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學總論課件_第1頁
推拿學總論課件_第2頁
推拿學總論課件_第3頁
推拿學總論課件_第4頁
推拿學總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推拿學對一個推拿醫生的要求

要樹立吃苦耐勞的思想。要有高尚的醫德醫風。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有關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掌握好手法的操作方法和治療原理,在臨床上靈活運用手法。推拿練功(要有強健的體魄)。。積累經驗。推拿、推拿學的定義及特點第一章1、把按摩改稱為推拿,是推拿發展史上一個很大的飛躍。(1)按摩與推拿在概念上的區別:手法的種類;治療的范圍。(2)推拿這一名稱首見于明朝萬全的小兒推拿著作《幼科發揮》。2、推拿是一種古老的療法,又是一門年輕而有發展前途的學科.(1)人類社會對疾病治療的發展歷程。(2)《黃帝內經》中有關推拿的記載。(3)推拿是中醫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推拿

是中醫臨床學科中的一門外治法,是中醫學偉大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療和功法訓練。

概念手法治療是指操術者用手或肢體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的體表作規范性的動作,以防病治病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功法訓練是根據推拿臨床醫療的需要,由推拿醫務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功法訓練,以鞏固、延伸臨床的治療效果。治療中,手法治療和功法訓練的結合運用。基本特征——手法治療和功法訓練。理論內涵——中醫學和現代科學理論的緊密結合。臨床特點——適應范圍的寬泛和嚴格的禁忌證。推拿學的特點推拿意外發生的原因:1.診斷不明或誤診;2.對疾病的機理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認識;3.手法操作或選用不到;4.未注意推拿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癥。避免醫療意外——提高理論基礎和醫療技能。1.提高診斷準確率,避免誤診;2.提高手法操作的安全性;3.選擇適當的體位。推拿學的發展源流第二章推拿的起源

人類本能圖文記錄國外壁畫甲骨文國內文獻《素問·異法方宜論篇》發祥地是“中央”的殷人先秦時期——主要的治療和養生保健手段導引是一種配合呼吸,進行自我手法操作、自主活動的防治疾病和強身保健的方法。

推拿是一種可以配合呼吸,既自動又他動地進行手法操作的防病治病的方法。區別:導引——自動推拿——自動、他動相同點:導引——配合呼吸、自我手法操作推拿——配合呼吸、自我手法操作推拿學發展源流推拿學發展源流秦漢時代—較完整地記載了推拿防治疾病的方法《黃帝歧伯按摩十卷》問世——我國最早的推拿學專著——已佚《黃帝內經》——我國現存最早中醫巨著手法有按、摩、推、揉、彈、抓(捏)、切、蹺法等10余種治療的病癥有痹癥、痿證、口眼歪斜、胃痛、麻木不仁、腹痛、厥證等急慢性病癥

《金匱要略》首次記載“膏摩”。三國兩晉南北朝—運用于搶救1、推拿發展緩慢的一個歷史時期。2、在南北朝實期,佛教在中國的盛行為為推拿空前的繁榮打下了基礎。3、捏脊法與抄腹法的出現,標志著推拿手法從簡單的按壓、摩擦向手指相對用力且雙手協同操作的成熟方向發展。推拿學發展源流推拿學發展源流隋唐時期—已發展為一門專業的治療方法官方醫療機構(太醫署)中設按摩科按摩醫生分級--按摩博士、按摩師和按摩工開展了有組織的按摩教學工作孫思邈?《千金要方》--用于小兒疾病預防“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風寒”-《諸病源侯論》每篇末均有推拿的記載。-推拿治療范圍逐漸擴大,并傳入日本、印度等國推拿學發展源流隋唐時期推拿學術的特點:1、成為骨傷病的普遍治療方法;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提出治療閉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2、滲透到內、外、兒諸科;

—《千金方》3、廣泛地應運與防病養生;-《千金要方》記載“婆羅門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自我推拿、自我鍛煉的方法。4、膏藥的盛行。—《千金方》、《外臺秘要》收錄了大量的膏摩方:丹參膏、烏頭膏等。推拿學發展源流宋金元時代—廣泛地運用于臨床各科

《圣濟總錄》——重視推拿手法的分析,正確的認識按摩和運用臨床。《思醫得效方》——牽引復位的各種方法。宋代名醫龐安用按摩法催產獲得“十愈八九”的效果推拿學發展源流明代----按摩之名開始有推拿之稱與小兒推拿體系形成四明陳氏《小兒按摩經》1601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推拿學專著。龔云林《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1604年兩卷:卷一推拿卷二方藥周于蕃《小兒推拿秘訣》1605年上卷診斷與手法下卷治療補遺經驗以藥物為主推拿學發展源流2、清代——形成相對獨立的正骨推拿體系。--《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提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3、清代——與其他外治法和藥物療法相互結合。--《理瀹駢文》將推拿、針灸、刮痧、藥物療法等數十種外治法結合。推拿學發展源流民國時期-----發展緩慢,只在民間傳承1、1929年,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衛生事業之障礙。”2、1936年,提出“國醫在科學上無根據”,一律不許執業。3、著作不多,以繼承總結為主。4、在民間,推拿形成了滾法、平推和內功三大流派。推拿學發展源流縱觀推拿學的發展史,可以發現推拿療法源遠流長,人類文明起源的同時就有推拿療法的出現,但這并不意味推拿學科歷時悠久。作為臨床學科,要具備以下特點:1、學科體系的內涵與外延,與其他學科有比較清晰的邊界。2、有反映其特殊規律的理論。3、有獨特的治療技術。推拿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是萌芽與明清。推拿治病的特點1、療效顯著。2、經濟簡便。3、安全無副作用。4、防治兼顧。5、容易學習。推拿治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過力對人體的直接作用和手法對氣血陰陽的調整來實現簡單說就是“力調”和“氣調”部分是一個因素起作用,部分是兩個因素共同起作用推拿治療的作用原理----調整氣血陰陽各種病癥,氣血陰陽必有變化。手法操作于體表,可調整之。舒筋活絡調理氣血平衡陰陽補虛瀉實…推拿治療的作用原理1、疏通經絡,行氣活血(1)外力直接促進氣血流動;(2)熱效應加速氣血循環。2、舒活肌筋,緩急止痛3、理順肌筋4、整復并滑利關節5、調節臟腑功能,去除病邪并增強抗病能力主要通過三個途徑調節內臟功能。推拿治療的作用原理6、急救醒神(1)醒腦開竅(2)強心通脈(3)開喉通隔7、美容養顏8、養生保健9、以指代針10、以推代藥推拿治療傷筋的原理

傷筋

凡是人體各個關節、筋絡、肌肉受外來暴力撞擊,強力扭轉,牽拉壓迫或因不慎而跌仆閃挫,或體虛、勞累過度及持續活動、經久積勞等因素所引起的損傷,而無骨折、脫位或皮肉破損的均稱為傷筋。推拿治療傷筋的原理

理筋整復舒筋通絡,解痙止痛加強局部循環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促進因損傷而引起的血腫、水腫的吸收拉展肌肉,解除痙攣通過力調和氣調實現推拿治療傷筋的原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一壓一放,促進循環,祛瘀生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被動牽拉拔伸,松解粘連損傷部位循環增加,促進修復,滑利關節通過力調和氣調實現推拿治療臟腑氣血病癥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對氣血陰陽的調整來實現的.有時需要與“力調”結合.如:胃下垂的托胃,部分膽絞痛患者需要整復T8,9的錯縫推拿治療臟腑氣血病癥的原理調理臟腑氣血健脾和胃疏通經脈疏泄肝膽…推拿治療臟腑氣血病癥的原理祛除外邪風寒風熱暑濕…推拿治療臟腑氣血病癥的原理補虛瀉實胃痙攣,胃腸功能減弱…雙向調節推拿的治療原則

整體觀念,辨證施術-整體觀念、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病的根本原則。-整體觀念:推拿時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辯證論治:中醫精華,通過四診和參,確定理法方藥。

標本同治,緩急兼顧-通過綜合分析,確定“本”與“標”;-“治病必求本”。

以動為主,動靜結合推拿治療的補瀉凡能補充人體物質之不足,或增強人體組織某一功能的治療方法,謂之“補”。凡是能直接祛除病邪作用,或抑制組織器官功能亢進的治療方法,則謂之“瀉”。補”與“瀉”雖是兩種作用相反的治療方法,但它們共同的目的均為調整陰陽,增強人體的正氣,以達扶正祛邪。

推拿治療的補瀉手法輕重補瀉法

輕手法為補法,重手法為瀉法。快慢補瀉法

快手法為瀉法,慢手法為補法方向補瀉法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瀉左旋為補,右旋為瀉推拿治療的補瀉手法迎隨補瀉法

順經絡為補,逆經絡為瀉次數補瀉法次數多/時間長而輕為補法,次數少/時間短而重為瀉法平補平瀉法手穴平補平瀉腹穴平補平瀉法推拿治療的補瀉手法得氣補瀉法“得氣”明顯者為瀉法,“得氣”輕微者為補法補瀉往往是各種手法的綜合應用治療八法的推拿實現治療八法---溫、補、通、瀉、汗、和、散、清治療八法的推拿實現汗法---發汗、發散,使病邪從表而解多用于風寒外感----拿肩井、風池通法----祛除病邪壅滯常用擠壓類和摩擦類手法,剛柔相濟推、拿、搓法于四肢,則能通調經絡;拿肩井則有通氣機,行氣血之作用;點,按背部俞穴可通暢臟腑之氣血。治療八法的推拿實現和法----和解之法,含有調和之意手法平穩而柔和,頻率稍緩,常用振動類及摩擦類手法溫法----補益陽氣,用于陰寒虛冷之證擺動、摩擦、輕壓等手法,緩慢而柔和的節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療部位或穴位,手法連續作用時間要稍長,有溫熱感治療八法的推拿實現清法----清熱除煩手法剛中有柔一般是用摩擦類手法。手法輕重方向,需辨證。散法----消散,疏散之意。“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不論有形或無形的積滯,散法都可使用。以擺動及摩擦類手法為主,輕快柔和治療八法的推拿實現補法----虛則補之,扶正祛邪一指禪推、摩法、揉法均可使用,輕緩柔和瀉法--一般用于下焦實證。作用平和,體質虛弱,津液不足而大便秘結者,亦能應用可用擺動,摩擦,擠壓類手法治療,手法的力量要稍重。推拿禁忌癥1、各種急性傳染病2、各種惡性腫瘤的局部3、各種潰瘍性皮膚病4、燒傷、燙傷5、各種感染性化膿性疾病和結核性關節炎6、嚴重心臟病、肝病推拿禁忌癥7、嚴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靜)精神病8、月經期、妊娠婦女疾病(尤其是腹部嚴禁推)9、胃、十二指腸等急性穿孔,年老體弱的危重患者,嚴重骨質疏松癥10、診斷不明,不知其治療要領的疾病(如骨折、骨裂和頸椎脫位等),也應視為禁忌證,嚴防治療失誤推拿禁忌癥11、診斷不明的急性脊柱損傷或伴有脊髓癥狀患者,手法可能加劇脊髓損傷12、顱腦外傷早期、截癱初期13、急性傷筋出血患者,局部青紫瘀斑、腫脹甚者,在1~2天局部不宜推拿治療第四章推拿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處理暈推概念:是指推拿過程中患者突然發生暈到、昏厥的現象。臨床表現:頭暈、目眩、心慌氣短、胸悶等癥狀,重者可出現四肢厥冷、出冷汗、暈到等。發生原因:1、過渡緊張 2、體質虛弱 3、饑餓4、過渡勞累

5、大汗后6、患者體位不當或手法刺激太強處理方法及預防:1、立即停止手法治療2、平臥于空氣流通處,頭位稍低,靜臥片刻,可給飲溫開水或糖水。3、配合掐按水溝、老龍、足三里等穴。4、必要時配合其它急救措施。推拿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處理疼痛加重概念:多發于初次接受推拿治療的患者臨床表現發生原因:1、手法過重、時間太長2、手法技術不熟練處理方法:不處理;輕手法治療;熱處理。預防措施推拿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處理皮損概念臨床表現發生原因:1、摩、擦手法過重、時間太長2、手法技術不熟練,按、揉等手法沒有緊貼皮膚處理方法:停止手法治療,清創消毒,預防感染預防措施推拿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處理寰樞關節脫位1.頸部解剖:略2.發生原因:診斷不明確;手法使用不當;先天異常3.臨床表現:無神經損傷者,無明顯壓痛、血腫、畸形或其他發現,故輕度易被忽視;有神經損傷者出現截癱。4.處理:abcda.脊髓損傷者盡早解除壓迫,以利神經恢b.正確搬運脊柱骨折、脫位的患者c.力求復位完全和牢固,以免復發d.減少移動,避免損傷的加重預防:1.在推拿治療前診斷明確2.頸部活動適度,不要強求彈響3.慎用頸部選擇手法。推拿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處理肩關節脫位發生原因:外展外旋被動活動手法掌握不當等臨床表現:肩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方肩畸形,搭肩實驗陽性,拍片排除骨折。處理:手法復位預防:1、21.了解肩部解剖,肩關節活動的正常生理范圍,手法宜小到大,切忌粗暴2.肩部診斷明確,注意手法的合理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