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版2020中考生物復習方案專題提升01實驗探究專題試題_第1頁
北京專版2020中考生物復習方案專題提升01實驗探究專題試題_第2頁
北京專版2020中考生物復習方案專題提升01實驗探究專題試題_第3頁
北京專版2020中考生物復習方案專題提升01實驗探究專題試題_第4頁
北京專版2020中考生物復習方案專題提升01實驗探究專題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專題提升(一)實驗探究專題(1)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能將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綜合運用。(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確認變量、作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搜集處理數據等,并能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與探究方案作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分清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技術和用具、實驗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實驗結果和討論。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找到自變量和因變量。類型一探究實驗【題型點悟】主要考查學生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和具備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是否具有靈活運用實驗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遷移知識的能力。解答時仔細結合上下文進行補充,要注意以下事項:(1)補充實驗原理類:聯系教材中相關聯的原理、知識點進行知識遷移,深入分析題目中與實驗原理有關的內容,歸納出答題切入點和解題思路。(2)補充實驗步驟類:需根據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變量,審讀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準確控制了實驗變量,是否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補充完整實驗相關內容。(3)預測實驗結果類:需認真分析實驗目的和相關知識,確定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探究性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往往是未知的或不確定的,應針對各種可能性分別加以考慮和分析,得到相關結論。文字描述應力求簡練、準確、科學。【解題要點】1.明確目的、原理和要求:結合具體實驗內容和探究實驗的模型。2.確定和處理三種變量:處理自變量(實驗變量)、因變量(反應變量)、無關變量。3.分析步驟、預測結果與結論(1)分析步驟:①首先分組編號;②分析對照組和實驗組;③觀察或測量并記錄實驗結果。(2)預測結果與結論:表述方式因實驗類型不同有所區別。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中,將圖Z1-1所示的兩個實驗裝置同時放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下一段時間。此實驗不能說明的是()圖Z1-1A.裝置B、C中質量會增加的是BB.本實驗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D.本裝置中選擇同種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答案]C[解析]能說明A:酵母菌在呼吸的時候釋放出二氧化碳,是B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乳酸菌是厭氧生物,呼吸的時候不釋放二氧化碳,因此C中植物隨著光合作用的進行,裝置內會缺少二氧化碳。能說明B:裝置B和C的其他條件是一致的,只有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是變量。不能說明C:題中沒有資料能說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結構特點。能說明D:植物本身是本實驗的無關變量,因此要保持一致。1.生物學興趣小組探究“甜度對螞蟻取食的影響”,你認為下列實驗方案需要修改的選項是 ()螞蟻數量甜度溫度亮度30只甜食30℃明亮或陰暗30只甜食30℃明亮或陰暗A.螞蟻數量 B.甜度 C.溫度 D.亮度2.[2018·北京101中學月考]下表為某課外活動小組探究“溫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案。下列修改建議正確的是 ()鼠婦位置鼠婦數量光照溫度濕度紙盒左半側20只明亮20℃適宜紙盒右半側20只陰暗30℃適宜A.左右兩側鼠婦的數量可以不同 B.左右兩側都應保持30℃C.左右兩側都應保持在陰暗環境中 D.左右兩側可以濕度不同3.生物小組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并獲取了實驗數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時間2分37秒1分46秒54秒圖Z1-2A.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多,用時就越少B.在A、B、C三處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宮用時會減少C.小鼠用時越來越少,說明其學習能力越來越強D.小鼠一旦學會走迷宮,就不會忘記4.下表所示實驗或探究活動中,相關操作或注意事項與所要達到的目的對應錯誤的是 ()選項名稱操作或注意事項目的A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兩支試管在37℃溫水中放置一段時間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好地發揮作用B比較不同果蔬中維生素C的含量始終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餾水洗干凈提高實驗的準確性C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記錄水蚤心率時重復三次使實驗數據更準確D比較人體呼出氣體與空氣的差別在兩個集氣瓶中分別伸入一根點燃的細木條檢測兩瓶氣體中有無二氧化碳5.[2019·北京]下列關于“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圖Z1-3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淀粉液與清水或唾液應充分混合C.兩試管置于37℃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 D.充分反應后滴加碘液,乙試管中液體變藍6.為探究豌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能量變化(以溫度變化為參照),設置了圖Z1-4所示的一組對照實驗。在A~D四幅坐標圖中,能正確表達實驗結果的是 ()圖Z1-4圖Z1-57.[2018·北京101中學月考]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設計并實施了以下三個實驗。請據圖Z1-6回答問題。(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圖Z1-6(1)實驗一中,A瓶裝有萌芽的綠豆種子,B瓶裝有煮熟的綠豆種子,把A、B裝置同時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觀察蠟燭在A、B瓶中的燃燒情況。該實驗目的是證明種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氣體是。

(2)實驗二中的C和D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其變量是。

(3)在實驗三中,同學們將裝置放在光下幾個小時后,發現裝置的塑料袋內壁有較多小水珠,說明水分是通過蒸騰作用從散失的。

8.[2018·順義二模]請你完善探究實驗,并回答問題。西瓜是廣受市民喜愛的夏季時令水果。小明同學發現,切開的西瓜在室溫下放上一兩天,瓜瓤已經變質,但很難看到西瓜籽發芽,而吐到潮濕環境中的西瓜籽很快就能萌發。小明將這個現象跟同學進行了討論,有的同學認為是瓜瓤中溫度不適宜,有的同學認為是沒有充足的空氣……小明認為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的物質。為此小明設計探究實驗。提出問題: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的物質嗎?作出假設:。

實驗器材:成熟西瓜1個,清水,培養皿2個,餐巾紙若干,燒杯,小勺等。實驗步驟:①將西瓜切開,取西瓜籽洗凈、用瓜瓤榨汁,待用;②取培養皿兩個,分別標上A和B;③在A、B培養皿內各平鋪同品牌餐巾紙3層、其上各散放20粒西瓜籽;④在A培養皿內的餐巾紙上灑10mL西瓜汁,B內餐巾紙上灑10mL清水;⑤培養皿放在室溫下,每天用清水沖洗兩個培養皿內的種子并換紙,A內灑10mL西瓜汁,B內灑10mL清水;⑥一段時間后觀察西瓜籽的萌發情況,并記錄。圖Z1-7結果預測與預期結論:若培養皿A中種子均未萌發,培養皿B中種子15粒萌發,由此推出實驗結論。問題討論:(1)這個實驗的變量是。

(2)為什么A、B培養皿中均放20粒西瓜籽,而不是1粒?。

(3)每天用清水沖洗兩個培養皿內的種子并換紙是為抑制對該實驗的影響。

(4)如果培養皿A、B中西瓜籽都有萌發的,則說明小明的推測。

(5)若一個西瓜里有100粒種子,推想開花時的雌蕊最少需要接受多少粒花粉粒與之完成雙受精;這100粒西瓜種子是由子房中多少個胚珠發育成的?。

A.100個、200個 B.200個、100個C.100個、100個 D.都不對9.條件反射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動物體通過生活經驗積累的結果。小紅同學在學習了條件反射建立的有關知識后,設計并實施了如下實驗:①在魚缸的1/3處加一塊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開一個洞,左邊投餌室的小滑輪上懸吊一個餌料夾,魚缸左側懸掛一盞小燈泡,如圖Z1-8所示。②將饑餓一天的金魚移入魚缸內,讓它熟悉環境1小時。開燈1~2次,金魚對光沒有明顯反應。③隨后再開燈,在燈光刺激5~10秒后,由滑輪吊下餌料夾投放餌料,吸引金魚游過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強化訓練2次。④一段時間后,經過燈光和餌料的多次結合,即使只給燈光刺激,金魚也會游過孔洞取食。請根據實驗回答問題: 圖Z1-8(1)根據小紅的實驗設計,你認為她提出的問題可能是?

(2)從神經調節的角度來看,由燈光刺激引起的金魚游過孔洞取食屬于;該類型的反射是

在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的參與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是。

(3)通過實驗可以看出,使金魚建立“燈光—游過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條件是。

(4)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金魚通過訓練后即使只給燈光刺激,也會游過孔洞取食的行為屬于,此類行為是在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

類型二觀察實驗【題型點悟】此類題多考查細胞或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點,生命活動的現象,通過觀察獲得直觀感性認識,形成抽象的理性認識。例如,觀察根尖的結構、葉的結構、心臟的結構等。在試題呈現方面,會給出一些新情景和觀察實驗,考查教材中做過的觀察實驗,考查基礎知識和概念,要求考生明白教材中觀察實驗的原理和方法等。觀察方法:一是觀察的順序,要按照從外向內(或從內向外)、從左向右、從上向下等一定的順序,切不可看到什么是什么,以免遺漏解題信息。二是思考圖中相關結構的聯系,在觀察清楚圖示結構以后,還要思考各結構間的聯系,從聯系中尋找教材概念。觀察實驗中比較典型的一類是和顯微鏡有關的實驗。【解題要點】讀:細讀資料或所給實驗,再聯系教材實驗。思:思考實驗所要揭示的生物學原理或者概念。聯:聯系和結合考題作答。圖Z1-9為“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及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釋不合理的是 ()圖Z1-9A.血管①是動脈B.血管③是靜脈C.用濕棉絮包裹小魚的鰓蓋及軀干部以免其亂跳D.血管②是毛細血管,可觀察到其中紅細胞單行通過[答案]C[解析]A正確:圖中①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動脈。B正確:圖中③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靜脈。C錯誤:小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來獲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過程中,要用浸濕的棉絮,將小魚的鰓蓋和軀干部包裹起來,并經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魚正常的呼吸。D正確:②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細血管。回憶一下你所做過的以下實驗,其中操作過程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名稱操作過程A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B觀察葉片結構制成臨時切片,用稀碘液染色,使染液浸潤到標本全部C觀察細菌的永久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再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D觀察血液的流動用高倍鏡觀察小魚尾鰭毛細血管內血液的流動[答案]A[解析]A正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B錯誤: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葉肉細胞含有顏色,不需要染色。C錯誤:用顯微鏡觀察細菌時,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時,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不用調節粗準焦螺旋。D錯誤: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主要觀察的是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以及其內血液的流動情況,用低倍顯微鏡即可觀察清楚。1.[2018·順義一模]圖Z1-10是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和玉米籽粒結構實驗中用到的儀器、材料及觀察到的現象,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圖Z1-10A.圖甲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200倍B.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選用圖乙中的清水C.圖丙中的玉米種子縱切面上滴加碘液后①處變藍,②處不變藍D.要使圖丁中的細胞移到視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動裝片2.[2018·西城二模]下列實驗材料或試劑的選用正確的是 ()A.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在載玻片中央滴加清水B.要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可將其放入沸水中加熱處理C.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時,應選用尾鰭顏色深的小魚D.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時,用碘液染色可提高觀察效果3.[2018·北京]在觀察菜豆植株的不同結構時,選取實驗材料不正確的是 ()A.觀察氣孔——葉表皮 B.觀察子房——雄蕊C.觀察根毛——根尖 D.觀察子葉——種子4.[2018·北京]關于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生理鹽水 B.碘液染色有利于觀察C.應先用低倍鏡進行觀察 D.能觀察到細胞壁5.某興趣小組欲“觀察豬的小腸絨毛”,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A.將4厘米長的小腸段橫剖開,放在生理鹽水中觀察B.將4厘米長的小腸段縱剖開,放在清水中觀察C.將4厘米長的小腸段橫剖開,放在清水中觀察D.將4厘米長的小腸段縱剖開,放在濃鹽水中觀察6.生物小組將放置在暗處一晝夜的銀邊天竺葵做如圖Z1-11處理,光照一段時間后,取A、B兩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對實驗現象觀察及解釋正確的是 ()圖Z1-11A.葉片A中間變藍而邊緣不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B.葉片B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C.葉片B變藍,說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葉片A變藍,葉片B不變藍,說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陽光7.將某種細菌接種于已消毒的培養基上,加蓋后以不同方式處理,并置于不同溫度中,培養24小時后,觀察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培養基處理方法溫度觀察現象1接種細菌40℃全表面渾濁2接種細菌0℃全表面清晰3接種細菌100℃全表面清晰4接種細菌,并放置一片吸有抗生素X的圓紙片于其上40℃全表面渾濁5接種細菌,并放置一片吸有抗生素Y的圓紙片于其上40℃紙片周圍呈現一清晰區,其余表面則渾濁A.1、4、5培養基中觀察到的渾濁現象是細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菌落B.將培養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時間,觀察到的現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依據實驗結果推測,如果人體感染該種細菌,可用抗生素Y進行治療D.以上實驗運用對照實驗方法,探究溫度、抗生素對該種細菌生活的影響類型三模擬實驗、驗證實驗、課外實踐等【題型點悟】模擬實驗題是用一些道具代表具體的生物學因素,考查學生建立道具間聯系的能力;驗證實驗多以生物學實驗為基礎(或者在此基礎上設計新的實驗情景),考查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課外實踐多考查教材概念、實驗原理的應用,在新情景、新活動、甚至是科學研究活動背景下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要點】要依教材原理或概念為基礎,并能夠遷移應用到試題中解決實際問題。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飼養寵物狗的人越來越多,寵物狗的種類繁多,通過訓練能掌握一些技巧,給我們帶來快樂或者提供幫助,請據此分析回答:圖Z1-12(1)狗接飛碟是一項有趣的寵物狗競技項目,在訓練過程中,需伴隨著多次食物刺激,逐漸使寵物狗建立接碟反射,從反射類型分析,狗接飛碟屬于(填“簡單”或“復雜”)反射,從行為獲得途徑看,狗接飛碟屬于行為。

(2)拉布拉多犬是一種常見的寵物狗和導盲犬,有黑色、黃色和巧克力色三種顏色,在遺傳學上,拉布拉多犬的毛色被稱為。

(3)現有一只拉布拉多黃色雌犬與一只巧克力色雄犬雜交,其后代中黑色、巧克力色、黃色犬各一只,拉布拉多犬的后代全部是狗,這是一種現象,小狗的毛色不同,這是一種現象。

[答案](1)復雜學習(2)性狀(3)遺傳變異[解析](1)簡單反射是指人或動物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學習。復雜反射是人或動物出生后經過學習或者訓練才獲得的,屬于學習行為。(2)性狀是指生物體內外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或行為方式的特征。拉布拉多犬有黑色、黃色和巧克力色三種顏色,這是毛色的形態特征,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而黑色、黃色和巧克力色互稱為相對性狀。(3)遺傳是指親子間在性狀上具有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在性狀上具有差異性。拉布拉多犬的后代全是狗,不是其他動物,這是遺傳現象,而子代之間毛色不同是變異現象。1.[2018·懷柔二模]為了比較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劉輝同學根據維生素C可以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在四只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濃度相同的高錳酸鉀溶液2mL,然后用滴管分別向其中滴加幾種蔬菜汁液,至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實驗數據記錄如下。據表可知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蔬菜汁種類黃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蔬菜汁滴加量14滴8滴15滴11滴A.黃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2.[2018·懷柔模擬]下表為科學家做某項研究后獲得的一些信息。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pH種類6.5~7.06.0~6.54.5~6.03.0~4.5溪紅點鮭√√——小口黑鱸√√——黑頭呆魚√———牛蛙胚胎√√√—小龍蝦√√——(說明:“√”表示能夠存活,“—”表示不能存活)A.該實驗研究的是水體溫度變化對部分生物的影響B.水體pH為3.0~4.5時,最適合這些生物生存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可以在最大pH變化范圍水體內存活D.黑頭呆魚最適的水體pH為4.5~6.03.以下說法與模擬“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的實驗相符的是 ()A.分別代表含X、Y染色體精子的白色、黑色棋子的數量可以不相等B.代表精子的棋子和代表卵細胞的棋子數量可以不相等C.從代表精子和卵細胞的紙盒中各取出一枚棋子并記錄其染色體組成,直至將盒子中棋子取盡后,統計隨機結合的結果D.記錄次數的多少不影響實驗的結論4.實驗是研究生物學的一項重要方法。下列四項實驗,科研工作者運用模擬實驗方法進行模擬探究的是()①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②探究動植物保護色的形成過程③精子與卵細胞的隨機結合④米勒研究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5.[2018·平谷模擬]戒煙的煙民中意志堅定者可以不通過任何輔助手段戒煙,不堅定者則需要依賴于輔助手段。據說,將含有尼古丁的藥膏貼在皮膚上,其釋放的尼古丁進入血液,可幫助人們在戒煙期間減輕癥狀、減小煙癮,從而達到戒煙的目的。某研究小組想考證該藥膏輔助戒煙的作用,隨機選擇了100名想戒煙的煙民,通過6個月的實驗,統計不再吸煙的被試者數量。該研究小組的實驗設計應為 ()A.均分為兩組,分別貼不含和含有尼古丁的藥膏,并告知本人被貼藥膏的種類B.均分為兩組,一組不貼任何膏藥,另一組貼上含有尼古丁的藥膏C.選一位被試煙民貼不含尼古丁的藥膏,其余99人全部貼上含尼古丁的藥膏D.均分為兩組,分別貼不含和含有尼古丁的藥膏,不告知本人被貼藥膏的種類6.將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子放入一個紙盒中,再將20枚白棋子放入另一個紙盒中,然后每次從兩個紙盒中各摸取一枚棋子組合起來,記錄白白、黑白的組合數量,每次取完記錄后,再將棋子放回去,注意搖勻再取,共記錄10次,得到下表數據;圖Z1-13為某人的體細胞內一對性染色體(a與b)組成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學生分組模擬實驗結果統計記錄表組合合計百分比白白26354965755252%黑白84756145354848%圖Z1-13(1)根據圖Z1-13可以判斷,該人的性別為。

(2)假如一個性狀總是在某家系的男性成員(父親、兒子、孫子等)中出現,那么,決定這個性狀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填“a”或“b”)染色體上。

(3)在模擬實驗中,用白棋子表示含a染色體的和。

(4)從上表數據分析可知,人類生男與生女的概率理論上均為。

7.有研究表明,雞的產蛋率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及光照時間有關。某科技活動小組對此產生興趣并開展了相關實驗,請據圖表回答問題:編號實驗材料處理方法產蛋率甲組20只大小、長勢相同的產蛋雞喂養普通飼料乙組喂養等量高蛋白飼料(1)實驗設置如上表所示,那么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兩組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組。

(3)為使實驗結果更加科學準確,根據題中影響產蛋率的因素,該實驗還必須保證在相同的下進行。

(4)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科技活動小組進一步研究每只產蛋雞每日攝入蛋白質的量與產蛋率的關系,通過實驗得到數據繪成圖Z1-14。據圖可知,要達到90%的產蛋率,產蛋雞對蛋白質的攝入量應為克/(只·日)。

圖Z1-14(5)科技活動小組還發現,延長光照時間也可以提高產蛋率,原因是光照促進雞的腦下垂體分泌激素刺激卵巢,促進卵細胞的成熟和排卵。該生命活動調節是在神經調節和調節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

【參考答案】類型一1.B[解析]B中的甜度是實驗的自變量,需要設置不同的甜度。2.C3.D[解析]條件反射需要多次刺激才能建立。小鼠走迷宮是在食物的刺激下才實現的,食物給小鼠指示了方向。由于刺激的繼續,學習能力也越強。條件反射需要持續給予刺激,一旦長時間沒有刺激的出現,條件反射就會消退。4.D[解析]無論是呼氣還是吸氣,氣體含量由高至低的均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均含有二氧化碳,故D錯誤。點燃的細木條一般應用在種子萌發時,檢測二氧化碳的產生;快熄滅的細木條一般應用在光合作用時,檢測氧氣的產生。人體呼出的氣體與空氣主要成分含量如下表:氣體成分環境中的氣體/%呼出的氣體/%氮氣7878氧氣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氣體0.90.95.D6.A[解析]萌發的豌豆種子進行較快的呼吸作用,向瓶中散失較多的熱量,隨時間增加溫度達到穩定。煮熟并滅菌的種子是死種子,沒有呼吸作用,溫度變化不大。7.(1)氧氣(2)二氧化碳的有無(3)E葉片[解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題圖中的三套裝置是驗證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常用的經典實驗裝置。甲裝置可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乙裝置可驗證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丙裝置可驗證植物蒸騰作用的器官是葉片。(1)“在實驗一中,A瓶裝有萌發的綠豆種子,B瓶裝有煮熟的綠豆種子,把A、B裝置同時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觀察蠟燭在A、B瓶中燃燒情況”。A瓶萌發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氣;B瓶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氧氣沒被消耗,氧氣有助燃的特性,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A瓶中的蠟燭熄滅,B瓶中的蠟燭燃燒。因此該實驗目的是證明種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氣體是氧氣。(2)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C裝置中沒有二氧化碳,D裝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D裝置中有二氧化碳。所以實驗二中的C和D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其變量是二氧化碳。(3)在實驗三中,E、F唯一不同的變量是葉片,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因此“同學們將裝置放在光下幾個小時后”,發現E裝置的塑料袋內壁有較多小水珠,說明水分是通過蒸騰作用從葉片散失的。8.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的物質(1)西瓜汁(2)1粒太少,具有偶然性(3)微生物生長繁殖(4)有誤(5)C[解析]科學探究過程通常涉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科學探究中要設置對照實驗。根據問題可作出假設: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的物質。(1)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在A培養皿內的餐巾紙上灑適量西瓜汁,B內餐巾紙上灑等量的清水,可見實驗變量是西瓜汁。(2)A、B培養皿中均放20粒西瓜籽,而不是1粒,原因是1粒太少,具有偶然性。(3)每天用清水沖洗兩個培養皿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