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扶貧工作手冊TOC\o"1-2"\h\u26607第一章扶貧工作概述 3181731.1扶貧工作意義 339691.1.1政治意義 3102071.1.2經濟意義 4246241.1.3社會意義 4280101.1.4文化意義 4132881.1.5總體目標 491831.1.6具體目標 48154第二章農村基本情況調查 5178451.1.7人口狀況 5200751.1.8資源狀況 5118801.1.9農業發展 595381.1.10農村產業融合 5114421.1.11農民收入與消費 62841.1.12交通設施 6306171.1.13水利設施 6238411.1.14能源設施 694701.1.15公共服務設施 610680第三章扶貧政策與措施 6300941.1.16國家層面政策 6305141.1宏觀政策 6105591.2專項政策 7314461.2.1地方層面政策 7268252.1省級政策 7268772.2市縣政策 7296132.2.1產業扶貧 7136681.1發展特色農業 7327261.2產業轉型升級 748451.2.1就業扶貧 7242742.1技能培訓 757162.2勞務輸出 7241102.2.1教育扶貧 7152733.1改善教育條件 7172933.2資助貧困學生 7196033.2.1健康扶貧 826534.1健康保障 8219214.2健康教育 8308134.2.1生態扶貧 828755.1生態補償 818885.2生態產業 8171275.2.1政策落實 8219806.1宣傳引導 830816.2資金投入 875056.3項目實施 828816.3.1監管機制 8257387.1政策監管 856497.2資金監管 854467.3項目監管 8144607.4責任追究 86092第四章農村產業發展 8237287.4.1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與意義 9277667.4.2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與原則 9197157.4.3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9149017.4.4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9191397.4.5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9170537.4.6特色產業發展措施 1022247.4.7產業鏈建設的意義 10284197.4.8產業鏈建設現狀與問題 1036067.4.9產業鏈建設措施 101954第五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0286417.4.10概述 10278857.4.11農村公路建設 11304967.4.12橋梁建設 11113837.4.13碼頭建設 11186397.4.14概述 11220447.4.15灌溉設施建設 112377.4.16排澇設施建設 12233627.4.17供水設施建設 127957.4.18水環境保護 12208557.4.19概述 1254677.4.20農村電網建設 12314187.4.21供電設施建設 1315786第六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13187237.4.22勞動力培訓的意義 13249697.4.23勞動力培訓的內容 132117.4.24勞動力培訓的實施 13242437.4.25教育扶貧的意義 14292587.4.26教育扶貧的措施 14201097.4.27教育扶貧的實施 14226857.4.28健康扶貧的意義 14292067.4.29健康扶貧的措施 145407.4.30健康扶貧的實施 1429285第七章金融扶貧 1524425第八章社會扶貧 16168807.4.31社會組織扶貧概述 16133327.4.32社會組織扶貧的主要形式 1633767.4.33社會組織扶貧的成效與挑戰 17156637.4.34企業扶貧概述 17239167.4.35企業扶貧的主要形式 1714057.4.36企業扶貧的成效與挑戰 17262717.4.37群眾性扶貧概述 1772127.4.38群眾性扶貧的主要形式 184767.4.39群眾性扶貧的成效與挑戰 1818996第九章扶貧成效評估 1881027.4.40評估指標體系 189757.4.41評估標準體系 1866647.4.42定量評估方法 19324317.4.43定性評估方法 19195757.4.44政策調整與優化 19232547.4.45項目改進與完善 19183737.4.46資金分配與使用 19315507.4.47扶貧成效宣傳與推廣 19273127.4.48扶貧工作考核與監督 1921685第十章扶貧工作總結與展望 19112107.4.49工作回顧 20277937.4.50工作成效 2020037.4.51面臨的挑戰 20200237.4.52面臨的機遇 21245127.4.53深入推進精準扶貧 21136917.4.5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1112567.4.55發揮產業扶貧優勢 21239117.4.56提升教育扶貧水平 21221687.4.57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176697.4.58凝聚全社會力量 21237427.4.59強化扶貧工作考核 21第一章扶貧工作概述1.1扶貧工作意義扶貧工作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扶貧工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1.1.1政治意義扶貧工作是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落實的宗旨、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通過扶貧工作,可以有效解決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的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1.1.2經濟意義扶貧工作有助于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這對于我國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作用。1.1.3社會意義扶貧工作有利于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扶貧工作,可以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1.1.4文化意義扶貧工作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第二節扶貧工作目標1.1.5總體目標扶貧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建立健全長效扶貧機制。1.1.6具體目標(1)脫貧攻堅:保證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2)貧困地區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3)產業扶貧: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4)教育扶貧: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條件,提高教育質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5)健康扶貧: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6)搬遷扶貧:對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貧困地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保證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7)社會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8)激發內生動力:加強貧困地區群眾思想教育,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第二章農村基本情況調查第一節農村人口與資源狀況1.1.7人口狀況農村人口是農村社會發展的主體。我國農村人口數量龐大,分布在廣闊的農村地區。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人口約為5.5億,占全國總人口的近40%。農村人口結構呈現出老齡化、性別比失衡等特點。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現象日益明顯,對農村人口結構產生了一定影響。1.1.8資源狀況(1)土地資源:我國農村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較低。農村土地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提高。(2)水資源:我國農村水資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農村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為保障農村水資源安全,我國加大了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力度。(3)礦產資源:我國農村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但開發程度較低。農村礦產資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等。合理開發農村礦產資源,有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第二節農村經濟狀況1.1.9農業發展農業是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綠色農業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1.1.10農村產業融合農村產業融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農村產業融合呈現出多種形式,如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農村產業融合有助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1.1.11農民收入與消費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逐步優化。我國農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但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第三節農村基礎設施1.1.12交通設施農村交通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農村交通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農村公路、橋梁、碼頭等交通設施逐步完善,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1.1.13水利設施農村水利設施是保障農村水資源安全的關鍵。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加大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有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1.1.14能源設施農村能源設施是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我國農村能源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電力、燃氣等能源供應逐步改善。繼續加強農村能源設施建設,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1.1.15公共服務設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國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高。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有助于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第三章扶貧政策與措施第一節政策體系1.1.16國家層面政策1.1宏觀政策我國扶貧工作在國家層面以宏觀政策為指導,主要包括《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文件明確了扶貧工作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1.2專項政策國家針對不同扶貧領域制定了一系列專項政策,如《關于實施扶貧開發十年計劃的通知》、《農村扶貧開發條例》等。這些政策具體涵蓋了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多個方面。1.2.1地方層面政策2.1省級政策各省級根據國家政策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省級扶貧政策。這些政策主要包括省級扶貧開發規劃、扶貧資金管理、扶貧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規定。2.2市縣政策市縣在落實國家及省級政策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扶貧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市縣扶貧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扶貧資金投入、扶貧項目實施、扶貧措施推廣等方面。第二節扶貧措施2.2.1產業扶貧1.1發展特色農業通過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具體措施包括推廣優質農產品、發展綠色農業、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1.2產業轉型升級引導農民參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1.2.1就業扶貧2.1技能培訓開展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的就業技能,增加就業機會。2.2勞務輸出組織貧困人口到發達地區就業,增加收入。2.2.1教育扶貧3.1改善教育條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條件,保證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3.2資助貧困學生對貧困家庭學生給予資助,保證順利完成學業。3.2.1健康扶貧4.1健康保障完善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減輕因病致貧現象。4.2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提高貧困地區居民的健康素養。4.2.1生態扶貧5.1生態補償實施生態補償政策,引導貧困地區居民參與生態保護。5.2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產業,提高貧困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第三節政策落實與監管5.2.1政策落實6.1宣傳引導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扶貧政策,提高貧困地區居民的知曉率。6.2資金投入加大扶貧資金投入,保證政策落實到位。6.3項目實施加強扶貧項目實施,保證項目質量和效益。6.3.1監管機制7.1政策監管建立政策監管機制,對扶貧政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7.2資金監管加強扶貧資金監管,保證資金安全、合規使用。7.3項目監管對扶貧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程監管,保證項目質量和效益。7.4責任追究對政策落實不力、資金管理不規范、項目實施不到位等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第四章農村產業發展第一節產業結構調整7.4.1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與意義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之一。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產業結構調整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農村產業升級。7.4.2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與原則(1)目標: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原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推動產業結構升級。7.4.3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1)發展優勢產業: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提高農業附加值。(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種植結構、養殖結構,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等新興產業。(3)加強產業融合:推動農業與工業、服務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產業鏈的附加值。(4)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技術研發,提高農業技術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第二節特色產業發展7.4.4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特色產業發展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對于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特色產業發展有助于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7.4.5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1)現狀:我國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優勢不明顯。(2)問題: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品牌培育不足,市場競爭力弱;技術支持不足,產業規模較小。7.4.6特色產業發展措施(1)發揮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2)加強品牌建設: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提高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3)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技術研發,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產業技術水平。(4)延伸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銷售等產業,提高附加值。第三節產業鏈建設7.4.7產業鏈建設的意義產業鏈建設是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對于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產業鏈建設有助于整合產業資源,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7.4.8產業鏈建設現狀與問題(1)現狀:我國農村產業鏈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整體水平不高,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2)問題:產業鏈條不完整,產業融合度低;技術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足;政策支持不夠,市場機制不完善。7.4.9產業鏈建設措施(1)完善產業鏈條: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銜接,提高產業鏈完整性。(2)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技術研發,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產業技術水平。(3)加強政策支持:完善農業產業鏈政策體系,加大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4)培育市場主體: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推動產業鏈發展。第五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第一節交通設施建設7.4.10概述農村交通設施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農村交通設施主要包括農村公路、橋梁、碼頭等。7.4.11農村公路建設(1)農村公路規劃: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安全便捷、經濟適用”的原則,制定農村公路發展規劃。(2)農村公路建設標準:根據農村公路的功能、等級和交通量,制定相應的建設標準。(3)農村公路建設程序:按照項目申報、審批、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程序進行。(4)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制度,保證農村公路安全、暢通。7.4.12橋梁建設(1)橋梁規劃:根據農村公路規劃和交通需求,合理規劃橋梁布局。(2)橋梁建設標準:按照《公路橋梁設計規范》等標準進行建設。(3)橋梁建設程序:與農村公路建設程序相同。(4)橋梁養護管理:加強橋梁養護管理,保證橋梁安全、暢通。7.4.13碼頭建設(1)碼頭規劃:根據農村水系規劃和交通需求,合理規劃碼頭布局。(2)碼頭建設標準:按照《港口工程設計規范》等標準進行建設。(3)碼頭建設程序:與農村公路建設程序相同。(4)碼頭養護管理:加強碼頭養護管理,保證碼頭安全、暢通。第二節水利設施建設7.4.14概述農村水利設施是保障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農村水利設施主要包括灌溉、排澇、供水、水環境保護等。7.4.15灌溉設施建設(1)灌溉規劃:根據農業生產需求和水資源狀況,制定灌溉規劃。(2)灌溉設施建設標準:按照《灌溉工程設計規范》等標準進行建設。(3)灌溉設施建設程序:按照項目申報、審批、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程序進行。(4)灌溉設施養護管理:建立健全灌溉設施養護管理制度,保證設施正常運行。7.4.16排澇設施建設(1)排澇規劃:根據地形地貌、水資源狀況和農業生產需求,制定排澇規劃。(2)排澇設施建設標準:按照《排澇工程設計規范》等標準進行建設。(3)排澇設施建設程序:與灌溉設施建設程序相同。(4)排澇設施養護管理:加強排澇設施養護管理,保證設施正常運行。7.4.17供水設施建設(1)供水規劃:根據農村居民生活需求和水資源狀況,制定供水規劃。(2)供水設施建設標準:按照《供水工程設計規范》等標準進行建設。(3)供水設施建設程序:與灌溉設施建設程序相同。(4)供水設施養護管理:加強供水設施養護管理,保證水質安全、供水穩定。7.4.18水環境保護(1)水環境保護規劃:根據水資源狀況和環境保護要求,制定水環境保護規劃。(2)水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加強污水處理、水源地保護等設施建設。(3)水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程序:與灌溉設施建設程序相同。(4)水環境保護設施養護管理:加強水環境保護設施養護管理,保證設施正常運行。第三節電力設施建設7.4.19概述農村電力設施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農村電力設施主要包括農村電網、供電設施等。7.4.20農村電網建設(1)農村電網規劃:根據農村用電需求和電力資源狀況,制定農村電網發展規劃。(2)農村電網建設標準:按照《農村低壓電網設計規范》等標準進行建設。(3)農村電網建設程序:按照項目申報、審批、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程序進行。(4)農村電網養護管理:建立健全農村電網養護管理制度,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7.4.21供電設施建設(1)供電設施規劃:根據農村用電需求和電力資源狀況,制定供電設施規劃。(2)供電設施建設標準:按照《供電工程設計規范》等標準進行建設。(3)供電設施建設程序:與農村電網建設程序相同。(4)供電設施養護管理:加強供電設施養護管理,保證供電安全、穩定。第六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第一節勞動力培訓7.4.22勞動力培訓的意義農村勞動力培訓是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培訓,可以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增強其就業競爭力,為農村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7.4.23勞動力培訓的內容(1)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主要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化等領域的實用技術。(2)職業技能培訓:針對市場需求,開展電焊、鉗工、家政、電子商務等職業技能培訓。(3)創業培訓:培養農民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助力農民增收。7.4.24勞動力培訓的實施(1)主導:各級應將勞動力培訓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加大投入,制定相關政策。(2)社會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培訓機構等參與勞動力培訓,形成企業、社會共同推進的格局。(3)農民主體:尊重農民意愿,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需求,開展針對性培訓。第二節教育扶貧7.4.25教育扶貧的意義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通過提高貧困地區教育水平,助力貧困家庭子女實現人生價值。7.4.26教育扶貧的措施(1)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加大對貧困地區學校硬件設施投入,保障基本教學條件。(2)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待遇,開展教育教學改革。(3)助學政策:落實國家助學政策,保證貧困家庭子女不失學。7.4.27教育扶貧的實施(1)主導:將教育扶貧納入脫貧攻堅總體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社會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參與教育扶貧,形成社會、家庭共同發力的格局。(3)貧困家庭主體:激發貧困家庭子女內生動力,助力他們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第三節健康扶貧7.4.28健康扶貧的意義健康扶貧是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提高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水平,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需求。7.4.29健康扶貧的措施(1)基本醫療保障: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2)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方便貧困群眾就近就醫。(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普及健康知識,提高貧困地區群眾健康素養。7.4.30健康扶貧的實施(1)主導:將健康扶貧納入脫貧攻堅總體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社會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參與健康扶貧,形成社會、家庭共同發力的格局。(3)貧困人口主體:引導貧困人口積極參與健康扶貧,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第七章金融扶貧第一節政策性金融扶貧政策性金融扶貧是通過金融機構,運用政策性資金,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施的一種有針對性的扶貧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優惠的貸款、貼息、擔保等金融服務,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政策性金融扶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政策性貸款:通過金融機構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提供優惠貸款,支持其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等。(2)貼息政策: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政策性貸款實行貼息,降低其融資成本。(3)擔保政策: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政策性貸款提供擔保,提高金融機構的放款意愿。(4)政策性保險:推動金融機構在貧困地區開展政策性保險業務,降低貧困人口因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造成的損失。第二節商業性金融扶貧商業性金融扶貧是指金融機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盈利為目的,積極參與貧困地區扶貧工作的一種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商業性金融服務,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商業性金融扶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商業性貸款:金融機構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提供商業性貸款,支持其發展產業、創業等。(2)資金融通:金融機構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為貧困地區籌集資金。(3)支付結算服務:金融機構為貧困地區提供便捷的支付結算服務,促進當地經濟交易。(4)金融科技應用: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便利性。第三節互聯網金融扶貧互聯網金融扶貧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手段,為貧困地區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新型扶貧方式。其主要特點是跨界、創新、普惠,有助于解決貧困地區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互聯網金融扶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貸款:互聯網金融平臺為貧困地區提供線上貸款服務,簡化貸款流程,降低融資成本。(2)眾籌扶貧:通過互聯網眾籌平臺,為貧困地區籌集資金,支持當地產業發展。(3)金融教育:利用互聯網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金融素養。(4)數據驅動的扶貧: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為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5)電商扶貧:利用電商平臺,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提高農民收入。第八章社會扶貧第一節社會組織扶貧7.4.31社會組織扶貧概述社會組織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力量,具有廣泛的社會聯系、靈活的運作機制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在我國,社會組織扶貧主要涉及教育、健康、產業、文化等多個領域,通過實施扶貧項目,助力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7.4.32社會組織扶貧的主要形式(1)項目扶貧:社會組織通過策劃、實施一系列扶貧項目,如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等,幫助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生產生活水平。(2)資源整合:社會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整合企業、社會資源,為貧困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支持。(3)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參與貧困地區的社區建設,推動社區經濟發展,提高社區自我發展能力。(4)志愿服務:社會組織組織志愿者參與扶貧工作,為貧困地區提供人力、智力、技術支持。7.4.33社會組織扶貧的成效與挑戰(1)成效:社會組織扶貧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地區的貧困狀況,提高了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2)挑戰:社會組織扶貧存在資源分散、項目實施能力不足、監管不力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和引導。第二節企業扶貧7.4.34企業扶貧概述企業扶貧是指企業以社會責任為驅動,通過投資、捐贈、技術支持等方式,參與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企業扶貧具有資源豐富、技術先進、市場敏感等優勢,有助于貧困地區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7.4.35企業扶貧的主要形式(1)產業扶貧:企業通過投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2)捐贈扶貧:企業向貧困地區捐贈資金、物資、技術等,支持當地教育、健康、基礎設施建設。(3)技術扶貧: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為貧困地區提供技術培訓、技術支持,提高當地產業技術水平。(4)市場扶貧:企業通過建立銷售渠道、訂單農業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拓寬市場,提高農民收入。7.4.36企業扶貧的成效與挑戰(1)成效:企業扶貧在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2)挑戰:企業扶貧存在利益驅動、項目可持續性、社會責任落實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引導和監管機制。第三節群眾性扶貧7.4.37群眾性扶貧概述群眾性扶貧是指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扶貧工作,通過互幫互助、鄰里守望等方式,共同助力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7.4.38群眾性扶貧的主要形式(1)互助合作:貧困地區的群眾通過組建互助合作社、扶貧小組等,共同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2)志愿服務:群眾自發參與志愿服務,為貧困地區提供人力、智力、技術支持。(3)捐贈互助:群眾通過捐贈資金、物資、技術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解決生活困難。(4)傳幫帶:有經驗的群眾傳授技藝、分享經驗,幫助貧困群眾提高生產技能和收入水平。7.4.39群眾性扶貧的成效與挑戰(1)成效:群眾性扶貧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地區的貧困狀況,提高了貧困群眾的自力更生能力。(2)挑戰:群眾性扶貧存在組織化程度低、資源分散、項目實施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和規范。第九章扶貧成效評估第一節評估體系扶貧成效評估是衡量扶貧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旨在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扶貧政策、項目及措施的實際效果。評估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7.4.40評估指標體系(1)經濟效益指標:主要包括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2)社會效益指標:主要包括貧困地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就業等公共服務水平。(3)生態環境效益指標:主要包括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改善、資源利用效率、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4)政策實施效果指標:主要包括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扶貧項目實施效果、扶貧資金使用效益等。7.4.41評估標準體系(1)國家標準:依據國家扶貧成效評估標準,對貧困地區扶貧成效進行量化評估。(2)地方標準: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扶貧成效評估標準。(3)行業標準:參照相關行業標準,對特定扶貧項目進行評估。第二節評估方法7.4.42定量評估方法(1)統計分析方法:運用統計學原理,對扶貧成效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評價。(2)經濟效益分析方法:通過對扶貧項目經濟效益的測算,評價扶貧成效。(3)指數法:構建扶貧成效指數體系,對貧困地區扶貧成效進行綜合評價。7.4.43定性評估方法(1)專家評估法: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扶貧成效進行評估。(2)實地考察法:深入貧困地區,對扶貧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和評估。(3)社會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貧困地區群眾對扶貧成效的滿意度和認可度。第三節評估結果應用7.4.44政策調整與優化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扶貧政策,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7.4.45項目改進與完善針對評估中發覺的問題,對扶貧項目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銷售合同預采購合同
- 1 公民基本權利 議題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
- 幼兒音樂舞蹈游戲基礎知識
- 智能心血管監測管理制度
- 就業在線系統操作培訓-04
- 關于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的報告-翁鐵慧
- Unit 4 Section B 3a-3b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商業辦公大樓公共區域裝修工程合同
- 化工企業安全評價與職業病防治合同
- 事業單位員工聘用合同樣本
- 2025山西杏花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招聘5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貫徹落實清理規范非融資性擔保方案指導意見
- 工程甩項合同協議
- 期中模擬卷(新疆專用)-2024-2025學年八年級英語下學期核心素養素質調研模擬練習試題(考試版)A4
- 2025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數學復習分類匯編《函數綜合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四川成都農業科技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 胸腔積液課件
- 兒童故事繪本愚公移山課件模板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分享課件
- 留仙洞總部基地城市設計
- 白血病鑒別診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