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辛亥革命1、1903年,有人指出“(中國)不獨立,必滅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圖獨立”,提出“廣東者,廣東人之廣東也……筑成廣東獨立之勢,以建立全中國獨立之起點”。此類觀點在當時蔚然成一種思潮,并加速了“預備立憲”中清政府對地方自治的認同。這種思潮本質上反映()A.三民主義的提出掀起了革命運動的高潮
B.中國政治民主化運動的必定結果
C.清政府中心集權統治的實質性瓦解
D.先進學問分子要求在中國建立聯邦制2、立憲派在1910年連續組織了三次請愿活動,盡管遍及十余省,參加簽名者達數十萬人,仍以失敗告終。他們公開表示:國家前途“非一請愿書可以力爭,又非復少數人奔跑呼吁可以得懇求也,惟諸父醇厚利圖之”。其重大意義是()A.宣告了立憲運動徹底失敗B.使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C.使革命派的群眾基礎擴大D.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3、從1901年起,全國各地新式學堂大量涌現。清朝學部總務司編的教化統計表顯示,1902年在校學生數僅6912人,1909年達到1639641人,其中相當數量的學生投人軍校學習,不少人遠涉重洋出國留學。他們組成了各種學派和團體,很多人后來進入了政界、工商界、出版界、軍界等社會重要領域。這說明(
)A.政局混亂阻礙了新式教化的發展 B.清末新政間接推動了辛亥革命的進程
C.晚清政府特別重視發展新式教化 D.晚清爽式教化促進了國民素養的提高4、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出“國家之本,在與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
)A.深化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實質 B.近代民族國家的構想漸漸豐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 D.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標5、“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革命黨人為變更這種現象而實行的最主要行動是()A.成立中國同盟會 B.與保皇派論戰C.發動黃花崗起義 D.成立南京臨時政府6、1911年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獨立,并提出召開會議組建中心政府。而在政體實踐中,各省的政體模式不盡相同。依據下表可知當時中國的政治特點是()省份政體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蘇單一中心集權制浙江議會為權力核心的代議制A.先有獨立的地方民選政府,再有統一的中心政府B.中心和地方的關系日漸明確,效仿美國的聯邦制C.地方權力是由中心權力陚予,中心擁有確定權力D.存在著革命派、立憲派與舊官僚的政治力氣博弈7、下表是武昌起義后成立的革命政府的人員組成據此可知辛亥革命()新軍將領革命軍咨議局議長巡撫布政使提督督練公所總參議13331111A.具有廣泛群眾基礎B.具有反封建的不徹底性C.屬于資產階級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8、1912年4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后告誡同盟會會員說:“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時代,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為專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孫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誡,反映了他()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國運動 B.萌發了新三民主義思想C.為迫使清帝退位供應思想武器 D.對實現民主政治的擔憂9、近代史學家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革命過后的社會民眾心理“呼喊一個能快速結束動亂、穩定政局的人物……”他還說:“袁世凱是選舉出來的,于法有據陳旭麓的論證旨在說明()A.袁世凱上臺具有必定性B.袁世凱上臺實現了政局穩定C.辛亥革命引發社會動蕩D.改良更有利于社會穩定10、傳統觀點認為,孫中山辭職、退位清帝享受優厚待遇、袁世凱上臺,標記著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高全喜在《立憲時刻:論〈清帝遜位詔書〉》中則認為,辛亥革命的和平結束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這一觀點意在強調(
)
A.革命派的懦弱與妥協導致辛亥革命果實丟失
B.政權和平轉移的同時又使國家免受斗爭之害
C.清帝順應形勢主動退位促成權力的平穩交接
D.袁世凱憑借強大的北洋新軍實現了和平奪權
1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特殊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內閣總理可以駁回總統的看法,總統頒布吩咐須由總理副署才能生效。這可能存在的不足是()A.因人設法違反了憲政的本意
B.總理制約總統各國沒有先例
C.兩者牽制無法體現三權分立
D.人民主權卻無人民真正參加12、20世紀初,革命黨人高舉排滿興漢的大旗發動革命并取得了成功,中華民國建立后,《臨時約法》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國理念,這成為中國最有政治影響力的口號之一。這反映辛亥革命(
)
A.消解了民族壓迫與卑視的現象 B.促使中國主要沖突發生變更
C.有力促進了近代民族意識形成 D.實現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轉型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于很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低估的,這并不足怪,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君主也是一種偶像,他本身并沒有什么神圣稀奇的作用;全靠眾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夠號令全國,稱作元首;一旦亡了國,像此時清朝皇帝溥儀,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尋常人還要可憐。——陳獨秀《偶像破壞論》材料三盡管辛亥革命后,一時看來政治形勢還特別險惡,但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起先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1)請概括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為推翻專制政體所進行的艱苦的革命斗爭史實。
(2)據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國人對皇帝的看法發生了什么變更?
(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宏大歷史意義。14、閱讀材料,問答問題。
材料辛亥革命的性質問題不僅干脆關系到歷史評價方面的“蓋棺論定”,而且還將確定辛亥革命探討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舊覆蓋著重重迷霧。我們將怎樣聊以紀念?
回顧、檢討對辛亥革命性質的探討以求改進,進而揭開辛亥革命的“廬山真面目”。
學者呂明灼認為,不能因為當時孫中山主見中國實行社會主義,主見由分權制向集權制、多黨制向一黨制、地方自治向中心集權轉變,主見解決農夫土地問題就否定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性質。把辛亥革命定性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沒有貶低其宏大意義的意思,相反地,這是很崇高、宏大、光彩的。
學者楊天石則認為,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這個看法未必精確。因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統治,最要緊的任務是救亡,而不是發展資本主義。同時,西方資產階級在革命后會立刻和工人階級產生沖突沖突,而孫中山特殊講到,要讓中國的工人階級避開受剝削的苦痛。評析材料中關于辛亥革命性質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關于辛亥革命性質的一種觀點綻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三民主義在1905年才提出,故A項錯誤;中國政治民主化運動的目標是反對封建專制,實現民主同等,與地方自治無關,故B項錯誤;地方自治思潮的興起及“預備立憲”中淸政府對地方自治的認同說明清政府中心集權統治趨于瓦解,故C項正確;D項是對材料的誤讀,解除。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11年5月清政府組成皇族內閣.徹底暴露了假立憲真專制的陰謀.標記荇立憲運動的失敗.所以A項錯誤。B項非重大影響。立憲派請愿活動的失敗.使一部分人對清政府完全失去倍心.起先轉向革命.革命派的群眾基礎擴大.所以C項正確。D項夸大了其影響。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題從近代化史觀角度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題干反映的是新式教化的良性發展,而非受到阻礙,解除A項;清末新政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所培育的近代化人才客觀上為辛亥革命供應了人才儲備,故B項正確;晚清政府發展新式教化的目的是維護自身統治,而且C項表述也不符合題干主旨,解除;D項表述夸大化,清末新式教化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學問分子階層,解除。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興中會成立時的誓詞帶有大漢族主義色調,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關于“人民”的相識,符合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前提下中華民族的含義,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故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涉及民主共和制,解除A項;C項材料不能反映,解除;舊三民主義沒有提出反帝的目標,解除D項。5答案及解析: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內容實為中國同盟會成立的必定性的條件,即在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之后,革命黨人所組織的分散的武裝起義接連失敗,因而須要成為一個統一的組織進行領導。故本題正確選項同為A項。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爆發后中國社會政治狀況的特點,旨在考查考生詳細問題詳細分析的實力,其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時空觀念和歷史說明。結合題中關鍵信息“民主共和制”“中心集權制”“代議制”可知,此時中國政治狀況的特點是存在著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的政治力氣博弈,D項正確。表格體現的都是地方各省,不是中心與地方的關系,解除B項;A、C兩項無法從材料中得出,解除。7答案及解析: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特點。據材料中革命政府人員組成信息可以看出,新政府成員以新軍將領為主,輔以部分革命黨人、封建官僚,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故A項錯誤;新政府汲取了部分封建官僚.反映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徹底性,故B項正確;材料中革命政府人員組成狀況反映不出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性質.故C項錯誤;辛亥革命是一場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不是自上而下,故D項錯誤。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孫中山對近代社會政治的看法。材料中孫中山在1912年提出對太平天國的評價,認為其未從根本上推翻專制制度,體現了當時孫中山對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的擔憂,即對中國能否實現民主政治的擔憂,故D項正確;“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時代”體現了孫中山對太平天國的確定,解除A項;新三民主義思想產生于20世紀20年頭,解除B項;清朝滅亡于1912年2月,題干時間是1912年4月,解除C項。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社會民眾心理、法律兩方面說明袁世凱上臺的緣由,表明袁世凱當時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當時形勢的須要,具有必定性,故A項正確;材料說明袁世凱上臺的緣由,并沒說明袁世凱上臺導致彩響,故B項錯誤;材料并沒說明辛亥革命引發社會動蕩,故C項錯誤;材料說明袁世凱上臺的緣由,并不是說明改良更有利于社會穩定,故D項錯誤。10答案及解析: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對辛亥革命的兩種觀點:傳統觀點認為孫中山辭職、袁世凱上臺等標記著辛亥革命的失敗;新觀點則認為上述現象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和平結束,辛亥革命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由此可見,新觀點認為辛亥革命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強調其既實現了政權的和平轉移,又使國家避開了斗爭之害,故選B。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相關所學內容可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改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這種因總統人選的變動而變更憲法的規定,說明個人因素凌駕于法律之上,顯示出立憲的隨意性,減弱了憲法的權威性,對此后北洋軍閥視憲法為兒戲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因此A選項符合題意,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8世紀中期英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等國家實行了責任內閣制;C選項錯誤,三權分立體現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駕馭,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衡。總統與總理的牽制體現的是行政權內部的權力制約,與三權分立政體無關;D選項內容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行責任內閣制無關,不符合題意,錯誤;故正確選項為A選項。12答案及解析:答案:C
解析:材料“五族共和的治國理念,成為當時中國最有政治影響力的口號之一”體現了當時中華民族的近代民族意識,故C項正確;其他三項不符合史實。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建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宣揚民主革命思想;發動武裝起義,如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建立革命政權——中華民國等。
2.革命前認為皇帝至高無上、神圣不行侵擾,革命后破除了這一迷信。
3.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化人心;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解析:第(1)問,結合所學學問列舉相關史實即可。第(2)問,要留意緊扣材料中由“偶像”到“比尋常人還要可憐”的變更,結合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將皇帝拉下神壇,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這一歷史功績來回答。第(3)問,結合三則材料和所學學問概括歸納即可。14答案及解析:答案:觀點一:辛亥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經濟上,資本主義有了很大發展;階級上,領導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產方式的資產階級;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爭;思想上,革命領導者提出了明確的資產階級綱領,以西方資產階級的革命學說為依據,反對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素質教育學習心得體會模版
- 鋼結構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模版
- 保潔工作個人心得體會模版
- 三晉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5月質量檢測卷(25-X-635C)數學(B)
- 浙江省六校(杭州二中 溫州中學 金華一中 紹興一中 舟山中學 衢州二中)聯盟2025屆高三5月模擬預測卷語文試卷+答案
- 小家電安規基礎知識講義
- 初中學生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模版
- 凝血功能異常的臨床護理
- 心梗護理方案
- 高血壓活動總結模版
- 廣東省廣州大學附中2021-2022年初二12月大聯盟物理在線考試題
- 食品工程系畜產品加工技術教案
- 入股合作的協議書(2024版)
-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
-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2024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階段性訓練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廣東清遠市“人才引育”工程專項事業編制高層次人才招聘31人歷年【重點基礎提升】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偏差行為、卓越一生3.0版
- 小學四年級語文知識競賽(含答案)
- 火針治療白癜風的效果觀察與評估
- 交通運輸安全風險評估
- 成語故事一箭雙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