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施工技術要求》山東省地方標準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根據《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20年度地方標準硬瀝青復配溫拌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指南》列入2020年度山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第136項)。本文件由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組織實施,由山東省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41)歸口。(二)起草單位、主要起草人及任務分工1.主要起草單位山東高速路用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山東高速工程檢測有限公姜竹昌、尹永勝、張惠勤、楊毅、陳偉、董超、金龍飛、王鑫洋、時孝鵬、闞濤、馬亞、段瑩、李巖、史福泉、劉亮、梅中高國華、李立平、李昂。23.任務分工山東高速高廣公路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標準的立項需求調研、標準編制進度把關、協助征集相關方意見等事項。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高速路用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山東高速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山東高速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標準文本及編制說明的起草修改完善、征求意見的匯總、歸納和處理。其中:姜竹昌擔任標準編制組組長,全面組織、協調標準的編制工作。尹永勝、張惠勤、楊毅、陳偉、董超、馬亞、周海防、郭德立、高國華對標準技術內容以及與公共機構相關標準總協調進行把關。金龍飛、王鑫洋、時孝鵬、闞濤、段瑩、劉亮、梅中梁、李傳海、車秀鋒、韓凌負責標準起草編寫、對各相關方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總結、歸納和處理,以及標準編制進度把控。張永豪、謝正星、李立平、李昂負責標準制定過程中的試驗及數據采集,李巖、史福泉負責組織召開標準研討會議。(三)起草過程1.前期準備2020年7月30日,由山東高速高廣公路有限公司向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提出申請的《軟硬瀝青復配溫拌混合料施工技術指南》標準獲得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立項。2020年8月,成立了由山東高速高廣公路有限公司牽頭的標準編制工作組,編制組結合現階段交通運輸部和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等主管部門的發文、要求以及試點實踐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完成已有標準、文獻資料的收集、分析和總結。32.現狀調研術標準、文獻和有關工程資料。安徽省地方標準《預拌-增強型溫拌瀝青路面技術規程》(DB34/T5035-2015)對本文件的起草和編寫提供了方向和借鑒。3.起草標準2022年1月起,編制組基于軟硬瀝青復配溫拌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研究的實際工作,收集研究課題成果資料和相關工程應用資料,進行梳理和分析,經編制組內部討論、審議和修改,于4.標準審查2023年2月16日,山東省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濟山東高速集團創新研究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高速路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泉檢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單位共7名專家組成了審查委員會。審查會委員會聽取了編制組關于標準編制的情況匯報,對標準內容逐條進行了審查,并給出標準內容是對瀝青混合料的原材料、生產和施工做出的技術要求,并非指導性文件,且標準使用130#瀝青,其拌和與施工溫度不屬于溫拌范疇的總體意見,因此建議將標準名稱修改為《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施工技術要求》。同時,專家提出了標準修改4意見共計26項。編制組根據反饋意見對標準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根據專家意見,編制組明確了標準定位、目的和適用范圍,修改完善了標準的總體框架,進一步凝練、細化標準技術內容與文字表述,并根據已有項目的實際開展情況細化了部分內容,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科研院所、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檢測單位、瀝青生產單位等30家單位統一發函廣泛征求意見。編制組共收到“征求意見稿”回函的單位30個,回函并有建議或意見的單位24個,反饋意見43條,經認真整理、分析后,共采納意見31條,未采納意見12條。編制組根據反饋意見對標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標準送審討論稿。(3)送審稿專家審查會審稿)山東省地方標準專家審查會。來自山東公路學會、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高速集團創新研究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高速路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泉檢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單位共9名專家組成了審查委員會。審查會委員會聽取了編制組關于標準編制的情況匯報,對標準內容逐條進5行了審查,提出了標準名稱修改為《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施工技術要求》、明確軟/硬瀝青術語定義、優化配合比設計、完善編制說明中有關混合料成型溫度、混合料技術指標依據等方面的意見,同時專家共提出書面修改意見30條。編制組根據專家反饋意見對標準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二、標準制定的目的和意義本項目采用硬瀝青干法工藝,充分發揮軟瀝青拌和溫度低,硬瀝青在施工過程中改善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水穩定性以及抗老化性能好的特點,在混凝土拌和過程中投入硬瀝青,提高硬瀝青對軟瀝青的改性作用。該技術充分發揮兩種瀝青的優勢,達到性能互補目的。依托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科技創新項目《基于天然瀝青界面增強的高性能溫拌瀝青混凝土開發與成套技術研究》,對軟硬瀝青復配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確定了軟瀝青、硬瀝青的技術指標、施工及質量控制標準和檢驗方法,成功鋪筑了軟硬瀝青復配瀝青混凝土路面,各項路用性能指標優良。該項目為本文件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該技術在道路工程建設中應用,不僅可以降低工程成本,而且可以保護環境,有效地推進“綠色山東”的建設,有助于推動瀝青路面工業的綠色革命。三、標準編制原則、主要技術內容和依據(一)標準的編制原則本文件是依據GB/T1.1-2020給出的原則和有關標準、政策6法規進行編制的。制訂本文件時充分考慮到滿足我國的技術發展推動行業技術水平提高。標準文本格式、條款主要是根據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進行編制。(1)協調性原則。充分做好資料調研工作,做好與相關標規范》(JTGF4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E20)等相關行業標準統一性。(2)可操作性原則。結合現有室內試驗研究及已完工的實際工程,起草的條文應明晰、規范,便于工程應用,試驗與設計方法內容應詳細、明確,可操作性強。并在實際工程中加以驗證,確保標準制訂內容依據充分,理論正確,驗證可信,確保技術成熟性、可靠性。(4)指標合理性原則。本文件中技術指標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實用性和現實性。(5)代表性和先進性原則。本文件能夠滿足道路工程對封層的基本性能要求,與實際工程結合度高,確保文件內容據實可(二)標準編寫的主要依據《交通運輸部關于印發《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的7通知》(交規劃發﹝2021﹞104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通知》(魯政字〔2021〕127號)《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山東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魯交發〔2021〕9號)《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山東省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魯交發〔2021〕8號)《公路瀝青路面養護設計規范》(JTG5421-2018)《山東省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試行稿)》(三)主要技術內容本文件規定了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技術的術語和定義、材料要求、混合料設計、生產與施工、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具體的技術內容及依據說明如下:3術語和定義3.1當前國內外對軟瀝青的定義尚未統一,隨著瀝青路面對瀝青材料性能提出的新要求及其適應性,軟瀝青術語的內涵應予以擴展。本文件從石油演變和加工兩條途徑完善了軟瀝青的定義,軟瀝青的全稱應為軟石油瀝青,主要指石油經氧化加工獲得的針入度較大的瀝青,如110號、130號、160號等道路石油瀝3.3當前國內外未見統一的硬瀝青術語定義,尤其隨著道路瀝青新材料的不斷研究與進步,硬瀝青術語的內容更應拓展完善。本文件對硬瀝青的定義涵蓋了由石油煉制加工得到的、25℃8針入度約為20~40(0.1mm)的硬質瀝青(如30號、50號等道路石油瀝青)、經改性加工而成的高模量瀝青和天然巖瀝青等,既包括了傳統意義上的硬質瀝青,又補充完善了天然硬瀝青及改性硬瀝青,這類硬瀝青的軟化點通常在100℃以上。4材料4.1原材料進場應提供廠家出示的合格證或質量檢測證書,原材料運至現場后應進行質量檢驗,經評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應以供應商提供的檢測報告或商檢報告代替現場質量檢驗。4.2.3對硬瀝青的灰分、含水率和0.075mm標準篩通過率等指標進行了檢測統計,在標準制訂指標時采用滿足95%的合格率指標作為硬瀝青的技術要求,采用限制最大指標時需滿足小于3/4位值要求,限制最小指標時需滿足大于1/4位值要求。對抽樣硬瀝青的指標進行檢測統計如下:%%%通過數據統計制定了硬瀝青的技術要求。根據伊朗巖瀝青、青川巖瀝青等常用巖瀝青技術要求,并為了保證硬瀝青中有效瀝青成分含量,提出了硬瀝青含量≤30%的技術要求。5混合料設計5.1.1對于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9設計方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馬歇爾、Superpave等設計方法,國內通常采用馬歇爾設計方法,因此編制組參照馬歇爾設計方法進行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的設計。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分為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和生產配合比驗證三個5.2.1配合比主要與應用目的、公路等級、氣候條件、交通條件、路面類型等因素密切相關。考慮上述條件,并通過試驗驗證混合料性能,確定硬瀝青的摻量。由表2可以看出,當摻量較少時對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影響較小,當硬瀝青摻量過大,則會硬瀝青的摻量一般為混合料質量的0.4%±0.1%。密級配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AC)采用軟瀝青或軟改性瀝青,密級配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SMA)宜采用軟改性瀝青。0%%%%5.2.3由于硬瀝青中含有一定量的灰分,因此將硬瀝青中的灰分視作一部分填料計算,故公式(1)在計算礦料級配中填料的實際用量時,需在混合料設計填料中減去硬瀝青的灰分含量。5.2.4確定好礦粉的摻量和硬瀝青摻量后,拌制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時,宜采用干法工藝。首先將硬瀝青和集料(或纖維)拌和均勻,然后依次加入軟瀝青(或軟改性瀝青)、填料。混合料拌和完成后放入烘箱,在成型溫度條件下養生2h~3h,最后成型馬歇爾試件。干法工藝具體施工如圖1所示。依據室內試驗研究,得出養生溫度對混合料擊實效果影響較大的結論,如圖2所示。從圖2養生時間與混合料空隙率和抗車轍性能的關系曲線可以得出,養生時間對混合料性能有較大幅度提高,但養生時間過長會導致混合料的壓實效果越差,且混合料性能衰減過快,因此將養生時間定為2h~3h為宜。分別對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和SMA瀝青混合料成型各性能試件,對比0h和2h成型性能差別,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混合料的抗水損害性能和高溫抗車轍性能經過2h養生大幅度提高,低溫性能有所降低,但仍滿足規范要求。-1)-n-軟硬瀝青復配改性瀝青混合料空隙率空隙率(%)成型溫度(℃)圖3為AC-20密級配軟硬瀝青復配普通混合料和圖4為AC-20密級配軟硬瀝青復配改性混合料不同成型溫度對空隙率影響,圖5為SMA-13軟硬瀝青復配改性混合料成型溫度與空隙率關系,從圖3~圖5可以看出,成型溫度越高,空隙率越小,其中軟硬瀝青復配普通混合料成型溫度定為110℃~120℃時空隙率符合要求;軟硬瀝青復配改性混合料成型溫度定為130℃~140℃時空隙率符合要求。結合試驗結果和瀝青混合料的類型,同時參考JTGF40中對礦料加熱溫度、瀝青加熱溫度、拌和溫度與成型溫度的關系,推薦了表2的室內試驗溫度范圍。5.3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在配合比設計基礎上對混合料的動穩定度、浸水馬歇爾試驗殘留穩定度、凍融劈裂試驗殘留強度比、低溫彎曲試驗破壞應變進行各項性能檢測。參考JTGF40中山東省所處的氣候分區和混合料性能指標要求和試驗結果(表3提出了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的技術規定,其中提高了瀝青混合料水穩定性技術指標要求和SMA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性能技術要求,對于普通和改性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凍融劈裂分別≥80%和≥85%;SMA瀝青混合料凍融劈裂≥85%,低溫彎曲試驗破壞應變≥2800με。6生產與施工6.2.1由于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在拌和站生產過程中包括硬瀝青與集料在一起預拌的過程,因此延長生產過程中干拌時間在10s~15s范圍內,濕拌時間適當延長到35s~45s。6.2.2山東省拌和站多為間歇式拌和機,軟硬瀝青復配混合料也采用間歇式拌和機。6.2.3硬瀝青可采用人工或自動添加方式,當使用量較少時采用專用配套設備,效率更高、添加更為準確。A.4.1室內試驗的拌和與場站拌和工藝上存在差別,場站拌而室內拌和是集料、硬瀝青、添加劑干拌,然后加入瀝青拌和,再加入礦粉拌和。室內拌和功效較場站差,因此室內拌和時間濕拌時間延長到90s。四、與現行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標準的關系(一)與現行法律及政策文件的關系與本文件密切相關的法律及政策文件有:《交通運輸部關于104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通知》(魯政字〔2021〕127號)、《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山東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魯交發〔2021〕9號)、《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山東省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魯(二)與國際標準的關系沒有與本文件密切相關的國際標準。(三)與國家標準的關系沒有與本文件密切相關的推薦性國家標準和強制性國家標(四)與行業標準的關系與本文件密切相關的行標有《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3432)、《公路路基路面現場《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瀝青路面用纖(五)與地方標準的關系與本文件密切相關的地方標準有《巖瀝青路用技術要求》(DB37/T2536巖瀝青路用技術要求不同之處如下:本文件所用的硬瀝青灰分值放寬值30%,0.075mm的通過率為100%,對瀝青采用濕法改性方式。《道路用布敦巖瀝青》(DB34/T2323),不同之處如下:布敦巖瀝青級配較粗,有級配要求,灰分含量在65%~75%。五、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過程、處理意見及其依據本文件無重大分歧意見。六、對地方標準自發布日期至實施日期之間的過渡期(以下簡稱“過渡期”)的建議及理由公路及城市道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河道生態修復與護岸加固施工服務協議
- 工程項目管理沙盤答辯
- 軟件系統采購協議書
- 醫護人員職業素養課件
- 車輛搭乘免責協議書
- 門面房屋合同協議書
- 食品包裝安全協議書
- 減肥店合伙合同協議書
- 采購手機伴侶協議書
- 非婚子女領養協議書
- 大理石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福建省廈門市中考數學二檢試卷
- 《擁抱健康拒絕煙草》課件
-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招聘真題2024
- 鼻咽癌口腔炎護理查房
- 療休養協議格式合同
- 2025航天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人工智能技術在混合式日語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估
- 鄭州電子商務職業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設行業安全競賽題庫(試題含答案1-464題)
- 基于動態勢能獎勵機制的雙足機器人穩定行走控制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