐底真空試驗記錄
- 公司新員工入職登記表(模板)
- 辦公室工作存在問題(總結12篇)
- 住宅改為經營性用房證明(參考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