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務:如何改進個人所得稅制_第1頁
會計實務:如何改進個人所得稅制_第2頁
會計實務:如何改進個人所得稅制_第3頁
會計實務:如何改進個人所得稅制_第4頁
會計實務:如何改進個人所得稅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改進個人所得稅制?征收個人所得稅的目的在于調節社會財富分配,對高收入人群的所得實行再次分配,以實現社會共同富裕。多年來,我國要求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的呼聲日益增多。本文就目前個人所得稅設計和征收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改良建議。

工薪所得的個稅

(一)有關起征點的考量

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應該根據滿足人均需要來進行設置,即滿足人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基本生存需要后,略有結余。這樣的情形才具備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能力。

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在于生存權和發展權。生存要滿足基本生理的需要,如衣食住行。在此之外,還需要滿足很多其他的需求。以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人為例,衣和食方面,平均月消費需要900元以上;住方面,按照目前北京市的租金水平,一居室的租金大約在月均3000元左右;行方面,包括工作通勤費用和休息日出行的費用,按照每天10元計算,預計月均需要300元左右。從發展權的角度來看,納稅人用于購買書籍、參加短期培訓提高技能,月均支出在500元左右;社交費用方面,納稅人的手機話費支出在月均300元左右;贍養和撫育費用方面,工薪階層一般都負有贍養老人和撫育幼小的義務,每個個體會有所區別,可按照每月消費1000元計算。綜合上述支出項目可以發現,一個普通上班族的月度剛性支出應該在6000元左右,而這部分支出尚未包含合理的休閑旅游支出等可能發生的費用。

目前我國允許稅前扣除的“五險一金”的比例分配是根據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的。以北京為例,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10%,個人承擔2%+3元;失業保險,單位承擔1.5%,個人承擔0.5%;工傷保險,單位承擔0.2%,個人不負擔;生育保險,單位承擔0.8%,個人不負擔;住房公積金,單位承擔12%,個人承擔12%。上述合計,單位應負擔“五險一金”的比例為44.5%,個人為22.5%+3元。如果單個職工在扣除“五險一金”前,月薪酬為4520元,扣除“五險一金”后剛好為3500元,則不用申報繳納個稅。此時,其月住房公積金總額為4520×12%×2=1084.80元。假設該額度全部可以取出用于租金支付,則其租房租金缺口尚有1915.20元,占其實際到手薪酬的54.7%,即月收入的大部分將用于支付房租。除租金之外,月度可用于非租金支出的現金尚余1584.80元,而按照月度剛性支出6000元計算,該6000元剛性支出中,不僅含有個人稅前扣除的住房公積金,當然也包含有單位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實際上,按照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機理,起征點最低不應低于4580元,這樣才能涵蓋納稅人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因而,從上述分析來看,提高工薪所得的起征點勢在必行。按照目前的社會負擔水平,起征點確定在5000元比較合適。如果按照稅制適當超前的設計機理,起征點確定在10000元最為恰當。因而,社會上的一種建議將起征點設置在10000元的提議,不無道理。

(二)稅率的設置

目前實行的超額累進稅率是符合調節個人收入機理的,但在細節處理方面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處,如級差的設置。我國實施的是3%~45%的級差稅率,實際上,3%的稅率設置起不到調節作用,應該予以取消。建議將10%的稅率檔次調整為5%,依次以5%的幅度遞增。此外,對于高收入的界定需要重新進行測算,更加科學地設定級差。假設個稅起征點可以滿足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北京為例,按照目前北京市的平均房價水平40000元/平米,如果使收入處于中間層級的人士能夠以10年的收入購買一套三居的房產,按照120平米計算,則每個月度的純工薪所得應能夠購買1平米的房產。但目前工薪所得中,只要超過起征點4500元,則對應的稅率為20%;如果是超過9000元,對應稅率為25%;超過35000元,對應稅率為30%;超過55000至80000元,對應的稅率為35%,即個人在滿足基本需求的情況下,按照目前的房價水平和個人所得稅稅率,如果扣除“五險一金”后的個人月收入為83500元,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83500-3500)×35%-5505=22495元,稅后收入為835000-22495=61005元。如果按照稅后43500元計算稅前收入,則應該達到58453元,而北京市目前的社會平均年度工資水平77560元(2014年度),折算成月度工資為6463元,差距甚大。因而,應該在重新科學測算后界定個稅的中間層級,擴大級差間距。

(三)年終獎優惠政策的完善

目前,個人取得的年終獎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以下簡稱《通知》)執行。對于月工資水平較高的人員來說,存在很大的優惠空間。優惠的實質是,不論這部分人員的月度工薪適用于哪一檔稅率,年終獎均按照超過起征點計算。但是最大的不公平在于節點,即稅率的確定是按照年終獎分配到月度后對應確定,而計稅基礎是將全年的年終獎按照一個月度計算,速算扣除數也按照一個月度計算,因此,使得臨界點處會出現多發少得、少發多得的現象。舉例來看,年終獎金額在18000元和18001元,個稅就有很大的區別。當年終獎為18000元時,其年終獎應繳納個人所得稅額為:18000×3%-0=540元;年終獎為18001元時,其年終獎應繳納個人所得稅額為18001×10%-105=1695.1元,出現了年終獎多發1元,而稅負增加1155.1元的怪現象。

建議在當前總體優惠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將年終獎按照12個月進行平均計算。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12)×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1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一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12]×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12。

這樣改進后,即可有效地規避政策層面的不合理現象,同時還能促進社會分配更為公平,也使企業避免了在年終為獎金分配考慮臨界點而絞盡腦汁的情況。如果采用該方法,則可完全避免上述因多發1元年終獎而使稅負增加1155.1元的奇怪現象。以上述案例來看,年終獎為18000元時,其年終獎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為:[(18000/12)×3%-0]×12=540元;年終獎為18001元時,其年終獎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為[18001/12×10%-105]×12=540.1元。

(四)工薪所得個稅存在的主要問題

征收個人所得稅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跑冒滴漏”,實質上的灰色地帶較多。當然,這些灰色地帶與目前經濟活動不透明、信息不對稱有很大的關系。若干優惠政策給予了人們在不同稅種之間轉化的空間。可以說,起征點過低、稅率設置不科學等,會導致工薪階層及其所在單位想盡一切可能的辦法來規避稅收。因此,相關部門也要在個稅改革的過程中,注意解決偷漏稅問題。

稿酬所得的個稅

現行稅制對專業作家等需要鼓勵的行業沒有體現稅務支持原則。寫作屬于智力化的成果所得,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但是我國稿酬的扣除基數維持800元20多年都未改變,相比于其他所得而言,從起征點來看,實質上沒有起到鼓勵社會進行智力化研究、形成文字成果的作用。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國應該大力鼓勵創新進步,對于稿酬等智力成果收益,也應給予較大的稅收優惠。自《個人所得稅法》頒布以來,經過多次修改,薪酬所得的起征點已從800元調整到3500元,上調了3倍多。那么,對于稿酬所得,建議同樣上調起征點,5000元左右較為合理。

利息、股息所得的個稅

目前,為鼓勵資本市場發展,我國對于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個人股息所得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從本質上來說,個人只有在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情況下,才能將富余的資金投入股市和債市,但我國現在對存款利息、股息等所得都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這顯然有違稅收公平原則。同時,在股市自然人開戶數量超過1億人的情形下(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18日,我國開立股票交易的自然人賬戶達到10296.16萬),投機活動已經比較明顯,如果稅收政策再對其進行優惠鼓勵,是不符合社會發展原則的。

從財政角度來看,2015年,我國全年的個人所得稅收入總計為5170.89億元,在財政收入中占比較小,對財政的貢獻也很小,但因個稅覆蓋面廣,征納和稽查成本卻較高。因而,對工薪所得提高起征點、調整稅率設置,在國家財政的承受空間內是完全可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