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一歷史寒假作業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一歷史寒假作業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一歷史寒假作業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一歷史寒假作業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一歷史寒假作業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人民解放斗爭1、抗日斗爭成功后,蔣介石出于層層顧慮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進行談判,他的顧慮不包括(

)A.全國人民渴望和平建國

B.英、美兩國不贊成中國內戰

C.中共力氣已經得到壯大

D.團結人心以利于建設新國家2、柳亞子贈毛澤東詩云:“闊別羊城(今廣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慶)。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據此推斷,此詩創作于()A.武昌起義期間 B.北伐斗爭期間 C.抗日斗爭期間 D.重慶談判期間3、下圖是1940—1947年中國刊物上“民主”出現頻率統計圖。其中1946年“民主”出現頻率較高的最主要緣由是()A.抗戰成功,民眾渴望和平民主

B.國共重慶談判,確立了和平民主的建國方針

C.重慶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決議

D.全國規模的內戰結束,和平民主的呼聲高漲4、

國民黨編寫的戰史對于某階段戰略失誤做出如下檢討:當時的戰略觀念“系以擴大占據地域為目的,故平均運用兵力,同時向多方面發展……此為戰略構想上的最大之失誤”。這次“戰略失誤”后,國民黨(

)A.組織了正面戰場四次會戰

B.撕毀重慶政協會議協議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挑起內戰

C.重點進攻山東和陜北解放區

D.與共產黨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次戰略決戰5、1948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雖發行了面值為25萬元的紙幣,但城市中的大宗買賣基本上都運用黃金、美元結算,農村中則復原了銀元交易,甚至用實物來計價。上述現象實質上反映了()A.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嚴峻缺乏 B.官僚資本大肆搜刮社會財寶C.國民黨統治區貨幣嚴峻貶值 D.國統區的社會經濟走向崩潰6、民謠,俗稱“順口溜”,內容豐富,反映了一個時代或一個地區的社會狀況,也是人民群眾爭論時政、抨擊時弊的一種表達方式.具有較強的政治諷喻性。如“金圓券,滿天飛,鈔票到手準吃虧,上午能買一擔米,下午就買半擔灰”。它所諷喻的是()A.人民生活艱難爆發不滿B.解放斗爭中政府濫發紙幣C.物資稀缺致使通貨膨脹D.連年斗爭使經濟體系崩潰7、下列不符合中共解放斗爭時期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的是(

)A.沒收地主的土地

B.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按農村人口平均安排土地

D.廢除土地私有制8、下圖所示的重大軍事行動,標記著(

)

A.解放斗爭起先轉入戰略反攻

B.解放斗爭戰略決戰的起先

C.淮海戰役結束

D.南京國民政府被推翻9、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電影《建國大業》是廣電總局最重要的獻禮作品之一。《建國大業》講解并描述了從1945年抗日斗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務。

下列關于這一時期說法正確的是(

)

①開拓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

②重慶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決議

③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反攻的起先

④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束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下列選項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意義的是()A.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第一次取得完全成功B.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C.徹底結束列強對中國領土的占據D.標記著新中國正式邁入社會主義階段11、

有學者指出:“解放斗爭并不僅是三大戰役、渡江戰役那樣摧枯拉朽,所向無敵,亦有攻打太原的艱難和血腥,攻打金門島的慘烈和失敗,攻打蘭州的詭異和曲折,多數人生悲劇掩埋在歷史的深海里。”

解放斗爭歷經曲折、跌宕的主要緣由是(

)A.國民政府合法地位和軍事實力較強

B.全國人民反對全面內戰牽制了人民解放軍

C.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戰術落后

D.美國進行軍事救濟并干脆出兵干涉12、抗戰成功之際,國共兩黨就中國將來的前途命運進行了歷史性的談判——重慶談判。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隨著日本的倒戈,政府軍隊與中共軍隊之間綻開了一場激烈的競賽,雙方都力爭首先到達敵占區接受日軍的倒戈,從而收取大量的敵方武器和軍事裝備。(斯大林)似乎沒期望中國共產黨馬上起而奪取政權。他似乎并不在意美國在中國的調停,事實上他建議毛與蔣達成某種協定。到1945年11月,華盛頓已實行了一項新的政策,該政策接著支持國民政府,條件是國民政府不行運用美國武器進行內戰,并且努力與中共達成協定。國民黨和共產黨都相互不信任對方,因為各自是追求不同目的的革命政黨。除非是在短暫的或權宜的基礎上,否則兩黨的合作幾乎是不行能的。六個星期的談判無疑沒有取得什么進展。盡管毛澤東表面上持和解的姿態,但他并不想在那些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點上讓步。另一方面,國民政府憑借實力進行談判堅拒妥協,以免自己的特權地位受到損害。蔣對毛澤東此刻情愿達成的某種和平"臨時協議"毫無愛好。——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我黨又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并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三同志赴渝和蔣介石商議團結建國大計……國民黨……較之過去加強了它的地位,但是仍舊百孔千瘡,內部沖突甚多,困難甚大。——毛澤東《中共中心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1.有人說“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和國共兩黨之間的力氣對比是最有利于雙方實現某種歷史性妥協的”,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二戰后中國具備走向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2.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雙十協定》被國民黨撕毀,中國的和平道路夭折。試分析其緣由及教訓。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確定社會走向,影響發展進程的,是歷史的合力。材料一20世紀40年頭后半期的中國,幾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發生。學者金沖及獨具慧眼從1947年入手,寫成《轉折年頭》。該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現了1947年的中國社會面貌:有一份雜志刊栽了一幅中美貿易的漫畫,畫的是長嘴鶴在一只長頸瓶里喝水,對蹲在旁邊的貓說:我們是同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業工廠竟達132家,尚未宣告歇業的廠家,也多坐待油盡燈干。上海最大的紡織廠申新各廠開工紗機,尚不足抗戰前1936年57萬錠之數;晉西北山地農夫很多窮困及破產,雖然有些地方農夫已分得若干山地,但特別零碎,沒有系統、普遍和徹底。目前的任務就是要有安排的去組織這樣一個群眾運動,并正確地把這個運動領導究竟。——摘編自《轉折年頭——中國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域里去了……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殲滅的轉折點。”學者陳旭麓認為,毛澤東的話“富有歷史感地把新民主主義的成功,看成整個民主革命的成功。辛亥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但它的事業在北伐斗爭中得到了延長,在解放斗爭中得到了最終的成功”。——摘自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閱讀材料一,聯系所學學問,分析說明國民黨統治后期國統區經濟在“內”“外”兩個層面發生的改變。2.依據材料一、二,列舉并說明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上所實行的重要舉措及其意義。3.材料二所說的“在北伐斗爭中得到了延長,在解放斗爭中得到了最終的成功”的“辛亥革命事業”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供應的信息并結合所學,概括說明中國共產黨人是以何種方式實現了新舊民主革命的轉變,并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成功”。4.聯系材料與所學,請您用一句話概括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閱歷。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抗日斗爭成功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維護和平局面成為人們共同的渴望,英美等國也不贊成中國發生內戰,而且中共的軍隊此時已有很大發展,這都是蔣介石所顧忌的。D項說法與之不符。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依據“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慶)”推斷.柳亞子的這首詩創作于重慶談判期間。故選D項。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重慶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結合材料中時間“1946年”可知“民主”出現頻率較高的主要緣由是1946年初重慶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協決議,組建新的民主聯合政府成為各階級的共同愿望,故答案選C項。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材料“戰略觀念系以擴大占據地域為目的,故平均運用兵力,同時向多方面發展”可知國民黨以擴大對城池和交通線等地域的占據為目的,造成了力氣全面綻開、兵力分散等問題,此“戰略失誤”反映了1946年6月國民黨全面進攻的失敗,此后國民黨由全面進攻轉入重點進攻山東和陜北解放區,故B項錯誤,C項正確。A發生在抗日斗爭時期,解除;遼沈、淮海、平津三次戰略決戰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除D。故答案選C。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解放斗爭時期的國統區經濟。題干時間是解放斗爭時期,依據題干表述可知,這一時期國統區出現了嚴峻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反映國統區的社會經濟走向崩潰,故D項正確。6答案及解析:答案:B

解析:留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政治諷喻性”。A項是對民謠的概括,并非諷喻,解除;結合解放斗爭時期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可知,B項正確;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造成材料中現象的主要緣由是政府的經濟政策不當,物資稀缺并非主要緣由,C項錯誤;D項同樣不是造成材料中現象的主要緣由。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解答本題需抓住地圖信息——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劉鄧率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故A項正確。B項錯誤,戰略決戰起先于遼沈戰役;C項錯誤,淮海戰役的戰場以徐州為中心且結束于1949年;D項以解放軍占據南京為標記,發生于1949年4月。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實力。1945~1949是我國的解放斗爭時期,①是十年對峙時期的事務;揭開戰略反攻序幕的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③錯誤,②④兩項正確,選A。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意義。抗日斗爭的成功是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爭的完全成功,A錯誤,解除;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B正確;C中“徹底結束”說法不精確,當時的香港、澳門仍舊在帝國主義統治之下.解除C;中闖正式進入社會主義階段的標記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錯誤。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全面內戰是國民黨政府違反民意首先挑起的,全國人民反對的是國民黨反動派,B項錯誤。C項表述與史實相反。美國扶植蔣介石,但未干脆出兵干涉,D項錯誤。12答案及解析:答案:1.國際環境:美國和蘇聯都希望中國避開斗爭。國內環境:經過長期斗爭,人民渴望和平,戰后復原也須要和平的國內環境;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團結口號,致力于國內和平;國民黨內部沖突重重,發動內戰的時機不成熟。

2.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抗戰成功后,雙方實力上升,并進行了軍事部署;雙方互不信任,雙方互不妥協,無法達成共同遵守的協議

教訓: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對話協商,攜手合作;應站在民族國家立場上,保持冷靜和克制,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同發展。解析:1.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從國際、國內、國共雙方和人民愿望等方面分析。

2.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還是從國共階級性質和軍事實力、國際方面分析。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內:國民黨發動內戰,造成經濟發展極大破壞;惡性通貨膨脹政策,使民族工業遭到致命打擊;官僚資本依靠國家權力壓迫民族工業,使其陷入逆境;繁重的捐稅負擔,給民族工業發展造成極大困難。外:通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不同等條約,美國商品大量輸入中國,排擠國貨;美國資本輸出幾乎完全壟斷中國市場,造成民族工業發展逆境。2.經濟:解放區進行土改;一億多農夫分到土地,極大激發農夫革命和生產的主動性。軍事: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序幕。3.反帝反封建。以無產階級的領導取代資產階級的領導,提出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組建統一戰線,探究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經過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定。解析:本題考查1947年中國社會的轉折,意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材料信息、再認再現所學學問的實力。第(1)問,抓住時間信息“1947年”,從國民黨發動內戰對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破壞、國內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