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南省名校大聯考高二上學期階段性測試(二)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名校大聯考高二上學期階段性測試(二)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名校大聯考高二上學期階段性測試(二)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名校大聯考高二上學期階段性測試(二)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名校大聯考高二上學期階段性測試(二)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名校大聯考高二上學期階段性測試(二)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1.明清時期,民間廣為流傳的戲本子、歌謠、章回小說、神話故事作品往往把儒家倫理道德融入其中,并用儒家的道德觀來評價人物、敘述事件。據此可知,這類作品()

A.推動著市民階層的初步興起B.承載了思想教化的政治功能C.促進了思想解放高潮的到來D.擴大了社會娛樂活動的范圍(★★★★)2.出于對基督教信仰和上帝律法的特殊理解,波希米亞社會各階層都有共同的信仰,都講同一種語言——捷克語。到15世紀初,波希米亞的貴族法庭和城市議會使用捷克語記錄公事;年代史編者用捷克語記錄歷史;宗教作家也用捷克語宣揚信仰。上述現象()

A.強化了個人對國家的忠誠B.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C.打擊了教會與君主的勢力D.促進了西歐民族意識的覺醒(★★★)3.據《宋史》記載:宋神宗熙寧時,“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斡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選一人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選為眾所服者為都保正,又以一人為之副”。這說明當時()

A.政府重視基層民眾的管理B.國家加強戶籍制度的完善C.鄉紳救助行為得到了肯定D.基層社會秩序走向了穩定(★★★)4.考古學者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一些較大的聚落群,研究發現這些聚落群里居民建造了高腳木屋,制作了雕有幾何圖案的漆碗和黑色陶皿,還有其他木制工具,包括鋤、叉、槌等。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

A.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B.社會分工的日益明確C.農業生產力得到了提高D.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5.下表是湖北地方志有關玉米的記載。由此可推知()

時間記載來源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玉米,荊屬傍山及州田多種之《荊州府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包谷最耐旱,近時南漳、谷城、均州山地多產之,遂為貧民常食《襄陽府志》乾隆三十年(1765年)居民相率墾山為壟,爭種之以代米……山家歲倚之,以供半年糧《辰州府志》

A.乾隆年間玉米傳入了湖北B.玉米成為各階層民眾的主食C.山區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D.人口遷徙促進了玉米的種植(★★★)6.西晉石崇道:“吾有廬在河南金谷中,去城十里,有田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北齊顏之推曾說他家“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這可用于探究,魏晉南北朝()

A.莊園經濟的特點B.政府放任土地兼并C.南方經濟的發展D.集體勞作漸趨發展(★★★)7.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這表明,現代科技()

A.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B.提高了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C.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D.增強了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8.據《夢粱錄》記載,宋代“杭城常愿米船紛紛而來,早夜不絕可也”。到達杭州市場上的米,有早米、晚米、上色白米、粳米、糯米、蒸米、紅米、黃米等二三十種,米價時有波動。這反映了宋代()

A.農產品產量的激增B.遠距離貿易發達C.棄農經商現象嚴重D.糧食商品化現象(★★★)9.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立中國通商銀行。后在天津、漢口、廣州、汕頭、煙臺、鎮江和北京開設七個分行。兩年后,除開銷外,發給股商利銀40萬兩,呈繳戶部利銀10萬兩。由此可見,中國通商銀行()

A.抵制了列強金融領域侵略B.助推了洋務運動的開展C.采用了新的商業經營形式D.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10.1964年10月,第二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指出:“需要實行新的國際分工,以加速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它們的農業的現代化,以便使它們能加強它們的國內經濟和使它們的出口貿易多樣化。”由此可知,不結盟運動國家主張()

A.創建國際多邊貿易體制B.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C.聯合抵制經濟全球化D.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11.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一般是“三正兩耳兩廂一倒座(如下圖所示)”,正房是給主人或長輩居住的,耳房多是書房或倉房,東西廂房是小輩住的,倒座房或為倉庫或為下人住的房間。這反映了,四合院的設計()

A.迎合了奢侈的社會風氣B.體現了鮮明的等級觀念C.提高了居住空間利用率D.以節省土地占用為宗旨(★★★)12.二戰后,英國出現了“正式的城市體系”概念,它既包括了規劃、警察、消防、衛生、教育、住房和社會福利,也包括了提供這些公共服務和物品的各種國家組織機構。由此可知,該概念的提出()

A.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人居環境B.表明現代城市體系基本建立C.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城市病”D.促進了傳統城市向近代轉型(★★★)13.順治八年(1651年),“募民夫大挑運河”;康熙年間,清朝開展多項治理通惠河工程;乾隆二年(1737年),“大挑淮、揚運河,自運口至瓜州三百余里”。這說明當時()

A.政府重視對大運河的修治B.南方經濟地位的上升C.民眾背負沉重的賦稅徭役D.國家對海運逐漸放棄(★★★)14.20世紀初,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形態出現了新變化,隨著工作區與生活區的日漸分離,城市內部陸路交通表現出大規模的潮汐交通與通勤(指從家中往返工作地點)客流,城市交通狀況開始惡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B.汽車交通的廣泛使用C.有軌電車的全面普及D.城市地下鐵路的開通(★★★)15.1886年由美國教會醫生倡議,在上海成立在華教會醫學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博醫會”。該會創辦《博醫會報》,報道西醫在華傳播情況和世界醫學發展動態,并在上海、武漢、廣州、福建及東北地區建立分會。這些做法()

A.開啟了西學東漸的進程B.為中國缺醫少藥提供了保障C.推動中醫與西醫的融合D.促進醫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16.下圖為1910年3月25日《神州日報》附送畫報中刊印的《防疫捕鼠》插圖,該圖描繪了天津地方公務人員逐戶檢疫,按戶分送捕鼠籠的場景。這表明()

A.民眾普遍重視疫病防治B.西方防疫思想迅速傳播C.近代衛生體系逐步建立D.近代傳媒助推政府防疫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四川共設置49州,179縣。其中,成都府路有16州,63縣;潼川府路有15州,54縣;利州路有6州,30縣;夔州路有12州,32縣。在宋人眼中,成都府路與潼川府路的繁榮程度遠高于四川其他地區,夔州路是經濟最為落后的地區。宋代四川城市商業的發展水平已遠勝于前代,城市作為商業中心的經濟功能得到不斷增強,涌現出一批商業中心城市。——摘編自李映濤《宋代四川城市體系變遷及空間分布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四川商業城市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上述特點出現的因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廢除科舉給中國政治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剛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的資產階級為了重建有效統治,只得將目光投向域外,正是這種權力交替、權威危機的關口,為西方文官制度反哺中國人事制度提供了契機。民國文官制度主要是以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固然繼承了中國傳統科舉制的某些因子。但不管是學習西方,還是繼承傳統,民國文官制度都是以服務資產階級統治為目的的。——摘編自徐萍《從科舉進士到文官考試:中國選官制度在民國時期的制度邏輯》材料二為強化考試立法,國民政府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法律,而考試院是國民政府最高考試機關,這在世界各國的政體中,機構規格之高前所未有。考試院依法獨立行使考試、銓敘之職權,不受其他行政機構之干預。民國時期的公務員考試,既有對中國古代考試程式的繼承,又有對西方國家考試方法的借鑒。由于實行考試制度期間正處于戰亂及國民黨“一黨專治”的年代,有些考試盡管稱之為全國考試,但實際上覆蓋面不寬,只能是國統區的考試。——摘編自朱玉寶《民國時期的公務員考試制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民國時期文官制度形成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民國時期公務員考試制度的特點,并分析其社會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國近代有關倫敦泰晤士河的漫畫注:圖1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捏住鼻息,神情無奈地遞給泰晤士(指倫敦的泰晤士河)老爹一張白紙,用來檢測河水的不透明度。河水里漂浮著各種牲畜的尸體,泰晤士老爹的身上也布滿雜草。圖2一位著裝時髦的婦女在觀察到泰晤士河水的水滴里被放大的怪異雜質后,驚恐地扔下了茶杯。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實現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群防群治,逐漸構筑起較為嚴密的抗疫防線,彰顯出強大的動員能力。做好群眾性的抗疫宣傳工作,是防止傳染病流行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級政府運用多元化的宣傳方式,以報紙、快板、廣播、口號、展覽會等各種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抗疫宣傳動員。除宣傳形式形象生動外,宣傳內容多以真人真事為主,強化了抗疫知識在群眾中的普及力度。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快速建立衛生抗疫體系,黨和政府在全國范圍內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清潔衛生運動,減少和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摘編自付佳迪、安治民《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抗疫斗爭及其經驗》(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近代出現的問題并簡析其形成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抗疫斗爭的意義。(★★★★)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遭受饑餓和貧困折磨的人數現已逾10億,這一事實讓我們感到震驚。這對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生計和尊嚴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